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網路系統中資料安全的第一道保護措施為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網路系統中資料安全的第一道保護措施為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網路系統中資料安全的第一道保護措施為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網路系統中資料安全的第一道保護措施為何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進入 #擴大篩檢 階段 雖然疫情似乎緩下降,但現實而言,疫苗普及不足,我們就要與警戒措施共存 衛生單位疫調量能也不足以做到之前邊境防疫的完整疫調,篩檢量能因此需要全面提升 -- 除了醫療人員第一線都進入 #定期內部普篩 了 指揮中心也將篩檢佈局設在 #社區定點、#企業、#診所、#居家 再分...

網路系統中資料安全的第一道保護措施為何 在 姜冠宇 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1:19:29

台灣進入 #擴大篩檢 階段 雖然疫情似乎緩下降,但現實而言,疫苗普及不足,我們就要與警戒措施共存 衛生單位疫調量能也不足以做到之前邊境防疫的完整疫調,篩檢量能因此需要全面提升 -- 除了醫療人員第一線都進入 #定期內部普篩 了 指揮中心也將篩檢佈局設在 #社區定點、#企業、#診所、#居家 再分享一...

  • 網路系統中資料安全的第一道保護措施為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0 16:33:55
    有 266 人按讚

    台灣進入 #擴大篩檢 階段
    雖然疫情似乎緩下降,但現實而言,疫苗普及不足,我們就要與警戒措施共存

    衛生單位疫調量能也不足以做到之前邊境防疫的完整疫調,篩檢量能因此需要全面提升

    --
    除了醫療人員第一線都進入 #定期內部普篩 了
    指揮中心也將篩檢佈局設在 #社區定點、#企業、#診所、#居家

    再分享一次 #韓國篩檢策略,因為我們要開始學它了

    美國Health Affairs雜誌有再講韓國篩檢策略
    篩檢本身不是降低疫情的辦法,但是可以有效呈現疫區控制狀況
    韓國維持篩檢能量的策略,大概是

    1. 積極投資

    但是我覺得在台灣
    不只投資檢測方法,還要投資診所安全措施裝備
    大部分診所場合不若醫院能夠進行足夠分艙分流,實施要非常謹慎

    2. 中央統籌,讓測試方式不會受開發商限制

    在美國,開方商會限制實驗室使用該篩檢方式
    只能使用自己附帶的儀器,這是限制美國檢驗能量的另一層問題

    3. 篩檢點網路建立

    韓國建立了檢測點網絡,並將檢測結果輸入到復雜的接觸者追踪系統中。

    這包含,醫院內和周圍的地點、行人式步行篩檢站、和得來速式篩檢站。

    凡可疑案例都是居家隔離14天
    韓國目前統計違規率僅0.2%,這是韓國疫區控制的重點

    --
    這裡重新複習
    美國當時疫調情況,就知道為何要啟動 #居家篩檢:

    上週美國醫學期刊刊出回顧資料
    "2020年美國新冠病例調查和接觸者追踪"
    當確診者大量增加,疫調效能就會陷入不佳,很難找出群聚源

    在這項基於監測的橫斷面研究中,大量病患時聯繫效率很差
    每3名新冠病患中有2名,未聯繫到,或訪談時未指定聯繫人。
    有 53,314 名(71%)被告知接觸情況,34,345 名(46%)同意監測。

    平均而言,每個病例平均
    通過電話只聯繫了 0.7 名接觸者
    僅監測了 0.5 名接觸者
    也就是平均不到1人,大部分都聯繫不到。

    所以進入社區感染,疫調不再是利器
    能量有效投注熱區 (前提是定位正確),也是可能的辦法

    --
    也是可能是因應有未掌控到之猝死案例
    指揮中心更是把篩檢能量延伸至 #居家

    會是怎麼樣的實施細節,再等更進一步的說明或其他人分享經驗

    但是此時我覺得進入廣篩最重要的
    是不要妖魔化指責不願意配合篩檢的人
    也不要刻意擴大報導染疫者

    鼓勵接受篩檢者,這是 #勇敢 並願意保護自己與周遭親友的行為

    我們是民主國家
    就要有民主人權國家的做法來執行公衛措施
    這樣才能鼓勵更多疑似感染者出來接受篩檢

    用鼓勵取代責備,用溫威取代威脅
    這是接下來廣篩階段的 #全民素養

  • 網路系統中資料安全的第一道保護措施為何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6-03 21:24:00
    有 84 人按讚

    我們該如何規範人工智慧 (全文)?

