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七點半最後一場 #不再重播
今晚19:30敬請準時到下列連結觀賞直播:
https://youtu.be/LRV38-P3Zic
雖然一周前我就預告《再說再見電影版》上映的訊息,但是後來我就沒有繼續推廣,因為我自己也有點擔心觀眾反應如何,經過昨天首映之後,我終於放下心中的石頭,可以好好寫一些...
#今晚七點半最後一場 #不再重播
今晚19:30敬請準時到下列連結觀賞直播:
https://youtu.be/LRV38-P3Zic
雖然一周前我就預告《再說再見電影版》上映的訊息,但是後來我就沒有繼續推廣,因為我自己也有點擔心觀眾反應如何,經過昨天首映之後,我終於放下心中的石頭,可以好好寫一些東西了。
昨晚觀眾反應熱烈,最高觀看人數一度逼近900人,討論的程度甚至一度引起網友在直播間吵架,完全超乎我的預期。
#觀眾看戲看到吵架
先聊聊昨天的吵架事件好了,一開始所有的觀眾留言都是「質感好高」、「舞台劇竟然有分鏡」、「好像電影喔」,我當時看了真的很開心,一直很想加入討論,但是考慮到我其實只是電影版的執行導演,不是劇場版的原創,所以還是忍著興奮的心情默默看著大家的對話,把舞台留給大開劇團跟李明澤導演,沒想到後來居然有觀眾在網路上吵起架來。
《再說再見電影版》的第四場,故事描述一個小學生被同學排擠,導致產生輕生的念頭,自殺未遂獲救之後,在老師的鼓勵下,發現自己的價值,開始朝著文學之路發展,不但停止自殺的念頭,也找到人生的方向。這個時候有一個觀眾表示這種自殺的戲碼怎麼可以在網路上面播出,會引起模仿的效應,其他網友一開始沒有聲音,但是後來也站出來反駁,引起了一陣騷動,成了《再說再見電影版》全球首映的小插曲。
這件事其實是個很複雜的議題,之前《黑暗騎士》跟《小丑》上映的時候,因為發生有人看電影導致行為失控,進而衍生出社會事件的案例,因此許多基本教義派就站出來表示電影或是藝術表演應該要立法控管,恢復到過去嚴格審查的制度。
最近一部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演出的音樂劇「勸世三姊妹」,因為在劇中爆出大量髒話與粗口,引起網友議論,紛紛表示不滿。
#作品的價值不在於形式高雅還是粗俗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以上案例有什麼看法,但是我個人覺得台灣已經是個非常成熟的國家,我們早有藝術創作分級制度,針對不同年齡層設定不同的分級審查,即使沒有分級,我們也應該要理解所有的藝術都是「創作者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傳達個人的想法」,我們應該學習去理解創作者背後想傳遞的訊息,而不是經由表面的形式而二分法地決定一個作品「有沒有價值」,一部製作精良的傳統戲曲傳遞著「復興中華文化」或者是「忠臣孝子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觀念,對我來說不會比幾個人在路邊裸體演出行動劇呼籲減碳降低地球暖化來的有價值。
以《再說再見電影版》裡面自殺的情節為例,校園霸凌是個再真實不過的社會現象,每個當下都活生生在我們眼前上演,這部戲的導演李明澤 李澤啦 跟演員 蔡依玲 勇於挖開內心的傷口,血淋淋地在大眾面前重演她當年最刻骨銘心的回憶,我們應該做的是讚賞,並帶著孩子一起討論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發與意義。
有的家長擔心社會事件對小孩帶來不好的影響,有的家長厭惡傳統宗教活動的行為或是噪音帶給孩子負面影響,我還聽過某個藝人上節目抱怨鄰居在路邊辦喪事,他很擔心自己小孩看到遺照會嚇到,我認為上述所有的情況都是沒有認真跟這塊土地共存在一起的結果,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學習的機會,就像跌倒是學習走路走穩的機會、吃壞肚子是學習飯前清潔的機會、感冒是學習保暖的機會,自殺的新聞也是學習如何面對壓力的機會,遇到宗教活動是學習理解與對不同文化好奇的機會,遇到喪事更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機會。
更何況《再說再見電影版》第四場的結局,是 蔡依玲 在最後發現了自己的價值,理解了母親對自己的愛,並放下自殺的念頭,發現生命的美好,這樣一個生命蛻變的案例,難道不是一個更好的教材嗎?
