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網路連線查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網路連線查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網路連線查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網路連線查詢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944的網紅台灣主權和平獨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往投票的路上,看到投開票所外的這塊小看板。讓我想起了很多故事。 這些都是我經歷過的真人真事 過境 我去過76個國家,除了歐洲美加紐澳等17個國家和日韓泰新馬這些離我們比較近且關係密切的國家以外,無論從海陸空入境,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小則護照多看兩眼,看著內頁問句China?...

 同時也有4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束褲3C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用過單耳的藍牙耳機嗎? BlueParrott跟Jabra是同一個專業耳機大廠的品牌 這次開箱的就是商務用單耳通話用的藍牙耳機 有超長續航、超遠連線距離、超乾淨通話降噪 根本是將商務人士的專精武器 在真無線市場蓬勃發展的市場 能給商務人士真正安心使用的通話藍牙耳機 就是它了!! *此影片拍攝時間...

網路連線查詢 在 龍辰才藝教室longchenart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05:48:33

🎊龍辰線上小品水彩課~夏日冰品🎊 👍✨文凱老師同步示範說明✨👍 炎炎夏日,最過癮暢快的事情,就是來一大杯清涼消暑的冰淇淋?想同時滿足味覺與視覺上雙重感受嗎?😋~你千萬不能錯過這一堂課! 輕鬆學會掌握水彩水份交融手法,就能畫香甜可口的冰淇淋哦,仿彿也在我們的舌尖括散開來,同步上課的過程中可隨時提問...

網路連線查詢 在 Locking Tim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15 15:39:48

『LockingTim 線上課程Vol.2』 ❗️注意: 下週『1️⃣Party Dance律動課程』與 『2️⃣Locking基礎訓練與建立音感課程』 更改為YT私人直播和Google Meet同時上課 來解決每個人因Google Meet的上傳與下載速率不同 老師音訊與動作對不上之問題。 第...

網路連線查詢 在 大宇人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11:00:08

:::邀請路人甲朋友去你家!::: 目前無法與朋友相聚,大家忍一忍!與文具們相聚吧! 感謝各位朋友的等待! 請拿出你的螢光筆畫重點! 小雨宙超市將於6/9(三)凌晨0:00開放購買!啦啦啦啦! (久等了!真是不好意思了) �由於疫情的影響,近期官網僅開放寄送臺灣的地址。造成不便十分抱歉。會等待...

  • 網路連線查詢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19 13:06:04
    有 19 人按讚


    前往投票的路上,看到投開票所外的這塊小看板。讓我想起了很多故事。

    這些都是我經歷過的真人真事

    過境

      我去過76個國家,除了歐洲美加紐澳等17個國家和日韓泰新馬這些離我們比較近且關係密切的國家以外,無論從海陸空入境,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小則護照多看兩眼,看著內頁問句China?然後不在護照上蓋入境章,耽誤個數秒到數分鐘;大則百般刁難,不認那本綠色護照,必須要先準備好相關規定文件,或是長時間等待邊境人員確認能否入境。時間久了,與其說習慣這種狀況,不如說每次要入境一個國家前都得繃緊神經,事先擬定好各種說法。

      我在中南美洲旅行時,有幾個關係不錯的朋友,他們幾乎都來自歐洲。我們幾乎不會搭飛機,過境都是從陸路的邊境跨國。但是,每當遇到跨國日的時候,我總會特別焦慮。這種焦慮是出自過去無數的經驗累積。我幾乎可以肯定,大家一起通過邊境,我一定會成為拖延大家時間的那個人,甚至在排隊過關的時候,我都會為排在我後面的那幾個人默哀,因為他們會因為我卡在前面而只能眼睜睜看著隔壁的隊伍一一通過。對歐洲人(還有日本人)來說,通過陸地邊界幾乎不用做什麼功課,只要確定是免簽就好。而我們,拿著這本綠色護照,即使知道免簽,也必須先上網努力爬文,看看先前是否有「台灣人」從「相同邊境」成功跨國的經驗。很多時候,根本找不到有人分享過,或是年代久遠,所以通過這些冷門邊境的時候,都只能繃緊神經,然後先跟同行的人打好預防針。探究原因後,這些外國朋友幾乎都很厭惡「那個國家」,而且都能同情我的處境。”fuck One China Policy”是我許多朋友每次等到我過境以後說出口的話。

