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就抽書
【#陳力航:被蘇聯俘虜的日軍,他們在西伯利亞的記憶】
1944 年秋天,人在東京的陳以文,以陸軍特別幹部候補生的身份入伍。入伍後,他先在青森縣八戶接受半年訓練,結訓後,他與同袍被分派到滿洲。
1945 年 4 月底,陳以文乘著軍機抵達駐地杏樹。杏樹位在滿洲國東北部,距滿蘇邊界不遠...
#留言就抽書
【#陳力航:被蘇聯俘虜的日軍,他們在西伯利亞的記憶】
1944 年秋天,人在東京的陳以文,以陸軍特別幹部候補生的身份入伍。入伍後,他先在青森縣八戶接受半年訓練,結訓後,他與同袍被分派到滿洲。
1945 年 4 月底,陳以文乘著軍機抵達駐地杏樹。杏樹位在滿洲國東北部,距滿蘇邊界不遠。此時滿洲不像同時臺灣、日本,整天遭受美軍的空襲。
相對的,陳以文的生活也還算愜意。然而,這一切卻隨著蘇聯的動向而改變。1945 年 8 月 9 日,大批蘇聯軍隊越過邊境,陳以文跟著部隊撤退,最後在敦化解除武裝(1945 年 8 月 18 日)。
陳以文在敦化這段期間,東北的局勢有了變化,整個東北雖然是國民黨接收,但國民黨影響力僅限於都市,鄉間多為共產黨盤據。根據中蘇簽訂的友好同盟合約,日本投降後三個月內,蘇聯的軍隊必須撤出東北。
蘇聯軍利用這段時間,將東北工廠設備,像是機器、馬達,以及一些物資,如麵粉等等載運回國。並且將關東軍的槍枝,配發給中國共產黨使用。
缺乏勞動力、國土被破壞嚴重。而重建工程也需要勞動力的挹注,那麼,勞動力要從哪來,監獄內的囚犯,以及因戰爭獲得的俘虜,就是很重要的勞力來源。
其中日本戰俘,大概是 60 萬上下,他們被帶往蘇聯境內各地,其中,6 萬 5 千人被帶往中亞,2 萬 5 千人被帶往東歐,剩下4、50 萬人都在西伯利亞。
二戰時,許多來自東歐的工廠,紛紛遷入西伯利亞,當戰爭結束,這些工廠並沒有遷回東歐,而是往更東邊、北邊發展。
除了工廠,西伯利亞還有一條連結亞洲、歐洲的鐵路。這條鐵路興建於帝俄時期,二十世紀初,沙皇開闢西伯利亞鐵路,這廣大的地區開始緩慢發展。
二戰末期,蘇聯在此地集結大量軍隊,並且南下入侵滿洲國。戰爭結束,這些駐守在滿洲國的日軍部隊,就成了蘇聯的俘虜。這些日軍,不像華北、華中的日軍,可以和平、迅速地復員。
在蘇聯的眼裡,這些日軍是非常重要的人力,可幫助西伯利亞的各種建設。也因此,1945 年 9 月至 12 月間,蘇聯利用火車,將已投降繳械的關東軍(包含部分民人)送入境內。
1945 年 10 月,蘇聯將敦化的日軍編成多個中隊,陳以文被編入第五中隊,第五中隊的成員有軍官、兵、候補生、軍屬、開拓團成員,成員年紀最輕的十五歲,最老的五十歲,陳以文剛滿十八歲。
1945 年 10 月中,第五中隊花了一週的時間,從敦化徒步行軍至牡丹江,背後還有持槍的蘇聯兵不斷地驅趕。行軍沒有糧食配給,隊員曾生吃田裡的馬鈴薯,還有隊員吃到壞玉米而下痢。
前往牡丹江的路上,陳以文曾看到橫躺路上的同袍屍體,屍體的頭還是扁的,似乎是遭到戰車輾壓過去。
這場景或許觸目驚心,但對正在行軍,而且沒有糧食補給的第五中隊而言,當體能與精神到達極限,根本無暇注意路上,或是你的腳下踩到什麼。
10 月 24 日,第五中隊終於抵達牡丹江,緊接著,蘇聯兵拿著槍驅趕著隊員上車,一邊說著:「東京ダモイ!東京ダモイ!」,意思是「要回東京了」。許多人聽到東京,心裡不禁一振,終於可以回家了。
陳以文在牡丹江搭上火車,列車經綏芬河進入蘇聯境內。陳以文乘坐的是貨車車廂,每節搭載五、六十人,甚至有到一百人左右。車內的空間擁擠不堪,幾乎無法動彈。列車的木造車廂破舊,列車內沒有電燈,也沒有廁所。列車一到都市就會稍停,隊員們藉此下車小便,晚間自然也是睡在車廂。
