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糧食自給率重要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糧食自給率重要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糧食自給率重要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糧食自給率重要性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本推動數位農業,以達成 2030 年糧食自給率 45% 目標 作者 藍 弋丰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06 日 8:00 | 全球主要經濟體裡,日本糧食自給率可說敬陪末座,目前僅 40%,日本政府長年視為國安危機,然而日本土地與人工昂貴,日本農產品只能走精緻路線,實在無法與進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衝擊全球,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出口政策,各種限制出口、減產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盛行,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此外,近來經濟學人也將台灣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拉塞爾也表示半導體將是全球的科技競爭中的關鍵,所以剛卸任美國印太司令的戴維森警告,台灣的半導體將是中國侵台的主...

糧食自給率重要性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1 11:14:25

自給自足,好重要。 疫情蔓延的情況下人心惶惶,市民搶購衞生用品也搶購糧食,更顯得提升糧食自給率對城市的重要性。 每當政局不穩、前景不明,又或者是疫症來襲,總會出現搶購風潮。03年SARS曾經出現搶米現象,近日再次發生。香港地少人多,大部分糧食都需要依靠入口供應,但在非常時期,缺乏土產食品卻容易引...

  • 糧食自給率重要性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4 12:00:16
    有 0 人按讚

    日本推動數位農業,以達成 2030 年糧食自給率 45% 目標

    作者 藍 弋丰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06 日 8:00 |

    全球主要經濟體裡,日本糧食自給率可說敬陪末座,目前僅 40%,日本政府長年視為國安危機,然而日本土地與人工昂貴,日本農產品只能走精緻路線,實在無法與進口糧食競爭,日本也只敢訂下 2030 年達成 45% 糧食自給率的卑微目標,加上農業人口老化的迫切危機,連這目標都岌岌可危。現在日本決定,要以數位農業突破。

    日本國土有三分之二為山地,農民老化情況嚴重,目前平均年齡高達 67 歲,還在持續增加,要靠這樣的勞動力增加農產,只有科技化輔助一途。日本政府 2016 年提出農業升級計畫,打算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發展農業改革,農林水產省發表智慧農業科技藍圖,產官學合作下,如今日本有超過 121 項應用智慧農業的計畫,稱為數位農業。

    數位農業應用感測器、通訊網路、無人機、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各種物聯網技術,並分析資料、管理、協助決策與執行。包括應用氣候衛星、雷達、地球觀測感測器取得氣候、溫濕度資料。衛星影像與 GPS 用來監測農地,即時了解土壤情況,調整施肥與灌溉。人工智慧建議農民最佳作物與種子品種,以及協助決定最佳收成時間等等。

    日本政府認為智慧農業有助於克服某些障礙,使糧食生產有機會擴大,人力方面,透過智慧農業系統人工智慧的建議,缺乏經驗的年輕一代想務農,可很快就上手,不用經歷困苦的摸索期;土地方面,透過智慧農業精準施肥與澆灌,需要的灌溉水量與肥料量大為減少,過去水源不足無法耕種的土地也可能成為優良的產地,土地污染也能減輕。

    日本各大企業投入智慧農業,初期結果並不理想,許多初期計畫的成本還比慣行農業更高,但隨感測器、無人機等科技逐漸成熟降價,以及經驗累積,如今日本數位農業逐漸來到起跑階段。據矢野經濟研究所預估,日本智慧農業市場,總營收將從 2019 年 158.7 億日圓(台幣 40 億元),至 2025 年成長至 442.8 億日圓(台幣 111.3 億元)。

    數位農業不只日本,中國、中東也已開始

    日本數位農業想法,只是全球農業發展往更進步精密控制演進的一部分。荷蘭的新創公司如 FoodVentures 等,發展室內農業一樣應用大量感測器、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各種物聯網技術,也同樣使用精密灌溉,高度控制環境,高自動化生產。FoodVentures 於 2021 年 5 月更利用全球疫情商機,進軍中國市場,登陸上海門戶崇明島。

