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紅磚牆承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紅磚牆承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紅磚牆承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紅磚牆承重產品中有1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我們是四胞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火車帶我們逍遙遊。 🛒 https://ismart.vip/uXCMC 有了這台復古小火車,孩子們就像擁有了全世界! 可以暢遊台灣每個角落。 完全不需要軌道就可以自由在地面上行駛,實在太開心了! 現在帶小孩們出門放風、購物、逛街或遊園 變得無比輕鬆。 不用擔心遊園遊不完, 孩子們也不會像脫...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南的鳳凰城稱號,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台南地勢關係,從最早的龍脈因為河川改道、台江內海成陸地,而從游龍蛻變成鳳凰;至於最常被接受的說法,則是日本人在大正町(就是中山路)及府前路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鳳凰木也因此成為台南市舊城區種植最普遍的路樹,所以有鳳凰城的美名 孔廟東大成坊的入口,這株高大的鳳...

紅磚牆承重 在 下班女子的討好人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29:27

水上的老屋:台南謝宅(上) #台南民宿 #老屋民宿 #質感民宿 Netflix有個節目 #寰宇極致度假屋 ,介紹世界各地不同特色及價位的民宿,每一集分成:預算、獨特、豪華三種類型,很有意思。下班女子覺得台灣有不少好的旅宿,也值得用這三種分類介紹,例如之前寫過九份的 #數樹、#蜜多山旅,就是非...

紅磚牆承重 在 77·玩·美·食本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3:27:16

- 【 寬哥的關於咖啡 About Cafe 】 隱於山海間 · 值得待上一整天的美好 - 🌊位在瑞芳的寬哥關於咖啡,鄰近水湳洞陰陽海、黃金瀑布一帶,很適合安排在九份、金瓜石一日或二日遊行程中,待上一整個下午,感受瑞芳海岸的慢活感... - 🏚以老宅重新翻修,低矮的房舍、褪色的木造外觀、微微鏽蝕的...

紅磚牆承重 在 李 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33:42

#台中市役所 廳舍 以下資料來自於《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臺中市役所興建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為仿歐式建築,至今矗立已超過#百年 ,為#臺中 第一棟鐵筋混凝土的建築。日治時期原為臺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後來作為臺中市役所,為臺中市的行政官署。 📌戰後曾為臺中市228事件處理委員會及中國國...

  • 紅磚牆承重 在 我們是四胞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1 09:47:28
    有 2,904 人按讚

    小火車帶我們逍遙遊。
    🛒 https://ismart.vip/uXCMC

    有了這台復古小火車,孩子們就像擁有了全世界!
    可以暢遊台灣每個角落。
    完全不需要軌道就可以自由在地面上行駛,實在太開心了!

    現在帶小孩們出門放風、購物、逛街或遊園
    變得無比輕鬆。
    不用擔心遊園遊不完,
    孩子們也不會像脫韁野馬般到處亂跑!
    不但節省體力,爸媽也不用像牧羊人一樣一路趕小孩。
    不得不說,有了復古小火車,出門變得好優雅!

    開著小火車帶著孩子們探索世界,
    不但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
    還能盡情享受開火車的無限樂趣!
    所有風景盡收眼底。
    大家輪流當駕駛,真的有趣又好玩!怎麼玩都玩不膩!

    而且車廂裡頭還能放置孩子們的隨身小物,
    真的好方便!
    大人也不需要一直提著一堆小孩們的東西。
    重點是它還可以隨時調整成大人的專屬座位,
    就算大人累了還能順便搭乘便車,
    簡直就是爸媽的育兒神隊友!

    不僅如此,這台復古小火車還有仿真汽笛聲和多功能藍牙早教功能。可以邊開火車邊聽故事、詩歌、音樂、笑話和學習英語,還有USB接頭、TF卡插口和MP3接頭等多項功能可做使用。

    火車也能設定快速或慢速、前進或後退,還能依據家中小孩人數加購車廂或客製化車牌,實在太讚了!

    也因為它的馬力強,爬坡不是問題,還能可以承載150-200公斤的重量,每個電池依路況和承載重量不同可以續航1-2小時,如果可以再加購備用電池外出就更方便了!

