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時先冰敷,再把瘀血推散
(《成為男人的方法》/沈信宏著,推薦序)
成為男人,似乎不是這時代會掛在口頭上的事情了。
或至少難以在出版市場看到類似的書名。
也許我們終於迎來各種性別獨特的時代,不必再把傳統男性形象當成核心了;反過來想,也許不把「男人該如何」掛在嘴邊當成指南之後,性別標籤卻像四處...
受傷時先冰敷,再把瘀血推散
(《成為男人的方法》/沈信宏著,推薦序)
成為男人,似乎不是這時代會掛在口頭上的事情了。
或至少難以在出版市場看到類似的書名。
也許我們終於迎來各種性別獨特的時代,不必再把傳統男性形象當成核心了;反過來想,也許不把「男人該如何」掛在嘴邊當成指南之後,性別標籤卻像四處蔓生的鬼針草般沾黏在身上而不自知。二○二一年的此刻,細看架上的出版品,書名像一句句溫柔的話:輕聲耳語跟女人說不夠好也可以,戲謔傾訴自我的非主流不被認同才與眾不同,這些訴求試圖鬆綁性別框架,還原個人的狀態。然而,最需要鬆綁的,總是不見蹤影。鮮少見到男人二字出現在書封上的日子,彷彿異性戀男人無須被指導,也從來都不覺得框架是種巨大的困擾(哪有?看那些論壇總是為房為車為了月收入多少才能結婚而爭呶不休)。
異性戀,已婚,育有一子一女,像信宏這樣被我歸類在直男的人物,或許也像不見蹤跡的書名一樣活得沒有困惑,但更可能的,是他把困惑藏得很深。之所以反身觀看、描摹自我,想必是當今對男人的預設值已經不敷使用,於是試圖鬆動框架、增添選項,調整男人的「身形」。
一個男人該有什麼身形?這對信宏來說不是一個好回答的問題。處在父親缺席的家庭,在小孩的成長記憶裡,男人的身形虛幻化作一個陰影。陰影不僅僅是具體上的漫漶的形象,「像一件摺在衣櫃裡的冬衣,絕冷的時候,他才出現」。陰影也是符號上的,當班上的男同學都開始發育,野性的毛髮自身體各處如叢莽生長,他卻只能偷偷疑惑自己裡外「和其他男人不一樣,是一個退化的人」。沒有人安慰他,跟他說:有一天你也會長成一個男人的身體。陰影更是心理上的,一則母親口中敘述的負面男性形象,「不養家還欠債、抽菸喝酒好賭、有別的女人」。生活的缺口,童年的傷痕,彷彿都是這個缺席的父親一手造成的。「別像你爸爸」,母親一句話,就劃分出一塊暗影般的禁區。於是在這種既沒有可學習的好男性形象,又去不了壞男人禁區,成長完全沒有範本的狀態下,他只能自己摸索出成人之路。
看似記錄成長過程的作品,但這或許更是一本哀悼之書,哀悼沒有父親的,那失落的一塊自我的拼圖。從12、24到36這三輪生命階段的樣貌中,我們得以在字裡行間讀出,作者自母親與親戚那端得到「男人該如何」的負片,卻缺失足夠的能量,只能一邊對自己質疑,一邊武裝男人這副軀殼,一邊還要貶抑自己的父親,彷彿越是用力去貶抑、去討厭,就越能忽視掉自己的渴求。書中令我觸動的一段,是信宏北上探望父親,提及自己過敏一事。多年未曾替家裡付出什麼的父親好不容易找到了施力點,給了一罐中藥粉,叮囑他早晚各吃一匙──父親專程去拿保證痊癒的藥,試圖治癒孩子因自己而帶原的病,但這一罐藥卻極苦,苦到不願吃,放在抽屜裡受潮結塊──聽起來,一切象徵,都在其中矣。而後父親打電話來詢問吃藥情形,聽在作者耳裡不像關心,卻像是有意挑釁。我無意從字裡行間竊取並超譯作者心緒,只是想到,若我是他,也是必定不願接電話的。一個負欠我與家庭甚多的父親,一罐藥粉就想居功自傲?能夠復原我對你的過敏?如此總總拒絕父親的行為背後,有一個矛盾的暗示:你必須做得更多。但就算做得再多,我也不會肯定你,因為,如果我認同了你,那麼我這一路以來對你的否定又算什麼?
