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給予同義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給予同義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給予同義詞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要訪談護家盟」, 這是我與團隊從一開始策劃「娘娘研究室」便提出的受訪者名單。 在台灣時常被問及, 有沒有因為自己的性別氣質而遭到不友善的對待, 雖然我周邊的環境幾乎沒有接觸到不同的聲音, 可奇怪的是,持有不同立場的護家盟卻切確的存在。 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同溫層竟如此堅固與雄厚, 待在同溫層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Alizabeth 娘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要訪談護家盟」, 這是我與團隊從一開始策劃「娘娘研究室」便提出的受訪者名單。 在台灣時常被問及, 有沒有因為自己的性別氣質而遭到不友善的對待, 雖然我周邊的環境幾乎沒有接觸到不同的聲音, 可奇怪的是,持有不同立場的護家盟卻切確的存在。 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同溫層竟如此堅固與雄厚, 待在同溫層確...
給予同義詞 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20:19:36
[AN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LOURS ON ASIANS’ LIPS] [VOL1] 👸🏻🌈💄 1. TRUE RED❤️ 紅色給人的感覺是成熟、老積 但又同時帶點專業 有氣場,有霸氣 自然少了平易近人的感覺 👼🏻大學INTERVIEW絕不建議 👩🏻💻至於工作上的in...
-
給予同義詞 在 Alizabeth 娘娘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31 18:00:22「我要訪談護家盟」,
這是我與團隊從一開始策劃「娘娘研究室」便提出的受訪者名單。
在台灣時常被問及,
有沒有因為自己的性別氣質而遭到不友善的對待,
雖然我周邊的環境幾乎沒有接觸到不同的聲音,
可奇怪的是,持有不同立場的護家盟卻切確的存在。
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同溫層竟如此堅固與雄厚,
待在同溫層確實很安逸,但也令人憂心,
因為安於現狀一詞,雖然不是絕對性,
但在某種層度上,似乎是退步的同義詞。
非常感謝 護家盟秘書長張守一,
願意接受訪談,提供不同面向的觀點,
給予機會傾聽同溫層之外的聲音,更清楚不同立場的論述。
拍「娘娘研究室」的宗旨是聆聽,而不是辯論。
我給自己的設定是聆聽者,而不是法官。
「娘娘研究室」是一個提供給每一位受訪者,
可以自由自在的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態度的空間,
與此同時也給我自己進行聆聽的實踐。
訂閱娘娘 https://ppt.cc/fbDIqx
給予同義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要訪談護家盟」,
這是我與團隊從一開始策劃「娘娘研究室」便提出的受訪者名單。
在台灣時常被問及,
有沒有因為自己的性別氣質而遭到不友善的對待,
雖然我周邊的環境幾乎沒有接觸到不同的聲音,
可奇怪的是,持有不同立場的護家盟卻切確的存在。
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同溫層竟如此堅固與雄厚,
待在同溫層確實很安逸,但也令人憂心,
因為安於現狀一詞,雖然不是絕對性,
但在某種層度上,似乎是退步的同義詞。
非常感謝 護家盟秘書長 張守一 ,
願意接受訪談,提供不同面向的觀點,
給予機會傾聽同溫層之外的聲音,更清楚不同立場的論述。
拍「娘娘研究室」的宗旨是聆聽,而不是辯論。
我給自己的設定是聆聽者,而不是法官。
「娘娘研究室」是一個提供給每一位受訪者,
可以自由自在的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態度的空間,
與此同時也給我自己進行聆聽的實踐。
給予同義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ation、Country、State的差別;護照的作用 🔗https://wp.me/pd1HGm-kC
重點整理來了~~順手轉發呀❤️
