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經緯航太上市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經緯航太上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經緯航太上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經緯航太上市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投資高雄正是時候:韓國瑜下台後投資案大爆發】 近期,因習慣性造假面臨關台危機的中天,正不斷製造「#韓國瑜被罷免後高雄人後悔了」的假新聞。 但這樣的假新聞,也無法抹滅一個事實:韓國瑜的施政一塌糊塗,其中經濟政策更全盤失敗。將這樣的草包趕下台,無疑是高雄人的正確選擇! #陳其邁上任後廠商...

  • 經緯航太上市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8 19:51:56
    有 1,601 人按讚

    【投資高雄正是時候:韓國瑜下台後投資案大爆發】

    近期,因習慣性造假面臨關台危機的中天,正不斷製造「#韓國瑜被罷免後高雄人後悔了」的假新聞。


    但這樣的假新聞,也無法抹滅一個事實:韓國瑜的施政一塌糊塗,其中經濟政策更全盤失敗。將這樣的草包趕下台,無疑是高雄人的正確選擇!


    #陳其邁上任後廠商高雄投資加速

    在陳其邁上任後,核准、宣布或擴大投資高雄科技公司,就有台灣默克、穎崴、穩懋、長華、緯創以及華新科等。其中穎崴投資32.5億、長華30億、華新科72億、穩懋更是2年來高雄最大的投資額,高達850億。至於預計2021年開始配地的橋頭,則有智崴集團、華宏新技、長行生技、日月光、國巨、太普高、鑫科、鑫科材料等業者已簽署投資意向書,園區蓋好不愁沒有廠商。


    如果你有印象,應該記得,韓國瑜的任內,完全沒有這樣的光景。光是穩懋一案,已經就超過韓國瑜吹噓過所有要進駐高雄廠商投資額的總額還有剩。


    圖中,我們列出這幾年來高雄超過百億的重大投資案,許多在2018年前就已經談妥。在韓國瑜任內,其實也有日月光的大型投資,當時是以「某不具名封測大廠」出現在2019年6月的媒體報導中。為什麼韓國瑜絲毫不提此案,沒有收割為政績強力放送呢? 原因很有趣,該廠其實是參與「#歡迎台商回台方案」,由經濟部宣布投資計畫,而韓陣營選總統時完全否認有「台商回台」這件事,因此根本不敢拿來當政績。


    於是乎,在韓國瑜大吹特吹的愛情產業鍊、愛情摩天輪、F1、賽馬場,一堆沒聽過外國廠商要來高雄投資全部落空之際。日月光K13廠還真的在2020年8月,陳其邁當選後兩天動工,對比韓國瑜的各種泡沫產業,還真的諷刺至極。


    其實,高雄之所以出現大好投資光景,並非陳其邁多厲害,而是全球局勢劇烈變化下的契機。從2019年至2020年9月,在經濟部提出的「台商回台2.0」 、「根留台灣企業」與「中小企業」3大投資方案中,共有78家廠商投資高雄,預計投資金額已逾1千8百億元,其中又以半導體產業、電子零組件等高科技製造業占比最高。

    #中美貿易戰與資訊戰改變世界格局

    我們就以投資850億的穩懋來看,穩懋是世界最大的「三五族半導體」代工廠之一,不同於矽晶圓,砷化鎵等三五族半導體具有高效能、使用頻率範圍大,以及耐高溫、抗輻射等特性,廣泛應用於手機通訊元件,例如接受訊號的PA(功率放大器)晶片。然而,其製程較為困難,生產廠商相對較少。


    穩懋擴廠的原因,其實就來來自5G需求。5G手機上的PA元件可達4G手機兩倍,基地台亦是另一項需求,使得PA晶片在進入5G時代後用量倍增,然而,世界上主要的PA元件的廠商都是Fabless公司,都需要代工廠生產。


    因中國的代工廠製程較為落後,因而中國手機業者依賴對外採購,上半年,由於美國制裁加速美中脫鉤,中國業者轉向台廠下單,使得穩懋等台廠賺了一波。但在美國近一步收緊華為禁令下,任何使用到美國技術的台廠,也不得輸出中國,那麼台廠怎麼辦呢?


