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線性規劃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線性規劃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線性規劃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線性規劃計算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蔡依橙的閱讀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李祥數學,堪稱一絕,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賣場:https://myship.7-11.com.tw/general/detail/GM2103314830237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2axN3MDyvq01LOK1umZGQ/join 追蹤我的ig...

線性規劃計算 在 Sherloc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5:01:36

. 《指考準備心得分享》 最近是過年期間 又是寒假  預計是再幾天的休息後開始讀書做事 所以最近算是蠻有空的 但也沒什麼讀書的內容或筆記能發 就寫點有關”指考準備”的分享文吧   首先這會是大部分同學考完學測後會開始思考的問題  因為每個人的心態 目標 想法不盡相同 我就不做什麼統整性的...

線性規劃計算 在 ?賭Sir|數學考試專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06:12:47

. 我面前的綱琴,是給我彈《瑪莉有隻小綿羊》的工具;郎朗面前的鋼琴,卻是譜出一首又一首動人樂章的神器。同學,你手上的計數機,只是一台算盤,還是一部「搶分神器」呢? . 以最短時間,保住最多分數,就是速效。 . 參考八大DSE官方試卷:樣本試卷 (Sample Paper) 、練習卷 (Practic...

線性規劃計算 在 ?賭Sir|數學考試專家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6:11:09

. 我面前的綱琴,是給我彈《瑪莉有隻小綿羊》的工具;郎朗面前的鋼琴,卻是譜出一首又一首動人樂章的神器。同學,你手上的計數機,只是一台算盤,還是一部「搶分神器」呢? . 以最短時間,保住最多分數,就是速效。 . 參考八大DSE官方試卷:樣本試卷 (Sample Paper) 、練習卷 (Practic...

  • 線性規劃計算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2 14:40:59
    有 438 人按讚

    💥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

  • 線性規劃計算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11:01:16
    有 143 人按讚

    💥 20 個 #常見的統計錯誤,你犯過,或是犯了卻不知道嗎?⠀

    MedCalc 的作者 Frank,在 Facebook 分享了一篇跟統計相關的文章,叫做「生物醫學研究文章中,連你都可以發現的 20 個統計錯誤」,很有意思。(連結請見原始貼文)

    我(蔡依橙)認真看完後,覺得蠻不錯的,於是把這 20 個統計錯誤的標題翻成中文,協助大家節省時間,如果剛好有興趣的,可再針對該部分去閱讀原文。接著,分享一些我看完之後的想法。


    1. 數值報告時,提供了不必要的精確。例如 60 公斤體重,硬要寫成 60.18 公斤。

    2. 將連續變項分組,變成次序變項,但沒有說明為什麼這樣分。像是 CRP 不以數值去統計,而分成低、中、高三組,卻沒說明為什麼這樣分。

    3. 配對資料,只報告各組平均,卻沒報告其改變。也就是只報告治療前血壓、治療後血壓,卻沒報告有多少人上升、多少人下降、平均下降多少。

    4. 描述性統計的誤用,尤其該用 median (interquartile range) 的,硬是用成 mean +- SD。

    5. 使用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 (SEM) 描述量測的精確度,而非 95% CI。

    6. 只報告 p 值,卻沒提到差值以及臨床意義。

    7. 誤用統計方式。尤其常見的是混淆有母數跟無母數統計方法。

    8. 使用線性迴歸,卻沒有先確定資料之間是真的有線性關係。

    9. 沒有使用全部的資料,然後又沒把去掉的資料「為什麼被去掉」說清楚。

    10. 多組比較的 p 值校正問題。

    11. 在隨機分組研究時,過於詳盡地比較了兩組受試者的基本資料,像是性別比例、年齡、體重、血壓等等,而且資料好得太奇怪。

    12. 報告檢驗數值時,沒有定義 normal 與 abnormal。

    13. 計算 sensitivity 與 specificity 時,沒有說明一些介在灰色地帶的檢查結果,如何呈現與去除。

    14. 使用圖片與表格,只是為了儲存數據,而非以協助讀者理解為出發點。

    15. 畫出來的數據圖,視覺主觀上給人的印象,竟然跟數據本身不同。

    16. 在報告數據與解讀時,搞不清楚 units of observation 是什麼,例如心臟病的觀察研究,在 1000 個患者中有 18 位心臟病發,那 units of observation 就是 18。但如果這個研究是以診斷正確率為主,那 sample size 就是 1000。

    17. 把不顯著的統計,或 low power,解讀成 negative,而非 inconclusive。

    18. 分不清楚解釋性研究與實務性研究,前者為 explanatory / efficacy / laboratory,後者為 pragmatic / effectiveness / real world。嘗試兩種混著做,結果兩邊都做不好。

