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精神科病房護理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精神科病房護理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精神科病房護理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精神科病房護理師產品中有5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28的網紅劉南琦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屏東挖眼案又見精神病患。 目前的狀況是已經逮補了嫌犯並收治在醫院裏。縣長表示要由專業評估,朝向長期收治的方向。 聽到這裡我就滿肚子大便: 逮捕後收治在醫院的哪裡?當然是精神科病房。長期收治指的是哪裡?難道又是精神科病房? 醫院有權力關病人嗎?把醫生護理師當警察在用嗎?只因為他「有病」,推給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病床上的選擇權:一個年輕醫師對生命與人性的誠實反思」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當病人來到生死關頭,是要守護他的尊嚴?還是延續他的生命? 當家屬期待與病人意願背道而馳, 一個醫生優先維護的是什麼? .我歇斯底里地尖叫:「她已經簽了放棄急救!她已經簽了!」─...

精神科病房護理師 在 壞醫生星球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7:47:29

#醫院工作日常 #聯合合作 【各職類的醫療人員們】 有住過院或來過醫院的人,可能看過許多穿制服的人走來走去,除了醫師護理師外,其實醫院裡面有更多不同職業類別的醫療人員,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比較常見的幾類,以後別再叫錯囉XD 1、物理治療師:通常隸屬於復健科,協助個案恢復「動作表現」、訓練骨骼關...

精神科病房護理師 在 寶瓶文化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03:24

#新書上市📖|#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 ◎張明志​ ​ 幻聽、幻覺、發燒、做惡夢、自言自語,​ 看見地獄、黑衣人、已逝親人──​ 血液腫瘤科主任逾四十年的臨床觀察,​ ​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 陪...

  • 精神科病房護理師 在 劉南琦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20:11:59
    有 87 人按讚

    屏東挖眼案又見精神病患。

    目前的狀況是已經逮補了嫌犯並收治在醫院裏。縣長表示要由專業評估,朝向長期收治的方向。

    聽到這裡我就滿肚子大便:

    逮捕後收治在醫院的哪裡?當然是精神科病房。長期收治指的是哪裡?難道又是精神科病房?

    醫院有權力關病人嗎?把醫生護理師當警察在用嗎?只因為他「有病」,推給精神科就好了嗎?

    強制就醫的標準相當嚴格,急性病房沒有特殊理由也只能住28天,然後咧?轉慢性病房也要病人本人同意,如果他没有病識感不同意,醫院有什麽權力關他?病人也有人權的。

    但如果今天病人=犯人,請問到底是醫院還是法院的責任多一些?

    我認為,

    病人(以下皆指精神科病人)的病不是醫院的責任,請問他就算有規律回診,一個月看1-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鐘,還不論那種自以為好了就不看診的,你要醫院扛什麼?

    病人的病也不是社工的責任,理由同上,接觸時間也短,為什麼要社工為病人不當行為負責?關社工屁事啊。

    病人的病也不能推給其家人,家人是否未盡家人義務,恐怕也得調查才知道,你怎知家人沒有滿腹委屈?

    說來說去,最該負責的是他自己。如果他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得負起法律責任,然後在服刑期間才能強制治療,直到病情不再威脅他人生命為止。

    所以請政府在獄中設置司法專責醫院吧,不要再丟給社區醫院,保護民眾也得保護醫療人員的命啊~

    不是該珍惜健保資源嗎?怎可以濫用精神科資源呢,氣死。

    (有史以來最爆氣的一篇)

  • 精神科病房護理師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5 21:00:08
    有 56 人按讚

    「我照顧病人,誰來照顧我?」疫情下說不出口的 #心理壓力
    一位在新冠肺炎專責病房照顧確診病患的護理師純宜(化名),因憂慮自己每日接觸確診病患,會帶給家人染疫風險,因此已經一個多月沒回家,獨自住在醫院的臨時宿舍裡。白天戰戰兢兢照顧患者,晚上仍無法與家人相見的孤獨,讓她輾轉反側、身心俱疲、工作無法專心、情緒也瀕臨崩潰邊緣。同事提醒她院內有免費的員工心理諮詢服務,純宜馬上預約。