然而背道而馳,還不是因為背後有個時時回盼的基準點,逃離才有了方向。這是世上大半帶著傷長大的孩子,都在做的同一件事。
我私心臆測《成為男人的方法》一書,其實是信宏轉過身,對著背後遙遠的陰影,一次勇敢的凝望。沒有英雄,沒有父親手冊,身為男人、丈夫、父親,一切都是對應關係,站定位置後,再學習那些稱謂該有的姿態。寫迷戀鋼鐵人的兒子,身為凡人的父親當然不會張手射出白光而飛行,只能陪兒一起仰望英雄。寫妻子與自己因為跑步而結緣,身為丈夫,卻很晚才發現妻在生活中的退讓是永恆的長跑。我特別喜歡〈是我的美〉裡寫到一個父親如何實現美麗。心裡的小女孩受到壓抑,來不及長大,像藏在衣櫃裡的美麗衣物,來不及穿,就被現實洗壞;於是有了女兒之後更是殫精竭慮地把美感穿戴在她身上,彷彿自己的分身,一場遲來的變裝舞會。(是的,現實中我也常驚喜於信宏總能買到紅紅綠綠的花襯衫穿戴於身,不是為悅己者容,是為己悅而容。此刻,身為父親的他終是回過頭來滿足了過往的缺憾。)
說實話,收到《成為男人的方法》書序邀約,心裡疑惑著,「成為男人」這樣的主題,卻讓一位同志寫序,下意識消遣自己根本牝雞司晨(瞧,多古老又充滿性別標籤的一句成語)。但允許我最後再補述一段:書中記述了一段受傷的段落,信宏看到妹妹摔倒受傷,想起媽媽說瘀青要熱敷,於是用熱毛巾熨貼妹妹的傷口,卻遭妹妹皺眉撥開。
我心想,當然會被撥開。其實受傷時應該要冰敷,先減緩發炎反應與不適感,安撫傷者的情緒,之後的瘀青再熱敷,把瘀血推散。
這個處理過程,根本似一則親子家庭的創傷處理隱喻。
讀到這段,再回頭看看書名,在心裡跟信宏對話起來:沒關係,成為一個男人,你未必要剛強勇莽,但可以更溫柔細膩。
我們都還在學習。
#成為男人的方法
#沈信宏
#寶瓶文化
綁的成語有什麼 在 超級奶爸 WCC 育兒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語自學】#自學紀錄 Day8
妹:「拔,我覺得你真的很幼稚耶~」「但是我喜歡😍」
哈!那就讓我們來玩一個很幼稚的遊戲吧!😁
一直很想把表演課跟劇本編撰加到課程裡一起玩,讓孩子可以天馬行空的寫劇本,自導自演滿足他們表演的慾望。成語對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真的好抽象~我們試著把 #角色扮演 跟 #情境遊戲 跟成語結合來玩玩看。遊戲的靈感來自古裝劇裡綁在箭上的密信,想像一下自己是劇中的主角,有一天坐在涼亭旁喝牛奶🍼,突然間,咻的一聲從遠方飛來一支箭射在柱子上,箭上綁著一封信,是密旨嗎? 快點打開看看裡面寫了什麼秘密
#讓孩子喜歡上成語的遊戲-2
㊙️ #成語密信
使用宣紙,魔法藥水跟優碘在家就可以很容易進行的成語遊戲
#準備材料跟操作說明請看照片
#歡迎分享請勿商用
#玩中學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引起孩子主動想學習的欲望
#養大孩子對學習的好奇心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綁的成語有什麼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段花花小時候的故事
我母親熱愛閱讀言情小說,她的內心住著一個17歲的少女,直到現在仍然還是。
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經常從租書店或是圖書館借回言情小說,當我跟哥哥在客廳看著七龍珠時,母親就靜靜的坐在我們旁邊,看著那有斯德哥爾摩的女主角是如何愛上綁架她的殺手。
小朋友都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我也喜歡模仿母親看書。
