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終末的女武神第九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終末的女武神第九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終末的女武神第九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終末的女武神第九戰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梅克爾下台倒數14天》BBC * 歐洲女王曾經是梅克爾的眾多稱號之一。但現在,這位強大的德國總理,本月選舉後,將遠離政治,永遠離開她女王的標籤。 梅克爾是現任歐盟領導人中任職時間最長的領袖。她參加了大約 100 次歐盟峰會,經常被描述為“房間裡唯一的成年人”。 事實確實如此:她令人難忘地幫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噓…… 天空墨黑,厚雲沒星。手錶上指針是凌晨二時,大部分人已熟睡就寢,街上一片寂靜,黑暗滿佈街角,昏黃街燈,照得人睡意濃濃。 嗞嗞…… 機器的轉動聲卻在深水埗福華街,一排關閉的鐵皮小排檔叢後,一間鋪頂上書「坤記士多」四個大字,在鐵閘縫中透出幾扇白光,聲音就從這製糕工場發出,訴說着眾人皆睡我獨醒,明...

  • 終末的女武神第九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3 17:02:41
    有 1,861 人按讚

    《梅克爾下台倒數14天》BBC

    * 歐洲女王曾經是梅克爾的眾多稱號之一。但現在,這位強大的德國總理,本月選舉後,將遠離政治,永遠離開她女王的標籤。

    梅克爾是現任歐盟領導人中任職時間最長的領袖。她參加了大約 100 次歐盟峰會,經常被描述為“房間裡唯一的成年人”。

    事實確實如此:她令人難忘地幫助引導歐盟度過了移民危機、歐債危機、Covid-19,甚至是英國退歐。

    但這是兩個不同的梅克爾混合的故事。

    她的歐洲遺產,就像她的國內遺產一樣,也是相互混合甚至矛盾的。

    在她的家鄉,她仍受到批評——她掌舵德國的 16 年裡,她是一名 遲疑著Krisenmanagerin,或危機經理,經常等到最後一刻才採取行動;一個務實主義者,沒有遠見卓識——包括她在歐洲舞台上的記錄。

    這些都很重要,因為在梅克爾離開政壇許久之後,它們都將成為她真正的歷史評價的核心。

    務實主義者梅克爾可能已經幫助歐盟度過了無數生存危機。

    但是,如果梅克爾作為歐盟最富有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的領導人,能夠更果斷地利用自己的長期地位,那麼她可能會讓歐盟變得更加虛弱和無舵。

    以 2015 年歐元區危機為例。

    即使是希臘火熱的財政部長亞尼斯·瓦魯法基斯也承認,梅克爾通過讓他的國家保持在貨幣中拯救了歐元,儘管希臘因此財政仍然拮据。

    “確實,她最終負責維持歐元區的團結,因為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我不相信它維持一體,”。

    “但我對她的政策有一些非常強烈的不同意見。她對於歐元區從來沒有遠見。她從來沒有想過一旦她拯救了歐元區,該如何進一步處理它,而且她拯救它的方式變得非常分裂。無論是在德國還是在希臘。”

    梅克爾知道大方向,但她太務實,走一步算一步。

    希臘總理瓦魯法基斯 (Yanis Varoufakis) 引用了她強加於希臘的重大緊縮措施,批評她。

    在雅典,2015 年反德和反歐盟的不滿情緒蔓延街頭。抗議者揮舞著梅克爾的標語牌,留著希特勒的小鬍子,有些人焚燒歐盟旗幟。

    西班牙和義大利也被迫面對許多納稅人認為不公平的緊縮措施,他們認為,這是梅克爾強加給他們的。

    於是義大利從一個狂熱的親歐派轉變為一個狂熱的歐洲懷疑論的國家。

    憤怒的選民相信歐元區的規則是為了強大的德國利益而設計的,以支持其利潤豐厚的出口行業。

    他們說,如果像德國這樣更強大、更富有的成員國不幫助較弱、陷入困境的成員國,他們就看不到加入歐盟或歐洲共同市場的意義。

    當你需要他們時,德國納稅人在哪裡?他們想知道。

    這導致了針對梅克爾的另一項批評:最終她的學說只是歐洲的“德國優先”學說。

    你可能會說,這並不奇怪。

    首先,每個國家當選的領導人都可能優先考慮他們的國家。

    但是後來——這是德國特有的——因為納粹歷史,德國人和歷屆總理,常常對國際中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非常謹慎。

    所以,歐洲女王的稱號當之無愧嗎?

    梅克爾總理的確最終出手干預以拯救歐元區,但她也在歐盟內部引發了深刻的南北分歧。

    在難民危機期間和 Covid 大流行開始時,這樣的分裂危機再次出現——南歐人感到被遺棄,他們總是首當其沖地面對這些緊急情況,而且孤立無援。

    雖然最終他們仍然感謝梅克爾,即使她往往很晚才出手.才行動。

    這就是為什麼她的歐盟歷史遺產好壞參半。

    但她在歐盟也樹立了一個驚人的先例。

    與之前的處理歐元危機慢吞吞不同,Covid-19 危機對像德國這樣的富裕國家,承擔了較貧窮的歐盟國家的疫苗需求及經濟債務。

    這又突顯了德國總理必要會採取的激進立場,尤其她必須面對德國國內要求平衡預算的傳統壓力。

    法國經濟部長Bruno Le Maire是歐盟 Covid 復甦基金的主要設計師,該基金由德國梅克爾夫人和法國總統馬克洪Emmanuel Macron) 共同向歐盟領導人提議。

    由於梅克爾在大流行疾病時歐盟一體採購疫苗的勇氣,這位歐盟遊戲規則改變者認為:“事實證明,梅克爾能夠根據德國當前的思維方式做出決定,並支持歐洲大陸更好的整合和更高的效率.”

