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維琪政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維琪政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維琪政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維琪政權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614的網紅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北非猶太系列〉 標題:人權女律師Hélène Cazes-Benatar 談到二戰期間逃到摩洛哥的歐洲猶太難民,便不得不談到一位偉大的女性,Hélène Cazes-Benatar. 二戰期間,許多美國與歐洲猶太組織致力於將歐洲猶太人送到摩洛哥,藉由移民來拯救猶太人不死於納...

維琪政權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2 23:26:14

《北非諜影》Casablanca ⠀⠀⠀⠀⠀ ⠀⠀⠀ 想起《沒有煙硝的愛情》裡,Wiktor 拎著行李佇立牆邊,一根菸熄滅後再點起一根菸,從白天等到黑夜,卻遲遲不見 Zula 現身,遂獨自一人前往陌生的巴黎。當時這幕,給人彷彿承接了《北非諜影》的錯覺,Rick 在滂沱大雨中,雙腳釘在地上似的焦急搜尋...

維琪政權 在 啡聞 1 c.c.|法式觀點筆記:文化 X 時事 X 歷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12:31:57

#法國啡說不可的潛在文化:#戴高樂主義 以及背後的歷史 Hash Tag 追蹤起來不錯過👆🏽 - 上一篇我們提到了法國的外交傳統策略 這一次就來聊聊「戴高樂主義」的背後歷史 . 不像 #韓總機 要酸宗痛就萬人響應 當初的戴高樂將軍 只是個法國被佔領就撤退到英國的 #小軍閥 並在英國倫敦成立法國臨時政...

  • 維琪政權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01 07:51:11
    有 48 人按讚


    〈北非猶太系列〉
    標題:人權女律師Hélène Cazes-Benatar

      談到二戰期間逃到摩洛哥的歐洲猶太難民,便不得不談到一位偉大的女性,Hélène Cazes-Benatar.
     
      二戰期間,許多美國與歐洲猶太組織致力於將歐洲猶太人送到摩洛哥,藉由移民來拯救猶太人不死於納粹之手.當時,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成了歐洲猶太人前往美洲的「逃生路線」.
      隨著其他國家拒絕讓猶太人入境,北非成了合法移民的唯一選擇.
      1940年至1942年間,在美國和歐洲的猶太移民組織HIAS和HISEM的救援行動下,無數猶太人經歷一場痛苦而危險的旅行,從歐洲抵達摩洛哥海岸,尤其1942年十一月的火炬行動,讓盟軍成功登陸,抵達摩洛哥的難民人數大大增加,原本被法國人囚禁在勞動營的歐洲裔猶太人也慢慢被釋放,經由摩洛哥而成功逃離納粹魔掌的猶太難民人數難以估計,但應有數千至上萬人.
      當時如果沒有摩洛哥猶太人權女律師Hélène Cazes-Benatar、她所成立的委員會以及摩洛哥猶太社區的協助,這些猶太難民恐怕凶多吉少,更不可能成功逃到自由安全的國度了
      
      1898年,Hélène Cazes-Benatar出生於摩洛哥的坦吉爾猶太家庭,1917年,移居卡薩布蘭加,前往法國波爾多研習法律,成為摩洛哥第一位女律師,1962年,移民法國,1979年往生,一生為難民問題及人權志業奮鬥不歇.
     
      移居卡薩布蘭加之後,Hélène Cazes-Benatar向來積極參與各種慈善事業,包括幼兒園的設立等,亦擔任卡薩布蘭加紅十字會的義務律師.
      二戰期間,她為協助從歐洲逃來的難民,主持三座難民營.提供住房,食物,衣服,醫療保健和保護,並成立了外國難民援助委員會.戰後則協助多名猶太難民移民到以色列.
     
      1940年7月5日,Hélène Cazes-Benattar聽聞有一艘滿載猶太裔與非猶太裔難民的船隻停靠在卡薩布蘭加港口,法國維琪政權下令禁止難民上岸,Hélène Cazes-Benattar隨即趕到港口,利用紅十字會卡,為那些有緊急需求的乘客提供協助.爾後成立« Comité d’Assistance aux Réfugiés étrangers »(外國難民援助委員會).
      剛開始,她沒有任何大型猶太組織的協助,在極度緊急與艱困條件下,Hélène Cazes-Benatar跟她的委員會對難民提供的協助可說包山包海,包括將難民分散到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各個社區,協助尋找工作、住所、接待家庭、飲食、醫療照護、生活零用金,以及前往美洲的假護照與假簽證等等.

