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紅頭巾黑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紅頭巾黑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紅頭巾黑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紅頭巾黑人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Dr 文科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政治非常不正確》 最近我發現不少人講到BLM就變成了昔日我們最討厭的小粉紅,四處出征瘋狂以BLM和種族平等之名去鞭打不同的人。 的確黑人在美國仍然受到系統性的不平等對待,而不少在香港的小數民族亦一樣。例如印巴藉的民眾在香港一樣面對著同等問題,無論是學業、就業、醫療、社會生活等等都被不平等...

紅頭巾黑人 在 We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19 04:24:48

20190814 📍Buenos Aires, Argentina 🇦🇷 《臺灣青年海外搭僑計畫:阿根廷組Day1》 地球上距離臺灣最遙遠的國家在哪裡? 就是11小時時差、36小時飛行距離、18000公里之外的阿根廷。 南美洲從來不在我的人生規劃之內,感謝搭僑計畫讓年輕的我們有幸造訪這遠得要命的...

  • 紅頭巾黑人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4 19:30:58
    有 762 人按讚


    《政治非常不正確》

    最近我發現不少人講到BLM就變成了昔日我們最討厭的小粉紅,四處出征瘋狂以BLM和種族平等之名去鞭打不同的人。

    的確黑人在美國仍然受到系統性的不平等對待,而不少在香港的小數民族亦一樣。例如印巴藉的民眾在香港一樣面對著同等問題,無論是學業、就業、醫療、社會生活等等都被不平等地對待,就算有著同樣學業成績、work experience和能力,不少企業都會優先選擇黃皮膚黑頭髮沒有戴頭巾操純正廣東話的香港人。

    是的,人生來平等,不論種族、信仰、性別、性取向都好,我們都應該擁有同等的權利,我們的確要推動去改變這種系統性對他們不利的環境。

    但是,這不代表我們要從此變得異常地敏感,嚴重限制民眾合理的自由和意見,重演古代的文字獄。有不少的社會學學者批評一些售賣美白產品的公司,令最近有不少機構決定重組產品的形象,停產一些美白的皮膚產品。

    是的,Black lives do matter and all human lives matter,but

    where do we draw the line

    今天你可以話美白產品令人覺得某種皮膚顏色比較靚比較好,令到民眾偏向覺得白人更美,覺得皮膚黑不夠靚;明天你可以話亮白粉底令人主張白就是美,然後叫人停產再禁止藝妓使用;後天可以有更多的產品令你不安,所以每個產品都要停產嗎?

    Where do we draw the line?

    是的,如果個別產品明顯有嘲諷個別種族或突顯個別種族為劣等的意味,這種產品必須被抵制和批評。但一些合理的產品,一些允許身體自主,讓消費者選擇適合自己對美的定義的產品,在本則上並非種族歧視。事實上歐美不少人會以日光燈或常常到沙灘曬出一身古銅色的肌膚,我們是不是要抵制他們,以「你這樣把自己曬黑是在塑造一種古銅色皮膚才是美的形象,黃皮膚白皮膚和黑皮膚難道是次等嗎」之名去四處出征?

    Where do we draw the line?

    健美比賽基本上全部參賽者,無論白人、亞洲人、黑人、印度人、中東人、基本上所有種族都會塗上古銅色的油,難道我們又要像小粉紅一樣四處出征說出類似「為什麼不能是白人/亞洲人/印度人皮膚的肌肉,為什麼一定要把皮膚塗成古銅色,這是在歧視其他顏色,在倡議古銅色的肌肉才好看嗎?」的說話嗎?

    Where do we draw the line?

    如果選擇適合自己形象或對美的標準的顏色這種身體自主的選擇都要限制的話,那麼髮型和髮色是不是也要限制?「近年全民化韓式妝是在推廣韓國人比較高尚嗎?」「你把頭髮染成金色是在說白人頭髮的顏色比較美嗎?黑頭髮是次一等嗎?」

    Where do we draw the line?