    FoodVentures 表示,疫情前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農產品供應由慣行農業自千里之外的農產區運來,但疫情期間面臨人流物流管制,供應受干擾,都市人也警覺,不能對千里之外的農產習以為常,體會到就近供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都市中產階級覺醒,願意付更多錢,消費不受河川污染影響、使用更少農藥的農產品,成為 FoodVentures 的主打客層。

    FoodVentures 以線上銷售為主要通路,避開傳統市場的複雜物流與銷售結構,在疫情期間,線上買菜大行其道,而都市中產階級購買農產也傾向辨認品牌,更讓 FoodVentures 搭上順風車。

    中國市場其他同業也同樣受惠,中國本土北京極星農業表示,2020 年 6 越時第二波新冠疫情來襲,北京各大批發市場關閉,使業績大增 30%。

    中東為克服原本的沙漠環境,室內農業與智慧農業更不可或缺,沙烏地阿拉伯新創企業紅海農場(Red Sea Farms)成立於 2018 年,發展高度控制環境的室內農業,利用海水為溫室降溫,珍貴的淡水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灌溉,原型溫室設置於阿布都拉國王大學,已在供應番茄給沙國超市。

    2021 年 6 月紅海農場進行最新一輪募資,募得 1,000 萬美元,累計總募資金額達 1,190 萬美元,紅海農場規劃在沙烏地阿拉伯中西部,以及阿布達比,共 6 公頃的土地設置 4~8 座農業基地,供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超市。

    當前智慧農業、數位農業、室內農業,尚只能在農業成本最高的地方發展,例如日本及中東等沙漠國家,但中產階級的新需求及全球氣候變遷、疫情意外風險,使連農產廉價的中國都能產生利基市場。隨著技術進一步成熟及規模化,人類農業朝更高度控制化的腳步將逐漸加快。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7/06/how-japan-is-using-digital-farming/?fbclid=IwAR2uAaef906nSOdF2ihs5ZkqZ-5_lmRHJpm0IRq__ELJlNzjbMRJxh0rvY8

  • 糧食自給率重要性 在 陳吉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31 23:53:59
    有 1,375 人按讚

    【2020年我們一起完成的農業大事,感謝大家的付出、感恩大家的同行】

    再過幾分鐘,2021年即將到來。回顧2020,我們持續守住非洲豬瘟,確保住700億元的養豬產業產值,同時完成24年來大家日思夜想的口蹄疫非疫區,讓我們的臺灣豬重回國際市場。另外,我們也用1個月處理完OIE的重大傳染病:牛結節症,讓臺灣動物防疫成為全球典範;還有秋行軍蟲、坦布蘇病毒、十足目虹彩病毒等,我們都在第一時間秉持專業處理,讓農漁民的損失降到最低。

    2020年的COVID-19在年初造成我們農業部門在外銷及市場銷售受到影響,我們盡最大的努力,讓午仔魚、鳳梨釋迦、鳳梨及花卉等許多農漁畜產品價格重回沒有疫情時的水準,甚至更高。這都是農業部門的同仁們一起將危機化為轉機的具體作為。儘管疫情依然嚴峻,但由於我們外銷策略的成功,讓水果外銷持續正成長,尤其是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等高端市場,也讓種植水果的農民收入增加。芒果外銷增加幾千噸讓產地價超過百元就是一例。

    這樣的疫情也讓產銷通路發生質變,全國72家電商平台共同響應「農產嘉年華」計畫,行銷農產品創造高達12億元的產值;農遊劵的發行,更讓許多消費者重新認識農會超市的產品品質並大力購買,帶動農產品的新市場。

    COVID-19的疫情也讓消費者再次認識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農業部門將黃豆、玉米、肥料、種子等資材做了全部盤點,使得我們可以將2千3百萬消費者所需要的農漁畜產品在生產、進口及庫存等方面的情況充分掌握,這不僅是演練,也是面對現實挑戰的實戰。

