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經濟學原理筆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經濟學原理筆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經濟學原理筆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經濟學原理筆記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經濟學原理: 1、機會成本:指從事這種事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 2、成本效益原則:使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樣做。 3、一價定律:當貿易開放且交易費用零時,同樣的貨物無論在何地銷售,用同一貨幣來表示貨物價格都相同。 一價定律指出。...

經濟學原理筆記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6:57:03

🔺一、經濟學原理: 1、機會成本:指從事這種事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 2、成本效益原則:使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樣做。 3、一價定律:當貿易開放且交易費用零時,同樣的貨物無論在何地銷售,用同一貨幣來表示貨物價格都相同。 一價定律指出。...

經濟學原理筆記 在 追求斜槓人生的青年??‍?紹庸Calv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5:49:23

【#紹庸好書推薦】 音樂產業是很適合觀察經濟原理的實驗場域!? 今天我們來聊聊「搖滾經濟學」這本書📚 ⠀⠀⠀⠀⠀⠀⠀⠀⠀⠀⠀⠀ 其實當初在收到邀請,來分享這本書時 一直對這本書有種興趣缺缺的感覺 雖然對經濟學很有感到好奇 但對音樂產業沒什麼關注🎤👀 (這就是我的思想偏誤吧!) ⠀⠀⠀⠀⠀⠀⠀⠀⠀⠀⠀...

經濟學原理筆記 在 LeedsMay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9:06:40

#經濟學人 #如何從閱讀中學英文 #學英文的方法 上禮拜收到一個陌生粉絲的來信,問我我每天貼的單字/片語教學貼文中教的東西都是哪來的,為什麼我會有源源不盡的資源,為什麼我教的東西看起來都很實用,到底為什麼她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裏找有趣的教材。 說真的,當時我看到那個私訊,腦袋只出現一句話,那就是「...

  • 經濟學原理筆記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14:30:43
    有 53 人按讚

    🔺一、經濟學原理:

    1、機會成本:指從事這種事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

    2、成本效益原則:使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樣做。

    3、一價定律:當貿易開放且交易費用零時,同樣的貨物無論在何地銷售,用同一貨幣來表示貨物價格都相同。

    一價定律指出。任何試圖利用富人願意多花些錢的想法的供應商,都會給競爭對手創造出直接獲利的機會。

    4、市場清算價格/平衡價格:當願意以市場主流價格購買該產品的消費者數量,與願意販賣該產品的生產者數量,與願意販賣該產品的生產者數量相當時,特定產品的產品市場處於平衡狀態。

    5、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雇員的工資與他為雇主在盈虧平衡點上鎖創造的價值大致成正比關係。

    6、規模經濟:平均成本隨產品單位產量的增加而下降。

    7、難於造假原則:倘若潛在的對手之間的某個信號真實可靠,那必定難於造假。

    🔺二、生活中的經濟學

    1、A的演唱會是免費,B的演唱會是40美元。如果選擇去看A的演唱會,必定會放棄B的演唱會,但B的演唱會可以在其他時間看。B的演唱會在你心目中的價值是50美元。如果不去看B的演唱會,錯失了自認為價值50美元的表演,但省下了40美元,所以放棄的價值是50-40=10(美元)。如果A的演唱會價值大於10美元,就去看A的演唱會。如果A用的演唱會價值小於10美元,就去看B。

    2、一個鬧鐘,在校內賣20美元,校外賣10美元,此時你會選擇去哪裡購買呢?再來看另一個例子,如果一台筆記本電腦在校內賣5510美元,校外賣5500美元,此時你又會選擇去哪裡買呢?

    對於前一個例子,很多人會選擇去校外買,畢竟便宜了一半,對於後者,很多人會選擇去校內買,因為,十美元對於五千美元來說並不算多。但在經濟學中,並不能這麼看。兩者的成本和效益是相一致的,所以答案應該是相同的。

    3、產品設計既要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

    4、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當且僅當收益不低於成本,才能採取行動。因此,只有收益(以願意支付額外費用的消費者數量來衡量)不低於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額外消費者數量來衡量)的時候,才應當增設某一產品功能。

