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糖尿病手指關節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糖尿病手指關節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糖尿病手指關節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糖尿病手指關節痛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19的網紅BeautySearch,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年紀越大,減肥之路越難行…… BeautySearch發現 昔日輕易修身的方法 現在對我來說都沒效用了🙈 看著身型一天一天增長 除了影響外觀其實更擔心影響健康 或許,還是需要尋求專業人士🤝 早前我參加了CirQ-Life健康減肥醫學專業指導 前往CirQ-Life辦公室聽取簡介 了解有關身體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提起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少人會聯想到手指扭曲變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余嘉龍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因免疫系統出現混亂,自我攻擊引致身體發炎;不僅影響關節,亦會影響其他器官。若長期不受控制,除了會導致關節侵蝕、變形,更有機會併發骨質疏鬆、血管病變等嚴重疾病,甚至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機率。因此治...

糖尿病手指關節痛 在 ღ BeautySearch ღ Blogger Styl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3:19:49

年紀越大,減肥之路越難行…… BeautySearch發現 昔日輕易修身的方法 現在對我來說都沒效用了🙈 看著身型一天一天增長 除了影響外觀其實更擔心影響健康 或許,還是需要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早前我參加了CirQ-Life健康減肥醫學專業指導 前往CirQ-Life辦公室聽取簡介 了解有關身...

糖尿病手指關節痛 在 梅根小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1 14:35:45

#梅根小日藏 x東龍筋膜槍、波力收納椅 Hello Kitty 故事機 7/24-8/3 - 今天來推薦,最近很熱很火紅的筋膜槍 那我們先來看看筋膜槍原理吧! 筋膜槍主要是透過高頻震動,加速酸痛部位的血液循環及震鬆肌肉,以達到按摩的效果! 與一般的徒手按摩不同之處在於: 筋膜槍的高頻率震動,可將力...

  • 糖尿病手指關節痛 在 BeautySearc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5 22:16:00
    有 44 人按讚

    年紀越大,減肥之路越難行……

    BeautySearch發現
    昔日輕易修身的方法
    現在對我來說都沒效用了🙈
    看著身型一天一天增長
    除了影響外觀其實更擔心影響健康

    或許,還是需要尋求專業人士🤝
    早前我參加了CirQ-Life健康減肥醫學專業指導
    前往CirQ-Life辦公室聽取簡介
    了解有關身體肥胖與細胞膜慢性發炎過程
    以及糖尿前期(代謝綜合症)脂肪肝之關係
    BeautySearch的爸爸患有糖尿
    所以我也是當中的隱性患者

    當日更安排了即場抽血🩸
    我的HbA1c 糖化血紅色素測試指數為5.6
    初步顯示現階段屬正常
    而細胞膜及血管慢性發炎測試結果
    則有待血液樣本送往美國🇺🇸醫學院作檢測
    要等待 2-3 星期後的報告
    而健康減肥計劃期間
    我除了要根據CirQ-Life團隊的專業意見
    進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
    更需要每天自行量度血糖指素
    有了這部FreeStyle Libre
    便可隨時隨地進行無痛檢測
    不用天天「篤手指」真的非常方便🥰

    臨走前還安排了數款CirQ-Life產品給我
    當中包括:
    ▪️CirQ-Life Plus 循血寧(特效)
    此產品或有助於良好血循環、深層睡眠、改善手腳冰冷、減輕慢性發炎、提升活力、穩定情緒、減輕視力退化、改善便祕
    ▪️Suga Balanz糖衡素
    此產品或有助於關注血糖、增強身體機能、減少飢餓感和暈眩不適 ,特別適合關注血糖的人士服用
    ▪️Omega-3 Fish Oil 冰島深海魚油
    EPA成份主要保護心血管功能、維持關節健康;而DHA則有助預防腦細胞退化、強化記憶力、集中力、加強思考能力、認知能力、改善老年痴呆症

    BeautySearch的健康減肥計劃正式展開
    為期三個月
    希望能盡快落磅
    讓我可以勇敢地拍全身照🤭
    ·
    ·
    ·
    CirQ-Life
    🌐 https://cirq-life.com/

    CirQ-Life
    #CirQLife #Health #血糖 #FreeStyleLibre #glucose #糖尿病 #健康減肥 #修身 #BeautyBlogger #BeautySearch #BeautySearchの日常 #KOLHK #博客 #Blogger #HKBlogger #Influencer #Trial #Blog