如果是東京ダモイ,那麼終點站應該是沿岸的港口吧,或許是海參崴,不然就是鄰近的納霍德卡。海參崴是軍港,隊上有人認為,日本的船隻不會在海參崴靠港,可能會在旁邊的納霍德卡等待。
10 月 27 日,列車在伊曼(位在牡丹江東北方)停車。隊員下車放風,隊員想知道莫斯科的方向,詢問站內的婦人與少年,結果對方都是搖頭以對,有隊員猜測,不知是否蘇聯對居民下了封口令,才會一問三不知。
與此同時,隊員開始起疑,有人觀察太陽升起位置、發現火車是往日本的反方向行駛,車廂內的氣氛逐漸低迷。
隊員們逐漸明白,搭乘的列車並不是要送自己回家,而是往西伯利亞開去。西伯利亞分為東、西部,東至太平洋,南邊與外蒙古、哈薩克交界。就地貌上,西伯利亞南部是草原地帶,草原逐漸往北是森林,而一列列載著戰俘的列車,就奔馳在西伯利亞草原上。
10 月 28 日,列車在哈伐洛夫斯克(即伯力)停車,順便補充糧食。此時氣溫已逐漸降低,幾天後,隊員聽到「赤塔通過」時開始騷動。
帝俄時期,赤塔是流放罪犯的地方,此時則設有收容日軍的收容所,《活著回來的男人》一書的主角─小熊謙二,就是待在赤塔的收容所。
幾天過後,車廂內有人大喊:「看得到日本海了」。但很快地,眾人發現這並非日本海,而是貝加爾湖。
列車經過九天的行駛,11 月 2 日,抵達伊爾庫茨克,伊爾庫茨克是西伯利亞的重要都市,但這裡不是陳以文的終點站。兩天後,11 月 4 日,列車在伊爾庫茨克西北邊的泰舍特停了下來,第五中隊在此下車。
在那之後,究竟發生什麼故事呢?
想知道就快來抽這本書!
📖《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抽獎活動:
1.追蹤故事 @gushi.tw
2.按本貼文愛心+留言tag兩位朋友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8/30 中午十二點,並在當天於留言處公布中獎名單,共3名。
結訓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彥博的線上體育課】
在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無法到外面活動,
長時間在家,需要更加自律安排管控時間,
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有句讓我大笑,
「最近廢到自己有點不好意思...」
戶外訓練時間減少,更多時間我持續準備,
也將之前出國訓練的一些知識重新做整合,
實體課程,因為主要與人接觸,需要帶動氣氛、技術訓練、知識分享...等
轉成線上課程,我發現其實難度挺高,活動空間操作有限,
也因為僅能透過螢幕畫面來監看學員,執行和實體課程完全不同,
因為只能看螢幕不斷說話,所以都必須要更加謹慎,
剛好在這末段時間推出限量線上課程,精緻小班,
【你好,人魚線】- 針對核心的功能性加強
【哈囉,股四頭】- 針對下肢與肌力的建構
想顧好每一個參加的朋友,與給最好的感受,
更謝謝每一位支持的夥伴,很快就額滿了,
平均備一堂課大約4小時起跳,常常弄到半夜,
自己也持續進步,變得更忙,但很值得
在上週,課程結訓了,看著螢幕學員汗流浹背,
或是小孩、貓咪、狗狗也一起加入在鏡頭前,
畫面很溫馨,學員也被操得不要不要的,
希望投入的用心大家會喜歡:)
疫情改變了生活,
但不會阻擋我們的熱情
啊!期待快解封呀呀呀!