      台灣是島國,我知道大部分的人都習慣從國際機場出入一個國家。在這種網路發達的時代,即便是相對未開發的國家,機場海關人員也可以透過網路連線查詢到每個國家護照的入境規定。然而,把眼光放到全世界,其實國與國的出入境口岸,有更多是在高山荒野、或是島嶼港口。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大部分的國界,都是依據天然屏障劃分的,像是湄公河隔開了泰國跟寮國,庇里牛斯山隔開了法國和西班牙。

      從智利北部到阿根廷的西北高原,有一個邊境叫作Paso de jama,中文可以譯作哈瑪山口。這個地方海拔4200公尺,我和兩個很好的朋友,一個法國和一個比利時女生,我們在智利的阿塔卡馬試圖搭便車通過這個邊境。攔了兩天好不容易找到幾個在拼車的阿根廷人。上了車固然很開心,但心中的焦慮很快又出現。邊境常常只是一個關卡,前後可能有數十公里或是數百公里的無人地區。所以最好的情況是:從阿塔卡馬上車後,在Paso de jama入境後,再一路開到第一個城鎮歇腳,而從邊界到下個城鎮Susques有著一百多公里的路程。

      我們的車不是跨國車輛,所有人在關卡前的幾公里路就下了車開始步行。那幾個阿根廷人已經在關卡後找好接應的交通車,雖然揹著20多公斤的背包行走在海拔四千多公尺的山口,頂著冷風也要跟著他們。事情的發展基本上就照著我心中焦慮的那套劇本上演,我在海關被卡了很久。我手上的「阿根廷簽證」是在玻利維亞的一個小城鎮拿到的,他沒有貼在綠色護照上,因為這個行為等於是承認了中華民國或是台灣的存在,所以阿根廷發給台灣的「簽證」基本上是一張「價值250美金的A4紙」。在這4200公尺的邊境移民官根本不知道這種事情,光是要確認他的真實性或是效力就花了超過一小時。當我狼狽地揹著沈重的背包踏上阿根廷領土,走出關卡建築物,那些阿根廷人早就已經搭車走了。我的兩個朋友自然是很有義氣地在外面等著我,同樣沒搭到車,而此時天色也逐漸暗下。在這空氣稀薄的高原上,我們必須想辦法度過今晚⋯⋯

      這不是特例,尼泊爾、摩洛哥、緬甸、肯亞等等我現在能想到的幾個國家,簽證都是不會在綠色護照上留下痕跡,有些甚至在離境時還要把那張很可笑的紙收回去,好像深怕「那個國家」看到一樣。即便很多免簽證的國家,在入境後也要船過水無痕地不把入境章蓋在護照上。我還記得在我在奈洛比機場付了幾十塊美金買了肯亞簽證後,過關時請移民官幫我蓋個入境章,他笑著回答我說”If I put the stamp on you passport, I will lose my job”,這句話至今我依舊印象深刻。

      而且你知道嗎?有些國家甚至完全不給持有這本綠色護照的人入境噢!我能想到的至少亞塞拜然、委內瑞拉和喬治亞都是如此。

      如果要把我人生的痛苦過境經驗都寫完,大概可以寫一年份的文章了吧不誇張。

    友邦

      我去過不少台灣的邦交國,無論是做志工或是旅行。原本我以為,這些少數願意承認我國主權存在的國家,台灣在他們心目中應該是地位很重的,畢竟我過去的印象是:政府花了很多心力在經營這些邦交國。

      我國確實在這些國家投入了很多心力,這點毋庸置疑。我曾經誤闖了中華民國駐巴拿馬大使館的非開放區,沒錯,就是兩年前跟我們斷交的巴拿馬。我跟一位秘書長談了很久,深聊以後我才知道這些駐外人員肩負多大的事務,壓力有多大。他們除了要服務當地的台商僑民以外,還要用非常有限的資源維持兩國關係,在跟「那個國家」資源極其不對等的情況下生存,還要面對各種輿論和斷交危機。除了要有實質的援助和投資計畫以外,還要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政治結構、派系,從中斡旋以維繫關係。

      然而,我行走在中美洲這些邦交國中,我看到的又是什麼?我以為大家都知道台灣,我看到許多農技團和一些技術轉移計畫看板上的國旗,我以為比起中國,那裡的人們更認識台灣。不是的,入住旅館時、購買船車票時,任何有需要身分確認的場合,當他們看到綠色護照第一頁上的Republic of China,幾乎都還是問了China? 這些國家雖然也有不少台灣人,但中國人開的商店、投資的企業、以及在國際上的宣傳,卻是遠遠多過於我們的。他們不一定對中國有多大的好感,但對中國的認識卻是遠多於台灣。