    仿真汽笛復古小火車 市價9800元,
    此次開團價居然只要5980元
    實在太優惠了!爸爸媽媽們千萬別錯過!!
    🛒 https://ismart.vip/uXCMC
    (優惠活動只到2021/10/9 23:59止)

    3Y9M16-17D
    #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清水紅磚牆 #清水五路財神廟 #沙鹿萬里長城 #沙鹿之翼 #quadruplets #四千金 #四胞胎 #4つ組 #日常 #復古小火車 #中秋連假

  • 紅磚牆承重 在 77·玩·美·食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06:00:17
    有 30 人按讚

    【 寬哥的關於咖啡 About Cafe 】
    隱於山海間 · 值得待上一整天的美好
    https://instagram.com/p/CSq-aQXBUf1/
    -
    🌊位在瑞芳的寬哥關於咖啡,鄰近水湳洞陰陽海、黃金瀑布一帶,很適合安排在九份、金瓜石一日或二日遊行程中,待上一整個下午,感受瑞芳海岸的慢活感...
    -
    🏚以老宅重新翻修,低矮的房舍、褪色的木造外觀、微微鏽蝕的磚瓦,綠色木製招牌以白色油漆寫上店面「About Cafe」,東北角的清風拂過,白色布簾隨風搖盪,將這間在半山腰的老房子圍繞在日式鄉間秘境氛圍中...
    -
    🏚推開斑駁的藍色小木門,得稍微側著身入內,一股專屬老屋的涼意襲來,裸露在外的磚牆漆成純白色,舊時木製屋樑高掛在上,開放式的空間依稀可見老宅過去的格局,進門處開闊的空間擺放沙發與木造桌椅,吧台則是位於深處的隔間中,隨處可見的老物件為環境層疊上了時光滋味,增添了愜意放鬆的氛圍...
    -
    🌊正對著黃金瀑布的絕佳觀景位置,讓戶外和靠窗座位區可以眺望景色,但因為造訪當日天氣炎熱,所以選擇靠窗區,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觀景...
    -
    #紅骨青醬海鮮義大利麵 #380NT
    🍝店內必點的義大利麵是來自店家每日早晨手工自製的新鮮生麵,寬版的麵條Q彈有嚼勁,特選香氣獨具的紅骨九層塔與產地直送海鮮,呈盤上桌時,沾附醬汁的寬麵條與澎湃鮮甜的海鮮,入口瞬間化為一波波讚嘆聲...
    -
    #提拉米蘇 #150NT
    🍰濃而不膩的起司與手指餅乾調和出剛好的濕潤度,搭配迷人的咖啡和酒香,最後綴以微苦可可粉,讓味蕾如起承轉合般品嚐到如浪潮般的香氣...
    -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明里路99號
    📞電話:0983-138-555
    ⏰營業時間:11:30-21:00
    📆公休日:不願意公休
    🌐Facebook: 寬哥的關於咖啡
    -
    -
    #寬哥的關於咖啡 #aboutcafe #九份咖啡 #瑞芳咖啡 #新北咖啡 #九份美食 #瑞芳美食 #新北美食 #九份餐廳 #九份餐酒館 #九份甜點 #瑞芳餐酒館 #九份景點 #金瓜石 #77玩美食本吃新北 #77foodintaiwan

  • 紅磚牆承重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7 16:51:07
    有 26 人按讚

    平常有敷臉的習慣嗎?知道為什麼要敷面膜嗎?當面膜敷在肌膚上時,就像在面部蓋上毯子,形成局部密封狀態,會短暫阻絕肌膚與外界的接觸。這時皮膚溫度會些微上升,且為了透氣,便會張開毛孔以促進汗腺分泌與新陳代謝,使肌膚含氧量提高,進而使精華液被吸收滲透,從而達到深層保養的目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敷臉後,膚況都能變得水潤Q彈且明亮又細緻。為了養出迷人的水煮蛋肌,常保健康年輕的膚況,以下「五個敷臉的理由」,趕緊一起來認識吧!

