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緊急採購要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緊急採購要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緊急採購要件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天下雜誌】 國產疫苗能快速上市嗎? 獨家文件揭露,食藥署去年做一個大膽決定 高端解盲之後, #台灣最快可望7月開打這個全球第一款未經三期臨床試驗,而是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許可(EUA)的新冠疫苗。《天下》取得關鍵文件,獨家專訪訂出EUA條件的負責人,一位擁有哈佛學位的醫師,揭露引起...
緊急採購要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下雜誌】
國產疫苗能快速上市嗎?
獨家文件揭露,食藥署去年做一個大膽決定
高端解盲之後,
#台灣最快可望7月開打這個全球第一款未經三期臨床試驗,而是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許可(EUA)的新冠疫苗。《天下》取得關鍵文件,獨家專訪訂出EUA條件的負責人,一位擁有哈佛學位的醫師,揭露引起重大爭議的決策內幕。
醫護正在施打莫德納,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急需疫苗的台灣,不久後國產疫苗即可能支應。
2021-06-10
6月10日,
國產疫苗進度最快的高端疫苗,在紛擾中,端出二期臨床試驗期間分析解盲結果「達標」的好消息。
近4000名受試者在3個月內接種兩劑後,所有安全性與免疫相關數據均達標,將立即送件食藥署,由食藥署根據免疫橋接研究(Immuno-Bridging Study)結果進行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高端總經理陳燦堅更表示,今年已經準備好1000萬劑的產能。
「大家一起打疫苗,把疫情控制住,」高端主管在記者會中興奮地高喊。
高端開記者會宣布解盲達標,記者會中也提到,最高齡的受試者為89歲,「就是我媽,」剛卸任的前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說。
基於支持國產疫苗的理念,他本人及母親,都是高端疫苗二期的自願受試者。解盲之後,高端會告知,他母親注射的是疫苗,還是屬於隨機抽樣,佔總數七分之一的對照組,注射的是無害的生理食鹽水。
如果是疫苗,高端會通知他,母親血液裡的中和抗體濃度。
「一個89歲的老媽媽,能不能產生(中和)抗體?」醫師出身,擁有耶魯大學衛生政策博士的郭旭崧表示,這點很有科學意義。
「她有抗體,我就很開心,」他說,這代表母親對新冠病毒已有相當程度的免疫力,不然,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台北,他依舊得要求身為高危險群的母親不能外出,並設下重重保護措施。
他這段話,其實充分說明了當前國產疫苗的爭議。
「中和抗體」當依據,全球首創
#中和抗體是什麼?
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就會透過表面的抗原進入人體細胞,複製自己的遺傳訊息,因而製造出成千上百的病毒攻陷人體。而中和抗體可以堵住抗原、讓病毒無法入侵細胞。
理論上,可依受試者體內中和抗體的「效價」,也就是血清裡中和抗體的濃度,來合理預測疫苗的療效。但過去,仍須執行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來驗證疫苗的療效,也就是讓上萬名受試者施打疫苗,檢視實際面對病毒的保護力。
然而,高端二期期中分析解盲達標,最快可望在7月得到政府的緊急使用授權,在台灣施打,直接跳過傳統的三期臨床。
#我們應該是世界第一個(這樣做的),」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對《天下》坦承。
事情的起源,是2020年10月下旬,衛福部食藥署對高端、聯亞與國光三家國產疫苗廠商,發出EUA的查核表,並明確告知三家廠商……
#三期臨床試驗不是必要的東西。」
根據《天下》獨家取得,食藥署2020年10月19日訂正版「COVID 19 Vaccine EUA應檢附之技術性文件」,包括臨床、毒性與生產三部份規範。