    5、(對一價定律進行解釋)比如有些供應商會低於另一部分的供應商的價格賣給客戶,賺取差價的同時又能提高銷量。書中指出,就算是供應商聯手向富人賣高價,窮人也會從中作梗,,他們按照窮人的價格低價買入,再比一些供應商更低一點的價格賣給富人,賺取差價。所以,發展到最後,差價就會越來越趨向零。(“一價定律”適用完全競爭市場)

    6、(對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進行解釋)同一公司的同一工作小組中,生產效率最低的員工,收入比自身創造的價值要高;生產效率最高的員工,收入卻比自身創造價值低。

    更高的收入實際上是對職位較低的人進行補償,畢竟大多數人更喜歡高級職位。從另一個側面講,這些人雖然得到較高的工資,但是在職業滿意度等其他方面沒得到更好的滿足。

    7、設置折扣門檻:對於價格敏感者打折,又不需要對其他買家降價。打折同樣可以讓原本不用買的顧客下決心購買。

    為什麼稱為門檻呢?①購買者要關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進行打折;②購買者需對想買東西的時間延後,等待打折時間。

    例:*臨時變動或購買的飛機票總比提前預定的價格高。這是因為臨時變動或購買的多為商務人士,對價格不敏感或者有公費報銷,所以收全價。而提前購買飛機票的人多為度假人士,所以打折。

    *百老匯的票價在演出前會打折,而提前購買這則要全價購買。這是因為提前買票的多為高收入者,他們對價格比較麻木,並且工作繁忙的他們只能騰出一晚進行觀看,時間成本也比較高,所以不願意花時間排隊等待打折票。因此,百老匯做出這樣的規定。對於排隊等打折票的人來說,如果沒有打折,或許,他們就不會進劇場了。

    8、利用高價格的產品吸引眼球,提高品牌效應,促進其他價位的產品的銷售。

    例:維多利亞的秘密為什麼要展出鑲鑽的內衣?這是因為這種上百萬美元的內衣可以吸引大眾的眼球,從而促使別人購買他家其他產品,幾百美元的內衣在展出內衣的對比下就不算什麼了。

    9、百貨公司為什麼將男裝放在低樓層而女裝卻放在高樓層?雖然大多數男女都希望在公共場合衣冠得體,但在女性身份認同構建中,外表佔比重更大。而且,女性在服裝上的開支比男性高兩倍。說明,女性在選擇衣裝時比男性認真謹慎。因此,乘坐電梯並不會大小女士們買衣服的念頭。但是,一點微不足道的障礙,也會使許多男士打消買衣服的念頭。

    以上是節選書中的部分例子,更多有趣的例子沒有呈現出來。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裡,可樂卻裝在圓瓶子?為什麼最暢銷的書和CD賣的比那些不那麼暢銷的要便宜,而最熱門的電影,票價卻比不熱門的電影要貴?為什麼一些國家男性立法者要頒佈禁止“一夫多妻”的法律?等等很多有趣的例子。

    🔺三、總結

    在我的大學專業課中,也讀過經濟學,但經濟學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太能在生活中被應用。看完這本書之後,其實經濟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有沒有去尋找過。平時看似平常的設計和事物,都是隱含著經濟學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如果我們懂得了更多的經濟學原理,我們是否在遇到一些商業性活動的時候就能用換一種的思維去看待呢。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分析一下商家的商業行為,不盲目地相信售賣者,而是有自己更加理性的思考。

    在生活中,很多社會的發展和一些現象和經濟學也息息相關,我們的通訊工具在更新換代,當成本效益不平衡的時候,這種產品就得考慮是推廣還是退出市場。在本書當中,還能看到一些與營銷相關的手段,涉及到很多商業活動背後的原理,並且提及政府部門出台某一政策 對於長遠的發展是有著一定的考慮。如果能夠耐心的看完本書,相信對經濟學也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 經濟學原理筆記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14:30:39
    有 356 人按讚

