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統計分布種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統計分布種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統計分布種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統計分布種類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桃園今天新增2例本土案例,案15338因有確診者接觸史,居家隔離期滿前採檢確診。 另案15339是名在台北上班的通勤族,因公司要求快篩,快篩陽性再到醫院PCR採檢確診,由於該案足跡大多數在台北市,也有部分在桃園,我們已經將簡訊實聯制以及足跡資料,提供給台北市衛生局進行後續職場匡列範圍。 疫情尚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擁 #核彈 大國前3名: #俄羅斯 、 #美國 、 #中國 。修等幾咧…台灣也差一點有核彈?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核彈有個厲害的稱呼叫做毀滅性武器,它的毀滅性究竟有多高呢?從二戰美國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兩顆...

統計分布種類 在 汪喵星球 Dogcatsta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19:17:38

​​毛色是人類對毛孩的第一印象,你知道貓咪有多少種毛色嗎? ​​​➡️​ #右滑 看看汪喵編編家的貓貓花色 ​​⠀ ​​﹏﹏﹏﹏﹏﹏﹏﹏﹏﹏ ​​​🐱​ #7大貓咪花色分類 ​​﹋﹋﹋﹋﹋﹋﹋﹋﹋﹋ ​​​1⃣​️ #全色貓 ​​從生物遺傳學來看,貓咪其實只有 #真黑 #嗜鉻黑 兩種色素基因,而兩種...

統計分布種類 在 嘴邊肉安ㄅ ¨̮ 台北 桃園 台中 高雄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23 03:37:14

—ᴛᴀɪᴘᴇɪ •信義區— [紅九九] |經典套餐 $588| |綜合滷水拼盤 $160| |無糖綠茶 $50| ✂•••••••••••••••••••••••••••••••••••••••••• 好拍程度:🌕🌕🌕🌗 好吃程度:🌕🌕🌕🌖 · 冬天一起來吃鍋❤️紅九九主打一個人也能吃鴛鴦鍋(很適合...

  • 統計分布種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20:40:17
    有 6,047 人按讚

    桃園今天新增2例本土案例,案15338因有確診者接觸史,居家隔離期滿前採檢確診。

    另案15339是名在台北上班的通勤族,因公司要求快篩,快篩陽性再到醫院PCR採檢確診,由於該案足跡大多數在台北市,也有部分在桃園,我們已經將簡訊實聯制以及足跡資料,提供給台北市衛生局進行後續職場匡列範圍。

    疫情尚未完全平息,三級警戒延長到7月26日,指揮中心微解封並沒有開放幼兒園、日照中心與長照機構等機構,我認為,中央應制定全國統一的規範,讓這些機構在三級警戒延長期間,在安全的狀況下恢復營運,也能減緩民眾負擔。

    對於微解封、適時鬆綁措施,我們也會謹慎考量,在 #北北基桃標準要一致、#感染事件清零結束、#社區感染風險要降低 原則下,研擬開放時機。

    微解封各場所開放情形如下:
    ① 政府服務及活動
    🔸7/13起,開放5人以下的消費爭議協商或調解會議
    🔹7/13起,開放人民團體、合作社,不涉選舉、補選、罷免之會員大會及理事、監事會議,可以視訊方式召開

    ② 公共場所
    🔸宗教場所廟埕或廣場空曠處,依「宗教場所防疫管理措施指引」擬訂防疫計畫,報經主管機關備查,才能進入參拜
    🔹公園戶外空間、接種站以外之學校操場

    ③ 運動及文化場館
    🔸符合「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適度開放競技及休閒運動場館業防疫管理措施」之民營運動場館開放
    🔹桃園市立圖書館及各分館開放「線上預約臨櫃取書」服務,讀者不入館,於各館門口設置「臨櫃取書窗口」

    有關廟宇等宗教場所,根據內政部公布的防疫指引,宗教團體須提出防疫計畫報主管主管機關同意後才可開放民眾進入,市府會協助輔導;飲食的部分,還是維持限外帶、不內用。同樣也有飲食可能的電影院,也不開放恢復營運。

