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歷史與正義,淺談愛國教育》 (下)
🤝與臺灣吧合作之專題文章 @taiwan_bar
本文編輯:王郁馨、施展鑫、吳佳佑
本文校正:沈博硯、劉致杰、陳安琦
📖威權時期,教育作為一種政治工具
在開放而多元的社會中,這種暴力隱藏在「秩序」背後。而在相對封閉與壓抑的威權時期,這種暴力曾龐大而...
《專題:歷史與正義,淺談愛國教育》 (下)
🤝與臺灣吧合作之專題文章 @taiwan_bar
本文編輯:王郁馨、施展鑫、吳佳佑
本文校正:沈博硯、劉致杰、陳安琦
📖威權時期,教育作為一種政治工具
在開放而多元的社會中,這種暴力隱藏在「秩序」背後。而在相對封閉與壓抑的威權時期,這種暴力曾龐大而赤裸的存在著。
1949年5月,台灣宣布戒嚴,1949年9月,召集的教育行政檢討會議確認了「1.學校需與政府機關配合以防止匪諜在校活動。2.加強對於學生之精神訓練,注重政治教育與訓導工作。3.為加強思想鬥爭之工作,激發反共意識,獎勵教員從事反共演講及著述。」當時各種關於反共、三民主義的著述,或強調我國光榮事蹟的相關教育辦法,族繁不及備載。既然已經是中國的學校了,臺灣同胞應用中華民國的語言文字,而非日本話或方言,同時以國語、國文、三民主義、歷史為主要教學科目,以去奴化、建立民族主義思想、建立反共意識為黨化教育之核心。
政府為了戡亂建國的需要,將這些暴力視為必須。透過教育形塑一個緊密的共同體——透過對外的壟斷與敵視,確立了對內的統治與向心力,便是此假想民族的基礎。
擁有了共同的語言、信仰、同一份認知,最後,愛國教育的黑手套,無可避免地伸向了歷史。
📜教育與歷史
「你曾懷疑過課本中的歷史是否就是事實的全貌嗎?」有多少種觀點,就有多少種結論,進而影響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掌握著教育並提供單一觀點的宰制者,便如此影響著我們所看到的歷史。
然而歷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提供了舞台,讓宰制者製造的幻想,得以傳承給未來世代,同那些觀念的內化,不斷地「自然」發生,進而杜撰出一個共同體所需的根基。
這便是透過教育進而觸及的境地,且就結果而言,是難以評斷是非的。
⛓充斥恐怖、虛偽、暴力的愛國精神
在中國重要節日(如國慶日),抑或是重要歷史事件紀念日時,人民透過社群軟體轉發或按讚相關貼文以表達其愛國精神,已成為常態。若沒有轉發或按讚,可能將被大量的網民攻擊,但按讚或轉發的人是否皆具有愛國情懷,卻是無法進行確認的。
💣從南韓「薩德反飛彈事件」看中國人的愛國心
2017年,南韓政府決定部屬薩德反飛彈系統,且韓國樂天集團轉讓旗下的高爾夫球場,用以部屬薩德系統,此舉造成中韓關係緊張,中國對南韓實施多項反制措施,從禁韓令開始到經濟貿易、文化交流、觀光旅遊等方面。
2016年8月,中國政府早已限制韓國籍藝人於當地發展及影視劇、綜藝節目播出。2017年起,中國線上影音串流平台便停止播放韓國綜藝節目,中國追星族紛紛喊出「國家面前無偶像」等口號,展現對國家的一片忠誠。不論樂天集團與南韓政府的土地交易是出於愛國之心,抑或是出於商業利益,看似「愛國心」氾濫的中國網民將狹隘的民族主義表露無遺。
👥個人獨特性 vs. 集體愛國情懷
日前台灣熱烈的討論轉型正義工程,其中一項為「威權象徵處置」,俗稱「去蔣化」,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2018年12月17日的記者會表示:「三軍儀隊應撤離中正紀念堂,園區內與黨國威權相關字彙如帝王宮殿、皇室陵寢等也應去除。」而國民黨認為:「去蔣化是以蔡英文總統為首的民進黨利用轉型正義之名,洗腦台灣青年,最終目的是促進台灣獨立,然而,在民主社會下的台灣,不論是支持任何政黨,人民需思考自己是否受到政治人物的思想操控,而喪失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個體的聲音被集體的「愛國情懷」綁架。」
愛國情懷過多過少都不好,過多容易影響人民的思想空間,進而被不肖人士洗腦不正確的想法,使他們與自身價值觀不同的人發生衝突,又或著是攻擊、反對「政府認為」不理想的人;過少則影響國家與人民之間的依存感、團結感,造成對於國家事務的漠不關心,且認為自己不需要給予支持。
❤️愛國教育全然都是壞的嗎?
