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紀念花園撒放骨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紀念花園撒放骨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紀念花園撒放骨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紀念花園撒放骨灰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最優美到最衝擊|印度阿格拉與瓦拉納西 #tb 阿格拉過去曾是帝國首都,有著雄偉的城堡外,更有著潔白優美的泰姬瑪哈陵,是處處可見帝王氣派的城市。而瓦拉納西則能近看平民的生活百態,包括印度的種姓分別、對信仰的極度虔誠,甚至是露天燒屍的驚駭與文化衝擊。這兩座城市各有著高度代表印度的特色,不能不訪。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六月天朗氣清的一個下午,空曠的和合石墓園更見悶熱,李芝融雖是汗流浹背,卻還是溫柔的輕擦着女兒彥汶的紀念牌匾,念念有詞的像是跟女兒聊天,「我每次見佢其實都係講同一番說話,『你如果有地方去嘅話就開心去啦,唔使掛住呢度。』」 單親爸爸芝融獨力撫養嚴重智障兼患遺傳病的彥汶廿年,雖然曾坦言有心理準備女兒會先...

紀念花園撒放骨灰 在 西樓月如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0-16 22:12:00

「的確,那對兄弟比他們好多了。」  「有時關係是相向,在乎我們自己也有沒有努力地去維繫。」  時間已來到凌晨半夜,我有點眼瞓,再拖長也沒有方法,想盡快解決這件事。  「我可以講一個故事,記得我說過我之前講過遇過三次鬼故事,之前是小朋友的,現在是另一個。」  「我想為妻子辦一個體面的喪...

紀念花園撒放骨灰 在 LamK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03 05:54:37

死pk 死八婆 死仔包 死狗公 死啦 死死死... 香港人成日將死字掛在嘴邊, 卻永遠唔會作更深一層嘅討論。 啋過你 大吉利事 唔好成日講死 到底講得多死係咪真係會死得快啲? 抑或係大家對呢樣嘢嘅認識太少,所以往往會逃避提起佢? 封建嘅思想係所謂開放嘅香港入面,其實已經植根咗喺好多香港人當中。 死,...

紀念花園撒放骨灰 在 KeepClean_AhTa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1 14:30:59

【阿德R.A.P. - 我的儀式不是白色】 噚日大家見到我出咗個「 R.A.P. 」嘅 Post,但又係愚人節,係咪唔知擔唔擔心我好呢?放心,我又點會玩大家呢!我噚日個 Post 好認真㗎,因為阿德真係有新 Rap!而點解係黑白相,係因為過兩日就清明,所以我首新歌係同身後事有關! 其實宜家除咗公私...

  • 紀念花園撒放骨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2 21:00:57
    有 905 人按讚

    從最優美到最衝擊|印度阿格拉與瓦拉納西 #tb
    阿格拉過去曾是帝國首都,有著雄偉的城堡外,更有著潔白優美的泰姬瑪哈陵,是處處可見帝王氣派的城市。而瓦拉納西則能近看平民的生活百態,包括印度的種姓分別、對信仰的極度虔誠,甚至是露天燒屍的驚駭與文化衝擊。這兩座城市各有著高度代表印度的特色,不能不訪。


    ▌阿格拉 Agra


    若要一窺蒙古人後裔建立的蒙兀兒帝國之輝煌,那阿格拉便是最佳去處之一。阿格拉有著眾多蒙兀兒帝國全盛時期遺留的建築,包含三個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泰姬瑪哈陵、阿格拉堡與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


    ▌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永恆的眼淚


    有著浪漫傳說、被譽為永恆愛情象徵的泰姬瑪哈陵, 大概是阿格拉最著名的景點。由沙加汗下令建造,耗費兩萬人工、22年光陰與今日等值8.27億美金才建成的泰姬陵,除了是愛情的見證外,也是阿格拉乃至印度的象徵,因此也是多數旅人來到印度不會錯過的景點。


    然而泰姬陵只是其建造者,蒙兀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喜好大興土木的例子之一,他先後還在德里興建了紅堡與拉合爾堡的沙利馬爾花園。加上不斷的大興干戈,讓蒙兀兒帝國的財政陷入窘境,民怨開始四起。晚年被自己的二兒子篡位,關入阿格拉堡,眺望著泰姬陵渡過殘生,最終也葬在泰姬陵與其妻常伴左右。