➖➖➖➖➖➖➖➖➖➖➖➖
1. Nation、Country、State的差別
其實在中文上許多人常常把這三個詞彙翻譯成國家。
在國際法上具有國家法人格的政治實體就是主權國家,會用sovereign state 來稱呼,有時會簡稱 State (大寫)
為什麼會特別說大小寫?比如像是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為USA,一般稱為United States(U.S.或US),或America)國名英文中的State ,是指形成美國這個主權國家的構成份子 state(小寫),這個在中文裡翻譯為州。這些州並不是主權國家,只是在美國內部的組成份子。
我們在看條約或者公約的資料時,有時會看到 Contracting State 這個詞,這邊的 State 會大寫,意即指的是主權國家。
因此我們要注意看上下文關係,如果是在看與美國有關的資料,若是小寫的 state 那就是稱呼美國內部的州。
在國際法上主權國家是 sovereign state,但如果有某個主權國家的議員用 country 這個詞時,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 country 可能是指稱某個地域、地區區域,指稱某個上面有人、有土地、有治理當局,能自主運作的區域。但這個地域不一定是國際法上具有國家法人格的主權國家,特別是當這個地域缺乏外交能力的時候。
舉個例子,像是英國(其實稱聯合王國比較正確),全名是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國際標準簡稱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縮寫作UK)或不列顛(英語:Britain)
英國由四個構成國組成,分別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而聯合王國UK國家政府就是用 country 來稱呼她內部這四個構成分子。
因此若看到英國相關資料,看到英國稱台灣為 country,那就是指台灣是不具有國家法人格的自主運作的單位。
因此,如果聽到有人,尤其是屬於大英國協體系的國家,用 country 稱台灣,不要高興得太早。
Nation 著重是人的部分,這個詞合理翻譯是民族而不是國家,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是Nation State,也就是所謂的「民族國家」。若 nation 翻譯成國家,就會變成「國家國家」。
Nation是指由一群有共同文化、語言、歷史,對彼此有共同感、歸屬感的人所構成的民族。
Nation 這個詞其實就是指人,那為什麼會有人把它翻譯成國家?或者大多數會把Nation、Country、State通用?
原因是,當一群人共同生活時,除非四處飄泊,否則都會長駐某處,並透過長久共同生活 形成共同的文化、語言、歷史,並會在特定範圍內落地生根繁衍後代,進而集結成一個團體。
這群人會共同抵抗外在生存威脅,無論是抵禦野獸、抵抗外敵人、躲避氣候災難、或合作取得糧食。這群人是為了生存而聚在一起,為了共同完成事情而有了共通語言、文化,因為共同完成事情而有了歷史、形成共同體的意識。這群人會慢慢建立維持自己生存的專屬區域,進而形成邊界。若有其他族群侵入邊界就會產生競爭。而這群人可能會在對抗外敵的過程中進一步凝聚起來。族群為了生存而形成的專屬區域邊界跟地質上的邊界不一定相符,但可能會有差不多相符的地方,例如以河川或是山脈稜線為邊界。
這群共同生活的人會慢慢形成Nation(民族),而這個Nation的生存邊界涵蓋的區域就會成為Country。因為當一群人共同生活時,會出現領導階層,建立治理機構階來管理這群人跟生活區域,從而符合 country 的定義: 有人、有土地、有治理當局,能自主運作的區域。
那Country怎麼變成sovereign state?
現代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概念,是在十七世紀誕生。當時有一群代表各自 country 的領導者共同簽訂了西發利亞和約,創造出主權平等及領土完整性這些關於 sovereign state 的規則。當一個 country 接受並遵守 sovereign state 的框架與相關規則時,這個 country就會具有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的地位。
所以很多地方Nation、Country、State是可以互換。
基本上,當一個 country 願意遵守國際法秩序,願意遵守主權國家所形成的國際社會的規範,並得到國際社會其他成員的認可,就會得到主權國家的地位。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問:是不是沒得到其他國家認可就不是主權國家?