    ❶灌注水分
    角質層位在肌膚結構最外層,主要作用為防止水分散失及抵禦外在環境侵害,同時具有吸收與代謝的作用。其由角質細胞組成,而在細胞與細胞之間,則是由「細胞間脂質」及「天然保濕因子」所填充。它們相互堆砌排列出如磚牆的屏障,用來保護肌膚,聯手維持肌膚保濕度、防禦度與文定度。當角質屏障因老化、環境、疾病等壓力因素導致缺水、而失去防禦力時,各式肌膚問題便會接踵而來。而敷面膜屬於急救型之特殊保養工具,可為角質層傾注水分。於敷臉後,則應接續用乳液、凝膠或乳霜來進行鎖水步驟,以避免水分散失。常見的水性保濕成分,如尿素、雪耳、玻尿酸、山梨醇、丙二醇、胺基酸、透明質酸、海藻多醣、聚乙二醇、水解膠原蛋白等;而具鎖水的油性成分,則像是合成脂、角鯊烯、神經醯胺、各類動植物油脂等

    ❷紓敏養護
    當肌膚出現泛紅、起疹、發癢、腫脹、脫屑、乾燥等不適反應,皆為敏弱肌的常見跡象。其主要受到紫外線照射、毛孔堵塞、肌膚缺水、過度清潔、壓力過大、免疫力低、天生遺傳等因素所導致發炎情況。輕症者可藉由具舒緩成分的面膜來鎮定緩解,像是神經胜肽、菸鹼胺、尿囊素、沒藥醇、傳明酸、洋甘菊、牡丹根、金盞花、金縷梅、木蘭醇、小黃瓜、薰衣草、薄荷、蘆薈、甘草等。而重度敏弱者,則應透過皮膚專科醫師診斷與治療,並配合日常建議之護理方式為主。並以選擇「敏弱肌」專屬的商品為主,像是凝凍質地就頗受歡迎,其具清爽降溫作用,且可避免膜紙中的纖維,帶來刺激不適之風險

    ❸積極修復
    揮之不去的惱人痘疤、毛孔粗大、印記痕跡等瑕疵,若置之不理且無積極調理,便可能成為難以處置甚至不可逆的肌膚違章建築!肌膚的代謝週期約為28天,遇輕微受損時,日常可增加敷臉次數進行修護,可有助提升角質層之生長與代謝,便可使膚況恢復穩定。當肌膚的受損程度越高時,修復期就會越長,務必細心照顧,才可使調理進度加快些。而常見的修護類型成分,像是核糖、B3、B5、紅沒藥、水楊酸、蜀葵花、紫蘇葉、有機米、珍珠藻、蔓越莓、德國洋甘菊等,皆被廣泛應用在修護系列的功能性保養品中

    ❹平衡調理
    良好的膚況,意即維持平衡與穩定的狀態,平時可透過清潔、保濕、美白、抗老、滋養等護膚品進行肌膚調養。日常則可藉助面膜進行週間調理,深層淨化讓肌膚保持絕佳通透性與平衡性及穩定性。而常見的養護成分像是辛甘醇、乳酸菌、辣木籽、戊二醇、苯丙醇、乙醯丙酸、明串球菌、茴香酸鈉、甲基丙二醇、大馬士革玫瑰等

    ❺防禦升級
    肌膚是人體的重要保護屏障,用以抵擋污染、光害、溫度、病毒、細菌、微生物等之第一道防線。若肌膚的保護力漸弱,各式各樣的老化跡象便會逐漸浮上檯面!如同為了長保健康與元氣,可透過運動與補充營養來優化體能狀態;肌膚則可藉由保養來強化抵禦力,敷臉則具有密集調養的意義。像是A醇、紫蘇、靈芝、雪絨花、鳶尾花、蓖麻油、銀杏葉、維他命C、野百里香、人蔘皂苷、藍銅胜肽等,皆為主流的防禦係成分,協助肌膚在險峻環境中,仍可維持強韌的生命力