    勒梅爾先生認為,梅克爾總理認為,如果她不簽約,歐洲在大流行之後的未來就會岌岌可危。

    當然,另一種觀點是,梅克爾所以採取快速行動,仍然是以德國的最佳利益為首要考量。

    她可能非常清楚,如果義大利、西班牙、法國或其他國家因大流行而在經濟上窒息,歐盟的單一市場可能會崩潰。

    市場是德國企業的主要賺錢來源。

    因此,危機經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 挽起袖子,採取了戲劇性、務實的行動。

    她不僅在德國,在其他地方創造了歷史和頭條新聞。

    儘管此行達還沒有達到梅克爾對歐盟移民危機的回答所引發的令人興奮的程度。

    2015 年夏末,梅克爾 (Angela Merkel) 向超過 100 萬難民和尋求庇護者開放德國邊境時,她登上了全世界的頭版——有人稱讚,有人嘲笑。

    回到家鄉,一些人自豪地吹噓自己國家的 Willkommenkultur,他們歡迎他人的文化,以梅克爾 (Angela Merkel) 為標誌。

    其他人被這些難民的到來激怒,湧向極右翼 AfD,促使其成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第一個在德國聯邦議會中贏得席位的極右翼政黨。

    她的移民決定對歐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喜憂參半的。

    歐盟在 2012 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僅僅三年後,其成員國就開始相互封鎖邊境,以阻止難民進入,其中許多人是為了逃離曾經是英法分割殖民的敘利亞戰爭。

    這位德國領導人的行動幫助恢復了歐盟作為歐盟創始原則第 2 條規定,人權捍衛者的聲譽。

    據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兼總統的得力助手本·羅德斯說,美國總統歐巴馬受到了她很大鼓舞。

    “這是歐巴馬所處的時代,當時世界上很少有政治領導人會做一些他們知道會在政治上造成破壞民調、聲望的事情,儘管他們認為這是正確的事情。

    “當梅克爾決定接納所有這些難民時,很明顯這會引起政治反彈,歐巴馬對此以及她為之辯護的方式,感到難以置信。”

    根據羅德斯先生的說法,歐巴馬鼓勵德國總理更有力地為捍衛歐洲發聲,尤其是在川普當選和英國脫歐公投之後。

    羅德斯先生說,到 2016 年底,歐巴馬先生開始相信梅克爾和柏林現在必將成為“自由民主秩序的重心”。

    布魯塞爾從此沐浴在梅克爾的光芒中。

    另一方面,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梅克爾沒有向歐盟領導人施壓,讓他們在 2015 年移民危機之前做好更好的準備?

    在敘利亞和利比亞發生事件之後,這並不令人意外。

    絕望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在試圖非法越境進入歐洲的海上喪生,歐盟國家則在試圖將他們拒之門外時,進行假人道了表演。

    先是人道主義,之後又是務實主義,梅克爾總理後來因在代表歐盟與土耳其獨裁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達成有爭議的協議中發揮的關鍵作用而受到國際特赦組織和難民組織的抨擊。

    該協議要求土耳其不僅要防止難民和其他人登上開往歐洲的走私船,還要開始接回那些設法登陸希臘海岸的人。

    還有更多“是的,但是”的例子,當談到梅克爾(Angela Merkel)時,所謂的歐盟捍衛人權的堡壘,已經是她的名字。

    是的,今年夏天,她和其他 16 位歐盟領導人簽署了一封聯名信,以捍衛 LGBTQ+ 社區,當時就成員國匈牙利的一項新法律引發了激烈的爭議。

    但多年來,梅克爾也被許多人視為匈牙利民主倒退的推動者。

    匈牙利自封為“非自由派”的總理維克托·奧爾班直到最近還是梅克爾總理在布魯塞爾的中右翼 EPP 小組的成員,保證了它在歐洲議會中的更多席位和影響力。疏遠他是有問題的,她再次沒有採取果斷行動。

    匈牙利及其歐盟盟友波蘭——德國企業的重要合作夥伴——令人得到的結論是,梅克爾和整個歐盟,在涉及其人權記錄和法治並不一致。

    西班牙前外交部長兼世界銀行集團前副行長安娜·帕拉西奧(Ana Palacio)最近指責德國有效地領導了她所說的歐洲控制其非自由成員的“非戰略”。她說,如果德國想採取行動維護歐盟保護人權和法治的創始原則,它就會發生。

    帕拉西奧女士還抨擊了歐盟的外交政策,將缺乏方向和“可疑決定”歸咎於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大門:從歐盟與土耳其的交易到與中國的全面投資協議。該協議於去年 12 月在德國擔任歐盟 6 個月輪值主席國結束時簽署,令當時即將上任的華盛頓拜登政府感到震驚。

    2020年,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貨物貿易夥伴。

    安格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經常受到抨擊,因為她似乎允許德國的貿易利益決定其國家的外交政策,從而對歐盟產生影響。

    最後是搞好與俄羅斯的關係。

    通過在俄羅斯和德國之間建造北溪 2 管道以確保更便宜的能源,她被指責削弱了歐盟的政治團結和戰略一致性,並讓普丁不感到他必須面對強大的歐盟影響力。

    許多中歐和東歐國家反對這條管道。烏克蘭總統沃洛德米爾·澤倫斯基最近將北溪二號稱為“危險的地緣政治武器”。

    梅克爾只堅稱,如果莫斯科濫用管道,歐盟將對其實施進一步製裁。

    她的另一面,她一直是對烏克蘭制裁俄羅斯的熱情倡導者。 2020 年 8 月,當著名的俄羅斯反對派政治家阿列克謝·納瓦爾尼 (Alexei Navalny) 被毒死時,這位德國領導人讓他飛往柏林的一家醫院,在那裡她採取了非常不尋常的步驟,突然拜訪了他。

    再一次混合面貌的梅克爾歷史臉孔。

    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要求梅克爾 (Angela Merkel) 面對歐盟的所有弊病。

    在布魯塞爾,梅克爾的師父科爾被視為現代歐盟的創始人。他支持歐元的想法,反對當時德國的多數輿論。他的理由是政治上的,而不是經濟上的。

    科爾認為,共同貨幣將防止歐洲鄰國之間發生進一步的戰爭。

    科爾還推動德國統一,這讓德國西部的納稅人付出了代價。通過這樣做,他使東歐和中歐更接近歐盟,即使加入歐盟的前景仍然很遙遠。

    相比之下,安格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的歐洲王冠就不那麼好了。危機時期的關鍵歐盟人物?她只是讓幫派團結在一起的膠水?

