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精神療養院補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精神療養院補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精神療養院補助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年9月20日晚上8點24分,中秋節前夕,月圓之夜;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和梧州街口,艋舺夜市一隅。路口的頂級甜不辣隔壁,屋前有種植椰子樹的房舍,是完工於1950年的仁濟醫院(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舊院。(張哲生 攝) 台北仁濟院之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治機構,其前身為保嬰局、育嬰堂、回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介紹 訪問作者:文國士 內容簡介: 爸媽在精神療養院相遇、相戀,生下他。 「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 「我會發病嗎?」是最大恐懼。 但他翻寫了命運。他成為TFT的老師。 曾經我恨死自己為何出生,恨透這世...
-
精神療養院補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26 13:00:12本集主題:「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介紹
訪問作者:文國士
內容簡介:
爸媽在精神療養院相遇、相戀,生下他。
「瘋子的小孩!」曾令他羞恥,
「我會發病嗎?」是最大恐懼。
但他翻寫了命運。他成為TFT的老師。
曾經我恨死自己為何出生,恨透這世界!
曾經我擔心,自己是不是也瘋了?
但如今明白了,
站在懸崖邊的我,只渴求有人堅定而溫柔地對我說:
「我愛你,只因為你是你。」
父母都患思覺失調症,被症狀折磨時,
跟著幻聽與妄想,混亂而狂暴。
他更一度放棄自己,吸毒、飆車,差點殺人!
寫下親身故事,像是用雙氧水洗傷口一樣灼熱而痛苦,
但,療癒從此開始……
媽媽悄悄告訴我:「你的親生父親,其實是黃義交!」
爸爸因妄想喊叫:「怎麼辦?有人要殺我!」
在我家,這叫平靜。
媽臉上有一道長長刀疤,是爸爸抓狂砍的,他硬指媽媽偷人。
奶奶曾被媽媽失心瘋地痛揍,只因我黏奶奶,不肯叫聲「媽」。
任鄰居指指點點,看著爸媽被五花大綁地押上救護車……家是避「瘋」港,在我家,這叫常態。
「爸媽都是精神病患」是跟著文國士長大的烙印,旁人的排擠、畏懼有如凌遲,羞恥感揮之不去,年少的他只能化身成張牙舞爪的獸,保護自己。
然而,正是匍匐過那片荒地,每一滴愛都彷彿甘霖,在他心靈的空洞漸漸育出沃土,幫助他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且轉化為對孩子的關注。
有人質疑他:「爸媽都有精神病,你這樣還能當老師嗎?」
但正因背著這宿命,走過惶惑,他更深刻懂得:好好長大是需要運氣的。
他但願成為孩子們的幸運。
作者簡介:文國士(國國老師)
最愛pink(粉紅色),喜歡擁抱,不說「我」而老愛講「人家~」,頂個大光頭,大笑起來甚至有點三八。
但是聊到陪伴弱勢家庭孩子,這份近乎信仰的理念,眼神變得嚴肅、深刻,有時他流淚、罵髒話(在心裡),更多時刻,他為了孩子微小的進步雀躍。
爸媽都是精神病患,在療養院一見鍾情,婚後生下了他。八歲以前與爸媽同住,但他倆最常出入的地方是國軍八一八醫院(現為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台北市立療養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前身),遭電療、綑綁、隔離……直到他近八歲,爸媽都住進專門收容精神病友的榮總花蓮玉里分院,自此沒離開。
他由奶奶撫養長大,領低收入戶補助,住過育幼院,國中念了兩間學校。從高職重考上台北市立復興高中,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業,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
