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經建版地圖購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經建版地圖購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經建版地圖購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經建版地圖購買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工頭堅。旅行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推薦序 這麼說雖然不太好意思,但我時常收到推薦書本的邀請;而做為一個閱讀範圍相當龐雜的嗜讀者,不僅是自身工作所在的旅遊領域,凡是有興趣的主題,通常都會欣然應允,因為這樣,便有機會讀到更多新書的內容。但也因為多年來「推薦」的書數量不少,...

  • 經建版地圖購買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8 13:00:15
    有 156 人按讚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推薦序

    這麼說雖然不太好意思,但我時常收到推薦書本的邀請;而做為一個閱讀範圍相當龐雜的嗜讀者,不僅是自身工作所在的旅遊領域,凡是有興趣的主題,通常都會欣然應允,因為這樣,便有機會讀到更多新書的內容。但也因為多年來「推薦」的書數量不少,提醒自己要以更嚴格的眼光來挑選,因而婉拒了不少近期的邀約。

    然而,當收到來自這本《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從臺灣、朝鮮、滿洲、樺太到南洋群島》台灣版的編輯來信,希望我能列名推薦時,竟有種觸電般的驚喜。原因很簡單:我擁有本書的日文原版,而且是幾年前特地從網路書店訂購,空運來台的,會如此費心(並費金)購買一本書,必然有其吸引人的絕對理由。

    記得某次,與日本友人井上俊彥先生出差同行,他突然問道:來日本旅行,最吸引的我一點是什麼?由於我倆都是在發掘並協助推廣地方觀光發展的人,這麼問,當然是一種互相討論與探索的過程。我卻給了一個似乎很平常的答案:坐電車,隨興地到處看風景。換句話說,鐵道本身就是我之目的地。

    相信很多人也同意這個觀點:日本的軌道交通建設與管理之完善,令得乘客或旅客,只要搭上電車,不僅各大小城鎮,甚至深山、海角,凡有軌道鋪設之處,即使是班次稀鬆、車廂短少,都有機會可以抵達,且通常非常準點。而做為一個熱愛在旅行中思考歷史的閱讀者與從業員,我又不禁要探問:

    究竟日本是從什麼時代開始鐵道的規劃與建設?而JR與台鐵「系出同源」,為何到今日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與效率?而在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鐵道最終覆蓋率又是多少?

    正是出自這樣的好奇,我開始蒐集相關史料,包括長年住在台灣的片倉佳史先生之著作;甚至在東京神田的古本屋,試圖尋找「戰前」的台灣鐵道旅行手冊,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意外發現本書的存在,才終於一舉解答心中諸多疑問,甚至開啟了更寬廣的想像(與理解)空間。

    如果我們暫時放下以往所謂侵略、殖民或戰爭等定論,單純以一個時空旅人的眼光來看,則1945年之前,亦即本書提到的「大日本帝國」時代,對於鐵道旅行者來說,已然可以提供多元豐富、充滿發現樂趣之旅程。

    因為在當時,日本實際控制的區域,除了本土,尚包括台灣、朝鮮半島、關東州(大連)、滿洲(中國東北地區)、樺太(庫頁島)南部,甚至在遙遠的南太平洋小島上,也進行了簡易的鐵道建設。這些鐵道當初被建設之目的,固然不完全是為了交通或觀光,也有不少是基於獲取物資的產業考量,但無論如何,有了軌道,許多原本偏遠的地方,就有抵達的可能。

    參閱書中,當年的台灣鐵道地圖,你會發現,除了施工難度較高的北迴(宜蘭到花蓮)與南迴(屏東到台東)、以及少數支線,是在戰後才新建的以外,本島之主要幹線,加上無數的製糖鐵道,早在日本統治時代,已相當完備。而更令人驚喜的發現,是在當時已有許多種類的旅行套票,甚至與船票結合,便利來往各個「外地」之方案。

    如今我們讚嘆於日本鐵道的效率、JR Pass 以及各家私鐵推出的票券之便利,原來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建立了模式!這也令人不禁要去思考,為何台灣在「戰後」反而停滯了軌道交通的發展,直到近二三十年,才彷彿像驚醒一般,開始積極建設捷運、高鐵,並更新列車型號與車廂形式。如果當年的建設成果能夠持續推進,或許今日台灣的鐵道旅行,也會以更有效率且更多元的面貌呈現吧⋯⋯

    然而,撇開這些無謂的歷史因果之遐想,正如作者所言,他是用「旅遊指南」的形式與體裁來建構本書的內容,就讓我們單純以一個時空旅人之身份,買張車票,搭上想像的列車,馳騁在歷史的國度,再度為渴望鐵道旅行的心靈,開啟通往可能性的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