    你今年讀了幾本書呢?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我們已經走完了2021年一半的旅程。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讓我們必須待在家裡,生活型態的突然改變,讓許多人頓時之間難以適應。這個改變,或許讓我們跟家人的相處時間變多了,但也有更多的時間被 Netflix 和 YouTube 佔據。
    如果,你覺得自己上半年已經虛擲了太多的時間,想在接下來的半年花一些時間靜下來,按照自己的步調,讀一讀能夠幫助自己和帶來改變的書,那麼,我有一些不錯的書單給你參考。細數過去半年,我同樣減少了外出活動,總共讀了35本書(紙本書、電子書、有聲書),以下挑選其中六本值得推薦給你的書。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1-mid-books/
    .
    1.#人生路引
    《人生路引》是一本所謂的「書中之書」,出自於擁有「閱讀引路人」美名的作者楊斯棓醫師,他在書裡透過28本經典好書的導讀,揉入自己的人生經驗,讓我們認識到,原來把書中智慧轉移到真實生活上可以帶來多大的改變。如果你對人生道路仍然迷惘,想要找到指引前進的方向,藉由這本書幫自己引路就是一個很棒的方式。

    楊醫師有一段話說入我的心坎:「很多人不知道,廣讀之後我們腦中才能累積足以迸發新想法的燃料,才有機會善用別人的智慧,提升工作效率,甚至轉換跑道。其他事情的排序若堆疊在看書之前,我們只會複製昨日的工序,日復一日,益加無滋無味。」閱讀是打破常規的利器,是改變人生的契機。
    .
    2.#超級思維
    許多人都曾推薦查理.蒙格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但老實說,要讀懂、讀透這本書有相當的難度。尤其是書中提到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聽起來很厲害,可是對還沒有相關知識的讀者顯得過於抽象。而這本《超級思維》剛好補足了這個缺口,它是一本心智模型的白話文百科。

    心智模型是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並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侷限。心智模式會影響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影響他對於事情的判斷和決策。當我們能掌握各種不同的心智模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兩種好處:

    1. 用來解釋生活中碰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理解它們的「運作原理」,找出解決的方案。
    2. 用來避免偏誤,達成最好的評估和判斷,做出當下最理想的「決策」。

    這本書的作者把三百多個心智模型,很有技巧性地穿插在各個章節中,搭配生活、職場、商業應用等不同的故事和情境,讓整本書讀來趣味十足又容易消化。這本書也是我在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說書節目唯一破例錄了上、下兩集的書,可見我對這本書的喜愛之深!
    .
    3.#思考外包的陷阱
    在2021農曆年的時候,我曾經將「愛莉莎莎和蒼藍鴿事件」做了一次深度的分析和討論。其中我引用了《專業之死》這本書的內容,說明專家權威和普通民眾該怎麼合作、互信。不過那本書的內容,比較偏向「專家」角度的高姿態出發(作者本身就是專家)呼籲尊重專業。

    而《思考外包的陷阱》這本書則從「普通百姓」的視角出發,提醒我們不要過度把思考「外包」給所謂的專家和權威,也不要依賴過頭、以至於盲從,甚至忘了自己才是該負起思考責任的那個人。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我們:「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我覺得書中的自主思考的五個步驟非常值得學習:(1) 有意識地管理注意力、(2) 以任務為導向、(3) 自主思考、(4) 連結多元觀點、(5) 專家為輔不為主。你將會從書中學到如何尊重專業,卻又不至於盲從。
    .
    4.#致富心態
    《致富心態》是我上半年至今,讀過最喜歡的一本投資理財書籍,雖然有些讀者認為這本書的翻譯有許多瑕疵,但我仍認為瑕不掩瑜。書中不談枯燥的財經術語,反而是把核心拉回我們對於「金錢」和「財富」看法的本身,作者善用引人入勝、一則又一則的短篇理財故事,引導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財務觀,去擺脫我們一直以來對投資抱持的誤解。

    這不只是一本傳統的理財書,透過書中充滿寓意的故事,我們可以發現致富之道往往跟邏輯和聰明才智沒有絕對關係,更多的重點反而在於自己內心的安定、謙卑和耐心。如果你正想要學投資,或者你是一個投資新手,這本書是非常好的起手式。即使你是有經驗的投資者,這本書裡仍然有許多通用的智慧。我也把書中的18個重點整理成一張好懂的圖,讓你快速瞭解這本書可以帶來哪些幫助。
    .
    5.#搖滾經濟學
    《搖滾經濟學》是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書,我從來沒有想像過,有人竟然可以把我們隨處可得的「音樂」和充滿學術理論的「經濟學」做出完美的結合。這本書源自於作者自己的「搖滾經濟學」的演講,在演講中他說明美國經濟和音樂產業的相似之處,歐巴馬總統聽完之後力薦所有高層都要讀過這場演講的手稿。

