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糖尿病足初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糖尿病足初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糖尿病足初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糖尿病足初期產品中有10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常常好食Good Food,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68歲的金鐘獎資深演員 #龍劭華 猝逝,身後經醫界了解他長達12年受糖尿病所苦,長期服藥卻未回診,可能併發三高慢性病,腦部基底循環不好,突然倒下且沒有呼吸心跳,有可能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肺栓塞或基底動脈阻塞。 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的「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達11%,患者人...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窩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貓的傳染性腹膜炎它的感染的病源是冠狀病毒 就是現在大家很有名的武漢肺炎 是同一個家族的病毒 2018年之前我們可以說它的死亡率 應該可以說應該是100%」 貓傳染性腹膜炎是從廣泛感染在貓咪身上的冠狀病毒突變而引發的疾病,不僅致死率接近100%,初期診斷的困難度也相當高。面對貓咪絕症殺手,飼主需要...

糖尿病足初期 在 Yuko Gonno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3:44:22

現代日本に急激に増えて社会的に 問題視されているのが 糖尿病 余分な糖は体のあらゆるところを攻撃します 一番ダメージ受けるのが血管 体の中のタンパク質が茶色くカラメルのように固くなることが 『糖化』です 細胞の70%がタンパク質でできています タンパク質は新陳代謝により入れ替わりますが食事から過...

糖尿病足初期 在 菜+☁️(營養師小麥/健身教練)運動 營養 身心靈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5:25:03

疫情期間的亂吃讓你增了不少脂肪? 要收心就來看看這篇文🔥🔥 從前我們都認為增肌減脂的關鍵跟TDEE很有關 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還有更多可以細節可以再討論 比如說睡眠、訓練本身的質量、飲食等等 (先預告,這篇文字很多!但有認真看可以破除幾個以前的迷思🤑) 之前幾篇文章告訴大家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

糖尿病足初期 在 偶疑的梅子與南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11:50

還記得在懷胎梅子的時候,我做了一個神奇的胎夢,夢到我一直在喊著梅子的本名。隔日起床後,雖然早已想不起當時呼喊的本名是什麼,但那朦朧的夢裡出現的可愛姿態,卻是讓我在懷孕八週時,就立馬知道是女寶的驚喜。 還記得,當時的老醫生老神在在的說是小女孩的當下我不以為意,直到12週當下,梅子豪邁地展開M字腿,讓...

  • 糖尿病足初期 在 常常好食Good Foo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0 13:00:01
    有 73 人按讚

    68歲的金鐘獎資深演員 #龍劭華 猝逝,身後經醫界了解他長達12年受糖尿病所苦,長期服藥卻未回診,可能併發三高慢性病,腦部基底循環不好,突然倒下且沒有呼吸心跳,有可能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肺栓塞或基底動脈阻塞。

    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的「2019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達11%,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30萬人,其中9成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每十個患者中會有一個是年輕人,糖尿病患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男性患者佔的比例較高。

    因第二型糖尿病與遺傳、長期高澱粉的飲食及肥胖有關,本身醣類代謝較差加上肥胖及不健康的飲食,使身體對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反應下降,因而使血糖居高不下。

    美國Geisinger健康醫療中心近年針對糖尿病導入食療衛教,提到:「健康的飲食、運動,絕對是預防糖尿病的不二法門,而且有助於調節血糖。」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也指出,初期血糖偏高尚未成為糖尿病前期時,在這個階段若能做好良好的飲食控制,便能大幅降低進入糖尿病病程的情況。若是已經確定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更需要做好飲食控制,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產生。

    擔心父母或是自己得面對這個「國病」?!今天就幫大家整理5種飲食法預防糖尿病!