愛國教育體現人民對國家的深厚感情,反映出與國家之間的依存,是人們對於故國家園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亦代表增進國家的向心力與團結一致的精神。世上每個國家,從古至今皆有愛國教育,例如古代皇帝之「朕即天下」、「皇恩浩蕩」等,告訴百姓要聽天由命。除此之外,美國引以為傲且廣為宣傳的自由民主,也可以說是美國式的愛國教育。
然而,某些人打著愛國主義的口號,實際上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中國對教師實施一連串的「課改培訓」,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不嚮往西方的自由風氣與不愛國思想,中國學生家長表示,學校的政治課程不斷抹黑香港反送中大遊行,影響孩子們的思想。中國現行教育打著「愛國」的旗幟,以教導學生去「仇恨」中共所認為的敵人。
💡編輯的想法
以上,希望大家在面對愛國情操時要有警覺,而因愛國向心力所形成的整體,則更需要於個體間保持獨立思考的空間。生在一片意志、歷史與族群錯綜交纏的土地上,對於前人留下的善因或惡果,必須理解後再做出選擇,選擇理解不同立場的難處與紛爭、選擇爭取與補償,選擇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英文 在 CrazyMama 窺機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景第一排,大阪老楊的日本觀】
Week47:黃金週(ゴールデンウィーク)
各位好,我是大阪老楊。上週跟大家談到了「五月病」,這星期就來說說,每年4月底日本最大的休假週-「黃金週(Golden week)」。
每一年的黃金週日期都不太一樣,不過自2007年開始,大致是如下列的日期。就看第一天的昭和之日是星期幾,來決定之後的排列順序。
4/29(木) 昭和の日(昭和之日)
4/30(金) 平日
5/1(土) 休日(休假日)(或勞動節)
5/2(日) 休日(休假日)
5/3(月) 憲法記念日
5/4(火) みどりの日(綠之日)
5/5(水) こどもの日(兒童節)
5/6(木) 平日
5/7(金) 平日
5/8(土) 休日(休假日)
5/9(日) 休日(休假日)
為什麼要強調在2007年後才是這樣子的組合呢?因為老楊在日本讀書時的黃金週,就沒有像「昭和之日」這樣的稱呼,當時的4/29則是目前5/4稱呼的「綠之日」。直到2005年修法通過,才把「綠之日」搬家,搬到本來就是放假日的5/4。而原來的4/29則變更為紀念勤勉復興國家的昭和時期的「昭和之日」。
而日本的5月連休,則是在1948年就訂下來了。1948年,日本頒布了「國民祝日相關法」又稱「祝日法」。把自1927年以來的「休日法」作了一次修正,並修改了一些節日的名稱直到現在。比照台灣的話,就像是「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只是法律的位階差很多,法律可是比辦法高了幾階啊。
而「ゴールデンウィーク(Golden week)」這個名稱,則是在1951年才開始流傳的。大映電影公司(現在的角川),當年有一部電影「自由學校」在這個休假週大賣座,並創下大映創社以來最高的票房紀錄,所以當時的總經理-松山英夫就用這個和製英文當作宣傳口號。才會沿用至今。
最有趣的是,像是NHK或一些無線電視台以及報紙,因為這個名詞有「廣告宣傳」之嫌,所以都用「(春天的)大型連休」來稱呼黃金週。這也未免太矯枉過正了吧!
在日本生活時,還真的蠻期待黃金週的到來。除了放假之外,還會有許多活動也會辦在這個時候。不過我也是沒有在黃金週時段去到外縣市旅遊,因為住宿真的太貴了。所以也算是很早就知道這段時間在日本旅遊,真的貴翻天。所以進入旅行業後,才能告誡客人,千萬不要在這時候「找麻煩」!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日本政府也大聲疾呼,拜託大家不要到處玩啊!
