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紡織工務 工作內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紡織工務 工作內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紡織工務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白天鵝賓館座落在廣州鬧市中的沙面白鵝潭,由霍英東先生與廣東省政府投資合作興建而成,酒店於1983年開業,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賓館,被譽為印證改革開放成功典範。正因白天鵝賓館建築於江面上,根基年年歲歲受江水衝擊侵蝕,2012年施工隊掏開賓館的地下才發現,舊樁都不能再用,補了2000多根樁才把白...
-
紡織工務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10-21 08:00:00白天鵝賓館座落在廣州鬧市中的沙面白鵝潭,由霍英東先生與廣東省政府投資合作興建而成,酒店於1983年開業,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賓館,被譽為印證改革開放成功典範。正因白天鵝賓館建築於江面上,根基年年歲歲受江水衝擊侵蝕,2012年施工隊掏開賓館的地下才發現,舊樁都不能再用,補了2000多根樁才把白天鵝重新撐起來。2015年7月15日已完成維修再正式開門營業。
粵海關於1685年成立,官署設在省城(廣州)天字碼頭,在黃埔村(黃埔洲)設黃埔掛號口和稅。關部行台則設在澳門關前街和關後街之間的地段。大同酒家這座樓宇,原屬聯華影業置業公司的物業。 據說原設計的樓層高度與愛羣大酒店相等,後因日軍侵佔廣州,建至第八層就停工,直到1958年才在頂層上加了九樓和十樓。大同酒家與鄰近的長堤大馬路大三元酒家、大公餐廳合稱廣州「三大」酒家。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是副省級公共圖書館,館舍有沿江館和海珠分館,兩館之間實行通借通還,資源分享,為廣州地區3——18歲少年兒童、家長和少兒工作者提供服務。沿江館位於沿江西路149號(原永安堂),由華僑胡仙女士捐贈館舍。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又名孫逸仙紀念醫院,簡稱中山二院)坐落在廣州市的珠江河畔,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其建於1835年11月,由美國傳教士伯駕(dr.parker)先生創辦,是中國最早的西醫院。這裏曾留下孫中山先生學醫的足跡,也曾挽救了無數患者的性命,為祖國西醫學的發展培養了無數的醫學人才。
解放大橋簡稱解放橋,為連接珠江兩岸的橋樑,於1994年12月動工,1998年2月通車。建造解放大橋的原用處是用來緩解海珠橋的交通壓力,北起越秀區解放南路,南接海珠區同福路、同慶路。大橋全長923米,寬25米,雙向4車道,兩側各有3米寬的人行道。解放大橋原為收費橋,後在2001年劃歸市政府,停止收費。
海珠橋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區,是跨越珠江的一座橋樑,連接越秀區及海珠區,北連廣州起義路,南接江南大道北。2013年12月6日上午,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13年第三次會議審議並通過《廣州市歷史建築(第一批)推薦名單》,海珠橋成為300餘處首批被認定的歷史建築之一。早在清光緒年間已有人提議在珠江上興建橋樑,當時的設想是在距離稍窄的海珠石上豎立橋躉,橫架橋樑以貫通南北,但因欠缺完整的計劃和資金,方案最終未能實現。1920年代末,廣州市政府決定興建跨江橋樑,經過廣州城市設計委員會公開徵集設計圖則及廣州市工務局的測量後決定在市區珠江河段的河面最窄處,即珠江北岸的維新路(今起義路)至珠江南岸的廠前街(今江南大道),建造第一座連接兩岸的鋼結構開合式跨江大橋。1938年6月日軍派遣飛機轟炸廣州,把橋體的開合器震壞。從此大橋已不可以開合。
天字碼頭俗稱「廣州第一碼頭」,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沿江中路及北京路交界,有渡輪渡過珠江來往對岸海珠區的紡織碼頭及提供水上巴士服務,現除了用於渡江外,最大的用途是用於旅遊觀光,珠江夜遊的船隻多在這裡啟航。於清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形成,天字碼頭在清代時是專為迎送官員而設,是目前廣州使用歷史最久的碼頭。附近的接官亭(現在是北京南路的一條巷)正是當時迎接官員的地點。1839年林則徐到廣東禁煙在此上岸,孫中山也曾在此坐船逃往香港。
