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我活著的第一萬天。
幾個月前看到朋友分享她的一萬個日子,那時便默默用演算程式在手機行事曆上記下了自己的一萬天。安排行程的時候偶爾也會往未來的日子裡翻找與紀錄,偶然看到寫著一萬天的那個日子,心裡會微微地震撼。一萬個日子聽起來好像也沒多麼了不起,但換算起來,其實已經超過27年。
十歲的我,小...
🌠
今天是我活著的第一萬天。
幾個月前看到朋友分享她的一萬個日子,那時便默默用演算程式在手機行事曆上記下了自己的一萬天。安排行程的時候偶爾也會往未來的日子裡翻找與紀錄,偶然看到寫著一萬天的那個日子,心裡會微微地震撼。一萬個日子聽起來好像也沒多麼了不起,但換算起來,其實已經超過27年。
十歲的我,小學四年級,在放學後寫著永遠也寫不完的甲乙本、造句本,背課文。那時候相信讀高中這件事情幾乎等於永遠以後。念國中的我,每天埋在書堆裡,期待著永遠寫不完的考卷有寫完的一天。考上高中進入大學會是美好生活的開始嗎?高中被升學考試擠壓地喘不過氣,常常和朋友從自習教室跑到學校角落唱歌。那時候不懂愛,卻仍然假裝自己理解歌詞有多痛。那些絕美的詞語如何押韻成感人又傷心的情歌。如何在等火車回家的時候給自己帶來眼淚。聽不懂歌詞的十七歲,怎麼會知道自己十年後會在哪裡,做什麼樣的工作,愛什麼樣的人。
昨天白天和朋友健身完在大安森林公園的陽光底下坐著,一邊聊著手邊正在讀的書、買房、變老、煩惱,最後興味地討論著生命的意義。沒有人知道這一題的答案。我說,我喜歡和別人相遇,感覺到親密與理解,建立一種似愛非愛的情感。在過程中感到無數次的激動、滿足。我在想,如果這些火花與碰撞使我快樂,那我的生命所該追求的意義是否就是走出去不斷複製這樣的場景與時光。十七歲的我不懂愛,沒有過真正的心碎。長大後的某個夏天,某個人讓我突然懂了「因為自尊受了傷所以才會那麼惆悵」是怎麼一回事。往後,接踵而來走進生命裡的人,突然都深刻了起來。我的心終於真實不過地感覺到快樂與毀滅。每一本書每一個首歌每一部電影都忽然適得其所。我已經能吸收每個發生的事件為生命帶來的衝突與矛盾,然後成長。
二十七歲的今天,我人在台北,這個從前只覺得遙遠的城市。進房間以後,照例只打開床頭燈,放著喜歡的Playlist,點香氛蠟燭。我坐在電腦前,想把這一萬個日子的所念所感,東拼西揍地整理成煞有其事的文字。好想好想把每個憋著無法大喊的夜晚,心裡的困惑與寂寞都寫下來。
這兩三年來得到了好多從前想也想不到的工作機會,漸漸讓所長得已發揮。儘管多了許多掌聲和令自己驕傲的成就,關於我的人生最大的命題卻始終是愛。直覺行事的人最浪漫的特質與最脆弱的缺點,就是依憑這樣的愛而活。時常掉入傷心的迴旋,我卻不曾後悔。
噴香水的時候常常想起過去某段時光,氣味一直是絕佳的媒介。我有一罐寶格麗香水,那個氣味裡充滿三年前第一次出國的回憶。走在夜晚的墨爾本,我第一次體驗到旅行的新鮮,第一次踏實地踩在別的土地上。我永遠也忘不了一個人散步的晚上,冷冽的空氣,無人的街道,只剩下自己和大衣上殘留的香水味。我對著那個寧靜的城市傻笑,太快樂了,像是許了好久的願望突然快轉到實現的那天。
開始旅行以後,如電影一般浪漫的情節在生活裡上演。在台北遇見這個法國人,決定為了自己前往加拿大探險。在曼谷旅行遇見了所愛的人,衝動地改變行程放棄機票,只為了延長以為一生一次的遭遇。後來為他去了一趟美國,當時的我甚至覺得自己會在25歲結婚。在舊金山道別的那個白天,加州的陽光是最好的陽光。我搭著公車一路往下,心情跌到谷底,喘不過氣,覺得自己再也無法繼續愛人。下過雨的山巒之間,公路之上,出現了三道彩虹。
在沖繩遇見了超然的以色列人,回台灣的飛機上,我們挨在一起看日落。橘黃色的陽光讓我以為是希望。送他去香港轉機的路上我想起了自己最喜歡的電影。那時候一個聲音告訴我必須啟程。我一直覺得自己仍然不懂愛。而這次出發就是為了揭穿自己一直以來所追尋的到底是什麼。我便在隔天訂了當晚的機票飛去香港。兩天的時間,陪著這個從來沒有遇見過,如此特別的人。我開始覺得這份愛始終出於崇拜。飛回以色列以前,他告訴我 “Shouya of course I love you. We’ve been talking about love this whole time.” 他的離去帶著成熟與無爭。我們會再見到嗎?