      所有從歐洲逃來摩洛哥的難民全把她當救命仙丹,法國維琪政權甚至認為這是她的責任,不斷把剛抵達摩洛哥的猶太難民丟給她去處理.她與志工們不眠不休地工作,然而難民大量湧入,有時一天可增加數百人!據保守估計,當時逃來卡薩布蘭加的猶太人應有兩萬人之多,但一般認為不止於此.
     
      1940年十二月,她開始跟美國猶太組織接洽,並接受其資金援助.
      1942年,美國紐約的猶太組織代表抵達摩洛哥,與的組織分工合作,由美國猶太組織負責與法國當權者協商這種「大問題」,而她則接手所有關乎猶太難民的生活起居細節及醫療等生活護理,並設法找到讓他們可以安全前往安全之地的路徑.然而她的工作一點都不輕鬆,有一天,她收到美國猶太組織的抗議信,否定她的工作方式,譴責她與美國猶太人聯絡,好為困在摩洛哥的猶太難民尋找前往美國的通行證.
     
      為了營救這些猶太難民,Hélène Cazes-Benatar可說冒險犯難,多虧她在維琪政府裡的人脈通風報信,讓她數度逃過牢獄之災.然而維琪政府對猶太人的壓迫愈來愈強烈,許多逃到摩洛哥的猶太難民被抓到Marrakech、Safi ou Mogador的勞改營,Hélène Cazes-Benatar便幫這些人找工作,好讓他們不被關押.
      至於那些被抓進去勞改營的猶太難民,她則委託阿拉伯人幫忙送生活費,大人每個月三百法郎,小孩每人每月兩百法郎.甚至幫忙修眼鏡、治療牙齒以及買冬衣等等.
      大體來說,過境摩洛哥的猶太難民獲得委員會所有必要協助,直到離開摩洛哥,前往更安全的國度.
      眼見整個歐洲陷入戰火,據說1940年時,Hélène Cazes-Benatar曾寫一封信給英國駐摩洛哥大使,告訴他,如果法國願意跟德國簽訂停火協議,她願意讓自己的生命與全部財產交由英國處理.
      為了籌措購買讓這些難民前往美洲的船票,Hélène Cazes-Benatar甚至跟摩洛哥猶太人借錢.
     
      德國人將這一切看在眼裡,1941年四月,德國納粹要求維琪政權解散Hélène Cazes-Benatar的委員會,而維琪政權也要求委員會必須提供曾受他們協助的難民名單。在內應幫助下,她再度逃過追捕,甚至成功將難民偷偷送上開往新世界的船隻,
     
      另外亦必須提到當時摩洛哥各個猶太社群對這些從歐洲逃難而來的猶太難民的支持與協助.
      1940年代,摩洛哥約有二十萬猶太人,佔總人口百分之二點五,大多數是小商販、手工業者與工人,生活小康甚至貧困,高達四分之一的猶太人處於失業狀態,猶太社區並沒有嚴謹組織,更稱不上富裕,完全依附於政權當局.戰爭期間,猶太人處境更形惡化,經濟愈發貧困,然而當歐洲裔猶太人逃來摩洛哥,他們依然盡力協助.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截至1942年底,估計至少有兩萬五千名難民湧入摩洛哥,全由當時猶太社區有限資源在支撐.
     
      戰爭初期,許多來自中歐與東歐的猶太人自願加入法國軍隊的外籍軍團,一旦法國被納粹占領,這些猶太「志願者」被關在法國和北非的勞改營,那些被關在法國勞改營的猶太人,絕大多數在1942年秋天被殺害,至於被送到北非勞改營的,雖然生活條件極差且不斷受到侮辱,但他們順利逃過鬼門關.
      
      德國戰敗投降後,Hélène Cazes-Benatar協助猶太難民的工作不因戰爭結束而止息,而是開始四處演講、募款,幫助利比亞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
      即使是逃到阿爾及利亞的猶太難民,同樣試圖尋求她的協助,由此可知她的影響力早已突破疆界,不僅限於在卡薩布蘭加或摩洛哥.
      另外,Hélène Cazes-Benatar在戰後的新工作之一是協助猶太難民尋找依然留在歐洲的家人,幫助他們全家團圓,她的委員會也開始為難民兒童辦理教育營隊,每一個北非猶太人以及所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尋求她的協助.
      