    名字

      就我的經驗,美國人和日本人算是「相對」比較了解兩岸關係的國家。如果沒有經過耐心解釋,其實連歐洲人很多也沒有很清楚這個關係。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既然你們不一樣,為什麼你們叫作Republic of China? 你的護照上就是這樣寫的啊。」

      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會稍微默許Republic of China 這個名字存在,就因為China這個字。早期,我真的發自內心覺得正名是一個假議題,論述很簡單:我們是個主權獨立的個體,繳稅給我們的政府,有自己的國防,對岸完全無法干預,而且先進國家都知道,叫什麼名字有差嗎?不過是某些政黨用來操作的政治手段罷了,蠻令人厭惡的。隨著對岸用One China Policy在世界做宣傳,加上那個國家的世界能見度很高,China這個字在外國人腦中會浮現的輪廓是一隻母雞,而不是一塊蕃薯,也不會讓人想到母雞旁的一塊蕃薯。換句話說,你拿Republic of China去外面,沒太多人會想到台灣。

      根據我的經驗,我跟外國人講Taiwan的時候,知道的人都會想到我們的產品,因爲我們用Made in Taiwan出口的產品應該遠多於Made in R.O.C. 。他們可能不知道Taiwan在哪,但同時也不會想到Taiwan和China有什麼關聯。換句話說,Taiwan是千真萬確的一個品牌,拿這個名字出去反而不會造成混淆,這是千真萬確的。當中國的霸權越強大,他的宣傳品越多,其實造成的效應是Republic of China這個名字一點一點的被淡化,最後就會被和People Republic of China混在一起。所以,不要覺得One China Policy是個可笑的假議題,以為全世界明眼的人都知道我們不一樣,只是羈絆於和中國的貿易利益。有那麼多人正在幫助我們,包括布拉格市長、台德建交公聽會、歐洲議會的友台小組,這是我們的民眾和政府努力的成果。但不要忘了,如果抱著ROC這個名字,持續被PRC的宣傳給稀釋,當他的力道比你強時,有一天全世界會看不出你們的差異性。這就是對岸一直在打的如意算盤。

      名字有這麼重要嗎?對岸雖然訊息封鎖的很用力,但高層官員會不知道台灣的民意嗎?為什麼用Chinese Taipei可以,用中國台灣可以,但用Taiwan就是不行?對岸很清楚:只要跟China勾上邊,再加上他的稀釋大法,最終就能夠把Republic of China給徹底邊緣化。試想:當你很努力每天榨出一公升的超純柳丁汁,有人每天倒入十加侖的水。十天後,這工廠生產出來的果汁喝起來還有柳丁味嗎?

      世界為什麼忘了台灣?如果世界真的忘了我們,那他們忘掉的是Republic of China,不是Taiwan。默許中國台灣、Chinese Taipei這些名字一直出現在國際版面上,世界才會真的以為我們是一樣的。試問:你知道剛果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是兩個不一樣的國家嗎?如果你在國際場合看到剛果,你會去查他是哪個剛果嗎?同樣地,如果有個外國人在國際比賽上看到了Chinese Taipei,或是在買機票時,選擇國籍時瞄到了有一個Taiwan, China的選項,他會真的上網去搜尋Taiwan或是Chinese Taipei代表什麼嗎?還是跟我們大部分的人看到剛果一樣,就大概當成是一樣的就好了?人性如此,共產黨最了解的就是人性,所以看似很愚蠢的One China Policy的影響力就是那麼強。

    香港

      我去過香港不少次,雖然都沒有做很長時間的停留,但這個地方幾年來的變化卻是明顯的。十幾年前香港回歸之初時,和近幾年差異真的很大。以前我覺得香港的氛圍跟台灣很像,在這裡走跳好像不用顧忌太多,就當做是去日本韓國旅行一樣。但上次造訪香港,那些知名的店家幾乎在用餐時間都要大排長龍,多的是操著內地口音的大陸人。點餐時用普通話溝通讓我覺得跟香港人的距離很遠,但牆上卻貼著標語:店內請用普通話,切勿使用家鄉話,以免造成誤會。看得出香港人和大陸人之間存在不少矛盾,這不是用幾條規定、勸告可以化解的。

      香港有幾家媒體是很不錯的,其素質可以媲美國際媒體。但在尖沙嘴碼頭等船時,牆上的電視全部都是播放宣揚中國的電視台頻道。那種灌輸式的播報,和處在中國的感覺頗為類似。這些廣告、宣傳和灌輸,力道不下廣大的中國本土。

