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經濟全球化通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經濟全球化通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經濟全球化通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經濟全球化通識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堅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六大單元概念重溫PART1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個人成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dQt6Ek26I&t=11s 六大單元概念重溫PART2 全球化/能科環/公共衞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iS5LDUECA...

經濟全球化通識 在 Simon Shen 沈旭暉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19:14:28

[#隨緣家書📖]不少上一代的朋友認為,「時代革命」這口號「敏感」,令我想起兩個月前擔任一場中學辯論比賽評判,辯題是「香港需要革命」,本來在白色恐怖氣氛下,「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卻見身邊另一位評判石永泰大律師氣定神閒,笑說工業革命也是革命,何必庸人自擾? 事實上,香港目前這場運動要是發生在二十年前,...

經濟全球化通識 在 ??‍♂️Uni life sharing | 生活隨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03:07:26

[LS溫咩?] 我有感考評局近年想考大家basic既知識多過tip中題 即係好似上年份卷講番中國城鄉問題,其實我都冇諗過!就算唔係basic既野 都會出比較冷門既議題😛 (如果tip中題就個個5**啦係咪) 🙌🏿 所以溫LS要雙線並行地溫: a) 基本知識(即係教科書個d 但如果補習社note整理得...

  • 經濟全球化通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22:00:30
    有 132 人按讚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鍵詞。
    這次我問她,過了這段時間,會不會再加新什麼關鍵字。
    劉教授說她會加「專家」這個關鍵詞。
    為什麼?
    劉紹華教授說: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向大家提出報告,也說他們有個決策委員會。但是她問我:「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這些人到底是誰,媒體要不到資料,法律學者也要不到資料。
    她說: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許多民主國家裡,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即使在臺灣也一樣。
    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政府的運作也沒有這樣。
    這麼重要的一個單位在決定這麼多重大的事情,裡面有所謂的決策委員會,但其中有哪些專家、委員,卻沒人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問劉教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說這就是因為一旦我們把控制疫情的數字放在一切事情之首的時候,當然其他的事情都會放到其次,不受注意。
    這麼重大的事情,決定的專家卻隱形了 ,這不是民主社會的常態。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李建良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現在防疫權力這麼集中的情況,稀釋了法規上的一些正當性。
    衛福部部長究竟是根據什麼法源來代行閣揆的職掌?
    真正的指揮官是誰?
    真正出了重大的問題,誰要來負責?
    都是不清楚的。

    疫苗的分配也是。到底有哪些科學基礎、價值選擇、政策衡量?
    打疫苗的順序,又實際上是由誰來決定的?出了問題,如果要追究決策環節的時候,到底是誰要負責?
    決策的透明度、決策的過程,到底是根據什麼標準跟流程做出來的?
    這些目前也都是不清楚的。
    所有這些,都是當政府在一切以疫情控制為最優先的時候,所忽略的事情。

    2.
    另外,當然還有公民權益的倒退。
    劉紹華教授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只禁止滯留湖北的臺灣人返臺;從別的地方返台的人卻沒有這種限制。
    一個民主國家,把公民的基本權益做這種限制,是不該有的情況。

    劉教授說:在這個過程裡,提出質疑,就會被要求團結;有不同的意見,又很容易被打成中共的同路人。
    她說:從去年開始,中央的政策都在喊全島一致,一直到最近,所謂的要不要解封這樣的事情,才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
    她認為,這是因為亞洲經過威權文化洗禮的地方,都容易就以為團結就是整齊劃一。
    但她說,看教宗這本書就會知道,像教宗講的團結, 就比較像是禮運大同篇裡面所講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不能容納多元的聲音,那到底怎麼形成一個社會的共識?怎麼形成真正的所謂生命共同體呢?」她問。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說:在一個社會裡面怎樣調節不同的意見,互相尊重,讓不同的意見可以創造出新的思考和解方,是極關重要的。
    杜教授說:教宗在這本書裡面講 「不同意見 可以保留高音處的和弦」。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的聲音更繽紛,更豐富,不落俗套。

    此外,李建良教授也指出:就是疫情期間很多會議都採取網上會議的時候,視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會減弱,重要的決策很容易就被輕鬆通過。
    而線上型式的利弊就是,一方面有利於資訊的傳播、記錄,
    但不利的一點就是公共政策會如此決定。
    李建良教授也特別提醒:數位足跡的資訊掌控跟使用,事後如何還權於民,或者說是如何還私於民,這些事情也都是政府應該事先就清楚說明的。不能等到人民要求說明一點,政府才做一點。

