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精神科社工 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精神科社工 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精神科社工 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精神科社工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王婉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安全成長、在關愛與理解中長大的權利 保障兒少能確實享有權利、平安長大,需要許多人共同努力! 這周六上午,我收到兒童健康聯盟的邀請,參加了「從兒童權利探討戀童行為與兒少性剝削」論壇,和大家分享了過去我們在立法院的耕耘及努力,也聽到了來自不同領域的與會先進分享,掌握許多我們要共同...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嘩,咁無人性都講得出?!」——慢著,我們不是慫恿大家唔要個仔。其實,這正正是中大社工學系與精神科學系採用的「#多家庭治療」,不同的ADHD家庭「交換」了孩子後,竟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 感謝中大社工系家庭及小組實務研究中心委託POPA參與製作一連三集有關香港 ADHD 孩子的短片...

精神科社工 在 Una.鎢那?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7:05:58

-【#鎢那合作】ft. @crownbook1954 #皇冠文化集團 我是個學諮商的學生,也是個憂鬱症和廣泛性焦慮症患者,我從來沒有隱藏這個身分,但也同樣不會用這個獲得大家的關注。 「出櫃」對於一個身心症患者來說,是一個需要考量的選擇,而我仍在適應這個選擇帶來的後續效應。 來美國之前,我知...

精神科社工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0 10:03:50

【 舊文重推/HBO新劇《戒指流浪記》】 _ 留意,這是2019年8月的採訪,一直都沒有在此發布,去到今天(23/7/2020)才有時間整理。 _ ********** _ 繼《通靈少女》和《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HBO Asia再次夥拍台灣製作公司開拍迷你劇 ── 合共8集、每集1小時的《戒指流浪...

精神科社工 在 艾斯特的電影紀錄 ✨ 艾電影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3 09:53:14

社會是人類群體的組合,每個人的傷痕可能是一輩子自我療傷,但社會的裂痕卻因冷漠無知而日益擴大。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EP3&4 ⠀⠀⠀⠀⠀ 「我不會做人的媽媽。」
⠀⠀⠀⠀⠀ 人終其一生都在學習每個階段的不同身份,凡事都有第一次,然而並非所有人事物都有標準解答,例如:家庭。從第三集的中,看見被害...

  • 精神科社工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2 17:30:00
    有 1,103 人按讚

    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安全成長、在關愛與理解中長大的權利
    保障兒少能確實享有權利、平安長大,需要許多人共同努力!
     
    這周六上午,我收到兒童健康聯盟的邀請,參加了「從兒童權利探討戀童行為與兒少性剝削」論壇,和大家分享了過去我們在立法院的耕耘及努力,也聽到了來自不同領域的與會先進分享,掌握許多我們要共同努力的面向。
     
    近年來兒童虐待、兒少受到性剝削影像的侵害、兒少網路誘拐失蹤離家、兒少性侵害的事件頻傳,不論發生在家庭內、或機構中,每一次類似的案件發生後,都讓身為父母的我們擔心,孩子到底能不能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成長。倘若孩子真的受到傷害了,又該怎麼協助孩子?
     
    「孩子,讓我聽懂你說的話!」
     
    一旦兒童發生疑似性侵案件,在調查詢問的過程中,非常需要懂得孩子語言的專家共同參與,及早進行妥善的訊問;如果是年齡很小或合併有心智障礙的孩子,也很需要專業精神科、社工跨專業團隊為孩子進行早期鑑定,既可避免證詞可信度受影響,讓孩子的表達,不會因為他的年齡而不被相信,也可減縮短司法審理流程,避免不必要的交互詰問,減少孩子的傷害。
     
    其實,其中專家協助詢問受害孩童的司法詢問員制度(NICHD),已經有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的法源依據,然而,要完整落實兒童性虐待的評估/鑑定、處遇及治療,整個社會跟政策,需要更多資源的投入,給予專業人員合理酬勞、積極建立司法詢問員專業培訓制度,並解決人力城鄉差距的問題。
     
    另一方面,兒童安全隨著科技發展,也面臨新挑戰。
     
    五月時,南韓 N 號房事件,給了台灣社會一個檢視自身網路環境的契機。從警政署與法務部的數據上顯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自 2017 年上路以來,性剝削被害兒少人數大幅增加,兒少網路誘拐事件也時常發生。
     