    ▌阿格拉堡 Agra Fort


    與泰姬瑪哈陵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阿格拉堡,也是很熱門的參觀景點。由紅色沙岩建成的阿格拉紅堡,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與德里紅堡和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齊名。阿格拉紅堡也是蒙兀兒皇帝們的居所,一直到第十八代的皇帝後,於1638年遷都到德里為止。但目前開放的只有第三至第六代皇帝的宮殿,其餘的目前則為軍事基地,不開放參觀。


    然而阿格拉紅堡的精華處也是在第三與第五代皇帝的宮殿。阿格拉堡是由第三代的皇帝阿克巴 Akbar所興建,然而他本人來不及見到城堡竣工就撒手人寰,最後是在他的兒子賈汗季手上完成。


    ▌瓦拉納西 印度教聖城


    我在阿格拉原本還有排一天的時間,前往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然而後來要買阿格拉前往瓦拉納西的車票時,因為遇上聖誕連假,都買不到直達車票。無奈之下,只好放棄這天的行程,先搭車回新德里,再前往瓦拉納西。我在瓦拉納西沒有什麼主要的景點要造訪,基本上就是逛河壇 Ghat,除了親眼看看恆河這條聖河外,也看看恆河畔的印度人生活百態。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恆河,在印度教中則是由濕婆神的頭髮分流的七條聖河之一,恆河畔的瓦拉納西更是濕婆神下凡之處。生人在恆河沐浴可以洗滌罪過與不潔,亡者骨灰灑入恆河,則可以超脫輪活直達天堂。因此不論晝夜,瓦拉納西的河壇上總是熱鬧非凡。瓦拉納西有著眾多河壇,每個河壇都有不同的功能與活動,幾個比較主要的活動為河壇漫步、欣賞恆河日出、看燒屍與參加恆河夜祭。


    ▌河壇漫步


    白天的河壇與河畔總是熙來攘往、熱鬧非凡,也充滿了無盡的拍攝機會。像是一次次浸入河裡的眾多印度信徒、賣力兜售河燈與花圈的小販,還有一些裝扮奇特、總是想要遊客拍他們的「苦行僧」。也因為有眾多有趣的拍攝主題與畫面,我白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河壇上漫遊與拍攝,甚至一度被泡在河裡的信徒叫去替他們拍照紀念!


    ▌看燒屍


    順著恆河逛河壇時,勢必會走到燒屍的河壇,這裡便是許多旅人經歷重大文化衝擊之處。印度教徒相信死後骨灰灑入恆河,便能直抵天堂,因此在瓦拉納西有兩處露天燒屍的河壇,而大部分人去的是較大的瑪尼卡尼卡河壇。


    一開始家屬與工作人員會將包著裹屍布的遺體,稍微浸到恆河中,象徵淨身。之後便將遺體置於架好木材的焚台上,由僧侶進行祝念後,再依序疊上乾草與木材,之後便點火燃燒。遺體焚盡後,再灑入恆河,整個火化儀式便告終。


    其實現場並未如我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驚悚,因為遺體都有用裹屍布包起來,在河岸邊也大多是散落的花瓣與沒有燃燒完全的裹屍布而已。比較引起我注意的,大概是當地人從河裡釣起、額外肥大的魚吧。


    ▌欣賞恆河日出/ 日落


    搭乘小船遊恆河也是很受歡迎的活動,特別是在河上欣賞日出與日落。我也透過了民宿預訂了遊船,可惜因為霧霾的關係,沒有看到日出。然而從河上欣賞瓦拉納西,特別是從河上的角度看河畔祈禱的信眾,也是相當特別的體驗。


    ▌參加恆河夜祭 Aarti (Puja)


    每天晚上舉行的恆河夜祭,是瓦拉納西的重頭戲。這個古老的印度教儀式,旨在對恆河與濕婆神表達敬意,是人神溝通的方式之一。恆河夜祭全年無休的在主河壇上的祭壇舉辦,由高種姓的祭司執行。這些祭司會持不同法器依序朝四個方位祭拜及祝唸,是很特別的文化體驗。


    ▌填問卷抽免費攝影課程


    印度是我一直心神嚮往之地,雖然在印度旅行的當下,不時會有心很累的時候,但事後回憶,卻又著迷不已。次大陸上的色彩與建築,都令人難忘。而在恆河畔看到的印度人生百態,雖非建築的型態之美,卻也故事性十足,有其獨特的美感。


