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產品中有4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兩天,有網友私訊來問一些電廠問題,因為很多都不懂,所以到最後變成了兩人的工廠經驗吐槽大賽。 吐歸吐,還是有很多可以拿來分享的有趣案例,人生就是這樣,跨出去看一看隔壁產業,相似度常常比不同的要高很多。這邊講一點忘記補充給這位朋友的經驗。 一個最基本的,被老師傅「洗臉」,唸書時代總覺得書本寫的應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能不會做的虐心-#炙燒明太子中卷 什麼時候開始了我的 #炙燒明太子中卷 的生涯表演呢?(笑) 認真的登台演繹這道料理的時間表 我已經忘記了 但是我怎麼也不會記得那是我在好多年前 第一次吃了 #炙燒明太子馬鈴薯 那晚讓我“驚嚇到”的過程 那次是跟朋友一起在一家居酒屋 其中有一盤相當不起眼的 ...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 在 南聲生生難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5:41:51

【在閱讀的黑白光譜間,立志出版給大眾的灰色讀物——訪獨立出版「#柳橋出版社」所長 #李家騏(下)】 (請先參閱上篇) ⠀⠀⠀⠀⠀⠀⠀⠀⠀⠀⠀⠀ |如果出版書根據難度分成一到十分,柳橋立志要做四分的書 回到現實層面,家騏面臨照顧小孩而影響工作時數分配,還有出版社營運入不敷出,這些打從柳橋成立那天就...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 在 盧怡安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6 11:52:00

干邑糖漿淋桃子果凍、茶酒泡飯,和其他下酒菜 前些時候做了糖煮蜜桃,但太純潔溫柔的東西,我沒辦法完全的喜歡。平常這個時候,我一定是毫不遲疑加吾愛Rum進去,煮成帶著有點酒香的版本。不出門的這個月,手邊一時沒有夠好的Rum。不過有夠好,不,超越夠好的,軒尼詩干邑。 我不算很了解干邑,但是喜歡。一拔...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 在 凌心妤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18:07:44

這篇算過渡,快結束了。其實你們這樣看可能覺得很長,但真的把畫面想像出來就知道真的沒有那麼久,夢裡感覺一瞬間就過去了。 --- 他沒有一槍轟了我。 魏小將軍就那樣看了我一陣子,最後還是把槍收回去,遞了一張紙巾給我。 「剛要是沒被我撞見,妳之後後悔都沒地方哭。」 莫名其妙的一句話,讓我再次抬頭望向他的方...

  •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1 08:24:51
    有 2,054 人按讚

    前兩天,有網友私訊來問一些電廠問題,因為很多都不懂,所以到最後變成了兩人的工廠經驗吐槽大賽。

    吐歸吐,還是有很多可以拿來分享的有趣案例,人生就是這樣,跨出去看一看隔壁產業,相似度常常比不同的要高很多。這邊講一點忘記補充給這位朋友的經驗。

    一個最基本的,被老師傅「洗臉」,唸書時代總覺得書本寫的應該OK啊,出去後就被洗得很慘。不是老師傅真的很聰明到哪,是經驗比你多,久了就曉得,產業中的經驗遠比你看很多重要。

    像是,10多年前有需要,想起大學同學家裡做塑膠射出,上門拜訪。人家伯父也沒超高學歷,但這行經驗數十年,不過下午喝杯茶的時間,整個從北到南,哪些縣市跟廠商,擅長做什麼,適不適合我們的需求,一次搞定。可有趣的是,想找我幫忙問的客戶,離這邊距離沒有幾公里,怎麼會沒想到找鄰居問問?

    答案是,客戶生意做大了,對附近的變化,留存的是印象,老闆只覺得,新北這邊不是塑膠射出廠都倒掉了,剩下的都是很小的代工廠,問了也沒用。呃。。。然後我問了問廠長,他反倒還有去周邊的小廠問,業務也整區都掃過了,只是老闆不怎麼相信,所以找我們供應商問。

    然後我就傻了,因為等等要去跟老闆講一下這個私下請託的忙,我要講的全部是老闆不想聽的,他認為都是過期的資料。所以解決方法,把同學家長說的產業資訊,包裝成另一套經歷千辛萬苦才查到的故事,然後交差。(老闆其實有稍微查過網路)

    很瞎?根據產業不同,差異會很大,職位不同也會不一樣,越偏公家機關的基層,沒打算爬到高位的越不會這樣,反正鐵飯碗不會因此被扣薪開除,又沒想當局長,何苦編好聽故事給上級聽。

    有工會相挺的國營、大型企業,就會比公務員又好一點,私人企業中組織性高的又會好一點。結論就是越傳產,或是競爭力越大的,這種現象反而又變多。經理廠長,能混到這個位置的,很會察言觀色,知道讓老闆有故事可以看。