    我們對農漁民紓困的照顧更是積極,用最快速度讓農漁民領到1至3萬元的紓困金,甚至藉由這次機會,將實耕者全部盤點出來。雖然2020是疫情橫行的一年,但我們辦理的青農貸款比去年成長4倍,顯示有更多青年朋友願意從農。為此我們更要將農業的大環境營造得更好。

    有機農業促進法的落實讓臺灣和日本、美國等國家簽訂有機同等性協議,從此臺灣的有機農產品將有機會擴大出口。相信有機農業促進法通過後,原本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比例就是亞洲第一的臺灣,未來仍能繼續維持並且持續成長。此外,產銷履歷驗證的面積來到3萬多公頃,是前年的一倍,這些都是農業部門對消費者負責,以及提高農產品品質所必須做的方向。

    每4年就會發生的缺肥現象及肥料的產銷通路問題,在今年終於克服,最難做的肥料實名制終於建立並持續實施中,此措施對未來解決農地酸化、甚至建立實耕農民的資訊,有極大的幫助。

    2020年我們也史無前例地完成了農業保險法和農民退休儲金制度。農業保險可以大幅度降低農業經營的風險,而農退制度則讓農業成為一個更健全的職業,使從農者不再有後顧之憂。這2個新制度,從草擬法案到完成立法的過程有太多的挑戰和故事,但是做正面的事情時總會有許多人的幫忙。我在此也要表達深切的感謝,讓我們可以為臺灣農業做出正面的貢獻。

    10/1農田水利會升格為公務機關,也是臺灣農業的重要歷史里程碑,此重大改革工程涉及太多複雜的層面,必須讓改制升格到位,且保障相關人員及農民的權益,是執政的一大挑戰。能夠順利完成,是集眾人之力的成果。

    配合國土計劃農業發展區的劃設,從保護農地出發的綠色環境給付措施更是刻不容緩。很高興我們順利邁出第一步,將特定農業區和一般農業區的農地基本給付具體落實。同時我們也讓瀕危野生動物和原生動植物重要棲地的保育工作開始啟動。

    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繁,為了因應氣候條件的改變,我們投入了許多技術研發,以及農民的教育推廣。雖然因為乾旱讓部分農地停灌,但我們有完整的調適策略,自盤點到執行,都是從降低農民損失、保障農民收入的初衷出發,我相信這就是我們從事農業研究及推廣的使命。

    除此之外還有休閒農場振興、水土保持及大規模崩塌保護、林下經濟、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提升國產材自給率、農漁畜產價格產銷調節、農藥十年減半......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重大工作,都是農業部門的同仁投入許多心力才能順利推動。

    2020是辛苦的一年,非常感謝各界的同行,我們才能一起完成上面許多正面的重大農業政策,我的內心滿是感謝與感動。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祝福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新年快樂、平安順利。

  • 糧食自給率重要性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3 20:03:53
    有 240 人按讚

    📣📣中衛發展中心與消基會攜手倡議:消費覺醒Buy Local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與財團法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於2020年12月23日下午2時合作簽署MOU,共同倡議消費覺醒新價值,並宣告未來將連結國內外相關組織、個人與議題以擴大責任消費影響力,同時協助更多企業落實永續發展之責任生產模式與營運模式變革。

    2020年在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攪局之下,即將邁入尾聲。這場疫情不只重挫了全球的經濟發展、打亂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步調、中斷了區域之間的交通,進而摧毀了支撐全球化市場運作的供應鏈系統,仰賴進口的糧食也一度傳出斷貨的危機。
    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時機,當世界緩慢下來,讓我們有時間能更深度思索,永續發展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是時候,握緊我們手中每一分的消費力,為滋養自然生態、孕育多樣生命的土地投下永續的一票。