      Hélène Cazes-Benatar認同猶太復國主義,支持以色列建國,不僅幫助許多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甚至經由一系列演講,為以色列建國募款.
      Hélène Cazes-Benatar將自己的個人檔案捐給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民歷史中央檔案館」,包括「外國難民援助委員會」活動期間的大量文件,與法國維琪政權、摩洛哥各地猶太社區領袖以及美國猶太組織的往來信件,甚至還包括當時在摩洛哥過境以及被拘留的猶太難民完整名單.
      1979年,Hélène Cazes-Benatar逝世,在她的葬禮上,許多當時援助組織的領導人前來致哀,送這偉大女性最後一程.
      
      即便對猶太難民的人道援助貢獻卓越,Hélène Cazes-Benatar知名度相對不高,沒有好萊塢加持,Hélène Cazes-Benatar不如辛德勒出名,即便是在摩洛哥,都極少人談到她,或許跟她的猶太出身、女性身分與支持以色列建國的政治立場有關,也或許是她在1960年代即已離開摩洛哥,前往巴黎定居.
      在二次大戰那樣艱難、困頓且危機四伏的年代,一位女性願意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拯救他人性命,長期投入人道救援工作,這不僅需要勇氣、智慧、決心與絕佳能力,內在更有著強大豐沛的「愛」.

  • 維琪政權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01 07:51:11
    有 48 人按讚

    〈北非猶太系列〉
    標題:人權女律師Hélène Cazes-Benatar

      談到二戰期間逃到摩洛哥的歐洲猶太難民,便不得不談到一位偉大的女性,Hélène Cazes-Benatar.
     
      二戰期間,許多美國與歐洲猶太組織致力於將歐洲猶太人送到摩洛哥,藉由移民來拯救猶太人不死於納粹之手.當時,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成了歐洲猶太人前往美洲的「逃生路線」.
      隨著其他國家拒絕讓猶太人入境,北非成了合法移民的唯一選擇.
      1940年至1942年間,在美國和歐洲的猶太移民組織HIAS和HISEM的救援行動下,無數猶太人經歷一場痛苦而危險的旅行,從歐洲抵達摩洛哥海岸,尤其1942年十一月的火炬行動,讓盟軍成功登陸,抵達摩洛哥的難民人數大大增加,原本被法國人囚禁在勞動營的歐洲裔猶太人也慢慢被釋放,經由摩洛哥而成功逃離納粹魔掌的猶太難民人數難以估計,但應有數千至上萬人.
      當時如果沒有摩洛哥猶太人權女律師Hélène Cazes-Benatar、她所成立的委員會以及摩洛哥猶太社區的協助,這些猶太難民恐怕凶多吉少,更不可能成功逃到自由安全的國度了
      
      1898年,Hélène Cazes-Benatar出生於摩洛哥的坦吉爾猶太家庭,1917年,移居卡薩布蘭加,前往法國波爾多研習法律,成為摩洛哥第一位女律師,1962年,移民法國,1979年往生,一生為難民問題及人權志業奮鬥不歇.
     
      移居卡薩布蘭加之後,Hélène Cazes-Benatar向來積極參與各種慈善事業,包括幼兒園的設立等,亦擔任卡薩布蘭加紅十字會的義務律師.
      二戰期間,她為協助從歐洲逃來的難民,主持三座難民營.提供住房,食物,衣服,醫療保健和保護,並成立了外國難民援助委員會.戰後則協助多名猶太難民移民到以色列.
     
      1940年7月5日,Hélène Cazes-Benattar聽聞有一艘滿載猶太裔與非猶太裔難民的船隻停靠在卡薩布蘭加港口,法國維琪政權下令禁止難民上岸,Hélène Cazes-Benattar隨即趕到港口,利用紅十字會卡,為那些有緊急需求的乘客提供協助.爾後成立« Comité d’Assistance aux Réfugiés étrangers »(外國難民援助委員會).
      剛開始,她沒有任何大型猶太組織的協助,在極度緊急與艱困條件下,Hélène Cazes-Benatar跟她的委員會對難民提供的協助可說包山包海,包括將難民分散到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各個社區,協助尋找工作、住所、接待家庭、飲食、醫療照護、生活零用金,以及前往美洲的假護照與假簽證等等.

