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緊急救援線上看第三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緊急救援線上看第三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緊急救援線上看第三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緊急救援線上看第三季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高雄興達電廠機組瞬間跳脫,造成通霄電廠同步跳脫,影響全台約6%電力;台電分區停電數已超過數百萬戶;立委和專家判斷電網電壓不穩是最大風險;經濟部預估晚上9點40分以後,可全數恢復供電】 今(13)天下午2時27分,全台手機都收到一封警訊通知:高雄興達電廠因事故全廠停機,目前系統供電能力不足,預計...

  • 緊急救援線上看第三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3 19:03:02
    有 1,971 人按讚

    【高雄興達電廠機組瞬間跳脫,造成通霄電廠同步跳脫,影響全台約6%電力;台電分區停電數已超過數百萬戶;立委和專家判斷電網電壓不穩是最大風險;經濟部預估晚上9點40分以後,可全數恢復供電】
     
    今(13)天下午2時27分,全台手機都收到一封警訊通知:高雄興達電廠因事故全廠停機,目前系統供電能力不足,預計下午3點將開始緊急分區輪流停電。台灣各地包括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台東縣都出現部份區域停電情況,影響遍及全台。
     
    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之後立即表示,政院已掌握狀況,請民眾鎮定不必驚慌,而總統蔡英文也在下午3點47分對外表示供電將會陸續恢復,請大家放心。而經濟部長王美花在剛才晚間記者會與台電主管一同向社會大眾鞠躬致歉,她指出,本次事件影響C組、D組約400萬戶,經向台電了解,現已開始送電,大約在晚上7點10分以後,影響戶數會逐漸減少,今天晚上9點40分以後,預計可全數恢復供電。
     
    今日出狀況的興達電廠,位於高雄市永安區與茄萣區交界處,隸屬於台灣電力公司,共有4部燃煤機組。台電指出,興達電廠今日發生機組跳脫時,亦造成苗栗通霄電廠部份機組跳脫。總跳脫機組當時發電量約220萬瓩,而台灣今天最高尖峰負載約3,670萬瓩,影響約6%。此次興達電廠疑似機組故障,由於有部分電力是南電北送,連帶波及北部供電。
     
    ■各地受影響情況
     
    無預警停電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直播全黑中斷、各縣市出現部份路段紅綠燈無法亮燈;不少大學今天因疫情升級改採線上上課,有的老師在改為線上上課第一天就遇到停電,得同時因應疫情與跳電之災。許多店家仍開店營業,但店裡全是暗的,幾乎沒有客人上門,店員紛紛打開窗戶通風或走到門口等待電力到來。
     
    各地工業區也受到部份影響,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與聯電部分廠區,均產生短暫的壓降現象,台積電指出部分廠區產生短暫壓降現象,現正常供電,也已採緊急應變措施將影響降到最低。聯電表示,南科廠有壓降情況,未影響生產。竹科管理局指出,竹科區內並無停電或壓降情況;南科管理局指出,接獲部分廠商反映受分區供電影響。
     
    而此次停電事件所造成的事故,消防署指出以電梯受困案件為大宗,目前各縣市分隊皆以已出勤救援。據統計,台北市和新北市分別出現24起和18起受困案件、台中市7起、基隆市5起、嘉義縣4起、桃園市、宜蘭縣和雲林縣皆為2起,其餘苗栗、新竹、花蓮與屏東等地則各通報1起受困事故。而彰化縣、嘉義市、台東縣則出現部分停電,但無受困案件。
     
    興達電廠指出,機組確實有降載跳脫情形,但究竟是電廠內的問題,或是外圍輸配電線出狀況,仍由第一線人員緊急釐清。並強調廠區內並無事故或意外事件發生。
     
    根據台電下午4點半緊急召開記者會指出,因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編按:指在輸配電系統中,配電盤、配電箱、變電站等使用的導電的銅線或鋁線,用以連接同一電壓的線路)故障導致,興達電廠電力無法輸出而跳機,連帶廠內4部機組跳脫,影響約1,600千瓩電力,系統頻率驟降。為確保電網安全,立即啟動低頻卸載,並採取分區輪流供電機制,同時緊急搶修設備,將會陸續恢復供電。
     
    下午4點前有部份停電區域陸續恢復供電,但台電也採取分區輪流供電機制,針對C組與D組進行輪流停電。第一輪限電時間15:00~15:50,限電戶數約200萬戶。第二輪限電時間15:50~16:40,限電戶數約193萬戶。第三輪限電時間16:40~17:30,限電戶數約224萬戶。第四輪限電時間17:30~18:20,限電戶數約229萬戶。是否進行第五輪限電,需視恢復供電情況而定。由於限電戶數可能重疊,台電仍在統計受影響的戶數。
     
    ■發電機組瞬間跳脫,顯示電網穩定性和靭性不足
     
    「這不是缺電,」熟悉電力議題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全台灣的備轉容量其實有350萬瓩(備用容量約用電量3,500萬瓩的十分之一),但今天興達電廠跳脫的量大概只有200萬瓩,跳脫的量遠低於備轉容量,代表其實電廠跟電都是夠用的,是電廠事故造成電網的電壓和頻率不穩定。「就像是你有3,500塊(存款),突然要你掏出2,000塊現金出來,不是沒錢,但一時之間拿不出來,」洪申翰解釋,電網跳脫會造成電壓頻率不穩定,電廠會自動啟動風險管理的低頻卸載。
     
    洪申翰認為,將來可以檢討的部分會是電網穩定性,興達電廠和電網之間的設計,「為何一個匯流排故障,就可以導致全廠跳脫?」
     
    為何南部電廠事故會影響到北部?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台灣就是大電網設計,這就是跨區送電的風險所在。理想的情況應該是走分散式的小電網,例如各地區發展再生能源,各區能夠自己供電;但在走到分散式電網的過渡期前,只能就既有電網部分去檢討和改善。
     