本週談談「黃金週」。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也請多多按讚、分享及留言喔。我是大阪老楊,下週再見!
#日本 #黃金週 #昭和 #生活 #電影 #祝日 #放假 #大阪老楊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英文 在 時代力量台中黨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時代力量 2020 競選政見:
勞動正義,做勞工的後盾,捍衛各行各業合理權益!
「低薪過勞」一直是台灣勞工的最痛,也是各政黨及政治人物在歷次選舉中對勞工的承諾。然而,在經歷了勞基法二修後,台灣的低薪過勞解決了嗎?
時代力量深入接觸各行各業,包括警消、醫師、社工師、護理師、空服員、教保員、外送員等,發現許多勞工所面臨的問題,至今依舊未解,需要政治部門的正視及提出解方。因此,時代力量針對勞動正義如何實現,提出五大方案:
1⃣強化勞檢能量及落實專業陪檢
➖勞檢裁罰下限分層提高
➖勞檢裁罰金額公開
➖違反勞動法令 全面納入政府減稅、補助、標案等審查標準
➖開放產職業工會陪檢
➖勞檢權收歸中央,勞檢員全面補足
勞基法經歷二修之後各方依舊不滿意,最大的問題就是「落實」。不僅各地方政府的標準寬嚴不一,各產業的勞檢難度也有差異,導致許多勞工常常抱怨法規形同虛設,一且都是老闆說得算,勞動保障極其薄弱。
要加強企業守法、保障勞工權益,除了教育宣導,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勞檢及裁罰。讓勞檢「有效檢查」及「有效裁罰」,使違法企業有動機修正問題,停止坐享違法利益,甚至造成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就是勞檢所要擔負的重要任務。
現行勞檢有七大漏洞亟需補足:
❌人力不足:今年五月在桃園豐繹調解會上,資方已經承認有欠薪,但相關單位卻等到八月才進行勞檢,而當事人(無工會)直到12月才知道政府在10月有開罰。
❌限制陪檢團體:產職業陪檢問題、希望申訴人得一同出席勞檢,並得指定聯合組織一同陪檢。
❌限制人數:今年某工會收到桃園市政府公文,限制勞檢僅有一人能出席。
❌商業機密不能看、不能檢:今年長榮儲運工會代表被通知陪檢後出席,現場被要求只能出席一人,後又因資方以資料有商業機密為由拒絕陪檢;今年台中市府勞檢通知貨產工會,但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工會陪同檢查。
❌查無不法:
郭媛婷案在調解會上老闆拿出打卡資料,卻在事後送出勞檢時,雇主宣稱資料遺失、拒不提供,最終查無不法。
❌裁罰不公:
裁罰除每月加班工時可分案處理,其他超時工作皆多案併罰,長榮航空超時兩年僅僅裁罰150萬。
❌只能2個月後上網查勞檢結果:
今年五月在桃園豐繹調解會上,資方已經承認有欠薪,但相關單位卻等到八月才進行勞檢,而當事人(無工會)直到12月才知道政府在10月有開罰。
針對勞檢,首要克服的就是人力及專業性問題。各地勞檢員長期不足,造成「要檢查過勞的人自己也過勞」的荒謬現象,因此時代力量主張勞檢權回到中央,全面補足勞檢人力,並搭配開放工會進行專業陪檢,以避免因個別產業的工作特性和專業門檻,使得勞檢難以查知真實狀況。
針對裁罰,對於違反勞基法的企業,應該提高最低罰則,避免大型企業被「重罰兩萬」這類常見的荒謬情況。企業違法的裁罰資訊及金額也應透明,讓求職勞工及投資者能夠趨吉避凶。此外,這類違反勞動法規的情事,也應作為政府對企業進行優惠補助的審查標準。
2⃣降低工會門檻,團結捍衛勞權
無論是勞動條件或薪資,國際案例多是透過勞工團結進行協商爭取而來,然而台灣工會覆蓋率僅7%,遠遠低於世界各國。一方面是各界長期對工會有誤解,二方面是對比台灣中小企業盛行,現行工會法的組成門檻過高。
根據統計,台灣的大企業、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的家數比例分別為 2%、18%、80%;而1,100 餘萬就業人口中,中小企業就僱用了875 萬人,占了78%。換句話說,許多30人以下的企業及5人以下的微型企業,都成為現行法規下,無法成立工會的勞動權孤兒。因此,時代力量主張降低工會的組成門檻,讓更多企業能夠成立工會,讓勞工能團結起來,有效爭取勞動權益。