    #COMPUTEX,這個跟我一樣歲數的電腦資訊展會,我竟然直到今年才首次踏入。

    這次受主辦單位之一的 #外貿協會 ( #TAITRA)邀請,在上週三(5/29)來到位於南港展覽館 2 館4樓的「 #SmarTEX」展區參觀,與多家參展公司交流。我雖然自己經營過科技媒體網站,但我不是擅長採訪會展的記者,也不是好的 3C 部落客,因此我抱著「幫自己正在思考的問題取材」的目標,前往這場大型科技會展。

    (先說:因此這篇文章不會有太多展覽展位上產品的細節跟照片,請大家見諒。)

    而我最近在想的問題,也就是本篇文章的主題是:進入人工智慧時代,我們該如何規範人工智慧?

    或者,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問:人工智慧該如何規範我們?

    自認偏樂觀派的我,其實不希望讓大家覺得「人工智慧的未來真糟糕」,我的個人偏見是:大致來說,我喜歡科技,儘管科技的確會帶來衝擊,但只要我們更願意去思考,就更有機會讓未來往比較好的方向演進。所以談這個議題,目的是要避免要是這樣的狀況真的發生了,我們才懊悔地說「這真糟糕,為何我們沒有早點想到。」

    --------------------

    關於人工智慧的規範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 MIT 媒體實驗室做的一個調查「道德機器」(網址:http://moralmachine.mit.edu/hl/zh)。

    在這個網頁裡頭,有許多類似「#電車難題」的情境,需要你來回答。每一個參與者,需要回答 13 個題目,每個題目只有兩個選項。在每一個題目的情況中,都有一輛突然煞車失靈的自動駕駛汽車,而你必須做出選擇,要繼續前進,或是轉彎離開。

    例如在某個二選一的情況中,你認為這台自動駕駛車該繼續直衝,撞死一個成人男性,還是轉動方向盤,讓車子撞上另一側的護欄,殺死車上四個人,包括兩名兒童?

    在另一個二選一的情況中,這台自動駕駛車上只有一隻貓,若繼續直衝,會撞上護欄,讓貓死於非命,但若自駕車往左彎,貓的性命可保,卻會撞死一位正在違規闖紅燈過馬路的遊民。

    類似這樣的二元選擇有很多種變化,例如過馬路的可能是動物、可能是罪犯、可能是醫生,嬰兒,或是這些人的綜合隊伍,他們或許是違規過馬路,或許是遵守交通規則但運氣不好。而車子直衝或轉彎,也隱含了道德選擇。推薦各位都上道德機器的網頁去回答看看,看你會不會跟我一樣覺得實在是逼人太甚,到最後根本就放棄思考(XD)。

    這個網頁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不可能對各種狀況產生共識、或得出任何堪稱正確的答案,事實上這個調查也不是要用多數人的意見來決定未來的自駕車要是真的煞車失靈的時候,該做出什麼行動。然而這個調查提醒我們,當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代理」進入我們的生活,就會產生更多類似的道德難題。

    --------------------

    舉例來說,若一個 #人工智慧股票交易系統,因為對政治領袖發在社群媒體上的文章產生錯誤的解讀,而決定拋售某一檔股票,造成連鎖反應,讓投資者大賠一筆,這樣的損失該由誰來負責呢?

