不知道是什麼緣故,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吸引剛進入電商市場廠商的磁力。我很常收到:「您好,我們是新的品牌XXX,很喜歡您的風格,請問...」
收到詢問信,通常都是滿開心的,因為自己的作品得到了青睞,我幾乎不會藏私地把所有知道的事情分享給對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每次都是落落長講了一堆,掛上電話之後才開始...
不知道是什麼緣故,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吸引剛進入電商市場廠商的磁力。我很常收到:「您好,我們是新的品牌XXX,很喜歡您的風格,請問...」
收到詢問信,通常都是滿開心的,因為自己的作品得到了青睞,我幾乎不會藏私地把所有知道的事情分享給對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每次都是落落長講了一堆,掛上電話之後才開始反省,我剛剛講了什麼。
希望可以一起跟廠商奮鬥,一起把品牌建立起來,一起陪他們經歷這段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希望他們可以感受到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我一直都是用這樣樂於分享的心態面對每一個廠商,直到兩年前,我遇到了一個新的廠商,我一樣沒有改變自己的服務態度,特地跑去對方公司開會、給他們看照片,提供模特兒選項和業界資訊,因為我把他們當作自己人,所以沒有想太多。
只可惜,緣分維持了不到一年,他們換了攝影,我一開始不以為意,因為廠商本來就有選擇的權利,來來去去是很正常的。
但是最後我卻慢慢開始在意這件事情,常常檢討自己,常常沮喪不振,對當時客戶很少的我來說,每一個客戶都是寶貝(現在也是),但是我卻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當下真的感到很灰心、很心寒。
其實我從不怪他們,人家本來就沒有找你的義務。
相處的一年中,我把他們當作是朋友,每次工作見面都很愉快。至少傳個訊息告訴我:「阿中,不好意思,我們老闆想要換換風格...」這樣的意思我就懂了,心裡會好過一點,對方還是有把你放在心上的。雖然說這個動作沒有必要性,不要情緒勒索,但多做對方一定不會怪你,心裡也會比較舒服。
經過那次打擊,不誇張,我常常活在陰影,以為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善待你,但是我想太多了,商場上,是很現實的,之後我常常把自己封閉起來。
過了好一段時間,我慢慢康復了,重拾服務的熱忱,從最近遇到的客戶身上,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們常說:「阿中,你真的幫我們想好多。」「好貼心!」才慢慢找回成就感,慢慢肯定自己的努力(謝謝這些可愛的人們)
有時候常常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告訴廠商太多事情,懷疑自己是不是幫廠商想了太多、做了太多,不過時間會告訴你答案,廠商也會。
#攝影師 #直播 #fashion #網美 #模特兒 #photographer #model #love #業配 #jet1028photographer #makeup #hair #retouching #pazzo #meierq #mercci22 #lovfee #editorial #magazine #vogue #marieclaire #bazaar #elle #攝影棚 #商業攝影 #網拍 #tfp #網紅 #阿中
緣故客戶意思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利用工作來強化你的微特質】
日本有一個字詞叫 #Ikigai(#生き甲斐),意思大概是「生存的意義」。根據這概念所說,如果你能夠找到一個事情,既是你擅長和享受的,而這剛好又是世界所需要的,別人又願意付錢請你做,那這就是你的Ikigai,這將成為你「生存的意義」。
這樣的願景很夢幻很完美。如果換作是以前的我的話,大概也會很想追求這種境界,很渴望找到這樣的一個事情、一份工作,甚至慨歎自己為甚麼如此不幸還沒能夠遇上。
但在這些年的生命修行中,我領悟到一個道理:與其等到完美出現才踏上旅途,倒不如在自己有能力的範圍下開始起步,然後在過程中一步一步走向完美。換句話說,追求完美永遠都只是一個過程,而絕非起步的先決條件。
Ikigai 中談到的四個主要元素,如果在這當下未能夠同時擁有的話,那大可先從其中一個開始,慢慢向那中央的同心圓進發。但更大的難題在於,我們該從哪裡出發?
