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傷痕如透不見光的裂痕,以為能用忙碌撫平心中的黑洞,卻在你無能為力時隱隱作痛。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EP01&2
⠀⠀⠀⠀
#網頁圖文版放置主頁連結(內含完整介紹)
⠀⠀⠀
人們喜歡使用「分類」來區隔整合各種人事物,原意是透過分門別類來達到完善的整合與效率提升,尤其在資訊量爆炸的年代,快速...
內心的傷痕如透不見光的裂痕,以為能用忙碌撫平心中的黑洞,卻在你無能為力時隱隱作痛。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EP01&2
⠀⠀⠀⠀
#網頁圖文版放置主頁連結(內含完整介紹)
⠀⠀⠀
人們喜歡使用「分類」來區隔整合各種人事物,原意是透過分門別類來達到完善的整合與效率提升,尤其在資訊量爆炸的年代,快速的社會步調壓縮人們去思考每個事件主體背後的原因,媒體社群、網際網路加速全球化的訊息傳遞,生活、工作、情感一味求快的結果,是在不知不覺中讓這些分類轉化為「標籤」的簡化。標籤本身沒有善惡之分,流轉標籤下的恐懼、排斥、厭恨的情緒,是人們把這些標籤貼上形形色色的代名詞,情緒從何而來、為何而來,健忘的人們不得而知,卻時常忽略標籤的根源便是來自人們本身,深根已久的矛盾是如此真實存在於「我們」的日常。
⠀⠀⠀⠀
當一則怵目驚心的無差別殺人事件所造成社會龐大的恐懼,同時也是豎立善惡標籤的起源,受害者家庭難以撫平的悲痛,如宋喬安以工作與酒精麻痺度日 ; 加害者家庭接受排山倒海社會輿論,閱聽人檢討、責怪他們的惡,如同每集片頭的留言,以為站在善的彼端,好讓所謂的正義得以發聲 ; 媒體成了催化標籤的製造機,但最終貼上標籤的,卻是你我本身。《與惡》試以在受害者、加害者、法律面、醫學面、媒體等多方立場,為沈寂已久的沈默社會進行一場大型清創,透過角色各執多方卻互相牽絆的關係互動,讓觀眾站在全知角度,卻又如此置入其中,得以進行一場直接卻善意客觀的理性論述。
⠀⠀⠀⠀
*以下文字可能涉及劇情內容,若尚未觀賞完一、二集的讀者,請小心劇透&斟酌閱讀*
⠀⠀⠀⠀
「事件造成的傷痕,如果你不去主動正視,彷彿那樣的瘡疤就一輩子跟著自己,甚至成為下一個事件與問題的產生。即使我們曾努力朝向光的彼端前進,但卻被無形的標籤與成見給束縛,寸步難行。」在第一集裡看見受害者宋喬安、劉昭國一家的破碎,甚至家庭的和諧也蕩然無存 ; 加害者李曉明、李大芝一家背負著無力承受的苦痛,除了不斷道歉之餘,做爸媽的更希望女兒能重新拾起正常人的生活 ; 王赦律師為加害人應有的人權努力發聲,試圖理解他們的想法,以預防下一個不幸事件產生,卻連身邊最心愛的另一半都無法諒解 ; 應思聰大動作的舉動造成社會驚恐,在媒體大幅度報導下卻直接成為社會大眾「準罪犯」的箭靶。當自己真實了解到每個角色在面對生活是如此的困難,才驚覺人們原先的選邊站是如此輕易果斷,我們與惡的距離,似乎近在咫尺。
⠀⠀⠀
*防雷結束,來看看編劇怎麼說*
⠀⠀⠀
「作為一個編劇,我只希望這齣戲劇能讓大家試著了解跟我們不一樣的人,不能認同他的行為,但我們可以試著去了解背後的原因,我相信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這些傷痕在周邊發生。如果不願探索原因,我們是真的無法預防這樣的悲劇再度發生!」——編劇呂蒔媛。四個家庭的故事,探討著理解、包容與原諒,讓我們一同揭開真相後,也試著正視自己的瘡疤,好好療傷。
⠀⠀⠀
#我們與惡的距離 #賈靜雯 #溫昇豪 #吳慷仁 #周采詩 #曾沛慈 #陳妤 #林哲熹 #台劇 #經典台詞 #編劇 #呂蒔媛 #別讓我走遠 #路過人間 #林宥嘉 #郁可唯 #公視
