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本睇片🎥:https://bit.ly/3fpbVmj 「小時候就把吃軟飯寫成我的志願了。」阿洛毫不忌諱地笑說,眼大大、皮膚較一般男生白淨的他,炒起飯麵來,大汗叠細汗,拋鑊時,二頭肌線條突出,鑊氣夠、飯粒粒分明,甚具功架,「這夢想現在明顯是失敗了。」做不成軟飯王,卻成了炒飯王,以此招牌行走元朗兩年...
足本睇片🎥:https://bit.ly/3fpbVmj 「小時候就把吃軟飯寫成我的志願了。」阿洛毫不忌諱地笑說,眼大大、皮膚較一般男生白淨的他,炒起飯麵來,大汗叠細汗,拋鑊時,二頭肌線條突出,鑊氣夠、飯粒粒分明,甚具功架,「這夢想現在明顯是失敗了。」做不成軟飯王,卻成了炒飯王,以此招牌行走元朗兩年多,吸引不少人朝聖。
阿洛的炒飯,曾一度成為元朗居民必搶的消夜,只因機緣巧合。十七歲入行,做過大型連鎖餐廳、茶餐廳、私房菜,「幫人打工這麼長時間,也未曾聽過客人的意見。」朋友介紹下,知道朗屏有地方經營推車仔,膽粗一試,選擇做炒粉麵飯,全因看到隔壁檔炒油麵好生意,於是照辦煮碗,賣起炒飯來。 「起初不是這樣炒的,我自己也試了不同的炒法,才做到這質素。」一盒看似平凡的炒飯,當中的學問亦不容小覷,光是煲飯,他已試過以大電飯煲、蒸飯等不同方式煮過,但米飯不是「生骨」,就是煮得太爛,後來改以多個小電飯煲煮,整煲飯的水量才平均。
令炒出來的飯外乾爽,內煙韌,煲飯時不像平時一份米對一份水,只能用1比0.8的水。以為煲好飯就放入雪櫃等明天用便可?非也,「隔夜飯放在雪櫃,會起霧水,其實很好炒,但飯香不理想。」於是他們選擇用一個聽似較「笨」,卻又十分有誠意的方式,於凌晨煲飯,到晚上便馬上賣。對米飯質素的執着,連老婆也笑說,「最怕把飯煲壞,他那天心情會很差。」 檔口選擇其實不多,炒飯只七款,加上炒河粉、烏冬,勝在即叫即炒,款款落足心機做,「我一路炒時,每個飯也聞到飯香,知道這飯烘得夠乾,我才關火加其他配料炒。」烘太久亦不好,即使有飯香,中間亦不夠煙韌,整體會過硬,而且為了令烘飯時粒粒均勻,即使同時有兩位客人叫同一款飯,他亦堅持每次只炒一份,因此客人輪候時間會較長,動輒三個字起跳,長則半小時,「客人願意等,你沒理由一次過炒,人家看到覺得你水準差了,那等你這半小時是為了甚麼?」為了口碑,他寧願辛苦一點,賺少一點。
幾乎人人都點椒鹽豬扒炒飯和辣爆豬柳炒飯,兩者份量皆十分大方,前者香噴熱辣好惹味,米飯粒粒分明,後者辣椒幾乎鋪滿面,在飢餓的深夜來一盒,美味無人能抵擋。另有炒河粉、炒烏冬,有瑞士汁、乾炒兩款味可選,配上豬、牛或雞肉,同樣吸引。
由朗屏推車仔炒到入舖,去年因合約完結而停業了十一個月,令不少熟客叫苦連天,「中間也想過放棄,也未必想重開,因為勞損得太厲害了,之前基本上每星期也要去看跌打,把骹位扭正,如果重開,結果又是一樣。」但當接到一個又一個熟客的詢問,終打動他的心,「真的辛苦了兩年多去經營,沒理由如此輕易放下,所以才有這動力再來一次。」 拿出老本,夥拍幾位朋友一起投資140萬,和太太再拼多次,成功再一次於元朗引起哄動。炒飯每晚限量70多盒,加上河粉烏冬,百來盒晚晚賣光。雖然檔口傍晚才開,但兩人每天下午二時多便要回來準備,飯、烏冬、河粉一盒盒分好,洗料切菜,一個做前線,一個做後勤,當中的高度配合,全靠十四年來的互相扶持,由住劏房等到上公屋,生了女兒,生活算不上富足,但打打鬧鬧的日子,倒也過得稱心。
軟飯王(木頭車)
地址:元朗大陂頭徑地下福星樓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6pm-12mn
詳情: https://bit.ly/2XfGAe9
#飲食男女 #美食 #香港美食 #軟飯王 #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