    就遇過一個中校營長退的軍官,被請去當廠長,一年不到就被請走的例子(後來去觀音工業區的廠當主管),後來聽被請走的理由,大概是不知變通,覺得事情都沒推動,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呃,聽完之後的想法是,其實以前也都沒有推動啊(汗)。我們只是把一件沒有做到的事情,說成努力中、有點進展、接觸到誰了,只是最後功敗垂成。老闆以為勝敗乃兵家常事,有努力過至少學個經驗也不錯。

    其實喔,老闆沒有錯,他是在台灣經濟加工奇蹟年代崛起的,從一家5人小廠,花了20多年時間變成50人的中型廠,只差一點時運,或許也是上市上櫃的董仔。他的經驗就是愛拚才會贏,去衝了才會知道,有做比沒做好。

    我也不會說他錯,那時候我的老闆跟股東群,都是這種出身,對自己的技術極有自信,認為留洋回來的一群智障。然後周末跟留洋的後進吃飯,聽他們罵這些老闆都是智障,怎麼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根本靠運氣打造台灣經濟奇蹟。

    呃,這好像也沒錯。(就陪他們笑吧)

    所謂的虛耗,很多都是陷入這種狀況,老闆只想聽符合他經驗的,於是有管理經驗、技術專業的,因為講的狀況不符預期,久了就不受信任。而那些「奸臣」就是因為講好聽話,才爬到這個位置?絕不可能,沒有點能力弄好廠務基本運作,是做不到這點的,只是民間競爭強度高,不學會察言觀色的能力,無法生存。

    久而久之,形成各位看到的老闆都不聽人話。但歸根究柢,就是他的生活圈,全部都是類似經驗的人,他真的知道過了20、30年,世界改變很多嗎?至少我個人的衝擊是,講到奈米科技,每一個都說自己知道,然後講出來就讓人「。。。您說的是 = ="」。

    那些學歷比我高很多的學弟妹,或是業界的後進,並不是錯的,而是情境錯誤。因為他們提的各種改善方案,或是怎樣產業現況,若不是投入成本太高,或是砍到既有的員工,就是跟這些現役老闆之間管道所知完全不同。

    這是誰的錯?沒有人要負責,每一個人都要負責。

    因為,每一個人都在求生,都在找尋對自己最理性的選擇。對我們來說這樣做才會賺錢的方法,對你來講可能就是扣薪調職,家計立刻出狀況的痛苦。換當事人是你,必定強烈反彈。

    所以,要確實讓事情可以推下去,讓上頭跟下屬願意做事,第一個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破壞他們的認知太多,第二個就是傷害到的利益不大,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人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本能,這一點跟你的學經歷沒有關係,就算是學歷很低的藍領勞工也一樣。當發生了重大變故,需要立刻改變的狀況,只有在自己薪水、前途不受太多影響下,才會接受改變的需要。不然,就會開始找尋各種陰謀論(老闆的小三害的),怪罪特定的對象(新來的廠長A錢),替自己的情緒找個出口。

    而且,不只是為情緒找出口,不滿會累積,隨時銃康新的主管,因為不相信新的做法會成功,只要把新做法鬥倒了,就可以證明舊的方式正確。然後就能夠把自己相信的故事,寫下完美的句點「新廠長果然貪錢才要老闆改方法」。

    我常常站在供應商、協力廠的角度,而且因為不會把他們喝酒說的心內事,銃康主管所幹的壞事講出去,才累積許多小人物的行為故事。信任很難培養,我只要講一次出去,就是徹底的背叛,不用三天馬上傳遍附近各廠的基層勞工耳朵,「此人XXX不值得相信」。

    很多主管級的人物,會失去對員工的控制,往往就是不經意犯下了這種錯誤,讓員工感受到被出賣,自此在也得不到現場真實的資訊。老闆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哪個人風評極差,這個人評價還好,背叛只要一次,永遠不會被忘記。

    這種事情碰多了,你有一天會赫然領悟,就像是閃過一道靈光,徹底覺悟到管理學中,講到各種不可預期的失誤,必須要留下空白時間、多餘資源,軍事上要有預備隊,凡事儘量有緩衝地帶,有深刻的體悟。

    尤其是,當你遇到曾經身為老闆,現在卻在那邊當藍領勞工的案例,你會得到跟現在的老闆完全不同的經驗分享。一個是怎樣失敗,一個是如何成功,失敗的案例千奇百怪,成功的例子往往相似度很高。