    與會先進分享了關於國外保障兒少網路安全的作法、台灣偵查實務面對兒少性剝削案件的作法與困境、民間團體的協力角色等內容。
     
    國外面對維護兒少網路安全及言論自由侵害的拉鋸下,要求業者間須先透過自律聯盟的規範,遵守「知悉及撤下」的原則,並且加入 Photo DNA 的影像比對技術,利用技術可以將兒少性剝削影像轉為數碼,並使用數碼在網路平台中搜尋比對圖像,符合者即可刪除。
     
    台灣檢察機關在偵查實務中,也面臨兒少性剝削行為人不斷演進獲取圖像的手段的挑戰。現在的幾種手法包含,假意成為男女朋友要求私密照、成為知心好友再情緒勒索、假裝為同齡好友要私密照互相檢查發育、徵模特兒、用私密照交換點數、寶物等物品。
     
    兒少權利涉及的面向非常廣,為了保障兒少安全、兒童權利,更需要從根本做起。除了修法之外,我也會持續推動兒少身體自主權、兒少表達意見權利、兒童遊戲權等權利保障相關政策。
     
    作為一個立法委員,我希望各部會在政策上都能夠給兒童更多的支持與實際的資源整合,守護好每一個孩子的未來,政府絕對責無旁貸。
     
    未來,我也會積極和相關部會溝通,希望能提供第一線實務工作者最適切的支持!

  • 精神科社工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8 08:00:01
    有 477 人按讚

    #新書上市📖|#我們的孩子在呼救
     
    《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謝依婷醫師
     
      「我都有在關心,這孩子什麼都不說啊!」
          其實孩子什麼都說了,
    透過笑或不笑、哭或不哭,沉默、憤怒或自傷……

    ▌在孩子的失序、難解背後,是那顆很想被看見、被好好愛著的心。▌
     
    🌿🌿🌿

    ▘「沒有人看見一個少年正在被強暴。」──一直說頭痛而拒學的少年,以自己的血,寫下祕密日記。
    ▘「這樣他就會死掉了!」──四歲女童拿玩具刀瘋狂剁碎黏土人。她被娃娃車司機性侵了。
    ▘「有時候我真的好討厭自己。」──少女纖細手臂上的自殘傷痕,就像媽媽的情人一樣數不清。
    ▘「如果我馬上送她去醫院,說不定她就不會死了。」──最好的朋友驟逝,女孩一滴眼淚都沒有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兩年來從未開口的少女,最後寫下了這句話。
     
    ◆◆◆

    任何表面狀況都不僅是表面。最需要去聽見的,往往是沒有說出口的。
    身為兒少精神專科醫師,謝依婷深知對於身心尚在發展、尋找自我定位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大人眼中「沒什麼」的小事,卻可能造成令他們窒息的壓力和影響。大人不解的情緒起落、行為變化,事實上,正是孩子在釋放線索,用力呼救:「#請你多注意我!請你真的瞭解我!」
    謝醫師溫柔同理,帶我們一同牽著孩子,和他們站在一起,看入受創的心,理解傷的源頭,因為當孩子被理解、被接納了,他們也更能有力量,好好長大。
    孩子真正渴望的,往往說不出口。那麼,我們就先對他們說吧:

       {孩子別怕,我會陪著你,我會接住你。
        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不變。}
     
    ▍專文推薦✏️ ▍
    沈雅琪(老師&特殊生家長|神老師&神媽咪)
    「每個自我傷害的行為背後,可能都有一顆很想被看見、被好好愛著的心。」
    就像《我們的孩子在呼救》這本書中,每一個令人心疼的故事主角。
    在孩子陷入情緒的困境時,家人是第一道防線,如果能夠發現孩子情緒的變化,了解孩子的困難,陪伴他找到專業的治療師、醫師,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就像身處在濃霧的迷宮中,有人撥開迷濛讓我看見前方的路,或許我就能夠鼓起勇氣,往前踏去。
     
    ▍動容推薦💝 ▍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文國士(偏鄉教師&《走過愛的蠻荒》作者)
    李崇建(親子專家)
    周文君(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教授)
    施彥卿(精神科社工師)
    郭彥麟(精神科醫師)
    陳彥任(小兒科醫師)
    陳質采(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學會理事長)
    顏正芳(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主治醫師)
    (依姓名筆劃排序)
     
    ▍特別收錄🌻 ▍
    【家長的回饋】:孩子成長的燃料,來自我們的肯定。
     
     
    💘#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不變💘
    💗#我們的孩子在呼救9月28日動人上市💗

  • 精神科社工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3-20 21:07:29
    有 210 人按讚

    【腦中小劇場 職人特映場 《我們與惡的距離》】
      
    它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台劇!
      