  • 糖尿病手指關節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9 21:29:02
    有 49 人按讚

    今晚來個問題測驗~
    天氣好熱啊!你喝水喝得夠嗎?正常人飲水量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30cc,(心臟病腎臟病患者需限制),如果以70公斤計算那至少要喝2100ml。
    解渴是喝開水還是飲料?你愛喝含糖飲料嗎?你會喝酒嗎?喜歡冰涼的啤酒嗎?你喜歡吃火鍋、帶(剝)殼的海鮮、內臟、精緻食物嗎?有沒有偶爾覺得腳的大拇指或手指頭關節紅腫痛?你抽血驗過尿酸嗎?
    今天訪視一位新個案,阿公80多歲,中風臥床有鼻胃管,可以稍微應答但是沒辦法很清楚,護理師職業病掃描第一眼評估就看到個案右手肘如柳丁大小的痛風石,我問:很痛嗎?阿公點頭。女兒在旁邊「加強」說:少年愛喝酒,痛一輩子,沒辦法啦!吃藥會稍微改善,但是一直拉肚子(秋水仙素),手腳關節好一點結果換屁股痛(腹瀉),現在要人照顧,我也很累,看他痛捨不得,吃了藥,尿布一天換7.8次,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醫師也沒招了!

    好der~為了避免大家以後痛風纏身,請仔細注意每日飲水量,不要吃太好,不要吃太補,不要喝太多酒或含糖飲料,火鍋少喝湯底,海鮮選擇種類,帶殼的控制一下,內臟類偶爾就好不要貪口,維持理想體重。希望沒人因為痛風發作而受苦,真的很痛,沒騙你。

    —————以下轉貼網路文章—————

    一. 前言:
      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症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頗為有趣的一點是在歷史上,患上痛風曾一度被認為是一種社會嚮往的疾病,因為只有達官貴人,有權有勢的上流社會人士才有機會患上痛風(高尿酸飲食多數只有富人才負擔得起)。此外,亦有認為痛風的發作是可預防癱瘓和中風等更嚴重的疾病。
      痛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典藉裡,因其疼痛來得快如一陣風,故由此命名。古代又稱「痛痹」,明朝虞摶所著醫學正傳云:「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

    二. 介紹:
      痛風(Gout; 學名:metabolic arthritis)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累積而引起的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女性一般在50歲之前不會發生痛風,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由於尿酸在人體血液中濃度過高,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裡形成針狀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趾關節(這種情況稱為podagra),踝關節,膝關節等。長期痛風患者有發作於手指關節,甚至耳廓含軟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風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發作,可使人從睡眠中驚醒。痛風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的關節。

    三. 流行病學:
      說起「痛風」,在早年被民眾視為是「富貴病」,主要是因為它最容易出現在常吃大魚大肉的貴族或有錢人身上,也就是說對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言,根本是一種終身不可能罹患的疾病,就台灣地區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很少有痛風的病例發生。
      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地區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大幅起飛,民眾的生活水準自然改善不少,優裕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與毫無節制,使得昔日被稱「富貴病」、「帝王病」的痛風,有不斷增加、逐漸普遍化的趨勢。目前痛風在台灣地區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的疾病,不但人數越來越多,發病年齡也越來越下降,據資料顯示最年輕的患者只有九歲,值得警惕;也因此現在痛風已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搖身一變為應酬族、酒仙、肥胖人士常見的健康問題。

    四. 引起的症狀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主因。研究指出在男性身上,血尿酸濃度愈高者,出現痛風症狀的機會愈高,血尿酸濃度超過每公合9毫克者,4.9%會出現痛風。近年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痛風與飲酒(尤其是啤酒)、過量的肉類海產(尤其是內臟及帶殼海鮮)攝取有關,近來的研究指出高糖(如碳酸飲料及果糖)會導致痛風。另一方面,維生素C,咖啡和奶製品則可能對阻止痛風的發生有所幫助。
    酒精引發痛風的原因是因為酒精在肝組織代謝時,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濃度加強,使得原來已經接近飽和的尿酸,加速進入軟組織形成結晶,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症。一些食品經過代謝後,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發原來積蓄在軟組織的尿酸結晶重新溶解,這時可誘發並加重關節炎。此外,劇烈運動、肥胖及壓力亦會導致尿酸濃度上升,誘發痛風。