    成功的老闆,告訴你的故事,往往欠缺細節,只說這樣做那樣做就贏了,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自認成功的秘訣不會跟你講。失敗的老闆,會沉重的跟你說,那個原物料沒備好,就只差了一點點,然後就交不出貨,賠錢被銀行追,逼著去貸民間的...很多,各種都有,共通點就是連鎖反應。

    在這些故事中,旁觀者最多的就是業務,各廠跑來跑去,有時候抓著去吃飯,站在旁邊常常說風涼話,講的都是「早就說了這樣做就好了」、「前幾年就跟O董說那樣就不會失敗了啊」。

    呃,呃,呃。。。

    真的是風涼話,因為同樣的論點你講了三年。"Orz
    三年前的情境跟現在一樣嗎?這就跟希特勒崛起一樣,拼命說德國經濟即將崩盤,只有相信納粹才能得救,每年都講講到1929經濟大蕭條,就變成先知了。

    總之,說這麼多過去的東西,經過10年以上大概也都過期,沒有多大參考價值。

    我想講的是,多觀察這個社會,會發現很有趣的。常常A產業的人談到自己業內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是如數家珍,甲經理愛諂媚、乙經理管不動下屬,老闆KKK很愛聽順順的故事,股東JJJ只想聽跟他投資有關的。

    你明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化不是那麼簡單,怎麼A產業的人講到B產業,就是B產業的王董高瞻遠囑,陳執行長都會聽身邊專家的話哪像我們老闆。全部都莫名其妙變成立志傳的歷史人物???

    難怪學長會說,讀社會科學多年,比不上你去產業界直接觀察形形色色半年。好的MBA會講無數成功失敗案例,讓你領悟到一套武功心法,爛的課程只會教你做一大堆模型,學了招式但出去被打假的。(然後怨恨這個世道不公)

    碰過好幾行,其實各行各業抱怨的本質幾乎都相同,遇到的人事問題全部都一樣。啊不就廢話,人是長的不一樣嗎?

    想通了就會豁達很多事情,就不會看政治事務,把每一個人都臉譜化(中國用語)。

    #話說作夢夢到FGO100連抽大爆死是什麼預兆
    #問題是我沒有玩FGO

  •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6 15:55:35
    有 33 人按讚

    今天跟大家講一講我買書的四個階段。

    本來我是不太喜歡讀書的人,後來因為想學象棋,進而或者是購入,又或者是偷竊了很多象棋的棋譜和名人的對局,所以,我可以說是因為讀書而收益其中。

    當我由乩童轉變去信真佛宗之後,我是將盧勝彥每一本書都買入,而且我很辛苦找盧勝彥第一本很失敗的作品《財源滾滾術》,這本二手書我也買到了。

    提這個點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個習慣是跟日後的第二個階段是息息相關的。

    先說第一個階段,我是在貨倉工作,我很想「快速成長」轉去做銷售員,所以,只要看到關鍵字「銷售」、「說服」、「成功」、「變/超越/卓越」有關的書我都會買入。

    總而言之,就是「亂買」,只要看到有相關的關鍵字,我還沒看過的就買。

    這個階段,我根本無法判斷好壞,甚至我也不敢問老胡有什麼書好可以推薦。

    所以看到關鍵字就「亂買」,這個階段對我來說很重要,也影響了我買書的習慣。

    即便到了今天,只要是我想學的領域,也是針對相關的關鍵字,看到就「亂買」。

    第二個階段,很簡單,就是說,當我在那個領域喜歡了某某作者,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某某作者有什麼書,我就買入什麼書,這已經不能說是亂買,而是開始「亂中有序」了。

    譬如,年輕時很喜歡李敖,李敖寫的情書,我也買,李敖罵政治人物的書也買,只要有他的名字我就買。

    信仰真佛宗時養成的習慣,信仰宗教系階段,我不斷收集陳建民和南懷瑾的書。

    這個階段我是以人為主——最大的好處是(也有壞處和缺陷的),好處是:對某些角度開始會有高敏感,價值觀和思考模式也漸漸被感染到擬似作者(或者說是模仿了作者)。

    壞處是一旦作者有所偏頗,你也會跟著「盲視」!