    就在同一時間,每支手機都開始震動。主頁滑出了最新訊息,經過兩年纏訟,判決終於出爐,不同的頻道,同一則新聞,畫面不時穿插受害者家屬在現場暈厥的畫面。正在看手機的人們,當天都不在案發現場,但他們都被回憶帶回了兩年前的那個下午,於是眾人惴惴不安,人心悄然騷動,連陌生人都開始交頭接耳,所幸他們最後都被安撫下來,這一切全都歸功於主播最後的那句話:
      
    「兩年前震驚全台槍殺案的主嫌李曉明,最高法院駁回二審上訴,死刑定讞。」
      
    善惡有報,天公地道,大家關上手機螢幕,繼續手頭上的日常。
      
    劇終-
      
      
    不對!故事才正要開始。事件的結尾,成了劇情的開場。
      
    上週三應 結果娛樂之邀,參加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第一集特映場,也有幸與兩位主要演員溫昇豪、 陳妤 合影(然後再次見證路人與明星的差別),不得不說,收到邀請信時,果真有種心有靈犀中頭獎的感覺。本劇去年四月開鏡,由於台前幕後陣容強大,菁英程度堪比日片《小偷家族》,於是我當下立馬發落進度,而且應該只有少數人才會知道吳慷仁一邊拍港片《非分熟女》一邊回來補戲三次(是要多無聊才會炫耀這種事),但當中最吸引我的,還是編劇呂蒔媛。
      
    先趁亂告白一下,十元老師是我的偶像,她的本子質精量少,如果沒有意外,一直偶像下去應該也不是問題,原因有二:
      
    一、本子不說教:

    這三個字太重要,編劇往往會把想說的話,平均分攤在角色裡面,藉由他們的嘴巴說出自己的理念,演員的聲道變成一種通道,寫得好就是金句成篇,寫不好就讓演員背鍋。十元老師也有金句,但更多的時候,他讓角色的反應與情境說話,不帶批判,直接把現場與結果呈現給你看,而且劇情推進合情合理。坦白說,這才是說故事的高手,好的編劇,會讓畫面在演員不說話的時候,發散出力量。
      
    二、開場不落俗:

    《牽紙鷂的手》一開場就是吳中天醉得不省人事,結果他居然是老師。《出境事務所》一開場就是柯淑勤在台上舉槍,底下一堆人等著起跑,沒人知道他們在演哪齣,成功誘發懸念。《誰先愛上他的》開場就是一個小男生靠北給大家聽,但那段靠北卻讓人聽得擊節稱道。至於《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場就是那句,
      
    「兩年前震驚全台槍殺案的主嫌李曉明,最高法院駁回二審上訴,死刑定讞。」
      
    在現實世界,對很多人來說,這就是完美的結尾。沒有多少人會關心一個死刑犯槍決之後,他所留下的漩渦,但顯然編劇不這麼想,他認為這個漩渦,才是把所有人聚攏的關鍵。
      
    由於死刑定讞,辯護律師王赦決定尋求真相,他堅信只有找出真相才能避免憾事重演,但多數人顯然不這麼認為,於是一開場他就被重口味潑了一身屎。但那桶屎並沒有阻礙他,他決心挖出神隱兩年的加害者家屬,目的是讓他們和李曉明見上一面,卸下對方心防,以透露當年犯案的動機。
      
    尋求當年的真相,是劇情的主要推進器。
      
    然而加害者家屬已經死了。死了不是指肉體上的殞滅,而是身份上的隱匿,李家人賣麵賣到一半突然就遭千夫所指,身上一下背了九條人命,這是夫妻倆窮盡一輩子也無法彌合的創口,他們唯一能做的,就讓小女兒活下去,用另一個身分活下去,於是女兒從李曉文變成李大芝,而李大芝成為父母雙亡的新聞台助理。造化弄人,在她正式接管主控台的那天,就是播報自己的哥哥死刑定讞的那天。新聞一播出,她的上司宋喬安百感交集,因為她正是受害者家屬,槍決死刑犯雖然不能換回她兒子,但至少能還她公道。
      
