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專欄-詩與胡說(四)
文字小革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916/18867146
上個禮拜有工作,待在台北一周,感覺跟世界脫了節,就連上周壓倒性勝利的Iphone 6都錯過了;大家在狂搶熱論之時,完全能保持心...
蘋果專欄-詩與胡說(四)
文字小革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0916/18867146
上個禮拜有工作,待在台北一周,感覺跟世界脫了節,就連上周壓倒性勝利的Iphone 6都錯過了;大家在狂搶熱論之時,完全能保持心如止水,繼續安樂地按著我的5s。與世隔絕中,倒是有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話說,某天翻開facebook,發現又被個什麼list tag中了。心中的蝦餃燒賣正要冒到嘴邊,看真點,發現原來不是那個陰魂不散的冰桶bucket,而是一群文化人發起的十本好書book bucket list。謝天謝地,本人愛書,此桶絕對樂意參與。
喜愛閱讀,卻對讀物偏向挑剔。每天時間也就這麼多,讀到沒營養的,是會生氣的。後來發現最保險的方法,便是看經典,中文外語也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字,該是好書。另外,自傳食譜哲學中醫氣功咖啡遊記也常出現於最近書單上。不只愛看書,還愛藏書,尤其vintage的。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到外地必多備兩個超大帆布袋,用於運送旅程上購買的新舊書籍。
第一個關於閱讀的記憶在六歲。我的小學採用英式教學,每週有三兩節課是Library class。圖書館座落主校舍旁,兩個貨櫃大小的鐵皮屋,旁邊正是每家學校都一定有購入的那棵「鬼樹」。我們一群小學雞每週兩回,被推進這冬冷夏熱的鐵皮屋,自行挑選喜歡的書。小學能記得的事情非常零碎,倒是對那個圖書館非常有印象,尤其裡面的陰暗燈光,書架上英國兒童作家Enid Blyton的Famous Five系列,還有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讀物「兒童樂園」。 閱讀的力量緩慢但深遠。一些不喜歡閱讀的人對於「閱讀能豐富思維」這種說法不明所以,也許是不知道從何入手,又錯認閱讀為特效藥,可於知識層上立即見效,結果讀錯一些素質平平的,覺得也沒怎麼增廣見聞,便沒耐性放棄了。而其實,閱讀正是讓你正視自己的最好方法。法國作家Marcel Proust說:「寫作,是最有效的,讓自己官能經驗留下來的方法。」作家們把他們經歷過的愛與痛一一記錄在文字裡,有什麼比這些寶典更能助我們整理思維,豐富知識,和撫慰日常中各種情緒的高低悸動?
慶幸自己生長於analog/digital的交接年代,既經歷過書寫的浪漫,也嚐到電腦修改的方便。自從有了各種網路即食通訊後,大家對文字都越來越沒有耐性,這是既可惜又可怕的事情。書寫也好,閱讀也好,都是某程度上的修行,必須一個人進行,而這種獨處的時間正是現代人心靈上嚴重缺乏的。但我相信,任何事到了一個極致,總會往反方向倒流。當科技和資訊到達某個飽和,那種侵蝕性的空洞便會自然而然尋找更貼近人心的物質去填補。這個文化界發起的bucket list,也許就是這群對生活還有盼望的dreamers,對抗時代發展的小小革命。
謝謝鄧小樺提名,與其在私人fb上分享我的書單,不如在這裡公諸同好,並且在此大膽點名以下幾位:夕爺,Sammi鄭,康永哥,吳青峰,盧凱彤 @rockmuii , 周耀輝,台灣作家陳德政 @sonicpulp 還有黃YY @concertyy,希望能借助大家的影響力,把這個有意義的list和閱讀習慣蔓延出去。
Voilà我的Book Bucket List(篇幅關係,只說明四本,其餘解說請到本人FB page細看): 1)《愛心教育:小徹在學校裏》,黑柳徹子
主角小徹的小學生活,故事中的校長把巴士變作課室,規定孩子的便當要有「海裡的食物」「山裡的食物」,一位教育家對於教學的完美示範。
2)《A Moveable Feast》,Ernest Hemingway
作者於20年代巴黎的創作遊記,書中提及多名當代藝術家如《大亨小傳》F. Scott Fitzgerald;有一種這個年代無法複製的文藝浪漫。
3)《1984》,George Orwell
買了很久卻今年才拿起來看的書(深深覺得這個timing不是巧合)。一口氣看完,對於作者的先知以及對人性的透視極度驚嘆。
4)《榮格自傳》,Carl Gustav Jung
「所有更美好的東西都是以更大的代價換來。」氣功老師向我推薦哲學家榮格,結果當天走進誠品第一眼就看到這本,關於潛意識與回憶,跟隨這位偉大思想家一起踏上尋根的旅程。
5)《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Roald Dahl
6)《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Milan Kundera
7)《In Search of Lost Time》,Marcel Proust
8)《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9)《脈輪全書》,Anodea Judith, Ph.D.