    每個人對美的定義都不同,正因為每個人、每個國家、每個文化都是獨立的個體,才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見。認為某一種顏色的皮膚、頭髮、眼睛、指甲、衣服比較適合自己並無問題,有問題的是「認為某一種顏色比較高尚而要求所有人一齊選擇這種顏色,否則便是次等」這種概念。當大家在為黑人平權的時候,瘋狂地限制一些我們合理的選擇和自由,這種平權手段到底又合不合理。

    是的,美國充斥著警暴、治安機構和司法制度都充滿著歧視和不平等,這一切都要推動改革,讓社會變得更適合不同種族居住,但並不代表我們要矯枉過正,把一些合理和選擇自主的權利都要限制。

    最後,有不少人,特別在外國留學的人批評香港人或台灣人缺乏對黑人在美國的過去和對歷史的認知。其實對外國認知少這真的很合理,香港教育制度本身就是充斥著「唔等使」的知識,世界歷史、地理和文學等等的exposure少之又少。

    沒有人說無知不是一個問題,但你無視香港教育制度就係systematically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individuals而忽略全人教育和環球認知,之後去瘋狂批評香港人無知,其實都是另一種無知。

    而如果你見到有香港人made some culturally insensitive comments而無考慮過個背景因素就立即大義凜然,持道德高地去鞭打世人的話,May be you really should work on your constructive feedback skills

    其實culturally insensitive的不只是部分香港人,不少外國人都繼續好culturally insensitive地說台灣&香港is part of China。

    Cultural insensitivity係inherently就會存在的,世界有著不同的種族、語言和文化、有誰敢說自己對所有國家和文化都有深厚認識?有幾多人去泰國都係day and night在做禁忌的事情?有幾多人去日本都在做令當地人驚訝的行為?有幾多人去緬甸旅遊卻在開彿祖玩笑?

    有人類的地方就有機會令人不滿,但你不可能從此限制所有事情。

    we gotta know where to draw the line

    #麻煩理性討論

  • 紅頭巾黑人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17 21:02:48
    有 63 人按讚


    圖:來自網路.Mona Haydar:「幸福是一種政治性宣告,您的喜悅就是對壓迫者的抵抗。」
     
      近來印度發生大規模示威,起因於國會通過公民法修正草案,允許2015年前因為宗教迫害,從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三國逃來的難民可獲得公民身分,包括印度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和天主教徒等,唯獨排除穆斯林,引發爭議,連番示威已造成多人喪生.
      在台灣,藍營不斷以各種言詞貶低女性候選人,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連蔡英文是「衰尾查某」這麼難聽的話都說得出口,直令人搖頭!
      這讓愛蹭時事梗的阿任想來分享一個以音樂為宣揚政治訴求的故事,這位音樂人不僅是個女性,而且還是個穆斯林唷!
     

    標題:《Mona Haydar,揮舞頭巾唱自由的饒舌女歌手》
     
      注意到Mona Haydar這位多重身分的女歌手,可說一場純粹的偶然,Youtube 突然跳出一則影音《Barbarian》,我好奇點進去一看,很是困惑,為什麼一個在美國長大的敘利亞裔女子會高唱著:「We them barbarians, Beautiful and scaring them.」?什麼Barbarian?柏柏爾人嗎?MV影像還很摩洛哥,咦?難不成敘利亞也有柏柏爾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美國長大的敘利亞小孩〉
     
      Mona Haydar是一位年輕耀眼的美國饒舌歌手、詩人與女性主義運動者.
      