    今天桃園進行68歲長者疫苗接種,造冊人數23,595人、實際接種17,835人,接種率75.6%,我們以精準、友善、有序的原則,持續為大家服務,也提供愛心計程車、復康巴士免費接送。

    也請大家注意,即日起至7/12(一),全國開放第9類、第10類對象疫苗接種意願登記,配合中央疫苗接種政策,預計7/13-7/15預約接種、7/16-7/22施打疫苗,歡迎符合資格的市民朋友踴躍登記,提升免疫保護力。

    📝登記對象
    🔸第9類|18-64歲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
    🔹第10類|50-64歲市民朋友
    📝疫苗接種意願登記
    ① 登記平台|打開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https://1922.gov.tw/vas/)或健保快易通APP
    ② 意願登記|填寫身分證/居留證號碼、健保卡號、手機、希望接種的行政區及疫苗種類即可

    *今日桃園公布確診個案,部分為已匡列之居家隔離個案,故無相關活動史;部分個案尚在疫調中。5/10至7/10統計桃園市本土個案確診分布統計詳見圖卡。

  • 統計分布種類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06:05:40
    有 2,186 人按讚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的作者是Matthias Doepke,德國人,現為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與Fabrizio Zilibotti,義大利人,現為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經濟學家談教養?

    沒錯。作者的論點在於,父母的經濟能力與所處社會的財富分布狀況,會影響父母採用那一種教養方式。

    經濟學的核心論述是,人如何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做出最有利的選擇。教養,也不例外。

    作者在書中展現了,可以用經濟學觀點,解釋不同國家之間,不同世代之間,與同一個社會內不同財富階層的父母,會比較偏向採用那一種教養方式。

    儘管書中有些章節列出不同教養模式,對孩子日後取得高等學歷或是社會階層向上爬升的影響。但作者並沒有試圖評論那一種教養方式比較好。他們認為,父母都是愛子女的,希望他們生活快樂,有成就。但會因為經濟狀況,採用不同的教養方式。

    作者將教養模式分為四種。畫分這四種教養模式的是兩個親子互動指標。第一個是父母如何回應小孩。第二則是,父母是否干預小孩的決定。

    不回應也不干預的,是忽略型父母。
    會回應但不干預的,是放任型父母。

    不回應但會干預小孩選擇的,是專斷型父母。
    會回應也會干預小孩選擇的,是威信型父母。

    這個分類可畫成示意圖:

    忽略型父母基本上不太關注自己的小孩。作者主要討論的是放任、專斷跟威信三種教養方式。

    專斷跟威信,都是密集教養的方式。差別在於,專斷的父母比較”專制”,認為小孩就是聽我講的就對了。不需要跟你講道理。也比較可能採用體罰等高壓的方法。

    威信的父母也會干預小孩的決定,但會採用講理的方式。說服小孩,為什麼這樣比較好。

    有趣的是,作者指出,威信教養是這四種類別侵入性最高的。因為父母會試著塑造小孩的價值觀。相較之下,專斷只有試著改變小孩的行為。

    父母會如何決定採用那種教養方式呢?