    是的。

    她是一個自信的新歐盟未來的建築師?可能不是。

    法國的埃馬紐埃爾·馬克洪 (Emmanuel Macron) 渴望獲得這個頭銜。

    四年前在巴黎,他要求在宣布總統選舉勝利時演奏貝多芬的第九首——歐盟國歌。綽號“歐洲先生”的他有一個雄心勃勃的歐盟改革計劃,包括從美國獲得戰略自主權——或者至少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但他需要安格拉·梅克爾的幫助。

    幫助為所謂的歐洲法德發動機注入活力 - 並幫助德國納稅人的錢投資,使他的 21 世紀歐盟願景成為現實。

    這在德國並不是最流行的想法,因為安吉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非常清楚。
    多年來,她一再的反擊和無休止的拖延戰術,直到 Covid 復甦基金,導致她被悄悄地稱為 Nein 總理。

    柏林對法國總統的政府有自己的綽號,Scattergun。顯然是因為他們不斷為歐洲提出各種不同的想法:從擁有自己的國防力量到環境建議,再到新的歐盟貿易精神和歐元貨幣整合。

    無論德國的下一任總理在本月的選舉之後是誰,而且競選已經白熱化,他或她將缺乏安吉拉·梅克爾多年來在布魯塞爾積累的經驗和莊嚴。

    埃馬紐埃爾·馬克洪(Emmanuel Macron)看到了歐盟議席頭上的默克爾形狀的洞,並希望填補它。

    如果他這樣做,歐盟可能會發生一些重大變化。這位在法國被稱為愛麗舍宮皇帝的人,很想被加冕為歐洲之王。

    不過,首先,他必須贏得四月份的法國總統大選。

    這絕非易事。

    For her part, Angela Merkel insists the EU will impose further sanctions on Moscow if it abuses the pipeline.
    She has been a passionate advocate of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over Ukraine. And when prominent Russian opposition politician Alexei Navalny was poisoned in August 2020, the German leader had him flown to a Berlin hospital, where she took the highly unusual step of paying him a surprise visit.
    A mixed legacy once agai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not, of course, to lay all EU ills at Angela Merkel's door.
    But when it comes to EU legacies, it's worth taking a look, as German journalists have been doing, at her late political mentor,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Helmut Kohl.
    In Brussels, he is viewed as a founding father of the modern-day European Union. He supported the idea of the euro, against majority public opinion in Germany at the time. His reasons were political, rather than economic. Helmut Kohl believed a common currency would prevent further wars between European neighbours.
    Kohl also pushed for German reunification, to the cost of taxpayers in western Germany. In so doing, he brought Eastern and Central Europe that much closer to the EU, even if membership was still a far-off prospect.

  • 終末的女武神第九戰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08 21:00:34
    有 254 人按讚


    【無影無蹤:2019十大外語片】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9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2018至2019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不含舊片重看為1177部)。該十大片單僅彰顯了個人的品味與喜好,文末附上每部片的簡單評論供大家參考。


    (1)《寄生上流》(Parasite)(南韓)(2019)
    (2)《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義大利、瑞士、法國、德國)(2018)
    (3)《真寵》(The Favourite)(愛爾蘭、英國、美國)(2018)
    (4)《吉娃娃羅曼死》(Chiwawa)(日本)(2019)
    (5)《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西班牙)(2019)
    (6)《飛翔吧,埼玉》(Fly Me To The Saitama)(日本)(2019)
    (7)《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德國、義大利)(2018)
    (8)《自衛的藝術》(The Art of Self-Defense)(美國)(2019)
    (9)《撿到槍》(The Gun)(日本)(2018)
    (10)《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A Banana? At This Time of Night?)(日本)(2018)


    第一名與第二名其實猶豫很久,最終還是選了奉俊昊的《寄生上流》,這部作品堪稱雅俗共賞,實際上電影本身就是在談雅人與俗人的距離,不只是階級一分為二來談,整個作品的結構也是分一半,前半段就是關於偷天換日的高級喜劇,後半段則讓情節急轉直下,成了驚悚劇。有別於一般以底層為主軸的作品,奉俊昊以蟑螂作喻,強調為了求生的蟑螂常常選在資源豐沛處落腳、繁衍,情急時還會同類相食。形容即便看似不堪,卻依然能見到一份另類卻真誠的人道關懷。更不用說精彩的表演、剪輯、場面調度,完全是無懈可擊。


    第二名選了艾莉絲.羅爾瓦雀(Alice Rohrwacher)的《幸福的拉札洛》,其實這部片應該在前年就該入榜,但我當時在坎城看到睡著,醒來時非常疑惑為何主角一下從封建時代到了現代社會,看不懂,索性繼續睡。去年重看,發現即便是醒著看也會對導演的奇想感到驚異。許多人說羅爾瓦雀繼承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傳統,我倒認為她是承繼自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的《十日談》(Decameron),不僅能對社會作出鑿斧痕跡甚輕的巧妙批判,也懂得將故事說的爛漫迷人。


    可參考一下我之前為關鍵評論網寫的【焦點院線】《幸福的拉札洛》:不被祝福的復活,象徵現代社會已喪失的良善價值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8067


