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網球獎金分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網球獎金分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網球獎金分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網球獎金分配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萬的網紅Initium Media 端傳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時隔五年,台灣 #體育改革 再度成為焦點,國家應該要「做更多」嗎?】閱讀全文:https://bit.ly/2VdioMv #東京奧運 前夕,網球選手 #謝淑薇 為了教練通行證(P卡)槓上網協與體育署,讓網協資源長年分配不公、有獨厚特定家族之嫌浮上檯面。正也是制度因素,讓選手為那張P卡爭的頭破...

網球獎金分配 在 拾光影劇評論工作室|維維安?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16:37:03

2017.11.26(日) 勝負反手拍|Battle of the Sexes - 從國三那年開始 我就下定決心 再也不看好萊塢式的電影 所以好萊塢那些賣座電影 包括漫威系列 我其實全都沒看過 雖然也不是完全不看美國電影 但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美國的運動類型電影 - 故事描述網球女將比莉珍因為男女獎金...

  • 網球獎金分配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3:00:51
    有 306 人按讚

    【 時隔五年,台灣 #體育改革 再度成為焦點,國家應該要「做更多」嗎?】閱讀全文:https://bit.ly/2VdioMv

    #東京奧運 前夕,網球選手 #謝淑薇 為了教練通行證(P卡)槓上網協與體育署,讓網協資源長年分配不公、有獨厚特定家族之嫌浮上檯面。正也是制度因素,讓選手為那張P卡爭的頭破血流,台灣的體育改革再度成為焦點。

    國家該在 #競技體育 和 #國家隊選手 的培育上,扮演何種角色?以 #網球 來說,雖然訓練時期經費需求高,但若在職業賽事取得佳績,比賽獎金加上代言等,至少能維持自身職涯發展;而田徑、舉重或游泳無法單靠市場和獎金打平訓練成本。

    國家該在每個項目都扮演相同的角色、付出相同資源嗎?還是應該 #市場化 ,讓企業成為選手訓練經費的主力?政策該怎麼往下一步邁進,關鍵在於全體國民如何看待「體育」在國家未來發展中的角色定位,才有辦法回答...

    #延伸閱讀
    喬瑟芬:謝淑薇退賽,砸破國家隊的髒水缸👉https://bit.ly/3wPmA1G

    ★ 8/30前加入 #端Plus會員,免費送《端六週年電子書》: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評論 #台灣

  • 網球獎金分配 在 不禮貌鄉民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6 08:00:18
    有 10,478 人按讚

    有人在問
    為什麼網友們對詹家姐妹這麼反感 ?

    看PTT網友的整理就知道了,當年我們的網協是怎麼把最好的資源都給了詹家姐妹,不只謝淑薇,也完全冷落了盧彥勳。連個基本的臨時教練證,都不幫他申請。

    體育改革喊這麼多年了
    中華協會還有體育署的官員們
    絕對欠這些網球好手一個道歉。

    #整篇文章看下來你們拳頭沒硬算我輸
    #台灣體育界到底要多爛才會搞這些名堂?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7184689.A.543.html

    ▋盧彥勳當然知道黃金女雙的意義,於是他摸一摸鼻子,自己帶著連玉輝去ITF(國際網球總會)希望申請臨時教練證,可是ITF告訴他,一個月前,ITF曾開放國際奧會分配教練名額不足的國家,一個申請「臨時教練證」的機會,可是,「台灣沒有提出申請。」

    ▋盧彥勳看著協助自己熱身的日本選手錦織圭,世界排名一二五,但後面有兩個教練、一個防護員;再看看他擊敗的英國選手Andy Murray,至少有三個教練和一位防護員。但盧彥勳的「教練」連玉輝,最後只能靠奧會發給選手十張門票的其中一張,坐在觀眾席上「看」他打球