    延伸閱讀:〈AI 機器人害我投資賠錢,我能告他嗎?〉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0447-ai-robot-made-me-invest-money-can-i-sue-him

    舉例來說,若一個 #人工智慧戀愛配對系統,推薦了一位居心不良的對象給另一個使用者,最後使用者被騙財騙色了,誰會受到最多的指責呢?誰「#與惡的距離」最近呢?

    再舉一例來說,如果用於門禁或 ATM 的臉部辨識 AI 系統出問題,太過嚴格以至於讓使用者開不了門、領不到錢,或是太過寬鬆使歹徒得以利用,那該怎麼定義問題的範圍,用理性的方式來解決呢?

    臉部辨識作為服務升級的關鍵,從智慧零售到智慧家居到智慧服務,都少不了這項技術的身影,也是人工智慧使預測平價化的代表。只要你拿著這一兩年出的新手機,想必也不會陌生。例如我這次參訪的 #訊連科技(CyberLink)展場主打「FaceMe」AI 臉部辨識引擎,他們提供 SDK 與多家科技廠商合作,包括 #宏碁雲端、#奇景光電、#微程式、#凌群、#達碩 等。我也拜訪了同在 SmarTEX 展出的達碩智慧科技,了解他們使用這套臉部辨識引擎,針對銀髮照護、社區管理、企業差勤管理等不同情境設計的解決方案。即使在我與訊連跟達碩的主管談話時,他們自謙還不是目前領先的廠商,但他們的服務也已經非常成熟,可見這樣的軟硬體整合套裝將持續普及到各地,而台灣中堅企業將成為關鍵推手。

    美中貿易戰,加上美國可能逐步針對有侵犯人權之虞的監控科技施加圍堵禁令(如 #海康威視、#浙江大華、#商湯科技 等),突顯出台灣提供類似服務的企業所能提供的安全價值,但即使如此,這項科技本身還是帶給社會其他挑戰。訊連科技的連啟民協理跟我說,臉部辨識的準確性不是 0與1 的取捨,他們的 SDK 能夠針對不同情境,讓配合的廠商自行調整精度,掌控風險,例如從一般社區門禁的萬分之一調到 ATM 的十萬分之一,同時使用邊緣運算技術(Edge Computing),讓資料不用都到雲端,降低反應時間及資安疑慮。

    我在展場也與 #康訊科技 及 #訊舟科技 兩家公司進行交流。康訊從圖資起家,以地理定位技術切入車載系統設備,扎根台灣30多年來,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車隊管理服務商,不管是共享汽機車、物流公司、校園巴士、救護車、消防車都是他們服務的客戶。他們提供的設備就像車上的黑盒子,可以完全掌握車輛的狀況,如透過監測引擎啟動狀態,可以知道司機是否過勞;透過監測燃料消耗情況,可以知道是否有偷油的情形發生。而全球客戶累積的數據也成為重要的資產,可以協助物流業者優化路線。

    訊舟作為老牌網通公司,這次展出許多產品,我認為最亮眼的就是他們與中研院陳伶志博士合作推出的「空氣盒子」,我雖然早就知道空氣盒子,卻是第一次看到並且從訊舟的角度聽這個已經是公民科技典範的故事,目前在全台已經有 4,000 多台設備上線,密集監測空氣品質,累積的數據也已經可以做到空品預測。

    另外,這次在 SmarTEX,科技部推動的 #GLORIA 國際產學聯盟現場展出 67 項前瞻技術,我也與聯盟中的幾所大學交流,例如 #中國醫藥大學 推出能夠判讀骨齡、癌症等資訊的 AI,節省醫師判讀時間,加速診斷。#國立交通大學 伍紹勳博士則與 #新光醫療團隊 合作,用像是貼在東尼史塔克胸口的智慧貼片,只用3導程就能正確模擬專業醫療設施12導程的ECG心電圖信號,大幅改善病患的行動自由,也顯著降低成本。而具有超過 2,000 例達文西手術經歷的 #臺北醫學大學劉偉民醫師團隊,則在擁有大量醫師第一視角錄影的基礎上,推出手術教學平台,包括 VR 手術直播拍攝,與虛擬手術教學模擬系統。

