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納稅辦法32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納稅辦法32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納稅辦法32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高虹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昔有1.5億Umaji、今有九千萬VR旅遊體驗 數位觀光不應用紓困預算大撒幣! 猶記得去年交通部科顧室推出的Umaji應用程式服務,總共花費達1.5億預算,結果臉書粉專竟然悄悄下架,至今也未看到APP上線服務。彷彿我們的納稅錢像是投入水中,一去不復返,也證明交通部的數位發展成果相當讓人失望。 #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的網紅台南市議員林易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要求設立停損點 #考量雙層觀光巴士退場機制 每次我進到台南市區,總能路上看見雙層觀光巴士行駛其中,但車上往往連一位民眾也沒有,座位總是空蕩蕩的,看起來格外慘淡,讓人不禁懷疑,這樣的觀光巴士真的能帶來任何觀光效益嗎?抱著這個疑問,我不久前便向交通局要了營運這段時間的營收報告來看,果不其然,跟我所...
-
納稅辦法32 在 台南市議員林易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08 13:49:44#要求設立停損點 #考量雙層觀光巴士退場機制
每次我進到台南市區,總能路上看見雙層觀光巴士行駛其中,但車上往往連一位民眾也沒有,座位總是空蕩蕩的,看起來格外慘淡,讓人不禁懷疑,這樣的觀光巴士真的能帶來任何觀光效益嗎?抱著這個疑問,我不久前便向交通局要了營運這段時間的營收報告來看,果不其然,跟我所想的情況幾乎符合。
對台南雙層觀光巴士的營運與否,我一直都抱持不同的意見,因此在當初聯席審查時,便要求保留大會發言權,今天我就在大會上提出:請市府擬定雙層觀光巴士可能的退場機制。
錯誤的路線規劃、過高的價格以及其他台南的天然環境因素等等,觀光巴士從2018年2月營運至今,幾乎是月月處於虧損的狀態,雖2018、19兩年是由府城客運自負盈虧、市府無額外負擔。但從今年2020年開始,客運業者便可申請營運虧損補貼,這筆補貼的經費將由市府埋單,市府即便有設立合理的補貼價格,然而就盈虧報表來看,額外負擔的經費補貼恐怕還是避不掉。
必定賠本的生意,我們還要做下去嗎?對我而言,觀光巴士的目的性畢竟和一般的公車不同,公車的目的在於服務市民,除了讓市民能更便捷的在台南市內移動,同時也培養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對於長者或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此我認為適度的營運補貼仍有其必要性。但雙層觀光巴士的目的則完全不同,主要還是以服務觀光客為主,最終目標在於促進台南市的整體觀光產業,若經過兩年的時間,運載量仍然沒有辦法有效提升,是不是就表示雙層觀光巴士根本就無法帶動觀光效益?我認為有必要好好檢討,到底這樣的政策是否還有必要存在。
我相信市府、交通局及觀旅局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不然也不會針對路線進行整併、改變票價以及推動各種行銷企劃,比如邀請阿中部長搭乘遊玩台南。但我也向局長跟市長強調,對於這個政策,市府還是應該要設定好停損點,照自身專業去評估到底這個政策還有沒有要持續,若透過上述這些行銷手段以及新的規劃仍然無法有效改善雙層觀光巴士的營運虧損問題、為市府帶來財政負擔,就應設立一定的退場機制,讓這個錯誤的前朝政策到此畫下句點,不要再浪費人民的納稅錢了。
今日的詢答中,也很感謝市長及交通局長願意承諾,會在接下來三個月的時間中,重新評估雙層觀光巴士帶來的效益,若有必要會設定停損點,規劃巴士的退場機制。
納稅辦法32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昔有1.5億Umaji、今有九千萬VR旅遊體驗
數位觀光不應用紓困預算大撒幣!
猶記得去年交通部科顧室推出的Umaji應用程式服務,總共花費達1.5億預算,結果臉書粉專竟然悄悄下架,至今也未看到APP上線服務。彷彿我們的納稅錢像是投入水中,一去不復返,也證明交通部的數位發展成果相當讓人失望。
#一點五億元的app消失了
『科技是為了幫助推動觀光,而不是為了科技而科技』
虹安理解林佳龍部長想要推動數位觀光,希望借助科技讓體驗不受時空限制的想法。但也必須認真說,觀光旅遊的本質是要促進當地的消費、人氣,進而賦予在地發展的新活水,而非只是讓大家「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就像是電商網站做的再便利,照片拍攝的再美觀,使用者體驗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結單付費」。而不是讓大家參觀選貨之後,改去別的地方下單,就失去其意義了。當我們花了大筆的預算運用科技,若是對於實體觀光少有助益,這不就本末倒置了嗎?