    還好,美國決心封殺華為並籌組美日韓歐5G聯盟,加快訂定自己的技術標準,因而華為失去的世界市場,可能就被蘋果、三星等品牌吃下,只要台廠技術繼續領先,這些手機廠仍然要搶台廠產能,失去華為的影響並不大。這也是美中脫鉤下可能形成的「一大(美)一小(中)兩極世界」格局,也是穩懋維持樂觀,繼續在台灣擴廠的理由。

    #韓國瑜的政策逆風所幸很快逆轉

    中美脫鉤,美日等國撤出中國,供應鏈重組,這是2018年現端倪,19年就已經明顯的格局。然而,當時韓國瑜的經濟政策卻是:「經濟靠中國」、「南南合作(和中國南部掛鉤)」、「92共識」,並以這樣的方向來競選總統,這樣一陣大逆風,也讓高雄差一點跌入深淵。


    所幸,韓導的總統夢很快破碎,雖然在他治理下,高雄經濟變成六都最爛,唯一負成長。但還好經濟部主導的台商回台計畫仍然進行,2019年台灣因投資明顯增加經濟成長率躍上「台韓新港」所謂四小龍第一,2020年更因武漢肺炎與供應鏈重組拉開差距。韓陣營由於無法認定政策失敗,一來在新園區開發與協助投資上動作蹣跚,二來就算面臨被罷免,也不敢宣傳台商回台「政績」,顯得格外尷尬。


    而在韓國瑜被罷免,陳其邁透過補選上台後,高雄的經濟政策完全對接中央,不但挖來經濟局技術處處長羅達生擔任副市長,由他主導「橋頭科學園區專案推動小組」加速建廠進度,經發局更參考經濟部的「投資台灣事務所」模式,打造「投資高雄事務所」,為重大投資案設立專案經理,「針對每一個投資案,一案一案地追」。與其說是經發局主導,更像是和經濟部模式無縫接軌,讓大型招商可以在地方中央合力下加速。


    #高附加價值產業投資逐漸增加

    雖然很多鄉民可能會說沒有台積電免談,然而,在人才等要素居於後進的高雄,在錯過了台灣的資通產業轉型浪潮後,招商已有一代人的時間居於弱勢。高雄雖有電子產業鏈,但許多廠商產品附加價值較低、研發能力不足或不在高雄,也使得高雄在地薪資水準相較較低,這是年輕人一直的痛。


    上市櫃公司的薪資支出已經相對透明,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就能看到該公司過去薪資。我們以較能反應一般薪資水準的中位數來看,晶圓廠穩懋、華邦電,當然不如台積電,但也已較製程技術相對低的被動元件、軟板等電子零組件廠高,這樣的廠商進駐高雄,所能給予的薪資是高於大部分在地廠商的。


    而以和「護國台積電」相關的產業鍊來說,高雄有許多化工廠生產半導體產業鍊之原料,日資在其中佔有相當比例。讓化學產業高值化,減少低產值高污染的產品,增加研發比重,就是需鼓勵的方向。同理亦發生在金屬產業衍生出的軍事、航太、海洋、醫材產業上。


    當大方向正確,市府應著重的,更是積極與中央合作擴大高等教育與研發機構之支出和僱用人數,讓高雄產業能有「自我更新」能力,而非淪為生產終端。罷免韓國瑜後,高雄正往正確的方向走,從來沒有後悔,只有能走多遠多快的問題!

  • 經緯航太上市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2 20:37:51
    有 114 人按讚

    🌏輸出國際展實力,「系統整合輸出獎」出爐!

    為鼓勵業者將國內智慧系統整合案例複製到海外,工業局與台北市電腦公會及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共同辦理「2020系統整合輸出獎」,最後評選出 #拓連科技、#理立系統、#雲派科技、#經緯航太 等四家獲獎廠商。

    今(9/2)賴副總統等多位貴賓蒞臨「2020 智慧城市線上展開幕暨頒獎典禮」,其中由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親自頒發「2020系統整合輸出獎」,肯定獲獎廠商的貢獻;獲獎廠商也將在9/22「2020 全球系統整合商大會」中分享得獎亮點案例,呈現台灣智慧解決方案進軍國際的成果!