這在早期是這樣沒錯。西發利亞主權體系是歐洲出現的,在當時歐洲人會覺得自己文明開化,所以如果有個地區要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時,需要其他既有主權國家的承認。因為在當時的邏輯會認為,既然國際社會是由主權國家構成的,要成為主權國家加入國際社會,就必須被既有成員承認你夠格,而且必須接受主權國家之間的規範。
所以,在當時如果現有的主權國家不願意承認某個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的地區是主權國家時,這個地區就會遇到麻煩。而不願意承認的主權國家還可能會運用影響力,透過政治操作讓其他國家不承認你是主權國家,這時候就會很麻煩。
歐洲許多國家在過去都是開船到處建殖民地,「發現」新大陸。當他們到新大陸遇到當地人時,可能會發現這群人確實是個Nation,他們生活的地域也滿足Country的要求,可是他們不懂sovereign state的原則,所以歐洲人不會承認這群人有soveriegn state,從而不承認這群人能得到領土完整跟主權平等原則的保障,所以歐洲人覺得自己可以任意侵略原住民的地方、把原住民的土地當成無主地 (terra nullius),並利用無主地先占來主張自己擁有領土主權。
當時的「無主地」概念與現在有落差。
在國際法剛出來時,只要不是sovereign state的領土就會被當作無主地,所以才會出現那些殖民者到某地方完全不尊重當地的民族生活的地區,不把他們當成主權國家,認為這不是領土,因此能透過「無主地先占」來取得領土主權:因為不承認你是主權國家,所以否定你控制下的地方是主權領土,又因為不是主權領土就是無主地,於是可以透過佔領來取得領土主權。
這時候就會知道Nation、Country 無法提供法律上的保護。只有sovereign state能提供法律上的保護。
後來文明進步、重視人權概念以後,所謂的「無主地」概念就重新被檢視。透過尊重人權,而承認人具有決定自身未來的自決權,而由一群長久生活某處的人所構成的民族在與自決權概念結合後,就產生了可以用來建立主權國家的民族自決權。
也就是在國際法規則中,認可民族可以透過行使自決權來建立國家。
在這情況下,當某個民族要行使自決權建國時,通常就會以生存的範圍當作建國後的領土範圍。此時Nation民族生存的範圍不止是Country,也同時是此民族行使自決權建國成sovereign state之後的領土,這就是為什麼這三個詞有時會被當成同義詞的原因。但我們還是必須了解在什麼時候可以通用而什麼時候並不能互換。
之前有說過,一個主權國家可能是好幾個民族共同成立的,一個民族也可能會成立好幾個國家。所以Nation跟sovereign state不是一對一,而是多對多的概念。可以數個民族成立一個國家,可以一個民族成立一個國家,可以一個民族成立數個國家。
所以Nation不能直接翻譯成國家,不然今天遇到數個民族成立的國家時就會很難描述了。
所以要看前後文也要看使用者所處的邏輯,如果是指有這一群人共同成立的主權國家時才可以把Nation翻成國家,只是盡量避免這樣混用。比如說 聯合王國(英國)在使用的Country就不一定是指主權國家,很有可能是自主運作的單位。
史明前輩之所以「台灣民族主義」,正是因為台灣民族還未形成才需要倡議。以現在狀況來說「台灣民族」還在形成中,且邊界還很模糊,再加上一些歷史緣由造成的麻煩,因此法理建國派並不是主張民族自決,而是主張住民自決。
台灣上有原住民族的各族存在,其實可以各自主張行使民族自決權,但問題是各部落人的數量跟資源有限,加上與其他非原住民族在文化、交通、經濟各層面的重疊與結合,要明確切割出領域邊界有許多難關要克服,而在中華民國政權下更是難以克服。
因此我們主張的台澎住民自決權,是以共同經歷過日治時期這個殖民時代的歷史事實為基礎來劃定人的範圍,並不是血統論,而是用客觀史實跟客觀的法律身分,無論屬於哪個民族、哪個民族邊界,只要是曾共同經歷殖民,就是共同體的一份子,可以在「去殖民化」脈絡下行使住民自決權來建國。
目前台灣的情況,有一群人但是Nation還未完整形成,共同體的認知明顯尚未整合完成,地理區域的Country則涵蓋了金馬東沙等中國領土,所以邊界很尷尬,而sovereign state則因為還沒完成建國程序所以不存在。因此,法理建國派在地理界線上,會先將國際法上的中國領土金馬東沙先排除留待之後處理,並主張依據客觀史實,優先以領土主權歸屬未定的台澎為範圍行使住民自決權建國。
在國際法上台澎還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是一個自主運作的單位,有的人會說台灣是事實獨立,有人說事實上的國家,但在國際法上沒有這樣的說法,國際法上的主權獨立國家就是sovereign state 。
那些稱台灣是Country的某國議員,他們的國家都沒有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如果了解台灣的狀態覺得很難過的,可以把這心情轉化成建國的動力!
