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糧倉一號宜蘭菜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糧倉一號宜蘭菜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糧倉一號宜蘭菜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糧倉一號宜蘭菜單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醬油書隨筆04》 若要將台灣醬油當成台灣菜餚的名片,想要率領進導之推廣飲食文化,就要先取得大眾對於台灣醬油的共識,畢竟醬味即鄉味,自己的家鄉味道自己定義,我乾脆仿造法國推廣法式葡萄酒或義大利推廣橄欖油的方式,直接用眼睛舌頭嗅覺自己辨識,也就是舉辦品嘗會,以官能測試的方法進行「味道認知」,成...

  • 糧倉一號宜蘭菜單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18 07:58:26
    有 426 人按讚

    《醬油書隨筆04》


    若要將台灣醬油當成台灣菜餚的名片,想要率領進導之推廣飲食文化,就要先取得大眾對於台灣醬油的共識,畢竟醬味即鄉味,自己的家鄉味道自己定義,我乾脆仿造法國推廣法式葡萄酒或義大利推廣橄欖油的方式,直接用眼睛舌頭嗅覺自己辨識,也就是舉辦品嘗會,以官能測試的方法進行「味道認知」,成就大眾對台灣醬油的味覺共識。




    既然做出決定,我開始四處舉辦醬油品嘗會,其中一場在台北的南村落,當時的師傅就是阿豐兄。他用廚師的角度,詮釋了醬油和台菜的關係。譬如在冷前菜的設計中,他以酸甜苦辣鹹等人生五味作發想,突顯當季的番茄、牛蒡、苦瓜、大白菜、筍子和不同醬油的醃漬味,創作出酸「永蔭蕃茄(永興蔭油)」、甜「黑龍蒡絲(黑龍蔭油)」、苦「瑞春白玉(瑞春蔭油)」、辣「丸辣泡菜(丸莊蔭油)」、鹹「蔭泉涼筍(喜樂之泉蔭油)」。




    醬味果然可以引領台菜滋味,看著菜單興奮不已,內心同時忍不住思考,假使廚師是我,我應該怎麼開菜單?




    身為飲食文化研究者,開菜單時不僅注重菜餚滋味,還追求「土地」或「文化」的連結感。假使由我設計台灣醬油菜單,必然特別在意「在地醬味」,譬如烹煮台南式的食物時,醬油要挑滋味偏甜的品牌,若是烹煮客家式菜餚,醬油則要選擇偏鹹的品牌,若是煮宜蘭的菜餚,那一定要用宜蘭在地釀造的醬油,因為此地醬油的釀製時間較短,醬味不同於其他縣市,如是種種酸鹹甘香,不同的醬味表現出各地菜餚的差異性,才能突顯台灣醬油的意涵。




    接下來數年,我除了繼續舉辦醬油品嘗會,只要時間允許,我便會四處探訪醬油廠,慢慢漸漸,我對醬油有了不同的特殊看法。當多數人驚嘆醬缸的古樸美感時,我思考醬缸壁的厚薄對於發酵品質的影響。當多數人看到了釀醬者努力照顧麴菌的態度和用心時,我在意製麴室的設計和麴菌的品種,如此這般不斷分析探索下,我記錄著、觀察著、經歷著、體會著,開始有些心得。


    研究是種抽絲剝繭的水磨工夫,把簡單複雜化,要拿著放大鏡看世界,視野越小越能找出差異處。探討台灣醬油時,我主張原料可以區分為黑豆、黃豆、小麥、鹽巴、麴菌、酵母菌、乳酸菌和水質,每一項原料都可以繼續分析品種、產地或差異性,藉此找出醬油風味的極細處;純釀醬油的釀製工序可以分類為原料儲存、蒸煮技術、冷卻方式、製麴技術、洗麴喚醒、加鹽入缸、入缸發酵、發酵熟成、陳年醬油、煮醬原理、壓榨滴漏和分級裝罐,每一個步驟都有著獨特的故事和差異;醬油釀完後的後製風味,可以探討各種常見的添加物質,諸如色素、甜味劑和鮮味劑等,對於醬色、醬香和醬味的可能影響。


    研究歸研究,辦理醬油品嘗會面對群眾時,還是要將複雜資訊簡單化,不然台下的出席率就會直白地教導你什麼叫做聽眾喜好。我喜歡以條列式整理資料,每回辦理醬油品嘗會,我總是把台灣醬油分為「釀醬原料」、「製醬工序」和「後製調整」三個項目,用最簡單的方式,說說談談這些年來的所見所聞,盡量在輕鬆中描述深遠,在生活中表現台灣的醬味文化。



    (待續)

    #購買釀醬油一書請到水牛書店官網
    #購買我推薦的醬油請到台北一號糧倉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醬油書隨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