    而如何以影像敘事,用相機書寫旅行篇章,是我目前正在籌劃的新攝影課程中的一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在適當的場合,利用各種鏡頭的特性與效果,來傳遞想說的訊息、想講的故事。此外,還包含了如何事前規劃攝影旅行,以及最終創造自己的風格,拍出屬於自己的旅行影像等章節。


    為了讓課程更貼近大家想學的部分,想透過問卷請教大家一些意見。了解大家是否對這個課程有興趣外,也作為我製課的參考依據。若最後課程順利開設,為表達感謝,會從填寫問券的人中,抽出三位贈送這次的課程。


    最後希望借用大家約五分鐘的時間,幫我填一下問券。問券除了通知中獎用的E-mail外,不會搜集任何的個人資訊,請大家放心。
    問卷網址:https://pse.is/3gr392

  • 紀念花園撒放骨灰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5 22:01:48
    有 84 人按讚

    【在貓咪手遊裡,驚見聖羅蘭花園】
      阿任不玩手遊,這陣子卻很迷《小貓愛消除》,遊戲很簡單,藉由消除一個個物件,得到錢幣,可以「購買」一些裝潢啊啥的,一關關破除,可以蒐集不同貓咪,有不同冒險故事(但我通常略過,沒心情知道各家貓咪身世),體驗一下當室內裝潢師的感受,還可以幫可愛貓咪換衣服,很取悅視覺又紓壓,容易有成就感!
      正當我開心地一關關往前進,忽然看到一個熟悉場景,嘿,這不正是Marrakech知名景點Jardin Majorelle 嗎?遊戲裡的貓咪還說這是摩洛哥裝潢風格,哈哈!
      已有千年歷史的Marrakech,是摩洛哥四大皇城裡,最受國際旅遊者喜愛的一座,疫情前,觀光客絡繹不絕地在麥地那蜿蜒巷弄裡遊走,領受古老歷史的吉光片羽,唯有Marrakech知曉「全貌」.
      Marrakech迎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者,也讓喜愛Marrakech的外地人豐富了城,如邱吉爾以筆在畫布上留下Marrakech迷人樣貌,或如美麗如珍寶的Jardin Majorelle.
      Marrakech值得造訪的景點何其多!我卻獨鍾Jardin Majorelle,各種植物屬性與生存條件不同,主事者卻能以園藝專業與勤奮照顧,讓仙人掌、蕉類、棕櫚樹與珍稀樹種等三百種植物,在將近一公頃的花園裡共榮共存,肩並肩地在小小園區昂然挺拔地生長著,可見其用心與驚人付出.
      園區造景風格搶眼,色彩鮮豔,華麗細緻且近乎張揚,卻又因植物茂密而溫和寧靜了起來,蜿蜒小徑繞來轉去,每一步都是驚喜!
      不少時尚雜誌前來Jardin Majorelle拍攝,有一回,恰巧遇著幾個模特兒與專業攝影師前來拍照,哇,生平第一次與「世界頂尖名模」近距離,各個像是剛從伸展台走出來,容貌姣好,身材修長完美,自然綻放著光!我沒有走近,除了不打擾攝影團隊工作,也因靠近這種人類很容易相形見拙,五短身材之任,不想去那邊自形慚穢哈哈!
      唯一缺點是觀光客太多,死網美老愛霸佔位置猛拍死拍死不走,礙眼!幸好Jardin Majorelle植物茂密,淨化了人的吵雜能量與聲量,讓人忘了身在Marrakech市中心,極為動人的「鬧中取靜」.
      Jardin Majorelle之所以聞名於世,更因法國高級時尚大師Yves Saint Laurent(1936-2008),常被暱稱為「聖羅蘭花園」.
      然而Jardin Majorelle真正創始者,並非聖羅蘭,而是法國畫家Jacques Majorelle(1886-1962).
      1922年,摩洛哥仍是法屬保護國,Jacques Majorelle前來發展,在Marrakech近郊買了一塊棕櫚園,綠洲、伊斯蘭花園及西班牙摩爾式花園給了他靈感,1929年開始打造這塊園地,1931年Jardin Majorelle完工,作為住所及藝術工作室之用.
      Jacques Majorelle往生後,家屬後代無力無心支付龐大的維修費,花園面臨拍賣、拆除、改建為高級住宅的危機,1980年,聖羅蘭與當時伴侶Pierre Bergé將花園買下,此時隸屬於Fondation Jardin Majorelle.
      有人說,Jardin Majorelle是聖羅蘭留給馬拉喀什的禮物,是送給摩洛哥的瑰寶.這話讓我相當同意.
      曾引領法國時尚潮流的聖羅蘭,與北非有著深厚淵源.
      1936年,聖羅蘭誕生在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奧蘭,1953年(即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爆發前一年),前往巴黎發展,自此再也不曾踏上阿爾及利亞土地,然而北非的光線、聲音、顏色與氣味讓他無法忘懷,偶然來到摩洛哥,隨即無可救藥地愛上馬拉喀什,進而購下Jardin Majorelle,作為私人住所以及汲取創作靈感的園地.2008年,聖羅蘭因腦癌病逝於巴黎家中,在Pierre Bergé等親密夥伴陪伴下,他的骨灰撒在生前最愛的Jardin Majorelle,與花草植物長眠,Jardin Majorelle並立有聖羅蘭紀念碑.
      我對聖羅蘭生平並無研究,卻對Pierre Bergé多了一絲敬意,兩人有著很深的情感,即便分手後,都是聖羅蘭一生最強而有力的伴侶,「聖羅蘭」三個字,遠近知名,如雷貫耳,但若無Pierre Bergé,「聖羅蘭」傳奇未必如此永恆特出.
      或許世間沒有其他人比Pierre Bergé更了解聖羅蘭,我無法想像將摯愛骨灰撒在兩人深愛的花園,是種什麼樣的感觸?但肯定有著很多他人無法理解的且極度強大的愛.
      尤其在聖羅蘭離世後,Pierre Bergé打點一切,持續經營種種文化志業,2011年,園裡增設柏柏爾博物館(Musée berbère),2017年九月,Pierre Bergé逝世,同年十月,Marrakech的聖羅蘭紀念館(Musée Yves Saint Laurent)開幕,聖羅蘭生前作品與才華並未因死亡而中止,卻是化作多種藝術形式,回饋並影響著人們.
      Jardin Majorelle很美,不僅植物茂密,建築精緻優雅且特出,更因這個園地於愛中誕生,因愛而延續.
      好惹~,各位鄉親有機會走訪Jardin Majorelle,除了忙著拍網美照,記得也感受一下園裡無所不在的「光」與「愛」唷!
      隨文附上貓咪手遊截圖,第一張是Jardin Majorelle,第二跟第三張是手遊截圖,大家說,是不是超級像?!
      那個建築構造、色調、風格、水池與噴泉,簡直就是一毛毛一樣樣呀!植物的部分,我還特地選了仙人掌,就更像惹~!
      最後還是要歡迎全世界在疫情平穩後,來撒哈拉找我跟貝桑帶導覽啦哈哈!
      