    19. 沒有用臨床能理解的方式來報告最終結果。

    20. 把統計的顯著性,當成臨床的重要性。例如:癌症用新藥治療,統計上很顯著的好,但追蹤了五年,患者只延長了七天的壽命。這就是統計有顯著,但臨床意義不大的例子。


    🗨 我(蔡依橙)的一些想法

    由統計專業人的角度,來看生物醫學發表,是很有警惕意義的,能讓準備發表的朋友,仔細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相關的錯誤。

    但另一個角度看,作者也提到,這些錯誤在幾乎一半的生物醫學論文上反覆出現!這就代表,其實生物醫學論文要刊登,並不代表我們什麼錯都不能犯,相反地,這 20 個錯誤裡頭,有些就算犯了,也還是能被刊登。

    以我們自己發表,以及過去協助同學的經驗來說,我會認為 2、7、10、14、15,是初學者也 #必須理解並避開的,其他的則是發表起步了之後,陸陸續續去注意,在往更高分期刊挑戰時,逐漸進步就行。

    實務上,3 分以下的醫學期刊,幾乎沒有專門的統計查核,你只要能通過「一般同行」的統計知識審查就行。也就是說,我是一個放射科醫師,剛開始起步,投稿到放射科 3 分以下期刊,文章中的統計,只要「#一般有在做研究的放射科醫師」覺得可以就行,不見得要到「統計專家看過並挑不出毛病」。

    對於初學者如何起步,實務的協助,新思惟規劃了各種類型的研究課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目前正在開放報名中的,有以下三場工作坊,歡迎您瞭解各課程的課綱後,評估挑選最符合您需求的內容,前來上課,讓我們協助您成功起步。

    🟠 2021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2021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2021 / 10 / 16(六)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工作坊
    把臨床上的各種想法,在 PubMed 化作專業生涯上的里程碑。
    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 ⠀
    不只是說說而已,我們會舉實例,說明其意義、如何避開,在互動實作過程,實際由各位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從數據到軟體,從統計到繪圖,一次搞定,並避開常見錯誤,是真正以 #初學者起步 為核心的規劃。


    二十個常見的統計錯誤,與實務寫作時的考量。
    🔗 原始貼文 │ https://bit.ly/2WESphu

  • 線性規劃計算 在 劉昱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6 17:33:16
    有 1,690 人按讚

    先講結論,我正式畢業、正式登出臺大,剛拿到熱騰騰的畢業證書。

    行人寥寥,樹影搖曳,再次回首臺大校園,感懷流年似水,六年時光就在聲息中飛速而過了。今天終於拿到畢業證書,心中才較為踏實了。這年來為了學業奔走,日夜孜矻,莫敢自遑。不能說有多少智識上的長進,但收穫頗豐,學術上的產出和軼事趣聞,讓人感到美麗而安穩。是較人虛長幾歲,但也不算白費。

    ·

    真的很幸運,能在二十三歲的尾巴拿到第四個臺大學位、第二個臺大碩士,要談客家精神,大概已經發揮極致,畢竟只繳兩份學費。過程就像買菜送蔥,知識也讓人恬淡、平靜、滿足。除了份內的事,我也和師長同學有些著作,目前期刊一篇、研討會三篇,至於努力中的還有兩三個。回首過往,至少不是混過來的,但求心安理得。

    ·

    不過,這些年來也遇到許多困難險阻,但幸有貴人相助,我銘感五內。雖然研究所雙主修制度推出三載,所辦、研教組和圖書館卻沒有預期到有人可以在制度內達標,從學分認定、畢業考試申請,到論文繳交,都是經過密切聯繫,想出解決方案。他們替我排除萬難,我點滴在心。剛從研教組職員手中慎重地接過證書,「你是臺大第一個喔,恭喜。」比起頭銜和證書本身,以經驗譜寫歷史,參與制度臻善,其實更令人滿足自信。希望後繼的學生,走的比我順利、比我安穩。

    ·

    負笈臺北六年,誠要感謝爺奶父母及親族照拂,舅舅舅媽安置,讓我毫無後顧。倘若有聲名、有令譽,我要將一切獻于爾等。研究所兩年,我非常感謝恩師宏浩的知遇,他嚴格正直、真誠自然,不吝給予指教,我學到很多,是我大學四年所遠遠不及。此外我在師門也悠遊自在,老師除了指教,也願意給我各種支持和關照,讓我見名於共著期刊,首現SCI是莫大的榮典,我不勝感激,師恩難報。還有朋友、同學及愛人在精神上的扶助,同樣也是莫大的鼓舞,我亦是心懷感謝。

    ·

    最近修論文煩躁,偶爾看奧運消息,令人振奮,國人無不為之喝采,選手的沈澱與積累,著實不易。但比起能夠分高下、競輸贏的場合,學術生活可能就沒法那麼熱血,甚至還有些枯燥。宏浩師曾經跟我說,學術做得好,你越要忍受孤寂。到頭來能跟你聊上話的,可能真沒幾個。相較萬眾矚目的威武,學術的競逐更像燃燒自己、創造知識,在幽冥中護持青燈,於黑暗裏匍匐前行。這種使命感無法獲得普羅大眾的共鳴,但於自我成就上,同樣具有豐富的建設性,精神已然十分富足。因此,看奧運也成為另一種鏡射,使我鞭策自勵。很高興在東奧結束前,碩士生涯也告一段落,不過研究生涯卻不會因此中輟。很喜歡做實證,不只因為實證可以玩玩資料、代代模型。實證是用積極的方法,做入世的研究。