    📢想要控制血糖,就要先瞭解為什麼會高血糖?
    我們所攝取的澱粉、糖等碳水化合物(醣類)進入體內後會經由消化道分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會由小腸絨毛吸收到血液中稱之為”血糖”, 胰島素會使血糖進入細胞提供能量給器官運作,而過多的血糖會儲存成肝醣或脂肪,提供未來能量所需。

    當我們血液中葡萄糖突然快速增加,身體也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來降低血糖,長期下來,細胞會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造成儲存血糖的效率降低,而這樣的現象稱之為”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阻抗使血糖居高不下,當空腹血糖大於100mg/dl,這樣的現象稱之為”高血糖”,空腹血糖大於126mg/dl就是患有糖尿病。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提醒大家,若不重視血糖的穩定,使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的情況,會使身體中器官受損,導致許多併發症的產生,像是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以及腎臟病變等等。

    💬小編簡單說:
    血糖快速上升下降→細胞儲存血糖的效率下降→形成”胰島素阻抗”
    當空腹血糖在100mg/dl~125mg/dl之間為糖尿病前期,也就是所謂的”高血糖”;當空腹血糖高於126mg/dl,就是”糖尿病”
    所以”胰島素阻抗是糖尿病前期的症狀”。
    要怎麼吃才能成功控制血糖呢?幫大家整理以下6種飲食法,都對改善糖尿病及高血糖有幫助!

    ㊙【均衡飲食】
    ‼飲食重點:每天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避免過多熱量堆積,均衡飲食建議三大營養素的比例為醣類55%、蛋白質20%、油脂25%。
    ✔優點:穩定血糖、減少微量營養素缺乏的問題、避免過多熱量堆積及慢性病的發生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 告訴大家,膳食纖維會增加食物在胃停留的時間,提升我們的飽足感,且能拉長腸道消化吸收的時間,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有益於血糖穩定。

    ㊙【#減醣飲食】
    ‼飲食重點:將碳水比例控制在45%以下,以低GI全榖雜糧類澱粉為主,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葡萄糖儲存成脂肪的機率。
    1.不碰精製糖類食物
    含精製糖的食物需要嚴格限制,避免精製糖使血糖快速提升,增加脂肪堆積的機會。
    2. 降低碳水化合物(醣類)攝取
    減醣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來源減少,胰島素便不會大量分泌,身體較不易囤積脂肪,同時可以增加身體脂肪的運用及代謝。
    3. 適量蛋白質
    減少飲食中的醣類後,需要提升飲食中蛋白質及油脂的比例,充足的蛋白質攝取,能幫助維持身體的肌肉量,並減少身體分解肌肉作為能量來源的機會。
    4. 烹調用好油
    減醣飲食攝取油脂的比例較一般飲食更高,因此選擇好油,才能減少大量油脂攝取可能增加的疾病風險。
    🉐降血糖效果:未精製的全榖雜糧能有效避免血糖快速升高,且將醣類比例降低,避免血液中有過多的血糖。
    ✔優點:穩定血糖、幫助瘦身、預防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