    #摩洛哥
    #馬拉喀什
    #聖羅蘭花園
    #Jardin Majorelle
    #Marrakech

  • 紀念花園撒放骨灰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9 21:30:17
    有 1,036 人按讚

    從最優美到最衝擊 阿格拉與瓦拉納西|Agra and Varanasi, India
    阿格拉過去曾是帝國首都,有著雄偉的城堡外,更有著潔白優美的泰姬瑪哈陵,是處處可見帝王氣派的城市。而瓦拉納西則能近看平民的生活百態,包括印度的種姓分別、對信仰的極度虔誠,甚至是露天燒屍的驚駭與文化衝擊。這兩座城市各有著高度代表印度的特色,不能不訪。


    ▌阿格拉 Agra


    若要一窺蒙古人後裔建立的蒙兀兒帝國之輝煌,那阿格拉便是最佳去處之一。阿格拉有著眾多蒙兀兒帝國全盛時期遺留的建築,包含三個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泰姬瑪哈陵、阿格拉堡與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


    ▌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永恆的眼淚


    有著浪漫傳說、被譽為永恆愛情象徵的泰姬瑪哈陵, 大概是阿格拉最著名的景點。由沙加汗下令建造,耗費兩萬人工、22年光陰與今日等值8.27億美金才建成的泰姬陵,除了是愛情的見證外,也是阿格拉乃至印度的象徵,因此也是多數旅人來到印度不會錯過的景點。