      她來自一個敘利亞裔家庭,在她出生前,父母舉家到沙烏地阿拉伯工作,1988年,她出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爾後隨父母移民美國,與七個兄弟姐妹一起在密西根州Flint長大,
      當他們一家剛搬來密西根州的Flint,整個小鎮除了他們家,只有另外兩個阿拉伯家庭,在一個由黑人、白人和少數阿拉伯人包圍的城市中長大,讓她承受了許多白人對穆斯林的歧視、偏見與嘲諷,對她產生重大影響.
      在這樣的成長氛圍下,Mona Haydar開始創作詩歌,這是她思考方式的一種,十歲時,便開始在報紙上發表創作詩.十四歲時,開始在Flint露天市集表演詩歌,黑人女性帶領她以自己的聲音來反對白人至上和西方文化,啟發她後來以說唱藝術為自我表達工具.上了大學,在教授鼓勵下,到全國各地公開演出.
     
      自密西根大學畢業後,2011年,Mona Haydar離開美國,前往敘利亞大馬士革的Jami'Abu-Noor學習,敘利亞衝突爆發後,她無法繼續研讀伊斯蘭相關課程,便返回Flint。
      2012年,Mona Haydar一位密友自殺,對她的生活造成極大衝擊與改變.
      2015年,她聯繫了當地藝術家Tunde Olaniran,邀請他一同創作,是而有了讓她一曲成名的《Hijabi》.
      2017年,Mona Haydar發表首支歌曲「Hijabi」(Wrap My Hijabi),一砲而紅,正式開啟她的職業歌手生涯,網路觀看次數高達數百萬,被Billboard列為該年度最佳廿首抗議歌曲之一,與前廿五名女權國歌之一。
      
      
    二、〈饒舌音樂、宗教與政治〉
      
      Mona Haydar是一位特殊的抗議歌手,身分多重:女性、阿拉伯人、穆斯林、頭巾、女權主義者、母親、抗議份子、詩人和說唱歌手,音樂作品廣泛觸及女權主義、反種族主義,對自我、文化和宗教的熱愛與認同,然而她的政治訴求往往比音樂藝術吸引更多關注.
      
      饒舌音樂是Flint的流行文化,甚至可以說是Flint的官方語言,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從小跟著所有姊妹們一起聽饒舌,塑造她理解世界的方式,並用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進行解放,帶來和平,或是受壓迫者用以向統治者說實話的工具,用來為自己的權利與信仰而戰,因人民是有力量的,只要能正確使用溝通工具,便能以自己的聲音改變世界。
     
      Mona Haydar將饒舌音樂視為戰鬥武器,積極爭取少數民族的社會權利,曾加入美國印地安人蘇族抗議在他們祖先土地上修建石油管道的活動,對她來說,生態保育與拒絕大眾消費同是她穆斯林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頭巾裡的自由〉
     
      對Mona Haydar來說,饒舌音樂是節奏,也是詩歌,從小在禁止音樂的環境裡長大的,在台上面對絕大多數都是穆斯林女性演唱時,大聲宣告:「這首歌唱的不是頭巾,而是自由!」
      
      在《Hijabi》一曲的視頻裡,Mona Haydar身懷六甲,頭上包裹頭巾,一身虔誠的穆斯林婦女打扮,周遭圍繞著多元多樣的女性,有別於一般饒舌音樂的意象.
      
      在Flint的成長過程裡,Mona Haydar常因戴頭巾而受到男性言語騷擾或是諷刺,Mona Haydar將這經驗寫進音樂裡,除了提倡佩戴頭巾的訊息,譴責世俗對頭巾的偏見,也描繪了穆斯林婦女的生活樂趣,她認為穆斯林婦女可以是抵抗性的政治武器,即便在受壓迫且自由被剝奪的生活裡,都可以活出開心快樂,這是對不公不義最大的反叛武器,更是純粹的自由.
     
      《Hijabi》歌詞裡一段:
    « So even if you hate it
    I still wrap my hijab
    Wrap my hijab »
     
      Mona Haydar說:「我決定揮舞我的頭巾,作為自由的象徵.」
      而她也確實做到了.
      
    《Hijabi》影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X9O_kVPeo
     
     
    四、〈野蠻與去殖民化〉
     
      《Barbarian》發表於2018年,靈感來源即是摩洛哥的「柏柏爾人」一詞.
      