『用防疫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發展數位觀光!?』
虹安後來發現交通部竟然斥資九千萬新台幣的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招標名為『智慧觀光虛實整合體驗先導計劃』,以建置旅遊景點的VR影片。但虹安質疑數位觀光的目標是什麼?其實並不明確。如果是要推動外國人更加認識台灣,進而創造旅遊需求,那為何在疫情的時候,多數都沒辦法旅遊的時間推出這個VR旅遊影片?尤其是使用的並非一般年度預算,而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應該是先防疫或對產業紓困等,而非花了九千萬做一個無法救民於水火,成效難以立竿見影的東西。
如果是要先吸引國人在疫情時體驗旅遊,那國內的行銷跟推動的具體觀光績效又在哪裡?尤其,觀光局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固定花預算在拍影片,已經累積了不少的素材,比如自行車、鐵道旅遊,都會根據主題去製作。虹安也上了觀光局的Youtube頻道觀看,有些影片宣傳性不錯,有破百萬甚至幾十萬的觀看數。但近期影片的觀看數卻乏善可陳,特別相關類似的360度VR影片觀看數只有數百到數千,現在又特別用防疫特別預算去做主題與內容明顯重疊性的東西,合理性何在?急迫性又何在?我們為了對抗,特別預算,竟然拿來做這種東西,不禁讓我嘆了好幾口氣,這樣的特別預算應該花在有急迫的需求上!
#錢要花在刀口上
『部會的數位發展迷思』
虹安在這些日子幫大家監督政府、審查部會預算時,發現許多部會都有共同的迷思,就是常常為了追求數位化跟科技化而創造出許多名詞與計畫,並編列龐大的執行預算,但對數位科技發展真正的需求與內涵並不清楚。我們固然樂見政府與社會持續朝數位化與科技化的方向邁進,進而與世界潮流接軌。但是行政部門往往以為用了嶄新但空洞的名詞、鉅額的預算招標就能達到政府數位轉型的目標,虹安期期以為不可。沒有掌握真正脈動趨勢的政策發想,只是在浪費人民的血汗錢。交通部昔有Umaji的鉅額建置失敗,今有旅遊VR影片錯用防疫預算的事情發生,都一再提醒虹安要更加努力監督這個政府,為廣大的民眾荷包把關!
#數位轉型不是喊口號
#數位轉型不是大撒幣
納稅辦法32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件事情突顯的問題,不是在於區區經濟艙與商務艙的票價或待遇,而是政府怎麼對待選手,每次都講,每次都不改,現在是怎樣?
如果,與這件事情有關的體育署所有政務官,都能因此離職;而且事務官會調離主管職位,並且請立法院再度修改國民體育法,讓理監事的比例,運動員身份者不得低於二分之一,或許,這件事就可以回來再算。否則,現在就應該懲處,怎麼會是等奧運結束後再說?不過就是商務艙嘛!到時候抓幾個官員記過,回國安排選手坐商務艙,不就好了,是這樣嗎?
誰要你的商務艙!這件事從來就是尊重選手與官僚作風的問題,不是商務艙很厲害、選手渴望去坐、所以爆料的問題,好嗎?
PS:對了,選手的房間我們看過了,非常像是我小學畢業旅行住的房間,還兩張小床,是要兩人一間的意思嗎?主辦單位規定的,我沒辦法有意見,但體育署至少現在可以先公開選手以外的人,住的飯店房間等級,讓我們瞻仰一下我的納稅錢花到哪裡,可以嗎?