      走過的世界越多,越會發現那個國家的打壓力道之強,不是看那些名嘴在政論節目上講的口沫橫飛就能體會到的。共產黨最厲害的武器不是那些核導彈和戰機,而是鋪天蓋地的宣傳手段。很多在我們眼中近乎可笑的手法,其實久了還是會深植人心。以前我看到這些作法會嗤之以鼻,笑著說明眼人怎麼可能會相信這些東西,應該只有整天浸在這種環境的大陸人會信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幾年在世界走跳下來,我發現這個影響力遠遠超乎我的想像。

      這不是政治表態,也不是想帶風向,不然我也不會選完了才發這篇。故事很多,可以一直連載。很明確的是:現狀已經維持不住了,因為不斷在改變現狀的一直都不是我們,幾十年來「我們以為的現狀」其實已經完全改變了。

    哪有什麼假議題?只是你看過的世界不夠多罷了。

  • 網路連線查詢 在 劉育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12 23:15:46
    有 1,967 人按讚


    共產黨最厲害的武器不是那些核導彈和戰機,而是鋪天蓋地的宣傳手段。很多在我們眼中近乎可笑的手法,其實久了還是會深植人心。
     
    哪有什麼假議題?只是你看過的世界不夠多罷了。

    前往投票的路上,看到投開票所外的這塊小看板。讓我想起了很多故事。

    這些都是我經歷過的真人真事

    過境

      我去過76個國家,除了歐洲美加紐澳等17個國家和日韓泰新馬這些離我們比較近且關係密切的國家以外,無論從海陸空入境,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小則護照多看兩眼,看著內頁問句China?然後不在護照上蓋入境章,耽誤個數秒到數分鐘;大則百般刁難,不認那本綠色護照,必須要先準備好相關規定文件,或是長時間等待邊境人員確認能否入境。時間久了,與其說習慣這種狀況,不如說每次要入境一個國家前都得繃緊神經,事先擬定好各種說法。

      我在中南美洲旅行時,有幾個關係不錯的朋友,他們幾乎都來自歐洲。我們幾乎不會搭飛機,過境都是從陸路的邊境跨國。但是,每當遇到跨國日的時候,我總會特別焦慮。這種焦慮是出自過去無數的經驗累積。我幾乎可以肯定,大家一起通過邊境,我一定會成為拖延大家時間的那個人,甚至在排隊過關的時候,我都會為排在我後面的那幾個人默哀,因為他們會因為我卡在前面而只能眼睜睜看著隔壁的隊伍一一通過。對歐洲人(還有日本人)來說,通過陸地邊界幾乎不用做什麼功課,只要確定是免簽就好。而我們,拿著這本綠色護照,即使知道免簽,也必須先上網努力爬文,看看先前是否有「台灣人」從「相同邊境」成功跨國的經驗。很多時候,根本找不到有人分享過,或是年代久遠,所以通過這些冷門邊境的時候,都只能繃緊神經,然後先跟同行的人打好預防針。探究原因後,這些外國朋友幾乎都很厭惡「那個國家」,而且都能同情我的處境。”fuck One China Policy”是我許多朋友每次等到我過境以後說出口的話。

      台灣是島國,我知道大部分的人都習慣從國際機場出入一個國家。在這種網路發達的時代,即便是相對未開發的國家,機場海關人員也可以透過網路連線查詢到每個國家護照的入境規定。然而,把眼光放到全世界,其實國與國的出入境口岸,有更多是在高山荒野、或是島嶼港口。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大部分的國界,都是依據天然屏障劃分的,像是湄公河隔開了泰國跟寮國,庇里牛斯山隔開了法國和西班牙。

      從智利北部到阿根廷的西北高原,有一個邊境叫作Paso de jama,中文可以譯作哈瑪山口。這個地方海拔4200公尺,我和兩個很好的朋友,一個法國和一個比利時女生,我們在智利的阿塔卡馬試圖搭便車通過這個邊境。攔了兩天好不容易找到幾個在拼車的阿根廷人。上了車固然很開心,但心中的焦慮很快又出現。邊境常常只是一個關卡,前後可能有數十公里或是數百公里的無人地區。所以最好的情況是:從阿塔卡馬上車後,在Paso de jama入境後,再一路開到第一個城鎮歇腳,而從邊界到下個城鎮Susques有著一百多公里的路程。