    從訊連、達碩、康訊、訊舟到這三個來自學界的醫療技術案例,可見都與數據分析、人工智慧辨識判讀、虛擬模型建置有關,儘管我相信在台灣醫療與科技、工程多重優勢下,他們都前景可期,但該問的仍然要問:要是出了差錯,怎麼辦?誰負責?各團隊對此問題顯然也都深思熟慮過。而我將他們給我的回答整理,加入我對「人工智慧如何規範」這個問題的答案。

    --------------------

    #以自駕車為例思考

    著名的科幻小說家艾希莫夫,在1942 年的短篇小說 Runaround 以及後來的機器人系列裡頭,提出了機器人三原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很多人可能都會背了,這三原則分別是:第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第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以及第三,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參考:Three Laws of Robotic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ree_Laws_of_Robotics

    這三原則聽起來很周密,但其實並非如此,而且也不太現實。以自動駕駛汽車作為案例吧,自動駕駛汽車是這一波人工智慧發展最受關注的領域,而且因為許多國家政府正在積極制訂法規,自駕車的自動化程度,跟依據自動化程度而制定的責任歸屬,也比較清楚,值得用來舉一反三,幫助我們思考,人工智慧要是進入到每一個領域,會帶來多少該仔細考量的變化。

    那麼,到底什麼是自動駕駛汽車呢?你可能聽過什麼 Level 3,Level 5 的,那指的是自動駕駛的自動化程度分級,我們可以用這張表來簡單呈現:

    這個分級定義,是由國際汽車工程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所提出的,已經獲得廣泛的共識。從第零級到第五級,共有六個層級。第零級的自動駕駛就是毫無自動化,一直到第二級,都還是以駕駛員為主,機器提供輔助。

    但從第三級開始,負責開車的就是機器了。人類駕駛頂多在緊急狀態作為備用選項。第四級之後,就連緊急狀態也是由機器來應對,人類就從駕駛這件事基本退場了。到第五級的情況,就像是有一個超級人工智慧在負責開車,相信到時候,超級人工智慧也不會只用在車上。

    目前已經有幾家汽車公司宣稱自己的自駕車達到了第三級,例如 #奧迪、#特斯拉、#現代汽車 等,大部分車廠也都表示在 2020 年就會推出第三級的自駕車。Google 旗下的 Waymo 以及台灣的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ARTC 則表示都已經有第四級自駕車的技術能力。

    日本政府非常積極地花工夫在自動駕駛的規範上,日本的「投資未來委員會」在 2018 年底,便提出了已經研擬多年的自動駕駛汽車指導原則。根據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透過採取具體步驟,建立法律框架,讓日本成為率先制定國家級規範的國家。首要處理的就是第三級自動化情況下的監督跟法律方向。我們就來看看,在自駕車的規則上,日本是怎麼想的?

    日本的規則是,通常來說車主需要對車輛自主運行時發生的事故負責,並且由政府規定的汽車保險公司承保。如果車輛系統有明顯的缺陷,該負責的就是汽車製造商。強制性保險這一步確定了之後,保險公司也就能夠制定方案,讓車主選擇,要保哪一種。

    另外,為了釐清事故的原因,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完整記錄位置、轉向、人工智慧系統操作狀態的信息,也就是說,得要有像是飛機黑盒子這樣的裝置。

    那如果遇到新型態科技犯罪者或駭客呢?只要車主有採取適當的安全措施,例如更新車輛系統或維護保養,那麼若是因為駭客攻擊或入侵造成損害,就視同汽車被偷走了。

    除了這幾個大方向以外,還有不少問題待解決。因為剛剛說的都只是民事責任,財產相關的規範,但還沒有碰觸到刑事責任,如果真的因為自駕車的缺陷而造成傷亡,除了車主以外,程式開發者,汽車製造商該負起哪些連帶的責任呢?若不能盡快釐清,程式開發者跟汽車製造商就難以決定是否該正式推出產品。