    #面膜種類
    1.片狀式面膜
    以片狀的面膜布料吸收精華液,貼於臉部肌膚用以提升養分吸收率,其中可概分為一般不織布材質、生物纖維以及天然植物纖維3類。不織布材質為吸附足夠的精華液,多需有厚度,但在服貼度上就稍受影響。生物纖維的面膜的材質如滑潤的蒟蒻或花枝,當中細微的纖維直徑,能夠與肌膚緊密的貼合,創造高效率的封閉性經皮吸收效應,且多孔結構的生物纖維,可承載更多精華液,視厚薄度而異。而天然植物纖維則比一般布膜更輕薄透氣,甚至有隱形般的感覺,其服貼度及吸水力良好,且可被生物分解,材質溫和適用所有膚質

    2.礦泥狀面膜
    尤受油性及混和性肌膚歡迎的泥狀面膜,以清潔、去脂、保濕為主。泥類成分具備優異的吸附肌膚油脂及藏污納垢之作用,使用後肌膚潔淨清爽,於夏天特別受到歡迎

    3.凝膠狀面膜
    如果凍得清爽劑型,通常油脂含量較少或甚至無油,可達優異的降溫與補水效能,常見的晚安面膜,便是其經典商品。可採厚敷方式進行,使肌膚舒緩且吸收養分,於夏日特別受到歡迎

    4.乳霜狀面膜
    滑順潤澤的霜狀質地,添加可保濕的油脂,具有良好的滋潤性能,特別適合用在秋冬或是乾性肌膚使用,厚敷後再局部貼上保鮮膜或用溫熱毛巾貼附加強,便能進一步幫助深層潤澤調理

    5.撕拉式面膜
    以凍膠材質的面膜塗抹在臉部肌膚上,靜待一段時間後,凍膠就會在肌膚上形成薄膜,時間到之後再將薄膜輕柔撕除,膠體便會順勢帶走肌膚的老廢角質與髒污,主要以清潔保養功能為主

    6.泡泡式面膜
    其起泡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碳酸氫鈉(即小蘇打)+水→二氧化碳(氣泡來源),泡泡面膜在接觸到空氣後,原理就跟汽水一樣,小蘇打與水混合產生的二氧化碳空氣被關在中間,溶於水中的氣體急著溢散到空氣中,就產生了二氧化碳泡泡。第二,界面活性劑+起泡劑,凝膠型的泡泡面膜中較常見,界面活性劑加上少許的起泡劑,擠出混合搓開後即產生泡泡。而泡泡面膜原理是利用氣泡清潔毛孔內的髒污和軟化老化角質。可令肌膚變得明亮、細緻且潤澤

    #敷臉停看聽
    ⚠️片狀面膜主要為一次性使用,切勿重複利用,以免孳生細菌,或造成肌膚傷害

    ⚠️敷臉時,勿把臉朝著電扇或吹風機吹風,這樣肯定讓保養成分加速乾燥,調理效果將大打折扣

    ⚠️敷臉後,若泛紅、發癢、刺痛等不良感受持續未減,甚至出現水泡、傷口等嚴重發炎、傷口等症狀,切勿置之不理,應立即就診與治療

    ⚠️敷臉前務必做好妥善卸妝與清潔,若肌膚留有髒污,便會因毛孔堵塞,而阻礙保養成分滲透與作用,且可能引起發炎、敏感或老化等副作用

    ⚠️當肌膚正在發炎,或長很多粉刺痘痘、酒糟泛紅等情況時,皆不適合敷臉。若操作不當,恐讓不良肌況加劇,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建議並配合指引進行調理

    ⚠️泡澡時不敷面膜,因為在溫熱的水蒸氣下,毛孔會張開,這時候會帶出毛孔內的髒汙,若敷臉反而阻礙髒汙排出,反讓髒污重新回到毛孔裡;應於泡澡後敷臉為宜,可使吸收力大幅提收

    ⚠️敷臉後,即可接續以日常保養品進行調理,可顯著提升吸收與養護效率,膚況便可再次升級。保養步驟,可從質地清爽循序漸進至潤澤滋養的質地,並可適時輕柔按摩肌群,緊實、紓壓一步到位