    3
    除了政府的角色之外,公民社會的課題也非常關鍵。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的林文源教授,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臺灣在疫情時代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他說:就像世界經濟在疫情爆發之前重視全球化的長練,而疫情爆發之後開始注意各地區的短練,台灣對疫情的關注和因應,也有長練和短練。

    林教授說:臺灣的疫情,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
    今年五月之前,很容易讓人覺得台北就是全台灣,非常中心化,也像是重視的是長練。
    而今年五月之後的第二階段,才開始更注意各地當地的現象,在地化的討論和因應。

    林文源教授觀察上半場的另一個現象是 :大家的討論都好像參加政論節目,而下半場則出現比較多的個人化的行動,實質考量。
    假新聞很多,但是主動對抗假新聞,補資訊漏洞的人也多起來。
    「臺灣跟中國的較量,從過去政府之間好像是長程飛彈的較量,改為現在民間的巷口的肉搏戰。」他說。

    當萬華茶室事件爆發後,固然有很多人在污名化,但是也很多 NGO 的從業人員在關心這些弱勢者,為她們發聲。
    所以他說看到民間很多人在主動論述,幫我們釐清社會的樣貎,因而可以準備未來可以做什麼事情。
    因此,林文源教授說他看到很多人像是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個人的社會運動。

    許多其他學者也有相同的觀察。
    杜文苓教授說:如果只看主流媒體,會只看到對立立場的相互指責,看不到社會有什麼其他自主性的力量。
    但事實上,杜教授說,像社會出現對萬華茶室的污名化之後,出現很多自主性的草根力量在行動,協助街友、性工作者。
    她說,這是我們社會可貴而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靭性力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趙恩潔教授提醒要注意兩大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資本的不平等。
    她提出所謂 COVID 難民這個概念。
    她說,這一次疫情的傳播,全世界皆然,都是因為有些人可以搭飛機在空中到處旅遊 , 所以造成了快速的全球性蔓延。
    然後等疫情爆發之後,以臺灣為例,很多人就因為臺灣安全,就回到了臺灣;可是等到臺灣的疫情爆發,疫苗又短缺的時候,這些人就又馬上又離開臺灣,
    再到其他可以打疫苗,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不平等。
    有些人有條件一直這樣飛來飛去,不但造成了病毒的傳播,又能夠這個及早找到自己認為安全的避風港。
    相對之下,社會裡比較弱勢的人,沒法像他們這樣移動的人,居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趙教授提醒的第二點,是大規模農業和養殖動物的問題。
    養殖動物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多傳染病的起源,目前當然更是我們要小心的源頭。
    而她看到現在許多人因為這次疫情,已經改變自己的注意,
    改為開始注重在地的生活圈,發展農業自主。
    她認為這也是公民社會裡大家在實踐勇敢夢想的行動。

    4
    在一個公民社會裡,溝通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劉紹華教授說,所謂觀察問題,並不光是說「看」到問題就可以。
    光是「看」,也可能會「睜眼說瞎話」。
    她說:觀察問題,需要有一段距離,才能需要「景深」。有了景深,才會觀察得立體化。
    劉教授說,但是臺灣的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很貼近,所以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經常難以產生必要的「情緒距離」和「眼光距離」,也就難以產生「景深」。
    她說: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對於如何溝通,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林益仁教授長期觀察原住民文化,參與原住民的活動。
    他說:台灣的地理很特別。從海平面上升,到亞熱帶、溫帶,甚至到高山是寒帶。 所以我們的植物生態非常多元。
    林教授說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人口有非常有多元的各種背景,和澳洲一樣也是墾殖社會,但是擠在一個小很多的土地上。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我們社會的對話,可以參考原住民的這個方式。
    他說,泰雅族裡面有句話話叫「 sbalay」。
    「balay」就是真相,「sbalay 」就是找尋真相,和解。

    所以當泰雅族碰到他們族裡面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把大家找來,都坐在一起 ; 你把你看到的講出來,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他把他看到的講出來 。
    林教授說,通常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講出來,轉了一圈之後,
    大家大致就會有一個答案出來了。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向原住民借鏡參考的一種溝通跟對話的模式。

    我們談過了疫情時代為什麼不能只是關注每天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這些表面上、結果性的指標,卻不注意其他更根本、更原由性的課題之後,下面最後一集,我們來談一下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勇敢地夢想、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以及台灣想要進入國際社會所該有的準備。