    #得獎廠商簡介

    ✅拓連科技Noodoe
    透過物聯網科技,串聯雲端營運系統與充電站,提供「智能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自動化解決方案(Noodoe EV OS)」,就像是“大腦”控管整個城市的充電站,讓充電服務進入全自動時代,對電動汽車提供包含支付交易、中控管理等雲端管理平台的創新功能。

    Noodoe與優良臺灣廠商進行技術合作,包括飛宏科技的EV充電樁技術及志鋼金屬的金屬立柱加工技術,結合Noodoe優異的電動車充電網絡之建置管理技術與UI設計能力,在美國南加州的多處大飯店完成充電站安裝並開始提供服務,Noodoe立足臺灣,在美國加州歷練,讓世界看見臺灣廠商的團結實力。

    ✅理立系統
    帶領MIT臺灣自駕巴士國家隊,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獲獎的「美國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市自駕快捷系統」,結合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高精地圖、車路聯網與遠端監控等自駕車最新技術,在傑克遜維爾市的智慧交通創新廊道打造自駕快捷系統,連接區域內商業據點,提供較傳統快捷巴士系統(BRT)和輕軌運輸系統(LRT)更經濟與穩定的大眾運輸服務。

    理立自駕快捷系統(Autonomous Rapid Transit)解決方案的成功,不但向國際證明臺灣的自駕車系統整合專業,能夠提供車輛改造、感測器整合、車聯網佈建、安控系統解決方案等完整的軟硬體服務,更在國際市場上扮演輔助全世界自駕車產業系統整合成功的角色,成為世界級的供應鏈。

    ✅雲派科技
    結合物聯網科技與雲端數據操作為核心,以環保、綠能為設計重點,本次獲獎的「泊王超智能停車暨AI分析解決方案」提供使用者進入停車場後輔以視覺和語音進行車位導航,以減少尋找車位的時間,同時登錄使用者的特殊需求、服務使用資訊等。

    除此之外,更可以針對特殊車位(例如:VIP、充電、身障甚至婦幼車位) 進行預約及管理,當物業管理人員掌握消費者動態後,便能投其所好,結合停車場週邊商業活動,落實精準行銷。

    目前已成功進駐包括新加坡樟宜機場、香港尖沙嘴美麗華購物中心、澳門灝景峰購物中心、泰國曼谷朱拉隆功大學(PMCU)等地。雲派從臺灣起步,打進新南向市場,未來朝前進國際的目標邁進。

    ✅經緯航太
    本次以「智慧農噴暨數據加值應用服務平台」獲獎,經緯航太整合無人機感測技術、AI數據分析、無人機精準農噴系統等進軍國際。近兩年在熱帶環境的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進行驗證,無論是高海拔、低海拔,都能提供對應的智慧農業服務;

    經緯航太積極佈局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2019年與馬來西亞上市公司SWS Capital控股設立合資公司,與國營FELCRA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深耕馬來西亞市場,致力將臺灣的無人機產品與應用服務國際化,展現臺灣系統整合的實力。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bit.ly/3hS1CZk

  • 經緯航太上市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18 21:46:31
    有 103 人按讚


    #分享520疫情後,臺灣未來四年經濟看法

    第一個兩岸貿易是一種“虛假貿易”臺灣對大陸的貿易比例佔25%左右,對香港的貿易比例在12%左右,加起來約37%。

    但是這個貿易大部分是臺灣的虛假出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依據國際貿易的主體——跨國公司去分析,大部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實際上是臺灣本土零組件廠商對中國大陸臺資代工廠商的出口。

    所以這次貿易衝突,打出了一個謊言,這個謊言就是臺灣對陸港出口比例很高,臺灣經濟嚴重依賴中國經濟。現在你們也看到,中國經濟增長日益困難,臺灣並不受任何影響,我很早就提過,臺灣這種貿易形態非常特別,臺灣不做品牌,專注代工的模式也需要得到正名,我想這是第二點。四五年前,我就抨擊仍有相當一部分產業人士堅信所謂利潤在品牌端,而代工處於產業利潤最低端所以必須拋棄掉的奇怪論斷。

    如果我們迴歸市場機制去看問題,那麼很容易理解所謂的價格是受到市場供需影響,而市場的供需歸根結底來說,就是看技術門檻被誰掌控。80年代之前,電子和半導體產業是品牌製造不分家,並無所謂代工廠和品牌廠的細分。因此電子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是絕對的高技術門檻產業,技術緊緊掌握在少數品牌廠商手中,由於是自有產能,因此每家品牌製造的產品都“獨一無二”,因此造就了品牌的神話。

    但2000年以來,隨着臺系ODM代工的興起和開源式操作系統的興起,歐美廠商奉行“品牌至上”,走上輕資產品牌化道路,放棄了自主製造能力轉而專攻市場營銷和品牌,在新興品牌站穩市場前確實風光一時。但新興品牌也藉着ODM廠商崛起和操作系統開源拉低產品設計製造門檻的東風,得以快速山寨製造出同質化的產品,並憑藉低價競爭策略,硬是將產業的利潤率由高階水準拉到中低階水準,憑藉中國低廉的人力和研發成本搞得歐美品牌虧損連連。

