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紫外線強度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紫外線強度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紫外線強度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紫外線強度計算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洪雪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天一萬步,對身體不見得有好處﹞ (洪雪珍說,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決定把步伐跨大,再走快些,好消息是八千步就夠了!) 要活就要動,除了站起來之外,許多人用手機或穿戴裝置計算「每天萬步」的目標,但現在這個健康常識也受到挑戰。 《走不得》在日本出版三個月就突破七萬本,連日本廣播協會(NH...

紫外線強度計算 在 ℕ???’? ??? ?????❦ 妍妍進食中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7:05:56

#UVPOT深紫外線消毒器​ ​ 這次妍媽要跟大家介紹一個超級好用的消毒器,這款消毒器不需加熱、不需加水,並且走到哪都可以快速消毒,可以說是媽媽的救星了。​ ​ 不僅僅是在疫情期間,平日的消毒工作也很重要。特別是喜愛帶孩子到戶外玩耍或外食的爸爸媽媽,帶著這個消毒器就不用擔心孩子常常吃進細菌啦!​ ​...

紫外線強度計算 在 Paige Shieh | 媽媽的保養系健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21:23:08

哺乳媽咪也能越吃越瘦! . 「營養均衡 熱量赤字 但確保每日>1500卡」 . 在討論哺乳時期減脂減重飲食該怎麼配合,我們先大致了解母乳的成分有哪些。 . ✅母乳成分 母乳脂肪約佔3%-5%,供給寶寶所需熱量的50%;母乳蛋白質中含有酪蛋白和乳清蛋白,酪蛋白是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質,乳清蛋白是對抗病毒...

  • 紫外線強度計算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3-03 06:00:01
    有 220 人按讚


    ﹝一天一萬步,對身體不見得有好處﹞

    (洪雪珍說,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決定把步伐跨大,再走快些,好消息是八千步就夠了!)

    要活就要動,除了站起來之外,許多人用手機或穿戴裝置計算「每天萬步」的目標,但現在這個健康常識也受到挑戰。

    《走不得》在日本出版三個月就突破七萬本,連日本廣播協會(NHK)都曾報導。本書作者青柳幸利,他在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擔任運動科學研究室室長,這本書甫上市便引起日本社會熱議,因為書中的論點,衝擊一般人「一天一萬步」的健康常識。

    青柳室長花十五年、追蹤調查日本群馬縣高達五千人的研究直指,一天走一萬步非但對身體沒有好處,甚至會縮短壽命。

    他在書中以旅館老闆娘得骨質疏鬆症為例,旅館老闆娘每天在旅館忙進忙出,一天很輕易就能達到一萬步,但都是不用抬起腳的小滑步,不具運動強度,加上整天在室內無法曬到太陽、紫外線不足,因此無法維持骨質密度。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提出走太多,還對健康有害。年輕人一天一萬步不難,但一過四十歲,肌力與體力都降低,平常一天走不到兩千步,突然要達成一萬步,隔天疲累不堪。更慘的是,因為大腿股四頭肌衰弱,膝關節先發出哀嚎,甚至因為走太多導致膝關節疼痛,還沒找回健康,先到復健科報到。這些身體發出的警訊,就是走太多的證據。運動過度,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上身。對於已經動脈硬化的人適度運動有益健康,但過度運動則讓血管提前老化。

    無獨有偶, 在地球另一端,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哈格(Greg Hager)博士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年度大會上提出,無論是用計步App 或其他穿戴式裝置,設定一天一萬步為健康目標,都是弊大於利。因為對某些人如老年人,在生理上做不到,從而造成傷害;但對某些人一萬步運動量又太低。「一萬步為什麼重要?一萬步有多大?」他在大會上質疑。

    走路步伐比平常大十公分,就能鍛鍊肌力

    那到底該怎麼走才能維持健康又不傷身?青柳室長提出解方。他認為,運動要兼顧量與質,因此他提出走路黃金定律,也就是﹁每天走八千步,加上二十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因為過去關注在﹁步數﹂,那只是量,應該強化運動品質,就是運動強度,透過強化運動強度,刺激骨質與肌力。他提出的中強度運動,可採深蹲、快走、爬樓梯等,每天連續二十分鐘,或累積加起來二十分鐘皆可。

    中強度運動之所以重要,因為減肥除了需要有氧運動,鍛鍊肌肉才能提高基礎代謝率。就算不去健身房,日常生活也能打造健身效果。例如走大步一點、快一點,爬樓梯時爬兩階等,就能鍛鍊到大腿肌群。

    他的同事、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金憲經,則將走路的黃金定律理論﹁落地﹂,提出只要走路步伐比平常大十公分,就能加快速度,增加腳跟接觸地面的壓力,就能鍛鍊肌力。