    五.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包括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臟病變和尿路結石。臨床上可分幾個階段如無症狀症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中間緩解期和慢性痛風。
    1.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但無臨床症狀。此種狀態以後易引起急性痛風或尿路結石,且尿酸值愈高者愈易引起,但少數人則可能終生無症狀。在門診常可見病人把一切的關節或軟組織症狀,歸咎於尿酸過高,事實上有不少病人其尿酸過高是屬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2.急性痛風:是因沉積的尿酸鹽被白血球吞噬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易侵犯中年男性和停經後的婦女,早期時下肢關節較易受侵犯(少數病人則可能先侵犯上肢的關節),且愈周邊的關節愈易受侵犯。發病初期以侵犯單一關節為主,多以在第一蹠趾間關節(腳的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以後則可能有數個關節受侵犯。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疼痛,此時任何輕微的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痛風大多侵犯大腳趾關節,其他如足背、踝、膝、腕關節都可能發生。
    關節炎常在夜間發生且症狀產生極為快速,病人常在睡夢中被痛醒。急性痛風可能由於外傷、酒精、藥物、外科手術或急性內科疾病而誘發。這種突然的發作在數天到數周後即消失,但一年會發生數次,不過也有時候幾年才發生一次。

    3. 中間緩解期:指二次急性痛風中間之無症狀期間,病人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急性痛風發作之間隔時間差異頗大,可長達十餘年亦可短至數個月,但往後之無症狀期可能愈來愈短。

    4. 慢性痛風:痛風者未經適當治療可能會變成慢性痛風,此時病人除有慢性關節疼痛外,亦常有痛風石沉積於關節內或軟組織。由於關節受破壞和慢性發炎反應常導致關節變形。 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因為尿酸鹽的沉積形成粒狀或球狀的凸起,稱作痛風石。痛風石沉積在關節會造成痛風關節炎,導致關節變形。若沉積在腎臟亦會影響腎臟功能。

    5. 痛風性腎病變:尿酸鹽可能因沉積於腎臟而引起腎臟病變。痛風病人亦可能是因年齡增加、高血壓、尿路結石、腎盂炎等其他因素引起腎臟病變。

    6. 尿路結石:痛風病人常發生尿路結石,且其機會隨著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而增多。

    7. 其他相關疾病:痛風病人常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硬化和高脂血症。

    六. 結語:
      40歲以上者應定期健康檢查,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預防痛風。若患上高尿酸血症,除了在醫師指示下服用降尿酸藥物,將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外,亦必須從生活與飲食杜絕一切痛風的誘因。減少進食動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內臟類、非素食的高湯,植物性的高嘌呤食物則不必擔心),也需避免飲用過量酒精飲料,尤其是啤酒是痛風患者的禁忌。以長期來說更有效的飲食是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的飲食(低飽和脂肪、低鈉、低升糖指數、低精緻糖、蛋白質不要過多或過少,腎功能損失已經到一定程度的患者鉀及磷也不能過多),這樣也容易維持理想體重,減少肥胖問題。切勿暴飲暴食(包括盡可能的經常飲水、不要到口渴才喝水、用少量多次的飲水來達到充足的飲水)、飢餓過度,運動不足及激烈運動也會增加痛風風險。
      若痛風已經發作,則須立即檢測尿酸濃度、腎功能、血壓血糖及接受治療,並開始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第一次痛風是要開始預防這些疾病的信號),以免引起心肌梗塞、腦栓塞和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

    https://www.scmh.org.tw/dept/lab/show/Preview/page-137.html

  • 糖尿病手指關節痛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1 07:30:00
    有 59 人按讚

    【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請將步行當日常】- 正確走路4步驟,讓步行更輕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的定義,台灣在 2018 已正式步入「高齡社會」了,標準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銀髮族,佔總人口比例達 14 %,若達到 20% 則稱為「超高齡社會」[1]。
      
    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國發會於2020年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預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到了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都是中高齡、超過50歲。[2]
      
    因此,與老人相關的各種資訊也成為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議題,尤其是健康層面,因為身體老化後難免會有病痛,且容易受傷或行動不便。但其實銀髮族可以靠自己努力,儘可能地遠離病痛,或延緩病痛的到來。
      
    運動就是很重要的關鍵,可以幫助銀髮族更有效地避免受傷和生病,不管運動的強度高低都有用。所以,銀髮族要多動,才能讓美好人生維持得更久![1]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說,邁入50 歲,走路就是最好的運動。
      