最近聽到徐佳瑩唱林俊傑的「對的時間點」深深被打動。歌詞是這樣唱的:「如果生命是場寂寞的渦旋,不管千迴百轉方向不會偏。起飛前看一眼,每張我愛過的臉,每個交錯和無緣,都在潛意識挑選對的時間點。」在每一個重大的甜蜜與挫敗之間,纏繞著無數次的心碎。摔得更用力的時候好像在告訴自己又離真正的答案更近了一點。給過彼此一個機會,愛錯以後從此消失。注定寂寞的這場生命裡,交錯與無緣是如此貼切地形容著生命的全部。
最近的心情和世界的狀態一樣憂鬱。一萬天竟然在這樣苦澀的時間點到來。也好。這一萬個日子裡,我是如何榮幸地被愛著與放棄著。甜美與心酸一樣令人著迷。人一輩子能活幾次一萬天。三分之一的生命流過,我不再是無法插嘴的孩子,而是有能力去愛去思考生命的大人。曾經覺得自己被糟蹋被冷落被緩緩地放開。因為痛苦的折磨而無法繼續愛人的念頭像一個死結,卻總是能被下一個人解開。
也許明天、後天或是不久的未來我就突然死掉或者消失。無常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如果順利去到下一個一萬天,我就五十五歲了。所有曾經最愛最捨不得的人,難說還在不在身邊。到時候的生命感觸必定更加龐大。
青春的雨快下完了。但願這一萬個日子的成長,匯聚成一道溫暖的光,照耀每一張認真對待過的臉龐,也帶走一路上坑洞裡所有最心酸的潮濕。
糟蹋造句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樣的譯者被機器取代也不足惜
——新書《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
兩位資歷夠嚇人的譯者,一個是英國文學博士、外語教授,曾獲翻譯獎,一個是人工智慧博士、資訊管理學教授,結果共同端出的翻譯,在全書序幕的前幾小段(見於博客來試讀第一頁)就至少有如圖標出的三處翻譯問題:
第一個是糟糕的不知所云的詞彙「實體事實」,把 embodied reality 的 reality 翻成「事實」(facts)!?
