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趨勢】冬天更需要運動!6個超夯室內運動器材推薦,天冷懶得出門在家也能隨時動起來
冬天氣溫劇降,整個人變得懶洋洋,不想要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脂肪默默囤積,趕快動起來!我們都知道養成運動習慣是很重要的保健概念,如果長期缺乏運動,會造成身體逐漸失去正常機能甚至提早面臨老化,如新陳代謝緩慢、手腳冰...
【凱鈞話趨勢】冬天更需要運動!6個超夯室內運動器材推薦,天冷懶得出門在家也能隨時動起來
冬天氣溫劇降,整個人變得懶洋洋,不想要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脂肪默默囤積,趕快動起來!我們都知道養成運動習慣是很重要的保健概念,如果長期缺乏運動,會造成身體逐漸失去正常機能甚至提早面臨老化,如新陳代謝緩慢、手腳冰冷、脂肪囤積等,但是外頭天氣超冷,加上受全球肺炎疫情影響,在需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的此刻,許多人會轉而選擇在家運動,除了徒手鍛鍊之外,居家健身器材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因此這次要來推薦6款超實用的室內運動器材,即使不出門在家也可以隨時做運動!要特別提醒,冬天因為溫度低,身體的肌肉延展性與彈力會變差,進行任何運動前,務必要記得進行暖身,才能避免運動傷害喔!
💪🏻冬日運動的好處
1.促進脂肪燃燒
冬天食慾大增,整個人也會顯得懶洋洋,小心「好吃懶做」的下場,過完冬天整個人絕對腫一圈!其實在冬天運動正是體重控管的好時機,因為身體為了要保持溫暖,就必須消耗更多的脂肪,基礎代謝率提高,一樣運動半個小時,燃燒的卡路里就會比夏天更多,想要減肥的人,可得把握機會啦!
2.增強自身免疫
我們都知道適度的運動,能夠提升身體免疫力,冬天氣溫下降,這時候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所以在這時候特別容易受風寒、得流感,想讓人體免疫力正常運作,除了飲食要均衡,攝取足夠的維生素、生活作息正常少熬夜外,運動也大有幫助!建議平常可以做些中等強度的運動,讓身體微發汗、心跳加快,提高自身免疫力
3.強化心肺功能
運動能夠提高心肺力、增加關節柔軟度,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在冬天運動,能夠增加血液流動,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此時非常適合進行有氧運動,像是快走、有氧操、游泳等,年長者、有心血管疾病者,建議冬天選在室內運動,並要適當補充水分,避免暴露在低溫的環境中,以免身體無法負荷
❤️依「部位」居家訓練推薦
#sonix音波律動儀×全身律動
律動訓練最早被使用於太空無重力的環境,藉由平衡律動、震幅不斷疊加等運動科學原理,來提升太空人的肌肉強度與骨質密度。sonix音波律動儀透過精密控制音波律動,讓自體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放鬆和伸展整個身體,放鬆肌肉和提高骨質密度等作為身體的日常保養,達到外在理想身型、內在健康活力的全新生活。能夠達到全身律動,也可以專注特定部位,操作簡便,設計4種自動模式,達到高效成果
#Johnson@Mirror 新概念健身魔鏡×背部&手臂
200+專業線上課程不斷持續更新,來自世界級的教練群,陪你一起燃燒體脂,V.I. coaching 高科技 3D 動態補捉技術,即時的運動姿勢校正與軌跡指引,每秒30次比對和教練之間的動作吻合度,在家鏡就能享駐家教練,想要鍛鍊背部及手臂,推薦可以選擇很受歡迎的拳擊課程,還能與親友一對一即時視訊連線,共同參與課程。平常未使用時,除了能作為鏡子使用,並內建時間與天氣顯示資訊