    首先是要或不要干預小孩的選擇。

    假如小孩的選擇會帶來重大成果差異或嚴重不良後果,父母會傾向介入小孩的選擇。

    譬如住在高風險社區。讓小孩下課後自由在外活動,可能沾染惡息,涉足幫派或吸毒。父母會傾向介入。

    譬如教育選擇。假如在這個社會,取得高學歷,對於日後工作所得有重大影響,父母一般會介入。

    但假如這個國家,白領跟藍領工作者所得差異不大,或者社會財富分配較為均等,放任教養會比較盛行。

    接下來,假如要干預小孩選擇,那是要採用專斷還是威信。

    這兩種教養方式的主要差別在於專斷教養須要持續監督。因為父母設下規則,要求孩子遵守。所以一定要父母管得到的時候,才有用。

    威信教養則是把價值觀灌輸給孩子。只要成功說服,小孩子日後就會根據已經內化的原則行事。不需要持續監督。

    接下來的章節,作者就用實際上各國家,各時代的教養狀況,進行驗證。

    譬如所得不均的情形。北歐國家像瑞典、挪威較為輕微。美國狀況嚴重。法國、德國介於之間。

    所得愈不均,採用放任教養的父母比率降低,專斷與威信教養比率提升。

    譬如美國就有”直升機父母”一詞。指的是彷彿一直盤旋在小孩上空,不斷監視小孩各種生活面向的父母。這是高度密集教養。

    北歐國家”尊重”小孩的程度,則會讓美國父母吃驚。(台灣讀者看到書中的例子應也會覺得居然可以放任到這種程度)

    單一國家也不是一成不變。隨著幾十年來,收入不均狀況的起伏,國內採用放任與密集教養的父母比率也會改變。

    譬如美國近年貧富差距拉大,也跟父母愈來愈介入小孩的活動與學業相關。

    父母本身條件方面,有兩個重要因子決定教養方式的選擇,那就是父母的教育程度與經濟狀況。

    作者也討論了教養的歷史。

    近年來,我們可以體會到威信教養方式興起,專斷與體罰日漸式微。這與整體社會經濟狀況的改變有關。

    在一個職業流動性低,子承父業的社會。父母直接把專長教給小孩,就是安身立命之道,順從比較重要。專斷勝出。

    在高度職業流動,每一個世代就會出現高度技術改變與進步的社會,小孩有獨立探索世界的能力比較重要。專斷教養式微。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趨勢。很多國家的調查都發現,認同體罰等高壓方式管教小孩的做法,愈來愈不得到認同。

    除了社會因素、父母條件與歷史發展對教養的影響之外,這本書還討論了許多其它主題。包括決定生育幾個小孩,為何經濟發達國家普遍有生育率下降的情形。對男孩與女孩的教養差別。學校體系如何影響教養。

    除了作者整理出來的統計數字,還有兩位作者他們旅居多國親身經驗的分享。“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是一本內容豐富、論點有趣的書。可以讓現代父母,看清楚自己教養決定的脈絡。

  • 統計分布種類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7 20:23:54
    有 2,094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401例本土,校正回歸266例,死亡13人,創疫情以來單日新高;台大等醫院強調病患量超載,指揮中心調度醫學中心共同承擔;陳時中首次說明1月BNT疫苗破局細節;莫德納15萬劑明天下午扺台,6月底還有185萬劑;41萬劑AZ疫苗今天開始施打】
     
    台灣今(27)天新增401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校正回歸266例(新增人數與回歸數共667人),4例境外移入,13例死亡,創下疫情以來單日新高,最年輕死者僅40多歲,尚不清楚有無慢性病史。重症使用呼吸器的人數也從昨晚的101人上升到139人。
     
    為了減少醫護負擔、空出病房和檢疫所,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最新的解隔離標準,如果是PCR確診的輕症、無症狀患者,同時符合退燒一天且症狀緩解,以及距離發病日10天以上,無需採檢就可以解隔離。而快篩陽性的無症與輕症者,則可一人一室居家隔離17天。
     
    今天有2起死亡案例死於集中檢疫所,1起死於防疫旅館,為了降低患者病情急速變化來不及送醫,指揮中心也緊急採購3,000多台血氧機,發送給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定期測量集中檢疫者的血氧量,血氧量小於95%時就要警戒,詳細回報方法、後送醫院作法指揮中心正在討論。
     
    晚間指揮中心臨時加開記者會表示,15萬劑莫德納疫苗5月28日凌晨從盧森堡起運,預計明天下午3點50分抵達台灣,衛福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希望2週內完成檢驗,施打順序仍以醫事人員優先。
     