接著是省略原文造成曲解,漏掉 from 還能造句瞎掰,中文也不通(「無形的、流體的一小步」,亂加頓號)。
最後一個則顯示他們不懂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這一不算罕見的片語的意思,也不覺得寫出的譯文怪怪的,讓人一看大概就知道有鬼。
這十之八九預示著,一本看似很有趣的書又就此糟蹋了。
~~~~~
噗浪網上有讀者如此評論中譯:
// 問題有幾個:
1. 翻譯有明顯錯誤。我(和讀書會的朋友)一邊讀一邊在吐槽。朋友很快就指出一個很明確的問題:他×的你第一頁就把Star Trek 翻譯成星際大戰了啊,這是要人怎麼讀。我還留意到書裡面的某些小細節被誤譯了。讀書會期間我們都在笑要不要時報找我們來勘誤修訂這本書,然後時報付錢給我們……
2. 翻譯很不通順。原文用了很多術語。先不論某些術語翻譯得很奇怪,原文沒用術語的地方,你總也不能按照語意翻譯吧……這根本就是直譯。
3. 書的內容很深。原文其實也很深,朋友投訴這本喜歡亂拋術語,例如將能指和所指(索緒爾的東西)上綱上線到打字機的鍵和字的關係,就讓我們想了三十分鐘還想不到是能怎麼解讀。但這就不是譯本的問題,而是原文的問題咯。
總結:想讀的,請自己去找電子書或者買電子書。紙本書翻譯得極差。我不知道這書怎麼可能獲得台灣科技部贊助,或者通過審核,或者如翻譯者在序言之內說得那麼費心力。我們只讀了兩章就已經決定放棄。
這本書是研究科幻小說和後人類的題材。但請不要去讀中文版。已經在讀原文,覺得原文寫得非常有詩意,某些地方甚至很幽默,而中文版只是將文章放入機器轉譯而已。 //
~~~~~
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
HOW WE BECAME TH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
原文作者: N. Katherine Hayles
譯者: 賴淑芳, 李偉柏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07/10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凱瑟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
N. 凱薩琳.海爾斯寫作本書時任加州大學洛衫磯分校教授,現任杜克大學英文系「詹姆士 .杜克」講座特聘教授(James B. Duke Professor)。她擁有化學及英文高等學歷,著有《我的媽媽是電腦:數位主題和文學文本》,並編輯《混沌與秩序:文學和科學的複雜動態》,皆由芝加哥大學出版。代表作《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HOW WE BECAME TH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已成為文學、人類學、社會學與媒體學等研究領域崇奉為經典之作。
譯者簡介
賴淑芳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人文暨教育學科)合聘教授。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博士,曾獲梁實秋文學翻譯獎、台大文學翻譯獎。學術專長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文學科學、文學翻譯,目前教授維多利亞小說、臺灣文學外譯等課程。
李偉柏
英國愛丁堡大學人工智慧博士,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仿生系統、資料探勘,目前教授人工智慧、資料探勘等課程。
推薦人
林永隆(清大資工系講座教授、科技部AI創新研究中心辦公室主持人)
李奭學(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李蔡彥(政大資工系教授)
賴俊雄(成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呂佩穎(高醫大醫學系教授、醫學與人文科主任)
糟蹋造句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進黨的言論怎麼跟共產黨那麼78像?
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中國國民黨的基礎沒有因為2016年選舉而潰敗,國民黨基層還是存在,社會保守反改革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所以改革過程才會遭遇這麼多的挑戰,民進黨2018年選戰最大的意義是,如何讓反改革的保守力量死心,「要讓國民黨再輸一次,讓台灣再贏一次」,這些反對改革的力量才會死心,台灣才能真正建立長治久安。...
...讓共產黨徹底了解台灣民心真正的走向,兩岸關係才有可能真正展開新的局面」,這對台灣來講才是真正的長治久安...」
毛澤東反右運動時:「...民盟在百家爭鳴和整風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別惡劣,有組織、有計劃、有綱領、有路線,都是自外於人民的,是反共反社會主義的。還有農工民主黨,一模一樣……整個春季,中國天空黑雲亂翻,其源蓋出於章羅(註:指章伯鈞、羅隆基)同盟……這種人不但有言論,而且有行動。他們是有罪的,『言者無罪』對他們不適用。...」
民進黨與共產黨背後共同邏輯都是:「凡是反對我者,都不算是人民,都應該被打擊到死為止!反對聲音都不算民意。」
民進黨上台以來搞一例一休、廢核減碳等政策,與毛澤東後來搞的三面紅旗沒兩樣 -- 都是以為強政府之力可以改變自然定律。
其實陳水扁執政時,民進黨就堂堂上演過全黨水母腦的戲碼,還記得2006年游錫堃說:「倒扁就是中國人糟蹋台灣人,台灣絕對不能讓『紅色恐怖』打倒、被糟蹋、被看輕!台灣國加油!」
與1976年江青面對審判時辯駁:「你們逮捕我,這是醜化毛主席。審判我就是醜化億萬人民,醜化億萬人民参加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簡直是照樣造句!
還有嗎?還有:
1976年
人民日報提出【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2006年
辜寬敏說:「沒有阿扁,怎麼挺台灣」
https://udn.com/news/story/10958/296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