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綠色憑證價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綠色憑證價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綠色憑證價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綠色憑證價格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政府不急,急死產業 這幾天利用假日看了2021工總白皮書,產業界很清楚台灣是個海洋國家,要跟上全世界貿易局勢的變化。今年白皮書大量提到,氣候變遷、淨零碳排、碳關稅、再生能源等關鍵字,企業很靈活地從危機中看到轉機,要積極掌握低碳經濟的商機,但政府卻好像活在環保阻礙經濟發展的舊思維。 我簡單統計了...

綠色憑證價格 在 火力創新|創新實驗室 FIL?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27:47

👉8.16~8.22科技時事👈 追蹤我們!每週一持續為你帶來最新科技時事 -------------------------------------------- 1️⃣【IKEA 推出Strömma電力訂閱服務 讓綠電更親民】 路透社報導,IKEA 於九月將推出全新「Strömma」電力訂閱服...

  • 綠色憑證價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7 08:00:01
    有 1,227 人按讚

    #政府不急,急死產業

    這幾天利用假日看了2021工總白皮書,產業界很清楚台灣是個海洋國家,要跟上全世界貿易局勢的變化。今年白皮書大量提到,氣候變遷、淨零碳排、碳關稅、再生能源等關鍵字,企業很靈活地從危機中看到轉機,要積極掌握低碳經濟的商機,但政府卻好像活在環保阻礙經濟發展的舊思維。

    我簡單統計了一下
    1. 淨零碳排/碳中和:今年提到40次,去年完全沒提到。
    2.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地球暖化:今年提到44次,是去年7.3倍。
    3. 碳關稅、碳稅、碳費等:今年提到148次,是去年16.4倍。
    4. 再生能源/綠能:今年提到124次,是去年1.7倍。

    台灣高度依賴出口,是出口大國,同時也是排碳大國,一年排碳2.6億噸,是全世界第21名,平均每人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值2.6倍。
    國際大廠(蘋果、Google等)都要求供應鏈2030碳中和,半導體產業佔我國出口近4成,國內八大科技龍頭已經組成「氣候聯盟」,產業自我要求,開始實施企業內部碳定價。

    依照估算,2026年歐盟碳關稅可能漲到70歐元(等於每噸碳2,300元台幣),如果台灣自己不課碳費/碳稅,出口到歐盟就會白白被拿走5千億台幣,不如把錢留在國內協助企業減碳、綠色轉型。

    工總的白皮書說「我國經濟命脈是出口貿易,並與國際供應鏈高度連結,對於及早因應與布局已 #刻不容緩。」「我國企業已經明確感受到 #立即的壓力,卻未見政府規劃協調完整的碳排制度,遑論碳權交易機制。」,產業界已經火燒屁股,政府還在睡覺!

    但是,我在經濟委員會,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歐盟即將課徵碳關稅,經濟部的對策是什麼?經濟部長卻回答:影響不大。政府與產業界就像活在平行時空一樣,恐龍時代的經濟部,遠遠落後循環經濟的全新局面!

    民眾黨版《氣候變遷法》四大主張: #行政院層級統籌機構 #各階段減碳目標入法 #先碳費後碳稅 #弱勢產業與民眾的公正轉型,積極回應國際2050年淨零碳排、碳關稅、國際大廠供應鏈減碳的迫切需求。

    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在英國召開,台灣只剩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升級成《氣候變遷法》,2050淨零碳排、碳費/碳稅都應該入法,積極協助產業轉型。

    政府還在睡覺,9月25日青年朋友已發起氣候大遊行,全民一起站出來叫醒政府!

    -----------------------------------------
    #壁如小學堂
    1.碳中和:透過各種方式,仍無法減下來的自身排放量,還要用種樹、碳吸附、封存、或購買碳權憑證等手段來抵銷。
    2.碳定價:每排放一噸碳,都要支付相應價格,有碳費/碳稅,和碳交易等市場機制,把外部成本內部化,來促進低碳轉型。
    3.公正轉型:政府應協助弱勢產業、民眾的能源轉型成本。

  • 綠色憑證價格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0 17:10:41
    有 23 人按讚

    台灣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因應,課徵碳稅歐美都有動作!(07/16/2021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歐盟與美國14日同步傳出將課徵碳稅的消息;歐盟提出全球第一個「碳邊境稅」計畫,將對低環保標準國家的鋼鐵、鋁、水泥等產品課徵碳稅。另據知情人士說法,美國民主黨也正在推動對高碳排進口產品開徵碳稅,以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歐盟執委會14日提出「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計劃對環保標準較低國家的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等產品課徵「碳邊境稅」,擬從2026年起分階段實施。