    李大芝和宋喬安在主控室看著同一則新聞,懷揣著截然不同的心思。
      
    此時,宋喬安最不想見到的人出現在眼前,那是她分居中的丈夫劉昭國。劉昭國因槍殺案離開了與妻子共事的新聞台,獨立創報,希望維持媒體人的尊嚴。劉昭國之所以找上門,不是為了事件落幕後談兩人復合,而是談合作,合作跟進槍殺案的後續進度,共寫專題報導,了解事發真相。原來先前王赦找上了他,身為受者家屬,他原本斷然拒絕,但他始終明白,唯有這樣做,才能讓兒子死得不冤枉。然而宋喬安堅信丈夫腦子進水,兩人話不投機,火花濺出了門縫,門縫外是等著吃晚餐的女兒,在哥哥過世之死後,她看著爭吵的父母,明白自己不再被愛。
      
    受害者家屬,能否為加害人寫一篇公正客觀的專題報導,是劇情的第二支推進器。
      
    李大芝遠遠看著宋喬安的女兒,知道哥哥那一槍,造成了兩個家庭的崩離,但她不知道自己的二房東兼室友,一個飲料店老闆娘,也即將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因為她弟弟除了是個失意的電影導演,也是個思覺失調患者,日後極有可能成為潛在加害者,她是否能因為弟弟的症狀,更能解理李大芝的處境。或許她能,但宋喬安絕對做不到,因為她連兒子的房間都還不敢進去,只能鎮日酗酒趕跑一堆下屬,失意的時候找當精神科社工的妹妹宋喬平抬槓,目的是讓妹妹罵醒自己。宋喬平是典型頂客,丈夫則是精神科醫師,在事件過後,他們開始思考是否該把自己的血脈留在這塊土地上。
      
    當潛在加害人出現,成為血淋淋的對照時,我們能否依循前車之鑑防患未然,而精神醫療又該如何介入,成為劇情的第三支推進器。
      
    於是幾組人馬,包括「受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辯護人」、「潛在加害者」、「報導者」以及「照護者」,全都兜在一塊,整併成一個縝密的迴圈,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處理群像式的議題,最讓人擔心的就是觀點的傾斜,然而劇本骨幹硬挺(編劇以一己之力進行了大量田調),編導非常協調地照顧了這些關係。他們讓受害者家屬展現了該有的悲愴與憤懣,讓加害者家屬被推進了進退維谷的困局,讓辯護人提出了質疑,讓潛在加害者形塑了病程,讓媒體的訊息傳遞路徑栩栩如生地演示過一遍(高點擊率才是王道,沒錢怎麼買外電新聞充門面?)。沒有誰被忽略,戲份均等,用各種困境帶出人物性格,這點很值得稱許。正因為受困,本性於焉浮現,每個人的處理方式,都反應了自身思維與價值觀,為性格描出輪廓。
      
    此外,第一集完全沒有呈現案發現場,編導大可在開劇之初下猛藥,直擊觀眾的痛處。但他們選擇細火慢熬,利用人物對話、情緒、角色現況,一步步幫助觀眾用腦補的方式,重建現場,這樣處理既不喧賓奪主,也能把重心放在角色上。
      
    最後談談演員的表現。
      
    很簡單,幾個字,「全員都在狀態內」,但這件事非常不簡單,因為越多人在狀態內,個別演員砸戲的破壞力就越強,看了第一集,沒有這種憾事發生,這種滿檔的狀態上一回應該是《一把青》。演員做好本分不容易,每個都在狀態內就更不簡單,畢竟這不是一場歡樂派對,把自己凝結在緊繃悲傷的狀態,前後保持一致,需要導演嚴格把關,這部份林君陽導演絕對記上一功。溫昇豪靠著鬍渣與眼神,讓疲態由頭貫穿到尾,失落卻又不失溫暖。吳慷仁不卑不亢,耐心經營角色。曾沛慈口條躍進,情緒活靈活現。謝瓊煖依舊無敵,此人天生有種旋開觀眾淚腺的能力。林哲熹短短幾幕,確有思覺失調患者之神形,期待後續狀態。
      