    ⚠️面膜稍作冰鎮或儲放於美容冰箱無礙,可有助成分穩定保存,且天熱時可獲冰涼降溫及緊緻毛孔的沁涼感受。而面膜加熱則不建議,因加熱可能導致活性成分變質流失,反而使面膜功效大幅下滑

    ⚠️敷面膜時間建議於20分鐘以內結束,因肌膚吸收水分存在極限,過量也不會再吸收,尤其片狀面膜敷過久,面膜布乾了之後會開始吸收肌膚水分,就會造成反效果,更別敷著睡覺過夜。至於敷面膜的頻率,各類保養調理型面膜,一週使用3-4次即足夠;清潔型面膜則依照膚況與季節,平均維持一週1-2次即可,通常於夏季時節的清潔護理需求與頻率會相對較高

    #凱鈞話重點
    #五個敷臉的理由

  • 紅磚牆承重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07 18:04:32

    台南的鳳凰城稱號,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台南地勢關係,從最早的龍脈因為河川改道、台江內海成陸地,而從游龍蛻變成鳳凰;至於最常被接受的說法,則是日本人在大正町(就是中山路)及府前路道路兩側種植鳳凰木,鳳凰木也因此成為台南市舊城區種植最普遍的路樹,所以有鳳凰城的美名
    孔廟東大成坊的入口,這株高大的鳳凰木,有翠綠茂密的葉子,上面開滿火紅的花朵,在紅磚牆的襯托下,紅綠對比顏色樹頂開滿一團團火紅的鳳凰花,看起來真是這一季的浪漫。

    古蹟相互輝映的鳳凰花可說是台南特別的景觀,其中孔廟全台首學入口北側的鳳凰木,最具台南意象。很多人進入孔廟前一定會被這棵滿開的鳳凰木吸引拍照。另外台灣文學館曾是台南舊市政府的辦公室,當時建築前的兩棵鳳凰木是台南市重要的景觀,其它如台南公會堂前也有種植。

    台南的鳳凰花約莫在每年的五月初開始綻放,大概到五月中下旬至六月初是第一波盛開,但是一直到十月都還能見到鳳凰花高掛枝頭。其中六月是全台各校的畢業季,鳳凰花開伴隨著畢業季的到來,當校園驪歌響起,鳳鳳花燃燒盛開,有如對學子告別校園最深情的祝福。

      除畢業離別的祝福,在台灣,談起鳳凰花一定會想到台南市。因為台南舊城區內種植了鳳凰木達百年之久,對台南人來說,它是傳承城市記憶重要的象徵。

      其實台灣的鳳凰木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島,日治初期引進台灣。在日治的文獻中有兩種記錄:一是一八九六年由本多靜六博士(西元一八五七至一九二八年)由印度孟買領事館引進種子,隔年於殖產部的苗圃育種,另一文獻則為田中安定博士於新加坡領事館引進;鳳鳳木的命名則是當時日本著名的植物學博士三好學命名ほうわうほく,中文為鳳凰木。一開始於北、中、南的官府庭園種植,臺南最早種在安平稅關及英領事館。據當時的報紙記載,約在一九一○年,安平的鳳凰花開就頗負盛名。後來農業試驗改良所選擇當時長得好、樹圍壯碩的樹木種子做為行道樹育種。

      台南和鳳凰花意象的連結主要源於一九一七年(一九一六年大正町(今中山路)道路開闢隔年),當時配合台南公園開幕,在大正町種植一百多株鳳凰木苗木,也因為這批種植成功,陸續成為中南部行道樹的選項之一,而大正町夏日火紅的鳳凰花,便成為當時代表台南的都市意象之一。其它種植地方有高雄神社參道、大社、台中大屯、花蓮花岡山……等。

      日治時期大正町的凰凰木,經過十幾二十年,養成並木隧道的街景。每到夏天道路兩側就開出美麗的紅色花朵,形成炫目的鳳凰花隧道惜的是這街道景觀在一九七○年代因交通因素,兩排行道樹陸續砍除,那美好的畫面除了留在老一輩台南人的記憶中外,只能從老名信片中追尋了。