    ·

    記得天津南開大學的一段掌故,校長張伯苓找經濟系主任何廉辯論,他詰問何廉:「為什麼要建立這些商品的價格指數?你可以了解什麼?」何認為,透過價格指數的建構,有助於中國的科學建設。張伯苓卻批評,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用顯微鏡找大象」。在張的語境下是批評,我卻認為,「用顯微鏡找大象」就是學術的精神、學術的態度。用嚴謹細膩的方法,去探究看似無疑的問題。胡先生說「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大抵如是。更況民生商品是一個入世問題,要了解中國百業趨勢,價格指數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

    會談這個故事,其實與我的論文有關,做的是農地價格指數。我與老師協力,利用配對法和Lasso,共同提出一個建構農地價格指數的新方法。農地價格指數在臺灣鮮有所見,我們的研究在方法上也解決了選樣偏差、特徵眾多所造成的多重共線性等等。在農地方面,無疑是大的斬獲、好的貢獻。我國歷來重農桑,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慎重地、小心地回答了。能夠參與如此神聖的事,我戒慎、感激而滿足。

    ·

    當然,並非所有研究都順遂可期,而學術的過程中本身就充滿痛苦。這幾年來,我很能感同深受。但「學術溺水」實難透過求助收效,我唯一意識到的是,只有自己能夠真正幫助自己。直言之,自我排遣是研究生生活中的要事。雖然領域是計量經濟,文本中矩陣、算式、表格遠多於情感豐沛的文字,但人文的精神不能偏廢。我很感激,在這段時間裡,董橋小品相伴,陳之藩和周作人的散文也在一旁,高陽小說引人入勝,他們為我注入精神活水,是沛然莫之能禦的。此外,有珍饈美酒左右,也令人飽滿幸福。林語堂喜歡吃香港鏞記燒鵝,甚至為他題寫菜單。胡適熱愛馬丁尼,他有自己的秘方。老民國的金絲眼鏡高高穩穩地架在鼻翼上,一身鐵灰白柳西裝,案前不放筆墨紙硯,而是佳餚一桌瓊漿一壺,處處顯露學者的講究、學者的體面。我也好吃,愛肥前屋、吃麵屋武藏,享用浙菜必點韭黃鱔糊,點心要福州芋泥和布朗尼。偶爾也下廚,烹角煮、燒獅子頭,雖然無關學術,卻同樣在漫長的征途裏平添不少逸趣。

    ·

    我真的很幸運,自己境遇好、運氣好,讀書可以讀的多,朋友交的雅。早歲得公器得頭銜,活到24歲還算不賴。董橋自謙坐穩一個又一個位子,那是僥倖,不是才情。不過董公是真實力,而我的情況大抵如前。最重要還是感謝所有協助我的親族師長、同僚與友朋,我永矢弗諼,只是暫時無以報厚恩,人生旅途再慢慢償還。

    ·

    至於未來的規劃,可能先遷西湖鴨母嶺,安頓一番。承蒙恩師垂愛,我會續任研究助理,繼續完成未竟的研究。沒意外的話年底會先做兵,其他的事可能就走走看看。疫情可怖,卻也留給我時間想想,可能也不全然壞事。早歲許身公共事務,後來才漸漸覺得底子太薄、本領太小,政治工作是需要精密的計算而非算計。大衛伊斯頓對於政治的定義是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如果不先學好計量、學好數學,其實也是忝居所司,令人惴慄。不過,學優才有資格分配,這是橫亙中外之理。薩伊德把知識分子刻畫的很清晰,他不斷強調知識份子的應該具有「良知」,也要和權威對抗,致使知識份子具有邊緣性。這種想法實與傳統相若,政治是推己及人,大概就是「君子不匱,永錫爾類」。無論身在何處,都要精進智識、懷抱溫柔,繼續影響周遭的人,這是我時刻提醒自己的。此一矜持,近來歲月格外受用。我的研究生生涯就要告一段落,黨代表也面臨卸任,由衷希求於此之際,同大家共勉。

    ·

    最後,疫情當前,首要是多保重自己,願神恩能永顧,祈使體膚長健,萬事安康。謹守防疫規定之外,也別忘了幽默感,偶而逾矩的言詞、煽情的畫面也非不可,不要悶壞氣壞才好。話說多了,再講下去,可能要比我論文篇幅還長。總之我們還會再會,願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相遇,成為照耀幽暗的微明,繼續邁步,奮力前行。

    ·

    歲在辛丑孟秋
    筆于福州山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