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維也納音樂之都由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維也納音樂之都由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維也納音樂之都由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維也納音樂之都由來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93年選購耶誕卡片】#你買過耶誕卡片嗎 #都寄給誰呢 #1993年 #耶誕卡片 #耶卡展 想念紙本的溫度,想念這張照片裡, 一盒一盒的聖誕卡片和自己。 有灑金粉的卡片,有充滿香味的卡片 也有打開卡片會有音樂的🥰 簡單的卡片,卻是你我當時多麼美好的回憶。 同時也來回顧1962年報紙刊載專文,...

  • 維也納音樂之都由來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06 20:19:10
    有 4,588 人按讚

    【1993年選購耶誕卡片】#你買過耶誕卡片嗎 #都寄給誰呢
    #1993年 #耶誕卡片 #耶卡展

    想念紙本的溫度,想念這張照片裡,
    一盒一盒的聖誕卡片和自己。
    有灑金粉的卡片,有充滿香味的卡片
    也有打開卡片會有音樂的🥰
    簡單的卡片,卻是你我當時多麼美好的回憶。
    同時也來回顧1962年報紙刊載專文,
    細細說明卡片的發明由來。

    #小編已心酸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93/12/5
    圖說:聖誕節將屆,各家業者應景推出聖誕飾品、卡片大展,圖為民眾選購卡片情形。
    來源:聯合報
    作者:徐世經

    歷史新聞

    【1962-12-24/聯合報/07版/】

    聖誕卡的由來

    【安全】在每年的聖誕節,郵局裡的人都大忙特忙,將一批一批的聖誕卡整理和分發,每一個聖誕卡上,都印著精美的圖畫和詩篇,那就是親切熱情的表示。可是,你知道這些美麗聖誕卡的歷史嗎?它是誰發明的?無可否認的,在今天,寄聖誕卡已為一種風氣了,雖然有許多人並不是教徒,可是,他們每到此日,都不能不隨俗的向親友寄發幾張聖誕卡,以表祝賀之意。但,如果你要他根查聖誕卡的來歷,那就有許多人都不知道了。

    其實,聖誕卡的發明,並沒有多久的日子,到現在祇不過是一百一十九年的歷史而已。在聖誕卡還沒有發明之前,人們到了今日,就覺得更忙碌了,為的是他們要親自執筆,向親朋戚友寫信道賀。在一八四三年英國維多利亞王朝時代,有一位名叫亨利高爾的人,他就是第一個發明聖誕卡的人了。

    那年他祗有十多歲,不過為人聰明伶俐,很有心思,而他不過是一個雕刻的學徒,他的工作很忙,在聖誕節將要降臨的時候,他還找不著時間去寫信。因此,他感覺到如果有辦法用一樣東西來代替道賀,那是一件最好的事情了。於是,他立刻想到了用紙去印一些賀卡,他認為這是既新鮮又有趣的坑意,當親友們收到了這一張賀卡的時候,一定很歡喜了。於是,他就找了一個很有名的畫家,設計出了世界第一張聖誕卡,那個畫家就是賀斯尼。他們以合作的方式,印了一千張聖誕卡,卡面上繪了每一個家庭裡的歡樂、聖誕老人、傀儡戲等,還在上面寫上最簡單的詞句「恭祝聖誕,並賀新年」,除了自己所需要的一百張以外,其他的都以一先令的價格賣出去。這種世界上最早的聖誕卡,據說倫敦博物院內,仍有幾張被保存著。

    不過,這位聖誕卡的鼻祖,在當時並不能得到順利的成功,他受到了輿論和各方面的批評,而那位畫家也受到了人們的責難。不過,姑勿論如何,它已成為今日世界上一項頗大的工業了。由於當時遭受了各方的抨擊,他們在艱苦中奮鬥,過了三十年的時光,始受到民眾普遍的歡迎,可是因為當時的郵費昂貴,許多人都負擔不起,直到一七七一年,郵費減低了以後,聖誕卡便大為流行了。