    娃森解釋,走路幾乎人人辦得到,而且隨時可上路,最容易執行。她建議所有不愛運動的人,想要無痛鍛鍊身體,第一步就是常走路:「事實上,走路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有氧運動一樣好處多多。」
      
    隨著年齡增加,運動強度可能有所受限。不過,依據個別體能、年齡,走路也有多元選擇,從散步、北歐式健走到超慢跑,你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步行方式。
      
    ■低強度:散步的速度,每天走半小時
    一項針對全球17國、13萬人進行的研究顯示,每週走路5天、每天30分鐘,就能有強健心臟、減少心臟病發的效果。
      
    研究成員之一的加拿大醫師雷爾(Scott Lear)表示,最好將散步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辦公室不同部門間多走動,或是爬樓梯、起身到茶水間倒咖啡,都有益心臟健康。
      
    ▶另外,雖然一般印象要「日行萬步」,但2019年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走4,400步就能降低死亡風險。
      
    ▶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預防醫學科流行病學李宜敏(I-Min Lee)教授,2019年5月29日發表[3]在《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一項針對年長女性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平均步行達4,400步者,比起每日平均步行2,700步的人,就能降低41%的死亡率,而每日步行8,400步者,更能降低死亡率達58%。
     
    精密計算後得知每日步行7,500步左右,死亡率即趨於穩定,也就是說,即使走到萬歩,效果攀升有限,因此如果運動時間緊湊,每天只需走4,400步就有明顯效果了[4]。
      
    ■中強度:北歐式健走,可活動全身80%肌肉
    體能狀況比較好、覺得散步無聊的人可以進階一級,挑戰斜坡快步走、或背負重物走路,也可以採取仿滑雪運動的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北歐式健走不但促進熱量消耗,同時還能活動全身80%的肌肉。
      
    ▶北歐式健走:
    想像一下,廣闊的雪地配上清澈的藍天,空氣冷冽又清爽,你穿上全套滑雪裝備、準備衝入一片銀白,展開一整天的越野滑雪之旅。然後再想像一下,你在自家附近模仿越野滑雪的動作,一邊在人行道或小徑上走路,一邊用「健走杖[5]」帶動身體前行;這就是北歐式健走。
      
    麻省總醫院心臟科專家巴吉許(Aaron Baggish)醫師,非常支持這種運動方式。北歐式健走就是雙手各握一支「健走杖」,往前走的同時,上半身與手臂施力下壓健走杖,用力推動身體往前進。法國健康及運動醫學研究學院(IRBMS)巴蓋特(Patrick Bacquaert)博士說,健走杖可幫助身體平衡,能減少關節負擔,也可減輕背痛。
      
    這套專業的健走技巧是由運動生理學、健身專家共同開發,原本是專為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族群設計,比起一般的走路,需要出更多力,能消耗較多熱量,加上健走杖強化穩定性,因此包括腿部有宿疾的人和老人家都適合。
      
    北歐式健走不但是種心血管運動,也能訓練肩部、手臂、核心和腿部肌肉。巴吉許醫師解釋,「行走時不使用健走杖,只會啟動腰部以下的肌肉;如果加上健走杖,就會同時啟動上半身的全部肌肉。使用80-90%、而非50%的肌肉,可以提供相當可觀的熱量燃燒益處。」
      
    許多證據顯示,北歐式健走燃燒的熱量高於一般行走,增幅介於18-67%。與北歐式健走具關聯性的事物,還包括減少脂肪、「不良的」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憂鬱、焦慮、長期疼痛、腰圍,以及增加「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耐力、肌肉強度、柔軟度、步行距離、心血管適能和生活品質。
      
    巴吉許醫師表示,它還有另一個好處:「使用健走杖時會更加穩定,因為與地面有更多接觸點,而非僅止倚賴雙腳。」[6]
      
    ■高強度:碎步般的超慢跑,燃脂效果比健走更好
    如果上述的健走對你來說還是太輕鬆,不妨轉攻「長距離慢跑( Long Slow Distance)」,也稱作「超慢跑」。超慢跑顧名思義比一般比慢跑速度慢、步幅也比較小。由於比較不容易感到疲累,反而能跑比較久,照樣能達到燃燒脂肪、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
      
    超慢跑有個「微笑速度」的定義,也就是邊跑還能邊微笑,不僅不會臉紅氣喘,甚至還能邊跑邊聊天。換算成時速大約是5至6公里,雖然只比健走的4公里快一些,消耗的熱量卻多很多,原因在於,即使速度超慢,但「跑步」時仍有雙腳同時離地的時間,會比永遠有一隻腳撐地的健走使用更多肌肉。
      