(這邊補充一下,「在建立國家時,『得到他國承認』是否是必要條件」的部分,可分「構成說」(Constitutive Theory)跟宣示說(Declaratory Theory)兩種。前者是必須得到他國承認才能有效建立一個國家,後者是國家是否有效建立與有沒有得到其他國家承認無關。「承認」在國際法通說上不是國家必要條件,但透過國際法程序建國後「承認」就可以發揮「外交效果」在國與國之間喔!)
關於事實獨立這個詞,在國際法上是沒有這個詞彙,這是政治詞彙。
台灣是自主運作的單位,那這個框架情況是什麼?ROC政權治理台澎的這個行為,ROC政權是依1945.9.2《一般命令第一號》同盟國分區授權佔領劃分了日本的領土,ROC政權就受這指令「代表盟軍全體成員」來台,以佔領執行者的角色受降跟實施軍事佔領。
《一般命令第一號》把日本在二戰時佔領的領土跟日本自己的領土,劃分成不同區塊由不同的盟軍成員佔領。
ROC政權是盟佔代管者,它的治理權限是來自於《一般命令第一號》,分區佔領的區域是同盟國劃定好的。佔領者在佔領地扮演的角色相當於一個國家的治理政權(政府),所以能做國家政府能做的事,但絕對不能要求佔領地人民效忠它。
基本上盟軍全體成員都會遵守分區授權佔領的規則,將當地的社會秩序、衛生、教育、醫療等維持在正常運作水準。
ROC政權對台澎南沙的治理權限是來自於同盟國分區佔領安排,而金馬東沙因為領土主權屬於中國主權國家,其他國家當然會基於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不多加干涉「中國領土」金馬東沙,ROC政權就是以中國政權(國家政府)的身分來統治金馬東沙。
台澎人也沒有在1945投票讓ROC政權來台,所以ROC政權絕對不是台澎人叫來的。大家要看清楚ROC政權為何可以在1945年來台澎,如果沒有《一般命令第一號》它是不可以到領土主權在當時屬於日本的台澎。
➖➖➖➖➖➖➖➖➖➖➖➖➖➖
2. 護照的作用
passport英文直翻就是通行證,最主要的用途是辨識持有此證件的人從哪來。
實質功能就是如果從某地來的人不能入境,至少還可以回到出發地,不會無處可去。
國家通常會對自己的國民發護照,並告訴其他國家自己將護照持有者當成自己的國民看待,如果護照持有人在海外發生事情,發照國家會為他出口氣。
例如美國護照持有者到加拿大被欺負,回美國跟國家政府哭哭,美國政府就可以要求加拿大給個交代。
在護照內頁,會看到發行護照的單位(通常是國家政府)要求其他治理單位(通常也是國家政府)給予此人合法合理的對待,如果對此人沒好好對待,則發行此本護照的單位會跳出來。簡單來說,就是發行護照的單位會罩他、保護他,所以我們稱之為「護」照。
由於發行護照的單位會保護持有人,而發行護照的單位通常是國家政府,因此會讓人誤以為只有主權國家才能發行護照,所以能發行護照的就是主權國家,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不是主權國家的地方也是可以發行護照的。例如港澳不是主權國家,是屬於中國主權國家的領土,而他們的治理單位也會發行護照。港、澳原本都是其他國家為了進行貿易而建立的殖民地,此地人民會去其他地方做生意進行商業行為,所以殖民者就會發給他們一個通行證去做生意。當港、澳回歸中國主權國家治理時,因為當地人民還是要繼續跟其他地方維持貿易關係,所以他們的治理單位發行該地區專屬的護照方便當地人民維持原有的經貿關係。