      所有從歐洲逃來摩洛哥的難民全把她當救命仙丹,法國維琪政權甚至認為這是她的責任,不斷把剛抵達摩洛哥的猶太難民丟給她去處理.她與志工們不眠不休地工作,然而難民大量湧入,有時一天可增加數百人!據保守估計,當時逃來卡薩布蘭加的猶太人應有兩萬人之多,但一般認為不止於此.
     
      1940年十二月,她開始跟美國猶太組織接洽,並接受其資金援助.
      1942年,美國紐約的猶太組織代表抵達摩洛哥,與的組織分工合作,由美國猶太組織負責與法國當權者協商這種「大問題」,而她則接手所有關乎猶太難民的生活起居細節及醫療等生活護理,並設法找到讓他們可以安全前往安全之地的路徑.然而她的工作一點都不輕鬆,有一天,她收到美國猶太組織的抗議信,否定她的工作方式,譴責她與美國猶太人聯絡,好為困在摩洛哥的猶太難民尋找前往美國的通行證.
     
      為了營救這些猶太難民,Hélène Cazes-Benatar可說冒險犯難,多虧她在維琪政府裡的人脈通風報信,讓她數度逃過牢獄之災.然而維琪政府對猶太人的壓迫愈來愈強烈,許多逃到摩洛哥的猶太難民被抓到Marrakech、Safi ou Mogador的勞改營,Hélène Cazes-Benatar便幫這些人找工作,好讓他們不被關押.
      至於那些被抓進去勞改營的猶太難民,她則委託阿拉伯人幫忙送生活費,大人每個月三百法郎,小孩每人每月兩百法郎.甚至幫忙修眼鏡、治療牙齒以及買冬衣等等.
      大體來說,過境摩洛哥的猶太難民獲得委員會所有必要協助,直到離開摩洛哥,前往更安全的國度.
      眼見整個歐洲陷入戰火,據說1940年時,Hélène Cazes-Benatar曾寫一封信給英國駐摩洛哥大使,告訴他,如果法國願意跟德國簽訂停火協議,她願意讓自己的生命與全部財產交由英國處理.
      為了籌措購買讓這些難民前往美洲的船票,Hélène Cazes-Benatar甚至跟摩洛哥猶太人借錢.
     
      德國人將這一切看在眼裡,1941年四月,德國納粹要求維琪政權解散Hélène Cazes-Benatar的委員會,而維琪政權也要求委員會必須提供曾受他們協助的難民名單。在內應幫助下,她再度逃過追捕,甚至成功將難民偷偷送上開往新世界的船隻,
     
      另外亦必須提到當時摩洛哥各個猶太社群對這些從歐洲逃難而來的猶太難民的支持與協助.
      1940年代,摩洛哥約有二十萬猶太人,佔總人口百分之二點五,大多數是小商販、手工業者與工人,生活小康甚至貧困,高達四分之一的猶太人處於失業狀態,猶太社區並沒有嚴謹組織,更稱不上富裕,完全依附於政權當局.戰爭期間,猶太人處境更形惡化,經濟愈發貧困,然而當歐洲裔猶太人逃來摩洛哥,他們依然盡力協助.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截至1942年底,估計至少有兩萬五千名難民湧入摩洛哥,全由當時猶太社區有限資源在支撐.
     
      戰爭初期,許多來自中歐與東歐的猶太人自願加入法國軍隊的外籍軍團,一旦法國被納粹占領,這些猶太「志願者」被關在法國和北非的勞改營,那些被關在法國勞改營的猶太人,絕大多數在1942年秋天被殺害,至於被送到北非勞改營的,雖然生活條件極差且不斷受到侮辱,但他們順利逃過鬼門關.
      
      德國戰敗投降後,Hélène Cazes-Benatar協助猶太難民的工作不因戰爭結束而止息,而是開始四處演講、募款,幫助利比亞猶太人移民到以色列.
      即使是逃到阿爾及利亞的猶太難民,同樣試圖尋求她的協助,由此可知她的影響力早已突破疆界,不僅限於在卡薩布蘭加或摩洛哥.
      另外,Hélène Cazes-Benatar在戰後的新工作之一是協助猶太難民尋找依然留在歐洲的家人,幫助他們全家團圓,她的委員會也開始為難民兒童辦理教育營隊,每一個北非猶太人以及所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尋求她的協助.
      