更向在做線上課程的學校老師們獻上致意
#彥博的體育課
#線上課程
#精緻班
#你好人魚線
#哈囉股四頭
結訓意思 在 《鹹魚爸》清光光好物分享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結訓
本日四位獨輪結訓朋友
從完全不會
到可以跟著滑一波
真的是不簡單
每個都很棒
恭禧習得終身技能
今天路線重翠大橋高難度體驗、辰光橋試滑V11、再快閃新月橋,全程約20多km,很不錯都過關了
當然重翠大橋對新手來說真的有難度
但是能體驗一下後,一般路面就都是小意思了
開心~很棒的週五
今天燒了不少熱量
#滑帥不滑快
#摔車不摔人
結訓意思 在 劉士銘-赤子之心闖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七年的恐懼 #我可以拯救自己了
我好開心,我真的好開心,#19天救生班結訓了,地獄般的9月,撐過了!!!困擾我最久的「潛泳」,從來都沒有撐過15公尺,今天一口氣憋破25公尺,嚇到Jerry教練,他說我是競賽型的選手,只有比賽才會發揮實力。
2014年到現在,我一直努力想要走出溺斃的陰影,就算挑戰了鐵人三項113K,又完成了最難的226K賽事,我依然覺得我不夠強悍,無法救回那一天的自己。
我想托起那天沉入河裡的自己,抱緊他,安慰他以後不用再害怕,所以我參加了救生班。
📌救生班19天心得影片:https://youtu.be/23hQUvNwjs8
第一天,我被總教練選為學員長,就成了天字第一號,永遠都要第一個下水,老是第一個被教練罵,我無法不緊張、無法不出錯,退無可退,我只能勇往直前。
一直是不成材的一號,錯誤百出的一號,總算在高壓下成長了,考試當下,同學們都很緊張,但我意外的平常心,我每一堂課都要第一個下,後面幾個同學都游超快,直接超車,我還要不受影響,這就是我的日常。
我終於能夠浮出水面,不再頭暈目眩的昏暗,不再只有自己嗆水和急喘的迴音,我總算能夠看見天頂的光亮,聽見人間清晰的聲音,我用七年的時間,帶著自己一次又一次,跟恐懼正面對決,我一直一直都沒有放棄。
這19天,我好幾次被陰影輾壓,壓力大到在水道中嗆水,但還是努力地撐過去。
也曾很洩氣的回應教練:「我就爛,我無法克服我的緊張」、「我好低潮,我無法突破我自己那一關」、「不好意思,我又失敗了」。
謝謝包容我情緒,並持續幫我加油打氣的教練,以及每當我懦弱的時候,同學們總會在後頭跟我說「不要緊張」。
再怎麼洩氣,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感謝那個持續面對恐懼的自己,感謝沒有放棄自己的自己。
我終於可以靠自己,拯救回那一年的自己。寫到這裡,雙眼的淚,不爭氣的一直流,這一次是開心地淚流。
爾後,在水上遇上緊急狀況,我可以稍稍平靜下來,自解和自救,保持最佳體力,等待救援。
這一年所有教練,都在跟我說「放鬆」、「不要緊張」。
龍舟教練裕文抓著我的手臂:「肌肉放鬆、放鬆再放鬆,只有推水的時候要放力,其他時間都要趁機休息」。
Jerry教練每次看我潛泳失敗都說:「動作慢一點,耗氧少一點,你只要放鬆,就能過了」。
竣貿教練每次都說:「您又緊張到忘記動作了,慢慢來就好」(我長這麼大,第一次有人每天對我說「您」,我不是在五星級旅館,是在松運呀~)
我是緊張大師,我還持續的在學習「不要緊張」和「放鬆」。
還記得小學三年級的導師,他對我說「孩子你很優秀,但是你太緊張」,我只要上台說話,手就會像觸電(中風)一樣抖,他說「那就把手揹在後面,不要讓人家發現你很緊張」。
如今,我已經可以安然地在台上連講四小時都不會疲憊,甚至講過上百場校園演講。
這是最光亮也最黑暗的一個月,甚至最後幾天,公司專案上線,要TEDx演講,還要結訓鑑測,我都安然度過了。
如果你喜歡玩水或在開放式水域游泳,會游泳跟會自救是兩回事,真心建議你一定要學救生,跟荷蘭小朋友從小就學一樣,這才是愛自己,對自身安全負責的方式,不要期待別人會救你。
2020年,關關難過關關過,我會愈來愈好的。
那些說過的夢想,我一定會一步一步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