網頁無法貼上文字 在 3c老實說 / 30天評測心得連載 / 投幣式編輯人生 / 氣象部落客勞倫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覺這次 iOS 15 搶了不少 Google 的飯碗(原況文字、地圖擴增實境),而且 iPhone 6s 也能升級,佛心。
-
iOS 15 帶來保持聯繫的新方式,以及幫助使用者專注、探索的強大更新,還能透過智慧功能用 iPhone 完成更多事。FaceTime 更新提供更自然的視訊通話;「專注模式」幫助使用者減少分心;「原況文字」等新功能利用裝置端智慧技術來顯示實用資訊;「地圖」的升級體驗提供探索世界的全新方法;還有更多強大新功能。iOS 15 今日以免額外付費軟體更新形式提供。
增強後更自然的 FaceTime 通話
FaceTime 變得比以往更不可或缺,讓使用者能輕鬆和最重要的人聯繫。FaceTime 音訊和視訊功能的強大更新,讓通話更自然、更栩栩如生。透過空間音訊,群組 FaceTime 通話中的聲音聽起來就像是從對方在畫面中的方位傳來。「語音隔離」是新的麥克風模式,運用機器學習技術排除背景噪音,優先聚焦使用者的聲音;「寬廣頻譜」模式則將所有背景聲音都收錄到通話中。受 iPhone 拍攝的絢麗人像照片啟發, FaceTime 上的「人像」模式可以將背景模糊,將畫面對焦在使用者身上。「語音隔離」、「寬廣頻譜」和「人像」模式也能以第三方 app 使用,例如 Webex、Zoom 和 WhatsApp。群組 FaceTime 提供新的格狀顯示選項,能以相同大小的方格來顯示通話參與者。
FaceTime 通話現在延伸至 Apple 裝置以外,Android 或 Windows 裝置的使用者也能從各自的網頁瀏覽器加入通話。網頁版 FaceTime 通話仍經端對端加密處理,隱私性不受影響。iPhone、iPad 和 Mac 使用者只需建立一個 FaceTime 連結,並透過「訊息」、「行事曆」、「郵件」或第三方 app 分享連結,即可開啟通話,與親友聯繫變得前所未有地容易。
今年秋季稍晚,「同播共享」將帶來讓使用者在 FaceTime 通話中與親友分享體驗的新方式,例如一同聆聽歌曲、觀看電視節目或電影、一起完成體能訓練、或分享螢幕以查看 app。「同播共享」將適用於 Apple Music、Apple TV+,以及 Disney+、HBO Max、MasterClass、SoundCloud、TikTok、Twitch,還有其他許多 app。「同播共享」可透過 iPhone、iPad 和 Mac 使用。共享播放控制選項,讓所有參與「同播共享」的成員都能播放、暫停或快轉。「同播共享」也可在 Apple TV 使用,讓使用者可在大螢幕上欣賞節目或電影。
藉由「訊息」保持聯繫的更多方式
「與你分享」是出現於「照片」、Safari、Music、Apple Podcasts 以及 Apple TV 等 app 的新區塊,顯示親友透過「訊息」分享的照片、文章、音樂等內容。「與你分享」自動於「照片」app 中顯示分享的照片,並在對應 app 中顯示其他相關內容。「與你分享」區塊顯示該內容的傳送者,讓使用者能輕鬆查看對應的訊息,並重啟對話。
iOS 15 中,Memoji 帶來讓使用者展現自己的更多元方式,包括多色頭飾、更多眼鏡款式,以及人工電子耳、氧氣管、軟頭盔等無障礙選項。使用者可用 40 多種服飾選項,以及沙卡、揮手、靈機一動燈泡時刻等九種全新貼圖手勢,自訂 Memoji 貼圖。
一日之中保持專注的強大工具