      Hélène Cazes-Benatar認同猶太復國主義,支持以色列建國,不僅幫助許多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甚至經由一系列演講,為以色列建國募款.
      Hélène Cazes-Benatar將自己的個人檔案捐給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民歷史中央檔案館」,包括「外國難民援助委員會」活動期間的大量文件,與法國維琪政權、摩洛哥各地猶太社區領袖以及美國猶太組織的往來信件,甚至還包括當時在摩洛哥過境以及被拘留的猶太難民完整名單.
      1979年,Hélène Cazes-Benatar逝世,在她的葬禮上,許多當時援助組織的領導人前來致哀,送這偉大女性最後一程.
      
      即便對猶太難民的人道援助貢獻卓越,Hélène Cazes-Benatar知名度相對不高,沒有好萊塢加持,Hélène Cazes-Benatar不如辛德勒出名,即便是在摩洛哥,都極少人談到她,或許跟她的猶太出身、女性身分與支持以色列建國的政治立場有關,也或許是她在1960年代即已離開摩洛哥,前往巴黎定居.
      在二次大戰那樣艱難、困頓且危機四伏的年代,一位女性願意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拯救他人性命,長期投入人道救援工作,這不僅需要勇氣、智慧、決心與絕佳能力,內在更有著強大豐沛的「愛」.

  • 維琪政權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30 08:08:56
    有 90 人按讚

    〈北非猶太系列〉
    標題:電影《北非諜影》沒有演的猶太難民
     
      最近澳媒揭發的共諜案在全世界鬧得沸沸揚揚,適逢台灣大選前夕,愈發引起關注.
      說到間諜,二戰期間,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加曾是著名的情報交換中心,國際間諜往來活躍,好萊塢經典名片《北非諜影》(原片名:Casablanca)即以二戰時的卡薩布蘭加為場景,描述在戰時納粹壓迫下,所發生的一段淒美愛情故事.
      《北非諜影》於1942年11月26日在紐約首映,得到極大迴響,更是史上不朽的經典電影之一,全片雖在好萊塢攝影棚拍攝,卻讓卡薩布蘭加成了遊客來摩洛哥必造訪的城市之一,甚至創造一個新的景點:Rick's Cafe.
      一提到《北非諜影》,Ingrid Bergman的優雅美麗與Humphrey Bogart帥氣迷人身影隨即浮上眾人腦海,然而這部片訴說的,從來不只是愛情.
      網路上已有許多關於《北非諜影》的相關介紹,跟電影不熟且在沙漠沒電影可看的阿任不願越俎代庖地寫啥影評,倒是想跟大夥兒分享這部電影沒有明確演出來,但其實是藏在故事背後很關鍵的一些歷史因素,例如二戰期間,逃到卡薩布蘭加的歐洲裔猶太難民.
      對!就是猶太難民!逃離納粹魔掌的歐洲裔猶太難民!
      電影沒有演到,但這段歷史其實很重要!
     
      二次大戰時,卡薩布蘭加是個著名的情報中心,往來人物極為複雜多元,國際間諜在此遊走,然而在《北非諜影》整部片裡,其實沒有哪個角色真的是間諜,將原片名《Casablanca》翻譯成《北非諜影》,多少有些過譯,卻也呈現出二戰時的詭譎氛圍,本片雖以俊男美女及浪漫愛情故事而深植人心,然而此片之為不朽經典,更在於呈現二戰時的特殊歷史背景,片裡,各路人馬匯聚在Rick's Café,納粹黨徒、義大利人、維琪法國官員以及尋找前往自由世界的歐洲難民.男主角Rick 手上擁有兩張可以在納粹占領區自由通行,以前往中立國葡萄牙的通行證,更是當時許多逃難者苦尋不著的至寶.
      
      電影雖膾炙人口,我們對二戰時的卡薩布蘭加所知甚少,對當時逃難來此的歐洲猶太人處境更是一無所知.
      2017年,Meredith Hindley出版« Destination Casablanca : Espionnage et Combat pour l’Afrique du Nord pendant la Seconde Guerre mondiale »,剛好補足了這塊史料上的空白.該書描述在二次大戰時,在法國維琪政府統治下,許多猶太難民如何藉由卡薩布蘭加這個海港城市,逃往自由世界,並獲得摩洛哥當地猶太人諸多協助.
     