#FitWell電臀蹲專攻機×臀腿肌力鍛鍊
臀腿專攻設計,堅固的腳架,不必擔心重心不穩而摔倒,還有新手支撐輔助桿,穩固安全,一人在家也能練!為了增加全身的均衡訓練,在鍛鍊下半身時,可附加彈力繩,強化上半身訓練,底部附輪子可輕鬆移動。一機能訓練臀腿肌力、強化肌肉訓練、鍛鍊核心肌群,輕鬆練出臀腿的微笑取笑,在家深蹲,不必擔心姿勢不正確
#BH健走機×上下肢體協調訓練
搭配健走扶手桿能夠有效訓練上下肢協調,保持身體平衡,輕鬆慢走,減少跑步衝擊,0.5km起步,銀髮族也能輕鬆駕馭,採鋁合金材質優化機身乘載性,提升整體穩定性及延長使用壽命,小巧扁平好收納,佔地面積小,可放置在沙發、櫃子、床底下
#BLADEZ UC2 全身塑體核心划船訓練機×核心訓練
針對女性剷腹設計再進化,有氧、核心同時訓練,5段阻力運動更有挑戰性,靜音設計運動隨時可行,一機即能達到綜合訓練,塑造完美線條。佔地空間小,不需插電即可使用,簡單易操作,放在家中也不突兀。除了腹部核心訓練外,還能加強修飾掰掰袖以及打造緊實俏臀美腿,特別適合想短時間運動者
#SOLE (索爾) B94 直立健身車×腿部肌力鍛練
前置式 9 Kgs飛輪重量系統,踏板採用人工力學內傾 2度設計,採用 20 段磁石阻力系統,貼心適應性踏板調整。可達到肌力訓練、心肺訓練、坡地訓練、燃脂訓練、間歇訓練、體適能測試模式,如同健身健練般隨側給予專業的指導。不論是輕量運動、中級運動者還是運動狂熱者,1組手動模式及2組可記憶的自訂模式,可以自由的設定想要的運動模式及強度。霧黑色系融入家居,散發內斂與質感品味
#凱鈞話趨勢
組織原理均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苗打了沒?你的免疫力跟上腳步了沒?] >> 免疫營養小教室
相信現在大家都開始陸陸續續施打到疫苗了
每個人症狀百百種....
有些人覺得打完疫苗像被卡車輾過、但也有人什麼事情都沒有
(我就是屬於疲倦一下下,就結束的那種...)
對於疫苗的副作用,往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又深怕自己有嚴重的不舒服
又怕自己若沒副作用,會不會是「疫苗認證的老人」
其實,疫苗副作用強弱跟保護力目前沒研究顯示有關聯
但國外研究指出,微量營養素會影響疫苗保護力
因此,我們唯一能做的
就是不論施打前後,將自己身體狀況顧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免疫營養小教室
要如何全方面補充免疫營養素? 建議可
#一天一錠綜合維他命
--------------------------------------
首先,要先提及我們身體的免疫反應
我常會用『免疫三防線』觀念解釋人體的免疫保護
把身體比喻成一座城堡
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組織
他們就像是人體的城牆
能自然的形成物理屏障,將病原體阻隔外。
第二道防線:是血液中的嗜中性白血球、單核球、自然殺手細胞
他們有點像駐守城門的衛兵
假設有病原體入侵,他們會進行無差別攻擊
將大部分的病原體殺死
倘若這兩道防線都守不住時
身體就會開始出動最後一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後天免疫(T細胞與B細胞)
他們是身體裡厲害的特種部隊,具有記憶性及識別性
能辨識不同的病原體,並製造相對應的抗體大規模攻擊
(疫苗就是利用這個防線的原理製造的)
--------------------------------------
在身體的免疫防禦城堡內
我們能多做什麼事情來提升自己保護力呢?