文件中最關鍵的「風險效益評估報告」部份,備註寫著,「初步療效得以免疫原性做科學上合理的連結與推估。」
這段簡短、有點含糊的文字,代表食藥署做了一個大膽決定,要以科學方法,確認沒有經過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仍有相當的保護力,並可核發EUA。
美國還在觀望,台灣已實戰
協助食藥署做出該EUA決策的CDE,成立於1998年,是食藥署背後的專業幕僚單位,提供審查法規建議。
這份台灣EUA說明指引
#出自集結了20幾名專科醫師的CDE新藥科技組。
身為小兒科專科醫師、擁有哈佛公衛碩士的詹明曉解釋,療效評估未寫明具體做法,是為了「保留一個科學上未來推估的空間。」
參考的是,2020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的「預防新冠肺炎疫苗之開發與許可的產業指引(Development and Licensure of Vaccines to Prevent COVID-19-Guidance for Industry)」的一段:
「一旦科學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機制有進一步了解,能合理預測疫苗接種後人體的免疫反應及保護力,就有可能以替代指標來加快批准過程。」
只不過,美國這段指引還停留在「未來式」,台灣的食藥署已經拿來實戰。
擴大「二期人數」的統計意義
事實上,去年至今,過去常被批評為保守的台灣藥政單位,在本次疫苗的EUA規範上,卻是大步躍進,幾乎樣樣「超英趕美」。
例如,去年10月6日,美國FDA因應嚴峻疫情修改傳統的藥證審核流程,針對新冠疫苗首度發布EUA指引。最大的改動在於,允許藥廠申請EUA當下,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而且不要求三期臨床受試者像傳統須數萬人規模,但必須至少3000名。
台灣食藥署緊接著在10月14日首度召開專家會議,訂出台灣的新冠疫苗EUA指引,直接比照美國EUA,將受試者人數從原先的數百人,大幅提高至3000名,只不過是放在臨床二期(編按:再加上15%的對照組,總共受試者為3500~4000人)。
詹明曉表示,設計出「大規模的二期」,目的是要確保疫苗的安全性,「達到國際EUA(核准)一個新疫苗的標準。」
他表示,臨床3000人的統計意義,是有95%的機會,觀察到千分之一的不良事件。以疫苗而言,發生機率小於千分之一的事,很難在臨床試驗觀察到,要靠上市後的監測。例如,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便在上市後才發現。
醫藥品查驗中心(CDE)是提供食藥署審查法規建議的單位,新藥科技組組長詹明曉(前排左2)表示,即使國產疫苗跳過三期臨床,審核的嚴謹度仍超過美國標準。(詹明曉提供)
等不到國際數據,改用熟悉方法
確定了安全性,這時候就是最大重點——疫苗療效的評估。
台灣CDE原本期待,到2021年,歐美第一波接種的疫苗,可能產出一個「魔術數字」,也就
#保護力關聯指標(CoP,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一旦輝瑞、AZ公布其疫苗的保護力關聯指標,台灣疫苗廠便可依此比對出自家產品的性能,不須三期臨床試驗。
但CDE後來發現,要等大廠公布,甚至WHO訂出新冠疫苗保護力關聯性的全球標準,還有好長一段路。
「完整的具體指標要用非常複雜的方法學去驗證,」詹明曉指出,WHO光是解釋CoP的指引,就有6、70頁。
眼見CoP的產出遙遙無期,台灣不能被動等待,所以食藥署才當機立斷……
#在3月就決定,換以「免疫橋接研究」作為審核通過EUA的標準。
對詹明曉而言,這是很【熟悉】的方法。
例如,CDE
#每年審查藥廠應對季節性流感不同病毒株開發的「新疫苗」,便是透過免疫橋接,加速核可流程。
只不過,要做「免疫橋接研究」,就必須自己找已上市的疫苗,做對照實驗,而且條件相當嚴謹,必須使用同一個實驗室、同一種測量方法。
免疫橋接的研究對象,便是今年1月爆發院內群聚感染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以下簡稱部桃)。
3月,台灣採購首批AZ疫苗開始施打,部桃醫護是台灣第一批接種AZ疫苗的人員。
當時,CDE立刻建議政府,應該在部桃醫護施打兩劑28天後抽取血清,測量其中的中和抗體濃度,與國產疫苗擴大二期的結果比對,用實驗室數據取代三期臨床數據。
疫情壓境,審核會放低標準?
