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綜合損益表推銷費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綜合損益表推銷費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綜合損益表推銷費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綜合損益表推銷費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51的網紅元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去年11月我在這篇文章預言: 從財報來看,PCHome的租值衰退得極快,簡直有大樓傾頹之勢!同時也分享自己與PCHome(24H與商店街)簽約合作一年的慘痛經驗。無論是後台介面、廠商關係到倉庫儲存條件,均讓我火冒三丈! 我甚至直接在文章末段明寫: "眼看他樓起,說不定會比我想像中還快看...

  • 綜合損益表推銷費用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5-10 16:48:46
    有 89 人按讚


    去年11月我在這篇文章預言:

    從財報來看,PCHome的租值衰退得極快,簡直有大樓傾頹之勢!同時也分享自己與PCHome(24H與商店街)簽約合作一年的慘痛經驗。無論是後台介面、廠商關係到倉庫儲存條件,均讓我火冒三丈!

    我甚至直接在文章末段明寫:

    "眼看他樓起,說不定會比我想像中還快看到他樓塌...當然很可能在此之前已經被外資或競爭對手買下也說不定。現在說這個還太早,希望PCHome多加油囉!..."

    沒想到這麼快,PCHome旗下的商店街就已經下市掰掰~母公司網路家庭還能撐多久?讓我們拭目以待。

    [舊文重貼:PCHome競爭下的租值流失 2017-11-03]

    上個月甫才發表「論蝦皮免運費策略-兼論掠奪性定價」一文,提到過去我曾與PCHome合作的不愉快經驗:

    ...

    我的商品虛擬通路部分曾在PCHome 24h、PCHome商店街與MOMO分別上架,並都簽訂契約。但PChome方宣傳往往不力,而且能選擇的宣傳廣告工具極少,代價又往往太高(C/P值過低)。又PM對於廠商名牌與否明顯大小眼,許多促銷活動同樣參加,名牌曝光率還是高過新創產品,單分攤促銷費用上卻高得離奇。後來我公司商品也打電視與主流報紙全國全版廣告後,PM態度才稍有轉變。

    此外產品毛利率由PCHome單方面認定,因此要扣你多少費用也是PCHome自己說了算。甚至要調漲都沒有預告期間或磋商,PCHome自己偷偷摸摸就調了。

    再者產品熱銷款與滯銷款都可能被PCHome擅自調降售價,事前也不通知廠商。造成廠商片面損失不說,當其他通路跟廠商抗議時,廠商更是難以處理。

    又,併貨寄送時,紙箱材積成本分配上也是由PCHome擅自決定,而容易發生不公平或材積小者卻負擔過重現象。

    又,PCHome倉庫環境惡劣非常,我們放在公司倉儲2年不壞(商品保存期限2年),新產出貨品放到PCHome倉儲竟然2週內就質變。消費者向我公司投訴商品品質時,我們不斷追查才發現問題根本不在商品本身,而是PCHome倉儲環境太糟糕。但怎麼建議,PCHome都是老大不屌你。當然對於我公司產品商譽受損也是不聞不問。

    各位覺得PCHome 24h消費網頁是不是很落伍、很過時?告訴你,廠商後台更爛更難看也更難用到爆!甚至商品說明或上下架更新都非即時的!

    基於此不愉快體驗,我與PCHome一年合作到期斷然拒絕續約。

    以上經驗年日略久,或許記憶中細節略有出入,但整體印象惡劣存留至今。希望現在PCHome不再如此。

    我並未跟蝦皮有過合作,但特別寫這段是要強調:電商競爭面相非常廣,消費者面的集客能力、倉儲效率品質與可靠度、廠商面的合作內涵等,都會是競爭的內容。

    免運費不過是眾多競爭條件之一,恐怕不完全是決定性條件。....