1.營養
這三道防線,各自有各自的營養支持,大家可以再參考以下圖片
免疫相關營養素是相當多元的,建議從六大類均衡攝取
如果是忙碌的上班族,至少每天攝取『綜合型維他命』
並盡可能地達到『各類食物多元、均衡的攝取』
千千萬萬別每天靠泡麵、鹹酥雞度日
2.運動
運動與免疫的關聯,我這邊只提一項重點
不過多、不過少
把握『適量、規則的運動』為最高原則
3.睡眠、身心
疫情影響很多人身心靈、甚至造成失眠的問題
但建議要盡量保持足夠的睡眠、適度的做一些舒壓事情
轉移身心靈的壓力
疫情在全世界還是個很關心的議題
疫苗更是個刻不容緩的議題
但我相信,許多人在這波疫情中
常感受到的是,疫情疫苗趨勢的無助感
由於疫情、疫苗都比較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換個角度,我們掌握能掌握的!
幫自己建立好自己的免疫城堡!
#免疫三防線 #一天一錠綜合維他命
組織原理均衡 在 說相看相 善光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相貌者,先觀五嶽,次辨三停;盈滿,此人富貴多榮。三停俱等,永保平安顯達;五嶽朝聳,官祿榮遷;行坐威嚴,為人尊重;額主初運,鼻管中年,地閣水星是為末主。三停平等,富貴榮顯,三停不均,孤夭貧賤。
這是拮取古相書上一段關於三停重要性的論述。
大概對相學略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從額頭到下巴,分成三等分,就是所謂的三停。
上停在髮際至眉間的位置,這個位置也是我們前腦組織的位置,掌管我們邏輯、記憶、行動力等等能力的發展良好與否,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十五歲到三十歲的行運。
中停在眉至鼻頭之間,這個位置,看的是我們頂腦組織是否發達,脊椎骨的結構是否良好,血液循環、呼吸系統、肝膽代謝、腸胃消化等五臟六腑是否運轉正常,也是我們觀察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理財能力、是否有事業企圖心等等的重要位置,這個位置主宰我們三十一歲至五十歲的行運。
下停指的是人中至下巴的位置,我們的後腦、延腦是否發達,生殖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等是否良好,主要觀察這個部位,下停同時也掌管著我們的晚運,也就是五十一歲過後的行運。
知道了三停的原理和功能之後,自然就明白,為什麼古人如此重視三停相,三停均衡發展,身體健康,有理想有抱負,也有實踐的能力,當然就容易成功。三停不均,不論是那一停特別長或短,都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健康和智力發展,在行行出狀元的現代,雖不至於如古人所說三停不均,孤夭貧賤,但也勢必對一生的運勢有所影響!
組織原理均衡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驗到兩條線開始,媽媽的日常大小事總會詢問產科醫師:懷孕可不可以吃辣、可不可以喝喜酒、可不可以搬家、可不可以重訓😢😢......絕大部分的問題我都會秒答:「可以啊!」唯獨有一類問題,我只能無奈又心疼地比個大叉叉。
「我好不容易瘦下來了,懷孕可繼續維持嗎?」、「懷孕可以減肥嗎?」、「我體脂很高耶,現在可以繼續減脂嗎?」😭
「不行喔!不管是減脂、減肥,通通都不可以!」這類問題就是得堅定不假思索地回答。🤔
就我觀察,孕期減肥會因為熱量不足、營養不均衡影響胎兒🍼的概念早已普及,我猜想,媽媽們問這些問題時,應非刻意要在這時減肥,而是擔心胖太多產後無法恢復或希望尋求一些安慰與心理支持。
但不可以減肥的原因其實還不只是為了胎兒健康,而是女生在懷孕的過程中,因生理條件改變,要減肥真的不太可能成功。
最明顯的就是懷孕後體內各種「合成型」的賀爾蒙如胰島素、生長激素、睪固酮會上升,除了幫助胎兒生長發育外,這些賀爾蒙同時也會促進脂肪累積。因此很多人會發現肚子、大腿、屁股的皮下脂肪增厚,甚至產生橘皮組織。另外,黃體素也會使得體內的鈉不易排出、四肢容易水腫,視覺上就會有大了一號的感覺。
孕期飢餓素的上升也讓媽媽特別「不耐餓」,一餓就想吐🤮或半夜常常餓醒找食物。我也觀察到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很多害喜的媽媽常常什麼都不想吃,卻唯獨鍾情漢堡、薯條、鹽酥雞🍦🍿等高熱量食物。
加上孕期又有太多事讓媽媽心煩,舉凡能否順產、何時有產兆、胎兒健康與否....都會帶給孕婦許多焦慮,這些情緒起伏也容易導致用「大吃來紓壓」。再加上社會氛圍普遍仍鼓勵孕婦一人吃兩人補,許多人又在不清楚媽媽懷孕週數下就一味的說:「妳肚子好小啊!😕有沒有在吃東西,胎兒這樣夠大嗎?」無形中造成一股非得拼命吃的壓力😢,讓媽媽不由自主地吃下更多食物。
綜合以上,真的是叫媽媽不胖也難!