      台南最美的一條鳳凰花道路消失了,雖然後來中山路在台南醫院那側也有種鳳凰木,但氣勢落差極大,美景再也回不去。或許因為台南夏日鳳凰花的印象太深刻,所以即使戰後,鳳凰花依然代表台南做為市花,台南市政府一度以鳳凰花為logo,成功大學也是。可惜在千禧年時台南市的鳳凰木得了傳染病大量死亡,還由民間團發起種植鳳凰木復育。

      台南種植鳳凰木不少,舊市區主要在南門路(圓環至孔廟段)、台南運河、安平市政中心周圍、安南區本田路三段、安吉路三段、小東路、東豐路(東豐路段有好幾種不同季節開花的樹種)、健康路(忠烈祠附近)、大林路、中華東路、裕平路……等等。其中開花狀況較好的是運河兩側,在藍天白雲下水影相映,風情萬種。另外台1線新市善化路段,道路兩側有部份有稻田,拍起來是另一種田園的風格。

     
      另外特別介紹一棵鳳凰老樹,這樹在左鎮草山青瓜寮。台南左鎮草山惡地形十分聞名,二寮觀日出更是台南著名的景點。在這人煙稀少的地方,卻有一棵老鳳凰木遺世獨立在山中的土丘上。土丘上有一間已無人居住的紅瓦土埆厝,土丘後方有一座已撿骨的墓,前後杳無人煙。這棵盤踞在土丘的鳳凰樹,樹根佈滿土丘,粗粗細細向外延伸,枝葉伸展多遠根就有多廣。靠近老樹,視線沿著向上的枝幹往上望,有說不出的震撼,在樹下可以感覺到樹旺盛的生命力。每年五月當紅色的鳳凰花盛開,荒山中那燃燒的紅與老屋在天地間構築一幅奇特的畫面,見過這景象應該一輩子難忘。每年花開時總會吸引來自台灣各地喜愛自然生態攝影的人前來朝聖。

  • 紅磚牆承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08:00:00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 紅磚牆承重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3-11 18:00:04

    皚白的磚牆不如表面般冷僻,滾燙滾燙的,仔細一看,竟是滑下了幾行溫熱的汗水。「咿……」鐵門被推動的聲音刺耳得很,日光肆意地闖進,衝撞到磚牆之上,反光令人眩目,為門前人之臉面作了遮掩。來不及看清眼前人面目,後方又傳來腳步聲,轉身察看,是一名黑髮及肩的婦人,正捧着一盤生雞蛋從正門步入廚房。「撻」的一聲,藍焰冒起,又為廚房添了幾分熱燙。婦人將雞蛋放到沸騰中的熱鍋後,就匆匆步離溫熱之地。

    穿過了廚房的正門,便來到了店中間的明檔,她於檔前洗洗抹抹時,背後站了一個身影,是剛才矇矓的人,原來是一個大男生,架着眼鏡,喚女人作母親,神情卻比長輩肅穆得多。也是,他是這家小店的大廚,不是執鏟炒鑊,而是作湯弄糖,熬出舊日的香甜。

    舊陣的香

    沒錯,這是一家糖水店。門外掛着「佳佳甜品」四個大字的招牌,是個歷練四十年的老字號。晨早的小燈還未開,摸黑可得見小店新簇簇的,甫踏進店內,映入眼眶的是整齊並列的圓枱圓凳,左右兩邊牆都貼上了各式糖水的字樣,芝麻糊﹑合桃糊﹑杏仁糊﹑白果腐竹糖水﹑濃薑番薯糖水﹑紅、綠豆沙,都是十分傳統的中式糖水。雖說是煮糖水的廚子,但功夫一點都不少。婦人名為「二姐」,無需掌爐控火,在店裏做着前前後後的準備工作,別小覷雜務,洗豆子﹑擦薑削皮﹑清潔爐灶,此刻,她正在為熟透的雞蛋剝殼,忙得不可開交。身後的男生是二姐的兒子,名叫「阿傑」,既為掌廚人,自然是不得閒。他從二姐身旁拿了一大盤紅豆後,就急步到廚房,打開冒煙的大鍋倒進紅豆。