    但這邊要特別提及的,是飾演李大芝的陳妤。
      
    雖然首集的副標是「受害者」,宣傳重點也落在睽違台劇十五年的賈靜雯身上,但實際上,「加害者家屬」的份量並不亞於前者,而重中之重,便是由陳妤飾演的李大芝。我大膽推測,按劇情發展,她應該會是本劇的隱性女一。再度趁亂告白,陳妤是我看過近年最有潛力的女演員之一。演員會演戲,不是天生靈性便是久磨成精,靈性是種天賦,通常能在初登板就不動聲色地抓住表演節奏,氣場行雲流水,諸如《藍色大門》的桂綸鎂,《曉之春》的溫貞菱,《倪亞達》的郭書瑤,現在可以再補上《戀愛沙塵暴》的陳妤(此劇讓她拿下金鐘獎最佳新人)。
      
    陳妤在此劇的表現,只能用「心疼」兩個字來形容,一般來說,加害者家屬的版面的作用,泰半是被拿來譴責洩憤,來歷不會有人想深究,即便他們也是遭受牽連的人,也是一回家才突然發現世界天崩地裂的人。這讓我聯想到一部日片《誰來守護我》,片中的殺人犯一犯下案行,警察立刻趕往加害人家中,但不是為了逮捕誰,而是讓父母簽下離婚同意書,目的是「減少被連累的人」。他們可能晚飯才吃到一半,放下碗筷便成了陌路人,這種驚愕與委屈,被陳妤演繹得恰如其分,而她被母親(謝瓊煖飾演,然後提名應該是穩的)硬拖去改名的那一幕,引爆了全場淚腺,因為在那一刻,我們才終於把加害者家屬當成人來看待。
      
    身為追劇迷,能看到一齣「大家都在狀態內」的戲,是極其幸運的事。雖然只有第一集,仍有重要角色尚未登場,但我相信這種勢頭應該能往下延續,套一句維尼導演(瞿友寧)在現場的玩笑話,「今年金鐘其他人應該都不用報了」,加上本劇尚未正式開播,粉專已突破三萬人,實在無須再讓我錦上添花。有人說這齣劇走得比較前面,但有沒有可能,其實是我們一直沒有勇氣跨出那一步。此劇的英譯名取得極好,The World Between Us,人心即是世界,或許比起我們與惡的距離,真正阻擋我們跨出去的,其實是我們彼此的距離。
      
    我們不一定要學會和解,和解需要時間與意願,許多傷痛可能終其一生都在。但當我們冷靜下來,沉澱過後(這或許是編劇把劇情設定在兩年之後的原因),若有餘裕能以更全知的視野,來重新流覽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換位理解不同的立場,或許能稍微緩衝純粹的恨,讓事件不至於那麼潦草地結束在槍響與處決之後。
      
    我始終相信,理解,是和解的開始。
      
    倒數四天,3/24週日晚上九點,一次兩集,一起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

  • 精神科社工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1-29 10:00:03

    「嘩,咁無人性都講得出?!」——慢著,我們不是慫恿大家唔要個仔。其實,這正正是中大社工學系與精神科學系採用的「#多家庭治療」,不同的ADHD家庭「交換」了孩子後,竟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
    感謝中大社工系家庭及小組實務研究中心委託POPA參與製作一連三集有關香港 ADHD 孩子的短片。

  • 精神科社工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15 10:00:02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學系與精神科學系於 2013 年開始進行了一個為期三年的跨學科研究,希望了解有ADHD孩子的香港家庭。研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發現,就是孩子對 ADHD 症狀以及吃不吃藥,也有自己一套看法,研究也給了他們一個機會,直接用自己的嘴巴,講出最真實的感受和心聲。

    你會願意花數分鐘,聽聽他們的聲音嗎?

