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leo7283 (時代廣場)看板book標題[心得]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時間Wed Oct...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ptt 在 read.together.with.m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43:11
想讀這本書請按右上角收藏🙌 #蛙蛙讀哲學 📔書名: 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 ✏️作者: 奈傑爾.沃伯頓 是一位英國哲學家,著有許多哲學相關書籍。 📖類別: #哲學 ⏳頁數: 400頁 📝3個 #有趣 的哲學名詞(喜歡記得留言和蛙蛙分享喔💬) 1️⃣ 哲學家國王...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
作者: 奈爾.傑斯坦尼 (Niall Kishtainy)
譯者: 吳書榆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Medium原文|https://tinyurl.com/y4gzl625
Matters原文|https://tinyurl.com/y38qq6y2
#心得
網路上查書評,說這本書蠻適合當作認識經濟學的入門書,我覺得有修習過經濟學
的人也很適合一看。
為什麼呢?首先是經濟學課本中,先天上就排除了某些反骨思想家所提出的概念,
例如范伯倫、馬克思與海耶克等。
再者,經濟學這門課是開在「大學」,沒有升學考試壓力,課本沒教完就算了;教
授們也有取材(學派)的偏好,有些單元談得特別詳盡,某些章節就簡略帶過了,甚
至不提。
我們所接觸到的思想,仍然有一定侷限。
《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則兼容並蓄,很公允地分配篇幅給思想家們。以時序為經
,以局勢為緯,在歷史長河中,補完了讀者們的思考脈絡。
|「這門思想為什麼會興起?」
|「它是挑戰先前哪些立論點(假設)?」
上述兩提問,貫穿整本書。
自始,我才對諸多來龍去脈,有一個宏觀全局的了解。
以前唸書時,汲汲營營地搜集各種思想的零件,而且還很片面,現在這些四散的齒
輪都歸位了,而且還上了油,開始運轉。
#問與答
附上編排的Mind Map(見原文):
另外,我從書中選出幾-個平時常聽見的概念,做成6個問與答,分享給各位。
|1. 容易被忽略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以「放棄的東西」這個觀點計算出來的成本。
例如一名學生在選修課程,他只能修歷史或地理,不能兩者都修。最後他選了歷史
。他的選擇成本是什麼?你可以說是學分費。但若用前述觀點來算,成本則變成他
放棄的東西:學習沙漠、冰河與首都城市相關知識的機會。
|2. 經濟學在做什麼?
經濟學家說資源有「稀少性」,指的是東西的數量有限,相對之下人的欲望無窮無
盡。
「稀少性」和「機會成本」點出了一條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人要做選擇。經濟學是
探討經濟體中人類行為的學科。
|3. 經濟學還有個體與總體之分?
方才提到的人類行為,若以微觀角度來看,研究個別消費者以及企業如何做選擇,
這是「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則是站在宏觀面,在研究整個經濟體,例如
一國就業水準、物價。
會這樣區分,是受到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1883–1946)的推波助瀾。
|4. 凱因斯好像很有名,能跟我說說嗎?
1930年代,美國發生了經濟大蕭條,當時的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
在凱因斯的理論裡,他提出了對於經濟衰退和失業的新見解。主要說法是,當大家
都在存錢不花錢消費不足、投資不足、儲蓄過剩一國支出水準(需求)下降
,導致經濟衰退。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凱因斯一直是二十世紀經濟政策思想的巨人。
|5.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
凱因斯學派說,如果人民不花錢,政府就必須負責花。
可透過減稅讓消費者手裡有更多錢花,或是政府自己動手花。這種利用賦稅與政府
支出的政策稱為「財政政策」。
每一塊花掉的錢,都會在經濟體裡流動,創造出價值高於一塊錢的新支出,好像漣
漪一般,這種效果被稱為「乘數」(Multiplier)。
不論是馬政府的「消費券」,或是蔡政府的「三倍券」,之所以不發放現金,就是
怕被拿去存起來,反而無法刺激消費。
(ps. 眾學說之一,一家之言,勿當成真理)
|6.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
這是指想辦法改變經濟體中的貨幣數量或是借貸的利率,最簡單的形式是由政府多
印鈔票。
美國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就屬於一種貨幣政策,簡稱QE。
這裡的看法是如果利率夠低,會影響商業人士的決策,刺激投資,表示有更多的錢
會花在經濟體內,因此可以提高國民所得並增加就業機會。
(ps. 眾學說之一,一家之言,勿當成真理)
--
閱讀筆耕|一週一耕,佐以心智圖耘襯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5.172.18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02063087.A.B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