    此外,前面提到那份長達十五年的追蹤資料,還為青柳室長帶來其他的啟發,包括憂鬱症。他也發現,這份調查中,罹患憂鬱症的人幾乎都有兩個特徵,一是每天走不到四千步,第二幾乎完全沒做中強度運動。因此他建議,若想預防憂鬱症,每天要在陽光下走四千步。因為憂鬱症的人幾乎日曬不足,體內生理時鐘混亂,作息不正常;而中強度運動能讓體溫上升,能強化睡眠品質。

    健康慢老就要動,但動得聰明、動得對,才是長久之道。

    圖取材自:我讀網站

    *** ***
    向你推荐《慢老》一書!

    為什麼有些人讓人猜不出年紀、不顯老?怎麼吃、怎麼動、怎麼睡、怎麼想,決定你老得快或慢。《慢老》作者黃惠如曾任《康健》雜誌總編輯,也是慢老的實踐者。她彙整歐、美、日等最新的科學研究與醫學報告,加上身體力行,指出40歲後要從運動、飲食、睡眠、生活、防病、情緒六大基本面,搭配21天微運動,可以慢老一輩子。

    博客來 http://bit.ly/2ASwMMF
    誠品 http://bit.ly/2MpDxKE
    金石堂 http://bit.ly/2ToVEmM

  • 紫外線強度計算 在 海洋首都中的航海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1-16 11:14:17
    有 283 人按讚


    為何最新式軍艦永遠撞不贏商船?

    2017年,美軍四條神盾導彈驅逐艦分別在西太平洋與菲律賓萬噸級貨櫃船,韓國漁船,日本拖船,中型油化品船發生碰撞,戰績是0:4美軍敗;
    2018一周前挪威籍神盾導彈驅逐艦Helge Ingstad剛參加完北約的演習完返航途中又與一艘6萬噸的定期線油品運搬船在幾乎迎艏正遇得情況下發生碰撞,結果還是軍艦破洞後在岸邊沉沒,0:1油輪勝.
    2017-2018商船以5:0完勝戰艦!全球最先進軍艦(造價四億多美金)的最大敵人是商船,而最大罩門在於碰撞,這幾乎成了軍艦的魔咒.
    撇開軍艦夜不開燈,關閉AIS,匿蹤造型,人員素質與駕駛台當值紀律等碰撞原因之外,在船舶構造方面也存在一些宿命性的罩門:
    (1) 水密門與破損性浸水艙區:軍艦上空間小,人多任務多,所以基於便利之要求,水密門經常成開啟狀態,(猶如商船中隔艙用艙壁都挖開一扇大門),造船學上破損穩定性之設計被點到死穴.水線下一開洞就沒救.
    (2) 船舶的任務不同,所以船舷鋼板的厚度不同:神盾級驅逐艦的船殼鋼板,據Seth Cropsey,(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Seapower at the Hudson Institute)的說法是Quarter Inch(6.4mm);一般貨船為應付滿載後海浪對船體所產生的剪力(Shearing Force)與彎曲力矩(Bending Moment)其鋼板厚度多在12mm-25mm;而郵輪的鋼板則在28mm-32mm,儘管軍艦鋼板之強度再大,也經不起2-4倍厚的商船鋼板之撞擊,所以軍艦一撞就是一個洞.(皮薄嗓門大)
    (3) 商船之排水量大,其 F=Ma衝擊力要遠大於軍艦之衝擊力
    搞不懂的是美軍在西太平洋撞破的船都不惜巨資租半潛駁”揹”(一趟也要一億美金的租金)回美國修理;但是挪威戰艦就沉在岸邊(見圖),以第一天的損壞情況看來,要維持其正平的起浮狀態並不困難,卻眼睜睜看她沒頂?

    學到的教訓:魚翅與熊掌
    “DDG-51的防禦系統旨在為彈頭提供分層防禦。他們不是穿不透的。與其他戰鬥人員一樣,DDG-51的重型裝甲成本更高,重量更輕,機動性更低,而且速度更慢。“

    分層防禦可能有助於阻止被擊中,但一旦導彈或魚雷穿透這些措施,現代戰艦就相對脆弱。 “我同意這表明現代戰艦如何相對容易失控,”克拉克說。

    “然而,這不僅僅是在今天的戰艦上擁有更少的裝甲的功能。它還受到改善威脅以及分佈在整個船上的脆弱,互聯的傳感器,計算機和武器發射器的數量的驅動。例如,由小型ASCM擊中的DDG損壞後部VLS [垂直發射系統]軍火庫和helo機庫不一定會使DDG完全停止服務,如果DDG前部被射中
    ,就像在這種情況下,武器和傳感器將更有可能最終失去作用。“

