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絕對不能笑2023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絕對不能笑2023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絕對不能笑2023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絕對不能笑2023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為好萊塢電影《愛心樹 The Giving Tree》改寫出了一個快樂結局。最後樹長了回來,為小朋友口X。」 . 2018年,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陷入了導演事業最大危機。在他數年前的多條爭議推文被翻出的當天,他打電話給漫威電影的舵手凱文.費吉(Kevin Feige),劈頭問道...

  • 絕對不能笑2023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9 12:00:51
    有 1,053 人按讚

    「我為好萊塢電影《愛心樹 The Giving Tree》改寫出了一個快樂結局。最後樹長了回來,為小朋友口X。」


    2018年,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陷入了導演事業最大危機。在他數年前的多條爭議推文被翻出的當天,他打電話給漫威電影的舵手凱文.費吉(Kevin Feige),劈頭問道:「這會是個問題嗎?」沒想到對方的回應卻是簡短的「我不知道」。岡恩確定自己麻煩大了。


    由於多次厲聲批判時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岡恩成為了美國右翼的箭靶,多年前的推特推文被悉數翻出,最終導致他丟了工作,從雲端落入谷底。令人尷尬的是,岡恩當時確實發了不少如同上述言論的政治不正確笑話,而且主角多是小童。


    才以《星際異攻隊 Guardians of the Galaxy》系列成功站穩好萊塢一線導演地位的他,頓時陷入危機。尤其他的老闆還是迪士尼,一個以親子消費為主力的公司,他們可不會想要與一個陷入戀童疑雲的導演有任何牽連⋯⋯吧。


    當然,標準是會變動的,若不是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醜聞連環爆,好萊塢掀起 #Metoo 運動,岡恩或許不會面臨迪士尼大動作切割。在此之前,迪士尼甚至曾經跟實際性侵兒童的導演合作過。


    1989年,導演維克多.沙爾瓦(Victor Salva)在執導《Clownhouse》過程中性侵了12歲男演員,還涉及偷拍、購買兒童色情雜誌與錄影帶。服刑15個月之後,迪士尼居然雇用他執導電影《閃電奇蹟 Powder》(1995)。被踢爆之後,迪士尼還老神在在地說,他們也是在開拍之後才知道導演做過這些事(誰信?)。迪士尼甚至對媒體強調,這部作品的拍攝現場保證沒有未成年人。


    雖然沙爾瓦的演藝事業一度受到影響,但他很快重振旗鼓,繼續與好萊塢主流片廠合作拍攝《毛骨悚然 Jeepers Creepers》系列,還曾執導同名小說改編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Peaceful Warrior》(2006),似乎未受影響。


    後來有人指控岡恩與沙爾瓦是一丘之貉,因為他們曾經出席在同一個讀書會活動。岡恩連忙撇清,他說當他一發現沙爾瓦也在現場,就拔腿落跑了。


    過去許多名人被爆出類似爭議,多半成為圍剿對象。但岡恩卻意外獲得了不少來自同業的聲援之聲,除了他的反川普立場得到同業共鳴之外,一大原因也在於,熟知他過去背景的人都知道,岡恩在發表那些推文時是一個B級片導演,以低成本、挑釁與政治不正確的題材為主。在當時的工作情境底下,發表一些爭議推文,也算是符合當時的人設。更何況那時一般美國人也確實沒有這類敏感度。


    但更關鍵的原因在於,岡恩沒有真正的犯行,充其量只是在網上「打嘴砲」,而且可能不怎麼好笑而已。雖然的確令人不安之處,但如果光憑一個人說了一句話(而且可能是笑話),就將他的職業生涯通通「取消」,也確實有爭議之處。重點是,這標準該由誰來界定?


    迪士尼不出意料擺出了高標準姿態,當機立斷將岡恩開除,但《星際異攻隊》全體演員與其他好萊塢名人都不贊同,認為處分過嚴。之所以支持他,也在於認可岡恩的貢獻,深知沒有他,這個系列將難以為繼。岡恩雖然多次發文致歉,指出過去的自己與今日無涉,但仍難逃被踹出迪士尼的命運。


    在結束與迪士尼的合作關係之後,華納立刻延攬他進入DC宇宙,接手執導《自殺突擊隊:集結 The Suicide Squad》。由於《自殺突擊隊 Suicide Squad》(2016)惡評如潮,華納需要一名才華獨具的導演注入新的能量。恰好岡恩正是最適合的人選,不只是他的才華而已,其境遇恰巧也符合「自殺突擊隊」的反英雄精神。華納甚至允許岡恩完全不必考慮前作的世界觀,可以完全重新發揮。