    ■新增401本土個案,病例規模上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的401個案例,男性190位,女性211位,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10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4月26日至5月26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77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30例、桃園市18例、基隆市15例、高雄市14例、彰化縣10例、台中市7例、花蓮縣6例、宜蘭縣和新竹縣各5例、台東縣4例、屏東縣3例、嘉義市和連江縣各2例、苗栗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各1例。
     
    校正回歸個案266例中,140位男性、126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5月26日,以新北市14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01例、宜蘭縣5例、桃園市4例、彰化縣及台中市各3例、基隆市2例、嘉義市及台南市各1例。
     
    針對今天新增數與回歸數的667名確診者的疫調情況,指揮中心表示,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152例、茶藝館相關25例、某社團相關6例,其他已知感染源222例、關聯不明145例、疫調中117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接受《報導者》訪問時曾表示,持續發生社區感染時,建議將一段時期內的確診數加以平均、將不同時間的平均值連接起來,形成「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也就是採用疫情確診人數的「波動曲線」來預測疫情的走向,而不只看確診病例數字增減。
     
    若依照上述方法,7天移動平均值,由5月19日進入全國三級警戒的單日286例,持續陡升至最新的430例,顯示目前疫情尚未獲得緩解。陳時中也坦言,加上回歸案例,5月17日會高一點,需要再看看未來發展。
     
    ■傍晚傳出好消息,15萬劑莫德納明天抵台,6月底共200萬疫苗到貨
     
    而民眾最關心的疫苗採購進度,今天傍晚也傳出好消息。陳時中表示,先前和美國訂的505萬劑莫德納疫苗,首批15萬劑將於明天(28日)下午3點50分到貨,後續將進行檢驗封緘,上週莫德納已經送來檢驗試劑、標準品,因此食藥署相關準備也做好了,希望2週內可以檢驗完畢,其餘500多萬劑也將陸續到貨。
     
    媒體詢問疫苗到貨會不會是台灣防疫一劑強心針,陳時中毫不遲疑回應:「會,如果把醫療界第一線保護起來,對病人治療就比較不會人力不足,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批疫苗施打順序仍維持第一類(醫事人員)優先,至於施打者是否可以選擇要接種莫德納或AZ疫苗,陳時中沒有正面回答,僅表示要打莫德納,就到打莫德納的地方打。
     
    這批疫苗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存放在-20℃可保存6個月,2~8℃的使用期限為30天,依臨床試驗結果,每人需施打2劑,2劑間隔28天以上,疫苗保護效力可達94%。
     
    指揮中心先前曾表示,今年已共採購2千萬劑疫苗,6月底前會有200萬疫苗到貨,陳時中表示,明天抵達的莫德納疫苗包含在內,不過6月除了莫德納,還有其他種類疫苗會進來。他也透露,期待明年再加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今年2千萬劑疫苗,夠了。」
     
    ■陳時中首次細談與德國BNT採購疫苗破局的細節
     
    但近來許多地方政府或企業要求自力採購,今日陳時中接連在記者會上回應表示,「採購疫苗不是去好市多掃貨一樣。」他說採購的時間很長,地方政府要採購就按照計畫來遞資料,但要考量採購到貨時的施打規劃、冷鏈運送等,此外要有藥證,也要經過食藥署的檢驗。
     
    南投縣想積極採購上海復星醫藥集團代理的BNT(輝瑞)疫苗,今天陳時中也藉此機會重新提及去年台灣採購德國BNT(輝瑞)疫苗的波折。他指出,2020年8月20日,台灣就開始和德國BNT談,期間行政院也核定購買,直到今年1月6日台灣將合約掃描檔傳送給BNT,原本1月8日要宣告合約已經完成,但4個多鐘頭之後,BNT突然來函,要求新聞稿中的「我國」調整為「台灣」,之後也持續討論要我們修改新聞稿。1月15日BNT再度回覆,考量全球疫情和疫苗分配量,簽約時間延後數週,採購就此破局。(註:BioNTech,BNT,當時把大中華地區的授權給了上海復星,中文疫苗名為復星復必泰,而美國輝瑞則有除了歐洲和大中華外的全球授權。)
     