    克拉克同意有人爭論為現代戰艦添加裝甲。然而,有一個權衡,船必須投入更多的空間來攜帶裝甲 - 或者它必須更大。在任何一種情況下,增加裝甲可能會影響船舶的穩定性和機動性

    “為艦船增加更多裝甲將會有所幫助,但會增加重量,並可能影響將傳感器,武器和其他任務系統的威力,”克拉克說。
    “你不希望裝甲擋住像雷達這樣的傳感器,以及像EW [電子戰]系統這樣的對抗系統,以及像VLS這樣的武器發射器。上層建築中的裝甲特別成問題,因為它增加了船上的重量,這會影響穩定性。“
    然而,較新的傳感器技術和較新的材料可能會改變海軍的計算。氮化鎵等新材料可以提供更小,更高效的雷達,而KEVLAR等其他材料可以為船舶提供更多的保護,防止動能衝擊或爆炸。

    “此外,像Kevlar這樣的新裝甲材料可以在船上使用。例如,DDG在上部結構和船體部分都有一些裝甲,海軍正在向LCS增加Kevlar和其他裝甲。“

    雖然海軍可能會考慮將這些技術用於未來的船隻,但改裝現有船舶可能不是一 種選擇。今天伯克級的最佳防禦是它的傳感器,速度和機動性的組合。
    “DDG-51的船體厚度是四分之一英寸的鋼材。這不是盔甲。對船殼進行加厚並不能使這次碰撞有不同的結果.”Cropsey說。
    “這型軍艦最好的防守是他們的戰鬥系統,速度和機動性。”

    ***註:Kevlar極佳的抗拉性能,其強度為同等質量鋼鐵的五倍,而密度僅為鋼鐵約五分之一(克維拉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44克;鋼鐵密度為每立方厘米7.859克),因此在70年代初被用於替代賽車輪胎中的部分鋼材。此外,克維拉不會像鋼鐵般與氧氣和水產生鏽蝕。現在克維拉廣泛用於船體、飛機、自行車輪胎、軍用頭盔、防彈背心等。其主要弱點為於鹼性環境下,或暴露於氯及紫外線之下時,將漸漸被分解。

  • 紫外線強度計算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8-26 08:23:45
    有 24 人按讚


    如果沒有數學 我們如何測量?- Adrienne Bernhard

    蘇格蘭帽椒比鳥眼辣椒辣多少?鑽石比石英硬多少?如果一瞬間很快,一晃更快,或是一沃荷(Warhol,譯者注:作者自創單位,無實際意義)最快?

    我們用尺度來測量世間的物質。我們大多用定量尺度來比較數量。那些表示頻率和數量的單位——英寸,英尺,碼和英里;盎司,夸脫,升和加侖;秒,分鐘,世紀和光年都是定量尺度。但是定性尺度呢?

    定性尺度用來衡量可以觀察到的,但不一定是量化的屬性。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這樣的尺度。定性尺度有時很好笑,通常非常奇怪,但是定性尺度和定量尺度有著同等重要的價值,用於表示屬性和標凖的關係。

    定性尺度有辣椒辣度,礦物硬度,海風分級以及孕牛指數(Mother Cow Index)。孕牛指數早先用於美國西南部的土地交易,指每英畝某片土地能夠養育的孕牛數量。定性變量能讓我們標記數字信息較少甚至沒有數字信息的變量。這些特殊的計量單位通常通俗易懂:大致估算和直線距離經驗法則( rules of thumb)讓我們能夠快速進行比較評估。

    我們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測量屁

    定性變量屢次證明它的用處。沒有定性變量,我們難以表述疼痛(醫生可能會讓病人描述他的症狀等級),評定天氣的嚴重性(比如蒲福風級)。

    用公元前或公元記錄日期幫助我們理解時間,用偏離北極或地磁北極的角度指示方向幫助我們辨認方位。

    定量尺度更容易衡量,因為他們是與已知的標凖做比較。一平方公里,一勺糖,或者一小時的授課基本上都依據固定的度量標凖。定性尺度則主觀性更強。然而,無論是定量尺度還是定性尺度都非百分百凖確:都受到計量單位自身定義不確定的影響。

    任何測量如果深究都具有任意性。然而人類堅持要評估、量化、比較,因此我們找尋新的方式描述我們對世界的感知。

    1805年,少將蒲福(Francis Beaufort),一位來自愛爾蘭的英國皇家海軍水文學家,想用更凖確的方式測量海風。他每天登上伍爾維奇號軍艦(HMS Woolwich),並在日記中記錄風力和海情,從風平浪靜到驚濤駭浪。蒲福氏風級0級表示水平如鏡,蒲福氏風級12級表示狂風巨浪,全海皆白,能見度大為降低。