詹明曉直陳,台灣EUA擴大二期是疫情發展、國外採購疫苗狀況無法掌握等綜合條件下,考量法規必須與病毒傳播速度賽跑,所做出的決定。
「作戰就是不能沒有(自己的)武器,」詹明曉指出,從海外疫情爆發之始,政府就決心要發展國產疫苗。
但也理解,若要依照傳統做法,
#針對有感染風險者做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去年一整年幾乎沒有本土疫情的台灣,若持續到今年也仍無大規模疫情,就不可能執行;若到海外招募受試者,不僅費時,也要耗資數十億起跳。
#時效性和選擇性都不站在我們這邊,詹明曉說,CDE每週與疫苗廠商開會,了解就台灣新藥產業的有限量能,必須做出取捨。
然而,當前台灣疫情空前嚴峻的考驗下,CDE會因此放低標準,讓國產疫苗快速通關嗎?
「沒有,我們很嚴謹,」他笑著說。
「我們用的方法,其實就是你做出來的結果,幾乎要跟AZ差不多好,或是更好,才過得了我們的統計檢定。」
也就是說,儘管美國FDA的EUA準則明訂的是,疫苗整體保護力只要有50%就可通過。但根據5月份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告,施打兩劑AZ疫苗,保護力可達85%至90%,用AZ作為國產疫苗的標竿,某個程度來說,比美國標準嚴格。
「沒有辦法,我們(當時)也只能拿到AZ,」詹明曉說。
一篇論文給了「科學界共識」
但並不是所有學者都認同詹明曉與食藥署的做法。
今年3月,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在個人臉書發表「台灣疫苗進度落後沒面子?國產疫苗不要急著上路」一文,便引起廣大迴響。
他認為,中和抗體作為療效替代指標,學界尚無共識,不必急著在此時放寬技術標準,讓國產疫苗匆匆上路。
然而,5月17日,一篇刊登在《Nature Medicine》期刊的論文,
#讓國產疫苗的支持者士氣大振。
該論文把包括輝瑞、莫德納等所有已拿到EUA的疫苗接種者與新冠康復者體內中和抗體濃度比較,發現有保護力的正相關。
這形同為食藥署的EUA指引,提供進一步的科學基礎。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他本來也對中和抗體能否作為新冠疫苗保護力的替代指標,存有疑慮,但5月這篇《Nature Medicine》論文,說服了他,「現在比較像是科學界的共識了。」
#WHO也著急了?
5月26日,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與WHO組成的COVAX舉辦工作坊,熱烈討論了5個多小時,只在一個重點:如果決定疫苗保護力的人體試驗不可行或不符合倫理,要如何用免疫學上的指標替代,來緊急通過疫苗許可?
即使最後仍未訂出具體國際標準,但來自各國的科學家都指出,在人體所有抗體與非抗體的免疫機制中,血清的中和抗體濃度與疫苗保護力的關聯性最強,也最好測定。
工作坊主持人
#在全球疫苗界地位尊崇,高齡89歲的德國麻疹疫苗發明人普洛特金(Stanley Plotkin)接受《天下》電郵訪問。當記者問普洛特金,儘管新冠疫苗中和抗體的國際標準還未出爐,台灣若以此通過疫苗審查,合適嗎?