    第三名選了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真寵》。歐洲宮廷劇看久了真的會疲乏,常常覺得「還能怎麼樣呢?」有些導演試圖完全還原古風,有些導演則試圖偷渡現代元素。但向來特立獨行的尤格.藍西莫沒走任何一個他人走過的套路,在大型商業製作中一樣凸顯了作者性格,卻又使之完美符合故事調性。他忠實於還原,卻換了一個視角,運用了其招牌的廣角與魚眼鏡頭創造出古怪的空間感,也暗喻了人性的扭曲。不按牌理出牌的鏡頭設計與敘事手法,使作品顯得奇異又新穎。更厲害的是,他選用的演員氣質也與這部片相輔相成,飾演女王的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以本片獲得奧斯卡影后確實是實至名歸。


    第四名選了二宮健的《吉娃娃羅曼死》,導演在片中大玩色調與光線的變化,將劇中人的縱情生活給綺麗化,帶著觀眾直抵糜爛的無止之境。或說這是一種Instagram式的濾鏡美學,但其強烈的形式感與電影主題本身卻是緊緊扣住的。青春以各種華麗的形式來裝填,但人物和角色心境的空洞卻得以為之凸顯。反觀,同樣強調華麗影像的蜷川實花之作卻總給人一種虛浮感,情感不甚可信,《吉娃娃羅曼死》卻能給我的重重一擊。


    第五名選了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痛苦與榮耀》,這位年近七旬的大師以主人翁薩瓦多自況,不諱言自己遇上的種種瓶頸,但別誤會這部作品是關於一個自怨自艾的老人,他確實承認了自己的老態,但卻用電影表現了自己對命運的不妥協,更在片中更藉薩瓦多之口嘲諷那些動不動就哭的演員,強調「真正好的演員懂得忍住淚水」。阿莫多瓦以這部作品啟示世人將痛苦轉化成創作,未必非得掏心掏肺不可,也可以如此坦然、優雅且溫柔。


    第六名我選了日本狂想喜劇片《飛翔吧,埼玉》,導演是曾執導《交響情人夢》(2006)和《羅馬浴場》(2012)等經典喜劇的武內英樹。故事描述在平行時空的日本,被視為次等公民的埼玉人對東京人的反抗,真是看到目瞪口呆,台灣人也有「天龍國」之說,也常常在網上「戰南北」,如此日常的鬥嘴垃圾話居然能轉化成一個格局這麼大的荒誕史詩片,實在太驚人。整部片的視覺呈現、節奏、對白和表演在武內英樹的構建之下,完全沒有一點失準,無疑是上乘的喜劇之作。


    當下看完《無主之作》其實一點也不喜歡,但有些電影確實需要時間沉澱在能顯出味道,如今選它進第七名,算是自我平反。多少受到了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的〈德國神作《無主之作》:「我我我」的真實〉一文啟發,突然明白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影盲點影響了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欣賞。我的確認為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獨有的欣賞角度。太熱衷在於解讀、貼標籤、討論前因後果的觀影者,勢必會因為本片而感到不小挫折。主角在亂世之間受惠也受害,最後他讓自己變成了永遠不詮釋自己作品的藝術家,許多人大可說他大概是出於為畏懼而不表態,但這其實可能是他讓自己永遠維持「立體」的態度。本片對立場與真實的辯證是無比高竿的,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在《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2006)之後一度陷入瓶頸,《無主之作》不只是回穩,比起過去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喜歡惡趣味喜劇片的我當然要選《自衛的藝術》,就排在第八名吧。電影描述一個被神秘暴力集團毆打過的美國男子決心鍊空手道防身的故事。飾演這位衰男的就是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他本身的超凡特質就已經能賦予電影一種古怪氣息,沒想到導演萊利斯.特恩斯(Riley Stearns)更怪,有朋友形容他是美國的尤格.藍西莫。身兼編導的他不放過扔進去任何能讓這部片顯得不安的催化劑,卻又懂得讓一股獨特的黑色幽默包覆著這些不安的元素,讓角色們一直處在掉落懸崖的邊緣。片末的爆發,堪稱神來一筆。


    由武正晴執導的《撿到槍》名列第九,這絕對也是去年最驚喜的日本電影發現。故事很簡單,在講一個大學生偶然撿到了一把槍之後的故事。取得了一個足以殺人的兇器之後,該說其性格產生了根本質變,又或者該說只是喚起了人性當中本身便具備的惡?透過主人翁的喃喃自語,以及口是心非的行為,對獸性的壓抑與吐露,似乎讓我們對人類這個動物更陌生了。可以與《小丑》(Joker ,2019)搭配觀賞。許多人詬病村上虹郎的演技不足以撐起來這個角色,但我倒認為他遊走於中二、善與惡性之間的詮釋,看來雖然飄忽不定,演出了人性的複雜層次。


    第十部選了一部溫情喜劇片,由前田哲執導的《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四肢不便的男子,但有別於一般勵志套路,他是從頭到尾最具有自信的角色,甚至有著惡霸傾向,非得要所有人照他的滿意不可,例如誰也不能違抗他三更半夜想吃香蕉的需求。這類獨特的角色塑造,首先就顛覆了多數電影對身障者的既定印象。故事不僅僅談及了身障者的性需求,也談及了需要與被需要的關係平衡,甚至辯證了容易產生混淆的愛情與同情。表面上很輕鬆的喜劇之作,其創作概念卻是相當嶄新而前衛,是不應被忽視的傑作。


    一年到頭,外語片看的量當然遠多過華語片,遺珠多不勝數。包括《你的鳥兒會唱歌》(看時體力不支,邊看邊睡,但仍然愛到不行)、《元氣人生》、《出發吧!我的脫單假期》、《別有墓地》、《婚姻故事》、《抱歉我們錯過你了》、《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小小夜曲》、《為副不仁》等等太多了。


    下一檔來做「十大爛片」如何?