    在這裡必須說一說,像這樣讀書法——從亂買到追蹤一個作者——約莫是一年左右,有不少的顧客開始覺得我談吐不凡,他們都是在談話聊天時,突然被我找到一個話題,讓我有所發揮,也吸引到顧客聽我所講——有不少顧客告訴老胡,老胡事後對我說,ABC的顧客在跟你吃飯後,開始有聊天時就這樣認為你是談吐不凡的人,據說,老胡也有這個感覺。

    如果要我馬後炮詮釋的話,我猜是我不小心在講話的時候,多次引用了我喜歡作者的相關詞彙。

    第三階段是:以脈絡為重!
    這裡有兩個微細處:
    第一個是隻要我追蹤的作者有提過的,我都會找來看;只要我追蹤的作者說他喜歡誰,他受誰影響我都會買來看;還有,只要他引用過的資料,我也會買入。
    第二個是該學問/思想/技術(手段)的上下脈絡,那個學問思想的演變史,我都會慢慢系統化找來看。

    第四個階段是受博學和尚影響的。
    李敖說自己買書,一買就是買兩本,一本是被他用來切割得支離破碎的,他會將之分檔歸類,用來做筆記和記錄。

    博學和尚他本身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他的圖書館,故此,博學和尚買書都會買三本的,理由是無論他在那個地方,他都可以閱讀。

    博學和尚最特別的是,不同的版本都會互相對照閱讀,觀察其中的微細不同。

    此後不同的版本,我都有購買下來的習慣了。

    我說的四個階段,不是次第,而是新增和綜合。

    就是說即使今天,我是四個階段都有:
    接觸新領域的開始階段:「亂買」。
    在開始對該領域有模糊概念,是找一個人來跟,給他感染。
    直到自己是有更深入的概念後,就要上窮碧落找脈絡,窮通思想演變和各派不同的側重點了。

    至於你看到照片中有不少的書,同一本書我買了兩本,如照片中的「熟年大腦」不是因為不同版本而買入,而是很多時候,我已經買了這本書,去到書局時又忘記自己「已經」買過這本書,所以又重複買入,回家之後才會哎呀怪叫一聲:原來家裡已經有了!

    這時候多出來的書本……就很可能送給我「喜歡」的「有緣人」了!

  •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6 06:34:28
    有 123 人按讚

    W8 2021/3/16 星期二
    今天女兒早早要出門參加Story fest 校外教學活動,
    我幫他帶了烤雞肉三明治,因為他要求不要切開,
    所以我拍了爸爸的早餐,給大家看一下剖面圖。

    👄👄👄👄👄👄👄👄👄👄👄👄👄👄

    「吃便當聊天室」~音樂和孩子這檔事

    你們家的孩子也學音樂嗎?
    你有想過你為什麼會給孩子學音樂?
    你有計算過音樂這條路要投資多少金錢和時間才夠?
    你有懷疑過到底要學到什麼程度才是終點?
    你有因為小孩子不練習而讓親子關係緊張嗎?

    我今天想來分享一下,我們家讓孩子們學音樂的理由。

    都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除此外,我還聽說過很多給孩子們學音樂的好處:像是在澳洲學音樂對孩子的升學之路有幫助,年幼的孩子學音樂可以訓練專注力,訓練孩子們的手指靈活度,和手指肌力,陶冶性情,讓孩子向內培養氣質,向外增加自信,好處說也說不完。可是,以上沒有一個原因,是我們當初讓孩子學習樂器的主要動機。

    我們讓孩子學樂器的理由只有一個~幫孩子結交「音樂」這個朋友。

    我和科學家都認為,現在這個社會,競爭太多,壓力太大,自殺的人數逐年增加,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憂鬱症也是一個問題, 而音樂會是孩子們將來出門在外時,可以隨時陪伴他們的朋友 ,孩子們學習的第一種樂器是小提琴 (都是小學二年級升三年級的暑假才開始學),是因為小提琴攜帶方便,可以背著四處去旅行.2019年底回台灣的時候,還因為攜帶小提琴,獲得優先登機的特別待遇。(竊笑)
    而陽陽另外學習長號和鼓都是參加學校樂團才學習的樂器,由學校安排,我們沒有刻意推進。

    就是一個這麼簡單的理由,把音樂當成朋友。當孩子認識更多樂器,他就結交越多朋友,陽陽說他覺得鼓有一種魔力,當他盡情的打擊之後,所有的壓力和心理沉重的感覺都會消失不見,所以他每次打完鼓心情就會非常輕鬆。即便是被人批評之後,也只是打一場鼓就忘記了。這也是我們決定要買下Michael的原因。(陽幫鼓取的名字,是一個有名的鼓手的名字,而且買鼓的那天剛好也是那個鼓手的生日,故取其名,這樣她還可以記得第一天擁有Michael的日子)

    「那小提琴呢?」我問

    「Blue(陽的小提琴名字)是那種會讓你心情很平靜的朋友,每次要拿出Blue來練之前,我都會覺得很煩,要有很多前置工作,可是當我開始演奏的時候,我就很享受整個過程,有時候還練到捨不得放下,Blue的聲音不論是快慢高低,都像是帶著情緒,所以演奏不同的歌,會有不同的心情」陽陽中英文交替解釋著。