納稅辦法32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施打疫苗的一千多人,絕大多數大概也沒有疫苗專業,長官說能打他們就打,長官要造冊,擠進去又何妨?完全符合既自私也平庸的人性,就是少了屏東縣長潘孟安說的「正直」,和陳時中口中的「氣質」,但却無可避免的得為疫苗不執行造成的民怨背鍋,公平嗎?打過的疫苗吐不出來,不但吐不出來,在多數人打不到疫苗的時候,他們還有第二劑;陳時中大概想著頭過身就過,但是,只要台灣還有一位想打却打不到疫苗的民眾,這股 #民怨 就沒有過去的時候,#蔡政府 還想查辦朱學恆嗎?那得提防「送花籃到衛福部」成為全民運動。>
#政治評論人、#宅神 #朱學恆 六月初送給 #衛福部 兩對花籃,上書四句落款,「#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當時全國三級警戒近兩周,確診人數不斷飆升,死亡數也超乎想像的不斷累積,朱學恆意在喚醒執政者;不到一個月,朱學恆被依「#妨害公務罪」檢舉並經警察局「#傳喚到案」製作筆錄。
這是一個比 #民進黨 慣性依「#假訊息」移送批評言論更搞笑的個案,因為「妨害公務」在刑法上是要構成要件的,亦即必須是在公務員「執行公務」時,施以「強暴脅迫」,除了肢體衝突、以動力交通工具(汽機車等)或兇器和危險物器;朱學恆即使駡政府,動的是嘴而非拳頭,他送的花籃充其量是禮器而非兇器,遑論花籃屬靜物,距離衛福部大門都還有數公尺遠,連衛福部官員進出辦公室都阻攔不了,遑論「妨害」;即使如此,#檢察官 還是行禮如儀發出傳票,#警察局 同樣行禮如儀傳喚製作筆錄。
五天後,國民黨立院黨團揭露衛福部施打疫苗的造冊統計,赫然發現,朱學恆案不但搞笑,甚至是樁驚天「冤案」。根據國民黨揭露的訊息,衛福部所屬各單位,除了部本部、國民健康署、社會家庭署的施打率低於目前的全台施打率百分之十,其餘各單位都遠超過百分之十,疾管署施打率超過百分之百,#食藥署 更超過百分之一百六十九,這個比率實在太驚人,對所謂「第一線防疫官員」的標準,顯然有不同解讀。
衛福部的解釋,施打人數暴增因為除了編制內人員外,還有編制外人員,比方疾管署編制八百五十人,造冊就有一千二百六十一人,而食藥署編制六百四十六人,造冊就有一千三百五十六人;那麼第一個問題是:遠超過編制的約聘雇人員是正常的嗎?約聘雇人員泛濫一直是政府精實不力的主因,過去監察院緊盯的對象以地方政府為多,因為民選政府難免人情壓力,不論政黨如何輪替都有八行書,但以不超過編制內員額一成為界限,超過者就很有可能被糾正。那麼疾管署和食藥署就得解釋,這超過近乎一倍的編制外人員,是常態?還是因應疫情所需的任務編制?疫情告一段落就解聘?因為「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第二個問題,衛福部大概沒辦法解答,亦即編制外人員超過編制內人員,是衛福部才有的特例?還是中央各機關都存在的「現實」?還有沒有哪個中央部會也有類似情況?如果有,這些機關人員,是否也一併列入了「第二類施打」的順位表中?這個問題也是全民的疑問,疫苗施打順序表如何決定?那些不斷插隊暴增的造冊名單,從何而來?合不合乎常民理解的「第一線防疫人員」(包括邊境檢疫等)?民進黨在立法院否決了公布名單的提案,那麼就只能仰仗已經立案調查的監察委員給全民一個交代,就算不能公布名單,好歹公布數字,讓全民知道各部會都是哪些單位的生命風險比他們更高,也給為了爭取殘劑摔了個狗吃屎的民眾一個交代,因為「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疫苗 是人權,不是特權,#病毒 之前人人平等,公務員當然也有生存權,同受憲法保障,但是,公務員受民眾供養(納稅),無可避免必須把為民服務擺在己身利益之前,這也是為什麼放眼民主國家,除了為緩和民眾疑慮而帶頭先打外,「官員先打」是絕無僅有的排序方式。貧富差距造成的相對剝奪感,是源自富人與窮人之別,這裡頭還有個人努力與社會是否提供公平的晉升機會等複雜因素,可怨天却難尤人;疫苗之打得到與打不到的相對剝奪感,却是因為政府(官員)掌握了疫苗資源以及分配的權力,特別是平平都是完糧納稅的公民,有人排不到而摔大跤,經常進出醫院的重症患者也排不到疫苗,有人打到了却被罰,罰與不罰都由政府官員說了算,豈不是「組織性 #特權」,其誰能平?心有不平不能怨天只能尤人,這個「人」,當然就是政府。
風評:朱學恆的驚天冤案VS.食藥署超打疫苗
https://www.storm.mg/article/3795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