他回覆《天下》,「現在既然已經知道有關聯,我個人認為
#根據保護力關聯性通過疫苗就是可行的。」
這代表,中和抗體極有潛力當作疫苗保護力替代指標,可以加速臨床流程。這個發現為什麼關鍵?因為全球疫苗還是不夠。
5月底,WHO秘書長譚德塞就指出,全球疫苗市場已經嚴重不均到近乎可恥,「少數有能力開發和購買全球大部份疫苗的先進國家,掌控了其他國家的命運。」
不僅不夠多,更不夠應付實際需求——不是每個國家都能負擔AZ、莫德納以及輝瑞疫苗背後的冷鏈運輸成本。
例如,高端所用次單位蛋白疫苗技術,
#成品可保存在攝氏2度以上,便很適合缺乏冷凍設備的發展中國家。
高端疫苗如果如期7月開打,將是全球第一款以緊急核准方法通過的疫苗。圖為高端生醫園區。(王建棟攝)
台灣是第一個,但不是唯一
如果有了替代指標,就能加速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苗的開發與製造。WHO期待全球通過的疫苗愈快、愈多、愈好,最好能常溫保存甚至有噴鼻等更利接種的新劑型問世。
如果高端、聯亞拿到EUA,台灣會是全球第一個以免疫橋接通過緊急授權的國家。但台灣並不是唯一一個。
除了台灣,法國Valneva藥廠在英國執行的4000人三期臨床試驗,就應主管機關要求,展開與AZ疫苗比對免疫原性的研究;韓國、泰國藥政單位也都已在考慮把免疫橋接取代三期,作為EUA要件。
疫苗與病毒賽跑,若利大於弊又有基本的科學數據支持,法規並非不可變通。
【美國經驗】提醒
#疫苗要能自己量產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只要疫苗帶來的可能副作用,不要比傳染病帶來的危險還高,有迫切的需求,
#她支持讓國產疫苗快速上市。
事實上,她在今年3月聯亞疫苗徵求65歲以上志願者時,還帶了一群親朋好友去施打。
今年2、3月,高端、聯亞傳出年長受試者不足時,不少公衛大老都呼朋引伴去打,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台大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郭旭崧則帶著高齡的母親。
賴秀穗告訴《天下》,他自願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國產疫苗做的都是穩定安全的次單位蛋白技術,而且「為了讓國產疫苗趕快上市。」
郭旭崧更表示,支持國產疫苗「已經成為我的信仰,」他2002年擔任疾管局長時,曾在訪美時正巧遇到小布希總統下令,萬一禽流感變成人傳人的大流行,禁止美國疫苗出口。
當時白宮首席公衛幕僚、世界知名公衛學者韓德生(Donald A. Henderson)告訴他,
#台灣一定要有量產疫苗的能力
#否則危急時刻,
#美國也救不了台灣。
這個警告,已在今天靈驗。
印度、泰國等國,因國內疫情嚴重,限制新冠疫苗代工廠出口,已經造成國際疫苗市場大亂,也是台灣雖然簽約2000萬劑的進口疫苗,至今拿不到100萬劑的主因之一。
「疫苗是戰略物資,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郭旭崧說。(責任編輯:王儷華)
Copyright © 2021天下雜誌
緊急採購要件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貪汙會腐蝕政府治理的正當性,但錯誤的政策則肇致直接、間接殺人的地步。錯誤的疫苗採購政策導致活生生的470以上的鄉親陪葬,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親人生離死別的悲痛等等。為替無辜的死者伸冤,公審始作俑者蔡英文的偏執、專擅、私心,獨裁,已成為民眾共同的心聲。這些冤死的鄉親從確診之後遭受的白眼、不義、非人性的、草率的待遇,生離死別,成為死者家屬心中永遠的痛。>
疫苗之亂,讓無辜的鄉親因之死亡超過470位以上,令人惋惜與不捨,而執政者對疫苗民間採購捐贈,竟然層層關卡,到現在仍看不到民間採購疫苗的曙光,顯然政府的道歉是假的,一點誠意都沒有。民間的怨恨、憤怒正快速擴散、累積諾大的能量,楊志良及謝明輝等人已站出來擬替死者家屬尋求國賠,法界人士指出國賠舉證要件很嚴,不如提罷免案,惟現行法律規定罷免案要經公投程序,公投法又被民進黨人修為鳥籠公投,啟動公投曠日廢時,唯有啟動「全民公審蔡英文」的社會運動,一如當年的紅衫軍,點燃民進黨人自食惡果的烈火,以洩人民之公憤。
利用人民的力量公審蔡英文是要她瞭解以蒼生為念,懸崖勒馬,幡然改過,調整政策,放棄以意識型態治國,放棄操弄反中情緒,回歸專業治理,以蒼生的性命為念,以人民的幸福為重!