    歐美品牌自我拋棄最具技術門檻的製造業務短視的委外代工,不再具備獨有的硬件技術而專攻品牌,無論是研發、創新與創意甚至品牌溢價統統在ODM廠商代工高度同質化下被迅速抹平,歐美品牌除封閉的iOS生態系統獨此一家別無競爭對手的Apple外無一例外被中國品牌一一上演滅門慘案。這就是所謂的“品牌至上”的偏見帶給歐美電子品牌的結局。

    臺系供應鏈專注代工,開創了ODM代工模式和晶圓專工兩大商業模式創新,也開創了臺灣電子產業三十年的榮景。因爲代工實際上就是B2B模式,臺灣供應鏈事實上是全世界品牌的夥伴,是真正在做全世界的生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ODM廠商越來越少,能夠撼動產業的僅剩下臺系大廠鴻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外加美系偉創力。而臺系廠商壟斷全球電子代工75%的份額,形成了事實上的產業壟斷。

    而當前的品牌廠卻是遍地開花,當百事可樂、康師傅、甚至前英語補習教師、相聲演員都來自辦品牌賣手機的年代裏,可以想象品牌端的門檻已經降到了何種程度。在這樣的品牌大亂戰局面下,也不難理解爲何專注品牌的SONY、LG、聯想的日子都很艱難,即使貴爲全球智慧機一哥的Samsung,如果我們剝離半導體業務單看行動通訊業務,根據市場研究公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Samsung已經有多個季度在智慧手機業務領域掙扎在虧損的邊緣。

    我是要講一下,雖然文章頭頭是道,不過,你知道代工廠裡面幾乎都是外勞天下,臺灣代工幾乎都是用低薪,低價的產品來搶佔代工市場——回應網友的問題。

    低階代工業事實上都已經遷離臺灣,大部分在中國和東南亞,這部分是用外國的勞工、外國的資源和環境、水電來賺錢匯回臺灣(也就是歐美下單—臺灣接單—中國製造的三角貿易模式),說得直白一點,富士康在中國剝削勞工以後把盈餘匯回臺灣發股息紅利,就是臺灣白得的錢。

    另外臺灣每年對中國貿易順差高達七八百億美元,大多是代工廠與臺灣母公司貿易創造的,從側面也能反映出代工業對於臺灣總體國際貿易收支平衡的關鍵作用。

    最後,代工廠的遷徙與佈局關乎整個供應鏈的聯動與羣聚,譬如廣達把高階伺服器代工線搬回臺灣,就帶動上游數十家供應商從中國撤到臺灣,帶動的整體經濟效益不能直接以個別企業的角度思考。最後,以臺灣傳統電子代工大廠鴻海爲例,其年淨利潤約43-48億美元,甚至遠超過南韓的現代汽車集團。而臺系代工廠雖然以低毛利率被詬病,但若以每股收益率或淨資產收益率(ROE)來衡量,事實上南韓的現代汽車集團比富士康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而有些臺灣代工品牌也是必須用美國德國的機械才能生產出臺灣品牌,我沒有看過臺灣交給國外的終端產品是用臺灣製的機械生產出來的,也就是說,初生產的毛胚和粗加工是臺灣工具機沒錯,但是要交給國外的時候卻是用外國機械研磨出來的,外國品牌的產品幾乎也是用他們國家的機械作為終端處理——

    第一,臺灣的機械設備屬於全球一流水準,以五軸中高階工具機來說,臺灣出口值高居全球前五,至於臺灣亞太菁英制造的X=30m超大型航太五軸加工龍門,則是美國波音公司製造大型客機、戰機機體承重結構的核心製程設備,並不能以某一設備的產地來判斷臺灣的製造業與機械工業水準,難道美國從臺灣買軍用芯片,大型航太工具機是美國沒能力的體現?