    ▋反觀盧彥勳,國家給了他什麼幫助?台灣政府培植奧運選手的「挑戰二○○八黃金計畫」,每年給他一百二十萬的補助(體委會號稱給了六百萬,那是 120萬 × 3年 + 盧彥勳參賽應得的獎金 = 600萬),但要自費請教練、防護員,一年一百二十萬哪裡夠用?結果,盧彥勳為了替台灣爭取奧運門票,還要自己出錢,發給教練、防護員一星期各一千五百美元的薪水,還不包括機票、食宿等開銷。

  • 網球獎金分配 在 桌球旅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7-23 23:17:02
    有 35 人按讚


    JSW吳教練對T2聯賽的觀點:)

    【T2聯賽後之思考】

    這兩天的桌球新聞洗版了臉書的動態,這篇也算是沾光文,但是,看到這照片,在以往時常穿金戴銀包銅的乓乓強權中國選手的環伺之下,最耀眼的男單冠軍位置是來自台灣的林昀儒選手,只能說這畫面看了爽度真的是爆表!

    個人的觀點,不喜歡有台灣人在國外的各種領域得名了,獲得成就了便給予“台灣之光”這種沾光、錦上添花的稱呼;也認為動不動就稱呼林選手為“神童”是不洽當的,與其把目光的焦點放在林選手的“天分”上,更應該肯定的是其個人的努力,日復一日的練習,家人、教練團隊及相關單位及企業的支持,才造就的今日的成功。

    『職業運動本身就是一連串的商業行為』

    這段標題是在回應馬龍在八強輸給林選手賽後訪問的那句失言:「這本來就是商業比賽,輸了就輸了」。

    個人的看法則是,雖然T2聯賽的獎金要高於常規的其他賽事許多,今年也首度的給予了積分,但是由於賽制的不同(註1),比賽氛圍較沒有常規賽事的肅殺氣息,簡單一句話就是懷疑該項賽事的含金量不如常規賽事,所以我想中國選手對T2賽事的重視度在參賽前也設定為不如三大賽事(註2)般地上緊發條,志在必得,所以龍王才會在賽後訪問說出這字面上雖無說錯,但令人聽了不顯氣度的話語。

    但是,長遠看來,一項運動若最高的殿堂是奧運或是世界杯賽之類的賽事的話,其職業化程度一定還很低,這例子不妨看看高爾夫、網球、棒球和籃球便知,這些領域所公認的最高殿堂都是職業賽事,而非奧運或世界杯,當中唯一的例外可能只有足球吧!

    『國球與家球』(註3)

    國球與家球一文始見於已故的桌球前輩蕭教練所經營之桌球網站,主要是敘述莊智淵是以一家之力的資源與努力抗衡與當時早已將乒乓球稱之為國球,傾全國之力系統化訓練選手的中國強權。

    而時至今日,其實林選手也算是家球,但是卻是進化版的家球,以選手為中心,有專屬的教練、體能訓練師、防護員、經紀人……等一整個團隊;而中國國家隊的制度則是:總教練之下有男、女隊的主教練,其下還會將選手依特性,例如:直板、左手持拍或是削球……等,進行分組,而各組裡都會有其主任教練,每位主任教練會負責若干選手的訓練。

    林選手的訓練模式,也慢慢地有國內的選手仿效,我們的一姐鄭怡靜在聘請了專任教練後成績有持續平穩的提升,也有耳聞到一些青少年選手也選擇在家自學,請專任教練的方式來進行訓練。

    最後,舉一個例子,或許您就會覺得有幾分的類似,還記得三年前里約奧運謝淑薇被拍桌的事件吧!其導火線就是教練的分配喬不攏,當時的我第一直覺是在想,教練是無法互相支援幫忙嗎?為什麼桌球就沒這問題?這之後因緣際會地也打起了網球,在關注一些賽事之後慢慢有點了眉目,而現今桌球選手也開始走網球的路子,朝個人化發展,以選手為中心,由一整個團隊所支持著!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衝擊著中國長久以來的國家隊制度也說不定?

    註1:http://www.ctsports.com.cn/article-99377.html

    註2:三大賽即奧運、世錦賽及世界杯

    註3:http://www.ttxiao.idv.tw/Share_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