    另外,自動駕駛的操作條件、例如速度限制,運作的時間長短,天氣狀況也都得考量,就像各種已經存在的汽車安全規範一樣,人工智慧控制系統的標準、對網路攻擊抵禦的強度,也都得一一制定。

    --------------------

    而以自動駕駛為案例,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該怎樣規範其他人工智慧的應用情境。歸納我這次到 SmarTEX 參訪交流的心得,我想比起艾希莫夫的機器人三原則,我們該建立的思考原則其實是這四個:

    #面對此時此刻的人工智慧該有的思考原則

    第一,#釐清主控權。整項任務中,是人類還是機器掌握主控權?能否以清楚的層級概念來劃分人類或機器的掌控程度?就像自駕車這樣呢?另外,在關鍵決策點,人類有沒有介入,是否被要求介入?這些都必須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來一個一個釐清。

    第二,#損害管理與風險溝通。在發生意外的時候,擁有者、使用者、設計者、販售者、維修者等角色,是否已經明白可能要負的對應責任?這些責任的政府主管機關與相關的法律有哪些?其實每一樣新的科技進入我們的生活,都會有一段學習曲線,我們不太可能在了解所有問題、解開所有疑慮之後才採用新技術,而是必須妥善跟每一個角色溝通風險。

    第三,#數據紀錄透明化。為了忠實檢討意外發生的原因,人工智慧系統需要持續紀錄運作狀況,以及感測器所收集到的各種資訊。並且要確保訓練人工智慧的資料也是可受檢驗的,避免造成系統化的偏見。另外也同等重要的是,收集數據的單位,像是企業、保險公司或政府,有義務證明,收集這些資訊,是必要且適當的。例如飛機上機長跟駕駛員的通話可以收集,但車內的通話該不該收集呢?商店內的顧客對話該不該收集呢?

    第四,#系統思維。任何意外發生,都要了解,系統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告知風險機率跟可能的狀況類型。以「不責難」的出發點,來面對後續的檢討,才能讓各角色更願意把系統中的臭蟲或不當行為揪出來,最終的目標是讓這個能夠便利更多人、拯救更多人的系統,越來越好。就像醫療一樣,如果每次只要有病人在手術中過世了,醫生都要被告到賠上身家,那還會有醫生願意繼續替病人動手術嗎?當醫療行為中有越來越多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介入,診斷疾病、決定麻醉份量、甚至用機械手動手術,我們就不得不分配信任給更多的角色。

    從 COMPUTEX 的 SmarTEX 展區上琳瑯滿目結合了人工智慧的技術,可以肯定人工智慧已經,也即將進入每一個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層面,過去的規範將無法適用,而且即使訂出新規範,也會很快過時。我們不可能完全理解我們部署的人工智慧系統的風險。當前的機器學習運行得如此之快,以至於沒有人真正知道機器是如何做出決策,通常連開發人員也不知道。這些系統還會持續從環境中學習並更新他們的函式,這使研究人員更難控制和理解決策過程,在這樣缺乏透明度,也就是常說的黑盒子問題籠罩下,要建立道德準則跟規範,當然就極為困難。

    然而若不要大驚小怪,將人工智慧與人肉智慧對等來看,人類花了幾千年建立起的道德準則,同樣漏洞百出,我們卻也習慣了。人類專家有的偏見跟偏誤更是問題層出不窮,而我們也是一直倚賴這樣有缺陷的專家系統在運作。此刻的人工智慧浪潮,正給了我們機會跟動力,檢視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想法,我認為以上的四原則,更有助於我們迎向已經到來的未來世界,而開發出這些技術,推出產品與服務的企業,若都能夠率先思考這些問題,也是我們所期待的。就如同我在這次 COMPUTEX SmarTEX 展區上看見的一樣。