    【無影無蹤:2019十大華語片】
    https://www.facebook.com/…/a.59881312022…/2148158075286924/…



    (潔西卡獨生女,伊利諾州芝加哥,系上學長金振幕,他是你堂哥。)
    #寄生上流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 #撿到槍 #痛苦與榮耀
    #真寵 #吉娃娃羅曼死 #自衛的藝術 #無主之作
    #飛翔吧埼玉 #幸福的拉札洛

  • 終末的女武神第九戰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08 21:00:34
    有 256 人按讚

    【無影無蹤:2019十大外語片】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9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2018至2019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不含舊片重看為1177部)。該十大片單僅彰顯了個人的品味與喜好,文末附上每部片的簡單評論供大家參考。


    (1)《寄生上流》(Parasite)(南韓)(2019)
    (2)《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義大利、瑞士、法國、德國)(2018)
    (3)《真寵》(The Favourite)(愛爾蘭、英國、美國)(2018)
    (4)《吉娃娃羅曼死》(Chiwawa)(日本)(2019)
    (5)《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西班牙)(2019)
    (6)《飛翔吧,埼玉》(Fly Me To The Saitama)(日本)(2019)
    (7)《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德國、義大利)(2018)
    (8)《自衛的藝術》(The Art of Self-Defense)(美國)(2019)
    (9)《撿到槍》(The Gun)(日本)(2018)
    (10)《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A Banana? At This Time of Night?)(日本)(2018)


    第一名與第二名其實猶豫很久,最終還是選了奉俊昊的《寄生上流》,這部作品堪稱雅俗共賞,實際上電影本身就是在談雅人與俗人的距離,不只是階級一分為二來談,整個作品的結構也是分一半,前半段就是關於偷天換日的高級喜劇,後半段則讓情節急轉直下,成了驚悚劇。有別於一般以底層為主軸的作品,奉俊昊以蟑螂作喻,強調為了求生的蟑螂常常選在資源豐沛處落腳、繁衍,情急時還會同類相食。形容即便看似不堪,卻依然能見到一份另類卻真誠的人道關懷。更不用說精彩的表演、剪輯、場面調度,完全是無懈可擊。


    第二名選了艾莉絲.羅爾瓦雀(Alice Rohrwacher)的《幸福的拉札洛》,其實這部片應該在前年就該入榜,但我當時在坎城看到睡著,醒來時非常疑惑為何主角一下從封建時代到了現代社會,看不懂,索性繼續睡。去年重看,發現即便是醒著看也會對導演的奇想感到驚異。許多人說羅爾瓦雀繼承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傳統,我倒認為她是承繼自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的《十日談》(Decameron),不僅能對社會作出鑿斧痕跡甚輕的巧妙批判,也懂得將故事說的爛漫迷人。


    可參考一下我之前為關鍵評論網寫的【焦點院線】《幸福的拉札洛》:不被祝福的復活,象徵現代社會已喪失的良善價值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8067


    第三名選了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真寵》。歐洲宮廷劇看久了真的會疲乏,常常覺得「還能怎麼樣呢?」有些導演試圖完全還原古風,有些導演則試圖偷渡現代元素。但向來特立獨行的尤格.藍西莫沒走任何一個他人走過的套路,在大型商業製作中一樣凸顯了作者性格,卻又使之完美符合故事調性。他忠實於還原,卻換了一個視角,運用了其招牌的廣角與魚眼鏡頭創造出古怪的空間感,也暗喻了人性的扭曲。不按牌理出牌的鏡頭設計與敘事手法,使作品顯得奇異又新穎。更厲害的是,他選用的演員氣質也與這部片相輔相成,飾演女王的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以本片獲得奧斯卡影后確實是實至名歸。


    第四名選了二宮健的《吉娃娃羅曼死》,導演在片中大玩色調與光線的變化,將劇中人的縱情生活給綺麗化,帶著觀眾直抵糜爛的無止之境。或說這是一種Instagram式的濾鏡美學,但其強烈的形式感與電影主題本身卻是緊緊扣住的。青春以各種華麗的形式來裝填,但人物和角色心境的空洞卻得以為之凸顯。反觀,同樣強調華麗影像的蜷川實花之作卻總給人一種虛浮感,情感不甚可信,《吉娃娃羅曼死》卻能給我的重重一擊。


    第五名選了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痛苦與榮耀》,這位年近七旬的大師以主人翁薩瓦多自況,不諱言自己遇上的種種瓶頸,但別誤會這部作品是關於一個自怨自艾的老人,他確實承認了自己的老態,但卻用電影表現了自己對命運的不妥協,更在片中更藉薩瓦多之口嘲諷那些動不動就哭的演員,強調「真正好的演員懂得忍住淚水」。阿莫多瓦以這部作品啟示世人將痛苦轉化成創作,未必非得掏心掏肺不可,也可以如此坦然、優雅且溫柔。


    第六名我選了日本狂想喜劇片《飛翔吧,埼玉》,導演是曾執導《交響情人夢》(2006)和《羅馬浴場》(2012)等經典喜劇的武內英樹。故事描述在平行時空的日本,被視為次等公民的埼玉人對東京人的反抗,真是看到目瞪口呆,台灣人也有「天龍國」之說,也常常在網上「戰南北」,如此日常的鬥嘴垃圾話居然能轉化成一個格局這麼大的荒誕史詩片,實在太驚人。整部片的視覺呈現、節奏、對白和表演在武內英樹的構建之下,完全沒有一點失準,無疑是上乘的喜劇之作。


    當下看完《無主之作》其實一點也不喜歡,但有些電影確實需要時間沉澱在能顯出味道,如今選它進第七名,算是自我平反。多少受到了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的〈德國神作《無主之作》:「我我我」的真實〉一文啟發,突然明白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影盲點影響了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欣賞。我的確認為每部電影都有自己獨有的欣賞角度。太熱衷在於解讀、貼標籤、討論前因後果的觀影者,勢必會因為本片而感到不小挫折。主角在亂世之間受惠也受害,最後他讓自己變成了永遠不詮釋自己作品的藝術家,許多人大可說他大概是出於為畏懼而不表態,但這其實可能是他讓自己永遠維持「立體」的態度。本片對立場與真實的辯證是無比高竿的,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在《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 ,2006)之後一度陷入瓶頸,《無主之作》不只是回穩,比起過去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喜歡惡趣味喜劇片的我當然要選《自衛的藝術》,就排在第八名吧。電影描述一個被神秘暴力集團毆打過的美國男子決心鍊空手道防身的故事。飾演這位衰男的就是傑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他本身的超凡特質就已經能賦予電影一種古怪氣息,沒想到導演萊利斯.特恩斯(Riley Stearns)更怪,有朋友形容他是美國的尤格.藍西莫。身兼編導的他不放過扔進去任何能讓這部片顯得不安的催化劑,卻又懂得讓一股獨特的黑色幽默包覆著這些不安的元素,讓角色們一直處在掉落懸崖的邊緣。片末的爆發,堪稱神來一筆。