    ■無症狀或輕症PCR確診者,最快10天後可解隔離,不需篩檢
     
    為了儘早空出醫院病房,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最新的PCR核酸檢測確診者解隔離標準,如果是無症狀、輕症者,同時符合下列兩項條件,無需採檢即可直接解隔離,由衛生單位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進行7天居家隔離。由醫院或檢疫所離開時,不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兩項條件包括:
     
    ●退燒至少1天,症狀緩解。
    ●距發病日已達10天。(無症狀者,發病日以採檢日計算)
     
    如果是有接受治療的個案,除了要符合上述兩項條件,還必須接受採檢,PCR核酸檢驗為陰性或者Ct值大於30,就可由衛生單位開設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解隔離後持續在家自主健康管理7天。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表示,共有1,577人入住集中檢疫所,包括台北市395人,新北市1,087人,其他縣市則有95人;目前解隔離有271人,大約10%的人後送醫院,共159人。
     
    王必勝表示,目前中央集中檢疫所還有1,484間可供使用,但因為疫情主要在雙北,目前的空房大多在中部或南部,民眾如果願意還是可以去中南部,指揮中心也持續在雙北找場地擴增。
     
    為了配合未來在醫院或集中檢疫場所解除隔離後,民眾回家自主隔離的交通需求,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指出,已要求交通部協助地方政府加大防疫計程車的量能。
     
    ■快篩陽性的無症與輕症者,一人一室居家隔離17天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指出,中央放寬快篩陽性但無症狀、輕症者解隔離的標準,一旦快篩陽性會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須返家居家隔離17天。黃珊珊說,這些居家隔離者若家中沒有辦法實施一人一室,可以到台北市的防疫旅館居住。台北市已經開始擴大防疫計程車隊的數量,以全身的防護配備來接受這些無症狀或輕症狀的患者。
     
    柯文哲在今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快篩出現陽性,可以自行通知可能接觸過的人員,要他們自我前往篩檢,速度會比政府在5天過後做疫調,再通知接觸者前往篩檢來得快速有效。柯文哲說,雖然今天台北市快篩的陽性率從7.4%上升8.7%,確診數沒有如大家期盼的大幅下降,但是整體狀況來看有漸漸趨緩,人民自主降低活動頻率的效果可以在一兩週後出現。
     
    目前台北市各類的防疫旅館有106家,總共7,455個房間,其中包括7家加強防疫專責旅館,有1,019個房間,以及51家接收無症狀與輕症狀的防疫旅館,有1,400個房間。
     
    ■死亡案例13例創新高。最年輕僅40多歲,且尚無法瞭解是否有慢性病
     
    今天另外新增13例死亡個案,創下疫情以來台灣單日新高,13位中有12位年齡都在50歲到90歲之間,9例有慢性病史,2例死於集中檢疫所,1例死於防疫旅館,有多位有萬華區的活動史;一位案5676是年僅40多歲女性,曾接觸確診個案,5月19日採檢後入住防疫旅館,同日出現發燒症狀,25日死亡,指揮中心資料並未載明是否有其他病史。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資料沒寫就是不詳,沒辦法瞭解有無慢性病,還需進一步調查才能確定。
     
    近期未接受治療即死亡的案例增加,王必勝表示,會加強集中檢疫所的住民關心和互動頻率,也會加強設備,已添購3,000多台血氧機,會教入住者如何使用、回報資料。另外也準備氧氣設備,讓檢疫所住民在等待運送到醫院時,可以替他增加血氧濃度。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補充,各縣市都有採購血氧機給住在防疫旅館民眾,醫福會也針對集中檢疫所入住個案發給血氧機監測,血氧機是醫材要經過食藥署認可,目前已把血氧機放進地方政府防疫物資清單,正在評估採購,專家會議也有討論如何評估快篩陽性或確診個案的居家監測、血氧情況,例如呼吸速率超過每分鐘30下,血氧低於95%就要警示,專家有給相關建議,內部再研議評估指標。
     