    長期關注電力政策的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也指出,興達電廠事件並非整體備載容量的不足,問題是發生在輸配端上,這凸顯出台灣整體電網的韌性不足。
     
    要改善這樣的困境,趙家緯認為,在電網分散調度上應有所變革,例如需要提升在儲能方面的政策支持。此外,也要建立分散式的電力系統,才能讓這類意外事故的衝擊減低到最小。
     
    ■上一回無預警大停電是2017年大潭電廠,同樣是瞬間跳脫
     
    無預警的大停電在過去5年間最大的一次,是在2017年的8月15日,桃園大潭發電廠的天然氣管線供氣閥被關掉、意外停止運作,電廠6部機組全部跳停,導致全台灣無預警大停電,約670萬戶受影響。洪申翰指出,當時的情況跟今天一樣,都是因為發電機組「瞬間」跳脫。上次事故後,曾做過電網系統的檢討跟改進,但以今天又發生事故來看,確實有必要再度檢討。
     
    台電曾在今年4月26日公開表示,3月底來,台灣的電負載量一路攀升,在3月29日至31日這3天,尖峰負載打破了歷年3月份的用電紀錄;而4月份光是4月1日至22日,供電量就超越同期約10億度(去年為127.9億度,今年同期為137.7億度,增幅逾7%),台電當時預估今年夏季用電尖峰可能再創新高。
     
    至於未來幾個月是否有限電的心理準備?台電表示,今天是特例突發狀況,說限電仍言之過早。
     
    依照台電輪流停電的規劃,限電方式分為「緊急(緊急分區輪流停電)」與「計畫(計畫性分區輪流停電)」2種,全台用電戶並被分為A、B、C、D、E、F、H、I、J等9組,其中A、B組被歸為緊急限電組,C、D、E、F組則被歸為計劃限電組。H組為國防、交通、醫院與政府機關等要地,I組為特高壓工業用戶,J組則是台電電廠配電線路的變壓器饋線與周邊用戶,H、I、J組將優先排除限電。
     
    台電指出,共分6個輪流分區停電組別,每組約200萬戶左右,上次815大停電是停電A組及B組,因此這次停電C組及D組。所在區域何時會進入限電時間,建議民眾可查詢電費帳單上之分組資訊,或前往台電官網進行停電查詢:https://bit.ly/2RQstwI
     
    (文/曹馥年、林雨佑、孔德廉,攝影/張家瑋、林彥廷、鄭宇辰、余志偉)
     
    #報導者 #停電 #限電 #興達電廠 #台電 #分區限電 #電網 #發電廠 #跳脫

  • 緊急救援線上看第三季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3-14 08:29:20
    有 159 人按讚


    由台灣四周每年發生的海難,油汙,救援檢討"整體救援之作業程序"與機制.

    2/24日澎湖"耘海"輪在鳥嶼附近擱淺(圖一);3/10日"德祥台北"輪於北部石門外海擱淺,莫名其妙的損失一架1.2億的直升機及兩條寶貴的人命.
    首先看看法源:一切救援是依照"海洋污染防治法"及其子法"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計畫"(93.10.12.修正)進行.
    我覺得:母法尚稱完善,一切的問題都出在子法上,請看:計畫第六條:
    二、應變層次
    環保署接獲通報後,決定所需之應變層次,由環保署召集成立「 重大海洋油污染緊急應變小組」或轉知相關機關,採取應變措施.
    (一)第一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未達一百公噸-小型外洩,由海岸管理機關或地方政府應變。
    (二)第二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達一百公噸至七百公噸- 中等程度或顯著之外洩,由交通部(商港區域)、農委會(漁港區域)、經濟部(工業港區域)、內政部(國家公園區域)、環保署(其他海岸區域)、海巡署(海上)負責應變。
    (三)第三級:油外洩或有外洩之虞逾七百公噸 -重大外洩,由緊急應變中心應變。

    實務面上的問題:
    1.一條船由"失去動力"到擱淺,期間有好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那麼多海岸線上的監控雷達,AIS,都對這種"不在港界附近"的"突然降速"一無反應?一無警報?一無察覺?如果真的"不會發出Alarm"
    那就該換裝備,加軟體了.在怎麼貴還是比好幾億的"除汙"便宜.無論如何(a)要在第一時間通訊連絡確認"是否機器出問題",也是基於海岸國對於"無害通過"的執行權.(b)在海岸線上明確"責任區",
    責任區的救援單位就應"緊急備便拖船".(c)在三海浬左右就應強制以拖船推頂,或帶纜強行朝外海拖曳,務必"決戰於境外".
    2.目前救援的公式都是:"等擱淺後出動直升機救人",一來時機太晚,二來既然已經擱淺,大都無"立即沉沒之虞"(除非像海研五是全速撞上礁石),那麼冒這麼大的風險出動直升機幹嘛?損己不利人,要知道剛剛擱淺時救下來的機會最大,而我們偏偏把船員都弄走了,造成救難船無法登輪掛纜繩,動俥脫困(機艙沒人).
    3.第一級的應變,由"地方主管機關"環保科主其事,就好像檢驗出癌症一期時"規定"由"國術館"依法負責.海況,救難實務,潮汐,底質,專業英文溝通,統合協調層級....是縣級環保科該具備的常識嗎?

    以上種種,讓我們失去"黃金救援"的時間,而在台灣海峽東北季風,強潮,大潮差,潮間帶大片礁石...等等的特性,造成歷次海難的"有救"拖延成"無救".
    #海難 #擱淺 #環保 #汙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