    「長號呢?伸縮喇叭 你的Bob」我再問

    「Bob是相處久了,才有感情的朋友,我一開始很討厭他,很笨重,扛在肩膀上的樂器,一點也不帥氣,我當初看上的可是薩克斯風。可是當我多學一點,我就多喜歡Bob一點,長號演奏常常不是主旋律,可是有了他的搭配,整首歌的感覺就會很不同。Bob已經是音樂裏的配角了,我不愛他,誰愛他?」

    「那圈圈呢? 你喜歡小提琴嗎?」

    「我很喜歡,而且老師教我的歌曲,我拉過幾次,那個譜就會印在我腦子裡,所以我可以不用看譜,就能演奏,我覺得拉小提琴很好玩,在學校裡拿著小提琴很帥。」

    這些是我最近跟他們聊天時的紀錄。(因為我一直想寫這個題材很久了,所以最近會跟他們聊這些)

    孩子們若喜歡音樂,他們就會每天乖乖練琴嗎?
    會,才怪!

    學習新歌,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們也會逃避,尤其陽陽也曾哭著說「我不可能學會這首歌,太難了」然後逃避不肯練習。

    我們的反應是:「如果你自己跨不過這個難關,那我們不練了,我們把課給停了,你已經學到這裡,基本的歌曲都會拉了,你對這個朋友認識的深度也只能到這裡,不學真的沒關係,我們可以停止。」媽媽還歡呼可以加菜錢了。(我們不是激將法,是真的覺得可以放棄沒關係,我真的很想加菜金,到底這一家是有多會吃)

    她哭著說:「人家的爸媽都是逼自己的小孩練習,鼓勵自己的小孩繼續,只有你們是鼓勵我放棄,哪有這樣的爸媽啊,我就偏不放棄」不願意放棄的她,哭著,拉著,也就會了。現在他遇到困難的歌曲,自己找到方法反覆練習拉不好的地方,直到熟練,再串起整首歌曲,不再因為感到困難而掉眼淚。

    圈圈,目前好像沒有遇到困難的地方。除了常常趕拍子搶快,因為想要快點練習結束去玩樂。

    音樂要學到什麼時候?如果只是交朋友,為什麼要去考級?
    他們的音樂,學到他們不想再學,我們隨時可以停止。
    鼓勵他們去考級,是因為要有目標,他們才有方向前進,才有跨越後的成就感。也是訓練在評審面前演出時的不害怕,不怯場。

    投資這麼多錢給孩子學音樂,他們又不當音樂家,長大後能幹麻?
    我們小時候每天上學寫一堆作業,其實也不知道長大後要幹麻。
    我們生養孩子,不只是音樂,每天吃飯,生活都是錢,
    我們總不會問,每天給他們吃飯,養大後他們要幹麻?
    如果孩子們是快樂的學習音樂,那這項投資就很值得,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用更單純的動機讓孩子們去接觸音樂的領域,能夠接受孩子們對學習音樂這件事的任何態度,不論喜惡都給予尊重,你也不會為了對孩子們的高期待而感到糾結,因為我們的盼望越大,給孩子們的壓力也越大,我們也可能失望越大。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愛音樂」「玩音樂」「和音樂玩」,成為快樂的孩子。不喜歡也沒關係,或許他們更愛運動或其他選項。

    對了,除了音樂,我們也幫孩子們結交了另一個好朋友「閱讀。書」,養成閱讀的習慣,也是孩子們自己獨處時的好朋友。

    陽陽還有兩個閨蜜是「繪畫」「寫作」(陽陽有在青少年小說網公開發表自己的創作),圈圈的麻吉是「樂高」和「摺紙」。

    他們未來的人生旅途中,無論何時,都有音樂,有書,有畫,有寫作,有樂高和摺紙,這麼多好朋友的陪伴,就算沒有網路,他們也不會焦慮不安,和無所事事。
    給孩子們學音樂,就像是某天我牽著「音樂」的手帶到孩子面前:「孩子,這是我要介紹給你的新朋友,你們可以一起玩喔。」

    然後,孩子們要和這個朋友彼此了解多深?交流時間多長?適不適合一起玩?互相喜不喜歡?吵架之後會不會和好?這就得靠家長的觀察和鼓勵了, 合則聚, 不合則散, 無須勉強。

    當然,「音樂」不會是唯一可以選擇的夥伴,你也可以牽著「游泳」「足球」「籃球」「棒球」的手.....介紹給你的孩子,「繪畫」本人也是很喜歡交朋友,看孩子喜歡誰,我們就支持誰,不隨波逐流,不是聽說,就算是聽說,也是要聽你的孩子說,讓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除了我們的陪伴,還可以「有夢.有歌.有朋友」幸福的長大.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分享,歡迎交流。