    🔸失去與土地的連結的消費危機
    我們餐桌上食物、禦寒的衣物,隨著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模式與全球化蓬勃發展後,幾乎是旅行數百甚至數千公里而來,雖然提供了更多樣的消費選擇,卻也加速了生態與環境破壞的速度,糧食的生產、商品的製造與運送,更加劇了地球的暖化效應。愈來愈便利、便宜的飲食生活,讓人們失去了跟土地之間的連結,不知道自己吃的肉是在何地如何飼養的,也不關心餐桌上的蔬菜是在什麼樣的風土條件栽種出來的,更不會知道這些食物是消耗多少地球資源、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後才送到你我家中的。
    鄉村的地貌因企業發展之故,轉而使用在更能創造營利的經濟活動上,微型生產者無以為繼,農田、林地漸漸消失,也讓地方資源被掠奪、經濟被剝削,生態與地貌的多樣性不再,地貌變遷的速度超過你我的想像。

    🔸便宜消費背後的慘痛代價
    你可曾思考過度便宜的消費,背後可能是世界某個角落的童工與婦女的血汗、被圈養在狹窄空間與慘無人道對待的動物、飽受化學藥劑傷害的土地所換來的,最後這些終將以其他的形式回報到我們的身上。因飲食西化、過度依賴糧食進口,以至於糧食自給率敬陪世界末座的台灣,是攸關國家生存安全的重要議題,更是身為消費者的全民要共同承擔的關鍵責任。

    🔸中衛中心與消基會共同攜手 啟動消費覺醒運動
    台灣消費者保護運動發展迄今已40年,過去有賴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商品檢測、知識傳達等努力,以及政府相關消保法規的保護之下,讓消費意識漸趨成熟,然而在全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聯合國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之國際趨勢下,消費者更應該要化被動被保護的弱勢族群,積極轉變為主動握緊權力的強者。
    中衛發展中心期盼能以過去30年累積的產業發展經驗為基礎,與消基會連結消費意識自我覺醒的推力,來強化台灣一級、二級、三級到六級產業的生產轉型,尤其是協助地方微型生產者與業者的生產轉型,以積極呼應SDGs第12項指標的「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故而共同提出3項永續新價值的消費覺醒倡議,希望串起責任消費與責任生產攜手的永續循環模式,並宣告未來將持續連結國內外相關組織、個人與議題以擴大責任消費影響力,同時協助更多企業落實永續發展之責任生產模式與營運模式變革。

    🔸消費者覺醒運動三大倡議價值
    本次消費覺醒合作MOU簽署活動,更邀請了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執行長、螢火蟲書屋葉家豪創辦人、老鷹紅豆林清源、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馬聿安、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林宜平營運長共同倡議三大消費覺醒價值:環境友善、公平正義、在地發展。期盼以更積極的行動邀請國人共同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一起用消費來創造更永續發展的未來。

    1⃣價值一 環境友善
    選擇種植、養殖、捕撈方式以及製造過程、包裝兼顧生態永續、減少食物浪費,重視動物福祉與生物多樣性的糧食與產品。
    2⃣價值二 公平正義
    選擇重視農民與勞工權益、職場兩性平權,積極扶助弱勢的生產者或製造者,拒絕購買族群歧視、剝削生產者或生產鏈資訊不透明的糧食、產品。
    3⃣價值三 在地發展
    選擇貢獻地方經濟與社區發展的生產者或製造者;支持維護城鄉地貌、傳統文化,使用在地原物料、在地製造的好糧食、產品。

    #消費覺醒 #BuyLocal #中衛發展中心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執行長 #螢火蟲書屋葉家豪創辦人 #老鷹紅豆林清源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馬聿安理事主席 #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林宜平營運長 #公平正義 #環境友善 #在地發展