      歌詞裡提到文化佔有、對東方傳統的鄙夷,以及西方價值如何壟斷審美標準,「非白人」往往就被視為不光榮、野蠻、骯髒與不文明,而這世界將這樣的謊言奉為真理.可說是一首揭露西方文化霸權如何以社會壓力來定義「文明」及審美標準,並譴責種族中心主義.
     
      這首歌的創作源頭來自於Mona Haydar的摩洛哥經驗.
      起初Mona Haydar一家前來Marrakech探親、度假,卻因此而常住下來,偶然得知北非原住民柏柏爾(Berbers)一詞來自於拉丁語barbari,意即「野蠻人」(Barbarian),大感震驚!是而創作了這首曲子,試圖翻轉「野蠻人」的含意,進行語言去殖民化,鼓勵少數族裔婦女擺脫這個詞帶來的污名。
      沙文主義與父權制往往伴隨對女性身體各種形式的暴力,在敘利亞文化,擁有櫻桃小嘴與白皙皮膚才是美女,偏偏Mona Haydar嘴唇厚又大,時常被嘲笑,然而豐滿厚唇卻符合西方審美標準,被視為性感象徵,藉由歌曲,Mona Haydar想說的是,所有的容貌都可以被接受,不應該用任何標準強加在我們的身體上。
      
    《Hijabi》影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DQ5REWCu0
     
     
    五、〈阿任感想:明顯的矛盾但可並存〉
      
      不可諱言,伊斯蘭給大多數人感受是父權至上且壓抑女性的宗教,有人問Mona Haydar,為什麼能夠同時成為穆斯林與女性主義者?Mona Haydar回答,對她來說,成為穆斯林,等同成為女權主義者,所以她甚至不用宣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即便外界未必認同,她仍不改立場,她認為女權主義給了她自由,然而是她的宗教首先賦予她同時成為穆斯林和女權主義者的自由.
      
      這部分,我倒還真的沒有被她說服,朕資質駑鈍,實在無法領悟這箇中道理啊!
      畢竟現實就是在推進女性地位提升與性別平等的各項改革時,伊斯蘭保守份子往往是最大阻礙之一,歷來所有修法都不得不面對伊斯蘭教義與古蘭經文的詮釋問題,對我來說,那當中的複雜、艱難與細緻度,完全不是一句:「我的宗教賦予我同時當穆斯林和女權主義者的自由.」就可以輕易帶過去.
      
      我並沒有細究她每首作品,僅就個人粗淺感受,她的確是成功地讓饒舌音樂成為抗議工具,且運用得非常好,說出許多穆斯林女性的內心話,也激勵很多人進一步思考許多社會議題.
      雖然她提出戴頭巾的自由,批判西方文化霸權,宣揚去殖民等,但她使用的音樂來自美國,她的肢體語言也相當美式,我相信如果不是她在美國出生長大,享有美國的自由民主,以及創作的自由,或許她也沒有以美國流行音樂的形式來捍衛自己宗教的可能性空間.
      
      摩洛哥媒體對她頗多讚揚,除了她的才華與優秀表現,我想主要原因同樣在於她夠「政治正確」吧,以最流行的美國饒舌音樂來捍衛伊斯蘭,宣揚戴頭巾的自由,甚至要去殖民化,挑戰西方價值,翻轉《Barbarian》一詞的含意,這一切,全都很討人喜歡呀!
      相反地,若她高唱:「燒掉頭巾!解放吧!」恐怕會被視為褻瀆宗教,得到的回應便不會是肯定了.
      
      關於音樂本身,嗯哼,啊偶素老倫家,這種少年郎的饒舌音樂,啊偶素金地聽不慣啦!
      但我真心覺得她是個非常有趣且特別的音樂創作者,認同她以自己喜歡的音樂形式做為發聲與戰鬥的方式,試圖打破舊有窠臼,讓人自由.
      