廣州塔碼頭是廣州的一個客運碼頭,在海珠區廣州塔附近的藝苑路西北處,往東旁邊不遠處就是廣州塔站。這裏有過江渡輪可以去到北京路、芳村、黃沙、海心沙和南方大廈那邊。另外,每晚的珠江夜遊最遠去到這裏,然後就會返程。
紡織工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了一本比較薄的、1987 年出版的 <工作與信仰> 讀起
這本是整理李國鼎在不同場合的演講、投稿而成,涵蓋很多主題,光是我摘要的內容就超過 7000 字,所以打算分三篇來整理心得
今天先講讀完李國鼎 1983 年在中央大學演講,主題 <求知的過程和經驗> 我非常喜歡這章,從李國鼎小時候講到他 70 歲
曾經老闆問我:阿堯,如果今天要你幫台灣科技化,你會怎麼做?當年蔣中正可是丟了臺灣工業化的題目給李國鼎
那時我完全沒有 idea,怎麼可能,太難了吧。但讀完這章,我覺得李國鼎有這樣的能力,完全不是因為他聰明。幾個 takeaway
1.跟最厲害的人學
2.保持初衷,一路保持初衷
3.每一步都算數,每一件看似困難的事,對往後都會有極大幫助
4.對現狀不抱怨,認真做事、隨遇而安
5.讀萬券書,更要行萬里路。與頂尖人才交流,不要活在自我想象中
-------底下內容摘自 <工作與信仰>-------
- 1934 到劍橋去做研究,因為那裡是核子物理的聖城,1930 年代前後,許多新發現皆從那裡研究出來。做了兩年的核能物理研究,和一年的極低溫下面超傳導現象的研究,這個題目是當時中國學物理的人沒有去學的。大學教科書 Radiation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 的作者 Rutherford 就是這裡的主管,另一位實驗室教授兩度得到諾貝爾獎。很多優秀學生都在當高級研究員指導研究生研究,還有發明電子的 Sir J.J Thomson 和發明 Cloud chamber 的 Wilson 雖然退休,但仍到實驗室來,可以常常請益
- 每天下午茶時間,做理論的人就會跟做實驗的人進行交流與辯論。不斷交互、修正,結果就帶來很多新發明。使得那時劍橋物理研究所成為世界物理學的聖地,全世界理論或實驗派的有名物理學家都常來演講訪問,這是他的黃金年代
- 這些研究學問的方法和思路無形中給我很大的訓練和啟示,那就是對任何問題,要先有整個的了解,然後選定優先次序再著手推動進行。
- 回國在還沒找到軍事工作以前,先到武漢大學教物理。第二年在長沙加入防空學校(月薪從 360 下降到 150)做照測總隊修理所的所長,招收了許多大學理工畢業生為技術員和一批機械生,所有後方主要城市的防空部隊都要我們派員工去大修,還要訓練軍隊技術人員的維護工作。因為當時沒電,就將磨米的磨子改成水力發電機。油不夠,就收購玉米和燒酒來練強力酒精,一面又做木炭汽車。這一段時間使我對技術問題和工廠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興趣
- 過了三年被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參加 1940 西北日全蝕觀測。做沒多久,覺得這份工作和當初回國的初心不一樣。第二年同學介紹去資源委員會的資渝煉鋼廠做工務組主任,當時後方缺鋼鐵,而四川有鐵、有煤,在技術人力方面,有一批資源委員會送到德國去實習、然後計畫去湘潭參加設計中央鋼鐵廠的年輕工程師。我就和這一群專家中三四位共同來籌畫資渝煉鋼廠。我參加該廠工作期間,得到非常有意義的經驗,管理和技術的
- 在資渝做了三年,資源委員會調我到會本部工業處管理會數五六個鋼鐵事業,同時去戰時生產局也主管協調聯繫鋼鐵事業。因此對後方鋼鐵業的認識增加了解。勝利後,主動收集日本在東北所建設的鋼鐵工業資料。資源委員會擬在上海見一個有規模的造船廠,計畫用日本的賠償及美國的援助來辦,我就參加了籌備工作,技術人員延攬順利、碼頭已建好,但國共內戰,被調到基隆台灣造船公司。在此期間,曾以五十天的時間到日本實地考察其機械、造船等重工業。在台船約五年時間的磨練,最重要的使我對機械、造船工業也能略窺堂奧。