去年全世界爆發新冠病毒的流行,陳時中的「超前部署」,令人寄予厚望,惟光說不練,滿口空話、謊言。今年5月分,政府3+11政策的放鬆之後,爆發境外及本土病例的出現,確診案例及死亡案例不斷地上升,中央指揮中心發現事態嚴重,乃於5月15日緊急宣布疫情升高為三級警戒,專家學者於此之前也站出來發表他們的專業看法:「唯有盡快透過全民接種疫苗,提高群組的集團免疫力,才能有效克制病毒」;一針見血,點出當前防疫措施的破口;惟主事者裝聾作啞,毫無警戒之心,全民接種疫苗的呼籲,言猶在耳,但疫苗在哪裡?
蔡英文以意識型態治國,操作反中情緒,讓疫苗採購嚴重短缺、不足;佛光會秘書長釋覺培以〈請政府但念蒼生之苦〉為題,投書媒體表示,基於疫情嚴峻,希望政府盡快讓「非政府組織」協助台灣取得疫苗,開啟民間捐購疫苗之風氣;林明溱縣長接續站出來呼籲為了縣民的健康安危,尋求向民間募款購買疫苗;江啟臣及費鴻泰也分別公開呼籲我們「要疫苗,要健康」,然而到今天為止,都遭受層層卡關、拖延、阻擋;趙少康也幾次站出來呼籲政府要放手,不要再阻擋了,就讓郭台銘的道義捐助採購的疫苗盡快放行吧!但主事者毫無誠意;人民的憤怒、無奈,累積的能量接近引爆臨界點,置人民生死於不顧,視人民如敝屣、如糞土,辜負人民票投民進黨的初衷,終將遭致人民起而抵抗。
今天蔡英文集團嚴重違犯瀆職罪,失職、失能又冷血、殘酷,無視人民生命之尊貴,以「生技夢、獨立夢、發財夢」等為賭注,就算要護航生技產業(私人產業非國營事業),赤裸裸的談話及作為,亦難杜全民悠悠之口。
海納百川》只有再發動紅衫軍一途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0617005166-262110
緊急採購要件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在面臨疫苗嚴重短缺的困境下,國產疫苗研發進度成了各界關心的焦點。目前高端COVID-19疫苗已在上週完成二期臨床試驗解盲,前(15)日正式公告向台灣衛福部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若成功取得食藥署核准緊急使用授權(EUA),就可以提供民眾施打。蔡英文總統與陳時中部長多次向民眾保證,政府一定用國際標準來審查,替大家把關,確保疫苗有效且安全。但時代力量多次檢視食藥署公開的COVID-19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資訊,仍有許多疑點尚待釐清,以下為時代力量的具體訴求,希望衛福部儘快公告說明,完整公開相關資訊供國人周知,讓國人可以安心施打國產疫苗。
⚠️ 食藥署應公布完整國際與國內EUA審查標準及學理依據
疫苗審查標準事關重大,但食藥署卻是在邱顯智委員及王婉諭委員於立法院質詢行政院長蘇貞昌及衛福部長陳時中時,一再要求之後,相關單位才將疫苗緊急授權(EUA)審查標準對外公告,然依據食藥署目前所對外公告的「我國COVID-19疫苗之EUA審查標準」報告,也僅是提供短短兩頁的「#摘錄」,並沒有公布「完整的」緊急授權(EUA)審查標準資料,也沒有說明背後的學理依據。
我們檢視國際各國主要使用COVID-19疫苗如AZ、輝瑞BNT、莫德納、嬌生等疫苗,都是在進行第三期數萬人臨床試驗,並取得具效力證明的「期中報告」後才開始施打,但食藥署的EUA審查標準報告裡,在療效評估標準部分,僅提出兩個需要達標的免疫數值(GMTR、血清反應比率),卻沒有說明,免疫反應產生的數值,以及這兩個數值為什麼可以作為療效的指標,背後有哪些研究與學理依據。
此外,食藥署已於2021年2月、4月及6月分別專案核准AZ、莫德納和嬌生等國際大廠疫苗,亦已核發輝瑞 BNT 疫苗「有條件專案進口許可函」,但是衛福部卻從未完整公布有關國際疫苗專案核准之相關審查標準與要件,時代力量要求衛福部應公開國際 COVID-19 疫苗緊急使用授權之審查標準。
