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紫禁城的黃昏 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紫禁城的黃昏 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紫禁城的黃昏 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紫禁城的黃昏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重點就在括號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第一次看《末代皇帝》,是在二技夜間部的國文課。 那時半工半讀,如果不是早班就是大夜,有時候六點半的課,從家裡花三十分鐘騎車過去,到學校已經七點多了。 從家裡到學校,是一條很長很長的直線,幾乎跨過整個新莊,有時下班時間塞車,有時大雨淹沒道路,我幾乎沒有準時過,但夜間部的老師,知道你是因為工作...

紫禁城的黃昏 在 畫說有一天 / 閱讀隨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24:39

#2020filmlist 在疫情趨緩,睽違近半年重回電影院之際,觀賞這部早在32年前便聲名大噪的《末代皇帝》,即便過去一週,後勁依然強烈。 . 因工作與中國歷史有點關係,在文化搜查上總是探討「康雍乾」盛世,相關時代劇也追了不少。而溥儀,只知道是舊時代的尾巴人物,歷史課本幾筆著墨,被陪襯在軍閥割據...

紫禁城的黃昏 在 港?吃貨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06:55:59

黎到北京一定要去故宮 行完除咗可以選擇去之前介紹過嘅#景山公園 或者#北海 睇日落😆 隨便手機影都可以好靚😍 ---------- #故宮 ( 又名#紫禁城 ) 故宮係最大的木結構宫殿建築群 中國明清兩代嘅皇宫 成個長方形城池分為外朝同內廷 外朝有統稱為三大殿嘅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係舉行大典禮嘅...

  • 紫禁城的黃昏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6 00:14:28
    有 1,674 人按讚

    我第一次看《末代皇帝》,是在二技夜間部的國文課。
     
    那時半工半讀,如果不是早班就是大夜,有時候六點半的課,從家裡花三十分鐘騎車過去,到學校已經七點多了。
     
    從家裡到學校,是一條很長很長的直線,幾乎跨過整個新莊,有時下班時間塞車,有時大雨淹沒道路,我幾乎沒有準時過,但夜間部的老師,知道你是因為工作緣故而晚到,多半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趕快坐定位子就好。
     
    《末代皇帝》一共分成三堂課看,第一次看到婉容親了少年皇帝的成婚大典,第二次看到滿洲國的叛變,每一次,我都是沒看到那堂課的開頭,只看到那堂課播出的結尾,而第三次的結尾,就是老去的皇帝,放離了那隻老去的蟋蟀。
     
    所以一直以來,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些結局,以及最後那張紫禁城的龍椅特寫。
     
    第二次看,是在2018年台北電影節的那個夏天,在中山堂。
     
    中山堂的冷氣很冷,與外頭幾乎沒陰影而被太陽直曬的酷熱公園,變成我夏季密集看電影時印象最深的記憶,但這樣的小細節也被留在這次完整看完《末代皇帝》的附加記憶。
     
    看到皇帝是如何一次次被鎖在裡面,紫禁城,大連滿洲國,以及最後的勞改營,還有坂本龍一的配樂,雖然原聲帶是在看第二次的幾年之前在二手唱片行買到的,但是坂本做的那首Theme,就算沒看過電影,也會覺得它的旋律非常美。
     
    第二次看,期間已經盲目地看了很多電影,包括飾演莊士敦老師的彼得奧圖的那部《阿拉伯的勞倫斯》。《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敘事是,第一幕就讓我們看到面無表情的勞倫斯上校已經因為車禍身亡,接下來的三個小時以倒敘方式,在已經知道結局的情況下,講述「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傳奇。
     
    在第二次的《末代皇帝》裡,我發現這兩部電影很像,卻也不太像,不像的地方在,皇帝這輩子手握的實權幾乎都是假的,但勞倫斯上校在協助阿拉伯起義對抗鄂圖曼帝國,是憑他的口才與實力。而像的部份,在他們都是在一個自身無法控制的巨流時代裡,有時主動,有時被動,在黃澄澄的紫禁城裡,在David Lean拼了命拍出的大塊沙漠裡,璀燦而終。
     
    彼德奧圖很早就知道小皇帝的結局了,但他自己也很清楚,時代沖的太快,他只能憑著一己之力,紀錄時代也紀錄自己,莊士敦老師寫下《紫禁城的黃昏》,勞倫斯上校寫了《智慧七柱》,用文字莊麗而終,最終被充滿野心的導演們,重回原地點,意圖創造他們曾經做過的一舉一動。
     
    在《末代皇帝》裡,我最感動的其實不是裡頭的情節,不是皇帝,不是裡頭的任何一個角色,而是當皇帝消失,導遊拿著擴音器嗶嗶波波,觀光客們喧鬧地走進太和殿的那瞬間,所有人物都像是一場夢,一場煙。
     
    這部電影的三個小時,這場歷史,最終都像一場夢。
     
    我沒有去過北京故宮,好幾年前去過北京的家姐說,太和殿是無法讓觀光客進入的,只能站在門口看著龍椅。1987年的電影,到了現在,已經連踏入都無法,只能置身事外,看著曾經是傳奇的殿堂,像一場夢。
     