#再說再見 #大開劇團 #洪馬克 #洪馬克導演 #李明澤導演
網路霸凌真實案例 在 從小天下看大未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定要警惕_這是個真實的新聞案例
#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就是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一段小女孩到達補習班大樓後遭可疑男子尾隨入大樓,幸好媽媽機警發現,請老師下來接小女孩的影片在網路上引起許多家長的驚呼與擔憂。
危機無所不在,就算是從下車到等電梯上樓進補習班的短短路程也都可能潛藏著危機,幫孩子留意環境安全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保護自己有絕招」全系列共三本:#反誘拐 #反霸凌 #反性侵和家暴 的主題有效幫助孩子建立自我保護意識。
書以漫畫手法呈現真實情境,讓孩子遇到狀況時,可以馬上警覺。每種狀況後,也會先引導孩子思考該怎麼辦,再教導孩子正確的應對方式。
⭕《#保護自己有絕招1_我不跟陌生人走》教孩子 #遠離誘拐、綁架危險;辨認說謊騙小孩的壞人。
⭕《#保護自己有絕招2_我不一個人忍耐》教孩子認識霸凌的不應該,如何才能 #打敗霸凌,不做霸凌者、被霸凌者或袖手旁觀的人。
⭕《#保護自己有絕招3_我要大聲說不》教孩子學會 #保護自己,不管是陌生人或親近的人,都要勇敢對性侵和家暴說不。
網路霸凌真實案例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親子單元,邀請臨床心理師 李筱蓉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預防網路霸凌:你看不見的傷害》/ 大家健康雜誌。
這些發生在你我身邊真實的網路霸凌例子,透過故事陳述,輔以插圖,深入介紹網路霸凌相關資訊,讀者可以用輕鬆的方式閱讀此沉重的議題,也能對網路社交媒體使用的潛在危機有進一步的認識。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mVWIjDvREtE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簡介:
根據美國一家監控網路騷擾和仇恨言論的組織L1ght指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網路霸凌的現象增加了70%。它的蔓延和新冠病毒疫情一樣,目前沒辦法停止其發生,每個人都可能遭受。董氏基金會多年來從事憂鬱防治宣導的經驗可以證實,提供正確的認知教育,是防治網路霸凌的基礎。
本書採訪多位處理過網路霸凌事件、深具輔導與諮商經驗的專業人員,由他們不同的角度、接觸的案例,提供專業建議,加上國外內研究文獻與資料的佐證。這些發生在你我身邊真實的網路霸凌例子,透過故事陳述,輔以插圖,深入介紹網路霸凌相關資訊,讀者可以用輕鬆的方式閱讀此沉重的議題,也能對網路社交媒體使用的潛在危機有進一步的認識。
書中深入介紹每種網路霸凌類型的特徵,一一提供詳細案例及提供應對建議:哪些是孩子可能遭受網路霸凌的信號?若家長發現孩子是網路霸凌加害者該怎麼做?強制控管孩子使用社交媒體及網路使用平台,能防止孩子被網路霸凌嗎?父母與教育者可應用本書資訊,學習如何引導與陪伴孩子更安全的使用網路,避免網路霸凌傷害。
網路霸凌是直接、惡意、持續地貶抑、排擠、羞辱、嘲笑受害者,受害者可能陷入負面的思考中,腦海中持續出現霸凌者所發送的訊息,產生「我是失敗者」、「沒有人喜歡我」、「我很笨、我不應該存在」 等想法,進而影響情緒、自尊降低、甚至出現自殺想法。書中特別介紹認知行為療法,提供家長老師們一步步協助被霸凌的孩子們處理負面情緒,學習自我保護。本書也提供完整的網路霸凌防治知識及諮詢資訊,提醒容易發生網路霸凌的社交媒體、網路流行用語,以及求助資源。
網路霸凌真實案例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
嗨大家,好久不見,最近忙補辦婚宴弄到一個爆炸,然後親戚場好不容易搞定,結果朋友場遇到疫情爆發,又遇到很多課取消,例如明天本要上的課程就在今天取消了....