剛畢業出社會工作的我們,對於自己真正擅長的大多不太確定,而自己所享受做的事,又好像無法變成職業,於是大多選擇做任何「#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從這開展自己的職涯。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誰願意聘請,我就為誰打工。
隨著往後幾年的經驗累積,有些人抓到心法,做起事來開始駕輕就熟,這工作慢慢變成了「#專業」,賺到的錢也因此越來越多,但內心卻不禁感到空虛且遺憾。因為這好像並非自己所享受的,無法從中感受到熱情。
另有些人從工作中看見更宏大的使命,慢慢將工作變「#志業/天職」,渴望能為世界帶來改變,不惜掏空所有心力去達成目標。但宏大的使命往往超出了自己能力所及,儘管感到力不從心,卻偏偏逼著自己硬著頭皮向前衝。
更令人氣餒的是,有些人既練不成「專業」,又找不到能夠讓自己不顧一切、奮勇向前的「志業/天職」,唯有繼續做任何「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一直在職場中浮浮沉沉,無法找到自己的價值。
享受和擅長做的事情(簡稱 #熱情),雖然也可後天培養和強化,但更大程度上,天生已經有其基礎設定。這就是Human Design 人類圖中所說的天賦才華,也是我常說的「#職場微特質」。
要從「別人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中找出熱情絕不容易。相反,面對自己享受和擅長做的事情,我們自然能夠每時每刻都沉醉其中,要從中發展出使命感和專業,就相對簡單得多。
我天生擅長和享受拆解問題,所以小時候就喜歡玩樂高Lego,大學時諗政治學,畢業後做行銷工作,後來做市場顧問,到了今天作職場解讀。我並有刻意作出這樣的職涯安排,甚至直到近年才覺察到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但無論我是否有察覺到,這能力本來就存活在我的身體裡。我要做的,只是單純透過眼前的工作將其運用出來。換句話說,我是利用工作來強化自己的微特質,讓後者成為我的最大賣點。
當你認清自己最厲害的微特質是什麼,就找適合的工作去讓你一邊領薪賺錢,一邊強化你這些本來已經擁有的天賦吧。假如你是一個天生游泳很厲害的人,那幹麼不找一份工作,可以讓你天天游泳,享受自己熱愛的同時,卻有人願意花重金買你的專業。
假如你是一個很具創意,擁有很多天馬行空想法的人,那專注找對空間去創作這一些想法就好。別分心去想如何將這些想法實現出來。或許你會問,那這些想法不溝通出來,不落實出來,不就浪費了嗎?怎麼可以?
對,但誰說後面那些事非你做不可?你大可找一個很懂溝通、很懂落實,但缺乏創意思維的人去幫你忙。只要大家都認清自己的價值和長處,就自然能夠發揮協同效應,在每個人展現出個人獨特性的同時,又能一起創造更多。
在過去100-200年,由於工業革命、大企業的形成以及全球化的緣故,職場越來越強調合作與分工。個體彷彿不再重要,大家都只是這世界工廠中的一顆螺絲釘。工作的本質由以前看重專業技藝(#craftsmanship),轉變為機械/系統的運用。但這真的就是未來的必然進程嗎?
我認為,與其說這是未來的一個必然趨勢,我更認為過去這100-200年的工作模式,其實反而是歷史洪流中的一個U型峽谷,只是剛好拐了一個大急彎而已。隨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出現,人類更大可能會回歸於個體工作模式,再次回到講求專業技藝(craftsmanship)的時代。
試想想,當有天人工智能的自學功能變得更完整,那機械/系統大概就不再需要人為操作。今天大部份的工作將會消失,能夠剩下的(或者會蛻變成的),就是需要創新、帶有創造力的工作類型。這正正回應到Human Design人類圖常說,2027年後慢慢走向的個體人世界。
其實這個趨勢,早已成形。就像我以前的尼爾森工作,我常跟同事強調,如果我們的賣點只是單純給予分析,必定會很快失去競爭力,很容易被取代,因為在這範疇上,我們遠遠比不上電腦。但當我們賣的是看事情的眼光、闊度和深度,即使是很強大的計算機,也不一定能夠取代你。因為客戶買的,並不一定是計算出來的最好選擇,而是你獨一無二的眼光。