    ■台大醫院院長強調台大超量。柯文哲: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只累,還有實質危險!指揮中心將調度醫學中心共同承擔和分流病患
     
    使用呼吸器的病患每日持續上升,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截至今天上午,有139人使用呼吸器,昨天則是101人,使用葉克膜則保持2位。羅一鈞補充,全國目前尚有1,027台呼吸器可以調用,物資組也陸續採購。目前全台共有1,011床負壓隔離病房,可使用的尚有289床,5月22日曾通令500床以上的醫院要在明天(28日)以前,擴大設置專責病房,目前專責病房已從2,452床增加到3,932床。
     
    台北市政府統計,台北市防疫醫院的病床數從5月17日的324床到5月26日已經上升至698床,並且預計今天的數量可以提升到1,034張病床,下週可以擴充到1,225張床。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在記者會上指出,新北市已讓1,043張專責病床降載了85%,目前有892張專責病床,並且今天會趕工增加67間ICU病房。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天在臉書貼文表示,台大醫院病患已經超量,就算把小兒加護病房改成成人使用,依舊不敷使用。陳時中今天表示:「台大辛苦了。」但也澄清,台大還有量能,但院長主要意思是收治不能只往一家集中,容易負荷過重,後遺症難以承擔。他們會再討論分流,讓各醫學中心承擔共同責任。羅一鈞則說,會詳細盤點重症病患的轉送,配對北部和中部醫學中心,記者會後開會討論轉送和交接細節。
     
    ■醫療人力是否短缺,中央與地方有不同見解
     
    從檢疫所、病床,到採檢人力、醫檢人力,目前雙北都持續緊繃。有媒體詢問,未來中央是否要比照雙北,徵召退休或離職醫護、擴大採檢人力?陳時中表示,「人力沒有短缺到要強徵或徵用」,此外目前會用獎勵、津貼鼓勵醫護,對於採檢單位補助硬體設備和事務性相關費用,採檢本身就會收採檢費,營運上沒有困難,若各單位有困難可以提出來,看哪些沒有補到。
     
    但柯文哲在今天的記者會上多次表示台北市的醫療量能緊繃,他指出,雖然現在第一線的醫護可以打疫苗,但是抗體要發揮功效需要一段時間,而且打第一劑的防護效果並沒有保證100%有效。他強調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不是只有累而已,還是有實質的危險。柯文哲哽咽地說,他要給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加油打氣,「本人也是從那個區(醫療界)出來的⋯⋯撐住!」
     
    柯文哲說,台北市醫療資源雖比其他縣市充足,但因為過往醫療系統分工細、各有各的專業,「比方說開腦的醫生,叫他開心臟,他也不會開。」醫療量能的轉換跟重組需要時間訓練才能投入前線抗疫;他說,像是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醫療量能仍需保持,不可能將所有的醫療資源全部重組。記者會的最後,柯文哲特別提醒市民要體諒醫護人員的辛勞,不要再增加醫療系統的負擔。
     
    除了第一線醫療不足,許多專家也擔憂台灣採檢量能不足,黑數太多,持續在社區中傳播病毒。對於如何提升量能,陳時中只表示目前已經簡化系統,但對於如何增加檢驗人力、降低校正回歸數量的目標時程,陳時中則沒有回應。
     
    ■41萬劑AZ疫苗開始第一批施打;高雄疫苗分配量大於新北,指揮中心:按比例分配
     
    至於民眾最關心的疫苗,到貨的41萬劑AZ(AstraZeneca)疫苗分兩批配送,今天開始分配第一批15萬劑,台北市分得2萬2,200劑,新北市1萬8,000劑,桃園也是1萬8,000劑,高雄分得2萬1,000劑。
     
    雙北地區第一類到第三類未曾接種人員為優先施打對象。雙北以外的縣市中,未曾接種的第一類人員,以及因為公務需出國需要接種第二劑的醫護人員為優先施打對象。第二階段有26萬劑將在6月10日開始配送,全國第一類跟第三類未曾接種者為優先施打的對象。
     