⠀⠀
雖然真的是各種無奈,但這也是好事,代表大家認真的看待疫情,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台灣趕快度過。
⠀⠀
也因為本來要備明天的課,但忽然有個空檔,可以來推薦一下之前想要推薦的一些書,就決定先從 陳雪如Ashley心理師的新書開始吧
⠀⠀
這本書在寫的時候想了很多切入點,後來想想反正不是拿錢業配(喂),所以就從自己最想寫的部分開始吧~
⠀⠀
我記得很久以前曾經接過一個私訊,是一個媽媽說兒子看了我的東西後,覺得媽媽都在情緒勒索和控制,所以決定不再接受這樣的負面情緒。
⠀⠀
後來他們的關係變得很不好,於是媽媽跑來找我興師問罪,說以前孩子很乖的,都是看了我的東西之後變這樣。
⠀⠀
當時年紀還小,就跟她說如果你兒子在網路上看了點東西就忽然性情大變,那麼這個到底是我講得太有道哩,還是你跟他的關係太薄弱了呢?
⠀⠀
想當然爾媽媽當然是大爆炸,然後我就各種封鎖結束了。但我相信問題沒有改變,她一定還是恨我至今吧。
⠀⠀
然而隨著我自己也慢慢成長,我覺得這個狀況是很難很難改變的。而比起去嗆人家父母,或是說這些不想放手的父母都有控制狂,或養出爸寶媽寶,我想有建設性的應該是分享一些做法,以及幫助他們找到方向。
⠀⠀
不過身為一個跟媽媽常常起衝突的人,我覺得我來說父母該怎麼做實在不太公允,還好Ashley出了這本書,我在邊看的同時也在反省我自己。
⠀⠀
書中分享了很多父母和孩子間的溝通障礙,我想除了父母以外,我們身為孩子也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當父母說出一些話後,我們的理智線就斷掉。
⠀⠀
或是當遇到霸凌,網路與社群的各種包裝,自我認同,性甚至憂鬱等議題時,又該如何面對?
⠀⠀
而在這本書中,Ashley透過陪伴許多青少年的過程中,把許多大家遇到的問題點整理出來,並用不同的案例和提問,搭配研究的過程和理論。
⠀⠀
老實說我實在不太愛看理論書,原因是因為太複雜了XD。但這本書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反而是讓我明白問題的核心問題點是如何發生,並且怎麼做才會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
然而我看完的真實心得是,這真的是她寫的嗎(喂)。
⠀⠀
大概是我常常跟她本人吃飯講垃圾話,所以看這本書時,覺得真的是非常溫暖又專業,有許多章節我都有種被同理到的感覺,甚至不只青少年,許多溝通的方法,面對大人的時候也非常有用。
⠀⠀
所以也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無論你有沒有孩子,這都是一本從10幾歲到20幾歲人會遇到的心路歷程,從溝通到角色扮演,從時間管理到網路成癮,從情感教育到性教育,從人生方向到憂鬱,甚至同性戀的議題,裡面都有提及。
⠀⠀
也誠摯希望能夠看見的父母親們,讓我們成為孩子的支持與陪伴,而不是否定與傷害。
⠀⠀
如果想買書的話,實體書大家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我自己是用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880
⠀⠀
另外長期追蹤我的朋友應該知道我都看電子書XD,這次依然有幫大家去跟KOBO的可愛窗口要到折扣,請記得結帳要輸入折扣碼唷:
⠀⠀
KOBO電子書 -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https://bit.ly/3tx0PSB
7折Kobo電子書折扣碼:KOBOYOUNG
使用期限:5/12~5/18
⠀⠀
#忘形流簡報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恭喜Ashley出新書
#我知道妳出很久了
#其實還有很多朋友出書
#慢慢來還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