3⃣支持警消組工會
警消人員常因人力編制不足或勤務繁重而有過勞或因公殉職的狀況。外界常說「今天公祭,明天忘記」,對於他們的付出跟心血常常都是被大家忽視的。在法制上警消人員仍然是勞動行為,因此時代力量在過去就提出《工會法》修正草案,訴求開放警消人員組工會。
最常聽到反對警消組工會的理由,是「公務員不得成立工會」及「擔心警消罷工」,然而參考國外立法例即可得知,不僅連其他公務員都能組工會,組工會及罷工並非同一件事。警消人員需要的,是更制度性的發聲管道,藉此讓第一線的工時、勤務、訓練、獎懲等面向更加合理,讓警消能在更合理的勞動環境中,更有效地捍衛國人的安全。
例如,針對消防員們長期訴求的救災安全,雖然日前三讀修正通過消防法部分條文,將退避權、調查權、資訊權等生命三權入法;若災害現場無人命危害之虞,救災人員得不執行危險性救災行動、工廠管理權人應提供搶救必要資訊。這樣的改革當然值得肯定,但消防員還有其他來自第一線的聲音要反映,例如消防衣的長期不足,訓練方式改良等等,工會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4⃣訂定最低工資法
➖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增加公益代表
➖最低工資計算納入最低生活費及扶養比,維持勞工基本生活
➖納入勞檢項目,提高裁罰上限,禁止違法企業參與政府採購
台灣的低薪問題,一直是基層及年輕勞工所面臨的困境。然而,現行的基本工資制度,缺乏完善的審議程序規範,且未能反映經濟現況與滿足勞工生活基本需求,違背了國際勞工組織(ILO)1970年通過的《最低工資公約》中「決定最低工資之要素應考慮保障勞工及其家庭之基本生活水準」的規定,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勞工工作報酬之最低限度應維持本人及家屬符合合理生活水準」的規定。
央行研究報告指出,主要國家包括美、英、德、日及南韓等國均已有最低工資專法,多對適用對象、調整方式及審議組織運作等清楚規範,並定期檢視及調整其最低工資水準。將最低工資規範法制化,可以明確區分權責,更能讓審議及檢視的機制更透明化、常態化,可以降低決策爭議,也以罰則強化規範的落實,有助這個制度的推廣。
勞工的所得,應該至少能維持基本生活水準,是時代力量從上一屆大選開始就提出的主張,並且於2016年5月提出《最低工資法》草案。遺憾的是,雖然《最低工資法》同為蔡英文總統2015年時所提出的政見,歷任勞動部長郭芳煜、林美珠及許銘春也都曾在不同年度承諾過「最遲年底提出法案」,至今依舊沒能完成立法。
時代力量會持續推動立法,以公開透明的計算公式,來取代過程不明的勞資喊價、以可以負擔基本生活水準的薪資,來取代趕不上物價成長的低薪。讓台灣勞工、企業、經濟創造三贏。
5⃣訂定國定假日法
時代力量曾針對「政府刪除勞工七天國定假日」一事表達嚴正抗議,並提出《國定假日法》草案,參考其他國家將國定假日法制化的作法,將「要訂幾天假」及「要訂哪幾天」等攸關國人休息及紀念的要事,透過法律來公開訂定,而非停留在目前的內政部「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的層級,被政府予取予求。
時代力量不僅推動法案,更身體力行,透過與黨員及網友的討論票選,一改過去不符轉型正義精神的國定假日,重新訂出元旦翌日(1月2日)、言論自由日(4月7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解嚴紀念日(7月15日)、原住民族正名紀念日(8月1日)、教師節(9月28日)、世界人權暨美麗島事件紀念日(12月10日)的「時代力量七天假」。
時代力量中央及地方黨部,自2017年起已實施進入第三年。這也證明了,訂定《國定假日法》讓所有同仁能充分休息,是可行的。希望國會也能早日完成立法,讓勞工享有更完整的權益保障。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英文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代力量 2020 競選政見:
勞動正義,做勞工的後盾,捍衛各行各業合理權益!