    其間還有微風,輕風和和風(都是不同的風力強度)。蒲福制定了首個現代定性尺度:等級次序非常重要,但是不同的值間的差別不是很明確。

    總的來說,定性尺度分為兩類:名目尺度(根據意義劃分),或次序尺度(也根據意義劃分,但有一定的次序或大小)。比如,里氏震級6級比3級要強很多倍。因此地震大小順序很重要,次序也是固定的,意味著里氏震級是次序尺度。

    與之相對的,初學者、中級和高級這樣的評級是名目尺度。誰能凖確說出初學者和專家的分別,或者一個類別在哪裏結束另一個類別又在哪裏開始?換句換說:名目尺度可以比較相同不相同,但不能比較其間的比例。

    客戶服務評價的「非常滿意」並不是「有些不滿意」的三倍;甚至10攝氏度與20攝氏度的差別,雖然是定量尺度,並不是直觀的測量。有些人認為,由於這些局限性,定性尺度沒那麼有效。

    雖然適當的測量給我們身處的世界賦予了數值,但實際上我們對世界的感知差異很大。漢森(Andrew Hanson)是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他說「有我們能測量的東西,也有不能測量的東西,但是即使能測量,也只能做到一定程度。」

    漢森研究軟測量:有關感覺的尺度,比如顏色和光,這些尺度是定量的但也有主觀性。人類不能看到紫外線或紅外線,但即使在可見光譜以內,人與人看到的顏色也不相同。這種差異很有現實意義。

    想一想交通信號燈,一定要是紅、黃、綠。我們對這些色彩燈光亮度的感受是非線性的:輸入的量(瓦特/燈的功率)的變化,肉眼不一定能感受得到,或個人的體驗不一定有差別。

    漢森解釋道:「尺度要想得到承認,要所有人認同它的單位和次序。」雖然定性尺度不總是線性或算術的,但似乎全世界給它開了綠燈。

    以史高維爾指標為例,該指標以其發明者美國藥劑師史高維爾(Wilber Scoville )命名,將辣椒辣度排序。但是史高維爾並沒有直接測量辣椒中辛香料或辣椒素的含量,而是計算無法嘗出辣味所需的稀釋劑的量。

    比如,哈瓦那辣椒( habanero pepper)需要稀釋3500 到 8000倍,但各種各樣的甜椒根本不用稀釋。但由於沒有哪兩條舌頭對辣椒素的感知是一樣的,美國辛香料貿易協會(American Spice Trade Associatio)1998年將史高維爾辣度單位(SHU)定為測量辣椒辣度的標凖方法。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是卡羅萊納死神辣椒(Carolina Reaper)和龍之氣息(Dragon's breath),SHU值高達三百萬。

    這麼多辣椒,可能需要點杯冷飲。測量學家認為:不同酒吧的威士忌可能大小不一樣,度數也不一樣。小杯(shot)是一種量液體的單位,根據法律,在不同國家和州,小杯的定義不相同,但酒的度數近來才有了標凖(直到20世紀,人類還用酒精和火藥的混合物,'證明'混合物會燃燒,以此來測量酒精度數)

    一小杯(shot)通常用來測量喝得較少的烈酒,比常見酒精單位「杯」(drink)和「品脫」更小,兩者都是定性尺度。

    開爾文男爵(有一個單位因他命名)說道:「如果有不能用數字測量的事物,說明我們的知識還有所欠缺。」但有時候用數字不太合適,這個時候就需要定性尺度了。

    這些尺度讓我們像衡量雙層公共汽車大小一樣衡量排水口的大小,告訴我們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能填埋多少垃圾(著名的倫敦音樂廳在300萬到350萬立方英尺之間),甚至幫助我們測量美麗。一海倫(Helen)能夠發動一千艘船(千分之一海倫只能發動一艘船),藍寶石的絶對莫氏硬度是10(莫氏硬度等級測量一種礦物能否被另一種礦物刻出劃痕)。

    測量,無論是定性還是定量,都是各種人類活動的基石。

    漢森說:「測量就是拿未知的事物與已知的事物作比較。」測量進步意味著科學更加發達,污染更少,工程和醫療等領域更加精確,生活水平也會有所提高。有朝一日,我們也許能用數字測量疼痛和幸福這樣的概念,把定性測量變成真正的定量尺度。

    現如今,定性測量幫助我們認識幾乎不可計算的概念;城市街區或大峽谷的長度,茶壺,閃電或者黑暗中低語的音調。

    原文:BBC中文網

    #生活 #學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