在千變萬化的職場環境中,任何職業都很容易過時。Never put all eggs in one basket。如果你打算花光幾十年在單一行業上發展,成為某特定領域中的專業人士,這無疑是一項風險甚高的投資。我認為,我們真正要重視的,並不是在工作中的專業知識,而是我們可以隨意帶走的職場微特質,我們的軟實力。
當你能夠找到自己的職場微特質,無論你如何在職場上轉換跑道,你都必定能夠一直變強。因為你賣的已經不再是你的行業經驗,而是你那獨一無二的核心價值。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緣故客戶意思 在 攝影師阿中 陳郁中 J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知道是什麼緣故,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吸引剛進入電商市場廠商的磁力。我很常收到:「您好,我們是新的品牌XXX,很喜歡您的風格,請問...」
收到詢問信,通常都是滿開心的,因為自己的作品得到了青睞,我幾乎不會藏私地把所有知道的事情分享給對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每次都是落落長講了一堆,掛上電話之後才開始反省,我剛剛講了什麼。
希望可以一起跟廠商奮鬥,一起把品牌建立起來,一起陪他們經歷這段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希望他們可以感受到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我一直都是用這樣樂於分享的心態面對每一個廠商,直到兩年前,我遇到了一個新的廠商,我一樣沒有改變自己的服務態度,特地跑去對方公司開會、給他們看照片,提供模特兒選項和業界資訊,因為我把他們當作自己人,所以沒有想太多。
只可惜,緣分維持了不到一年,他們換了攝影,我一開始不以為意,因為廠商本來就有選擇的權利,來來去去是很正常的。
但是最後我卻慢慢開始在意這件事情,常常檢討自己,常常沮喪不振,對當時客戶很少的我來說,每一個客戶都是要寶貝(現在也是),但是我卻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當下真的感到很灰心、很心寒。
其實我從不怪他們,人家本來就沒有找你的義務。
相處的一年中,我把他們當作是朋友,每次工作見面都很愉快。至少傳個訊息告訴我:「阿中,不好意思,我們老闆想要換換風格...」這樣的意思我就懂了,心裡會好過一點,對方還是有把你放在心上的。雖然說這個動作沒有必要性,不要情緒勒索,但多做對方一定不會怪你,心裡也會比較舒服。
經過那次打擊,不誇張,我常常活在陰影,以為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善待你,但是我想太多了,商場上,是很現實的,之後我常常把自己封閉起來。
過了好一段時間,我慢慢康復了,重拾服務的熱忱,從最近的遇到的客戶身上,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們常說:「阿中,你真的幫我們想好多。」「好貼心!」才慢慢找回成就感,慢慢肯定自己的努力。
有時候常常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告訴廠商太多事情,懷疑自己是不是幫廠商想了太多、做了太多,不過時間會告訴你答案,廠商也會。
緣故客戶意思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追憶似水年華 2000年代之6】聯合副刊
李屏瑤/松鼠之年
+
是有些風雨欲來的徵兆。
窗外的路樹隨著一致的節奏搖晃,電台報出某縣市宣布明日停班停課的消息。天色將暗未暗,設計總監拉開隔間門,叮囑同事們把手邊的東西收個尾,趕快回家。
颱風假過後的上班日,沿著人行道走,仍能感覺暴風雨過後的餘緒。花式爆開的傘,被吹倒的自行車,散落一地的枝葉。進公司後先掃除,設計同事在前陽台發出驚呼,我與另外一個設計跑過去看。有隻麻雀倒臥在陽台的一角,雙眼緊閉,小小的頭顱有不太自然的凹陷。想必是在風雨中努力尋找過可躲避之處,而颱風太劇烈。