    這本書如同一部「充滿經濟縮影的音樂紀錄片」,許多我熟悉的歌星都在裡面現身說法,作者對經紀人和唱片公司高層的訪談,更透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音樂成本和行銷方式。這本書幫我們透過熟悉的音樂,去理解商業世界的運作方式,帶給我們一種寓教於樂的全新體驗。
    .
    6.#大器可以晚成
    我認為《大器可以晚成》是這個「快時代」的人們都需要的一本「慢讀物」。作者認為現代社會資訊高度流通的情況下,那些走得比別人快、成功得比別人早的「少年英雄」事蹟,越來越容易被發現跟看到,我們天天被這些包裝亮麗的故事疲勞轟炸,感覺自己落後了、跟成功絕緣了。結果,人們不但沒辦法過得更開心,反而陷入了更深層的憂鬱。

    這本書想傳達的核心精神:「大器不僅可以晚成,只要找到自己的步調,在任何人生階段都能有不同的發揮,獲得各式各樣的成就。」書中引用各行各業人們大器晚成的故事,讓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視野,看到與平常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世界。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帶給我的信心、沉著和寧靜。
    .
    後記:更多好書推薦
    .
    希望你能從這份書單裡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如果你還想知道我曾經分享的其他書籍,可以前往我的閱讀筆記文章專區,裡面有更多的讀書筆記。如果你想趁著下半年,開始建立和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推薦給你這篇長文,我在裡面詳細分享三個值得養成的習慣,可以大幅增加你的閱讀量。

    在疫情的肆虐之下,我們看似擁有了更多的時間,但是卻更容易把注意力分散到數不清的影音和社群平台上。我認為,我們必須在「無意識的漫遊」和「有意識的探索」之間取得一些平衡。主動尋找適合自己、能帶來幫助和啟發的書籍,就是一種有意識的探索。

    最後,如果你將閱讀視為一種對自己未來的投資,邀請你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我每週、每季都會持續和你分享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以及讓我感到深受啟發的好書金句,還會精選值得一讀的好書清單跟你分享。如果你喜歡用「聽」的吸收好書資訊,也歡迎你在各大 Podcast 平台訂閱我的「下一本讀什麼?」說書節目。

    願我們都能透過閱讀來撕開自己的知識缺口,讓「好奇心」和「期待感」經由縫隙鑽進來,尋找牆面之外屬於自己的光。

    如果你也有想推薦給我的好書,歡迎留言告訴我唷 🙂
    .
    訂閱電子報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 經濟學原理筆記 在 Better Leaf 好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16 19:15:01
    有 114 人按讚