    ======
    感謝中大社工系家庭及小組實務研究中心委託POPA參與製作一連三集有關香港ADHD孩子的短片。

  • 精神科社工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26 10:30:03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2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Z31DTnEz4b8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政府打算周五起放寬防疫措施,解除晚市堂食禁令,戶外做運動可以不戴口罩。本港疫情有好轉迹象,單日新增病例回落至20宗以下水平,防疫措施略作放寬,可以減輕抗疫疲勞和民生壓力,惟目前源頭不明個案仍多,反映社區尚有隱形病人,有待全民檢測查找,公眾必須保持警惕,防疫不能鬆懈。港府因應第三波疫情,尋求內地協助提升檢測能力和隔離治療設施,可是病毒追蹤等方面仍待加強。疫下香港疫情防控經歷了「三收兩放」,今次再一次邁步放寬,能否跳出「重開經濟-疫情復熾」的迴圈,仍是未知之數;飲食業界提倡的控疫新舉措是否可行管用,亦無十足把握,當局今次放寬防疫措施,為民生經濟重開踏出一小步,但願這不會成為下一個迴圈的開始。第三波疫情上月爆發,本港防疫措施收緊至前所有未的程度,二人限聚令、晚市禁堂食、口罩令等,對於遏阻疫情蔓延,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嚴厲社交限制持續個多月,亦對經濟民生構成巨大壓力。

    蘋果頭條
    曾參與反送中集會的15歲職訓局青年書院女生陳彥霖,去年9月底離奇赤裸浮屍海面,警方及後指死因無可疑。死因裁判法庭就事件展開研訊。法庭傳召多名曾診治彥霖的精神科醫生出庭作供。其中青山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楊禹行於去年8月中在屯門醫院就彥霖的精神狀態作診斷,指她患有急性壓力反應,以及對立反抗症,惟沒有精神錯亂、思覺失調或幻聽幻覺。據女童院社工較早前供稱,去年8月19日彥霖破壞院舍設施,又將枕頭塞入馬桶,院方於是報警。警方接報到場後,彥霖的情緒變得激動,突然大叫及用粗口謾罵,且態度囂張及輕佻,最終被送往屯門醫院。

    東方正論
    本報昨日《正論》敦促政府抗疫與經濟並重,適時調節禁聚令,即日下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便宣布,周五起放寬晚市堂食至九時,而戲院、美容院及部分涉及較少身體接觸的戶外運動場所可以重開,市民在戶外運動或郊野公園毋須強制佩戴口罩,官員又一次展示「唔踢唔郁」的作風。第三波疫情稍回落,放寬禁聚令有其理據,但具體措施卻缺乏準則,難以明白其邏輯。例如放寬晚市堂食至晚上九時,而非更晚的十時,難道病毒在九時後會特別兇猛?

    星島社論
    疫情有回落迹象,雖然昨日新增十六宗新冠肺炎本地個案,較前日略為回升,但在確診宗數低位徘徊之下,政府昨日宣布為抗疫措施「鬆綁」,除非疫情出現突發性的逆轉,周五凌晨起會放寬四項社交距離措施,最令人關注的是準備延長晚市堂食至九時,亦打算重開電影院、美容院和部分室外運動場所,以及容許在郊野公園戶外範圍,以及公眾地方運動,毋須佩戴口罩。當局強調在新常態下,很難預期社會長期會沒有確診個案,未必能夠等待至社區沒有確診個案下才考慮放寬一些社交距離措施,須逐步有序重啟社交及經濟活動。確診個案逐步減少,昨日新增十九宗新冠肺炎個案,十六宗為本地個案,當中九宗為沒有源頭個案。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昨日回見傳媒時指表示,過去一周,每天新增的確診個案數字逐步回落,但疫情每一天都有反覆上落,尚未完全穩定和維持於一個低水平。

    經濟社評
    港府宣布將有限度放寬部分防疫措施,包括讓食肆晚市恢復堂食,一如我們之前強調,抗疫與經濟要兩手抓,取得平衡,避免一刀切。疫情逐步回落是大家努力合作抗疫的成果,值得珍惜;政府則要汲取爆疫教訓,堵塞防疫漏洞,方能應對入秋後流感夾擊下的疫情新挑戰。各項防疫措施昨天屆滿,港府宣布措施延長兩天,後天起將有限度解禁,包括重開戲院和美容院,食肆可恢復晚市堂食至9時,在戶外運動及到郊野公園可以不戴口罩。港府此時放寬部分防疫措施,一來疫情正在放緩,盡管昨日確診又重上雙位數,但其中源頭不明個案已連續8天回落至單位數;二來是要平衡經濟與抗疫的需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