      無論是早早便不戴頭巾的摩洛哥婦運先驅Malika El Fassi,抑或揮舞頭巾,高喊自由的Mona Haydar,對我來說,重點是,戴頭巾與否,須是出自女性的自主性決定,無須他人說嘴.
      
      末了,《Barbarian》的MV蠻有趣的,一種很摩洛哥,很Marrakech的風情,無論意象、物件、顏色或氛圍,尤其那種女人群聚在一起的畫面,很在地也很有趣.
      
      台灣不時有人高唱:「政治歸政治,XX歸XX.」
      但事實不斷證明這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更何況這世界上有許多創作者,恰恰是將藝術形式作為發聲與抗爭的工具.
      我很喜歡Mona Haydar說的一句話:「幸福是一種政治性宣告,您的喜悅就是對壓迫者的抵抗。」
      
      將這句話送給所有在生活大小壓迫中,戮力求生,努力活出一己幸福的每一個「自由的靈魂」
     
    天堂島嶼官網:http://www.iledeparadise.com/

  • 紅頭巾黑人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17 21:02:48
    有 63 人按讚

    圖:來自網路.Mona Haydar:「幸福是一種政治性宣告,您的喜悅就是對壓迫者的抵抗。」
     
      近來印度發生大規模示威,起因於國會通過公民法修正草案,允許2015年前因為宗教迫害,從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三國逃來的難民可獲得公民身分,包括印度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和天主教徒等,唯獨排除穆斯林,引發爭議,連番示威已造成多人喪生.
      在台灣,藍營不斷以各種言詞貶低女性候選人,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連蔡英文是「衰尾查某」這麼難聽的話都說得出口,直令人搖頭!
      這讓愛蹭時事梗的阿任想來分享一個以音樂為宣揚政治訴求的故事,這位音樂人不僅是個女性,而且還是個穆斯林唷!
     

    標題:《Mona Haydar,揮舞頭巾唱自由的饒舌女歌手》
     
      注意到Mona Haydar這位多重身分的女歌手,可說一場純粹的偶然,Youtube 突然跳出一則影音《Barbarian》,我好奇點進去一看,很是困惑,為什麼一個在美國長大的敘利亞裔女子會高唱著:「We them barbarians, Beautiful and scaring them.」?什麼Barbarian?柏柏爾人嗎?MV影像還很摩洛哥,咦?難不成敘利亞也有柏柏爾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美國長大的敘利亞小孩〉
     
      Mona Haydar是一位年輕耀眼的美國饒舌歌手、詩人與女性主義運動者.
      
      她來自一個敘利亞裔家庭,在她出生前,父母舉家到沙烏地阿拉伯工作,1988年,她出生在沙烏地阿拉伯,爾後隨父母移民美國,與七個兄弟姐妹一起在密西根州Flint長大,
      當他們一家剛搬來密西根州的Flint,整個小鎮除了他們家,只有另外兩個阿拉伯家庭,在一個由黑人、白人和少數阿拉伯人包圍的城市中長大,讓她承受了許多白人對穆斯林的歧視、偏見與嘲諷,對她產生重大影響.
      在這樣的成長氛圍下,Mona Haydar開始創作詩歌,這是她思考方式的一種,十歲時,便開始在報紙上發表創作詩.十四歲時,開始在Flint露天市集表演詩歌,黑人女性帶領她以自己的聲音來反對白人至上和西方文化,啟發她後來以說唱藝術為自我表達工具.上了大學,在教授鼓勵下,到全國各地公開演出.
     