- 1953 被尹仲容徵招到經濟安定委員會下新成立的工業委員會做專任委員,做他主要的助手。一方面設計經建四年計畫的工業部門,尋找可發展的工業與產品。另一方面把這些計畫做出來後,便申請美援支持款項來加以推動,使國家走上工業化的途徑。在這方面我管的範圍很廣泛,除化學、食品工業外,諸如電力、紡織、機械等都歸我主管。這一工作時期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接觸到很廣的層面,每天都接觸到新的事物及新的知識,同時以能代替進口、節省外匯的產品為優先。這段期間也開始參加國際會議,從 1954 開始每年一度的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年會,和其會前的工業分組會議,討論各國工業化的問題。以前只有外交部派人參加,注意力放在代表權問題,對其他專門議程都沒有意見。但我很認真看完議程中工業化涵蓋範圍的每個項目,在每項議程中我也盡量設法將彎的情形介紹給與會各國代表,交換經驗。連續參加三年,得到很多知識,對於推動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有了廣泛和整體性的看法。對於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或若干措施有助於我們推動工業的,回來即像工業委員會和經濟安定委員會報告並建議。
- 同時開始注意研究工業發展環境的問題。誰願意辦工廠?什麼情況下願意辦?什麼情況下能賺錢?政府哪些措施會影響工業生產?我最早有認識的是租稅問題對工業的影響。那時推動紡織外銷,發現進口的棉花有關稅,棉紗有貨物稅,賣出去有營業稅。我在經濟安定委員會先後建議關稅和貨物稅退稅制度,建議經採納就陸續實施了
- 由科學轉到工程,再由工程轉到社會科學,接觸財稅、經濟許多方面,凡是有關聯的問題或頭痛的問題,只要給我學習機會,都不會放過。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想辦法解決問題,一面探尋新的問題和新方法,在工業委員會做了五年學到很多
- 1958 被派任美援會秘書長,因擔任幕僚長的關係,開始了我和財經首長接觸頻繁的時期。這時期我的三個身份,第一是美援會秘書長,第二是經濟部工礦計畫聯繫組召集人,第三是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IDIC)召集人。工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投資環境的知識,當時尚無專門書籍可以參考,幸而隨顏靜波於 1957 參加舊金山世界第一次國際工業會議,會議中所收集的資料全有用處,徵選了十幾位同事,大家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所謂投資環境有哪些
- 發現第一買土地很難,有很多法綁住。第二影響資本累積和行程得稅法很多,譬如印花稅。因這兩個因素,我邀請稅務專家、土地專家和法律專家來參加我的工作
- 我主持美援會最大信念是怎樣不依賴美援而可以生存,這是很少國家肯這樣做的。1960 提出財經發展 19 點措施
- 同時我想如何把這些觀念、法律功能、時代需要以及經濟學家的許多知識、社會應有的認識等,讓一般人都能了解,唯一的辦法是辦展覽會。這個展覽會將許多經濟觀念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了解和自行解答這些問題(人口過剩、水庫不足)設計一套圖表,分析一塊地三公頃要生產農作物的話,可以得到多少錢養多少人?若要辦工廠的話,可以生產多少?養多少人?若要外銷,可以得到多少外匯?這個觀念介紹給大家,大家對土地利用觀念很快就由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
- 一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同事也需要人民觀念的進步,來互相配合。我很快發現,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又懂法律、又懂經濟的人,我在美援會成立一個小組培養此種人才,並在台大及東吳大學設置獎學金鼓勵學經濟的去學法律,學法律的去學經濟,這樣對國家將有更大的用處。如果只懂法律而不懂經濟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 在這期間,我每年有五、六次出國開會的機會,參加國際會議或帶領友好訪問團加強雙邊關係。行萬里路中,結識很多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絡,尤其在亞洲地去的財經首長,多變成好友。同時藉著外國投資人可知道世界的經濟情況、產品的發展情況,各公司的經營哲學及策略,這些都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只有從談話中、公司年報中得來。知識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多半是動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書本中固定的、靜態的資料
