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紅皮症鑑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紅皮症鑑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紅皮症鑑別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黃幼鳴皮膚科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冠肺炎皮疹竟和預後有關? 打了新冠疫苗皮膚紅腫痛,是否不該打第二劑? 新冠肺炎的患者的確可能會有與病毒感染相關的皮膚表現,但要單靠皮疹來診斷新冠肺炎,絕大多數情況是不可能的,我們還是要配合患者的旅遊史、職業、群聚史及接觸史,以及其他更有鑑別性的系統性症狀,才能幫助診斷。 我們大致上可將新冠肺...
紅皮症鑑別 在 黃瀞凱 物理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53:42
💡難道腳痛腳麻就一定是椎間盤突出嗎? 腳痛腳麻好像常常跟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劃上等號,上網查了有關椎間盤突出的運動→鼎鼎大名的「Mckenzie exercise」,做了卻不見成效,甚至更不舒服,難道是我做錯了嗎? 因為「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不是腳痛腳麻的唯一原因。不同原因,還會有...
紅皮症鑑別 在 黃幼鳴皮膚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冠肺炎皮疹竟和預後有關?
打了新冠疫苗皮膚紅腫痛,是否不該打第二劑?
新冠肺炎的患者的確可能會有與病毒感染相關的皮膚表現,但要單靠皮疹來診斷新冠肺炎,絕大多數情況是不可能的,我們還是要配合患者的旅遊史、職業、群聚史及接觸史,以及其他更有鑑別性的系統性症狀,才能幫助診斷。
我們大致上可將新冠肺炎相關的皮疹分成:血管阻塞或發炎型病灶、凍瘡樣病灶、水泡型病灶、斑丘疹或麻疹樣病灶、蕁麻疹病灶等五大類,各有其不同的臨床意義,例如出現血管阻塞性病灶,代表病況可能較嚴重、預後較差。
另外,有些人因為接受第一劑疫苗注射後產生了皮膚紅腫痛的狀況,而對第二劑的接種感到猶豫或害怕。如果發生在注射後數分鐘到四小時內的急性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甚至過敏性休克,屬於急性過敏反應,產生這些反應,則不適合再接受第二劑疫苗注射。但如果是四小時後,在注射局部產生紅腫痛的現象,或是數天後手臂腫起像蜂窩組織炎的延遲性局部注射反應,這些都屬於良性反應,請安心接受第二劑疫苗注射。
新冠紅疹長怎樣?注射疫苗後的新冠手臂是什麼?
請點詳細圖文連結:https://reurl.cc/qgVDEg
越L'excellence #醫療美學健康管理 #美的事務所 #酒糟肌救星 #鷹眼醫師 #你想要的我都懂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 #莫德納 #AZ #輝瑞 #Moderna #Astrazeneca #Pfizer #BNT
紅皮症鑑別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eaching #hematuria
血尿:泌尿科?腎臟科?
血尿的定義是至少二次尿液紅血球 ≥ 3-5/HPF,而不是尿液試紙潛血陽性,因為後者也有可能是血紅素尿(血管內溶血)、肌紅素尿(橫紋肌溶解症)。其盛行率高達 10%,其中最重要的鑑別診斷是泌尿科和腎臟科的病,雖然大部分的無症狀性血尿都找不到原因。
泌尿上皮癌(UC,腎盂、輸尿管、膀胱)的危險因子是男性、年紀 ≥ 35 歲、抽煙、某些化學品(苯類,aromatic amines)或染劑、止痛劑、骨盆腔放射線、某些免疫抑制劑(cyclophosphamide,alkylating agent)、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重金屬(砷)、放射線等。要注意的是 UC 造成的血尿大部分是無症狀的。
在一個血尿的病人,一定要先排除是否有泌尿道結石或泌尿道感染(盛行率都很高),而泌尿上皮癌的先驗機率是 IgA 腎炎的 4 倍。前者要看泌尿科,後者要看腎臟科。
血尿的臨床指引認為單純抗凝固劑與抗血小板劑很少單獨造成血尿,並建議要先排除暫時性的原因如婦產科的原因(月經、其他)、泌尿道導管或手術、劇烈運動等。然後要常規做腎臟/膀胱超音波、血清肌酸酐、ACR/PCR 檢查等。至於尿液細胞學檢查則仍有爭論,因為它只能篩檢高度惡性的 UC,對於低度惡性 UC 的診斷卻有低的敏感性,亦即檢查陰性無法排除此症。
(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劑的確會造成血尿,但是其中仍然有 44% 有泌尿道異常的原因,有 24% 有癌症:Incidence of Visible Hematuria Among Antithrombotic Ag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ver 175,000 Patients 2017
https://www.researchgate.net/…/321329698_Incidence_of_Visib…),因此臨床指引建議即使是使用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劑的病人有血尿,仍然要做檢查是否有泌尿道異常或癌症。
https://www.acpjournals.org/doi/10.7326/M15-1496…
比較像腎臟科疾病的情形是年紀 < 30 歲、新的高血壓、血清肌酸酐上升、ACR/PCR 上升(> 1 g/g cr)、有紅血球圓柱體、尿液有 > 25-50% 的變形紅血球、有腎臟病的家族病史等。
比較像泌尿科疾病(建議做膀胱鏡、腹部/膀胱超音波 ± 顯影劑泌尿道電腦斷層掃描 CT,同時要考慮放射線造成癌症的副作用)的情形是有症狀、有血塊、懷疑 UC(無症狀、肉眼可見血尿)等。2020 年模擬 100000 人的研究發現懷疑 UC 者做膀胱鏡、腹部/膀胱超音波(不做泌尿道 CT)的策略具有最佳的好/壞處(診斷 UC/放射線造成癌症)比例。
https://medium.com/…/%E6%88%B4%E7%8F%8D%E7%8F%A0%E8%80%B3%E…
紅皮症鑑別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月子忍不住洗頭,到老就一直頭痛?