    做糖水嘛,看似是簡單煲煮之作,但技巧可多了。阿傑正做着每個早上第一件開門之事,就是煲紅豆沙及綠豆沙。紅綠豆沙起碼要煲三至四個小時,最花時間,如果煲的時間不足,它就不香,起不了沙。在它煲煮期間,雙手也不能停下來。接下來就要做最麻煩的糊類,又稱「佳佳三寶」。阿傑邊燒紅生鐵鑊,邊訴說煮糊很難,煮得好吃更難。芝麻糊要先炒芝麻,小店堅持以人手炒製,其實機器炒不是不行,但沒有人手炒如此傳神,因為芝麻糊的香味全靠炒的功力。

    他把一大碗芝麻落鑊,炒芝麻最重要是火候,要少量地分幾次炒香,炒太久會焦掉;炒不夠就不香,炒至香味四溢,略見油光就最好。接着,把炒好的芝麻攤凍,再洗淨,就可放到石磨中磨漿,石磨不能乾磨,一定要慢慢地加水。芝麻糊是否香滑,就得看這個步驟,磨刀調得疏便磨得快,卻會令糊漿粗糙;磨刀調得密磨得慢,但出來的糊漿更滑溜,他們用的,當然是後者。漿磨好了要煮,煮的期間加入自家磨的米漿,分量要拿揑得宜,落太多過稠;落太少過稀,稀一點才對,因為煮好的糊漿要坐水放涼,放涼後一整鍋的芝麻糊就會變濃稠,這時吃下去剛剛好。糊類不能煮太多,不然會變得粗糙,滾起來就關火,隔一隔渣就穩妥。


    石磨有二,芝麻糊在做時,合桃露也一併同工,做法一樣,只是合桃不需炒,而是靠焗而香,用焗爐焗出少許顏色就好了,過焦會苦。磨合核之時,又見阿傑加了點白芝麻到石磨內,他指這樣更能提出合核的香味。把兩大鍋的芝麻糊及合桃糊搬到明檔,此時,又有一名溫文的中年男人站於檔前,原來是二姐的老公,阿傑當然喚其作父親。他將大鍋交予父親後,便又跑回廚房去。

    接下來,又開始煮腐竹糖水。先把白果剝去外衣,再放入已煮得見奶白色的腐竹水內,因為白果本身有輕微的毒素,不能放太多,然後加入薏米,除了有去水腫功效外,更令糖水更香滑。煲煮期間,他又切着巨大的番薯,準備做濃薑番薯糖水。他說,番薯是東莞出產,十分大隻,一隻有一至兩斤重,較有番薯味,基本上街市也買不到。然而,做番薯糖水最重要用好薑,他道:「全世界都話自己用老薑,點解我嘅薑咁靚咁香?呢個係一個特別品種,成本貴三分一㗎。」好的食材一直沿用至今,以舊的手法熬製,一切不變。炊煙冒得更盛,馥郁飄繞。

    昔日的手

    糖水幾近煮好,又一個陌生的臉口出現,是一名光頭的老人。啊,他是小店的創辦人;二姐的大哥;阿傑的舅父,人稱「光頭佬」。只見光頭佬走到爐火前,逐一觀看他外甥的出品。看他神情,似乎頗滿意,他笑言:「幾好嘅師傅都要靚食材;幾靚嘅食材都需要好師傅,相輔相成㗎。」他指做糖水看上去簡單,但新入行其實十分困難,難於掌握糖水的稀稠及火候,如炒一碟青菜都講究是否夠味﹑夠香,這就是經驗,沒有捷徑。為了傳統功力予外甥,他要求阿傑親力親為,每朝都要早起包辦店裏的所有糖水,未學成時,更要指着他來做,學了很久才有今日的成績。他喜歡阿傑對食物也好,學習也好,都有一種執着。他亦將自己所有技術,毫不保留地教予他。