「低薪過勞」一直是台灣勞工的最痛,也是各政黨及政治人物在歷次選舉中對勞工的承諾。然而,在經歷了勞基法二修後,台灣的低薪過勞解決了嗎?
時代力量深入接觸各行各業,包括警消、醫師、社工師、護理師、空服員、教保員、外送員等,發現許多勞工所面臨的問題,至今依舊未解,需要政治部門的正視及提出解方。因此,時代力量針對勞動正義如何實現,提出五大方案:
1⃣強化勞檢能量及落實專業陪檢
➖勞檢裁罰下限分層提高
➖勞檢裁罰金額公開
➖違反勞動法令 全面納入政府減稅、補助、標案等審查標準
➖開放產職業工會陪檢
➖勞檢權收歸中央,勞檢員全面補足
勞基法經歷二修之後各方依舊不滿意,最大的問題就是「落實」。不僅各地方政府的標準寬嚴不一,各產業的勞檢難度也有差異,導致許多勞工常常抱怨法規形同虛設,一且都是老闆說得算,勞動保障極其薄弱。
要加強企業守法、保障勞工權益,除了教育宣導,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勞檢及裁罰。讓勞檢「有效檢查」及「有效裁罰」,使違法企業有動機修正問題,停止坐享違法利益,甚至造成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就是勞檢所要擔負的重要任務。
現行勞檢有七大漏洞亟需補足:
❌人力不足:今年五月在桃園豐繹調解會上,資方已經承認有欠薪,但相關單位卻等到八月才進行勞檢,而當事人(無工會)直到12月才知道政府在10月有開罰。
❌限制陪檢團體:產職業陪檢問題、希望申訴人得一同出席勞檢,並得指定聯合組織一同陪檢。
❌限制人數:今年某工會收到桃園市政府公文,限制勞檢僅有一人能出席。
❌商業機密不能看、不能檢:今年長榮儲運工會代表被通知陪檢後出席,現場被要求只能出席一人,後又因資方以資料有商業機密為由拒絕陪檢;今年台中市府勞檢通知貨產工會,但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工會陪同檢查。
❌查無不法:
郭媛婷案在調解會上老闆拿出打卡資料,卻在事後送出勞檢時,雇主宣稱資料遺失、拒不提供,最終查無不法。
❌裁罰不公:
裁罰除每月加班工時可分案處理,其他超時工作皆多案併罰,長榮航空超時兩年僅僅裁罰150萬。
❌只能2個月後上網查勞檢結果:
今年五月在桃園豐繹調解會上,資方已經承認有欠薪,但相關單位卻等到八月才進行勞檢,而當事人(無工會)直到12月才知道政府在10月有開罰。
針對勞檢,首要克服的就是人力及專業性問題。各地勞檢員長期不足,造成「要檢查過勞的人自己也過勞」的荒謬現象,因此時代力量主張勞檢權回到中央,全面補足勞檢人力,並搭配開放工會進行專業陪檢,以避免因個別產業的工作特性和專業門檻,使得勞檢難以查知真實狀況。
針對裁罰,對於違反勞基法的企業,應該提高最低罰則,避免大型企業被「重罰兩萬」這類常見的荒謬情況。企業違法的裁罰資訊及金額也應透明,讓求職勞工及投資者能夠趨吉避凶。此外,這類違反勞動法規的情事,也應作為政府對企業進行優惠補助的審查標準。
2⃣降低工會門檻,團結捍衛勞權
無論是勞動條件或薪資,國際案例多是透過勞工團結進行協商爭取而來,然而台灣工會覆蓋率僅7%,遠遠低於世界各國。一方面是各界長期對工會有誤解,二方面是對比台灣中小企業盛行,現行工會法的組成門檻過高。
根據統計,台灣的大企業、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的家數比例分別為 2%、18%、80%;而1,100 餘萬就業人口中,中小企業就僱用了875 萬人,占了78%。換句話說,許多30人以下的企業及5人以下的微型企業,都成為現行法規下,無法成立工會的勞動權孤兒。因此,時代力量主張降低工會的組成門檻,讓更多企業能夠成立工會,讓勞工能團結起來,有效爭取勞動權益。
3⃣支持警消組工會