    精神科臨床心理師線上指導純宜進行肌肉放鬆練習與 #正念減壓,用「安、靜、能、繫、望」五字訣 #時時關照自己...看全文 https://bookzone.pros.is/3dflt7

    📌《疫無反顧:亞東醫院做對的事》
    天下文化 https://bookzone.pros.is/3p7v7t
    博客來 https://bookzone.pros.is/3mwvgw
    誠品 https://eslite.me/3nnj2g

    #天下文化 #疫無反顧 #亞東醫院

  • 精神科病房護理師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5 08:30:36
    有 452 人按讚

    #新書上市📖|#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
     ​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
    ◎張明志​

       幻聽、幻覺、發燒、做惡夢、自言自語,​
         看見地獄、黑衣人、已逝親人──​
       血液腫瘤科主任逾四十年的臨床觀察,​
        ​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是身為人的最後考驗,一場漫漫人生的總清算。​
    ▍此時需要的是信仰、是靈性對話,與安住彼此身心的陪伴……​

    有些人一路走得自在安穩,​
    有些人愈到生命末期,愈是焦慮惶恐。​
    現代醫學難解的心靈困境:​
    醫者、患者與家人如何面對即將迎來終點的生命,​
    給予顧全「身、心、靈」的照護?​

    科學有其盡頭,醫學也非萬能。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十五年的張明志醫師,觀察到許多癌末病人所經歷的症狀,皆屬現代醫學無法解釋的「#靈性困擾」。​
    諸如 #無名發燒、#吼叫、#看見黑衣人、#聽見怪聲、#夢見自己死亡 等,許多容易發生在臨終病人身上的譫妄現象,在先進的影像檢查中,結果往往顯示一切正常;既無法以特定病理解釋,也難透過精神科藥物及治療手段解決,因而時常被誤判、忽視。病患的苦痛和恐懼真實存在,卻因科學的極限與家人的避而不談而被否定。​
    此問題的根源,要回溯到患者與家屬本身如何看待生死。張明志醫師大量列舉臨床個案為例,以其多年經驗,揉合古今各派別宗教、哲學與生死觀,引據聖經、佛典,也及老莊思想,為讀者提供安定身心、一路好走的解方──​
    死亡可以癱瘓一個人的德性或修為,但也能將一個人的思想拉回到「神」的大能上。與「神」共好,便能在信仰中求得撫慰與力量。​

    ▩■▩■▩■▩■▩■▩■​

    ▍血腫科主任的靈性解惑,知生也知死的生命課題​

    Q:何謂靈性困擾?​
    A:意識或潛意識、自主或不自主、他人可察覺或不能察覺的,精神或肉體上的痛苦。​

    Q:怎樣的人容易有靈性困擾?​
    A:正在生死交關處,安寧病房或瀕臨死亡的病人較為多見。​

    Q:如何看待靈性困擾?​
    A:靈性的困擾,與病患個人的人文背景較有關。它不是大腦顳葉、額葉、枕葉的問題,也不是血管、多巴胺,或腦內啡的問題,而是病人面對生死關時所呈現之心理與靈性上的問題。​
    奇特的靈性困擾,多數是在提醒我們,在漫長的人生馬拉松賽跑裡,已搖響最後一圈的鈴聲:是檢討成績的時候了。​