    超慢跑發明人德國醫師亞肯(Ernst van Aaken)強調,超慢跑是步行與慢跑的結合體,看重時間長度,而非距離長度。不妨從1天15分鐘開始入門,再慢慢增加到1小時,長期鍛鍊下來,成效相當顯著[7]。
      
    ■物理治療師傳授「正確走路4步驟」,矯正姿勢後走起來可以更輕鬆
    走路姿勢錯誤,除了讓人走不了多久就會累,嚴重的話還可能產生足底筋膜炎,或是造成其他身體上的病痛,為了讓大家不為「走路」所苦,物理治療師「詹珞瑤」整理出正確走路4步驟,只要確實執行,7天後就能看出成效,想要「走」回正軌很簡單。
      
    【步驟1】:遵循腳跟滾到腳尖的原理。
    正確走路第1步:重點在從腳跟到腳尖的順序施力,讓腳底自然帶動身體產生向前動力。
      
    【步驟2】:運用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往前推。
    正確走路第2步:使用到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腿部就能自然抬起,輕鬆走路。
      
    【步驟3】: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
    正確走路第3步:要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走路時下肢肌肉才不會過勞。
      
    【步驟4】:雙手要擺動。
    正確走路第4步:注意雙手有沒有自然擺動,若無就得回頭檢查,下半身推進力是否出現問題。
      
    詹珞瑤強調,其實對姿勢正常的人來說「走路是不費力的」,只要連續7天確實執行上述4步驟,身體就會明顯感受到變化,走路會變得愈來愈輕鬆[8]。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呼籲, 50歲之後,一定要多走路。雖然走路人人都會,但依強度可再分成散步、北歐式健走和超慢跑,走對了,心臟自然好[7]。
      
    ■「維持規律的運動」- 銀髮族保健之道
    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心臟病死亡的風險,也減少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以對關節沒有太大壓力的有氧運動為原則,如快走、游泳、騎固定式腳踏車、打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
      
    運動的強度以中等運動強度為原則,運動頻率建議每週三至五次,亦可搭配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的運動,每次運動持續的時間建議30分鐘以上,如果較高齡或體力無法負荷的長者,可以一天分開數次來運動,加起來的時間超過30分鐘亦可。
      
    總括來說,維持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日常生活活動是最簡單有效的運動,如果能夠每天做體操等適度的柔軟度運動,加上每週兩次的肌力訓練,對健康的好處更多[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llo醫師)「銀髮族動起來!簡單動跟病痛說掰掰」:https://helloyishi.com.tw/senior-healthcare/active-aging/exercise-is-important-for-the-elderly/
    ∎[2]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台灣人口提前進入負成長 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8180215.aspx
    ∎[3]Lee I, Shiroma EJ, Kamada M, Bassett DR, Matthews CE, Buring JE. Association of Step Volume and Intensity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 JAMA Intern Med. 2019;179(8):1105–1112.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0899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34709
    ∎[4]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66871
    ∎[5] 健走杖與登山杖不同;登山杖附有可以套上手腕的腕帶,健走杖則是附有類似手套的特殊系統。巴吉許醫師解釋,「你是將手部滑進去,然後利用掌心而非手指,將力量傳至健走杖並帶動身體向前。」
    ∎[6] (天下雜誌)「不只是走路 歐美健身新趨勢,「北歐式健走」是什麼?」: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350
    ∎[7]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醫生:請將步行當日常」: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834?utm_source=fb_ch&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ost-04-30-dgt
    ∎[8]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注意4重點,執行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430W0122
    ▸ ( YouTube /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4重點 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youtu.be/iZG87bzP0Co
    ∎[9]2016年8月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銀髮族保健之道】(作者: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溫瓊容主治醫師):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608/project_2.html
      
    ➤➤照片
    ∎(康健雜誌)【劉秀枝專欄】熟年要「腳勤」健身健腦又舒心: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2374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運動 #老齡化 #長者 #高齡化 #步行 #走路 #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 #散步 #北歐式健走 #超慢跑
     
    JAMA Internal Medicin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糖尿病手指關節痛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3-01 16:30:02