    如今剛剛公布的網家106年第3季綜合損益表,轉盈為虧每股虧損0.12元,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推銷費用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近6成!單季推銷費用就高達10億台幣。單季獲利也從去年同期的2.3億衰退為今年第三季的虧損9千多萬。從經濟分析觀點來看,這是很明顯的「競爭之下,上頭租值受損」的態樣。

    價值投資者喜歡拿巴菲特的「護城河」觀念出來說嘴,但其實並不正確。不知巴菲特是故意含糊語意不清,亦或純粹嘗試白話舉例造成概念過度簡化。

    真正價值投資應該要看的,是上頭租值的形成、財報中的呈現方式以及對抗競爭下租值流失的比例與速度。

    我上個月的文章中,從自身經驗很明白地指出,如PCHome、蝦皮、MOMO這類虛擬通路的競爭並不完全在「免運費」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上,而牽涉到多方面的競爭與資源整合。PCHome過去獨大時代,老大心態下的表現其實並不特別優異,至少身為合作廠商的我來說,主觀感覺是比與天貓、淘寶或美國Amazon合作還差的。PCHome很像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近日又在群組中看到廠商反應PCHome片面要求合作廠商吸收行銷費用、簡訊費用等成本,讓我深覺這家公司其實沒有發現自己問題出在哪些魔鬼細節,而只想跟蝦皮拼銀彈同時轉嫁成本給合作廠商。

    當然在集客能力還不錯的前提下,廠商或許勉強容忍;可一旦集客能力下滑或引起廠商懷疑,則廠商傾刻間棄PCHome如敝屣也是很可能的。特別是那些在PCHome上經營可邊際利益已經很低的廠商。

    眼看他樓起,說不定會比我想像中還快看到他樓塌...當然很可能在此之前已經被外資或競爭對手買下也說不定。現在說這個還太早,希望PCHome多加油囉!

    文章連結:
    https://wp.me/p9ffS3-t1

  • 綜合損益表推銷費用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4-27 17:11:25
    有 272 人按讚


    關於湯石 2018 Q1 的獲利表現,相信不只是我,也有不少人是驚豔跟驚嚇的感受同時兼具吧?

    驚艷部分:單季 EPS 5.69 主要來自於轉投資大峽谷光電的緣故,雖然公司在二月份有處分部分,但帳上依然有不少持股,因 IFRS 9 於今年開始實施的緣故,儘管大部分是未實現損益,卻還是得在損益表中認列。

    驚嚇部分:本業竟然虧損兩百三十多萬?!幸好公司也有同時公告合併綜合損益表,毛利率減少不到 2%,考量第一季有匯率影響以及原物料行情還是走高的情況下,這樣的毛利率衰減是可以預期。

    令人很難接受的是營業費用的問題。去電發言人王協理,他也針對營業費用增加做了說明,整理如下:

    1. 推銷費用增加主要是因為三月歐洲有照明這產業的一個大展,公司派相關人員去拜訪客戶跟接洽業務,差旅費用因而讓推消費用有所增加。

    2. 從表格數字來看,管理費用大幅增加是造成本業虧損的主因,這約一千五百萬的增加金額,有三十萬人民幣是公司對於大陸某機構的慈善捐款;另外一部份是因應公司稅前淨利的部分提列員工分紅費用,因為相關法規並沒有指出這部分的提列僅限已實現的獲利,為了符合規定只能依照稅前淨利計算一比例後提撥。

    3. 研究費用部分增加是因為有研發人員隨同參加 1. 所提的展覽的差旅費用。

    綜合上述可知湯石本業其實還是賺錢的,只是因為投資的大峽谷市值大增,造成業外收益"井噴",所以對應提列的分紅費用也只好請各位股東默默吞下吧~

    網友 Cow RD :
    補充推銷費增加:
    原因為品牌自去年以來陸續增加佈局,在人事費用、各據點的租金及樣品室增加是主因

    ODM sales & RD 到歐洲參觀兩年一次的法蘭克福展,順道拜訪客戶;OBM品牌自去年以來陸續增加佈局,在人事費用、各據點租金及樣品室折舊增加才是主因。
    - from電訪 王協理

  • 綜合損益表推銷費用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1-03 12:05:50
    有 90 人按讚


    【PCHome競爭下的租值流失】

    上個月甫才發表「論蝦皮免運費策略-兼論掠奪性定價」一文,提到過去我曾與PCHome合作的不愉快經驗:

    quote「...