    當岡恩被迫離開迪士尼時,有許多好萊塢評論家斷定他的導演生涯將就此斷送。從大起到大落,岡恩在華納重獲新生,而且他要拍攝的主題,就是一群由罪犯組成的英雄團隊,這些人物過去在DC漫畫與電影當中多是一閃即逝的次要反派,但在自殺突擊隊當中,他們得以扶正為要角,而且有機會闡述他們自己的故事。


    在岡恩眼中,這些人之所以成為反派,或許只是遭遇了誤解,沒有人從他們的角度去端詳過這個世界。就好比那些批評他的人,似乎從來不曾了解他的出身背景,已經當時發文的脈絡。


    「我認為這都是一群看輕自己的人(指自殺突擊隊成員),這世上有很多人從小就被告知,他們是不重要的、不夠出色的。」岡恩說道:「我想要給全世界有這樣感覺的人一個角色。」


    這也是他為什麼會選擇波爾卡圓點人作為主要人物的原因。一個以波爾卡圓點作為攻擊武器的角色,簡直邊緣到不能再更邊緣。從人人稱羨的英雄到被貶為戀童癖大叔的岡恩,稱自己突然能夠同理這些角色的心情。他說波爾卡圓點人(如附圖)從不會覺得自己就像美國隊長,他絕對是自卑的,而這世上像他一樣的人,大概才是主流。


    也有別於之前受雇迪士尼必須面臨的種種限制,岡恩這次獲得了完全的綠燈,可以放入各種粗話與血腥暴力場面,簡直讓他得以「返璞歸真」,重新拾得過去拍攝B級片的活力。他向《Screen Rant》記者坦白說,《自殺突擊隊:集結》的對話對象是成人觀眾,「當你和小孩、老人說話時,你不會開口閉口都F他們」。此外,他也藉此向港產片致敬,稱自己收藏了上百部美國未發行的香港電影錄影帶,而這都是他創作的泉源。


    一度落入谷底的岡恩說自己在執導《自殺突擊隊:集結》過程中,反而比過往更相信自己的直覺、自己的創造力,他將之歸功於華納給他的完全自由。另一方面,他也知道這絕對是他的最後一搏,他清楚自己之所以被華納雇用,當然不是因為華納同情他,而是他確實有足夠能力導出一部好戲。如果這一次失敗了,或許之後再無後路。


    而岡恩的覺悟顯然非比尋常,他不只是在做一個商業電影創作,更是想要把自己整個人的價值觀置入在片中。對於一度在道德面向被否定的他來說,更在乎的也許是希望自己獲得認同。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他說這部片「好像在傳達我整個人」。


    2019年三月,眼看岡恩仍然獲得接納,迪士尼見風轉舵,與岡恩重修舊好,邀請他繼續執導預計在2023年上映的《星際異攻隊3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3》。


    當被記者戴維.伊茲科夫(Dave Itzkoff)問到自己是不是取消文化的受害者時,岡恩的回覆顯然更謹慎了,不像過去那般毫無顧忌,他暗示取消文化的存在其實是利大於弊,因為這樣才能夠懲罰到像溫斯坦這樣的人。不過他強調也許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平衡,而不是不明究理的陷人入罪。


    回顧影響自己一生走向創作之路的電影,岡恩點名了1986年出品的《Henry: Portrait of a Serial Killer》,他說人生首次在一部電影當中對一個殺人犯產生了「共鳴」,或者說是同情,就是看了這部作品。岡恩說過去每個人都被教導要與反派角色保持距離,但他當時卻在一部電影當中與反派產生了連結,這種感受對他影響至深。以這個角度來看,《自殺突擊隊:集結》的劇情設計或許是延續了他的初衷。


    「推動我說故事的動力之一,就是在醜陋之中,找到美麗之處。」岡恩說道。


    《#自殺突擊隊集結》搶鮮版
    myVideo 影音隨看
    線上看: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0/337612
    #JamesGunn

  • 絕對不能笑2023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4 10:24:03
    有 212 人按讚

    【延遲的正義並非正義】

    毒果老闆黎智英及一堆反中亂港頭目雖然被還押候審,但最近見到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接受報章訪問,當中提及到《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多,多名涉國安案件的被告在法院提堂後不准保釋需要還押,排期候審又經年。令外界質疑被告未定罪已長時間遭羈押未審先判有欠公允。

    但她說,法院排期時間表並非律政司所能控制。國家安全乃頭等大事,律政司已提醒法院凡涉及國安案件必須及時處理,冀法院可優先排期,律政司絕對會加速配合。香港的法院你們又在幹嘛?