    根據歐盟提出的計畫,進口商必須為產品的碳排購買數位憑證,而憑證的參考價格標準,是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每周許可證平均拍賣價格;今年歐盟碳價每公噸已突破58歐元,創歷史新高,且分析師普遍預料碳價將一路漲到2030年。

    「歐洲綠色新政」的主要訴求,還包括2035年起禁售新款汽油車、柴油車及油電混合車,到2030年再生能源占整體能源的比率提高至40%,遠高於目前的20%。而歐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碳排放較1990年少55%,並力拚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彭博資訊報導,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參院民主黨議員也正在推動對高碳排進口產品開徵碳稅,且這些碳稅將用來資助規模達到3.5兆美元的基建投資計畫;參院預算委員會民主黨議員13日與白宮官員協商後,對這項基建投資計畫達成共識。

    除了碳稅以外,這項計畫還包括擴大對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的稅額減免,並提出乾淨能源的標準,以要求發電廠供應零碳電力。

    在西方國家傳出課徵碳稅消息之際,北京當局也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16日將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步舉行開市儀式,隨後展開第一批交易。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配額管理的是電力產業,共計涵蓋2,225家企業。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604806

  • 綠色憑證價格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15 08:55:43
    有 69 人按讚

    為何台積可以越過台電,直接跟產地買綠電?3個原因一次看! (05/06/2020 天下雜誌)

    文 劉光瑩

    綠電自由化終於開花結果,經濟部宣布,台灣第一度「產地直送」的綠電,已傳輸到台積電。業界透露,來源正是位在嘉義鹽灘地的台灣艾貴義竹電廠。這對台灣綠電產業的未來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經濟部標檢局5月6日表示,參與國內第一批再生能源轉供案的業者,包含台積電、正崴精密、元太科技、大江生醫、正信不動產等綠電需求業者;台灣艾貴能源、曄恆能源、富崴能源、得禾能源、鴻元工程等綠電發電業;南方電力、瓦特先生及富威電力等售電業,5個太陽光電廠的總裝置容量近90.4MW(兆瓦),預估年度綠電總交易量超過1.1億度。

    「這是台灣綠電自由化的里程碑,」經濟部標檢局第六組組長、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主任黃志文受訪時開宗明義地說。

    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時間點?

    為了今天這一步,綠電需求企業、再生能源發電與售電業者,以及經濟部轄下的能源局、標檢局、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其實已默默奔走好幾年。

    時間拉回2016年9月,蘋果成為「RE100」倡議的一員。包括蘋果、Google、微軟、NIKE、H&M、雀巢等全球知名企業,都紛紛響應。(看更多:蘋果、Google都在搶 台灣綠電2020需求大暴增)

    2018年,蘋果達成全球廠辦設施皆使用100%再生能源目標,也要求供應鏈配合。去年4月為止已有44家製造商加入蘋果清潔能源供應鏈,包括台積電、鴻海、仁寶、和碩等。

    2020年,是RE100倡議要求參與企業用百分之百綠電的期限年。(看更多:來自屏東的面膜公司 為何能比蘋果早加入綠電國際組織?)

    即便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再生能源交易依然腳步未歇,足可見蘋果對綠色供應鏈的需求依然孔急。

    黃志文受訪指出,許多指標性的台灣企業,近幾年都陸續盤點出再生能源的需求,其實大家都在等待更完整的法規配套到位。

    過去電業法規定,再生能源電力必須全數以保證收購方式(fixed Feed-in Tariffs, FIT)賣給台電,但去年修正的再生能源條例鬆綁規定,讓綠電生產者還多了兩條路可走。

    新的售電業態出現了。原本以前發電售電都是台電的獨佔業務,現在電力交易自由化、綠電先行,讓發電業可直接轉供,或透過再生能源售電業來轉供。

    對於再生能源發電業來說,為何要跳出台電長約?講白了,市場機制決定的價格更有誘因。

    以亞太最大再生能源開發商韋能能源(Vena Energy)投資的台灣艾貴能源為例,2017年得標嘉義鹽灘地時,為台灣當時最大的太陽能專案,佔地近80公頃,裝置容量 70.2MW,並以跌破眼鏡的每度2.6元低價得標,遠低於當年的太陽光電躉購費率上限4.5467元,已接近台灣每度2.44元的工業電價。