    我的商品虛擬通路部分曾在PCHome 24h、PCHome商店街與MOMO分別上架,並都簽訂契約。但PChome方宣傳往往不力,而且能選擇的宣傳廣告工具極少,代價又往往太高(C/P值過低)。又PM對於廠商名牌與否明顯大小眼,許多促銷活動同樣參加,名牌曝光率還是高過新創產品,單分攤促銷費用上卻高得離奇。後來我公司商品也打電視與主流報紙全國全版廣告後,PM態度才稍有轉變。

    此外產品毛利率由PCHome單方面認定,因此要扣你多少費用也是PCHome自己說了算。甚至要調漲都沒有預告期間或磋商,PCHome自己偷偷摸摸就調了。

    再者產品熱銷款與滯銷款都可能被PCHome擅自調降售價,事前也不通知廠商。造成廠商片面損失不說,當其他通路跟廠商抗議時,廠商更是難以處理。

    又,併貨寄送時,紙箱材積成本分配上也是由PCHome擅自決定,而容易發生不公平或材積小者卻負擔過重現象。

    又,PCHome倉庫環境惡劣非常,我們放在公司倉儲2年不壞(商品保存期限2年),新產出貨品放到PCHome倉儲竟然2週內就質變。消費者向我公司投訴商品品質時,我們不斷追查才發現問題根本不在商品本身,而是PCHome倉儲環境太糟糕。但怎麼建議,PCHome都是老大不屌你。當然對於我公司產品商譽受損也是不聞不問。

    各位覺得PCHome 24h消費網頁是不是很落伍、很過時?告訴你,廠商後台更爛更難看也更難用到爆!甚至商品說明或上下架更新都非即時的!

    基於此不愉快體驗,我與PCHome一年合作到期斷然拒絕續約。

    以上經驗年日略久,或許記憶中細節略有出入,但整體印象惡劣存留至今。希望現在PCHome不再如此。

    我並未跟蝦皮有過合作,但特別寫這段是要強調:電商競爭面相非常廣,消費者面的集客能力、倉儲效率品質與可靠度、廠商面的合作內涵等,都會是競爭的內容。

    免運費不過是眾多競爭條件之一,恐怕不完全是決定性條件。....」

    如今剛剛公布的網家106年第3季綜合損益表,轉盈為虧每股虧損0.12元,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推銷費用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近6成!單季推銷費用就高達10億台幣。單季獲利也從去年同期的2.3億衰退為今年第三季的虧損9千多萬。從經濟分析觀點來看,這是很明顯的「競爭之下,上頭租值受損」的態樣。

    價值投資者喜歡拿巴菲特的「護城河」觀念出來說嘴,但其實並不正確。不知巴菲特是故意含糊語意不清,亦或純粹嘗試白話舉例造成概念過度簡化。

    真正價值投資應該要看的,是上頭租值的形成、財報中的呈現方式以及對抗競爭下租值流失的比例與速度。

    我上個月的文章中,從自身經驗很明白地指出,如PCHome、蝦皮、MOMO這類虛擬通路的競爭並不完全在「免運費」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上,而牽涉到多方面的競爭與資源整合。PCHome過去獨大時代,老大心態下的表現其實並不特別優異,至少身為合作廠商的我來說,主觀感覺是比與天貓、淘寶或美國Amazon合作還差的。PCHome很像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近日又在群組中看到廠商反應PCHome片面要求合作廠商吸收行銷費用、簡訊費用等成本,讓我深覺這家公司其實沒有發現自己問題出在哪些魔鬼細節,而只想跟蝦皮拼銀彈同時轉嫁成本給合作廠商。

    當然在集客能力還不錯的前提下,廠商或許勉強容忍;可一旦集客能力下滑或引起廠商懷疑,則廠商傾刻間棄PCHome如敝屣也是很可能的。特別是那些在PCHome上經營可邊際利益已經很低的廠商。

    眼看他樓起,說不定會比我想像中還快看到他樓塌...當然很可能在此之前已經被外資或競爭對手買下也說不定。現在說這個還太早,希望PCHome多加油囉!

    http://wp.me/p9ffS3-t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