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經濟學搭便車問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經濟學搭便車問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經濟學搭便車問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經濟學搭便車問題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無神論者的巴別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1528064 香港有幸成為第一批成功採購疫苗國家,似乎卻不好好「自愛」,月來無論政府如何威逼利誘,包括限制未打疫苗人士加入旅遊泡泡、又或準許已打疫苗人士放寬限聚令條件等,奈何接種率甚至低迷得可能因為過期而白白浪費疫苗存貨。經濟學者雷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萬的網紅Better Leaf 好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個必學的經濟思維】 你覺得自己跟「經濟學」扯不上邊嗎? 其實,經濟學早以各個方式 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 理解經濟學,能夠幫助你為生活 做出更明智的決定選擇。 如果你沒時間看書, 想要用更輕鬆簡單的方式學習, 遍路文化聯合了《經濟學的40堂公開課》出版社 推出了有聲書版本,讓你隨時隨地都能學習。...

  • 經濟學搭便車問題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2 00:31:22
    有 112 人按讚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1528064

    香港有幸成為第一批成功採購疫苗國家,似乎卻不好好「自愛」,月來無論政府如何威逼利誘,包括限制未打疫苗人士加入旅遊泡泡、又或準許已打疫苗人士放寬限聚令條件等,奈何接種率甚至低迷得可能因為過期而白白浪費疫苗存貨。經濟學者雷鼎鳴就特別以〈疫苗接種率低的經濟分析〉為題,分析美港兩地接種疫苗率差距甚遠的原因。

    簡單來說,雷鼎鳴認為「美國人喜歡率性而為、民調顯示只有3、4成美國人千願意接種疫苗」,但結果接種率卻比香港快上60%以上,原因在於美國死亡率比香港高上60倍以上,不打針的預期健康損失極高,相反雷氏在一輪計算後,總結香港人不打針的來年預期死亡/健康損失成本只有733與1848港元,和預期成本接近11萬港元的美國人相比,自然決乏接種動力。

    這裡無意質疑以攤分染疫人口成本的計算方式是否合適,但卻想補充幾點。首先雷氏認為「人性自私的老問題」是港人缺乏誘因打疫苗的主因,然而香港在過去近一年保持世界前列的低感染率,在因海外輸入個案引爆多輪疫情後,仍能在極短時間內將個案數字壓低,除了嚴謹的限聚令以外,更多是出於市民無私的自律。

    根據博弈論,假若社會人人做好防疫措施,社區染疫風險已減至最低,自私的個體就可以不注重公共衛生大做其Free Raider;相反若絕大多數人未有注射疫苗,群體免疫效果遲遲未達標,出於自私考慮反而更加應該接種疫苗以保障自己。

    我認為香港人拒打疫苗,一來正正是因為他們在過去一年來無私防疫方面做得太過成功,覺得已毋須再「多此一舉」注射疫苗,有如歐美部份國家在徵收糖稅及禁止販售大杯裝汽水後,消費者因覺得自己在飲品習慣上面已足夠「健康」,因而在食物方便更加放縱自己一樣,此即為「贖罪券效應」。

    再者,特區政府特地成立保障基金,為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市民迅速提供經濟支援,最往後多名市民懷疑因接種疫苗而喪命,卻從未有個案能從基金獲得賠償。無論醫療專家團隊的報告如何具權威性,其直接效果就是令市民對政府的承諾完全失去信任,這才是美國與香港在接種疫苗上的關鍵分別。

    咁點樣可以促使香港市民有效率地注射疫苗呢,何君堯建議在指定限期內「截龍」,限期後每位市民補打疫苗要付一萬元;自由黨邵家輝則建議願意打疫苗者電子消費券可多拿3000。撇除政見而言,其實這兩個都是實際的建議,因為對付香港人,鞭子與蘿蔔從來最有效。問題是這個特衰政府,偏偏選擇用了最差的方法──就是以鉗制經濟活動自由來「綁架」香港市民,即使已連續廿多日零感染都好,仍堅持只有接種率達到某個百份比才會全面放寬限聚令。

    這結果又回歸至之前說的「搭便車」問題:若林鄭對香港市民的懲罰是整體性,那誰又會冒副作用之險走去打針呢?當外國打針後可以除口罩,香港打針後卻只能由6人檯坐至8人檯,然後還要同檯的人都要打針,這種屁都不如的「特權」,還是留待林鄭自己慢慢享用吧。

  • 經濟學搭便車問題 在 基金黑武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8 17:00:06
    有 187 人按讚

    之前發過的翻譯文
    最近感覺很適合再發一次
     
    ----------------------
     
    正文開始
     
    搭便車是經濟學和整個社會中最古老的問題之一。簡而言之,搭便車描述了一種情況,其中一方在不付出任何經濟利益的情況下就受益的經濟狀況。
     
    最好的例子是大象身上的寄生蟲。寄生蟲會吸食大象的血液以求生存,但對大象的健康無濟於事。
     
    大象身上的寄生蟲一開始沒有太大的無害,但是時間久了寄生蟲到達到一的量後,寄生蟲開始減弱宿主大象的身體。最終,當有過多的寄生蟲時,大象就被寄生蟲殺死了,之後,寄生蟲因為宿主的死亡也更著死了。這是短期利益與長期可持續性的問題。寄生蟲只考慮短期。
     