    如此沒有私心,當中又關係着一個生生不息的傳承故事。一九七九年小店創立,他謙虛,說是由自己阿叔創立,但其實是二人一起拍檔做起。如此居功於長輩,正因為自己的技術,來自阿叔。光頭佬當年從佛山來港,跟隨阿叔於茶餐廳做學徒,一年後茶餐廳倒閉,阿叔本身於廣州做糖水,對於糖水有一份情懷,於是開立了小店,又教他做糖水,阿叔十分嚴格,要求高,在其瘋狂鞭策下,他才學成。當年在佐敦冷巷開店,彈丸之地只能於門外設枱凳,整個油麻地及佐敦,就只此一家,客人不絕。逢時不順,其父雙目失明,身為大哥的他要擔起一頭家,養活弟妹,故此未有多餘錢聘請員工。

    面對忙亂的檔口,他只好拜託二姐到店裏幫忙。幸好,兄妹二人感情一向親密,二姐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畢竟她排行第二,不幫忙的話,大哥怎麼辦?一旁的二姐忍不住搭訕:「大哥叫我嚟幫手,佢人手唔夠,又洗又賣又清潔,一個人做晒,責任感好大,初時人工都冇㗎。」起初只是做樓面,清潔收銀,後來接觸得多,就開始到廚房幫忙,但主力仍然是舀糖水﹑賣糖水。舀糖水並不容易,過稀或過稠要清楚知道,舀到湯料之餘,又要有足夠糖水才算得上均勻,二姐便是舀糖水的高手。

    二人亦一同見證了小店的興衰,一同捱過了最艱辛的日子。小店初開時是獨市,門庭若市,但後來又變得沒有人吃,因為興起了西式糖水,光頭佬形容它們左撈右撈﹑左混右混,他雖然不欣賞,花巧之物卻掀起了熱潮。新式甜品店如雨後春筍般冒起,對他們的打擊也頗大。然而,傳統便是傳統,總有人惦記,新式甜品店有見及此,又兼做起中式糖水來,他調侃:「新式又有;中式又有;東又想做;西又想做,但其實顧唔到咁多,所以我有股執着,點都好,執笠都好,都要做落去。」為食者,都有一份執着,正因為他老實﹑不花巧﹑堅持用真材實料,客人吃過都會回頭。後來,附近的糖水鋪很多都倒閉了,沒有十間也有六間。二姐都與他終於渡過難關,更獲得了後來「米芝蓮」的殊榮。

    光頭佬對二姐盡是感激:「無條件啊,佢無條件幫我,我個妹對我幾好,唔係,係好好!同我一齊捱苦。」也許因為一同賺錢養家,為頭家付出了,一起捱過苦,感情自然不一樣。當初二十出頭的少艾,在老店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已是半百婦人,一雙起皺的手,見證着青春的流逝。

    彼此的恩

    小店生意日益見好,現時已每日見長龍。二姐老公後期也到店裏幫忙,兒子阿傑則數年前才正式於店裏工作學藝。早於一年前,二姐覺得是時候背起家族生意,不要讓這些糖水失傳,於是,決定嘗試與老公及兒子到土瓜灣開店。光頭佬於是盡力協助,更嚴厲地訓練阿傑。終於,小店舊年開張,畢竟離開了旺區,生意當然不及老店,這令二姐擔憂不已,夜夜失眠。

    身為大哥,光頭佬百忙中都來新店幫忙,看看外甥的糖水煲得怎樣,多贈意見,精神支持當是一種鼓勵。最令二姐感動的,是大哥的一席話:「佢叫我慢慢嚟,花多啲心機去做啦妹,我做咗幾十年先有咁多客人,你都得㗎!呢句說話令我喺鋪頭眼都紅,覺得好溫暖。」畢竟二人朝夕相見,見了數十年,當然會不習慣,但光頭佬對於糖水十分鍾情,他有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糖水發揚光大,總之糖水的味道要圍繞老鋪的水準,好讓這些口味不會失傳。

    他經常說一句,自己有碗飯吃,也希望弟妹有口飯吃。同之,自己吃過舊陣時的甜蜜,也望大眾嘗之。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佳佳甜品
    地址:佐敦寧波街29號地鋪
    電話:2384 3862
    營業時間:12nn-3:30am
    詳情: http://bit.ly/2LcAoNv

    佳佳 (二姐) 甜品
    地址:土瓜灣北帝街57號
    電話:從缺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nn-1:00am
    詳情: http://bit.ly/2zTKPkQ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