現在港澳的人拿護照雖然可以方便進出他國,但如果他們到海外被欺負,港澳的人要找誰幫忙出氣?當然是找PRC政權外交部,而不是找港澳特別行政區政府。
現在我們說護照很好用,通常是說可以免簽進入許多國家,但其實如果在海外出事,並不是光靠「免簽」可以幫忙的,還是要主權國家透過外交途徑來出面處理。
目前ROC政權發的護照,到國際上那15個承認他是中國國家政府的國家還會有點「保護」作用,如果是到其他180個國家,這本護照很難發揮什麼保護作用。
當然,有些國家例如美英,有特別針對ROC政權在台灣的狀況特別立法,把ROC政權這個台灣治理當局「當成」國家政府來看待,讓它可以替台灣人出聲。但如果遇到不把ROC政權看作中國合法政府代表,甚至把台澎人看成中國人、台灣當中國領土的國家,ROC政權發行的護照就只是單純的通行證,如果被這些國家欺負,找ROC政權就沒什麼保護作用了,搞不好找PRC政權的「中國大使館」還比較有用。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是因為想跟台灣人做生意、覺得台灣人文明水準夠又有消費能力有利本國觀光發展,所以給台灣人免簽,而不是因為ROC政權有多棒。所以不用擔心建國以後,這個國家發行的護照會不好用,因為其他國家仍舊要跟台灣人做生意、歡迎台灣人去觀光。
【文末補充】
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發行的護照可以免簽入境的國家/地區數目,之所以會比PRC政權發行的護照還多,就是因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人無論喜不喜歡PRC政權所代表的「中國」,他們都還是想跟住在香港、澳門地區的人往來,所以給管理香港、澳門地區的特區政府所發行的護照免簽 。台澎建國之後也是一樣。 無論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人到時候喜不喜歡、承不承認在台澎建立的國家,只要他們還想跟住在台灣的人往來,就會給治理台灣的國家政府發行的護照免簽,給台灣人方便。
給予同義詞 在 職場裡的人類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勿承諾》
投射者好友離開上一份扭曲的工作之後,等待了一段時間,重新接到懂得珍惜專業的工作邀約。
新的公司很器重她,給錢、給空間,看重結果、也尊重在過程中的創意展現。整體來說,是穩定又自由的正確邀約。
遇上伯樂,好友自然全力以赴,上工不久便四處參加會議,被各部門追著下單,短短兩周,交出四份大型企劃。
她在Line上跟我說,我現在知道妳之前的感受了。人人都想上船,等著被載往成功的彼岸。
形容得很貼切,畢竟我們在職場的經歷雷同,陰溝翻船又谷底翻身,對於陽光普照不免特別渴慕,於是在烈日下拼命耕作,以茲證明我們是夠好的農夫。
看著她剛剛獲得一片良田,我想對她說的話,有很多。想了一想,還是長話短說吧,驗證人生,是很個人的事。我回了:「很替妳開心,別忘了妳的意志力中心沒有顏色,感動可以,勿承諾。」
打出「勿承諾」這三個字,手指頭帶著猶疑,反應了心底的不能置信,空白意志力中心的職場應對守則,怎麼三個字就打完了。
而在任何事情都被視為commitment的職場,「勿承諾」感覺上會死無葬身之地。又或者僅屬於某些高層不沾鍋的特權,跟自己毫無關係。我,就是owner啊,要怎樣「勿承諾」。