    ㊙【#地中海飲食】
    ‼飲食重點
    1. 每餐都有新鮮蔬菜,營養均衡:蔬果中富含植化素,是重要的抗氧化營養素來源,能預防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危險因子。
    2. 選擇非精製的澱粉類:適量全榖根莖雜糧,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取,保留澱粉類食物本身富含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夠使排便順暢,使代謝廢物不堆積在腸道中。
    3. 每週至少攝取2-3次的魚肉: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飽和脂肪含量較低,對心血管較沒有負擔。
    4. 用好油:以橄欖油及堅果作為主要油脂來源,不飽和脂肪酸較高,且富含ω−3脂肪酸,屬於抗氧化營養素,對心血管有保護的作用。
    5. 少吃紅肉及甜點:紅肉中的飽和脂肪及甜點中的反式脂肪皆屬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需要注意吃的頻率,一週最多一次,同時減少甜點的精緻糖攝取,穩定血糖。
    🉐降血糖效果:整體飲食法可降低胰島素阻抗為主因,大量蔬果、全穀類為低GI食物,也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波動。
    ✔優點:穩定血糖、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楊斯涵營養師 指出,地中海飲食可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得舒飲食】
    ‼飲食重點:低鈉、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有效降低血壓。
    1. 選擇好澱粉:好澱粉就是「非精緻」的澱粉,建議一天至少一餐選擇地瓜、燕麥、全麥吐司、糙米飯、南瓜,或五穀飯等富含纖維質及鉀的粗食,可幫助降低血壓。
    2. 天天5蔬果:蔬果中富含維生素、植化素、礦物質(鉀、鎂、鈣)。
    3. 白肉取代紅肉:選擇雞肉、魚肉,取代豬肉、牛肉等紅肉,減少飽和脂肪酸。
    4. 每天2杯低脂奶類:補充鈣質、蛋白質。
    5. 吃堅果好油:多方攝取不飽和脂肪酸,降低身體發炎反應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降血糖效果:全榖雜糧類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膳食纖維也可以降低胰島素阻抗,延緩血糖上升。
    ✔優點:降低血壓、血脂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家有發現嗎?上面四種飲食法都有共同特色!
    澱粉類以”全榖雜糧”為主,不食用精製加功過的碳水,來穩定血糖。
    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來延緩血糖上升及降低胰島素阻抗。
    ”不飽和脂肪的好油脂”,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最近也開始有一些醫師、營養師提倡”彩虹飲食法”,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什麼是彩虹飲食法!
    ㊙【#彩虹飲食法】
    ‼飲食重點:將蔬果分為紅、橙黃、綠、藍紫、白色、咖啡色、黑色等7種顏色,強調每日需攝取上述顏色中的5種以上蔬果,每種約一個拳頭大小的份量,而且每餐蔬果份量約80%,剩下的20%以全榖雜糧、蛋白質、油脂為主,不同的蔬果裡面含有的植化素不同,不同的植化素也有不一樣的功效及抗氧化能力,蔬果中的膳食纖維也被證實有助於降低胰島素阻抗的發生,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纖維更能有改善腸道菌相、延緩醣類的吸收。
    🉐降血糖效果:豐富的膳食纖維能降低胰島素阻抗發生,延緩醣類吸收。
    優點:多方攝取不同的植化素,達到抗氧化的效果,能有效降低血糖及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可以吃【#生酮飲食】嗎?
    ‼飲食重點:生酮飲食法主要是嚴格控制碳水的比例,大量提高油脂的攝取,讓身體逐漸以消耗脂肪做為能量來源。
    ✔優點:短時間可以減緩高血糖症狀,
    ❌缺點:醫界普遍認為,生酮飲食會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過低,甚至導致昏迷;而為了燃燒脂肪產生酮體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酮酸,過多的酮酸會導致血酸濃度上升,並且造成腎臟負擔等副作用。採用此種飲食法需要考慮可能引起的風險。

    📢#史考特醫師 分享4個”逆轉胰島素阻抗”的訣竅給大家:
    1.斷絕精製澱粉
    ✔吃原型食物、優質澱粉、豆子、地瓜、芋頭、糙米
    2.改變進食順序
    ✔先吃蔬菜→喝湯→吃肉→吃澱粉
    3.用168斷食法
    ✔168斷食降低熱量、降低胰島素阻抗
    4.搭配運動
    ✔運動燃燒掉多餘的葡萄糖、脂肪

    注意:糖尿病患在進行任何飲食治療前應先諮詢醫師營養師意見以避免嚴重副作用產生。並且勿自行斷藥,以免延誤病情。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
    簡單的分享⮫讓更多朋友認識減醣
    隨手的按讚👍給予我們溫暖的支持💕

  • 糖尿病足初期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07:30:11
    有 79 人按讚