- 1969 由經濟部轉任財政部長,在我個人是極不願意的事,但當局既然一定要我做,也只能盡我的力量,仍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全力以赴。每一個銅幣拿到手中總有兩面,一面是人頭、一面是數字,我唯一可自傲的,看過數字,也看過人頭。我做過經濟部長,也做過財政部長,因此知道,同樣的一塊錢財經兩邊的看法,完全不同
- 從經濟部長轉到財政部,我仍不斷了解農工業的發展,從而綜合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我常常告訴財政部裡的同仁,不要做經濟發展的障礙,假如有就趕快告訴我,如果法律有瓶頸就修改法律,辦法有瓶頸就修改辦法,若是人的話,則人的觀念就要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應該調開原來工作崗位,這是我做事的哲學
- 1975.12 心臟病發,1976.06 請辭獲准,調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紡織工務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舊時香港Patreon】聖保祿校舍前生:香港首間紗廠興衰史
閱讀全文:https://www.patreon.com/posts/53733015
今天沿銅鑼灣禮頓道由東北往西南方向閒逛,看到的先是香港頂級名校、不少家長趨之若鶩的聖保祿學校(St. Paul's Convent School ),接下來是一片舊樓、繼而是以豬扒飽聞名的丹麥餅店。這片旺中帶靜的鬧市地段,逾百年前不是這樣的,這裡曾是香港開埠之後首間紡織廠——香港棉紡織染公司所在地。
這間廠曾擁有標誌英國頂尖技術的機械、工人多到足以令當局審視銅鑼灣的規劃,但卻在十多年間隆然倒下,由炙手可熱變清盤收場。筆者從上世紀初著作、立法局文件、工務司署報告等抽取相關資料,重組香港棉紡織染公司盛衰。
如欲了解更多,請登入閱讀全文:https://www.patreon.com/posts/53733015
紡織工務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園區市政說明會 新舊大園建設前進,打造桃園未來亮點
桃園航空城計畫位在大園,是桃園市未來的發展亮點,加上青埔、菓林新市鎮等周圍區域的建設開發,隨著機場捷運、捷運綠線與高速公路網的增建完成,建立重要交通樞紐,也將帶動大園人口與發展倍數成長。
為推動桃園航空城進行的土地區段徵收,市府採行資訊透明化、廣納意見並整合,並秉持三大原則,包括未經農地重劃地區者抵價地比例41%,經農地重劃者46%、建地配地比例朝1比1目標規劃,以及地價區段化、研議縮小地價評議級距,以減少爭議。
區段徵收計畫書已於今年10月報送內政部審議,預計明年4月公告徵收,進入實質開發階段。後續土地區段徵收作業,也會請地政局、工務局及里長共同召開說明會,以保障市民的權益。
捷運綠線G15-G18等站的工程將配合航空城計畫,用地取得後開始施工,捷運綠線G18站會與機場捷運A16站銜接,形成區域環狀路網。
而客運園區至捷運A15站的大園外環道去年10月已經開工,國道2號連接台15線的新闢高速公路正在施工,積極解決天空斷橋。
大園還會有許多建設,包括大園體育園區規劃、建置運動中心,機捷A17站周邊興建國際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將流行音樂劇場、原住民電視台、文創中心三合一,橫山書法藝術館也預計今年底開館;捷運A16站旁7公頃土地,則規劃清華大學設立醫院及醫學院,未來大園將變得很不一樣。
為平衡大園新舊市鎮的發展,市府希望發掘大園的旅遊潛力,在溪海休閒農業區舉辦花彩節、彩色海芋季,讓在地農村體驗更深入;並推動許厝港國家級濕地復育,保護生態永續的水鳥濕地樂園。
我們也完成竹圍漁港大改造,全市最大薄膜天幕今年10月完工,成為景點地標;並規劃包括沙崙產業專區、物流園區、智慧紡織園區,以平衡航空城發展後新舊市鎮的差異。
大園2處非營利幼兒園於今年啟用,市府在大園老人文康中心規劃公托家園、興建五權日照中心,並設置18處社區關懷據點暨C級巷弄長照站。
此外,機場回饋金也補助14所國中小學、10所幼兒園免費營養午餐,居民健康檢查補助提高至1,500元等福利服務,讓福利再升級。
大園將來會有長達10年的建設期,桃園下一個建設的亮點會在大園,要讓青埔、大園串連起來,成為航空城裡的經貿特區。將來串連高速公路、捷運路網,讓大園南北都有建設,要為大園打下未來30年的建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