iOS 15 推出「專注模式」,可根據當下想專注處理的事情過濾通知,藉此幫助使用者減少分心。例如,工作期間可以設定「工作專注模式」,僅允許同事或工作用 app 傳送的通知;「個人專注模式」可在與親友一同休息放鬆時使用;「健身專注模式」則可幫助使用者進行體能訓練時保持在狀況內。使用者可以建立自訂「專注模式」或選擇系統提供的「專注模式」,運用裝置端智慧技術,建議允許發送通知給使用者的人和 app。為了進一步延伸專注功能,使用者能用符合特定「專注模式」的相關 app 建立專用「主畫面」。
使用「專注模式」時,「訊息」app 和 Slack 等支援此功能的第三方通訊 app 會自動對聯絡人顯示使用者狀態,使對方明白此刻不宜打擾。使用者甚至能收到開啟「專注模式」的建議,依據時間點或地點等因素而提供,且在一個 Apple 裝置上設定好的「專注模式」也會自動套用在使用者的其他 Apple 裝置上。
通知的全新樣貌
通知經過重新設計,新增了聯絡人照片和較大的 app 圖示,使通知內容更容易辨識。通知摘要是每日於使用者指定時間發送的通知整合。裝置端智慧技術會根據使用者與 app 的互動,將摘要按照優先順序整理,最為重要的通知會在最上方。有時效性的通知、訊息和電話會立即傳遞,因此使用者不會錯過緊急的通知。此外,若想將特定 app 或訊息通知轉為靜音一小時或一天,也都輕而易舉。
裝置端的智慧技術驅動「原況文字」、更先進的 Spotlight 搜尋、以及「回憶」等功能
「原況文字」將照片中文字內容變得有互動性。「原況文字」使用裝置端智慧技術辨識全系統 (包括網頁) 照片中的文字內容,並讓使用者採取進一步行動,例如複製貼上、查詢資訊、翻譯等。使用者甚至可輕點電話號碼的影像以撥打電話,或輕點網址的影像以在 Safari 中開啟頁面。透過神經網路引擎的能力,「相機」app 也可以快速在當下辨識並擷取文字,例如社區咖啡廳牆上寫的 Wi-Fi 密碼。使用者可利用「圖像查詢」獲得有關流行藝術、地標、書籍、自然界中的植物花草、寵物品種等進一步資訊。
Spotlight 是 iPhone 上通用的啟動搜尋方式,現在可以直接從鎖定畫面使用,並包括以地點、人物、場景或物品搜尋照片的功能。利用「原況文字」,Spotlight 可搜尋到照片中的文字與手寫內容。
iOS 15 為「回憶」功能帶來目前為止最大幅度的更新。全新電影級「回憶」功能具備煥然一新的樣貌、互動式介面,並結合 Apple Music 利用裝置端智慧技術推薦音樂曲目,重溫最愛或遺忘的回憶變得更容易。
重新設計的 Safari 瀏覽體驗
Safari 推出新設計的瀏覽體驗,使控制選項更容易觸及。新的標籤列預設置於螢幕底部,讓使用者可以輕鬆以單手在標籤頁間滑動瀏覽。利用「標籤頁群組」,使用者可以輕鬆地整理標籤頁,並隨時隨地在 iPhone、iPad、Mac 裝置上讀取。iOS 上自訂起始頁面以及網頁延伸功能,使 Safari 變得更個人化、更強大。
用Apple「地圖」導航、探索
iOS 15 中的「地圖」提供看世界的嶄新方式。視覺效果絢麗的地圖,提供更勝以往的細節呈現社區、商業區、建築物,也擁有客製地標,以及帶著閃耀月光效果的全新夜間模式。導航提供全新 3D 駕駛顯示,搭配新的道路細節呈現,幫助使用者更清楚辨識轉彎車道、分隔帶、人行穿越道、人行道等。升級的地圖功能於洛杉磯、紐約、舊金山提供,日後將於更多地區推出。設計精美的互動式地球儀提供山脈、沙漠、雨林、水體等地貌的豐富細節。
大眾運輸使用者輕輕一點,即可找到附近站點、釘選愛用路線。「地圖」會自動跟隨所選的交通路線,在接近出發時間時通知使用者,並在 Apple Watch 上追蹤這些資訊。使用者只要舉起 iPhone,即可透過擴增實境獲取詳細的步行路線指引。
「錢包」新增鑰匙和州證件