      二戰時的卡薩布蘭加,是非洲面臨大西洋最大的港口,1940年,德軍佔領巴黎,法國政府投降,成立維琪政權(1940-1944),卡薩布蘭加因其地理位置,成為難民轉運站,與里斯本一同成為難民前往北美、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的出發點.
      然而難民需要移民、出境和過境等等的簽證,是由不同政府發放,獲得所需簽證,困難重重,因此許多難民因苦等不到簽證,被困在卡薩布蘭加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
      當時逃來卡薩布蘭加的歐洲難民絕大多數都是猶太人,卡薩布蘭加原本就有猶太區與摩洛哥猶太人,是而卡薩布蘭加的摩洛哥猶太人出錢出力,群起幫助這些歐洲來的猶太難民,協助他們尋找住所,突破法國官僚主義造成的重重難關,讓這些猶太難民可以暫時安頓,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摩洛哥猶太裔的知名人權女律師Hélène Cazès-Bénatar.
      
      長期以來,卡薩布蘭加的猶太人不能住在歐洲區,規定只能住在貧窮破敗的猶太區(mellah),逃來卡薩布蘭卡的歐洲猶太人同樣必須遵守外國公民相關規定,然而這卻很可能讓他們暴露身分,因而被逮捕、拘留。
      歐洲猶太人的營地生活條件不佳,糧食不足,被關在鐵絲網內,不時還會遭受警衛人員羞辱.
      法國維琪政權完全是德國納粹魁儡,愈來愈明顯地與德國納粹進行合作,意圖開發非洲自然資源,包括建造從阿爾及利亞連貫到法屬西非的跨撒哈拉鐵路,將自然資源運到地中海港口,運送到法國與德國.
      維琪政權愈來愈想在摩洛哥強推法國對待猶太人那套作法,摩洛哥蘇丹Sidi Mohammed(也就是摩洛哥獨立後的國王,穆罕默德五世)不認同維琪政權與猶太人相關的各項法令,在當時極為有限的條件下,盡力改善猶太人生活條件,然而維琪政權愈來愈朝德國納粹靠近,罔顧Sidi Mohammed試圖保護猶太人的努力,也讓民間營救猶太難民的工作遭受愈來愈多的困難,維琪官員甚至要求Hélène Cazès-Bénatar女士關閉猶太難民營,她便將組織換上自己的名字,以個人名義,持續經營.
      幸好1942年的「火炬行動」(Operation Torch)結束了這一切,在美國將軍George S. Patton率領下,同盟軍順利登陸摩洛哥,卡薩布蘭加的猶太區隨即發生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血腥械鬥,美軍隨即介入,緩解緊張局勢.
      
      《北非諜影》畫面唯美,故事感人,然而這部片之所以經典,同樣在於虛擬的電影反射出真實歷史與人的處境.
      在Rick’s Café 發生的一幕相當經典,納粹少校一時興起,與同僚唱起德國軍歌Die Wacht am Rhein,在場的自由法國民主鬥士Victor Laszlo忍不住要樂隊演奏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眾人慷慨高歌,納粹少校怒而下令關閉Rick’s Café.據說在這一幕裡,許多臨演的真實身分是難民,高唱馬賽曲時,帶著的是真實情感.
      然而在真實世界發生的,原比電影殘酷,幸好德國戰敗,否則真不知逃到卡薩布蘭加的猶太難民將會遭受什麼樣的命運.
      
      行文時,竟不自覺想起香港.
      二戰期間,香港也曾各國間諜活躍,與里斯本及卡薩布蘭加並稱「三大諜都」,戰後,里斯本與卡薩布蘭加的國際情報功能消失,香港卻因其特殊政治與地緣位置,仍是國際情報樞紐.
      而香港也曾收容無數逃離戰亂的難民.
      愈是複雜詭譎而難解的世間事,愈是讓人無言.
      相信香港終將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榮光之路.
      天佑香港.
     
      
      圖為《北非諜影》劇照.
      影片為《北非諜影》裡,德軍納粹上校與法國自由戰士在Rick’s Café起衝突的場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9QVFu47V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