    然而泰姬陵只是其建造者,蒙兀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喜好大興土木的例子之一,他先後還在德里興建了紅堡與拉合爾堡的沙利馬爾花園。加上不斷的大興干戈,讓蒙兀兒帝國的財政陷入窘境,民怨開始四起。晚年被自己的二兒子篡位,關入阿格拉堡,眺望著泰姬陵渡過殘生,最終也葬在泰姬陵與其妻常伴左右。


    ▌阿格拉堡 Agra Fort


    與泰姬瑪哈陵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阿格拉堡,也是很熱門的參觀景點。由紅色沙岩建成的阿格拉紅堡,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與德里紅堡和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齊名。阿格拉紅堡也是蒙兀兒皇帝們的居所,一直到第十八代的皇帝後,於1638年遷都到德里為止。但目前開放的只有第三至第六代皇帝的宮殿,其餘的目前則為軍事基地,不開放參觀。


    然而阿格拉紅堡的精華處也是在第三與第五代皇帝的宮殿。阿格拉堡是由第三代的皇帝阿克巴 Akbar所興建,然而他本人來不及見到城堡竣工就撒手人寰,最後是在他的兒子賈汗季手上完成。


    ▌瓦拉納西 印度教聖城


    我在阿格拉原本還有排一天的時間,前往勝利之城法特普斯克利Fatehpur Sikri。然而後來要買阿格拉前往瓦拉納西的車票時,因為遇上聖誕連假,都買不到直達車票。無奈之下,只好放棄這天的行程,先搭車回新德里,再前往瓦拉納西。我在瓦拉納西沒有什麼主要的景點要造訪,基本上就是逛河壇 Ghat,除了親眼看看恆河這條聖河外,也看看恆河畔的印度人生活百態。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恆河,在印度教中則是由濕婆神的頭髮分流的七條聖河之一,恆河畔的瓦拉納西更是濕婆神下凡之處。生人在恆河沐浴可以洗滌罪過與不潔,亡者骨灰灑入恆河,則可以超脫輪活直達天堂。因此不論晝夜,瓦拉納西的河壇上總是熱鬧非凡。瓦拉納西有著眾多河壇,每個河壇都有不同的功能與活動,幾個比較主要的活動為河壇漫步、欣賞恆河日出、看燒屍與參加恆河夜祭。


    ▌河壇漫步


    白天的河壇與河畔總是熙來攘往、熱鬧非凡,也充滿了無盡的拍攝機會。像是一次次浸入河裡的眾多印度信徒、賣力兜售河燈與花圈的小販,還有一些裝扮奇特、總是想要遊客拍他們的「苦行僧」。也因為有眾多有趣的拍攝主題與畫面,我白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河壇上漫遊與拍攝,甚至一度被泡在河裡的信徒叫去替他們拍照紀念!


    ▌看燒屍


    順著恆河逛河壇時,勢必會走到燒屍的河壇,這裡便是許多旅人經歷重大文化衝擊之處。印度教徒相信死後骨灰灑入恆河,便能直抵天堂,因此在瓦拉納西有兩處露天燒屍的河壇,而大部分人去的是較大的瑪尼卡尼卡河壇。


    一開始家屬與工作人員會將包著裹屍布的遺體,稍微浸到恆河中,象徵淨身。之後便將遺體置於架好木材的焚台上,由僧侶進行祝念後,再依序疊上乾草與木材,之後便點火燃燒。遺體焚盡後,再灑入恆河,整個火化儀式便告終。


    其實現場並未如我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驚悚,因為遺體都有用裹屍布包起來,在河岸邊也大多是散落的花瓣與沒有燃燒完全的裹屍布而已。比較引起我注意的,大概是當地人從河裡釣起、額外肥大的魚吧。


    ▌欣賞恆河日出/ 日落


    搭乘小船遊恆河也是很受歡迎的活動,特別是在河上欣賞日出與日落。我也透過了民宿預訂了遊船,可惜因為霧霾的關係,沒有看到日出。然而從河上欣賞瓦拉納西,特別是從河上的角度看河畔祈禱的信眾,也是相當特別的體驗。


    ▌參加恆河夜祭 Aarti (Puja)