    其實我之前已經提出過香港法院排期太慢的問題,兩年前一場黑暴多人被捕,但卻竟排期至現在二、三年後才上庭。令他們覺得犯法是沒有後果,完全看不到即時的警戒性及阻嚇作用。很多人更可以擔保不需還押,令他們當時更膽大包天愈打愈烈。

    今天,因國安法四十二條第二款已清晰寫出來,基本上犯國安者均不准保釋。除非法官有充足理由相信你不會再做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才會批准。你怪他們是未審先判?但其實都是跟足法例。當大家見到像黎智英般的國安法疑犯沒有保釋的下場並不是開玩笑,即時令一眾之前相當賣力去反中亂港的人士走的便走、「潛水」、解散、割蓆⋯所以即時還押嚴正執法這正正是最好的反面教材給他們去學懂收檢。

    曾提過幾年前的倫敦暴動,當地是加開「特別法庭」去加速審理有關案件。令阻嚇性大增從而令事件可以盡快平息。那為什麼香港法院又不能效法?黑暴至今兩年多,仍有案件排期至2023年才受審,請問有何警惕作用?法律界經常有一句「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延遲的正義並非正義),若可以早點讓年輕人看到暴動、掟汽油彈的嚴重後果是會判罰4-7年監禁,社會早便回復安寧吧。就像大家看到「國安法」那樣令大眾更自律。

    而對於排期開審時間,國安法四十二條亦清楚列明國安案件要及時處理,是依程序做。但有時辯方會提出押後,或控方需取更多證據,有些案件亦比較複雜,需更多人手及時間處理,所以法院實際排期多久很難說。但若法院對國安法案件排期優先處理,及早判決絕對是有阻嚇作用。讓大眾都知道有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絕不能做,以儆效尤。

    朱庭萱
      
    蘋果假新聞及毒新聞監察組

  • 絕對不能笑2023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5 19:54:37
    有 2,078 人按讚

    妳有選擇的權利,能做出一種善待自己的選擇。

    在努力讓自己不要從「破戒」狀態演變成「復發」狀態時,這些自我對話對你的影響力更是尤其重要,因為它們是決定你接下來採取哪些行動的關鍵。

    「我已經搞砸這一切了,我真是個軟弱的人,我投降了!」和「這只是我短暫的失誤,它讓我上了一課,現在我已經重回正軌了」這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讓「破戒」往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

    取自《善待自己,即便你不完美》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在改變的過程中,在一瞬間回到舊有的模式,那是司空見慣。像是本來打算要跟孩子好好說話,但理智線斷掉那一剎那,以前那一套萬年劇本就又重新演了一遍。

    互動的時候,是有節奏的。跟自己互動,也是可以喊暫停的,尤其是正在進行負面自我對話的時候。

    「善待自己固然是幫助你長久改掉習慣最有效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你本來就值得更好的對待。」

    喊暫停之後,記得善待自己,或者感謝自己這一刻之前的努力。別常用結果否定過去的努力,不管事對自己或對他人。

    祝願您,能理解誰都會短暫走向岔路,能把眼光擺回到適當的地方,就是成就!

    ... ... ... ... ... ... ... ... ... ... ... ... ... ... ...

    【文/ 莎魯‧艾札迪】

    探究那些負面的自我對話

    讓我們用充滿好奇心的角度,好好探究一下可能使我們走回頭路的內心話,再問問自己,這樣的自我對話是從何時開始的,以及是什麼讓我們對這些話如此深信不疑(儘管事實並非如此)。

    在輔導個案的過程中, 我經常會用到「 探究」(investigation)、「 觀察」(observation)和「好奇心」(curiosity)等字眼;這是因為要提醒個案,不要將這一個過程視為一種「討伐自我」的舉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此過程中,我只是要你了解你有這樣自我打壓的習慣多久了。

    是的,當我們把注意力聚焦在某個已維持一段時間的習慣時,有時就會發現某些我們不樂見的事物。這些事物也許是有意識到,我們已經想改變這個習慣很久了,或是這個習慣已經演變到某種程度的事實。但是,過度地在這些地方上鑽牛角尖也可能造成反效果。我的個案就常跟我說,他們在意識到食物或藥物對自己有多麼糟糕的瞬間,反而會衍生出一種自暴自棄的心態,放任自己大嗑它們。

    為此,我經常告訴個案,在探究個人想法時,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局外人,從遠處觀察自己;或者,想像自己是在看一部以自己為主角的電影,在那裡他們可以清楚地聽到自己的想法、看到自己的舉動。在無法透過這些觀察評判或感覺到相關感受、做出應對的情況下,我會請他們用充滿好奇心的心態,靜觀其變。以我個人為例,在度假期間可能就會為了堅守我的減肥飲食計畫,聽見和出現這樣的想法:

    「登機時,莎魯已做好度假的準備,覺得自己充滿動力。她相信自己在度假期間依然能堅守減肥計畫,健康飲食並保持活動。但就在她入座機艙座位,意識到自己胖到無法讓托盤桌平放,只能讓它靠在她肚子上的時候,內心就出現了這樣的想法:『我真不敢相信會讓自己胖到這種地步。那現在我是在開什麼玩笑,竟然以為像我這樣軟爛的人有辦法堅守這份計畫?讓我們面對現實吧!我根本沒有能力做到這件事,我的狀態並沒有我想像中那樣好。況且,就算我真的設法減到了理想的外貌(這不太可能,因為我並不是個積極進取的人),肯定還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才能讓自己用自信的態度面對眾人。再者,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計畫,因為根本沒人會在度假的時候節食。減肥的事就等我度完假再說吧!』

    然後,她開始在飛機上大吃特吃,把過去幾天沒吃過的東西全吃過一遍。接著她又選了幾部悲傷的電影觀看,所以在飛機上的絕大多數時間,她都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狀態下度過。飛機落地後,她又在機場吃了點東西,此刻她腦中快速想著:『妳不應該這樣做,一點自制力都沒有,為什麼妳就不能跟其他人一樣,可以吃飽了就不再把食物往嘴裡送?拜託妳,搞清楚自己的狀況!』

    整個度假期間,她的情緒都大起大落,對自己非常苛刻。我還注意到她似乎沒有特別打扮自己,穿上她原本帶來要拍網美照的衣服,或是如她先前說的那樣,撥出一點時間讓自己在異地散散步。她只是不斷用一些其他的事情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例如:不斷檢查手機。這真的是一件很值得探究的事,因為她竟然為了飛機座上的區區一個托盤桌,讓自己重回過去的飲食模式,還讓自己胖了快七公斤,而這一切,都與她內心小劇場在那邊大肆說自己壞話的習慣有關。」

    ……

    如何正向自我對話?

    把改變習慣的過程當作是一場了解自我的研究,可以使你用一種比較學術、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中經常出現的舉動,並針對它們擬定對策;也就是說,你會對自己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苛責。待習慣用這種方式觀察事物後,就會很清楚地發現,那些負面對話引起的一連串自我破壞骨牌效應速度,有多麼快速。

    套用上面範例的情境,若是用「自我善待法」的方式來觀察自己,那麼情況可能就會變成這樣:

    「哦,不,托盤桌似乎沒辦法徹底放平。莎魯確實是擔心過這種情況,不過真實發生還是讓她有點不開心,因為一直以來她都努力地在改變她的飲食習慣。此時她腦中有個聲音說話了:『妳早就知道在減肥這條路上會面臨很多挑戰,而這就是其中之一。別忘了在地圖上寫過的內容,這種讓妳覺得還有漫漫長路要走的感覺,就是妳視為減肥高風險的情形。

    請相信自己絕對可以克服眼前的挑戰,因為過去妳已征服過很多挑戰!另外,妳也值得擁有想要的東西和自在的感覺。這趟航程會是妳減肥的艱難挑戰,但請想像一下落地時,知道自己沒在機上暴飲暴食一堆不健康的食物,會有什麼感覺。除了靠繪製的地圖來支持、堅守飲食計畫外,妳還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好過一點?也許看些有趣的影片是不錯的選擇。人心情好的時候,就會做出好的決定,但現在妳的心情不太好,所以會有這樣負面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無論妳現在是否有偏離計畫的正軌,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都會很快過去。從現在開始的一個星期,妳會希望自己的整體狀況往哪個方向走?妳該做些什麼事?

    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這是一件妳做得到的事。對的事總是不太容易堅守。

    但妳有選擇的權利,能做出一種善待自己的選擇。別讓飛機的托盤桌破壞了妳愉快的假期。』」

    在這裡,可以看到改變自我對話方式的方法,並明白在有自覺力的情況下,可以把那些高風險情況化為一種警訊,提醒自己用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幫助自己更快到達想去的地方。

    在努力讓自己不要從「破戒」狀態演變成「復發」狀態時,這些自我對話對你的影響力更是尤其重要,因為它們是決定你接下來採取哪些行動的關鍵。「我已經搞砸這一切了,我真是個軟弱的人,我投降了!」和「這只是我短暫的失誤,它讓我上了一課,現在我已經重回正軌了」這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讓「破戒」往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

    .

    以上文字取自
    善待自己,即便你不完美:拋開習慣性自責的思維,從10張探索地圖中自我覺察、無痛改變,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博客來:https://reurl.cc/v16a7L
    誠品:https://reurl.cc/7oM0d5
    金石堂:https://reurl.cc/av4qe9
    讀冊:https://reurl.cc/e8dzMK

    @奇点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singularitypublishing/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