    五年前去香港的時候,是個悶熱的秋季,坐在有電風扇的叮叮車的上層,往外一拍,不知道為什麼留下了這張「莊士敦道」的照片。
     
    昨日我在台北,一條條新聞看著離莊士敦道不遠的銅鑼灣,人群,抗爭,催淚彈,血跡,《阿拉伯的勞倫斯》是戰爭,《末代皇帝》是戰爭,現在的香港,也是戰爭。
     
    彼得奧圖過世已久,但莊士敦老師若是在這2020年,是否仍還會紀錄歷史,即使所有人都已經知道結局了,但還是不斷地不斷地努力,為自由而戰,我想他會這麼寫吧。
     
    小皇帝如煙,勞倫斯上校如夢,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的,但莊士敦老師仍在,他還是會在那邊。

  • 紫禁城的黃昏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03 12:27:38
    有 102 人按讚


    【會安沉香之路】
    幾百年前的季候風帶給越南會安的,就不是王菲那首歌,而是廣肇會館、福建會館、瓊府(海南)會館、潮州會館的商人,來自日本長崎的幕府時代商船、以及更遙遠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歐洲商旅。

    從文化的角度看,中華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固守一畝三分田,願意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平靜生活。要做一個離家的遊子,要到新世界去努力與開拓,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加上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的海禁,更不利中國人外遊。為甚麼越南的會安發展成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華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對於中國商人來講,這條海路絕不是絲綢之路,而是沉香之路。

    明代嘉靖年間,潮州及廣州商人在春節期間,利用東北季風,向南航行到越南。直到9月,南海颳起西北季風,他們又趁風回到廣州。9個月後,船上已經載滿用絲綢包好一條一條的珍貴南洋木材,快馬加鞭,運到北京。終於,紫禁城的黃昏後宮,嫋嫋升起虛無縹緲的一絲輕煙。來自越南的複雜而高雅的芬馥,熏得嘉靖皇帝的愁眉解開,莞爾一笑。閑坐但焚香,這正是眾香之王──沉香。

    《明日世遺》本周播出中英角力東南亞,實地勘探中國、英國兩個貿易大國百年在東南亞競爭的歷史。

    Metro Daily Hong Kong《都市日報》專欄:https://www.metrodaily.hk/metro_columns/會安沉香之路/

    #都市日報 #生歷奇境 #項明生 #明日世遺 #越有

  • 紫禁城的黃昏 在 映畫・札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5-28 17:40:40
    有 15 人按讚

    終於在大銀幕看了《末代皇帝》。雖然坐在較前位置看3D電影實在是相當辛苦的觀影經驗(眼鏡和位置都令我不適),不過看畢百感交集,再三咀嚼餘味更豐富。

    (文章Medium連結:https://bit.ly/2xtuzs7)

    晚清以降的中國近現代史千頭萬緒,不是有相當認識的話即使是本國人都難以梳理出頭緒。反而貝托魯奇拍這段中國近現代的史詩,即便畫面上的中國歷史人物講英文有多彆扭,最終呈現的卻是超越政治興替的一部史詩劇。

    電影取材自《紫禁城的黃昏》(即是帝師Johnston所著)與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還有溥儀其人遭遇史事。雖然說以「溥儀」其人為核心,但電影敘事中的視角穿插轉移相當精緻。我看其改編最妙之處,是加入典獄長的視角:電影敘事角度除了溥儀的回憶與供詞等主觀視角之外,還有典獄長閱讀《紫禁城的黃昏》的片段。(亦不消提,典獄長在孔中「窺淫」,偷看溥儀同性之愛)

    審判下來,對質到溥儀是否自己逃往日本領事館,典獄長引Johnston說法,卻換來溥儀說「Johnston是個騙子」(畫面呈現更多的卻是二人的師生之誼。如果他是騙子,那麼這些片段都是「非真實」的),兩種「真實」互相衝突:到底Johnston的書寫和溥儀的供詞,哪個較接近真實?電影觀眾正在觀看的、對溥儀一生的「再現」,又其實再現了甚麼?當中所要求觀眾作的判斷,又何嘗不是「邀請」觀眾一同參與審判?

    而我之所以說其「回歸溥儀個人」,亦因為一些「正路」的敘事安排:兩條敘事線在不同環節上互相呼應,用不同片段或時刻去觀照溥儀一生起跌;「門」與「蟋蟀」的意象,呈現電影中的溥儀一生人被不同的門幽禁、而其命運也如蟋蟀一樣,只能任由擺佈,在沒有利用價值後便被棄如敝屣。(最後一場皇座下的蟋蟀甚至可稱魔幻了)這個做法之「聰明」,也在於可以將複雜的歷史背景以外,集中呈現溥儀被大時代捉弄的命運、與及其權力與自由的夢與幻滅。

    (題外話是,我經常覺得,或者「中國電影」一直都被「政治」咀咒,要拍歷史題材,總難以避開任何一個陣營立場的史觀,要表達出相應的史觀才有價值。我也能夠想像,《末代皇帝》大概會招來「去政治」、「道德曖昧」等等的指責。只是,最後溥儀觀看滿洲國人體實驗而受震驚的一場,不也是貝托魯奇同情溥儀、相信他是無辜的傀儡的一個證明?)

    《末代皇帝》的攝影對不同空間的呈現也相當賞心悅目,可以看這連結的影片:https://vimeo.com/196408738。(天津舞會一場令我聯想到「大正浪漫」的情境——畢竟那是同時代的新潮審美吧)可是不知是座位太前還是放映Copy質素問題?電影3D化的效果倒沒有想像中的好,甚至有Out Focus等情況出現。認為3D化效果理想的朋友都可以談談。

    (圖為《末代皇帝》劇照)

    #映畫札記
    #末代皇帝溥儀
    #TheLastEmperor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