    【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主角林吳金枝的兒子林進民分享他紀錄、陪伴失智母親10年甘苦。林進民說,當初紀錄媽媽生活點滴只是想留做紀念,沒想到拍了10年,早在10年前媽媽就出現失智症狀,例如媽媽常重複買東西,鍋子、刷子買一堆,忘了煮過很多飯,四處藏東西、找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走。
     
    林進民表示,有一次在家裡聽到媽媽喊說「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他楞了一下跑去看,媽媽竟站在冰箱旁喝醬油。還有一次他載媽媽去菜市場,先讓媽媽在雜貨店前下車,他停好車返回,竟聽到媽媽向別人說:「哪個司機很好,載我來,還給我1000元。」哪時候他才驚覺媽媽可能失智了。
     
    紀錄片導演陳姜瑾也說,拍片前並不清楚失智症,看了林進民哪麼多紀錄影片,內容包括阿嬤生病初期,到她後來臥病,而當她開始拍攝時,阿嬤已空白的一張紙,拍了紀錄片後,她發現失智症還是很難懂,人生也很難懂,看起來很平淡的生活,卻很珍貴[1]。
     
    ■從Fiction(小說)到Non-Fiction(記實文學)
    59歲的松浦晉也一位作家,擅長報導太空科技新聞。始料未及的是,松浦人生的轉折不是尖端科學,而是在照護失智的母親後因「男性照護先鋒」之名,引發日本社會熱烈討論。
     
    在日本,由兒子照護年長父母,松浦晉也並非先例。但他以身為兒子的男性視角,記錄與母親的失智症搏鬥2年零6個月的經緯並公開出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母さん、ごめん!50代独身男の介護奮闘記)於2017年出版,迄今在照護福祉學、高齡化社會等類型中仍榜上有名。
     
    松浦透露寫書的契機是,2015年2月確認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後,為了延後在刊物寫專欄的日期,他坦白地告知編輯部。「那就寫你照護母親的事吧。會受歡迎的唷,」編輯建議。
     
    母親失智,攪亂了天色常藍的生活。「對我來說,照護生活就是與壓力抗戰,」松浦低聲坦承。59歲的松浦未婚,是長男。2004年父親罹癌去世後,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同住。弟弟離家自立,妹妹遠嫁德國。
     
    松浦向來以工作為重心,對母親的健康狀況感覺遲鈍,也不關心照護的議題。直到發現母親的行為舉止違反常理,例如講話語無倫次、時空感錯亂、胡亂購買電視購物頻道上的商品、帳戶存款顯著減少、家裡雜亂無章⋯⋯,才知道母親失智的程度已達「需照護1級」(日本分需支援1.2和需照護1.2.3.4.5級),也就是排泄和入浴都需借助他人之手。
     
    失智是條不歸路,患者的情況每況愈下。松浦從此墜入沒有盡頭的暗黑世界。
     
    與母親的衝突隨症狀升高。有一天,身心俱疲的他從外返家,迎面所見的是廚房裡撒滿一地的冷凍食品,以及母親永不歇止的怨懟。怒火中燒,他情不自禁地舉起手來,重重地打了母親一巴掌。「居然打你媽,你這個不肖子!」母親緊握雙拳朝他衝去,全力反擊。
     
    那晚,松浦徹底崩潰了,懊悔與無力感如浪濤般幾乎將他吞噬。母親照護床腳下那深深的壓痕和地毯上的尿漬,交替著出現在朦朧的夢境裡。一帆風順的人生早不見蹤影,置身在看不到岸邊的現實,讓他覺醒到初嚐敗仗的根源是對失智症無知,他禁不住淚流滿頰[2]。
     
    ■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
    台灣目前已正式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成長,有關失智症的議題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近5千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是失智者。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呂念諭說,失智非單純老化或記憶減退,也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其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基本自我照顧及獨立生活能力。
     
    呂念諭指出,較常見的失智症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及「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該病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病程上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退化的時間也不一定,有個別差異[3]。
     