    一位再生能源業界人士透露,台積電購買綠電的對象,正是台灣艾貴義竹電廠。

    這位人士推測,台積電購入綠電的價格推論應高於每度 2.6元,對於發電業者來說才有誘因跳出合約,但也不會高於台電收購價格,否則對買家來說不划算。

    本次交易案揭示了以下三個重大意義:

    第一:再生能源電廠首度直轉供用戶,顯示法規基礎建設已齊備,是電業自由化一大里程碑。

    過去走躉售制度的再生能源案場,與台電簽訂長期合約保證價格收購,只能賣給台電。但現在業者可以直接把綠電直接轉供給有需求的業者。(編按:「躉售制度」源自德國2000年《再生能源法》的Feed-In Tariff(簡稱FIT)制度,與傳統補貼政策不同,是一種推廣再生能源發電且「保證收購」的制度。)

    如果以賣水果來比喻。過去果農一定得把所有水果以固定價格賣給中盤商配銷。現在果農可以不用透過台電,直接賣到客人手上。

    企業將能更有彈性找尋綠電賣家,讓電業邁向自由化,不再靠政府補貼收購,而是讓市場機制決定價格,有需要的企業出資。

    一位再生能源業者指出,台灣目前具指標性的大型企業皆有綠電需求,透過此次簽約,能提升台灣企業參與國際綠色供應鏈的能力。

    第二:再生能源案場達成協議,與台電「分手」。

    業界一直有聲音,指出台灣綠電供不應求,綠電交易自由化後,是否能得到紓解?

    最大的籌碼,就掌握在台電手上。

    有鑑於外界對綠電需求孔急,三月底,台電公布已簽訂躉購合約的再生能源案場解約辦法。再以果農比喻,就是原本跟中盤商簽訂20年契作的果農,如果想跳出合約,直接賣給客戶,得先跟中盤商談好解約條件。

    台電表示,目前已有3家業者完成解約。原先簽訂躉購電價較低者(低於每度2.7754元),則要個別協商終止契約條件。

    黃志文說,目前光看綠電憑證交易平台,可能會覺得求大於供,但其實是因為目前大部份的再生能源發電都「卡」在賣給台電的躉購合約。

    此一交易案最大的意義是:大量原本掌握在台電躉購合約手上的再生能源,現在都有解套可能性,直接轉供給企業。這個新趨勢,將讓更多原本屬於台電的再生能源釋出。未來標檢局將設立綠電交易平台,其中的媒合競價專區,讓再生能源供需雙方公開議價,讓綠電交易不僅自由化,更進一步透明化。

    第三:綠色供應鏈要求外加性,協助再生能源售電業初登板。

    這次除了揭示眾所矚目的台積電直轉供交易案,另個新設電廠的綠電交易案,更彰顯了再生能源售電業的新角色。

    由4個年輕台大畢業生在2018年創立的再生能源售電業者「瓦特先生」,也宣布搶下台灣第一度新設電廠的綠電交易。大江生醫與元太科技,分別透過瓦特先生,向再生能源發電業者睿禾控股購買綠電。

    儘管剛開始交易量很小,這兩案位於台南的屋頂型太陽能廠裝置容量皆為7.44kW(千瓦),僅能說是迷你型。「我們希望一開始規模小一點,先探索會碰到什麼挑戰,未來的程序會走得比較順,」瓦特先生共同創辦人楊青晏受訪時說。

    目前台灣已有5家再生能源售電業,除了瓦特先生,還包括去年9月取得第一張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的陽光伏特家。

    楊青晏坦白說,再生能源售電業目前最大挑戰,就是銀行融資。過去再生能源業者的電都全數賣給台電簽20年約,銀行願意放心貸款。現在瓦特先生是幫電廠轉賣給企業,誰也無法擔保企業不會經營困難,因此談貸款並不容易。他期待,等類似案子多了,銀行會漸漸對這樣的模式長出信心。

    結論是,綠電交易跨出第一步後,未來可望加速。

    台積電之前在3奈米廠以及新竹研發廠的環評,都承諾要用20%綠電,意即一年至少需15億度綠電。

    這第一張綠電直轉供合約,即使以最多1.1億度來估算,也只佔台積電每年綠電需求的7.3%。台電也指出,盤點至今年底,台電自建案場全年共可挹注約8.4億度的綠電供給,為目前全台最大綠電供給者。

    如今法規齊備、企業需求孔急,更多再生能源供給將加速出現,綠電交易市場化正式鳴槍起跑。(責任編輯:陳郁雁)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016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