    再說,在英國人發明了第一張聖誕卡的同一時期,德國的柏林人,和奧國的維也納人也感到寫道賀信有點麻煩,而開始找尋一種表達賀意的方式,於是也發明了聖誕卡的形式,在卡上面繪上了鮮花和果實,並且綑結著美麗的絲帶。聖誕卡流傳到美國後,就演變為世界化表達善意的象徵。

    百多年來的轉變,聖誕卡也逐漸摩登起來了,隨著潮流而進化,愈出愈新奇了,甚至卡上的畫面,與聖誕節絲毫都沒有關係的,現在新型的聖誕卡,已有著立體的效果,有些還用裸體照片的,叫人看了想入非非,更有些富有刺激性的,打開來就會有一枝火箭射出來,或者是唱出那首常掛在每個人咀角的「平安夜」。

    目前世界上每年消耗聖誕卡最多的,相信就是美國了,雖然是沒有一個精確的統計,但估計每年就達到二十億之多的卡片,這並不是個細小的數目,以美國的人口平均計算,每一個家庭寄出和收到的聖誕卡,最低數目也有六十張之多!

    在紐約,對聖誕卡之設計,每年都舉行過一次國際性的比賽,分為業餘性和職業性的,各國的藝術家都紛紛參加,同時為了提高參加者的興趣,設獎品一百個,在比賽之前,分別陳列在維頓史頓美術館中。

    你不要以為出一張聖誕卡很容易,在目前熱烈競爭中,在設計方面,都要獨出心裁,比方說一九六三年的聖誕卡樣式,早已經設計完成,因為要把樣本寄到國外去,徵求代理商的意見。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聖誕卡和世界上最小的聖誕卡嗎?告訴你,世界上最大的一張聖誕卡,是一九二四年美國總統柯立芝所收到的一張,它的面積闊達三十二吋,高二十二吋。最小的一張是用一粒白米削平做成的,那是倫敦基洛墨水筆公司送給威爾斯親王溫莎公爵的,他們在那半粒上用筆寫著這許多字:「倫敦基洛墨水筆公司恭祝威爾斯親王殿下聖誕快樂--一九二九年」。就目前而論,市面上發售的卡片,花樣繁多,大小不一,然而,在商場上競爭到白熱化的今日,有些商人不得不廉價求現。

  • 維也納音樂之都由來 在 蔡柏璋 Pao-Chang Ts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1-24 20:52:39
    有 79 人按讚


    明天下午兩點三十分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歡迎來聽扎斯拉夫斯基(Roman Zaslavsky)精彩的琴藝以及小胖來聊聊舒曼和李斯特這兩位浪漫主義時期的偉大作曲家!

    最後三十張票囉!
    https://www.artsticket.com.tw/…/P…/ProductsDetailsPage.aspx…

    扎斯拉夫斯基 X 蔡柏璋 「向觀眾說故事」
    Roman Zaslavsky X Pao-Chang Tsai, “To Tell a Story”

    「一夜火車就到了」,以色列鋼琴家扎斯拉夫斯基(Roman Zaslavsky)回憶幼時搭夜車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為的只是和俄國大師史塔克曼(Naum Shtarkman)上私人鋼琴課,「在那三年間我去得很頻繁,受到他很大的啟發」。

    往南700公里的火車路程,的確不是扎斯拉夫斯基學習路上最遠的距離。

    扎斯拉夫斯基在16歲和家人搬到以色列前,在聖彼得堡同時也接受列別捷夫(Igor Lebedev)的教導;到了南方3800公里外的台拉維夫,他則師從以色列鋼琴巨匠瓦迪(Arie Vardi),取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

    「然後,我很有意識的要到德國」,扎斯拉夫斯基再到了距離台拉維夫3900公里外的法蘭克福,先是和同樣來自俄國的艾德絲坦(Irina Edelstein )學習,取得碩士學位「藝術家文憑」,後來再到卡爾斯魯爾,和來自巴西的索爾特(Fany Solter)和普羅恩薩(Miguel Proença)學習,取得博士學位「最高演奏文憑」。