    ■《刺胳針》[6]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會越來越高;然而將高收入國家(high income countries)與中低收入國家(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相比較後可以發現,高收入國家的高齡人口失智的情況低於中低收入的國家,也就是說,年齡這項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可能。
     
    目前已經較為普遍認可的失智症危險因子有九項,包括:教育層度低、高血壓、聽力障礙、抽菸、肥胖、憂鬱、缺乏運動、糖尿病與低社交生活。今年的建議中特別增加了三個危險因子:過度的飲酒、腦部的受傷與空汙。
     
    ■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
    ▪第一個部分是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neuropathological damage)
    執行的方針包括:控制血糖、治療血壓、避免頭部受傷、停止抽菸、減少空汙與減少中年肥胖。
     
    ▪第二個部分則是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cognitive reserve)
    透過治療聽力受損、維持社交生活與受教育則是建議的方式。此外,規律的運動、減少憂鬱的發生與避免過度飲酒被建議為同時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和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
     
    如果將這些「人的生命旅程(早年、中年與晚年)」與「危險因子」配合比較的話,可以得到以下的對照:
    ▪早年(<45歲):教育層度低。
    ▪中年(45-65歲):聽力受損、腦部受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
    ▪晚年(>65歲):抽菸、憂鬱、社交缺乏、缺乏運動、糖尿病與空汙。
     
    除了個人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政府的功能也不可忽略。正確的政策可以帶給國民更健康與較高的生活品質,落實全民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延長可以減少早年低教育層度的問題;透過政策減少頭部外傷的活動與可能性,例如:美式足球因為需要利用頭部撞擊作為進攻手段的方式也經常造成球員罹患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
     
    減少國人飲用酒精的程度以及減少空汙的排放都是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另外,落實全民的心血管健康與糖尿病的預防等等措施,都是建議政府可以採取的相對應措施[4]。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而東亞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為6.99%。國際失智症協會(簡稱ADI)將每年9月訂為國際失智症月,在2016年主題是「記得我」(Remember Me),就是要提醒民眾,即使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現在可能已經不記得我們,但曾經共度過的美好時光,一直都在彼此心中[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自由時報)「媽媽說紅茶是鹹的」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首映: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6389
    [2](天下雜誌)「媽媽,對不起!一個獨身中年大叔照顧失智母親的故事」: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19
    [3](桃園電子報)「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 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https://tyenews.com/2021/04/120783/
    [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3
    [5](國民健康署)「記得我…關懷失智家人 注意早期7徵兆 預防失智症,從健康生活做起」: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6&pid=3158
    [6]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2020 Aug 8;396(10248):413-44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康健雜誌)「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085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照 #失智症 #失智症危險因子#教育層度低 #高血壓 #聽力障礙 #抽菸 #肥胖 #憂鬱 #缺乏運動 #糖尿病 #低社交生活 #過度的飲酒 #腦部的受傷 #空汙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糖尿病足初期 在 常常好食|健康制作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02:13
    有 15 人按讚

    肚子大,就是健康亮紅燈的警訊。國健署統計,台灣的中壯年人口,超過50%腰圍超過90cm。

    研究指出腹部脂肪過多會加速衰老,與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15種以上導致死亡的疾病有直接關係,甚至會增加失智風險。

    有啤酒肚的朋友不要害怕,我們 #林亞貞營養師 告訴大家瘦小腹10大關鍵祕訣!

    1. 減少精緻糖類、飲料、甜點等食物
    2. 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3. 持續控制飲食總攝取熱量
    4. 選擇真食物
    5. 足夠的睡眠
    6. 間歇性斷食
    7. 每日排便
    8. 嘗試低醣飲食控制
    9. 進行有氧運動
    10.加強核心運動

    這10個關鍵秘訣你可以做到幾個?想要成功減去腹部贅肉或是內臟脂肪,30%靠運動70%靠飲食,所以好的飲食習慣是關鍵!