      自密西根大學畢業後,2011年,Mona Haydar離開美國,前往敘利亞大馬士革的Jami'Abu-Noor學習,敘利亞衝突爆發後,她無法繼續研讀伊斯蘭相關課程,便返回Flint。
      2012年,Mona Haydar一位密友自殺,對她的生活造成極大衝擊與改變.
      2015年,她聯繫了當地藝術家Tunde Olaniran,邀請他一同創作,是而有了讓她一曲成名的《Hijabi》.
      2017年,Mona Haydar發表首支歌曲「Hijabi」(Wrap My Hijabi),一砲而紅,正式開啟她的職業歌手生涯,網路觀看次數高達數百萬,被Billboard列為該年度最佳廿首抗議歌曲之一,與前廿五名女權國歌之一。
      
      
    二、〈饒舌音樂、宗教與政治〉
      
      Mona Haydar是一位特殊的抗議歌手,身分多重:女性、阿拉伯人、穆斯林、頭巾、女權主義者、母親、抗議份子、詩人和說唱歌手,音樂作品廣泛觸及女權主義、反種族主義,對自我、文化和宗教的熱愛與認同,然而她的政治訴求往往比音樂藝術吸引更多關注.
      
      饒舌音樂是Flint的流行文化,甚至可以說是Flint的官方語言,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從小跟著所有姊妹們一起聽饒舌,塑造她理解世界的方式,並用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進行解放,帶來和平,或是受壓迫者用以向統治者說實話的工具,用來為自己的權利與信仰而戰,因人民是有力量的,只要能正確使用溝通工具,便能以自己的聲音改變世界。
     
      Mona Haydar將饒舌音樂視為戰鬥武器,積極爭取少數民族的社會權利,曾加入美國印地安人蘇族抗議在他們祖先土地上修建石油管道的活動,對她來說,生態保育與拒絕大眾消費同是她穆斯林靈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頭巾裡的自由〉
     
      對Mona Haydar來說,饒舌音樂是節奏,也是詩歌,從小在禁止音樂的環境裡長大的,在台上面對絕大多數都是穆斯林女性演唱時,大聲宣告:「這首歌唱的不是頭巾,而是自由!」
      
      在《Hijabi》一曲的視頻裡,Mona Haydar身懷六甲,頭上包裹頭巾,一身虔誠的穆斯林婦女打扮,周遭圍繞著多元多樣的女性,有別於一般饒舌音樂的意象.
      
      在Flint的成長過程裡,Mona Haydar常因戴頭巾而受到男性言語騷擾或是諷刺,Mona Haydar將這經驗寫進音樂裡,除了提倡佩戴頭巾的訊息,譴責世俗對頭巾的偏見,也描繪了穆斯林婦女的生活樂趣,她認為穆斯林婦女可以是抵抗性的政治武器,即便在受壓迫且自由被剝奪的生活裡,都可以活出開心快樂,這是對不公不義最大的反叛武器,更是純粹的自由.
     
      《Hijabi》歌詞裡一段:
    « So even if you hate it
    I still wrap my hijab
    Wrap my hijab »
     
      Mona Haydar說:「我決定揮舞我的頭巾,作為自由的象徵.」
      而她也確實做到了.
      
    《Hijabi》影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X9O_kVPeo
     
     
    四、〈野蠻與去殖民化〉
     
      《Barbarian》發表於2018年,靈感來源即是摩洛哥的「柏柏爾人」一詞.
      
      歌詞裡提到文化佔有、對東方傳統的鄙夷,以及西方價值如何壟斷審美標準,「非白人」往往就被視為不光榮、野蠻、骯髒與不文明,而這世界將這樣的謊言奉為真理.可說是一首揭露西方文化霸權如何以社會壓力來定義「文明」及審美標準,並譴責種族中心主義.
     
      這首歌的創作源頭來自於Mona Haydar的摩洛哥經驗.
      起初Mona Haydar一家前來Marrakech探親、度假,卻因此而常住下來,偶然得知北非原住民柏柏爾(Berbers)一詞來自於拉丁語barbari,意即「野蠻人」(Barbarian),大感震驚!是而創作了這首曲子,試圖翻轉「野蠻人」的含意,進行語言去殖民化,鼓勵少數族裔婦女擺脫這個詞帶來的污名。
      沙文主義與父權制往往伴隨對女性身體各種形式的暴力,在敘利亞文化,擁有櫻桃小嘴與白皙皮膚才是美女,偏偏Mona Haydar嘴唇厚又大,時常被嘲笑,然而豐滿厚唇卻符合西方審美標準,被視為性感象徵,藉由歌曲,Mona Haydar想說的是,所有的容貌都可以被接受,不應該用任何標準強加在我們的身體上。
      