    期間,他已經獲得了大小的國際獎項,包括西班牙依圖爾比(José Iturbi)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科隆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並與世界知名的音樂家與樂團合作,登上重要的舞台,展開了獨奏家的生涯。

    但是他卻持續教學,在卡爾斯魯爾教了17年,今年又被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Wien),聘為鋼琴教學組的教授。

    「這只是每個音樂家的責任」,扎斯拉夫斯基談到自己對教學的付出。「每個藝術家努力分享你的知識,培養你後來的世代;除了讓古典音樂繼續存活,也是培養藝術家。過去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演奏家都有學徒,否則不會有這個延續的過程,所以這也是我生命完整的一部分。」

    這或許也是《巧妙的對峙》音樂會的由來。

    2012年3月,扎斯拉夫斯基發行《巧妙的對峙》(Ingenius Opposites)系列第一張專輯,錄製舒曼的《交響練習曲》與李斯特的《巡禮之年》選曲和 《但丁詩篇讀後》,比照兩個相隔一年出生、創作理念迥異的作曲家,隔年獲得古典音樂雜誌《撥奏》(Pizzicato)的「超音獎」(Supersonic Award)。

    2015年1月15日到4月11日,扎斯拉夫斯基在德國巡迴演出這套曲目,就請來了他熟識古典音樂的好友、德國知名演員馬濤石(Dietrich Mattausch),負責導聆與朗讀,讓觀眾更能知道這套曲目背後的概念,同時認識啟發兩位作曲家的文學作品。

    從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Сергей Прокофьев)的《彼得與狼》(Петя и волк)到英國作曲家華爾頓(William Turner Walton)的《門面》(Façade),戲劇演員上台參與古典音樂演出,並不是新鮮事;而由音樂家親自解說、示範的講座音樂會也所在多有。

    但是扎斯拉夫斯基在音樂會,卻刻意安排專業的戲劇演員上台擔任「說書人」。「就像我在音樂會,透過我的手指讓音樂不證自明,我希望舞台上的是一個藝術家,對觀眾講述一個故事、讓他們理解觀念,而不是一再強調,像是枯燥的講課。」

    1年半過去,這個計畫首次出國、來到台灣,則是請來了劇場才子 蔡柏璋 Pao-Chang Tsai,用中文來替台灣的觀眾導聆、朗誦。

    蔡柏璋誠實的說,自己「出身戲劇,並不是那麼懂古典音樂」,要講述不完全熟悉的古典音樂背景和故事,「是一個挑戰」。為了不只是「背東西給觀眾聽」,蔡柏璋做了研究、深入了解兩位作曲家,甚至在屏東首演後,繼續跟扎斯拉夫斯基溝通,解釋更多不是人人都理解的概念。

    「我不知道你怎麼樣,我之前可是有看過你演出的錄影」,扎斯拉夫斯基對蔡柏璋這樣說,「或許在我們真正見面之前,就已經有了連結」。他也很高興有人能夠用台灣觀眾熟悉的中文,呈現《巧妙的對峙》。

    AMA 亞藝藝術

  • 維也納音樂之都由來 在 鋼琴家顏華容 Artemis Yen - Pianist/Author/Dream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1-23 18:06:12
    有 41 人按讚


    與我同在AMA 亞藝藝術的鋼琴家Zaslavsky與台灣傑出劇場工作者蔡伯璋的巡演終場將於這個週末, 11月25日下午2:30在台北的國家演奏廳登場!
    下午喔!不要弄錯囉!