    造成腹部肥胖的飲食習慣原因有很多種,像是吃了太多精緻澱粉、大魚大肉、重鹹重油,最重要的是蔬菜攝取不足!

    這些原因有小肚肚的其實都知道,但是水煮餐沒味道、沒配飯也吃不飽,改變習慣好難啊!

    健康制作所減醣好食包的料理方式跟食材選用,不使用精緻澱粉、精緻糖,符合減醣原則。

    每餐碳水化合物(醣)的熱量比例控制在45%以下,有魚有肉,口味多變,搭配出多種吃不膩的減醣餐!可以跟你一起配合醫生與營養師的指示,幫大家設計好分階段進入低醣飲食,控制熱量來源!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搭配好食包,可以參考以下三種減醣組合
    ❤️一週五餐減醣組:https://www.healthydiet.com.tw/product/83

    🉑碳水化合物的熱量約佔每餐熱量的37%
    選用低脂雞肉、魚肉、豬肉,全穀類主食,攝取足夠膳食纖維的同時還能增加飽足感。
    ➡️適合從未嘗試過減醣餐的人,每日選擇吃1~2餐,讓身體逐漸習慣碳水化合物的減少。

    ❤️初期減醣飲食3日餐:https://www.healthydiet.com.tw/product/214
    🉑碳水化合物的熱量約佔每餐熱量的36%
    一週選3日,完整實施減醣飲食,餐餐都不同,多種組合吃不膩
    🈶早餐綠拿鐵+無澱粉鹹派,滿滿蔬果膳食纖維
    🈶午餐有雞有鴨,有全穀類主食,豐富菜色
    🈶晚餐魚豬牛一次滿足,大魚大肉也健康。
    ➡️適合減醣新手或曾經嘗試減醣飲食,卻無法持續者。

    ❤️進階低碳飲食3日餐:https://www.healthydiet.com.tw/product/213
    🉑碳水化合物的熱量約佔每餐熱量的23%
    適應初階減醣期後,再以一週三日進入低醣飲食,循序漸進甩掉脂肪。
    🈶早餐無澱粉鹹派,補充膳食纖維,促進代謝
    🈶午餐低GI義大利麵、燉飯,搭配蔬菜補充飽足感
    🈶晚餐有肉配蔬菜,沒有澱粉也不會餓
    ➡️適合已嘗試一段時間減醣餐且體重遇到停滯期的人。

    #滿千現折50 ☛輸入折扣碼goodfood50

    ㊙️間歇性斷食怎麼吃?
    間歇性斷食是長時間空腹約14小時以上,增加身體燃燒脂肪的時間

    想實施間歇性斷食的朋友,若上午9點享用早餐,晚餐最好於7點前用餐完畢
    以初期減醣3日餐為例
    早餐9:00 綠拿鐵+鹹派
    午餐13:00一肉一菜一澱粉
    晚餐18:30一肉一菜一湯/綜合包
    適當的飲食,搭配一週三次有氧運動,會發現肚圍愈來愈小喔!大家一起加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訂餐及更多健康飲食訊息:https://www.healthydiet.com.tw/
    加入健康制作所Line@集點換好禮:https://lin.ee/1GPiOWy
    營養師一對一「飲食計畫」熱線:https://bit.ly/37RJefN

  • 糖尿病足初期 在 窩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23 17:04:08

    「貓的傳染性腹膜炎它的感染的病源是冠狀病毒
    就是現在大家很有名的武漢肺炎
    是同一個家族的病毒
    2018年之前我們可以說它的死亡率
    應該可以說應該是100%」

    貓傳染性腹膜炎是從廣泛感染在貓咪身上的冠狀病毒突變而引發的疾病,不僅致死率接近100%,初期診斷的困難度也相當高。面對貓咪絕症殺手,飼主需要好好了解,做足預防!