  •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 在 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3-06 20:15:01

    不能不會做的虐心-#炙燒明太子中卷

    什麼時候開始了我的 #炙燒明太子中卷
    的生涯表演呢?(笑)

    認真的登台演繹這道料理的時間表
    我已經忘記了

    但是我怎麼也不會記得那是我在好多年前
    第一次吃了 #炙燒明太子馬鈴薯
    那晚讓我“驚嚇到”的過程

    那次是跟朋友一起在一家居酒屋
    其中有一盤相當不起眼的 #炙燒明太子馬鈴薯
    結帳的時候才知道
    那盤馬鈴薯要了我們250元

    重點是一盤當中只有5塊馬鈴薯
    上面孤孤單單的裹上一層淡薄的明太子醬
    是說精彩嗎?
    其實也不是那麼特別
    只不過說也奇怪在居酒屋擺盪了一晚
    那麼多形形色色令人眼花撩亂的菜色裡
    我居然被它的簡樸外型和極為囂張的氣味給征服了
    這味道從此就在我的記憶中無法抹去
    這是我第一次跟他見面的經過
    -

    可以和炙燒最接近的距離
    就是坐上迴轉壽司的吧台
    每次坐在吧台看著壽司師傅們
    行雲流水般的手勢握合著握壽司
    便像是在欣賞一場你買票的表演一樣
    會在心中跟著師傅的節奏律動

    而在看這表演上
    我特別愛上炙燒豔麗的火焰
    以及順著火焰撲鼻而來的香氣
    尤其在冷冷的冬天更是多添心中的暖意及風味

    -

    大概自己是個表演者會特別欣賞表演者
    於是我…居然學會了這一招(笑)
    而且也靠了這一招半式闖盪了露營圈、朋友圈、演藝圈
    只要是被圈起來的都適合(哈哈哈)

    -

    其實我身邊有許多人都吃過我做的這道 #炙燒明太子中卷
    而且有些朋友應該也都會做了
    (因為我很愛邊說邊表演這一道)
    剛好最近嬌媽請朋友從南部買來了一箱中卷
    又讓我覺得不做實在可惜
    於是我搜尋了自己和老劉所拍的影片
    居然我們沒為它記錄過
    所以今天我們想為它好好地拍下影片

    -

    我想這道 #炙燒明太子中卷
    是真的人人都可以上手的
    沒有任何的技巧性 食材的取得也簡單
    是屬於一道CP值超高的料理

    不管是邀請朋友吃飯的餐前小菜
    或是深夜的下酒良伴
    露營在營地晚風徐徐吹來非吃不可時
    還有我沒有理由的想到的時候就想吃

    -

    其實我經常去了超市就會順便帶回來明太子
    吃不完的時候我會分裝冰在冷凍
    因為明太子的鹽分相當高
    所以不會冷凍得太硬
    每次想吃之前拿出冷凍退冰
    等中卷洗好後 剛剛好可以拌上美乃滋炙燒
    一點都不費功夫

    這真的是我私人最愛的夢幻拿手菜
    無論如何都萬無一失
    而且還能聽到賓客的讚許
    有什麼比做這食譜更令人虛榮的

    『說到~阿嬌的炙燒明太子中卷
    真的是無敵的』
    這是我最要好的導演說的
    (而且導演他是個吃遍大江南北的老饕)

    值了~值了~我值了~

    😘提醒大家如果怕噴火槍的人
    記得是買烘焙用的噴火槍
    不是買工業用的噴火槍!

    那個我也不敢用喔!
    烘焙用的噴火槍是電子式點火的
    不是用打火機點火的!

    #推薦在煎透抽時盡量使用鐵鍋、鑄鐵鍋
    #因為中卷會多出了令你無法抗拒的“鐵鍋香氣”
    #中卷=透抽

    Thanks for watching
    #還是要叮嚀大家歡迎幫我們 #按讚 #分享出去喔!
    #阿嬌生活廚房感謝您XD

    ❤️這是我們的Line客服,團購消息和商品資訊,請你在line搜尋@lifekitchen

    ❤️請加入我們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veryred2011

    @阿嬌生活廚房 IG帳號在這裡:http:www.instagram.com/charlene_lifekitchen

  • 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簡譜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9-02 20:00:07