    柯文哲表示,AZ疫苗已經在清晨發下來,台北市2萬2,200劑裡,有1萬1,000劑分配給抗役的專責醫院,讓大約60%的人員接種。接種的順序是由直接接觸到病患的人員先打,專責醫院人員接種完畢後,周邊的救護車、洗腎中心或是安養院等也可以開始接種,市民朋友則是以高齡人士優先。台北市會在中央公布的原則下,以大數據的統計讓染疫熱區的民眾優先接種疫苗。
     
    外界問及高雄分配的數量為何比確診人數最多的新北市還要多?莊人祥解釋,雙北分配比例是以第一、二、三類人員未施打數量的6成計算,雙北以外地區則是以第一類未施打人員數6成,剛好高雄第一類未接種比例比新北高一點,因此分配較多。至於未來是否要調整比例,雙北分配多一點?陳時中表示,目前會先分配15萬劑出去,會再看大家施打情況調配數量。
     
    (文/林慧貞、楊智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何柏均;攝影/余志偉、蘇威銘、許𦱀倩)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https://bit.ly/3fjUwhH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疫苗 #BNT #輝瑞 #AZ疫苗 #防疫旅館 #台大醫院

  • 統計分布種類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26 16:43:46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擁 #核彈 大國前3名: #俄羅斯 、 #美國 、 #中國 。修等幾咧…台灣也差一點有核彈?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核彈有個厲害的稱呼叫做毀滅性武器,它的毀滅性究竟有多高呢?從二戰美國在日本廣島與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可見一斑,當時的廣島與長崎成為人間煉獄。根據報導,當時大難不死的人回憶,身邊看到的人都是全身灼傷,分不清是男是女,接近爆炸點的人幾乎是瞬間蒸發不見。另外有份統計資料顯示,廣島25萬,長崎近14萬人都死於美國的原子彈轟炸之下,並且危害持續到了現在。

    核彈威力如此之大,成為各國顯示強大軍力的象徵,根據2020年6月日本「共同社」報導,長崎大學核武器廢除研究中心公布全球核彈頭的分布圖,全球9個持有核彈的國家,合計約有13410枚,擁有核彈頭數量最多的是俄羅斯,有6370枚、第二名美國5800枚、中國則增加30枚至320枚,成為第三名、去年第三的法國有290枚、英國195枚、巴基斯坦160枚、印度150枚、以色列90枚,北韓35枚。

    但在同年的8月,美國陸軍發布的報告則指出,據信北韓坐擁至多60枚核彈,除此之外,北韓更擁有20款化學武器、存量最多達5000噸,為全球化武規模第3大的國家。只能說金小胖這麼嗆,原來是超有底氣的!

    再來看看全球排名,哪國的核武最殺?第10名MK-14核彈 國家:美國、第9名 MK-16(TX-16/EC-16)核彈 - 700萬噸 國家:美國、第8名B53(MK-53)核彈 - 900萬噸 國家:美國、第7名MK-36核彈 - 1000萬噸 國家:美國、第6名常春藤“邁克”氫彈 國家:美國、第5名 MK-24/B-24 - 1000萬噸至1500萬噸 國家:美國、第4名MK-17/EC-17 - 1000萬噸至1500萬噸 國家:美國、第3名TX-21“小蝦”(城堡行動) - 1480萬噸 國家:美國、第2名B41核彈 - 2500萬噸 國家:美國、第1名沙皇炸彈(RDS-220氫彈) - 5千萬噸 國家:俄羅斯。