安節雅的新書,雖然著重在兩性議題,重溫各大能量中心的時候,還是令我有五雷轟頂的感受:「意志力中心是一顆引擎,若裡頭沒有能量,便沒有能力完成承諾的事,所以連『我試試看』、『我盡力而為』這類的言語都有同等的份量。」的確,職場上,雖不見得每一題都必須回答I’ll do my best,總還是免不了需要表明決心或戰鬥力的時候,所以,I’ll try my best、I will figure it out ASAP,大概就是多數人時常會說出來的話。
明知沒有能量承諾、卻還是給予承諾,結果也未必全是壞的,我有不少職場的承諾,都是在非我狀態之下說出口。這讓我獲得檯面上的光榮,而身體陷入類甲亢的運作,達標之前過度緊張,達標以後過度亢奮,萬一失敗,尾隨而來的就是過度自責與過度否定。這加速了消化系統的負擔,每個周一必拉一整天的肚子,胃壁和食道經常處於發炎狀態。
身體是誠實的,會明確反應我們的心態,心態偏頗,健康也跟著歪斜。過了好幾年傾頹的日子,我在這一兩年慢慢學著,如何勿承諾。
一開始很抗拒,從小家裡的教育就是訓練我,君子重然諾。現在突然要把承諾的話語權拿走,心裡老是無法踏出那一步。後來,我改成這麼想,勿承諾,就是不把話說死,不輕易首肯自己不確定的事。這不也是一種負責嗎?如此心裡便好過很多。
職場常常會有那種,上面指派下來非你莫屬的特案;同儕之間,也不時會有一些,超乎你預料與現階段能力的戰帖,老闆與同事看著你,把大概的狀況解釋了一下,該問的問題你也暫時得到答案了(懸疑的仍然懸疑著),輪到你該說些甚麼了,來結束會議、同時使少數意志力中心有定義的人安心,這時候,勿承諾、同時又可全身而退的同義詞有哪些?
有幾個我測試過,頗為受用的語句是:
「明白,但這個案子的幅員遼闊(盤根錯節/環環相扣),還有好幾個面向,我會回去好好消化(研讀/思考/檢視)一下。有問題我會再來請教你。」→你盡到應有的職責,說明接下來你確實會做些甚麼,但不保證絕對會產出甚麼。
「這個問題很有趣,但我有個不同的想法,你願意聽聽看嗎?如果要達成這個目的,有沒有可能往其他方向來做?也或者,我們會需要其他的資源。」→不需要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適度提醒對方,不是所有任務,都是統包概念,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會需要資源與支持。
我知道,來自老闆的指令,很難模稜兩可,我通常會回到自己角色的本質,來和對方聚焦期待值,而不是先說Yes,「老闆,我懂,回到溝通本質來看,能見度是Basic,不過,促購、回銷這些指標,會離得有點遠。如果優先排序是實銷,那我會建議重新再盤整一次資源,把主攻/助攻的角色理清楚。」→和老闆開口「討價還價」之前,永遠記得,自己的核心function是甚麼?還有,看清楚,你所處的相對位置如何,有哪些資源可以近用、而要小心哪些利害關係。
上位者,很多時候要的不只是承諾,還有你的眼光與謀略。看清老闆真正的意圖,回到你的職場本位和內在權威,謹慎應對。
套句安節雅的話,對於意志力中心空白的人而言,每一天都會是新的挑戰。而作為一個意志力中心空白了四十幾年的人,我想補充的是,真正的挑戰,並不是來自於那些看似拿著鞭子訂績效指標、意志力中心有顏色的主管、伴侶、父母、朋友,而是來自於,你是否看清自己的位置、認識自己的本質,充分明瞭到,「價值」,是不需要靠著過度勞動、費盡口舌的承諾來凸顯的。
「價值」是,你深信,你安住,你自在,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