    每天晚上舉行的恆河夜祭,是瓦拉納西的重頭戲。這個古老的印度教儀式,旨在對恆河與濕婆神表達敬意,是人神溝通的方式之一。恆河夜祭全年無休的在主河壇上的祭壇舉辦,由高種姓的祭司執行。這些祭司會持不同法器依序朝四個方位祭拜及祝唸,是很特別的文化體驗。


    ▌後記


    離開瓦拉納西後,我的拍攝工作便告一段落,動身前往北方的
    Gorakhpur參加朋友的婚禮。一來這是私人婚禮,二來是我想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出席朋友的婚禮上,所以就沒有拍攝太多照片了。在這裡放鬆地待了數天,很開心可以跟朋友敘敘舊,交換彼此近況(才知道她一個白人新娘在那裡造成多大轟動),婚禮後隔天,就壓著新曆年最後一天,在12/31回到台灣,正式結束印度行。


    但沒想到隨後不久,疫情就開始爆發,我本來幾個出國拍攝的案子只能取消。我的朋友本來要在印度的學校謀一份教職,但因為封城學校關閉,只能困坐家中。日前知道她應徵上了台灣學校的職缺,但因為邊界關閉的原因,不知何時才能來台,也不知趕不趕得上新工作的上工日。2020目前為止,真的是充滿挫折與挑戰的一年,希望能夠趕快撥雲見日呀!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 紀念花園撒放骨灰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23 11:04:35

    六月天朗氣清的一個下午,空曠的和合石墓園更見悶熱,李芝融雖是汗流浹背,卻還是溫柔的輕擦着女兒彥汶的紀念牌匾,念念有詞的像是跟女兒聊天,「我每次見佢其實都係講同一番說話,『你如果有地方去嘅話就開心去啦,唔使掛住呢度。』」

    單親爸爸芝融獨力撫養嚴重智障兼患遺傳病的彥汶廿年,雖然曾坦言有心理準備女兒會先離開人世,卻未料到事情在兩年前來得如此突然,「我返緊工收到醫院電話,其實嗰陣時我知道未必趕得到去,我去到半路問我朋友,佢話阿女已經走咗。」

    未能見到親人最後一面是遺憾,更何況是曾誓言陪伴女兒走最後一段路的芝融,「我見到佢眼角有眼淚,係佢走前嗰刻好痛苦,定係佢覺得爸爸唔喺身邊佢不安、唔開心,定係唔捨得」,答案無從知曉,這根刺卻永遠存在,「呢個係我最親嘅人,我一直期望可以做到嘅嘢最終做唔到,會係我心底永遠存在嘅陰影。」

    芝融隨即陷入長達整年的情緒低谷,「我好多年無試過因為情緒波動而喊,嗰陣喊咗個幾星期,最差食唔到飯、瞓唔到,同埋集中唔到精神做嘢」,他也習慣了一星期探望女兒一次,「去到舊年年中都仍然會後悔,因為做父母嘅,一定應該係以子女行先。」

    他因此也做了些事想補償女兒,「去一啲佢冇去過嘅地方,係會盡量帶埋(女兒的)骨灰一齊去,例如去沙灘睇日出、公園,或者坐船去啲比較遠嘅地方,例如佢未去過嘅離島。」

    時間流逝,令芝融開始慢慢放下,「之後去咗次紀念花園,咁啱有新嘅家屬去撒灰,家屬問個師傅幾耐嚟一次好,師傅就話清明重陽嚟就夠,可以畀個機會佢真真正正離開呢度、放低呢度,同埋畀機會自己重新過呢到嘅生活」,同時因為疫情,芝融就停了兩個月沒有去探望女兒,也開始嘗試不要去得太密。

    女兒雖然已經離開,但一直影響着芝融的人生,「我未有佢之前,我好簡單,有錢、有得玩、有得食就開心」,但之後女兒經歷生死邊緣,令芝融開始反思自己與女兒人生有如此經歷的意義,於是開始關注與爭取傷殘及嚴重智障人士權益。

    今日芝融仍決定繼續為同路人發聲,也因為發覺不少弱勢社群的需要是相似,因此亦顧及多一點不同其他如貧窮等群體,「將思念轉變成動力,種動力係你希望可以傳遞出去影響到其他人。」他認為今日女兒仍在影響自己,「佢唔只係陪住我走,仲係帶住我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