有了 iOS 15,「錢包」新增住家、飯店、辦公室,甚至汽車鑰匙,讓使用者僅透過輕輕一點 iPhone 即可進出更多地方。具備超寬頻支援的數位汽車鑰匙變得更厲害,使用者不必從口袋或包包拿出 iPhone,即可安全上鎖、解鎖、啟動指定車輛。 只要將鑰匙儲存在「錢包」裡,iPhone 也可以用來解鎖住家、辦公室,甚至飯店房間。 此外,未來將開放讓住在美國參與州的使用者可以把合格州證件與駕照加入 iPhone「錢包」。
重新設計的「天氣」功能
「天氣」全新設計的外觀配有全螢幕地圖、圖像化顯示的天氣資訊、以及根據情況動態調整的配置。精美的動畫背景能更準確反映太陽位置、雲量與降水,以及降雨或降雪的開始與結束時間通知。
運用「備忘錄」整理、協作
「備忘錄」新增可供使用者自訂的標籤,易於快速分類筆記,「提及」功能讓共享筆記的成員可通知彼此重要的內容更新。全新「活動」顯示,可查看共享筆記的近期紀錄;Highlights 則顯示編輯者的細節。首先於 Mac 和 iPad 登場的「快速備忘錄」可在「備忘錄」app 中查看與編輯。
更多隱私控制
全新隱私權功能提供透明度,以及用戶對於提供給 app 資料的掌控度。「郵件隱私權保護」防止寄件人得知郵件是否被開啟,也隱藏 IP 地址,如此一來寄件人就無法從 IP 地址得知使用者地點,或藉此對使用者進行建檔分析。Siri 對使用者隱私權的保護更進一步,透過裝置端語音辨識,使用者的指令音訊預設完全在裝置端處理,實現更加個人化、離線指令、以及更快的性能。
其他功能特色
Siri 新增 AirPods 上的「播報通知」功能,也能讓使用者透過下達指令與他人分享螢幕。Siri 現在可以在第三方 HomeKit 配件中啟用,如此一來 HomePod 與 HomePod mini 使用者可以輕鬆、安全地請 Siri 傳送訊息、設定提醒事項,或將內部訊息透過家中更多設備廣播給家人。
iCloud+ 結合所有使用者最愛的 iCloud 功能,再加上新的進階功能,包括「隱藏我的電子郵件」、擴充的「HomeKit 安全錄影」支援,還有創新的網路隱私權服務 「iCloud 私密轉送」。iCloud 目前的訂閱者將會自動升級至 iCloud+,無需額外付費。所有的 iCloud+ 方案皆可與使用者「家人共享」群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如此一來,所有人都能享受這項服務提供的新功能、儲存空間和升級的體驗。
「健康」app 新增分享標籤頁,使用者可以跟家人、照護者或照護團隊分享健康資料;「趨勢」讓使用者可注意有意義的個人健康數據變化;新的衡量指標「步行穩定性」則賦予使用者積極管理跌倒風險的能力。使用者也能夠直接在「健康」app 中儲存可驗證的 COVID-19 疫苗或篩檢結果紀錄,以供隨時輕鬆取用。
「翻譯」 新增「自動翻譯」功能,不需點按麥克風按鈕,即可自動偵測到使用者開始說話,並翻譯語音內容,使得跨語言對話更加流暢自然。全系統適用的翻譯功能,讓使用者可透過選擇文字並點選「翻譯」,在 iPhone 上隨處進行翻譯。
新的 iPhone 設定讓使用者可更無縫地啟用 iPhone。原 iPhone 使用者無需訂閱 iCloud,也可以暫時在 iCloud 備份資料,以便輕鬆轉移資料到新的 iPhone。針對第一次換到 iPhone 的使用者,進化版的「移轉到 iOS」,讓使用者輕鬆轉移「照片」相簿、檔案、資料夾、「輔助使用」設定等,從最開始就享受個人化的 iPhone 使用體驗。
「輔助使用」透過「旁白」讓使用者探索圖片中人物、物品、文字、表格資料、以及圖片中表格的更多細節。新的背景音持續於背景播放,掩蓋惱人的環境或外部噪音。「聲音控制」功能提供客製化「切換控制」,可用嘴巴發出的聲音進行操作,使用者也可在不同 app 上自訂顯示和文字大小。Apple 也將為「耳機調節」功能支援辨識外部載入的聽力圖 —— 顯示聽力測試結果的圖表。