    【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

    為什麼人有了錢以後,就不敢冒險❓
    負債累累的時候
    卻越敢貸更多的錢來冒險⁉
    .
    今天和大家分享在生活當中
    常見的「前景理論」
    和你一一解釋什麼是損失厭惡,確定效應
    反射效應,以及降價敏感性
    .
    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
    是由諾貝爾獎得主
    丹尼爾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和特韋斯基(Amos Tversky)
    在1979年所提出的
    .
    .
    卡尼曼是一位心理學家👨
    但卻取得了經濟學屆的諾貝爾獎🏆
    .
    因為他在原有的傳統經濟學原理上
    把心理學研究結合了在一起
    並解釋了其無法解釋的現象
    .
    在現代,
    所有關於行為經濟學的著作
    都繞不開這個理論
    .
    .
    🍀🍀🍀🍀🍀🍀🍀🍀🍀🍀🍀🍀
    .
    好了
    現在就和大家做一個實驗來體驗前景理論
    .
    ❶損失厭惡(Risk Aversion)
    我現在要和你玩一個拋硬幣的遊戲
    如果你嬴的話
    我就給你1000美金💰
    .
    但如果你輸的話
    你就要給我1000美金💰
    .
    你會想要和我玩這一個遊戲嗎❓
    相信大部分的人
    都不會想要和我玩對吧? 😬
    .
    不如我們改一下遊戲規則
    現在,如果你贏的話
    我就給你1100美金😬
    .
    而如果妳輸掉的話
    就只需要給我1000美金💎
    .
    從預期價值的角度來看
    這是一個完全對你有利的遊戲
    .
    但如果我叫你現在馬上和我賭一把的話
    你有很大可能還是不會想要和我對賭
    .
    因為你知道
    你有50%的幾率會輸掉這一筆錢💰
    .
    這就是前景理論當中
    第一個人類不理性的行為:損失厭惡
    大多數人對損失比收益更為敏感🆘
    .
    我必須要把收益提升到2000美金
    才有人願意和我打這一個賭
    .
    許多營銷場景也經常看到這種現象
    「趕快下單,
    今天過後你就會失去這一個優惠了‼」
    「首30名報名講座者免費入場‼」
    .
    「沒購買這份保單,
    痛苦的是就是你的家人」等等
    .
    許多商家都會利用損失厭惡,
    調動你害怕失去的情緒和心理
    來推動交易💹
    .
    損失厭惡除了可以應用在銷售上
    也可以用它來說服自己
    或是其他人來改掉壞習慣💢
    .
    比如說你想要說服自己的哥哥戒煙
    你會怎麼做呢?
    .
    會告訴他如果戒煙的話
    就可以改善口腔問題、
    牙齒會變白👄
    更有機會交到女朋友👩‍❤️‍👨
    .
    還是你會告訴他
    如果不戒煙的話,
    會導致癌症❓
    .
    .
    🍀🍀🍀🍀🍀🍀🍀🍀🍀🍀🍀🍀
    .
    ❷確定效應(Certainty effect)
    現在我就來進入第二個人類不理性的行為:
    確定效應「(Certainty effect)」
    .
    在「確定的好處」和「賭一把」
    之間做一個抉擇⛔
    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
    .
    用一個詞形容詞來說就是「見好就收」
    用一句話打比方就是
    「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正所謂「落袋為安」👛
    .
    再讓大家做一個這樣的測試:
    A.你一定能賺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賺40000元,
    20%可能性什麼都得不到💸
    .
    面對這樣的抉擇,
    你會選擇A還是B呢?
    .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A對吧😉
    但其實選項B才是收益最大化的選項
    .
    因為40000×80%=32000
    期望值要大於A的30000倍
    .
    大多數人處於收益狀態時,
    往往小心翼翼、厭惡風險、喜歡見好就收
    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
    .
    卡尼曼和特韋斯基
    稱這種現象為「確定效應」
    .
    即處於收益狀態時
    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
    .
    投資時,
    多數人的表現是「賠則拖,贏必走」
    .
    這樣的心態更容易陷入沈默成本的深淵中
    在股票市場中💹
    普遍就有這種「賣出效應」⚠
    .
    也就是投資者賣出獲利的股票的意向
    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
    .
    這與「對則持,錯即改」
    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
    .
    🍀🍀🍀🍀🍀🍀🍀🍀🍀🍀🍀🍀
    .
    ❸ 反射效應
    在面對兩種損害
    你是會選擇躲避,還是勇往直前呢❓
    .
    在確定的壞處(損失)
    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
    .
    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
    這叫「反射效應」 (reflection effect)
    .
    當一個人在面對兩種都損失的抉擇時
    就會激起他的冒險精神🔥
    .
    讓我們再做一個實驗:
    A. 你一定會賠30000元。
    B. 你有80%可能賠40000元,
    20%可能不賠錢
    你會選擇A還是B呢❓
    .
    投票結果是
    只有少數人情願「花錢消災」選擇A
    而大部分人願意和命運賭一把,選擇B