    由武正晴執導的《撿到槍》名列第九,這絕對也是去年最驚喜的日本電影發現。故事很簡單,在講一個大學生偶然撿到了一把槍之後的故事。取得了一個足以殺人的兇器之後,該說其性格產生了根本質變,又或者該說只是喚起了人性當中本身便具備的惡?透過主人翁的喃喃自語,以及口是心非的行為,對獸性的壓抑與吐露,似乎讓我們對人類這個動物更陌生了。可以與《小丑》(Joker ,2019)搭配觀賞。許多人詬病村上虹郎的演技不足以撐起來這個角色,但我倒認為他遊走於中二、善與惡性之間的詮釋,看來雖然飄忽不定,演出了人性的複雜層次。


    第十部選了一部溫情喜劇片,由前田哲執導的《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四肢不便的男子,但有別於一般勵志套路,他是從頭到尾最具有自信的角色,甚至有著惡霸傾向,非得要所有人照他的滿意不可,例如誰也不能違抗他三更半夜想吃香蕉的需求。這類獨特的角色塑造,首先就顛覆了多數電影對身障者的既定印象。故事不僅僅談及了身障者的性需求,也談及了需要與被需要的關係平衡,甚至辯證了容易產生混淆的愛情與同情。表面上很輕鬆的喜劇之作,其創作概念卻是相當嶄新而前衛,是不應被忽視的傑作。


    一年到頭,外語片看的量當然遠多過華語片,遺珠多不勝數。包括《你的鳥兒會唱歌》(看時體力不支,邊看邊睡,但仍然愛到不行)、《元氣人生》、《出發吧!我的脫單假期》、《別有墓地》、《婚姻故事》、《抱歉我們錯過你了》、《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小小夜曲》、《為副不仁》等等太多了。


    下一檔來做「十大爛片」如何?



    【無影無蹤:2019十大華語片】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hotos/a.598813120221435/2148158075286924/?type=3&theater



    (潔西卡獨生女,伊利諾州芝加哥,系上學長金振幕,他是你堂哥。)
    #寄生上流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 #撿到槍 #痛苦與榮耀
    #真寵 #吉娃娃羅曼死 #自衛的藝術 #無主之作
    #飛翔吧埼玉 #幸福的拉札洛

  • 終末的女武神第九戰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02 17:00:00

    噓……
    天空墨黑,厚雲沒星。手錶上指針是凌晨二時,大部分人已熟睡就寢,街上一片寂靜,黑暗滿佈街角,昏黃街燈,照得人睡意濃濃。

    嗞嗞……
    機器的轉動聲卻在深水埗福華街,一排關閉的鐵皮小排檔叢後,一間鋪頂上書「坤記士多」四個大字,在鐵閘縫中透出幾扇白光,聲音就從這製糕工場發出,訴說着眾人皆睡我獨醒,明碼實價的起早摸黑,辛勤的一天就從這嗞嗞作響揭開序幕。

    「由晚到朝,由早到夜,循環不息,兩三點鐘起身開工磨米,做埋洗埋嘢賣埋,兩更人,收埋鋪夜晚八點幾,年中冇息休㗎!不過唔緊要,慣㗎啦!」半頭白髮的傳永祥一口沙啞地說。

    傳永祥是坤記老闆和掌舵人,64歲,對這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勞已司空見慣。還有弟弟傅永康,三個協力的阿哥阿姐夥計,同時在凌晨開工,默默無語。守在四五十度高溫的火爐邊,人人揮汗如雨,各佔各崗位的忙着磨米、抽出抽入竹筲簊、提上提落重甸甸的石頭壓漿,誰也沒注意到這百忙的街外上一絲靜態。


    咔嚓……
    一手拉開了店面的鐵閘。時為早上七時許,深水埗地鐡站B2出口旁,這不過百呎,80年代士多的舊模樣,汽水、香煙、啤酒、土炮……,老士多的產品。然而主角是陸續放到店門當眼處的各式老糕,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紅豆糕……琳瑯滿目,吸引途人。連銷售也數十年不變。現時外面的糕都早已包裝好,這裏卻依舊即切即放磅上秤重量,再入小袋給客,這樣的動作常惹客人投訴慢。

    「件糕幾重就收幾多,冇呃秤,夠均真!幾廿年都係咁,冇變過,舊時啲人冇投訴㗎!」

    隨時代變遷,深水埗生活改變了,舊的事物正在消失,他仍竭力保留這裏的一點一滴。分毫不動,緊握着舊。

    「我都後生過,輕佻過,試過變新,錯咗一次,唔可以再錯!」像他的白糖糕,水靈模樣,心眼兒透亮,會有點調皮。他也曾稚氣未脫,違反父旨,背叛自己,陷於迷惘,卻終歸是貼心的。還不忘父訓:「做人做生意要對得住天地良心。」


    一度無心之心,使他念茲在茲,謹遵此宗旨,勤懇守着,天荒地老。縱使父已逝,精神卻長存。

    父技藝恭謹以待

    嗯……
    閉目沉思的他,想起父親,思緒如泉湧。他祖籍順德,鄉下作為魚米之鄉,河澤廣佈,水域通達,適於稻米生長。賦予了製作米糕的創造力。選粘米、糖、水這些家常材料製成的白糖糕、砵仔糕等,是稻米變身的傑作。