    請欣賞這段由傑出媒體人蘇立製作的影片~

    扎斯拉夫斯基 X 蔡柏璋 「向觀眾說故事」
    Roman Zaslavsky X Pao-Chang Tsai, “To Tell a Story”

    「一夜火車就到了」,以色列鋼琴家扎斯拉夫斯基(Roman Zaslavsky)回憶幼時搭夜車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為的只是和俄國大師史塔克曼(Naum Shtarkman)上私人鋼琴課,「在那三年間我去得很頻繁,受到他很大的啟發」。

    往南700公里的火車路程,的確不是扎斯拉夫斯基學習路上最遠的距離。

    扎斯拉夫斯基在16歲和家人搬到以色列前,在聖彼得堡同時也接受列別捷夫(Igor Lebedev)的教導;到了南方3800公里外的台拉維夫,他則師從以色列鋼琴巨匠瓦迪(Arie Vardi),取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

    「然後,我很有意識的要到德國」,扎斯拉夫斯基再到了距離台拉維夫3900公里外的法蘭克福,先是和同樣來自俄國的艾德絲坦(Irina Edelstein )學習,取得碩士學位「藝術家文憑」,後來再到卡爾斯魯爾,和來自巴西的索爾特(Fany Solter)和普羅恩薩(Miguel Proença)學習,取得博士學位「最高演奏文憑」。

    期間,他已經獲得了大小的國際獎項,包括西班牙依圖爾比(José Iturbi)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科隆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並與世界知名的音樂家與樂團合作,登上重要的舞台,展開了獨奏家的生涯。

    但是他卻持續教學,在卡爾斯魯爾教了17年,今年又被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Universität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Wien),聘為鋼琴教學組的教授。

    「這只是每個音樂家的責任」,扎斯拉夫斯基談到自己對教學的付出。「每個藝術家努力分享你的知識,培養你後來的世代;除了讓古典音樂繼續存活,也是培養藝術家。過去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演奏家都有學徒,否則不會有這個延續的過程,所以這也是我生命完整的一部分。」

    這或許也是《巧妙的對峙》音樂會的由來。

    2012年3月,扎斯拉夫斯基發行《巧妙的對峙》(Ingenius Opposites)系列第一張專輯,錄製舒曼的《交響練習曲》與李斯特的《巡禮之年》選曲和 《但丁詩篇讀後》,比照兩個相隔一年出生、創作理念迥異的作曲家,隔年獲得古典音樂雜誌《撥奏》(Pizzicato)的「超音獎」(Supersonic Award)。

    2015年1月15日到4月11日,扎斯拉夫斯基在德國巡迴演出這套曲目,就請來了他熟識古典音樂的好友、德國知名演員馬濤石(Dietrich Mattausch),負責導聆與朗讀,讓觀眾更能知道這套曲目背後的概念,同時認識啟發兩位作曲家的文學作品。

    從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Сергей Прокофьев)的《彼得與狼》(Петя и волк)到英國作曲家華爾頓(William Turner Walton)的《門面》(Façade),戲劇演員上台參與古典音樂演出,並不是新鮮事;而由音樂家親自解說、示範的講座音樂會也所在多有。

    但是扎斯拉夫斯基在音樂會,卻刻意安排專業的戲劇演員上台擔任「說書人」。「就像我在音樂會,透過我的手指讓音樂不證自明,我希望舞台上的是一個藝術家,對觀眾講述一個故事、讓他們理解觀念,而不是一再強調,像是枯燥的講課。」

    1年半過去,這個計畫首次出國、來到台灣,則是請來了劇場才子 蔡柏璋 Pao-Chang Tsai,用中文來替台灣的觀眾導聆、朗誦。

    蔡柏璋誠實的說,自己「出身戲劇,並不是那麼懂古典音樂」,要講述不完全熟悉的古典音樂背景和故事,「是一個挑戰」。為了不只是「背東西給觀眾聽」,蔡柏璋做了研究、深入了解兩位作曲家,甚至在屏東首演後,繼續跟扎斯拉夫斯基溝通,解釋更多不是人人都理解的概念。

    「我不知道你怎麼樣,我之前可是有看過你演出的錄影」,扎斯拉夫斯基對蔡柏璋這樣說,「或許在我們真正見面之前,就已經有了連結」。他也很高興有人能夠用台灣觀眾熟悉的中文,呈現《巧妙的對峙》。

    AMA 亞藝藝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