警消人員常因人力編制不足或勤務繁重而有過勞或因公殉職的狀況。外界常說「今天公祭,明天忘記」,對於他們的付出跟心血常常都是被大家忽視的。在法制上警消人員仍然是勞動行為,因此時代力量在過去就提出《工會法》修正草案,訴求開放警消人員組工會。
最常聽到反對警消組工會的理由,是「公務員不得成立工會」及「擔心警消罷工」,然而參考國外立法例即可得知,不僅連其他公務員都能組工會,組工會及罷工並非同一件事。警消人員需要的,是更制度性的發聲管道,藉此讓第一線的工時、勤務、訓練、獎懲等面向更加合理,讓警消能在更合理的勞動環境中,更有效地捍衛國人的安全。
例如,針對消防員們長期訴求的救災安全,雖然日前三讀修正通過消防法部分條文,將退避權、調查權、資訊權等生命三權入法;若災害現場無人命危害之虞,救災人員得不執行危險性救災行動、工廠管理權人應提供搶救必要資訊。這樣的改革當然值得肯定,但消防員還有其他來自第一線的聲音要反映,例如消防衣的長期不足,訓練方式改良等等,工會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4⃣訂定最低工資法
➖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增加公益代表
➖最低工資計算納入最低生活費及扶養比,維持勞工基本生活
➖納入勞檢項目,提高裁罰上限,禁止違法企業參與政府採購
台灣的低薪問題,一直是基層及年輕勞工所面臨的困境。然而,現行的基本工資制度,缺乏完善的審議程序規範,且未能反映經濟現況與滿足勞工生活基本需求,違背了國際勞工組織(ILO)1970年通過的《最低工資公約》中「決定最低工資之要素應考慮保障勞工及其家庭之基本生活水準」的規定,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勞工工作報酬之最低限度應維持本人及家屬符合合理生活水準」的規定。
央行研究報告指出,主要國家包括美、英、德、日及南韓等國均已有最低工資專法,多對適用對象、調整方式及審議組織運作等清楚規範,並定期檢視及調整其最低工資水準。將最低工資規範法制化,可以明確區分權責,更能讓審議及檢視的機制更透明化、常態化,可以降低決策爭議,也以罰則強化規範的落實,有助這個制度的推廣。
勞工的所得,應該至少能維持基本生活水準,是時代力量從上一屆大選開始就提出的主張,並且於2016年5月提出《最低工資法》草案。遺憾的是,雖然《最低工資法》同為蔡英文總統2015年時所提出的政見,歷任勞動部長郭芳煜、林美珠及許銘春也都曾在不同年度承諾過「最遲年底提出法案」,至今依舊沒能完成立法。
時代力量會持續推動立法,以公開透明的計算公式,來取代過程不明的勞資喊價、以可以負擔基本生活水準的薪資,來取代趕不上物價成長的低薪。讓台灣勞工、企業、經濟創造三贏。
5⃣訂定國定假日法
時代力量曾針對「政府刪除勞工七天國定假日」一事表達嚴正抗議,並提出《國定假日法》草案,參考其他國家將國定假日法制化的作法,將「要訂幾天假」及「要訂哪幾天」等攸關國人休息及紀念的要事,透過法律來公開訂定,而非停留在目前的內政部「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的層級,被政府予取予求。
時代力量不僅推動法案,更身體力行,透過與黨員及網友的討論票選,一改過去不符轉型正義精神的國定假日,重新訂出元旦翌日(1月2日)、言論自由日(4月7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解嚴紀念日(7月15日)、原住民族正名紀念日(8月1日)、教師節(9月28日)、世界人權暨美麗島事件紀念日(12月10日)的「時代力量七天假」。
時代力量中央及地方黨部,自2017年起已實施進入第三年。這也證明了,訂定《國定假日法》讓所有同仁能充分休息,是可行的。希望國會也能早日完成立法,讓勞工享有更完整的權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