    看來簡單,實際上製作十分繁瑣。父親傳承的技藝,他不怠慢,淘米、浸米、磨粉、壓水、和餡、發酵、灌籠、水蒸,做足八道工序,糕才爽香可口。

    滴噠滴噠……
    磨米的滴水聲,回應着石頭壓印米漿滴出的米水聲,格外清脆。他將用半新舊的泰國粘米按比例混合,浸泡一晚軟了的米放進磨機,扭動水喉,米粒漸研磨成漿,奶白的水柱細細流進布袋。紮好裝滿米漿的布袋,然後抬塊大石把米漿重重壓着,待水分全部流走,壓成半乾濕的米粉糰。以壓乾的米粉糰上秤,斤両才準確。

    「用磨米壓出嘅米漿嚟蒸糕,啲糕有一種膠質,特別煙韌。」他一時忙着調校不同糕點的糖水米漿,這個要加黑芝麻漿,那個要放紅豆……一時又要磨糯米粉,做煎堆、包茶果。磨米機在一邊動,他也像機器一樣,沒有一刻停下來,多磨人!

    最不容易是順德獨有的白糖糕,壓成的米粉糰,加入糖水搓勻,擺放到晚上,粉糰不停發酵,晚上變「老種」,又配搭新加了糖的米粉糰去,再發酵到第二日才蒸,往而復來,日日如是。白糖糕好不好吃?還是靠發酵。米與糖水的比例怎樣?發酵時溫度如何?全靠他拌和米漿時,一雙巧手去感應。

    將發了酵的米漿倒在竹箕上,拿去蒸。「蒸起咗啦!蒸起咗啦!」隨着他揭開蒸鍋,熱氣上升,夾著帶酒味的甜米香,一股複合香氣撲面而來。剛蒸好的白糖糕白嫩蓬鬆,密密的小氣孔如同蜂巢一般,光滑剔透。嘗一口,軟滑爽口,甜甜的滋味帶着剛出爐的暖意在舌尖化開,口感綿密帶韌勁,微微似米酒的香氣,意想不到的清新吸引。

    家傳秘方不易來

    呼……
    他大力地呼出一口煙圈。這個做糕的家傳秘方,是寶貴的經驗及睿智,都是他的父輩,順德人一代代口耳相傳下來的結晶。最初,也與一口煙有關。

    「我老竇叫傅坤信,戰前喺順德嘅茶樓打工學整糕,佢個師傅做嘅白糖糕爽彈細膩,點樣整?佢就教啲唔教啲。不過呢個師傅係食大煙嘅!」

    食大煙,即抽鴉片,當年是合法的,很平常,但價格高昂,普通打工的吃幾遍可花掉一個月人工。他父親知師傅有煙癮,出錢請食,期望師傅上足電,會過招教他。這樣的討好非一推即就,師傅一次不教、兩次不教,直到第八次才教少許。之後不斷請食,師傅才像擠牙膏般逐少逐少地教。

    「請佢食個大煙,嗰份糧畀晒佢㗎啦!老竇先慢慢學到做糕竅門!」到他父親成功獲知箇中秘訣,幾已傾盡家財,可謂得來不易。和平後,他父親就帶着這秘方,到香港打工。

    做米糕養家餬口

    依呀﹗依呀﹗
    石磨在轉動,轉一圈就依呀一聲,昔時就是用石磨磨米做糕。「我老竇嗰時喺香港嘅油器白粥大牌檔做糕,用石磨磨米,憑學番嚟嘅秘方整出好食嘅糕,其他師傅都冇佢整得咁好,啲客咪叫我老竇不如自己出嚟做生意!」

    1965年,他家住唐九樓,在十樓的天台自立做糕,山寨原始,做批發生意。「點知攞貨買嗰啲商戶客,好生意就嚟攞,唔好生意就唔攞,落雨唔嚟攞又唔找數,啲糕剩喺度唔通倒咗佢,我阿媽咪拎出街賣囉!」山不轉路轉,他母親挑起擔挑,秤兩隻竹籮,糕點放在籮上,到福華街、北河街沿街擺賣。那時小小的傅永祥,已跟着媽媽一起上街。

    「老竇真係好勤力,佢一個人,用手磨米、石頭壓水、米漿溝糖水、發酵、入爐蒸,嗰時仲用燒柴,乜都一腳踢!」父親就靠這糕養活一家九口,逐漸做到有生意,坤記的雛形就是這樣形成。

    窮人孩子早當家

    鈴鈴鈴鈴……
    鬧鐘響起,早上六點,傳永祥兒時最痛恨這聲音,他不情不願的起床來。「起身幫老竇開檔,之後七點幾返學,到下晝三四點放學返嚟,又磨米、搓糕,整呢樣整嗰樣,到夜晚九點,先去做功課……」

    對一個小孩,體力及精神都往做糕去,上學沒精神,成績也越來越差。「整整下無心機讀書,升唔到班,咪冇讀,一路跟住老竇去做糕。」中二就輟學,這遺憾一度令他無法釋懷。

    「人哋放學就去玩去踢波,禮拜六禮拜日去露營、去旅行。我禮拜六禮拜日都要開工,好辛苦架!做糕有咩樂趣?」他很矛盾,對做糕,嘴裏說着嫌棄,實則卻又留有美好回憶。「當年冇咁多電子產品,我細個陪老竇開檔有得食,又同其他檔口嘅細路玩,賣出啲糕,老竇賞我零用錢,幾開心㗎!」多年後憶起與父親一起賣糕的時光,苦中有樂,很寶貴,他特別珍惜!