對五六歲大的我來說,言情小說太無趣了,我根本看不懂上面的文字。我會讀有注音符號的故事書,遇到拼不出來的生字時,就會纏著母親讀給我聽;母親覺得我太煩了,於是就教我如何使用字典。
學會查字典後,我能夠看的書籍種類就越來越多,文字也越來越多;我終於也能夠看得懂母親喜愛的言情小說了,小學四五年級的女孩,看著那沒有床戲的、最多就是男主角蜻蜓點水般地吻了女主角的言情小說也是會臉紅心跳的。
五年級時,老師要我們練習寫作文,我不太記得題目了,印象中似乎是我的志願,或是我將來想當什麼之類的;我沒有寫什麼老師、律師、醫師之類的志向,我寫:我想當女巫
當時玩的線上遊戲《龍族》裡的法師可以自己調製藥水,調製的配方都是些香草植物,而我也根據遊戲中的這些素材寫出了我的作文;我明確寫出用薄荷、迷"迷"香、鼠尾草與薰衣草,調製可以治療所有悲傷的藥水,喝下去的人都能夠獲得永恆的快樂。
當時我的老師特地把我叫去,說我迷"迭"香的迭寫錯了,然後問我想不想種植薄荷;他知道校園中有個花圃裡長了一大堆薄荷,若我想種植的話,可以準備好花盆與泥土,他陪我去摘取。
雖然那盆薄荷原本被我養到成長十倍大,但放個暑假忘記它的存在後就死掉了,現在想來還是有點哀傷呵呵
老師在幫我剪薄荷時,稱讚我的文筆很好,作文寫得很生動,不妨試試看寫散文;從小就鮮少被讚美的我,聽見老師這一番話後就開始著魔似地寫作,國一時的自由寫作還曾經登上過校刊,並且被派為班代表去參加作文比賽。
但是那一次的作文比賽題目是《租稅》
我壓根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只好寫了篇跟主題絲毫沒有任何關聯的文章,內容大概是“我不知道『租稅』是什麼,但我想到了豬睡......”
我交出了篇600字的《愛睡覺的豬》
當然,比賽成績慘不忍睹,我也因此被嘲笑了一段時間。「答非所問」這成語成了我當時的綽號,有好一段時間我都不想再寫作。
直到後來我告訴自己,我不要再寫別人為我下的題目了,才又重新提筆寫作。
後來的創作就是BL......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菸
#花花的心情隨筆
綁的成語有什麼 在 大書蟲帶小書蟲來啃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界閱讀日423 ,好書抽獎開跑
書蟲媽整理7本幼獅出版好書資訊,
其中還有2本好書剛得獎,好書大家讀,大家讀好書哦!
1/
《山珍海味文學宴》
管家琪 文 / 尤淑瑜 圖
首先,這當然不是一本食譜,不是要教大家怎麼做菜。而是從文化的角度,把關於中華美食方方面面的文化知識,做了一番梳理和介紹。
你知道「姜太公釣魚」,最後到底是誰上鉤了呢?商紂王的得意設計「酒池肉林」究竟有多奢侈?項羽在率軍渡河後「破釜沉舟」,用意何在?還有我們常吃的早餐燒餅、油條在歷史上有什麼典故?
《山珍海味文學宴》📚 https://reurl.cc/rajgR1 以輕鬆有趣的文筆,敘述與飲食相關的成語及其美食的由來與傳說。讓我們一起參與這場文學與美食的盛宴吧!
2/
《青春是一首練習曲》
陳素宜 文 / 灰塵魚 圖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和周圍的人不一樣,總擔心自己比不上其他,直到多年以後回首才發現,原來,這些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然而,長大的過程裡,每個轉折都是跳動的音符,最終譜成一首獨特而刻骨銘心的青春練習曲,永遠迴盪在我們心底。
這本書裡,📚 https://reurl.cc/bzjXkE談人際、家庭、愛情、課業,一定有觸碰你的故事!