    謝謝大家。
    我們最後一集見。

  • 經濟全球化通識 在 潘小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02 10:12:33
    有 435 人按讚


    (轉)

    《香港通識2020》中英文合版-楊子俊,前女拔通識科老師

    面對通識教科書被審查,我選擇了將我的中文和英文教材合併,製作成這一本《香港通識2020》。

    我沒有刪減任何內容,所有關於法治精神、身份認同、中國國情等課題的理性討論,全數保留。

    我希望以此書保存通識科應有的面貌,繼續協助所有學生和現在與未來的香港人,學習通識,認識事實。

    書剛剛在今日完成印刷。歡迎各位將此書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或購書支持👇🏻: *https://hillwaypress.boutir.com/i/TrsdbQgAA*
    https://www.facebook.com/100126168358617/posts/162930912078142/

    《香港通識2020》中英文合版

    今天9月1日,是我27年來第一次不用開學──從3歲讀幼稚園,到大學畢業後教書,我都沒有離開過校園。但在心態上,我現在仍然覺得自己是一個教師,一個通識教師。

    過去五個學年,我每年都會出版通識參考書。在文憑試後,書會慢慢售完,我也不會做甚麼,等待下一年的出版。

    不過,面對通識教科書被審查,我選擇了將我的中文和英文教材合併,製作成這一本《香港通識2020》。

    我沒有刪減任何內容,所有關於法治精神、身份認同、中國國情等課題的理性討論,全數保留。

    我希望以此書保存通識科應有的面貌,繼續協助所有學生和現在與未來的香港人,學習通識,認識事實。

    書剛剛在今日完成印刷。歡迎各位將此書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或購書支持:https://hillwaypress.boutir.com/i/TrsdbQgAA

    這次亦是首次合併中英文版,希望可以幫助到英文考生理解內容、中文讀者學習英文。


    本書內容

    香港:
    生活素質-就業、貧窮、教育、人權與平等、房屋、人口老化、經濟發展、中港關係、大型基建
    政治-政府公信力、民主、功能界別、議會抗爭、拉布、政治組織、傳媒、社會政治參與、諮詢、激進化、青年人
    法治-司法覆核、公民抗命、法治水平
    身份認同-國民身份、本土、少數族裔

    中國、全球化、環境、衛生、個人成長各單元共50多個議題

    應試技巧:文憑試剖析、題型、關鍵字、議論技巧

    購買:https://hillwaypress.boutir.com/i/TrsdbQgAA

  • 經濟全球化通識 在 鄭家朗 Isaac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1 16:58:53
    有 92 人按讚

    【🙅反對政治審查通識教科書-記者會重點‼️】
    #教育野調查

    📮聯署連結:http://bit.ly/SayNoTo_LSCensorship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新視野通識教育(綜合四版)》

    🏭能源科技與環境
    其教科書刪去了不少關於大陸因一帶一路所引起的隱藏社會問題,第4頁中的生活情景圖隱藏了發展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而第5頁談及恆常議題的圖中亦刪走了關於中國的空氣污染問題。

    🇨🇳現代中國
    教科書刪除了不同大陸議題的觀點,例如第26頁在民工的待遇上,刪除了民工遭受政治排斥以及文化歧視的論述。

    教科書上的漫畫亦有作出轉變,以掩蓋中國社會問題,例如在並第39頁,一幅講述中國勞工問題的漫畫轉變為反映貿易磨擦的漫畫。
    另外,書上亦有論點修改的情況,試圖美化內地政府管治實況,如在第101頁,講述地方政府的部份刪除了官員熱衷追求GDP的段落。

    🌎全球化
    教科書上用其他國家的例子取代中國的同樣例子,為中國洗白,在第66頁,新版教科書用「發展中國家」血汗工廠取代本來講述中國血汗工廠的漫畫。

    《📚雅集出版社有限公司:雅集新高中通識教育系列 (第四版)》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書上用「合法」兩字去限制每人與生俱來公民權利的活動,試圖威嚇青少年維護及利用自己的公民權利,例如在第135頁,在圖片和註解中,新版教科書在「參與遊行表達訴求」及「參與社區事務」加入合法兩字。

    🌎全球化
    書中用不同角度分析同樣議題,嘗試美化中國的網絡問題,在第129頁中,新版書用西方網絡進入中國的資料取代舊版書中國政府設立網絡防火牆的資料。在第197頁中,甚至透過美化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料,取代舊版講述社交媒體對反政府示威抗爭的功用,隱藏自由互聯網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