我找來誠品書店的紙袋,將麻雀暫時安放在內。整個早晨,袋裡的麻雀放在我們的辦公桌之間,接上被中斷一日的日常,該補上的工作進度還有很多。很小的突發事件,卻不需要討論,同事們都認可那不是垃圾。午餐時間到,四人步行至附近的公園,用免洗筷跟塑膠湯匙,在樹下勉力挖出一個洞。雙手合十,輕誦數遍南無阿彌陀佛,埋葬陌生的麻雀。
想想是年輕而且一廂情願的浪漫,畢竟當時的我跟同事們都是二十幾歲的人,資深設計還沒正式搆到三十歲的邊,就已經被其他人稱為姊姊了。因為年輕的緣故,對萬事萬物皆存有簡樸而直接的反應,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好好對待一件很小的事。
大學畢業後我持續在咖啡館打工,工時拉得很長,一週可能去五至六天,手邊仍有家教工作。不太積極地投履歷,第一場面試就被錄取。編制簡單的廣告工作室,我得到的頭銜是文案。老闆兼創意總監是一對夫妻,一人文案出身,一人設計出身,恰到好處的分配。除了我之外,還有三位設計同事。在前一個文案離職後,到我能跟上進度前,我老闆負責寫完所有的大小標跟內文。老闆慣用紙筆工作,他寫完後會找我過去討論,解釋方向跟切入點,接著我就將這些內容打成word檔,在這些過程中反覆學習跟演練。每週要交練習稿,被刪改,被調整,然後慢慢長出一點語氣。
那是我見過擁有最多書籍的公司,某方面也是我選擇來此上班的原因。老闆很有帶新人的耐心,也具備買書的豪氣,連走廊都做成一面長長的書牆。他跟我說,上班的時候可以盡量讀書,如果文案真的寫不出來,就去逛個書店也沒關係。藝術書店的業務每隔一陣子會拖著行李箱上門,搬出數十本磚頭般的外國書刊,若創意總監覺得可以參考,便立即留用。
除了眾多書籍外,會送來的還有每日的四大報,加上每月不定時抵達的各家雜誌,長桌上永遠堆著滿滿的紙本。工作室的主要客戶為房地產,下很多廣告,也要看很多別人的廣告。
上班首週我購入兩本黑色活頁筆記本,一本抄寫所見的一切有趣文案,一本專門抄寫房地產文案。工作室將過期的雜誌回收前,我割下覺得有意思的篇章,可能是採訪,可能是影評,可能是商品文宣,全部放進透明文件收納夾。文案工作三年,積累十幾本寫滿的空白筆記,跟二十幾本文件夾,一直到前幾年搬家,才下定決心回收掉這些紙本。
彼時我還抽菸,抽caster 5。代購與網購皆不發達的年代,只能仰賴出國的朋友買,很珍惜地抽每一根菸。幾乎全工作室都抽菸,但地點限定後陽台,可以看到一點點天空跟帝寶的花園造景。應當是《康熙來了》的全盛時期,前晚的節目是同事之間的共通話題,偶爾還會在附近的早餐店遇到小S。
房地產客戶相對穩定,加班也不至於太誇張,身在廣告業,勉強擁有稍微健康的肝。每日早起坐在辦公桌前,一邊吃三明治喝奶茶一邊配奇摩新聞,吃完走去廚房幫大家煮一壺咖啡。創意總監心血來潮會點下午茶,她請客。通常是有厚片吐司的那家,菜單在眾人手上傳一圈,拿筆作記號,同事打電話去叫,店家不忙的話很快就送過來。初入職場的前幾年,儘管msn都開著,有事還是越過層板跟對方講。關於紙本跟聲帶振動的,日常跟人際往來實打實的最後數年。
加班太晚,可以報帳坐計程車回家。而坐計程車上班這種想來奢侈之事,一次都沒有過。作為社會新鮮人的我,會在無印良品的年度計劃本上記錄每一筆開支,將薪水明細表收好。第一次領到三節獎金,在凌晨的敦南誠品買了兩袋書,已經算是當時的小小放縱。沒想到十年之後,我會變成一個下雨就想叫uber的人。
工作內容漸漸上手,除了出門看新建案、看預售屋、跟客戶開會提案外,每週都有些固定的待辦事項。房地產屬於高端商品,下廣告大方。若是新案上市,每週必有報紙二十全(全版)廣告,大概一個月後,調整成十全(半版),接著再減半,以此類推。即將完售,或是完售謝幕,又會刊登全版的感謝公告。也會在時尚雜誌與商業雜誌刊登彩色跨頁,偶爾買封底。
最複雜的卻又最簡約的,就是戶外看板,尺寸不一,大型建案的戶外廣告可能多達十幾個,人車都是匆匆經過,眼球所能掃過的資訊有限,每一則要依照高度、大小、空白處,去思考放怎樣的文字才能達成效益。路上派發、投遞信箱的各種尺寸印刷品,或者是因應夏季贈送的扇子,所有有字的地方,都是文案守備範圍。
我自己遇過的全盛時期,手上同時有五個建案在進行,每天都有下不完的大標小標跟內文。有次忙到頭昏眼花,我跟設計都沒校到DM上的錯字,幸好最後關頭有人發現,不然一失手就是上千份。最驚心動魄的便是戶外廣告的印製,總是坐在電腦前反覆校對檔案,若有錯字,就是幾百級字的巨大失誤。