      我們的車不是跨國車輛,所有人在關卡前的幾公里路就下了車開始步行。那幾個阿根廷人已經在關卡後找好接應的交通車,雖然揹著20多公斤的背包行走在海拔四千多公尺的山口,頂著冷風也要跟著他們。事情的發展基本上就照著我心中焦慮的那套劇本上演,我在海關被卡了很久。我手上的「阿根廷簽證」是在玻利維亞的一個小城鎮拿到的,他沒有貼在綠色護照上,因為這個行為等於是承認了中華民國或是台灣的存在,所以阿根廷發給台灣的「簽證」基本上是一張「價值250美金的A4紙」。在這4200公尺的邊境移民官根本不知道這種事情,光是要確認他的真實性或是效力就花了超過一小時。當我狼狽地揹著沈重的背包踏上阿根廷領土,走出關卡建築物,那些阿根廷人早就已經搭車走了。我的兩個朋友自然是很有義氣地在外面等著我,同樣沒搭到車,而此時天色也逐漸暗下。在這空氣稀薄的高原上,我們必須想辦法度過今晚⋯⋯

      這不是特例,尼泊爾、摩洛哥、緬甸、肯亞等等我現在能想到的幾個國家,簽證都是不會在綠色護照上留下痕跡,有些甚至在離境時還要把那張很可笑的紙收回去,好像深怕「那個國家」看到一樣。即便很多免簽證的國家,在入境後也要船過水無痕地不把入境章蓋在護照上。我還記得在我在奈洛比機場付了幾十塊美金買了肯亞簽證後,過關時請移民官幫我蓋個入境章,他笑著回答我說”If I put the stamp on you passport, I will lose my job”,這句話至今我依舊印象深刻。

      而且你知道嗎?有些國家甚至完全不給持有這本綠色護照的人入境噢!我能想到的至少亞塞拜然、委內瑞拉和喬治亞都是如此。

      如果要把我人生的痛苦過境經驗都寫完,大概可以寫一年份的文章了吧不誇張。

    友邦

      我去過不少台灣的邦交國,無論是做志工或是旅行。原本我以為,這些少數願意承認我國主權存在的國家,台灣在他們心目中應該是地位很重的,畢竟我過去的印象是:政府花了很多心力在經營這些邦交國。

      我國確實在這些國家投入了很多心力,這點毋庸置疑。我曾經誤闖了中華民國駐巴拿馬大使館的非開放區,沒錯,就是兩年前跟我們斷交的巴拿馬。我跟一位秘書長談了很久,深聊以後我才知道這些駐外人員肩負多大的事務,壓力有多大。他們除了要服務當地的台商僑民以外,還要用非常有限的資源維持兩國關係,在跟「那個國家」資源極其不對等的情況下生存,還要面對各種輿論和斷交危機。除了要有實質的援助和投資計畫以外,還要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政治結構、派系,從中斡旋以維繫關係。

      然而,我行走在中美洲這些邦交國中,我看到的又是什麼?我以為大家都知道台灣,我看到許多農技團和一些技術轉移計畫看板上的國旗,我以為比起中國,那裡的人們更認識台灣。不是的,入住旅館時、購買船車票時,任何有需要身分確認的場合,當他們看到綠色護照第一頁上的Republic of China,幾乎都還是問了China? 這些國家雖然也有不少台灣人,但中國人開的商店、投資的企業、以及在國際上的宣傳,卻是遠遠多過於我們的。他們不一定對中國有多大的好感,但對中國的認識卻是遠多於台灣。

    名字

      就我的經驗,美國人和日本人算是「相對」比較了解兩岸關係的國家。如果沒有經過耐心解釋,其實連歐洲人很多也沒有很清楚這個關係。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既然你們不一樣,為什麼你們叫作Republic of China? 你的護照上就是這樣寫的啊。」

      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會稍微默許Republic of China 這個名字存在,就因為China這個字。早期,我真的發自內心覺得正名是一個假議題,論述很簡單:我們是個主權獨立的個體,繳稅給我們的政府,有自己的國防,對岸完全無法干預,而且先進國家都知道,叫什麼名字有差嗎?不過是某些政黨用來操作的政治手段罷了,蠻令人厭惡的。隨著對岸用One China Policy在世界做宣傳,加上那個國家的世界能見度很高,China這個字在外國人腦中會浮現的輪廓是一隻母雞,而不是一塊蕃薯,也不會讓人想到母雞旁的一塊蕃薯。換句話說,你拿Republic of China去外面,沒太多人會想到台灣。