    ▩■▩■▩■▩■▩■▩■​

    ★-專業推薦-★​
    張醫師以其多年陪伴末期癌症病患所體悟的靈性關懷經驗,不分宗教信仰的理論及體驗,撰寫出最接近癌末病患的臨床關懷。藉由個案討論的帶領,讓讀者可體會各種癌末生理現象的靈性表達,合理解釋各種靈異的環節,以宗教關懷的理念去完美闡釋,對專業的醫護人員也可啟發其靈性領域的教育。​
    其實,這些都是課堂上學習不到的體驗,是照顧癌症病患的過程中才能有的親身體會及經歷。​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我們不能總是看著外國人的死法,來幻想自己將來必然的死亡情境。張明志醫師的這本書,正是極少數台灣本土化「臨死覺知」與「靈性陪伴」的紀錄,值得安寧療護工作人員、安寧志工,以及未來必然會成為家屬與末期病人的我們閱讀參考。──#許禮安(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專文作序-★​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胸腔暨重症醫學専科醫師)​

    ★-醫護聯合推薦-★​
    朱為民(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李春杏 (自由工作行動護理師)​
    張正雄(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
    楊育正 (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鄭安理(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榮譽院長)​
    蔡兆勳(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
    謝瑞坤(前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8月25日上市📣

  • 精神科病房護理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1-27 22:09:37

    本集主題:「病床上的選擇權:一個年輕醫師對生命與人性的誠實反思」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當病人來到生死關頭,是要守護他的尊嚴?還是延續他的生命?
    當家屬期待與病人意願背道而馳,
    一個醫生優先維護的是什麼?
      
    .我歇斯底里地尖叫:「她已經簽了放棄急救!她已經簽了!」──救回病人讓她多活幾天,是值得的嗎?如果是你的至親,你會怎麼選擇?
      
    .最後一位家屬在最後一刻及時趕到,護理師說:「人到齊了吧?那麼,拔管囉……」──我不禁想:究竟是家人在等待他?還是他在等待家人?
      
    .「婆婆,現在要幫您插鼻胃管喔!」──她快一百歲了,失智並長年臥床,絕食是她唯一能為自己做的了,我們卻連她僅有的這點自由都要剝奪?
      
      一切都顛倒過來了,當初在醫學院強調生命尊嚴,不做無謂急救的我們,進了醫院卻拚盡一切搶救病人,百歲的、失智的、長期插鼻胃管的……,學校教我們各種醫病關係,卻從未告訴我們,穿上白袍後,更艱難的是「醫病抉擇」。
      
    人們喜歡有正確答案的選擇題,偏偏世上太多兩難,沒有答案。
      
      資深醫師教她:「幫病人做選擇,有時是我們醫生應負的責任。」然而,做出選擇不容易,病人自身的意願、病床旁太多的不捨與聲聲不甘心,在在拉鋸著最終決定。
      
      滿懷救人熱情的年輕醫師來到醫療現場,才發現有太多學校沒教也教不了的,那正是──人。即使醫術再精良,但許多時候面對病人及家屬的茫然和質疑,身為醫者也同樣找不到解答,因為生命是如此複雜難解,人性是如此瞬息萬變,情感更是無法說聲再見便割捨。
      
    生存方式有時是一個人無能為力的,那麼,人生最終的句點到底由誰來劃下?
      
    者簡介:穆琳醫師Muk Lam
    25歲,擔任內科住院醫師第一年。
      
      2016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現於香港公立醫院服務。童年時,想當科學家;年紀稍長,想做個生物學家;進入醫學院後,原本想當精神科醫師,最後在畢業時選擇內科。
      
      她是專業、理性的醫者,並帶著年輕獨具的豐沛情感,在心裡與病人和家屬同傷、共悲。經常有人問:「當醫生的是不是對死亡看得很淡?」但她認為醫護人員對病人之死看似淡泊,不是因為見慣死亡,是因他們沒見慣那位死者;然而對死者的家屬來說,他們確實失去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事實上,習醫以來,最令她深思的並非死亡,而是生命與人性,這也推動著她真誠寫下自己上臨床課、實習及正式從醫後,期間的種種關注、思索,甚至自我懷疑,有些她豁然開朗了,有些困惑仍在尋找答案。
      
      她以「Muk Lam」之名,在端傳媒撰寫「生死觀」、「病房筆記」兩個專欄,如實記錄一名年輕醫者的失落、自省,以及重拾期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