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痘痘」
有時候身上突然冒出一顆東西,你以為是痘痘。心想說不能擠,但仍無法遏止手指的衝動。
等等,
在你擠爆之前先看一下這篇🙏
.
.
.
.
🌵毛囊炎(Folliculitis)
=毛囊發炎
毛囊因為潮濕、悶熱、摩擦等等因素發炎,長在皮脂分泌旺盛的區域。若被細菌入侵則會形成看似痘痘的膿包...
「這不是痘痘」
有時候身上突然冒出一顆東西,你以為是痘痘。心想說不能擠,但仍無法遏止手指的衝動。
等等,
在你擠爆之前先看一下這篇🙏
.
.
.
.
🌵毛囊炎(Folliculitis)
=毛囊發炎
毛囊因為潮濕、悶熱、摩擦等等因素發炎,長在皮脂分泌旺盛的區域。若被細菌入侵則會形成看似痘痘的膿包,感染範圍會擴大。
刮鬍子、除毛、常擦類固醇藥膏、頻繁用抗生素,都是常見的原因。一般健康的人會自行痊癒,稍微擦藥和保持清潔即可。
/
🌵癤(Furuncle)
=毛囊炎+周遭組織發炎
台語叫ㄉㄧㄥˊ ㄚˋ,最常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一開始是腫脹且疼痛的硬塊,可能有一點點膿頭。後來紅腫迅速長大、膿頭擴大,最後爆開。
癤需要醫師用乾淨器械引流和局部抗生素藥膏,可能需要吃抗生素。自己亂擠又不擦藥真的會完蛋,即使痊癒也有可能留疤。
/
🌵癰 (Carbuncle)
=好幾個癤連結在一起
範圍比癤更大更深,通常是有慢性病或是衛生條件很差的人才會變這樣。
自行修復的時間需要數週,但更多的情況是繼續惡化。必須用吃的或注射的抗生素。
/
🌵表皮囊腫(Epidermoid Cyst)
俗稱粉瘤,看起來就像大顆的閉鎖型粉刺。但粉瘤和粉刺最大的差異在於:粉瘤多了一個囊袋。這個囊袋會把應該代謝出去的角質、油脂等等廢物通通包住,累積在袋內就像小籠包。
粉瘤會比粉刺更大,也不會自行消退。自己擠掉是沒辦法痊癒的,因為只要囊袋還在就會再長,找醫師做清除才能斷根。
/
🌵脂肪瘤(Lipoma)
脂肪形成的良性腫瘤,不會癢、不會痛、軟軟的,摸起來偏深。
脂肪瘤就是乖乖地慢慢長大,往往是覺得太大顆影響美觀才來求醫。因為它沒有開口所以不太可能用擠的擠出來,需要局部手術切除。
.
.
.
.
其實所有的皮膚病灶都不該擠。
有些不用擠它,自然會慢慢代謝修復;有些擠了也沒用,只會害它發炎。
有時候醫生幫忙擠或引流是為了加速復原,而且是用乾淨器械加上藥膏,不是在家用剛抓完餅乾的手指。
反正有問題先掛皮膚科準沒錯!(親身經驗)
#皮膚 #皮膚管理 #皮膚保養 #痘痘 #醫美 #皮膚科 #家醫科 #醫學 #醫生 #護理 #醫院 #衛教 #medicine #dermatology #pimple
粉瘤囊袋擠出來 在 黃千耀醫師-皮膚專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擠不掉的巨痘😫聚寶盆似的源源再生
你長過粉瘤嗎?他跟 #痘痘 #粉刺 不一樣🙅♂️
.
📍 #粉瘤是什麼?
俗稱粉瘤,正名 #表皮囊腫,外表看起來像是巨型的閉鎖性粉刺。
受傷的皮膚表皮,引起毛囊增生,進而長出「囊袋」,當老廢角質代謝物被囊袋收集起,形成我們最後看到的「粉瘤」。
.
📍 #痘痘&粉瘤如何分
痘痘跟粉瘤乍看是類似的東西,但本質組成不太一樣,痘痘是「皮脂分泌阻塞」,粉瘤則是「囊袋裝滿的老廢角質」,粉瘤通常較痘痘大,中間點通常會有微凹陷的黑點,用力擠則會發出臭臭酸味。
簡單說 #粉瘤不是一日而成 而是 #先有囊袋才有粉瘤
.