    上水粉錦公路蓮塘尾村,村口有家茶座綠色環抱,暴烈艷陽也被樹葉篩出溫柔閃閃。

    1952年,林霆豐的爺爺從惠州來此落腳,開了間雜貨鋪賣糧油茶水。店旁翠竹,正是當年種下來的;側門對聯也是爺爺題字:「坐片刻無限爽快 飲幾杯何等清涼」。

    那時上水盡是農田,過路人買碗茶水送清風,如得半日閒;現在販夫明星一樣愛來透透氣,歎幾味。

    昔日小茶店,今天馳名茶餐廳,轉捩點始於20多年前,林父病重,霆豐和家姐回歸老巢陪伴母親守店。

    年年月月,兩姊弟循環磨擦、合作,都為店好,店也愈做愈好。
    更重要是能承歡膝下,無慮樹欲靜而風不息。

    「這裏雖然距離市區好似很遠,但短短只是十分鐘車程,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榮昌茶座負責人林霆豐說。就算盛夏,午市、周末必定爆滿。常客有附近學校的老師、出入馬會會所的顯貴、打高爾夫球的明星、北區醫院的醫生護士,也有車房、地盤工人;假日更是區外一家大細、山友、電單車發燒友……無分階層,全是專程自駕或坐小巴而來。

    Helen第一次光顧,點了豬扒包,發現麵包軟熟、豬扒有肉汁又不油,連從不吃的洋葱也覺「好味」,盛讚「好食過澳門豬扒包」。 

    住在加州花園的朱總,十幾年天天來,打風也來。「心癮!塌樹、馬路水浸都要來,不來不舒服。」這裏出名的有被蘇施黃稱為最好食的豬扒包、滑嫩多汁BB鴿,而鑊氣十足的炒牛河他也鍾愛。
    限量的原盅陳皮鴨湯飯,還有煎雞尾包都是名物,Eric和Connie每周必吃,有時帶上小狗,一坐就是半天。

    來的人慢慢歎,做的人就要手快快。霆豐上一刻在修理洗碗碟機,下一秒已獨臂架着三碟飯從廚房衝出來。

    茶座是家庭式經營:他是家中老六,乳名興仔,和排第五的家姐林麗金(乳名金仔)主力管理;細佬廚房、電器工具維修;家姐水吧、樓面招呼。母親收銀;排第三的家姐林麗星(嘉菲)帶位;太太Sara、姐夫也會幫手,假日必定總動員。

    「話事人當然就是我媽,她控制整個局面。她說一我們沒人說二。」興仔笑言母親好精靈,在背後看得仔細,不時教大家走位,「令到我們打醒十二分精神去做事,不敢蛇王。」

    歸巢伴母 守家業
    母親楊錦雲,雖然七十有八,但神采飛揚,每朝飲完茶就出來幫手收銀,和客人打牙骹。「細細個見他們讀書挽書包,現在做工了,或者帶孫來探我,當見下老朋友。」事頭婆有個「四萬」笑容,很有親和力。

    她20歲嫁給同村的林泉,「以前幾十年無得揀㗎!老實啩……」又笑不攏嘴,「他同老竇開鋪仔,賣油鹽糖仔餅乾。上水黑麻麻無電燈,亦賣火水蚊香。」那是1960年。婚後前鋪後居,生了兩男五女,她主力養豬養雞,丈夫幫忙看店。80年代,茶水雜貨外,榮昌兼賣簡單飯麵。

    「老公走了(離世)二十幾年。他有長期病,那時細路仔細,這頭煮飯,那頭沖茶招呼客人。要供細路仔讀書,養雞養豬又要買材料,樣樣都要賒,但無欠人錢嘅,賣到雞賣到豬有錢就即刻還。」她教仔女做生意,要「講信用,有借有還」。

    那是刻苦的年代,「仔仔女女都要幫手,細細個就餵雞,企櫈仔煮麵。」排第二的大女讀完小學就回店幫手兼帶弟妹,「金仔、興仔讀到中學,其他四個都出國,兩個英國兩個加拿大,你話辛唔辛苦?」她日頭打理農場、榮昌,夜晚就穿膠花幫補家計,捱到金睛火眼。

    結果,養大的仔女一個個往外飛,尋找自己的人生;只有金仔和興仔在91年先後回巢。

    50歲的金仔,伶俐爽朗,年少時很倔強,「對家裏有很多不滿,覺得阿媽管我太嚴,我的同學都很自由。」放學她去打排球而非回家看店,激到阿媽生蝦咁跳;曾經有幾次離家出走,好快被人捉回來;讀完書拍拖、揸電單車,母親愈是耽驚她愈痛快。「以前店鋪有爸爸媽媽撐住,我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後來父親病重,店交外人打理,母親鬱鬱寡歡,於她如當頭棒喝:「自己玩夠了,肩上有個擔子,不可再像以前般任性。」當了母親的金仔,自言當年「很幼稚」。