    實際上,搭便車問題幾乎出現在人類的所有形式中。要維持生態系統正常的訣竅是將免費乘車者減至最少,以免他們壓倒所提供的服務。
     
    然而,還有另一個寄生蟲問題影響著市場,便是「主動投資者」與「被動投資者」的問題。
     
    活躍的主動投資者是指對其投資進行研究和盡職調查,或者依靠自己進行研究的投資顧問或共同基金。活躍的主動投資者下注並冒險,是證券市場價格發現的命脈。
     
    活躍的主動投資者可能賺錢也可能虧錢 (通常是兩者兼有),但無論如何,活躍的投資者在嘗試賺錢的同時為市場做出了貢獻。
     
    反之,被動投資者是一種寄生蟲的態樣。被動投資者只需購買指數基金,坐下來即可欣賞演出。由於市場大多上漲,被動投資者坐享其成,對價格發現毫無貢獻。
     
    先鋒集團已故的傑克·博格(Jack Bogle)提倡了被動投資的好處。Bogle堅持認為,被動式投資要優於主動式投資,因為收費較低,而且因為主動式管理者不能“擊敗市場”。Bogle敦促投資者購買和持有被動式基金,而不必理會市場的漲跌。
     
    Bogle建議的問題在於這是一種寄生策略,直到無效為止
     
    在大多數共同基金和資產管理業都是主動投資者的世界裡,被動投資者可以做得很好。被動投資者在享受主動投資者提供的價格發現,流動性和方向性推動力時支付較低的費用。
     
    被動投資者可以像在大象身上的寄生蟲一樣,自由地依靠主動投資者的辛勤工作。
     
    當被動投資者超過主動投資者時會發生什麼?
     
    大象開始死亡。
     
    從事研究並增加市場流動性和價格發現的活躍投資者的數量正在減少。而隨意乘坐該系統而對價格發現無動於衷的被動投資者正在迅速擴大。寄生蟲開始淹沒大象。
     
    如果市場以泡沫的形式飆升,那麼活躍的投資者可能會獲利並退場觀望。無論哪種方式,都是積極的投資者阻止了向上或向下失控的行為。
     
    活躍的投資者扮演著類似於舊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專家的角色,該專家被期望在人群想要購買時賣出,而在人群想要賣出時買入,以維持平衡的訂單量並使市場保持平穩。
     
    被動的投資者目前可能正在享受免費乘車服務,但是下次市場崩潰時,他們可能會發現「原來大象也會死!」
     
    當市場下跌時,被動基金經理將被迫出售股票以追踪指數。這種拋售將迫使市場進一步下跌,並迫使被動管理者進行更多拋售。這種動態將助長自身並加速市場崩潰。
     
    就算被動投資者將尋求主動投資者加緊購買股市停止持續賣盤下跌,但問題在於,屆時已經沒有足夠的主動投資者來有所作為。市場崩潰可能就像一輛沒有剎車的失控火車。
     
    有一天,大象會死。
     
    ----------------------
     
    #評語
    在自然界中要維持一個生態永續,系統的平衡與循環是必然要維持住的,一直以來,我從來不認為ETF或共同基金哪個一定比較好,各有功能各有利弊,只有選擇沒有對錯,主動也好被動也罷,一旦有極度的偏頗,對於整個市場都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世界很大很複雜,人性有時貪婪有時恐懼,要把投資搞好,絕對不是把一件事做好就可以,也絕對不會是只有費用高低這種加減乘除的問題而已,有這麼簡單的話,你當華爾街那些資產管理公司養一堆年薪千萬的經理人都是智障?就你最聰明?
     
    我一直提倡的是理財自主性,不要被不正確的訊息誤導,瞭解自己的屬性,瞭解市場的運作,找到適合的工具,才是一個健康的投資方向,願獲利 與你同在。
     
    ----------------------
     
    原文作者:
James G. Rickards 美國律師、經濟學家和投資銀行家、在華爾街的工作已35年的經驗。1998年時擔任美聯儲拯救長期資本管理(LTCM) 的首席談判代表。客戶包括機構投資者和政府部門,並定期在《金融時報》,《紐約晚報》上刊登文章。曾擔任美國情報界和五角大樓國防部長辦公室的資本市場顧問。

  • 經濟學搭便車問題 在 基金黑武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0 10:55:18
    有 93 人按讚

    ARK Invest Fund創辦人Cathie Wood認為「指數是史上最龐大的資本錯置之一,半數以上的股票遭被動的資產組合持有。這一點也不合理,太過向後看。」同樣的道理,讓我想到了之前這篇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