網頁無法貼上文字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類學的研究中一直被討論的一個問題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的不平等位置」。當人類學者以學術發表為目標或是以促進文化交流為職志,為了和學術領域對話,公布了自己的研究分析成果,但被研究的對象往往也都因此被貼上了「標籤」,讓這些研究成果成為自己族群或社群的揮之不去的刻板印象。
這篇來自【商周】的文章,分享了年輕世代進入職場人士的五個F特質。這自然不是人類學一樣的研究,但卻也是管理人在「田野現場」觀察歸納的結果。年輕世代的讀者們,如果你們正是初入職場的這個階段,你們又怎麼看這五個特質呢?是否認為這樣歸納整理出的分析結果真的符合大家的自我認知呢?又或是覺得厭惡這樣的標籤呢?
————————————
年輕世代的五個F特質
以下是我花了超過5年的觀察,將年輕人的行為特徵,歸納成的5個新世代的特質,剛好是5個F開頭的英文字,分別是:重感覺(Feel)、看未來(Future)、愛自由(Free)、求速度(Fast)、講公平(Fair)
第1個F是「Feel(重感覺)」
年輕人希望做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感覺,沒有感覺的事不用浪費太多時間。他們認為工作是應該的,但是要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裡,不然就會覺得自己是被壓榨,必須爭取自己的權利才不會碰到「慣老闆」。
工作不該只是唯一,自己又不是為錢簽下無止境的賣身契,下了班還有更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呢!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引用網址: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nagement/blog/3007009?fbclid=IwAR3HKkv9ARVZGSnjhJ6-7eExI0_3ygf1FfMdTBeHnk65DnItZa3nOdOSXKA
網頁無法貼上文字 在 兔子推推x深層按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給前線的壓力釋放所]
難得請大家幫忙。
請用力的、大力的分享吧!
(全文複製貼上也可以噢)
好朋友 微亮計畫 在第三級警戒的一週後,就快手快腳的製作了精美網頁,提供充電和釋放情緒的小技巧給防疫前線人員,我也小小的幫忙,用手機錄置一小段打呵欠的練習,放在網頁裡面。
疫情以來,有一些人身居前線,工作變得超級忙碌、負重前行,緊張而小心的接觸著人群,緊繃到就連下班之後,也因累過頭而無法放鬆休息;也有另一些人,工作暫停而變得清閒、足不出戶,在家面對自己也浮現許多的壓力和情緒,難以入眠。
感謝守在第一線的你們。
也感謝每一個人守護好自己、照顧好自己。
這裡面有輕巧的文字、短短的音檔及可愛的圖畫,不僅提供給防疫的前線人員,也適合每一個人,你也可以到裡面投稿,並寫下加油打氣的留言,希望能有些許的幫助,也傳遞溫暖和祝福。
網站連結:https://www.timelybreak.com/
懇請協助分享出去,也歡迎每一位朋友進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