    據報導沙皇炸彈的殺傷力是廣島原子彈的3333倍,爆炸的蕈狀雲直衝上64公里,擴散範圍超過一百多公里,爆炸威力十分驚人。

    別稱為沙皇炸彈的RDS220,是冷戰期間由蘇聯所製造的氫彈,總計數量有兩枚,一枚試爆,另一枚留作研究和備用。一顆被稱為庫茲卡的媽媽,在俄羅斯諺語中有「要你好看」之意,製造計畫是由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狂熱推動而成,他希望能夠製造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讓世界在蘇聯的面前顫抖,經過改良設計後,將炸彈的反應釉塗層改為金屬鉛,減緩了爆炸威力,不僅讓當時輸送炸彈的人員有機會逃生,也降低爆炸產生的輻射量,而此場試驗更引起國際重視。

    戰鬥民族就是狂,俄羅斯國防部日前(25日)表示,他們已經有能力從該國位於敘利亞的空軍基地派出裝配核彈頭的長程戰略轟炸機,拓展俄羅斯在地中海地區的軍事實力。

    根據《路透》報導,俄羅斯國防部發聲明說,3架配備核彈頭的長程戰略轟炸機「圖-22M3」(Tu-22M3)已經飛往赫梅米姆(Hmeymim)空軍基地。該基地的跑道已經加長,其中1條跑道甚至加長至能讓俄羅斯運營所有種類的飛機。而這3架剛送到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的轟炸機,在返回俄羅斯之前,將在地中海附近演習。

    另外,被列為美國空軍最高機密的新世代無人太空飛機「X-37B」,於2010年4月22日首次升空試飛,至今已經6次,美國空軍從未說明它的功能。俄羅斯軍火工業高層驚爆,X37-B可能是一架不折不扣的「太空核武轟炸機」,具備攜帶核彈的能力,而且一次能夠攜帶6顆,可隨時攻擊地球上任一目標,沒人可以攔截!真的是這樣嗎?

    而台灣與核彈的距離也曾經只差一步之遙,據報導指出,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接受學者口述歷史訪談,讓沉寂多時的台灣核武議題再次浮上檯面,一位熟悉台灣軍武發展的退休官員說,台灣過去距離擁有真正的核子武器,其實只剩一步之遙,我國現在仍具有相關實力,「但不再製造,也不會再擁有。」

    前述退休官員指出,台灣發展核武的起因,在於中國在一九六四年試爆原子彈成功,讓蔣介石深受震驚及威脅,因此引進以色列經驗及技術,在台灣成立中科院。而中科院所屬的各個研究單位,都是為了要配合發展核武而成立,一九六六年中國又成功試爆核彈,更讓政府堅定發展核武的決心。

    這位離開中科院多年的高階退休官員說,七○年代,我國的國際環境接連遭遇被迫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等重大挫敗,加上中國核彈技術日漸成熟,中華民國台灣實際上是處於一個風雨飄搖的環境中,「台灣發展核武,絕非要擁核自重,而是希望擁核自保」,才會在美國的嚴密監控下仍執意要發展核武。

    退休官員表示,在張憲義事件爆發前,我國其實距離擁有真正的核彈只有一步之遙,「電腦模擬數據都已完成,能攜帶彈頭的長程投射載具雖然不夠穩定,但也有了,只差沒有做核試爆…。」核彈這麼厲害,但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有可能做出比核彈更具毀滅性的武器嗎?

    最後要來講講台灣有可能成為遠征基地的核心嗎?國防院(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指出,美國海軍陸戰隊高層相信,今後陸戰隊須轉型為具「遠程精準打擊能力」分散小部隊,執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任務,以垂直起降的MV-22魚鷹式旋翼機、濱海戰鬥艦、突襲快艇搭配無人載具,快速在選定的島嶼、島礁間進行突襲並迅速撤離的機動作戰,目的在於將對手領域周邊的一連串島嶼、島礁改造成飛彈陣地。

    而近期所揭露的最新計畫,美陸戰隊更希望透過由兩棲突擊艦、駁船甚至是浮動平台,將遠征前進基地擴充為陸上加海上的據點網絡,加強對地面與空中機動部隊向外突擊支援,而台灣則可作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關鍵核心。

    #施孝瑋 @RJ台灣台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