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有兩大重點,一為「安全性」,另一個為「療效」也就是所謂是否具保護力,這也是國人最為關注的部分。疫苗的安全性攸關國人的生命安全,而疫苗的療效,則是國內疫情是否能早日緩解的關鍵因素之一,國人有權利知悉決定國產疫苗通過與否的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時代力量呼籲食藥署 #儘速公佈完整的審查標準,並詳細說明我國獨創的疫苗療效指標,其背後的學理依據,請食藥署提出科學證據說服國人,以建立社會大眾對緊急授權(EUA)的審查標準的信任,與提升對我國緊急授權的疫苗的信心。同時,為保障我國緊急授權之疫苗安全且有效,時代力量要求衛福部應採用國際認可之 COVID-19 疫苗試驗作為緊急授權之療效評估標準。
⚠️ 要求公開COVID-19國產疫苗「專家會議會議記錄」
防疫首重公開透明,時代力量除了要求衛福部、食藥署應立即對國人公告我國「疫苗緊急授權(EUA)審查標準」,更要求衛福部公開與COVID-19國產疫苗相關的「專家會議會議記錄」,包含「我國COVID-19疫苗(國產疫苗)之EUA審查基準」及「我國COVID-19疫苗(國產疫苗)之療效評估基準」,衛福部食藥署共召開三次(109年10月14日、110年5月10日及28日)專家會議,這些「會議記錄」也應全面公開。
立法委員 陳椒華委員指出,高端疫苗已申請EUA,食藥署回應最快7月會進行審查,但相較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等都有訂定嚴謹法規和召開公聽會說明EUA的審查與相關規定,食藥署僅召開三次會議就提出攸關國人生死健康的國產疫苗緊急授權標準,且僅公布兩頁資料,#呼籲衛福部盡速公布會議紀錄。
在民眾仍對國產疫苗的安全性、療效(保護力)以及是否能取得國際認證等問題還是充滿疑慮之下,迄今仍未見衛福部食藥署主動向國人公開完整的審查標準以及過程,讓人不禁質疑這是否為「黑箱標準」。
3+11爭議事件殷鑑不遠,既然陳時中部長昨(16)日在財政聯席會上已承諾會公開專家會議記錄,那請務必以最快的時間公布,別再拖延徒生爭議。時代力量強調,國產疫苗緊急授權(EUA)#疫苗審查從討論過程到制定審查標準皆應該公開透明,供社會大眾檢視。如果政府認為EUA審查標準能夠禁得起檢驗,相信公開紀錄不會是難事,國人殷盼安全且有效的國產疫苗,而公開透明才能讓民安心。
同時,為確實監督通過衛福部緊急授權審查之疫苗皆安全有效,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將提案要求組成「#國產疫苗緊急授權審查基準的調閱委員會」,以審視衛福部對於EUA審查標準訂立之過程、公開審查標準之時程、相關內部討論內容及行政程序作為等事項,持續監督國產疫苗相關事項。
⚠️ 比照國際 ️疫苗超量準備
全面接種疫苗,將幫助民眾形成群體免疫,是最有效防治疫情的辦法,但我國目前疫苗接率世界倒數,且疫苗採購計畫,國際上已購買的數量約2000萬劑,加上國產疫苗預計各採購500萬劑,總計約3000萬劑。然而,我們看到國外的採購情況,以加拿大為例,3000 萬人總共買 4 億劑,而人口數與臺灣相近的澳洲,也採購 1 億餘劑。以上可以看出我國的疫苗採購量是不足的,加上出現多種變種病毒,疫苗的採購與施打對於控制病毒覆蓋率相當重要,希望衛福部跟指揮中心能超量採購︑超量準備符合國際標準認可的疫苗。除了超量部署,時代力量也呼籲政府積極尋求代工的可能性,過去 AZ 曾與臺灣接觸,日、韓、泰、印等國也陸續有代工經驗,臺灣未來應該更加積極處理。時代力量主張應超量採購,無論是符合國際標準認可的國產疫苗或國際疫苗,兩者應同時並行超量準備,以避免疫苗短缺,並確保國人可自由選擇疫苗施打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