  • 糧食自給率重要性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15:21:45

    疫情衝擊全球,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出口政策,各種限制出口、減產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盛行,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此外,近來經濟學人也將台灣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拉塞爾也表示半導體將是全球的科技競爭中的關鍵,所以剛卸任美國印太司令的戴維森警告,台灣的半導體將是中國侵台的主要誘因。
    在此局勢緊張之時,台灣對於糧食的儲備似乎不如預期。旺詮追本溯源,找出根本原因。他指出在全國國土計畫中,將糧食問題列為國安問題,可見問題的重要性。
    旺詮也肯定農業局在取締農地違規使用上的努力,在2019年臺南市的農地面積有小幅增加,應該就是取締成果,但取締畢竟有限,在台南市的國土計畫書中並未提及其他增加農地的舉措,實在令人憂心。並質疑,在台南市稻作面積逐年減少的狀況下,考量到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還將農地用於種電,是否有欠考慮?
    強調並非反對種電等環保能源,而是農地種電的政策不夠完善,如漁電共生在遮蔽率有40%的限制,漁獲也必須保持70%以上的產量,農地方面卻沒有太多的詳細規範,只一味大規模的投入種電,只會排擠農地使用。此外,旺詮也擔心農戶人口流失的問題,種電帶來土地價值提升,有些地主有炒作哄抬地價的嫌疑,連光電業者都望之卻步,何況一般人。現在想要投入農漁業需要大量資金買地,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農漁業者漸漸退休,未來誰來接續這些產業,也是一大問題。
    旺詮也提供確切證據指出,在台86線往光電園區兩公里處,發現有不明人士傾倒廢土,他提到不少農地在傾倒廢土之後就轉作種電用途,其中是否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關於這點,經發局長陳凱凌也允諾,將與環保局聯手調查,查明真相。最後再呼籲綠能是國家未來發展大計,糧食是國安問題,當兩者面臨衝突時,不得不慎重考量,市府應審慎評估。

  • 糧食自給率重要性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04 15:13:47

    疫情衝擊全球,影響許多國家的糧食出口政策,各種限制出口、減產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盛行,嚴重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此外,近來經濟學人也將台灣評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拉塞爾也表示半導體將是全球的科技競爭中的關鍵,所以剛卸任美國印太司令的戴維森警告,台灣的半導體將是中國侵台的主要誘因。
    在此局勢緊張之時,台灣對於糧食的儲備似乎不如預期。市議員蔡旺詮追本溯源,找出根本原因。他指出在全國國土計畫中,將糧食問題列為國安問題,可見問題的重要性。而在台南市109年提報中央的國土計畫書中提到,宜維持農地面積為78,699公頃,但台南市的耕地面積卻有92,450公頃,蔡旺詮質疑,這其中少報的14,000公頃,是否早已規畫投入種電? 對此,農工科張順得科長則說明,目前台南的宜維持地面積為92,137,將「國土保育地區」也計入其中,與蔡旺詮所提到的「耕地面積」不同,似乎沒有搞清楚狀況。
    蔡旺詮也肯定農業局在取締農地違規使用上的努力,在2019年臺南市的農地面積有小幅增加,應該就是取締成果,但取締畢竟有限,在台南市的國土計畫書中並未提及其他增加農地的舉措,實在令人憂心。蔡旺詮質疑,在台南市稻作面積逐年減少的狀況下,考量到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還將農地用於種電,是否有欠考慮? 蔡旺詮強調並非反對種電等環保能源,而是農地種電的政策不夠完善,如漁電共生在遮蔽率有40%的限制,漁獲也必須保持70%以上的產量,農地方面卻沒有太多的詳細規範,只一味大規模的投入種電,只會排擠農地使用。此外,蔡旺詮也擔心農戶人口流失的問題,種電帶來土地價值提升,有些地主有炒作哄抬地價的嫌疑,連光電業者都望之卻步,何況一般人。現在想要投入農漁業需要大量資金買地,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農漁業者漸漸退休,未來誰來接續這些產業,也是一大問題。
    蔡旺詮也提供確切證據指出,在台86線往光電園區兩公里處,發現有不明人士傾倒廢土,他提到不少農地在傾倒廢土之後就轉作種電用途,其中是否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關於這點,經發局長陳凱凌也允諾,將與環保局聯手調查,查明真相。最後蔡旺詮也呼籲綠,能是國家未來發展大計,糧食是國安問題,當兩者面臨衝突時,不得不慎重考量,市府應審慎評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