    他與父母漸漸做到生意,從街頭做上排檔,他的工資也多了。「嗰時未識諗,冇儲低!啲錢淨係愛嚟行街睇戲食飯,唔夠咪問阿爸攞囉!」

    人迹渺意興闌珊

    轟隆轟隆……
    地鐵行走聲音劃破寧靜的深水埗,時為79年起地鐵。坤記被迫搬到南昌街的大牌檔。「因為唔就腳,完全冇生意,做糕生意差,搵唔到錢。」同期麥當勞又進軍香港,市民多了選擇,坤記漸被擠到邊緣去。生意不佳,令傅永祥更加意興闌珊。

    「我都要支人工,飲茶食飯都要錢。做糕冇前景,都諗轉吓行啦!由細對住呢行咁耐真係厭㗎,邊至想做?當然唔想做!」常言做那行,厭那行。他放下了做糕,離開父母和弟弟。當時他考到的士牌,就去揸的士搵食。

    當了的士司機,他才發現爭食的士愈來愈多。「的士多,分薄咗,難搵食,我覺得揸的士已經唔合時宜。」他只好回家再做糕去。

    人心之花散落時

    哎呀﹗
    這痛楚的嘶喊,如被一拳激中喚醒做糕的初心。他離去而再回來,父親沒有責怪,但最終也要靠父母,他感覺像欠了一個情。這時父親年事已高,還交付給他打理。他有感傳統磨米、壓漿、發酵,花工夫又費時,生產能力低。適逢工場拆樓,沒地方磨米,他打出如意算盤來。「新時代講求快,可以用現成嘅粘米粉,節省咗磨米艱辛嘅過程,慳番唔少成本。」

    有不待風吹而自行散落者,人心之花是也。人心搖蕩、人性明暗,有跡可循卻難以理解。他騙得了自己,卻瞞不到客人,有些熟客吃過,覺得不是死實實,便是散收收,味道不同了。當他面前,把糕丟進垃圾桶,這恍如大力地摑了他一記耳光﹗「我好唔開心!」

    客人騙不了,一個個離去,不單虧本,父親打下來的江山招牌也搖搖欲墜。他痛過,才領會,才醒覺。「老竇曾經同我講,做生意最緊要老實,對得住啲客,如果啲嘢唔得賣畀人,等於呃人。」

    痛定思痛,自此,他堅持用傳統方法,磨米蒸糕,慢慢把客挽回來。

    兵戎相見終告捷

    傾哐!傾哐……
    電視機傳來武俠劇的刀劍聲,短兵相接,仿如與同行舞刀弄劍的惡鬥……八十年代,大牌檔人稀少,父母接受他的提議,到較多人流的福華街租鋪,他可以邊看着電視邊賣糕。

    如今他不辭勞苦,店仍維持磨米做糕,果然吸客,生意滔滔。那時深水埗有不少經營糕點的行家,見其客人川流不息,不免見獵心喜。某行家到來請教,叫他傳授做糕訣竅。「老竇當年都千辛萬苦先學識,而家問一問就要教你,有冇咁便宜嘅事?況且你又喺深水埗做糕,教咗你,咪搶自己嘅生意?傻㗎!」

    他拒絕了,於是行家心生一計,急遽地將其租鋪買下。「佢買咗間舖,繼續租畀我哋,遲遲唔收,等我做旺咗佢先至要返,到時接收晒我啲客,賣佢嘅糕。」

    他被擺了一道,但對方有鋪佔了優勢。他覺得租鋪不是長遠計,立意要父親買鋪。機緣下他們買到隔鄰的店,即現址的角落鋪,於是搬到鄰店繼續賣糕。行家業主收回原店,賣同樣的糕品,兩家並列打對台。「大家爭,佢鬥平,佢賣五蚊三件,我一件三個半。啲客嚟買,話我貴,但一樣幫襯,因為我嘅糕好食過佢。」

    對家乏人光顧,大拍烏蠅,結果結了業。「以前一直覺得老竇嘅手藝好平常,而家我知道係寶。」他深深感到做糕秘方的強悍和魅惑力,亦全憑這贏了漂亮一仗。

    仍不敢須臾或忘

    啪啪啪啪……
    掌聲響起,在百般磨難過後﹗97年金融風暴後生意轉淡,他想到增加產品提升銷售。「試過加整老婆餅、合桃酥,同芝麻糕、紅豆糕、馬蹄糕。啲客都係鍾意食用磨米做嘅糕,麵粉做嘅老婆餅冇得留低,磨米嘅紅豆糕同芝麻糕都賣得,就繼續賣到而家。」

    他將芝麻磨粉混合米漿倒進盤內,先蒸熟第一層,然後第二層、第三層,如此類推,蒸到第九層,做出芝麻糕。入口綿細軟滑,慢慢化開,不甜膩,飄散出芝麻香氣,細嚼還能感覺到點點的黑芝麻末,滿嘴生香。內裏沿用父親的磨米米漿,糕身特別柔韌有米香。

    03年,《飲食男女》報道坤記,指明香港製造。「由嗰時開始旺,生意幾倍咁升。到15年攞米芝蓮推介,多咗好多外國遊客慕名嚟幫襯。」

    店子紅了,親友都建議他擴大工場、增加產量。「要快就要機器生產,就冇咗手做嘅味道。」用手做糕,時間有所局限,快不得,產量不多,如白糖糕一天最多二十多底,砵仔糕一天只一千幾百碗。他斷然回絕。

    「唔會大量生產!我一定唔會再犯錯!」他絕不容犯下些許錯,縱使別人不追究,自己卻不敢須臾或忘。堅持遵循父法,不粗製濫造。09年父親因年邁身故。「我會盡自己能力細心做糕。咁樣做係為咗品質,亦係為咗啲客。更大嘅意義,係為咗阿爸。」他回憶中的父親,為人正直,扛起家庭和事業,勤懇堅忍,從未埋怨過辛苦。做人忠誠,對客童叟無欺,因而儲落大批熟客。

    入夜,他開啟門口射燈,照着坤記的招牌,淡淡的糕香,歷五十年而不散,讓人念念不忘,有燈就有人,延續父親的精神。

    撰文:孟惠良
    攝影:關永浩

    坤記糕品專家
    地址:深水埗福華街115-117號北河商場地下十號鋪
    電話:2360 0328
    營業時間:7:30am-8pm
    詳情: http://bit.ly/2QLfzLk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