10)《紅樓夢》,曹雪芹
紅樓夢解說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四大名著翻翻書-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的故事
詳細圖文介紹
https://www.zariachiou.com/blog/post/558102934
(嘔心瀝血介紹文大家看一下,拜託!整套書多達370張翻翻頁和大摺頁的設計,我拍書翻一次、看書翻一次、寫介紹再翻一次!)
這是我第一次看完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終於知道他們是什麼故事了!從小到大,不管拿到何種版本,都是有立即見周公去的效果(原來主角都是周公🤔),效果又好又快,這些小說對我來說都是優良的睡前讀物。
這套四大名著翻翻書改寫了四大名著的故事,用淺顯的白話文字並標示注音,汲取原著的精華,以全新的角度解讀四大名著。沒有長篇篇幅都是小短句,還會有一些統整或相關的趣味知識補充、解說成語典故,大人跟孩子都輕鬆閱讀無負擔。讓低年級的孩子也能快速讀懂四大名著,感受到四大名著流傳好幾百年的魅力,若對故事讀出興趣了就能更能引導他們進入閱讀長篇小說的世界。
購買套書會加贈一本《四大名著好好讀》導讀手冊,是精簡版的四大名著故事內容。
原本還怕翻翻書都是片段的句子,也沒有規定要先翻哪一個,會有故事不連貫或者時間序錯亂的問題。先閱讀四大名著好好讀這本導讀手冊就不用擔心囉!有120頁淺白的文字搭配注音輔助,還有可愛的插圖,字大圖多,以及詳細的作者及人物介紹,第一次閱讀四大名著就不會嚇到失去興趣。
禾流文創童書團 6/27止
限時優惠 https://gbf.tw/dkdie
紅樓夢解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很愛搞些花樣,一件八分牛仔褲要長不長,要短不短,沒有七分褲的颯爽俐落,也沒了九分褲的優雅自在,於是一日看見妹妹要回收一件有著小蕾絲的白色童裝,跟她拿了回家,開始為這件牛仔褲變身。
一針一線剪裁縫製,加了新裝的褲子果然更俏皮, 徐展元 大讚好看,獨一無二的樣式自己也超喜歡,就算被針扎了個血口,亦無礙心中歡喜,自得其樂,正是如此。
#每天都有新遊戲 #生活自己找樂子 #吃飽睡飽心情好是每日基本配備 #邊聽人解說紅樓夢邊繡針黹 #真是活在夢寐以求的日子裡
紅樓夢解說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喜歡的哥哥電影:《霸王別姬》
張國榮:「我就是程蝶衣」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汙淖陷溝渠」,導演陳凱歌認為曹雪芹《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中這兩句詩最適合形容程蝶衣,出生純潔,死也要純潔,不被俗世汚染,這個性格,註定了程蝶衣的悲劇人生。《霸王別姬》是李碧華的小說作品,主角程蝶衣是妓女之子,青樓長大,見盡男女關係的骯髒,對之極為厭惡。童年在戲班中長大,不許和外界接觸,不諳世事,不懂世故,換言之還是一派天真,這種性格在抗日時期去到文革年代,不死才怪。程蝶衣是個「男女同體」,「人戲不分」的人,自幼被訓練做旦角,被迫承認自己是女兒身,潛意識也徹底相信自己是女人,與師兄段小樓(張豐毅 飾)合演《霸王別姬》成名後,對師兄的感情亦如虞姬一様,後來師兄要聚菊仙(鞏俐 飾)為妻時,蝶衣不斷爭風吃醋,差不多和師兄決裂。他又分不清戲劇與現實世界,經常混淆,只迷戀在自己的舞台世界,碰壁無可避免。
陳凱歌形容程蝶衣是一個極端決絕、多情和純真無畏的人,《霸王別姬》的劇情,便是依循這個人物的成長和性格去發展,這個角色在設計時,並非以哥哥的個性做藍本,但他卻是這角色的不二之選,導演初次接觸哥哥,便是在哥哥其後跳下來的香港文華東方酒店,當他聽畢導演的解說時,他道謝導演外,還說了句「我就是程蝶衣」,可見他很喜歡這角色。選哥哥做程蝶衣還有段插曲,原來當時劇組還有另一個人選,就是演過《蝴蝶君》的尊龍,但因一些荷里活明星的特別條款,如要帶寵物到北京陪伴拍戲,寵物入境問題當時十分麻煩,最終惹火了導演決定用哥哥,世事就是如此奇妙,這電影成為哥哥代表作之一。
個人喜歡這故事以人物的個性發展來帶動劇情,由於哥哥是最適合人選,演起來格外有神彩,令人動容。韓國本來定了今天(4月1日)上映復刻版,希望沒有受疫情影響可以如期開畫,個人最喜歡哥哥這作品,不知你喜歡那齣?
這文章撮要自陳凱歌導演的一個公開課,有興趣可以在下面連結收看。
張國榮:我就是程蝶衣。(from China Film &TV Market)
https://www.facebook.com/758930750982626/posts/96820846338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