他是教育組織TFT「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第二屆教師,「陳綢兒少家園」的生活輔導老師。
從小受盡譏諷和辱罵:「那個肖仔的小孩!」
而今他說:「我要超越我的出生,活出自己的名字。」
精神療養院補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年9月20日晚上8點24分,中秋節前夕,月圓之夜;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和梧州街口,艋舺夜市一隅。路口的頂級甜不辣隔壁,屋前有種植椰子樹的房舍,是完工於1950年的仁濟醫院(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舊院。(張哲生 攝)
台北仁濟院之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治機構,其前身為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慈善機構。
1866年,設立保嬰局,一開始收容無辜女棄嬰,後改為恤救貧兒童。
1870年,設立育嬰堂,收養棄嬰、孤兒,以及貧苦無以教養之子女。
1875年,設立回春院,主要收容救濟行旅病人。
1879年,設立養濟院,為賑濟鰥寡孤獨及殘廢無告之窮民。
1886年,設立同善堂,主要為客死台北之軍官、旅人提供停柩之所。
1899年(日明治32年)5月3日,育嬰堂、養濟院、同善堂合併為「台北縣立仁濟院」,於艋舺育嬰堂原址(今台北市廣州街243號),後因地方改制而更名為「台北仁濟院」,並在1904與1905年,分別併入回春院及保嬰局。
台北仁濟院重要的史蹟文物「淡北育嬰堂碑」,是在1870年(清同治9年)時,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創設育嬰堂,收置棄嬰、孤兒及孤苦無依子女,故刻立碑文「艋舺新建育嬰堂碑記」以紀念其落成。後於1972年至1975年間,因興建仁濟醫院新大樓,「淡北育嬰堂碑」重新出土,於是,文獻會為重彰古蹟蕃衍文化,則於1975年撰立「淡水育嬰堂碑沿革記略」碑文以紀念之。目前上述這兩塊碑文被並列鑲嵌在仁濟醫院大門口西側的牆上。
台北仁濟院在日治時期是頗具規模的社會慈善救濟機構。救濟、收容對象為當時廢疾、病傷、老衰、幼弱之人民。在台北、基隆、宜蘭、羅東設立診療所,實施定期巡迴施診並於交通不便地區委託當地醫師進行義診。並收容行旅病人、結核病患者,補助盲啞教育及窮苦民眾之育幼教育經費。
1922年,台北仁濟院搬遷至崛江町(今西園路),收養鰥寡孤獨及廢疾無告之貧民,並辦理施療及診療、地方巡迴義診、行旅病人及精神病患免費收容、盲啞生與兒童教育委託業務,和精神病療養所,為台灣地區最早之精神病院。並於基隆市、宜蘭市及羅東街分設診療所醫治偏遠地區的民眾,及設立台北收容所,施療收容精神病及結核病者。
1923年,台北仁濟院設立台北施醫所,並於今廣州街200號位址設立16床之木造平房病室、X光室及開刀房。
1937年,增設病房、X光室及開刀房,以綜合醫院形式提供醫療服務。
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台北仁濟院,台北仁濟院辦理法人登記,改名「財團法人私立台北仁濟救濟院」,以「仁心濟世」為宗旨,仍戮力於醫療及社會福利。其設立之附設機構包括:附設仁濟醫院、附設仁濟安老所、附設新莊仁濟醫院,以延續清代以降之社會慈善救濟精神。
1950年,為推動仁濟醫院現代化,將廣州街200號原有木造建築進行拆除,改建為磚造二樓新廈,設立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簡稱仁濟醫院),並於1951年1月落成啟用。
1955年,完成精神療養所擴建,並將精神療養更名為「附設仁濟療養院」。
1968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日本九州嬉野病院締盟姐妹醫院。
1969年,位於舊院東側的四層樓總院大樓落成。
1972年,為擴大醫療服務,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於舊院對面(廣州街243號、華西街口旁),興建地上11層、地下一層之醫療大樓,興建工程耗時5年完成。