    閱讀完整圖文報導:https://wuo-wuo.com/report/42-pet/1336-cat-fip

    特別感謝|小王子貓專科醫院|郭嵐忻獸醫師( 我不醫人- Dr. Lan)

  • 糖尿病足初期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24 06:30:00

    控糖天書全書收錄了糖尿病患者的各項須知,包括對糖尿病的基礎認識、醫生分述糖尿病有機會引起各類型併發症的徵狀。又有中醫、營養師以及各專家推介適合糖尿病患者的中式湯水、菜式和甜品,提供如上茶樓嘆點心的飲食宜忌指引。運動有效控制初期糖尿病,故書中亦有專業人士示範各款伸展運動,以及一些對患者的運動指引建議,適合想控制或是預防糖尿病的人士參考。

    即睇:https://hk.adai.ly/e/hN2bTxMrA6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糖尿病 #飲食 #控糖 #湯水 #運動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糖尿病足初期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2-30 19:00:06

    【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縄文人の平均寿命
    30歳説が最近見直されてて、

    人骨の調査で65歳以上が
    全体の3割以上を占めて
    いたことが判ったそうだ
    http://www.
    asahi.com/
    culture/news
    _culture/TKY
    201011130129.
    html

    平均寿命が30歳前後とされ、

    「過酷な生活環境のため、

     早死にする人が多かった」

    と考えられてきた縄文
    時代の人たち。

    しかし、出土人骨の年齢
    推定に関する最新の研究で、

    実は65歳以上とみられる
    個体が全体の3割以上を
    占める――という結論が
    このほど提示された。



    やべえよ。

    縄文時代ったら、ドングリ
    拾って貝掘って鹿捕まえ
    食べてた原始人だよ。

    そんな自分から高齢化が
    進行していたなんて……



    村で平穏に市ねるのは
    年寄りばかり、

    若者は死体が
    見つからなかったり回収
    できなくて葬れないような
    死に方をした、

    という可能性は排除でき
    てるのだろうか。



    そうなん?

    江戸時代でも生まれた子の
    4人に3人は1年以内に
    市ぬと言われていたのに
    縄文時代って凄かったのか?



    「埋葬されて出土する人骨のうち」

    に注意な。

    赤ん坊は埋葬しなかったり、

    埋葬しても骨が残らなかったり、

    出土しにくい。



    初期、タワーマンションを
    分譲で買った人がそろそろ
    大規模修繕をしなければならず、

    その費用が通常の
    マンションの
    比でないくらい高額なんで、

    積み立てでは当然賄えず、

    月4万円の共益費だそうだ。

    ローンに上乗せされ苦しく
    なって退去も増えてるとか。

    たしかに高層ではメンテも
    大変なのはうなずける。

    そもそも修繕までは気が
    回らないよなあ。



    共益費じゃなくて修繕積立金な

    4万で足りるのか



    費用がかかるくらいなら
    かわいいもので、

    実際のところタワマンを
    補修する技術はまだ開発さ
    れていない。

    補修できるかどうかも
    わかっていない。



    原子力発電所とか海底鉄道
    トンネルとか海峡架橋とか、

    補修や撤去の技術が無い
    費用がナンボかかるか
    判らんみたいな建造物、

    多いよなあ。

    東京タワーとかどうやって
    とっこわすつもりなんやら



    最近社会問題になってるな

    恥ずかしながら自分も言わ
    れるまでそんなリスク
    考えもしなかったから
    賃貸暮らしのうちに知れて良かった



    投資で買った部屋も多い。

    タワーマンションが話題に
    なったころの物件は管理費
    積み立てに従来のものしか
    想定していない。

    古いタワーマンションには
    高額管理費で買い手もつかない。

    つまり不良債権になる。

    誰かが九龍城になるというんだよ。

    ダンピングされ、管理費も
    調達できなければ、

    穴だらけのお化け屋敷になる。

    他人事ながら気になる。



    登記簿に所有者が記載さ
    れていなかったり、

    記載されていても連絡が
    取れなくなっている土地が多く、

    全国の所有者不明土地を
    合わせると、

    なんと九州に匹敵する
    面積もあるらしいこと
    道路の拡幅工事の際に、

    所有者が分からなくて
    工事が進まなかったりして
    困ってるそうだ



    相続して名義換えないで
    何代か経ってしまうとね。



    そういうの市町村が調査し
    てるみたいで友達の
    とこにも実家近くの市から
    存在も知らなかった親戚の
    土地の相続人の一人になっ
    てるけどどうするみたいな
    連絡きたそうだ