天氣漸漸炎熱,在門診總會有接近預產期的媽媽問我:破水或陣痛後可不以先洗頭再來待產,不然整個月子都不能洗頭,頭髮恐怕會結成炸油條。
「蛤! 你洗完馬上吹乾就好啊!只要不要讓頭皮濕濕的吹到風,避免熱量散失與血管收縮,就不會頭痛了!」大部分的時候,媽媽都會開心地鬆了一口氣。
但今天例外,這位媽媽的眉頭還是深鎖,無奈地回應我。不是當下痛的問題,「大家都說坐月子洗頭,到老後就會很容易頭痛!才勸我就忍一個月吧!」
#和洗頭無關雌激素的波動起伏才是導致頭痛的關鍵。
從初經開始,女性頭痛的機率就比男性高出三倍。又以月經來前、生產後和更年期三個時期最容易發生頭痛,主要的原因在於「雌激素波動」。有研究指出,老鼠的三叉神經會在雌激素由高變低的轉折點被活化因而產生疼痛,而在人體內也發現可抑制疼痛的血清素,會隨著雌激素濃度衰退而下降,因而誘發頭痛。
坐月子期間,因新生兒和胎盤娩出後,懷孕時高濃度的雌激素會快速下降,使得媽媽不僅嗜睡、情緒低落也非常容易頭痛。再加上照顧新生兒根本睡不飽,當然更容易會有頭痛的情況。所以產後頭痛其實是正常現象,跟有沒有洗頭並無關聯。
#相同症狀事隔多年錯誤連結
到了更年期,因卵巢機能自然衰退,不再分泌雌激素,這種變化又會再度造成女性情緒低落、無精打采,時常頭痛的病痛也可能再度出現。雖然隔了幾十年,但雷同的症狀讓人做出錯誤聯結,也因此有些人會以為是當初月子沒坐好,不聽話洗了頭、吹到風而留下病根。
不過,也有些人會發現,怎麼年輕時常常頭痛,年紀越大症狀卻逐漸改善。這可能是因為,停經前每月的排卵日後和月經來之前,各有兩波雌激素的下降,如果在以往這兩個時間點易產生噁心、頭痛感,當更年期結束、雌激素降至低點不再起伏後,這類型的疼痛當然不藥而癒。當然,這也和當年月子有沒有做好無關。
如果時常有頭痛困擾該怎麼辦?
我會建議育齡的女生,若因頭痛要就診,如果能先記錄疼痛和月經週期的關聯性,有助於醫師鑑別診斷。因雌激素變化引起的疼痛,除了使用一般的止痛藥
如Acetaminophen、NSAID)外,若止痛藥效果不佳、或合併其他經前不適,也可服用避孕藥改善。更年期的姊姊們,如果飽受頭痛、熱潮紅、情緒低落所苦,除了服用一般止痛藥以外,醫師評估後通常會建議補充賀爾蒙。
至於哺乳的媽媽,則不建議補充賀爾蒙以免影響乳汁分泌。但是常見的止痛藥則可安心使用。當然,還有一個建議,親朋好友少一點「好心提醒」。媽媽們哺乳、照護新生兒、適應產後身體變化 已經夠辛苦了,旁人更應多給予實際上的協助,而不是言語的壓力或拿沒學理的限制來指責媽媽,這些也可能會讓產後媽媽頭更痛喔!
#月子迷思
撇開洗頭迷思,其實很多媽媽懷孕中後期也會剪短髮呢!因為大個肚子洗頭髮真的很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