    第二,臺灣的製造業一向在國際上競爭力非常強悍,除半導體外,高階精密機械更是如此。臺灣在70-80年代的高階工具機性能就已經達到美國當地中流廠商水準,但售價僅是1/2左右,如此高性價比讓臺灣工具機迅速打垮美國機床業,迫使美國政府在1986年出臺《自我限制協議》(VRA),重點打擊臺灣和日本機床對美出口,又在到期後單獨對臺灣產製高階機床追加2年進口限制,方纔保住了美國本土機牀業的一口氣。

    美國目前本土一些較大型機床企業事實上也都賣身退出競爭,譬如MAG北美公司、SMS公司等都已經是臺資控股了。

    第三,全球化的今天,不應該太過於拘泥於設備產製於何處,正如榮總、長庚、臺大的醫療水準高,難道醫師還要會做核磁共振儀才算高明麼?同樣的手術刀,爲什麼有的醫師可以做開顱手術,心臟置換手術,爲什麼有的醫師只能做普通手術?設備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和運用先進設備的技術能力,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大力扶植的中芯國際趕不上臺積電步伐的原因之一。

    臺廠與南韓Samsung都有着通吃產業鏈的規劃,不同的卻是臺廠甘願隱身幕後,專注技術和服務,做默默數鈔票的無名英雄,因此,臺廠與全部的品牌廠都是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鴻海可以在大客戶諾基亞轟然倒下的時候依然穩定成長,因爲臺廠的商業模式事實上跳出了單一品牌興衰週期律,而與產業的全部品牌共生共榮,因此也就能隨產業發展穩健成長。

    南韓的Samsung既是代工業者又是品牌業者,與衆多品牌廠商本質上是一種零和博弈的生死關係,雖然目前風光無限,但終究還是未能跳出品牌的興衰律。

    臺系廠商的競爭策略,正是巧實力的體現,不比氣盛而比氣長,藉助客戶夥伴關係實現研發、製造、人才、資本的根留臺灣的同時行銷全球,以少量的投資帶動數十倍上百倍的現金流,以小博大獲得可觀的收益。由於避開品牌,規避了某些市場的政治風險,得以無視政治關係冷熱變化穩定透過各大品牌將臺灣製造銷往各地。這種務實低調的商業模式,穩紮穩打的踏實策略確實值得產業界更加認真看待臺系產業鏈的未來潛力。​​​​

    這個是我幾年前寫過的,呼籲業界重視高技術代工鏈的價值。現在也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點就是臺灣未來的經濟還是很樂觀的,五大因素撐着,一個是臺積電,幾乎是一己之力把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鏈都磁吸到臺灣來,你看看谷歌,微軟,美光,亞馬遜,思科,高通,ARM,ASML,Imec,蘋果,應用材料,康寧等等。

    全部都羣聚到臺灣,要跟臺灣的半導體技術做整合,從研發端深度對接臺灣的產學研界,全球高科技龍頭齊聚一堂,這般榮景除了硅谷,其他國家可以說是千年未有。

    第二個因素就是美國嘛,美國現在的政策太明顯了,發函給500大企業要他們加強跟臺灣連接,再到最近組建“人才循環大聯盟”,再到制裁中國,那不是逼供應鏈搬家是什麼?低階的成衣代工可以去越南,但是面板呢?半導體呢?主板呢?伺服器呢?遷廠的話不到臺灣到哪裏?

    你看看這次歡迎臺商投資方案,招募來的臺商,超過5000億都是因爲美國的關稅給逼回臺灣的嘛,美國這個大趨勢不變,對抗在加強,美國的態度越強硬,臺商就越得回家保命,這個趨勢能撐起臺灣未來5-10年的長期經濟表現。

    第三個因素就是內需能撐得住,無論是前瞻,5+2,還是國防自主,綠能計劃,這哪個都是數千億的大項目,而且都有國產化的要求,像是國防這部分,過去臺灣是買飛機,KMT不還是想買意大利的M346嗎?買了那就是花錢養活意大利的航太工人,甚至維修都要人家授權。現在臺灣自己做T-5高教機,超過55%的採購金額留在臺灣,維修保養100%在臺灣做,拿錢養活自己的航太工人,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把原本的外購變內需,這種也是非常大的利多因素。

    第四個就是從政策層面看,臺灣正在加速放寬各項法規,逐步鬆綁不合時宜的舊制度,以打造亞太地區最佳的投資及創新環境。無論是多元上市,還是金融沙盒,或者說是全球首個無人載具條例,亞洲第一輛獲得牌照的無人車等等,臺灣現在對於創新的友善度,事實上已經遠遠超過深圳,上海,首爾和東京,這對於搶佔下一波科技爆發帶來的商機是非常有利。

    第五個就是整個臺灣的經濟體質很優秀,持有的海外淨資產高達1.2萬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外匯儲備也是全球前五,人均持有專利量,人均出口量在亞洲名列前三,人均淨金融資產高居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整個銀行體系很少有呆賬壞賬,主權信用評級也很優秀,展望都是穩健向好

    鄭凱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