    玄関に靴を出したまま、

    というのは一般的では
    なかったという事TV等で

    「靴を出しっぱなしにして」

    っていうコメントを言っていたり、

    玄関の収納テクニック!
    とかで靴をいかに取り
    やすくおさめるかとか
    やってたりで、

    漸く靴というのは玄関に
    常に並べてるものじゃない
    のかと知った靴をキチンと
    並べてるかどうかじゃなく、

    全部片付けてるものなのね…



    いちごにキシリトールが
    入っていて、

    大量に食うとおなかが緩くなること

    糖分もなんだが、
    あまりにも取れすぎて
    大量に食ってるが毎日快便過ぎる



    果物狩りに行って大量に
    食べるとトイレ(小)が
    近いなんてもんでは
    ないくらい近くなる

    人にもよるみたいだが

    一番トイレ近くなったのは
    さくらんぼで次点がイチゴ



    チャルメラとオーボエが
    全く同じシステムで鳴っている事



    チャルメラの語源はシャルマイで、

    トルコの楽器。

    軍楽隊のアレのこと。

    金属製のリードだから、

    オーボエよりはかなり扱いやすい。



    ハゲワシが剥げているのは、

    獲物の腹の中に頭
    突っ込んで食べるとき

    毛があると血とかついて
    ばっちいから。



    タコは宇宙から特別な
    遺伝子を付与された存在なんだと、

    サイエンスマガジン、

    コスモスマガジン等の
    論文が指摘してるね。

    タコ、イカは優れた神経系統、

    発達した脳、進化が
    短期間など、他の同種の
    生物の中では並外れた
    複雑な遺伝子を備え、

    目はカメラ、体は柔軟、
    カモフラージュなど
    それらが突然変異で獲得
    しているという奇妙さ。

    真面目な科学誌でこれは
    宇宙から卵で飛来して
    育った存在じゃないかと

    言う。

    宇宙飛来説は最も安易な
    発想という非難はあるけど、

    説明を読むとなるほどタコ、

    イカは海洋生物の中でも
    特異なものを感じる。



    ポケモンでテッポウウオが
    タコに進化するの思い出したw



    他の同種の生物ってなんぞ?



    火星人



    火星人は変な機械とか
    作って侵略してくるから、

    イカタコより進んでるだろー



    今気がついた。

    アポロチョコってアポロ
    宇宙船の形してるからその
    ネーミングと

    20年ずっと気がつかなかった



    松村があの身体で糖尿病
    一歩手前だったこと

    糖尿って簡単にはならないんだな



    血中の糖を上手く脂肪や
    筋肉に変えられなくなる
    ことを糖尿病と言うんだ

    だから、ある意味太れる
    人っていうのは糖尿病に
    なりにくいとも言える

    日本人はアメリカ人
    みたいな巨大な肥満には
    なりにくいけど、

    逆に糖尿病が多いってのは
    そういうこと。

    糖代謝能力が低い



    最近は痩せてたり普通体型でも、

    清涼飲料水ガブ飲みとか
    すれば若くても糖尿病
    なるって認識が浸透してき
    てるよね大半の人の先祖は
    農民で飢餓との闘いの
    歴史の方が長いし、

    食えても分づき米とか雑穀
    ・芋・豆だったのに、

    戦後いきなり白米、パン、
    砂糖を常食するようになったからな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