      根據我的經驗,我跟外國人講Taiwan的時候,知道的人都會想到我們的產品,因爲我們用Made in Taiwan出口的產品應該遠多於Made in R.O.C. 。他們可能不知道Taiwan在哪,但同時也不會想到Taiwan和China有什麼關聯。換句話說,Taiwan是千真萬確的一個品牌,拿這個名字出去反而不會造成混淆,這是千真萬確的。當中國的霸權越強大,他的宣傳品越多,其實造成的效應是Republic of China這個名字一點一點的被淡化,最後就會被和People Republic of China混在一起。所以,不要覺得One China Policy是個可笑的假議題,以為全世界明眼的人都知道我們不一樣,只是羈絆於和中國的貿易利益。有那麼多人正在幫助我們,包括布拉格市長、台德建交公聽會、歐洲議會的友台小組,這是我們的民眾和政府努力的成果。但不要忘了,如果抱著ROC這個名字,持續被PRC的宣傳給稀釋,當他的力道比你強時,有一天全世界會看不出你們的差異性。這就是對岸一直在打的如意算盤。

      名字有這麼重要嗎?對岸雖然訊息封鎖的很用力,但高層官員會不知道台灣的民意嗎?為什麼用Chinese Taipei可以,用中國台灣可以,但用Taiwan就是不行?對岸很清楚:只要跟China勾上邊,再加上他的稀釋大法,最終就能夠把Republic of China給徹底邊緣化。試想:當你很努力每天榨出一公升的超純柳丁汁,有人每天倒入十加侖的水。十天後,這工廠生產出來的果汁喝起來還有柳丁味嗎?

      世界為什麼忘了台灣?如果世界真的忘了我們,那他們忘掉的是Republic of China,不是Taiwan。默許中國台灣、Chinese Taipei這些名字一直出現在國際版面上,世界才會真的以為我們是一樣的。試問:你知道剛果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是兩個不一樣的國家嗎?如果你在國際場合看到剛果,你會去查他是哪個剛果嗎?同樣地,如果有個外國人在國際比賽上看到了Chinese Taipei,或是在買機票時,選擇國籍時瞄到了有一個Taiwan, China的選項,他會真的上網去搜尋Taiwan或是Chinese Taipei代表什麼嗎?還是跟我們大部分的人看到剛果一樣,就大概當成是一樣的就好了?人性如此,共產黨最了解的就是人性,所以看似很愚蠢的One China Policy的影響力就是那麼強。

    香港

      我去過香港不少次,雖然都沒有做很長時間的停留,但這個地方幾年來的變化卻是明顯的。十幾年前香港回歸之初時,和近幾年差異真的很大。以前我覺得香港的氛圍跟台灣很像,在這裡走跳好像不用顧忌太多,就當做是去日本韓國旅行一樣。但上次造訪香港,那些知名的店家幾乎在用餐時間都要大排長龍,多的是操著內地口音的大陸人。點餐時用普通話溝通讓我覺得跟香港人的距離很遠,但牆上卻貼著標語:店內請用普通話,切勿使用家鄉話,以免造成誤會。看得出香港人和大陸人之間存在不少矛盾,這不是用幾條規定、勸告可以化解的。

      香港有幾家媒體是很不錯的,其素質可以媲美國際媒體。但在尖沙嘴碼頭等船時,牆上的電視全部都是播放宣揚中國的電視台頻道。那種灌輸式的播報,和處在中國的感覺頗為類似。這些廣告、宣傳和灌輸,力道不下廣大的中國本土。

      走過的世界越多,越會發現那個國家的打壓力道之強,不是看那些名嘴在政論節目上講的口沫橫飛就能體會到的。共產黨最厲害的武器不是那些核導彈和戰機,而是鋪天蓋地的宣傳手段。很多在我們眼中近乎可笑的手法,其實久了還是會深植人心。以前我看到這些作法會嗤之以鼻,笑著說明眼人怎麼可能會相信這些東西,應該只有整天浸在這種環境的大陸人會信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幾年在世界走跳下來,我發現這個影響力遠遠超乎我的想像。

      這不是政治表態,也不是想帶風向,不然我也不會選完了才發這篇。故事很多,可以一直連載。很明確的是:現狀已經維持不住了,因為不斷在改變現狀的一直都不是我們,幾十年來「我們以為的現狀」其實已經完全改變了。

    哪有什麼假議題?只是你看過的世界不夠多罷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