以上都是對外的。不被一般大眾看見,卻又最重要的文案,就是屋主專屬的說明書。一個建案的誕生,從鋼筋的綁紮工法、防震結構的血統、氣密窗的品牌,都必須仔細查好資料,消化後重新寫過。曾經碰過一個超大型建案,公共設施就有十幾個不同的房間,用編號太制式,光是取名就令人頭痛。幸好那個建案屬於台灣人極為喜愛的歐式建築,我借用希臘諸神的名字,安然度過這一關。
工作室人不多,關係緊密,很多時候需要互相支援,協助拍攝、尋找道具跟場景。曾經訂來滿坑滿谷的點心,擺滿豪宅內挑高大廳的長桌,多層蛋糕架,極美的茶具,四周架滿燈具,一日未盡,彩度甚高的蛋糕們已經發出甜腐之味;需要真人的拍攝計畫,工作室會一口氣湧進幾十名模特兒試鏡。我們會先從寄來的Model card中選擇適合的人選,跟經紀公司聯絡,通常對方帶來的會是+1+2甚至+3+4,人人有機會。
有些特殊狀況會選擇外國模特兒,許多外國模特兒並不居住在台灣,他們如同侯鳥,在每個國家待上幾個月,努力接滿工作。幾年後我去曼谷旅行,在最熱鬧的Central World百貨區抬頭一看,見到一個熟面孔。我記得當時的工作需要換上正式禮服,禮服太緊,模特兒在拍攝過程中漸漸失去血色,她說沒關係,但想要喝水,我遞給她插著吸管以免掉妝的礦泉水。在曼谷的戶外廣告是休閒服,看起來很舒服的棉質上衣,真是太好了。
偶爾會有奇妙的要求,例如需要一隻最高貴的狗,當時臉書還不盛行,我跟設計同事們想盡辦法去找各種社團、奇摩家族、部落格,最後商借來了一隻極美的阿富汗犬,沒記錯的話日薪6000元。此狗中分,像極了甘道夫。也曾經需要黃綠色的鳥,同事去萬華鳥街選了一隻,鳥價很便宜,租不如買,老闆補充,之後不想要可以送回去。拍攝完畢,同事把鳥帶回家養,某日在後陽台抽菸時,同事哭著說鳥的頭上長蟲,已經擦藥了,可能救不回來。
我有點忘記後續的細節,畢竟那是工作密度極高的一段區間。連續加班後的週末,我跟母親出門吃飯,突然心悸,車直接開進醫院急診室,衣服一下子被拉開,我猜想那是母親第一次發現我穿束胸。檢查結果沒太大問題,要定期觀察,領回一小批色彩鮮豔的藥丸。
週一回去上班,同事的螢幕仍舊是上週的窗景。大型建案尚未有人入住,夜晚的外景照中,建築物的內部一片黑暗,同事只能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放大原始檔,將每一扇窗戶點亮。另一個同事失戀了,大白天的,創意總監從辦公室拿出一瓶紅酒,立刻開給大家喝。如果當時的我不是那麼年輕,一定會在那間公司待得更久。
在按著脈搏數心跳的日子裡,等待很久的女生再次出現了。
工作很忙,我拖了好一陣子才跟她碰面。那之前有許多個深夜,我站在路邊,反覆構思幾十字容量的簡訊該怎麼寫,打了又刪,始終難以送出。我們吃飯,我食不下嚥,沿著羅斯福路的紅磚牆走,在我還沒開口說些什麼之前,她說,她交新的女朋友了。我們繼續穿行在溫州街延伸的各種小巷,說許多話,有更多沒說的話。一路亂逛,走到師大的小公園,在很窄的小路與人狹路相逢,已經入夜,有盞燈把來人的臉照得明晃晃的。是更久沒聯絡的朋友,對方以為我為了這個女生拒絕她後,就已經有兩三年沒講過話了。我跟女生繼續散步,去搭末班捷運,我應該有說一些祝福的話,隔天照常坐在辦公桌前敲打鍵盤。
後來聽聞巧遇的那個朋友要離開台灣,我打電話過去,她接了。問她什麼時候有空碰個面,問了幾個日期,她都說沒辦法。再問什麼時間比較方便呢?她停頓許久,用她一貫的溫柔語調答:這輩子都沒有。後來對方就出國了,我想我們不再是朋友。
隔天繼續上班,在途中的美而美買冰奶茶跟漢堡蛋,大口吃完。固定翻每日報紙,看奇摩新聞,股市持續探底,金融海嘯正在席捲整個世界,剛畢業的學妹面試好幾個工作,薪水都是22K或23K。我努力檢查每一篇文案,確保沒有錯字,把每一個可能的錯誤,逆著吞回肚子裡。沒有人知道這個調整的過程,只看到結果。而其實什麼都沒有發生,一切都已經經過了。msn上有些人漸漸不再上線,後來的時代甚至沒有msn了。
某個尋常的日子,我過馬路,樹海下六線道大馬路中央,趴著一隻松鼠,天氣很熱,柏油路想必極燙,松鼠一動也不動,尾巴還是蓬鬆的。沒有一台車為松鼠停下來。
+
本文為聯合副刊邀稿,為2000年代的某一年而寫,
謝謝主編盛弘讓我參與這個切面紀錄。
在最近刊登,恰好趕上一波十年前舊照風潮(掩面)。
也想謝謝第一份工作的總監們的照顧,
謝謝當時的同事,謝謝那間有美好窗景的工作室。
更多照片(?)請見此: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5007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