3/
《讀而自由:安頓身心的12堂公民行動課》陳夏民 著
由長期關心社會運動與各項議題的獨立出版人──陳夏民,精心挑選12篇不同議題的選文,探討社會上的各種議題,面向多元,包括:性別、性向、種族、環境保育、公民運動等,藉由閱讀選文引導,為抽象概念注入具體的解析,帶領讀者思辨社會的各種現象。
📚《讀而自由:安頓身心的12堂公民行動》📚https://reurl.cc/ZQ5Gyg針對各項議題,精心設計開放性的問題,適合師長與學生相互討論,建立獨立的觀點,培養論述的能力。
4/
🉐️
2020年 年度好書大家讀
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文學讀物A組
《菲姬闖世界》
坦姆辛.雅努 文/
鄭榮珍 譯/ 顏寧儀 圖
八歲的菲姬住在西非迦納的一個小村莊裡,生活艱難,但天性樂觀,名字是她唯一的煩惱。但是,當阿瑪奶奶重病時,她有了第二個煩惱。
📚 https://reurl.cc/WEZXZ9菲姬決定和山羊瓜米結伴到美國幫奶奶買特效藥。才上路沒多久,就弄丟所有的錢,搞得一身狼狽,幸好碰到幫助她一路過關斬將的納納,之後兩人更遭遇綁架、染上傷寒、瓜米車禍喪生等不幸事件。最後,菲姬能振作起來,成功抵達美國幫奶奶買到特效藥嗎?
5/
《23.97的海洋哲思課》
廖鴻基 著
23.97,一條隱形的北緯線,卻讓花蓮港的紅燈塔、南投臺灣地理中心碑,與彰化芳苑燈塔有了奇妙連結勾起海洋作家廖鴻基的好奇,萌發探索臺灣西部海岸的想法。
二〇〇三年,廖鴻基組成工作團隊,租用一艘二十噸賞鯨船為工作船,以一個月的時間航繞臺灣一周,執行「繞島計畫。
期望藉由這次行動,突圍海島限制,讓臺灣社會對疆界的思維,從傳統的陸地海岸延伸到沿海,藉以宣示「海洋」應該是島國社會重要的生活領域。
臺灣並不大, 也許可以透過「多認識一座城市」、「多認識一段海岸」、「多認識一片海」……為行動意念,走出去、航行出去,就同廖鴻基所說的「海洋無可預約,但值得期待」。
📚 https://reurl.cc/xgjGK1一起循著作家書寫的路徑,換個角度閱讀島嶼臺灣。
🎬 男人與他的海WHALE ISLAND
4月1日起 ,全台各大電影院上映
預告片
https://reurl.cc/g8jWEQ
6/
《因為所以有故事:解構創作思維》
謝文賢 著
讓我們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透過29個「因為+所以」的思考撞擊,領略故事創作精髓。📚 https://reurl.cc/L0zbqL帶你寫(說)故事!
7/
🉐️
2020年 年度 好書大家讀
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文學讀物B組
《馬丁、瑪莎,還有夏婆婆》
王淑芬 文 / 許珮淨 圖
《馬丁、瑪莎,還有夏婆婆》📚 https://reurl.cc/7yv3b1,記述了一對兄妹與鄰居夏婆婆所經歷的十個溫馨小故事:夏婆婆在池塘邊與兩人分享兒時的美好回憶、暗中幫助瑪莎上臺表演的夢想、邀請兩人到家中享用橘子蛋糕、共同完成了馬丁的訪談作業等等。雙方透過鄰里間的互助關懷漸漸加深了彼此的友誼與情感。故事的最後,夏婆婆受邀到學校演講,意外揭開了過去那段精采豐沛的人生經歷,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你是一個會主動關懷他人的人嗎?當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未來,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王淑芬老師希望透過這個故事,讓更多小讀者理解到年長者並非各個都脾氣差、喜歡倚老賣老;相反的,每位老人都擁有一段不凡的人生故事與智慧,只要願意像書中的馬丁、瑪莎一家人主動付出關懷,加深彼此的連結關係,或許能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與快樂!別忘了,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變老。
⬆️
抽獎辦法
📣公開分享
📣 按讚
📣 留言「423世界閱讀日,好書大家交流」並tag 3位朋友
⬇️本次贈書由幼獅出版社提供贈書
青春是一首練習曲2本
山珍海味文學宴 2本
活動截止時間到4月23日晚上12點結束,4月24日公告🪧贈書得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