    --------------------

    最後,我雖然只逛了整個 COMPUTEX 的一部份,但很感謝外貿協會,讓我能不只是走馬看花,而是深入與廠商對話跟採訪,非常有收穫。幾乎每一家我逛的展位,都跟數據、AI(起碼是機器學習)有關,並將其結合硬體,整合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方案,雖然我沒有資格替他們的產品背書,但我覺得深入談過之後,他們都對自己的產品與服務非常有自信,或許並非市場的領先者,也已經看見該切入的定位與成長的路徑。

    今年的 COMPUTEX 展會已經結束,不過以後若有機會前往類似會展活動,很推薦大家跟我一樣帶著問題意識去逛逛,跟這些未來世界的打造者聊聊,畢竟我們得住在裡面。

    --------------------
    Medium 版:http://bit.ly/2HLuT8p

  • 網路系統中資料安全的第一道保護措施為何 在 丹妮婊姐星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8-22 12:00:00
    有 762 人按讚


    十大惹怒新鮮人金句,第二名是上司說當年怎樣~

    上司話當年這件事情,好像絕大多數的下屬跟新鮮人都很討厭。所以這高居十大惹怒新鮮人金句第二名。

    我是認為這件事情是沒這麼這麼難以面對。

    如果有長官話說他當年的時候,就算你覺得很無聊又很討厭,我個人建議是搬出所謂的說話的art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我為人耿直,我不拍馬屁,我拍不出馬屁!!

    吼,不要想這麼嚴重好嗎?畢竟不是人人都瑪丹娜命格,從出道就當太妹一輩子,想講什麼就講什麼。

    就把自己想成說話的畢卡索不行嗎?說話的藝術啊!而且仔細想想,拍馬屁這根本也是行善好嗎?就是對方想要聽什麼,就說給他聽,成全他,讓他快樂。這不是行善是什麼?

    好那怕新鮮人不知道如何成為說話的畢卡索,我就稍微給個小方針,方針就是:按照導航走。

    例如長官說:唉呦我當年當業務的時候吼,沒網路多辛苦?!一家家拜訪ㄟ,我還能一天成交兩筆訂單ㄟ,哪像你們年輕人現在這麼好命啦有網路有手機這麼方便談訂單啊~~~

    好導航現在說這樣了,那就照走啊!!

    所以路線是:喔對沒網路好辛苦!

    然後下一句原文聽到<還能>,還能這兩個字出現的時候,官方標準答案就是:有夠扯/有夠厲害/有夠強

    所以下一句路線是:兩筆訂單有夠強

    最後就是繼續照導航:有網路手機很方便

    就按照導航走啊一點都不難,又不是長官坐在那一臉臭臉什麼都不講,這種才煩好嗎,很明確知道對方不高興,但卻必須憑空彩衣娛親逗他開心,我曾經就遇過這樣的人,一天到晚美頌,但又不講為何,就是沒給我導航但要我從台灣開船到美國的概念。「話當年」就是一個很完整的導航系統,照走即可~

    祝福各位都能成為說話的畢卡索!在職場都能活得很順利!

    https://www.facebook.com/KingofTeaTW/posts/1768705403144971

    本篇跟茶裏王合作

    【#搶救職場小白兔 三部曲】有獎徵答

    十大惹怒新鮮人金句來了!
    快來留下你的「職場箴言」就有機會獲得博客來禮物卡500元喔~~

    十大惹怒新鮮人金句!
    第一名、年輕人沒有金錢觀念
    第二名、在我們這個年代/我們以前啊....
    第三名、我認識你們老闆/負責人
    更多排名請見 茶裏王 x 網路溫度計 http://dailyview.tw/Daily/2017/08/14

    前輩們快來傳授小撇步,告訴新鮮人如何面對!
    茶裏王徵求回甘經驗分享,送小白兔一句珍貴的職場箴言!

    辦公室情境之老闆高談闊論
    老闆:想當年…在我們那個年代…我可謂耀眼新星!業務上馳騁沙場,征服...
    新鮮人:__________________!
    老闆又在提當年勇,是要我該怎麼回應老闆啊!?