    小她兩歲的興仔,溫和沉穩,不善辭令。當年讀完書也渴望外出長見識,去北角打工,有兩年做過廚房,但漸覺市區生活太壓迫,「返回新界舒服很多,切合自己多些。」想到蓮塘尾有榮昌有母親在,一個心有了清晰的歸向。

    那時顧客除了村民工友,主要是貨車司機,「人家過路泊車,要碟茄子飯、排骨飯。有時金仔煮,有時興仔煮。」事頭婆說兩姊弟夾手夾腳,無分你我。今天店中熱賣豬扒,就是她傳授的在家製作:拍得鬆、醃得夠,不用食粉味精。


    一家人 難關共渡 
    仔女接棒,並不代表就此順遂。那時榮昌一直在賣粉麵飯,但未有食肆牌照(食牌),「我們座落在綠化地帶,申請食牌阻難重重。」金仔記得,食環署不斷來巡查、發告票,她和細佬上庭又上庭,罰款愈來愈多;後來一次,法官警告再犯就要封鋪。「我惟有向法官求情,榮昌不斷申請但都不獲批。法官同情我們,發還所有罰款,又教我如果證明到店鋪在鄉郊條例實施前已在做生意,就可以申請司法覆核。」

    「鄉村人好支持,榮昌做了幾十年,大家食了好多年,樣樣有證據。」事頭婆那些日子夜夜失眠。

    興仔和金仔四處奔走,找人證物證。「因為這個是我自己的家,也是我的祖業,怎樣我也會做到最後。」興仔說。終於打贏了官司,前後爭取了8年才獲發食牌。

    「最大塊的石頭已經移開了,但路一直都是崎嶇的。」興仔指,榮昌主要做熟客,人家吃多了會悶,所以要不斷去找新食物。2000年取得食牌後,客人更多,他們請廚師、水吧,諗到就做,食物款式愈做愈多。入行50年的大廚基哥,做過馬會、酒樓,來榮昌掌勺16年,客家炆豬肉、陳皮鴨湯飯、咖喱牛腩、炸乳鴿……樣樣拿手。
    另一方面,興仔坦言跟家姐金仔拍檔不容易。「廿七八年都是繼續磨合:磨擦與合作。」譬如最近,家姐建議用手機取代唯一放在收銀處的電腦落單,省力省時;細佬認為食物款式組合複雜,手機畫面太小不適用。

    若在從前,家姐一定激烈行動,像當年她建議電腦入單取代人手,細佬沒立刻贊同,她就黑面三個月。今天,她覺得「細佬未消化」,願意笑着等。

    遇上分歧,興仔說一人讓一步,「始終是一家人,(爭拗)大家好多時都是淡忘了。」

    「大家都要想住一樣東西:目的都是想鋪頭好。」金仔說。
    母親是個聰明人,就算各自跟她說,也當聽唔到,「仔仔女女做生意,各有各方法。有商有量最好,有時拗少少。嬲完,兄弟姊妹一陣一齊食飯又忘記了。」

    點點滴滴 都在心
    從前為口奔馳,事頭婆嘮叨仔女幫家,放學就要淥麵沖茶餵雞,營役過日,為母者溫柔無從。4年前,眼見三子之父的興仔和兩孩之母的金仔完全困身茶座,她悄悄說服老三嘉菲回來幫手,替補二人管店,讓他們一個返早,一個返晏,多點時間「陪下細路仔」。當年遺憾,她不想仔女重蹈。

    趁中午飯市未到,金仔偷空到店前庭院淋花修枝,黃的、橙的、粉紅的小花迎風搖曳,給茶座生色又添生氣。原來當年打贏官司,母親拿出幾十萬給她和細佬翻新榮昌。自此庭院圍了木柵攀了綠藤架了鞦韆,也有了「蓮塘」為誌的英文名Lotus Café。

    很多客人喜歡庭院的花,不時拍照,令金仔心花怒放:「放些心機下去,每日少少每日少少,你就見到成果了。」她說,每日堅持打理一下,花自然生得美麗。

    店旁竹樹叢、生鏽鐵絲網,金仔曾看不順眼,想除之而後快。可是,母親下令動不得,理由是阿爺年代種下來置下來。「到現在自己年紀大了些,就明白為甚麼阿媽甚麼都不想動。因為每一樣東西都是她的點點滴滴。」水珠澆落她種下的柏樹、萬年青,風一吹,閃閃舞動。

    「好似我們經營榮昌一樣,包括客人呀,食物的質素,都是一點一滴的積聚。」

    母子親情,手足情誼,何嘗不是?!

    採訪:韓潔瑤 拍攝:陳瑞華、關永浩

    榮昌茶座
    地址:上水粉錦公路蓮塘尾村1號
    電話:2670 3388
    詳情: http://bit.ly/2NdRYRx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