    《Hijabi》影片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DQ5REWCu0
     
     
    五、〈阿任感想:明顯的矛盾但可並存〉
      
      不可諱言,伊斯蘭給大多數人感受是父權至上且壓抑女性的宗教,有人問Mona Haydar,為什麼能夠同時成為穆斯林與女性主義者?Mona Haydar回答,對她來說,成為穆斯林,等同成為女權主義者,所以她甚至不用宣稱自己是女權主義者,即便外界未必認同,她仍不改立場,她認為女權主義給了她自由,然而是她的宗教首先賦予她同時成為穆斯林和女權主義者的自由.
      
      這部分,我倒還真的沒有被她說服,朕資質駑鈍,實在無法領悟這箇中道理啊!
      畢竟現實就是在推進女性地位提升與性別平等的各項改革時,伊斯蘭保守份子往往是最大阻礙之一,歷來所有修法都不得不面對伊斯蘭教義與古蘭經文的詮釋問題,對我來說,那當中的複雜、艱難與細緻度,完全不是一句:「我的宗教賦予我同時當穆斯林和女權主義者的自由.」就可以輕易帶過去.
      
      我並沒有細究她每首作品,僅就個人粗淺感受,她的確是成功地讓饒舌音樂成為抗議工具,且運用得非常好,說出許多穆斯林女性的內心話,也激勵很多人進一步思考許多社會議題.
      雖然她提出戴頭巾的自由,批判西方文化霸權,宣揚去殖民等,但她使用的音樂來自美國,她的肢體語言也相當美式,我相信如果不是她在美國出生長大,享有美國的自由民主,以及創作的自由,或許她也沒有以美國流行音樂的形式來捍衛自己宗教的可能性空間.
      
      摩洛哥媒體對她頗多讚揚,除了她的才華與優秀表現,我想主要原因同樣在於她夠「政治正確」吧,以最流行的美國饒舌音樂來捍衛伊斯蘭,宣揚戴頭巾的自由,甚至要去殖民化,挑戰西方價值,翻轉《Barbarian》一詞的含意,這一切,全都很討人喜歡呀!
      相反地,若她高唱:「燒掉頭巾!解放吧!」恐怕會被視為褻瀆宗教,得到的回應便不會是肯定了.
      
      關於音樂本身,嗯哼,啊偶素老倫家,這種少年郎的饒舌音樂,啊偶素金地聽不慣啦!
      但我真心覺得她是個非常有趣且特別的音樂創作者,認同她以自己喜歡的音樂形式做為發聲與戰鬥的方式,試圖打破舊有窠臼,讓人自由.
      
      無論是早早便不戴頭巾的摩洛哥婦運先驅Malika El Fassi,抑或揮舞頭巾,高喊自由的Mona Haydar,對我來說,重點是,戴頭巾與否,須是出自女性的自主性決定,無須他人說嘴.
      
      末了,《Barbarian》的MV蠻有趣的,一種很摩洛哥,很Marrakech的風情,無論意象、物件、顏色或氛圍,尤其那種女人群聚在一起的畫面,很在地也很有趣.
      
      台灣不時有人高唱:「政治歸政治,XX歸XX.」
      但事實不斷證明這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更何況這世界上有許多創作者,恰恰是將藝術形式作為發聲與抗爭的工具.
      我很喜歡Mona Haydar說的一句話:「幸福是一種政治性宣告,您的喜悅就是對壓迫者的抵抗。」
      
      將這句話送給所有在生活大小壓迫中,戮力求生,努力活出一己幸福的每一個「自由的靈魂」
     
    天堂島嶼官網:http://www.iledeparadise.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