    快點“留言”分享真心不騙的職場箴言,本篇將由 丹妮婊姐星球上線評選出3位最有創意的職場箴言,就可獲得博客來Gift Card 500元,並且有插畫家 OL 365繪製您專屬的箴言插畫喔~

    #按讚分享tag你家小白免
    #客座評審丹妮婊姐
    #插畫家OL365
    #前輩箴言就是回甘
    #徵求最好答案
    #回甘就像現泡真心不騙
    ------------------------------------------------------------------------------------------
    活動注意事項
    ★活動期間:2017年8月16日 ~ 2017年8月22日 23:59止
    ★活動方式:
    1.於指定篇數貼文下方留言寫下你的「職場箴言」
    2.將由丹妮婊姐直接選出得獎者
    ★活動獎項:
    將獲得插畫家使用該箴言作畫,以及博客來 Gift card 500元/位,共3名,博客來 Gift card 注意事項請見:http://www.books.com.tw/benefit/qa/freem_intro_gc.html

    參加注意事項
    1.參賽作品直接以留言區文字呈現。
    2.參賽者每人投稿數量不限,獲獎以一則為限。
    3.為本網站會員且具中華民國國籍皆可參與,且寫作的語言須以中文為主要撰寫。
    4.參賽作品必須為本活動「原創」作品,且不得重複投稿其他文學獎及發表於任何報章雜誌、出版品(含校內刊物)、網路(含個人部落格)等媒體刊物,發現如上述情事、抄襲、冒用他人作品參賽者,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參賽及得獎資格;若因作品抄襲而導致主辦單位名譽受損,承辦單位得以追償其法律責任。
    5.參賽者需擔保其參賽作品(以下稱「參賽作品」)不得涉及或有影射色情、血腥暴力,或其他違反社會善良風俗之情事,且絕無侵害他人肖像權、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權利。若因參賽作品內容不當、違法、侵權或接獲抗議,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參賽資格與獲獎資格,並同步撤銷該參賽者創作內容。若參賽者違反本條而致主辦與協辦單位遭受損害時,參賽者應賠償主辦與協辦單位因此所遭受之一切損害(包括但不限於第三人之賠償、和解與律師費用等)。
    6.得獎者若未依規定詳實填寫個人資料,或因資料錯誤於得獎者公佈後至9/15(五)均無法取得連繫者,視同自行放棄得獎權益,將由備取遞補並公告於本活動網站。得獎者所提供之證明文件若有不全或有誤、造假,或未在承辦單位指定時間內提出相關證件文件,該得獎者應負相關法律責任,主辦單位除撤銷其得獎資格外並可追回已頒發之獎金、獎狀及獎品等。
    7.活動期間為維護比賽公平性,禁止網友發表不當內容、從事任何非法程式、假借不實身分參與本活動,以及其他任何影響活動公平性或破壞本活動進行之行為,一旦查證或告發屬實,將取消其參賽資格,並追究法律責任。
    8.所有參賽作品之著作人格權屬創作者,得獎確立之前參賽者可保有完整著作權利,惟主辦單位可運用參賽作品之著作權於品牌行銷活動。參賽者同意網友或第三人得依主辦單位活動流程及辦法,複製、下載、編輯或分享參賽作品,以促進參賽作品曝光率與閱讀率。
    9.參賽者同意得獎作品之著作財產權(包括且不限於重製權、公開口述、播送、上映、演出、展示權、改作、編輯權、出租權等),於得獎確立後即同時全部轉讓主辦單位所有,得獎人可保有著作人格權,主辦單位得不限地點、時間、次數、方式使用,或授權第三人使用。得獎者應與主辦單位簽署著作財產權讓與契約,如得獎者不願意簽署或未於期限內簽回則視為放棄得獎資格。
    10.統一企業有權將得獎作品製作成任何形式之出版品(包含但不限於書籍等)或商品包裝並以任何形式公開發表。
    11.參賽者同意未得獎之參賽作品,主辦單位僅保有非營利性之宣傳與行銷權利。
    12.為促進本活動宣傳目的並增加參賽作品之閱讀率,主辦單位有權從參賽作品中定期選擇任一參賽作品,並取得其作者同意後,為參賽作品之公開分享。惟所分享之參賽作品僅為主辦單位自行判斷選擇,不代表成為得獎作品。
    13.如有任何因電腦、網路、技術或不可歸責於活動相關單位之事由,而使參賽者寄出或登錄之資料有延遲、遺失、錯誤、無法辨識或毀損之情況,活動相關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參賽者不得因此異議。
    14.得獎名單公布後,主辦單位有權透過電話、網路或電子郵件通知得獎者,得獎者應依通知說明完成領獎相關手續,逾期將視為放棄得獎資格。若因地址遷移或資料不全而導致獎品退回、冒領、遺失者,恕不另行補發。
    15.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本活動獎金為屬於「個人稿費、版稅、樂譜、作曲、編劇、漫畫及講演之鐘點費之收入」免納所得稅,但全年合計數以不超過新台幣18萬元為限。基於無法確認得獎人當年度稿費合計數,因此將由協力單位依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之「執行業務按給付額扣取10%」,並備註個人所得稅款認列類別屬「稿費」。另,依全民健康保險扣取及繳納補充保險費辦法,執行業務所得之取補充保費下限自民國105年1月1日起,調高至新台幣20,000元,當得獎人領取的執行業務所得未達新台幣20,000元,無需扣除補充保險費。若超過新台幣20,000元,得獎人應按給付額扣取1.91%,將由協力單位先行自獎金扣取1.91%補充保費申報健保局。若不願意配合,則視為自動棄權,不具得獎資格。
    16.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辦法、獎項、與評審作業方式等修改、暫停或終止權利,修改後得不另行通知。
    17.本活動僅限於設籍於台灣、金門、澎湖、馬祖地區者參加。
    18.參加本活動前,請務必詳閱本活動辦法內容,當您參加本活動時表示已同意本活動相關之規定。