    提起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少人會聯想到手指扭曲變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余嘉龍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因免疫系統出現混亂,自我攻擊引致身體發炎;不僅影響關節,亦會影響其他器官。若長期不受控制,除了會導致關節侵蝕、變形,更有機會併發骨質疏鬆、血管病變等嚴重疾病,甚至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機率。因此治療的重點,是讓患者盡快達至緩解狀態,即關節不再發炎、血液發炎指數回復正常水平,以及在超聲波影像中看不到發炎情況。

    余嘉龍醫生解釋,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服消炎藥只是治標,要達致病情緩解,必須採用免疫系統療法,當中的藥物主要分三大類:「第一類是類固醇,能有效抑制發炎,減輕及停止炎症對關節的侵害。但長期高劑量使用有機會引致骨質疏鬆、 血壓上升、糖尿病等副作用。第二類為改善病情風濕藥,最常用的有三種,包括強氯奎(又稱金雞鈉),藥性最溫和,能調整免疫系統,令炎症不再攻擊關節;甲氨蝶呤對混亂的免疫系統有很大幫助,但有機會出現肝酵素上升、脫髮、口腔潰瘍等副作用;還有柳氮磺胺吡啶,與甲氨蝶呤效果相若,但藥性較溫和,對肝臟的傷害較少,亦較多懷孕婦女採用。」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26/PDWPGR7AKBHMVEXOM2P7XYRRM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類風濕性關節炎 #免疫系統疾病 #關節痛 #風濕藥 #標靶藥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糖尿病手指關節痛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8-03 17:15:44

    坐了一整天,總是這裡腰痛、那裡肩痛,全身的血液循環滯留,
    連帶頭痛、眼睛疲勞也一併出現,甚至視力模糊到連眼前的東西都無法看清,
    但透過 #曬衣夾 刺激穴位,就可改善「萬病之源」#糖尿病 ,並促進全身血流,舒緩視力低下、疼痛等症狀。

    日本的亞洲手部治療協會理事松岡佳余子針灸師提到,手部像是全身器官的縮圖,
    共會通過6條經絡,而隨著經絡運行著氣血的通路,更是聚集了許多穴道,對應著全身上下的器官。
    除了經絡外,1萬7000條的神經也連接著手部與大腦。

    因此只要刺激與器官相應的穴道,便能立即對大腦傳遞訊號,讓大腦下達修復該部位的指令,
    以獲得瞬效性的舒緩,改善身體上上下下的不適與疼痛症狀。

    松岡佳余子提到,只要使用曬衣夾刺激手與手指的穴位,夾著約莫30秒到1分鐘,
    拿下曬衣夾的瞬間,便能一口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穴位相應部位的滯留血流,
    緩解肌肉僵硬與疼痛感,並能將氧氣與營養傳送到細胞,順暢排出體內老廢物與疲勞物質,
    達到改善糖尿病、視力低下與疼痛的問題。

    【曬衣夾按摩穴位】
    ※注意:切勿夾著手指超過1分鐘以上的時間,以免造成血液循環惡化喔!

    1.先使用5個曬衣夾,分別在左手手指的指尖兩側夾上,維持30秒後拆下。

    2.再使用曬衣夾分別在左手5指的指甲根部處夾上,維持30秒後拆下。

    3.接著在左手手指的指縫各自夾上4個曬衣夾後,大拇指與小拇指的下方也分別夾上2個曬衣夾,
    維持30秒的時間,若是感到特別不適時,可重複1到3的循環數次。

    4.若是肩頸特別僵硬的人,則可將曬衣夾夾在手指的第2關節處,同樣維持30秒的時間再拆下即可。

    無論左右手都可以進行,可從較為方便的方向開始,而家中曬衣夾不足時,也可一個個部位進行,
    不用一口氣夾上所有穴位。此外,一開始會感到疼痛的人,便代表有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
    如果痛到無法進行下去的話,也可夾著後維持數秒就放開,重複進行達到30秒即可。

    【相關影片】
    神奇!動動手指就能降血壓、解疼痛
    https://youtu.be/xREEHacywJk

    動動拇指大腦血流增1.5倍!防失智手指操這樣做
    https://youtu.be/gLLdgBSwStw

    醫學博士血管年輕24歲的秘密:3分鐘健血管按摩操防失智
    https://youtu.be/V8-Av5MYyQQ

    【相關文章】

    排毒緩疼痛利器!她竟成功用曬衣夾力抗糖尿病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394

    紓緩糖尿病帶來的全身不適!手腳穴位按摩消炎止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670

    癌症、糖尿病、慢性疼痛...它都能改善,名醫每天必補充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09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