    .
    現實也是這樣
    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
    會極不甘心😡
    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
    .
    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
    大多數人都會變得甘願冒風險
    .
    卡尼曼和特韋斯基
    稱這種現象為「反射效應」
    .
    這就是解釋了
    許多所謂的「成功大師」
    喜歡述說自己如何從負債累累欠了幾百萬
    再借更多的錢到轉虧為盈的原因💡
    .
    但其實當你負債一大筆數目時
    你我都會更願意冒險
    .
    .
    🍀🍀🍀🍀🍀🍀🍀🍀🍀🍀🍀🍀
    .
    前景理論還有另外一個原理:
    參照依賴(reference dependence)
    .
    假設你在尋找一個新的烤麵包機🍞
    進到商店後
    你發現這間商品的價格為35美元💵
    .
    這時有人告訴你另一家同名的連鎖店
    有辦促銷活動✨
    .
    可以以30%的折扣
    既25美元就買到相同的烤麵包機
    而這家店離此處還有20分鐘的車程🚗
    但可以確定的是那邊是一定會有貨的
    .
    這時,你會選擇在第一家購買
    還是會開車到第二家店
    購買這個烤麵包機呢❓
    .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
    相信也會願意到第二家店去購買🙋‍♀️
    .
    畢竟,
    如此短距離的車程就能省去30%的成本
    .
    不過
    讓我們再來考慮一個類似的例子
    .
    假如現在你準備買一台新的電視機
    在某個店鋪里
    你看到了自己心儀已久的電視牌子
    發現它的標價是1650美元💸
    .
    這時又有任何告訴你
    另一家分店只賣1640美元
    同樣是距離20分鐘的車程🚕
    .
    在這種形勢下,你會怎麼選擇呢?
    你會願意為了一台電視機📺
    花20分鐘的時間開車🚗
    去節省10美元嗎❓
    .
    假如你和大多數人一樣,
    這一次
    你很可能就不會跑去第二家店購買了
    .
    為什麼同樣是節省10美元
    在購買麵包機和電視機上
    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
    .
    這是因為參照依賴反映了這樣的思想
    即相同的價格變化
    在更大的價格參照上有更小的影響
    .
    所以說,降價要有驚喜🌟
    無論你是賣什麼產品的
    我們都可以運用100法則🔧
    .
    降價促銷的顯示一般有兩種:
    價格顯示,或是折扣顯示
    降了多少錢,或是折了多少巴仙
    .
    假設有一件25美元的襯衫👚
    打完8折後
    顧客可以享受5美元的優惠🎉
    .
    那麼20%的折價
    或是5美元的讓利
    哪一種顯示更吸引消費者呢❓
    .
    假設一台20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
    降價200美元 💻
    相等於折價了10%
    .
    以上哪一種折扣顯示
    會讓這筆交易顯得更划算呢❓
    .
    25美元的一件襯衫👕
    20%的減價折扣也只有5美元
    所以以20%的比例折扣顯示更為妥當
    .
    而像筆記本電腦、 珠寶等貴重商品
    應該採用相反的價格顯示策略
    利用Absolute value(絕對折扣價值)
    來顯示更加吸引消費者🛒
    .
    筆記本電腦降價200美元
    會比起折價10%更加來得吸引人🎀
    .
    .
    🍀🍀🍀🍀🍀🍀🍀🍀🍀🍀🍀🍀
    .
    我們可以把100美元作為臨界點
    當你的商品價格低於100美元時
    「100法則」會提醒你用比例折扣的方式
    來顯示價格優惠會更打動人
    .
    像是30美元的Tshirt
    或者15美元的開胃菜,
    僅僅3美元的折扣實在是太不起眼了
    .
    相比之下🎏
    若顧客看到該商品有10%或20%的折扣
    即使是同樣的優惠程度
    也會看起來更有吸引力‼
    .
    假如商品的價格超過了100美元💵
    我們應該用絕對的金額折扣顯示價格優惠
    .
    就像有一個價值750美元的度假配套🏖
    或一台20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
    僅僅10%的折扣就會顯得非常吝嗇
    .
    但如果把優惠的形式用絕對金額轉化一下
    用75美元或是200美元的優惠🎊
    就顯得更有吸引力了‼
    .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人們在做決策時
    並不是去計算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
    而是用某種比較容易評價的線索來判斷
    .
    就像剛才的降價例子一樣,
    顯示的數字大小影響了我們的判斷
    而不是物品的真正價值✨
    .
    .
    🍀🍀🍀🍀🍀🍀🍀🍀🍀🍀🍀🍀
    .
    這就是今天好葉和大家分享前進理論的
    ④條原理以及①⓪⓪法則的運用
    我們來回顧一下:
    .
    ❶損失厭惡,
    我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損失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獲得的快樂
    ❷確定效應
    當我們在面臨獲得時
    往往小心翼翼,不會願意去冒險
    .
    ❸反射效應
    面對損失時
    人人都變成了冒險家
    .
    ❹參考依賴
    人們看的不是最終的結果
    而是以容易可得的參考來判斷
    .
    ❺ 100法則
    昂貴產品顯示折扣金額
    低價產品顯示折價百分比
    更能夠調動人們的認知感官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