當然,很多人會問,不想胖太多,難道不能以在孕期認真計算卡路里,抓得剛好即可 。問題是,懷孕後心跳變快、呼吸急促,體重上升,基礎代謝本來就會慢慢變高。且每日活動量又因為身體狀況起伏很大,讓每日消耗熱量(TDEE)的誤差極大,怎麼算都很難精準、反而容易讓媽媽們無所適從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體脂也是,不管是家裡小台的體脂機或健身房大台的inbody,幾乎都有8 -10 %的誤差。再加上體脂測量是利用電阻的原理,受身體含水量影響極大,特別容易水腫的孕婦,測量起來誤差更大。因此我認為,在孕期量體脂不是不行,而是完全不準,沒有參考價值。😅
至於時下流行的特殊飲食法,更有可能引起營養不均衡、或低血糖,我更是不贊成。比如近來流行的168間歇性斷食,執行方式通常是「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這樣容易讓身體在低血糖情況下,改利用肝醣的糖質新生產生的糖分及酮體當作熱量主要來源。但孕婦肝醣的利用相對比較差、胰島素濃度偏高、又得分一部分的糖給胎兒,嘗試這種方式,會比起一般人更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情形。😖
更何況,受賀爾蒙及胎兒擠壓的因素影響,大部分的媽媽都無法吃到很飽就會覺得腹脹、想吐,將一日三餐的熱量分配在兩餐很容易太撐或熱量不足。
我明白孕期增加多少體重,往往變成媽媽們互相參考、甚至比較的指標,但我得強調,每個人的腸胃吸收、賀爾蒙起伏都不盡相同,我也不否認有些人懷孕體重根本沒有增加,新生兒一樣頭好壯壯,但這樣的人是少數,也是基因造成。也有少部分的媽媽是因為孕吐到生產前,每天苦於宿醉、暈船,當然胖不起來。
因此,我認為與其只聚焦體重或是斤斤計較吃進去的卡路里,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健康促進」上。其實這些健康觀念就是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孕婦也是人,當然也適用。
不分孕期,只要沒有出血、早產跡象就應維持一定的活動量(至少每週90分鐘)。在思考如何「進補」前,也可以先檢視一日三餐的營養素是否均衡。以我的觀察,外食族群多半蛋白質、青菜攝取不足,高油脂、澱粉及加工食物太多,可以先針對這些做調整。(但調整的是種類跟量,不需要變成白飯、麵條都不敢吃)。建議把握蛋白質吃夠(每日60克平均分佈三餐)、減少精緻澱粉(碳水化合物熱量來源不低於40%) ,各式蔬果輪流攝取的大原則。餐間的甜食、含糖飲料的次數則是盡量以堅果、牛奶、優格替代。
當習慣養成後,孕期體重一定可以平穩上升在正常範圍內,產後要瘦身也會多一些助力!
孕期體重也造成妳的壓力嗎?🥺🥺
----------------------------------------------------------------
賀爾蒙的變化實在神秘又有趣,
九月份線上講座「一次搞懂賀爾蒙、告別內分泌肥胖」
十月份實體講座「告別月經失調,烏烏醫師陪妳搞懂賀爾蒙」
熱烈報名中。❤️❤️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或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