    ★個人資料使用聲明:
    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規定,以下告知事項請 台端詳閱:參加本活動前,請務必詳閱本活動辦法內容,當您透過本活動網站輸入個人資料參與活動時表示已同意『蒐集個人資料告知事項與同意書』內容。
    一、告知事項:
    1.蒐集個人資料公司: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
    2.蒐集之目的:本活動及行銷目的。
    3.個人資料之類別:真實姓名、連絡電話、地址、Email電子信箱。
    4.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自 台端參加『茶裏王粉絲團搶救職場小白兔有獎徵答』之日起至活動結束後三個月止。
    5.個人資料利用之地區:本公司營運範圍,僅限於台灣、金門、澎湖、馬祖等地區利用,且不會移轉至其他境外地區利用。
    6.個人資料利用之對象及方式:由本公司該業務承辦人員於辦理該活動之特定目的(含獎項配送)必要範圍內,依通常作業所必要之方式利用此個人資料。
    7.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台端得行使之權利及方式:台端得向本公司承辦該項業務單位統一數網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申請(服務信箱teastyle@sp88.com,服務時間週一~週五,9:30~12:00、13:30~17:00,例假日及國定假日暫不提供服務),以查詢、閱覽、製給複製本;或補充/更正、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個人資料內容之一部或全部。(註:參加人申請查詢、閱覽、製給複製本時,將酌收必要成本費用。)
    二、台端填寫個人資料後,以任何方式遞送至本公司收執時,均視為台端已同意其所填寫之個人資料,供本公司於辦理茶裏王粉絲團有獎徵答之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處理及利用;此外,台端可自行決定是否填寫相關之個人資料欄位,若台端選擇不願填寫,將無法參加本次活動所提供之相關服務。
    三、個人資料安全措施:本公司將依據相關法令之規定建構完善措施,保障台端個人資料之安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