📍 #聽說粉瘤不該擠是為什麼
像上段提到,粉瘤是囊袋集合老廢角質的成物,若發現長了,最不該「擠壓」,當囊袋內的白色粉狀物(廢角質)被擠出來,空著的袋子,隨時間漸漸又會被填滿。
擠壓過程帶入的細菌,很可能讓「感染」,使粉瘤進化成「化膿型粉瘤」。
.
持續追蹤 #耀哥
下回分享常見粉瘤治療&預防方法🧐
.
#黃千耀醫師 #中和 #皮膚科 #皮膚問題 #科普 #囊腫
粉瘤囊袋擠出來 在 尤詡鑫醫師 Dr.Roberts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粉瘤該怎麼處理?可以擠嗎?吃藥擦藥會好嗎?粉瘤手術才能根治!
在網路上有不少擠粉瘤的影片,從一顆粉瘤擠出超大量的膏狀物,總是讓觀看者驚呼連連。表面上看到的那個突起,只是粉瘤的囊袋露出在皮膚表面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就算你擠出了大量的粉瘤內容物,但囊袋還在,隨著皮膚的正常代謝,角質和皮脂還是慢慢累積在囊袋中,到時候還是會再發。在擠的過程中如果消毒清潔沒有做好,細菌一但感染,迎接你的就是一顆更大的化膿粉瘤。因此不建議大家擠粉瘤。
至於粉瘤吃藥擦藥會不會好?口服或外用藥物通常是可以改善角化異常或者是抑制皮脂分泌,充其量是讓粉瘤不要長太快,但不太容易因此消下去。如果是已經感染發炎,看起來紅腫甚至流膿的粉瘤,這時就建議使用口服以及外用藥物控制發炎與感染,避免進展到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醫師如果認為情況比較嚴重,有時會用手術刀或者針挑開一個開口,幫你把膿擠出來。
但別忘了粉瘤的最大關鍵,就在那個囊袋!不管是擠、吃藥擦藥、或者是醫師幫你切開引流,只要沒處理掉囊袋,就有復發的可能。因此如果想根治粉瘤,還是得靠粉瘤手術把囊袋清除掉喔!
粉瘤目前沒有確切成因,目前多數認為是粉刺或表皮受傷進而引起毛囊表皮細胞增生,才長出這個袋子。而內容物就是皮脂腺的分泌物與角質代謝物。所以如果要保養,應該從不要亂擠粉刺,避免表皮受傷著手。另外吃清淡飲食、不要用過熱的水洗臉,避免皮脂腺分泌過多,也是可能的方向。
#尤詡鑫醫生
#不能亂擠發炎請找醫生
粉瘤囊袋擠出來 在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粉瘤當粉刺擠 他臉腫變豬頭
作者記者陳雨鑫╱專題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5年7月8日 上午3:18
粉瘤、粉刺,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一名20歲男性小謝(化名),日前發現左臉冒出了幾顆痘痘,等到痘痘越長越大時,忍不住用手狂擠,沒想到擠出一坨又臭又多的白色物質,原本以為擠完過幾天就好了,沒想到隔天左臉腫得跟豬頭一樣,就醫才知道臉上冒的不是痘痘而是粉瘤,而且因為亂擠,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國憲表示,許多民眾一旦臉上、身體冒出紅色的痘痘,都會認為是青春痘,忽略冒出來的可能是粉瘤。他說,青春痘的前身其實是粉刺,與粉瘤最大的差別,青春痘的成因是皮脂腺分泌旺盛,粉瘤的成分則是廢棄的角質堆積,再加上皮脂腺的油脂,擠出來會相當臭。
王國憲表示,粉瘤還有另外一個名稱為「表皮(樣)囊腫」,長成的過程會有形成囊袋,粉刺、青春痘則不會有囊袋,粉瘤最常長在背上,另外耳背、臉部、頭皮,甚至是胸部都有可能,若粉瘤的囊袋沒有再成長壓迫到神經,可以與它和平共存,甚至有可能會自行消失。
王國憲表示,無論粉瘤或是粉刺都好發於夏季,且男女都有機會發生,粉瘤最大可達到8公分以上,國外甚至有10公分以上的粉瘤;至於粉刺、青春痘,最多不會超過兩公分,而粉刺更只有0.1到0.2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