1976,為擴增醫療服務與提高醫療水準,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私立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簽定「醫療合作合約」。
1977年11月12日,坐落在舊院與總院大樓對面(廣州街243號)的新式仁濟醫院大樓正式啟用。
1983年,增設復建科。
1985年,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落成並正式啟用。
1987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台北護理師護士公會簽定「居家護理合約」,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2002年,仁濟安老所改建完成,並擴大安養服務。
2005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及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與台大醫院訂定醫療合作協議。
2006年,台北仁濟院總院於現址進行仁濟醫院大樓整建。
2010年,仁濟醫院大樓整建完工。
2012年,成立台北仁濟院社區健康營造小組。
台北仁濟院自前身保嬰局創立(1866年)至今已有150年歷史,除秉持仁心濟世之精神外,並遠瞻未來,期能成為國內聲譽卓著之公益慈善團體。
精神療養院補助 在 Dr. A-ba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來了來了,請有意願的朋友填寫表單,也請大家幫忙轉發喔,感謝~
(不要私訊我問短片的事情,我已爆炸QQ)
--------
【電影輔導金短片】誠徵演員
◆片名:《在我腦海的聲音》《之間》
◆拍攝日期:10月底至11月初(約一週)
◆拍攝地點:雙北,桃園
◆試鏡地點:台北市,另行通知
◆試鏡時間:8/29~9/1 下午至晚上
◆片酬:面議
——————————
【本片開發歷程】
桃園市影視補助
文化部短片輔導金
英雄旅程類型工作坊-入選
拍台北劇本獎-獲獎
兩岸青年網路文學大賽-獲獎
磺溪文學獎-獲獎
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獎-入圍
——————————
【故事大綱】
「你也想死的話,我們就一起跳吧。」
高中畢業典禮這天,飽受憂鬱症之苦的夢龍,來到學校頂樓打算結束自己生命,卻意外邂逅了一個神秘的女孩小漁。
13年後,已是精神科住院醫師的他來到偏鄉服務,又再次遇到了小漁,這一次,孤單的兩個人終於真正在一起了。然而生活的一切卻隨著小漁的病況越來越嚴重,而處在崩潰邊緣,於是夢龍來找自己的學長文華尋求幫助。
其實文華早就看出了夢龍的問題,卻在自己的私慾和醫德之間有了矛盾與掙扎...
「小漁的事情,我們等等再談。我想先聊聊『你』...」
——————————
【徵選角色】
◆夢龍:18~32歲。精神科住院醫師,高中前飽受憂鬱症之苦,個性敏感纖細,卻在小漁身上找到了自己『被需要』的歸屬感。
備註:文青,可時尚可頹廢,有部分裸露鏡頭。
◆小漁:18~32歲。神秘的女子,與夢龍曾是高中同學,卻被周遭的人視為素行不良。是一名慣性自殺者,並有思覺失調症。
備註:空靈不冷艷,有初戀感,可收可放的情緒。
◆文華:35歲。療養院的管理者,是夢龍的學長,對夢龍有著超乎學長學弟的情誼,也使他陷入道德的掙扎。
備註:內斂成熟,輕熟男,較壓抑的性格。
——————————
【報名方式】
◆請填寫表單:
https://forms.gle/NjDsZETV2NtKWJap7
◆請於8/24前回傳資料,適合者會再通知試鏡時間。(因應防疫政策,已排好的時間盡量勿再修改,感謝配合。)
◆選上的演員,需配合之後的讀本,排戲,定奘等事宜。
◆歡迎分享轉載甄選訊息。
◆請勿私訊詢問其他細節或傳送個人資料,感謝!
精神療養院補助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他,擁有破碎的成長故事,卻將痛苦轉化為正向力量,引導弱勢學生在極大的包容、接納中前行】
從小目睹精神疾患的父母發病、住進療養院,文國士住過育幼院,後來和奶奶生活、領低收入戶補助,這些經歷讓他充滿羞恥感,一度吸毒、飆車,甚至差點鑄下殺人大錯。
走過蠻荒的生命歷程,文國士開始換位思考,帶著比常人更強大的愛前進,陪伴許多弱勢學生蛻變,成為教育路上一個堅定為孩子「搬石頭」的人……▶cplink.co/1bUn6K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