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米爺真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米爺真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米爺真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米爺真名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譚蕙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Old People Like Us] 區域法院二樓的法庭裡,漆上棗紅色的牆上,一條垂直用來收藏電線的幼身膠喉管,有人用索帶鞏固了一把銀色的鋁梯。鋁梯沒有被打開,扁平地靠在牆邊,腳踏的鋁板上,兩邊皆呈現NOW TV的字樣,一邊是用黑色電線膠布拼貼而成,另一邊用螢光紅色筆寫上,確保不同方向都有人看...

  • 米爺真名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7 19:57:43
    有 2,223 人按讚

    [Old People Like Us]

    區域法院二樓的法庭裡,漆上棗紅色的牆上,一條垂直用來收藏電線的幼身膠喉管,有人用索帶鞏固了一把銀色的鋁梯。鋁梯沒有被打開,扁平地靠在牆邊,腳踏的鋁板上,兩邊皆呈現NOW TV的字樣,一邊是用黑色電線膠布拼貼而成,另一邊用螢光紅色筆寫上,確保不同方向都有人看到。

    警員潘景臨,被律師要求辨認一下這把梯子。剪了清爽髮型,臉有點圓的潘說,「不肯定是不是當日那一把,梯子每一把都是銀色……。」

    法官打斷潘:「唔該你可不可以幫幫手,我沒有全世界的時間來審這宗案。」

    潘難為地道:「鋁梯有很多款式嘛。」

    法官用回話:「我們也知道梯有很多種,只要你直接答問題,人生會簡單一點,不要帶我們遊花園。」審訊是用英語進行,法官說 “in Chinese we say, don’t going around gardens”.

    審訊的事件,是關於一宗年代久遠,發生於六年多前,2014年佔領運動的事件。警方聲稱NOW新聞台一名工程人員用鋁梯襲警,但後來並沒有控告該人士襲警。

    相反,該NOW工程人員卻表示,他和攝影師一起進行直播期間,忽然被便衣警衝前搶走他的鋁梯,當他被拉入警察群之後,更被拳打腳踢。他決定向律政司展開民事訴訟,就人身損害索償。

    訴訟程序漫長,六年之後,經歷過反修例事件,這宗「記者VS警暴」案件在現今脈絡下,又有了新的意義。

    ***

    一宗關於六年前的事件,在民事索償法庭上,無論法官、代表記者的大律師,都是資歷深厚的。

    席上的李樹旭法官年屆52歲,他戴着的眼鏡不時滑到鼻尖,雙手不斷在鍵盤上打字;代表記者的是資深大律師林孟達在馬來西亞出生,身型肥胖,他自70年代尾已取得大律師資格,黃色的資深大律師短假髮下,露出銀白色的頭髮和鬍子,他拿着鱷魚皮公事包,審訊期間,右手拿着蛋黃黃色的墨水筆,不時翻閱他的binder,裡面的活頁紙是舊式文具那種黃色紙間條紙,寫滿墨水筆筆記,用英語發問問題時,目光銳利,眼白滿是紅筋。

    林大狀仍在用墨水筆,年輕的律師已經在用手提電腦和平版式電腦了。

    李官和林資深大律師對話中,也有自嘲他們是「老一輩」。量度鋁梯高度時,林大狀曾提出,鋁梯大約4 feet. 而李官則說,要拿一個以「米」為單位的紀錄,於是有律師拿軟尺即時量度,1.22米。李官自嘲:「old people like us才仍然會用feet.」

    審訊保留了舊式風味。盤問層層遞進,問答具張力。法官適時打斷介入。

    潘警員表示,當日NOW工程人員用鋁梯襲擊他,而他在現場時,並不知道這位是新聞團隊工作人員。

    林大狀請潘警員看當日照片。圖片中,被指襲警的工程人員,心口掛着記者証。

    林大狀:「警員,圖片中原告人頸上掛着繩和卡片套,你當時看不看到?」

    潘警員:「當晚我唔覺,睇到張相至見到。」

    林大狀:「你當時以為佢係示威者?當時示威者有掛身份証明文件在頸上?」

    潘警員:「我見過示威者頸上有繩出現,裡面是甚麼証件短時間無可能識別到。當時原告人用梯襲擊我,所以我注意力係把梯度,無留意佢身上佩戴咗咩証件。」

    庭上播放NOW新聞片段,片段中,警員把工程人員扯進警員群中,穿紅色風衣的NOW新聞台記者仇志榮早前上庭確認大叫的是他。仇記者在畫面中大聲向警員喊:「記者!記者!」

    本身在馬來西亞出生的林大狀,此時嘗試用廣東話摸仿這把叫聲,問潘警員當時有沒有聽到有人喊:「畸遮!畸遮!」懂廣東話的李法官糾正他的讀音,「記者!記者!」林大狀笑說,自己廣東話發音不標準。繼續問潘警員,當時有沒有聽到有人大喊:「記者!記者!」

    潘警員表示當時聽不到,直到事發後,看片段才聽到。

    較早前,法庭亦播放了另一片段,法官一度要求警員澄清他聽力有沒有問題。

    該youtube片段拍攝在較後時間,NOW工程人員被拖入警群之後,他被幾名警員帶到路邊。工程人員打手機報警,表示被打。片段中,被警員圍着的工程人員,向現場警員表示:「(有片段)影到我係冇郁過手!」

    潘警員在片段中,站在工程人員的不遠處。然而他在法庭表示,不知道當時對方有致電999報警,當時亦聽不到工程人員這句關於自己「沒有動過手」的控訴。

    由於審訊是以英文進行,每一句來回,都反覆經過法庭翻譯以中文重覆,故此對話拉長。

    林大狀:「你聽唔聽到原告人這句話?(我係無郁過手)」

    潘警員看片段,要重覆看兩次才表示聽到。

    林大狀追問:「that was said in a loud and clear voice.」

    翻譯:「那時是大聲而清晰的一句話。」

    潘警員堅持,當時聽不到。

    此時法官搖頭。

    潘警員解釋:「當時唔肯定聽到,可能因為拍攝片段的攝錄機更接近(原告人)。」

    法官此時介入:「警員,你有沒有聽力問題?那時候,及現在?」

    潘警員表示:「沒有。」

    法官用心把警員的作供紀錄在案。後來,對於潘警員的作供,法官更特意提醒警員,他是在宣誓的情況下作供。

    這位指控NOW工程人員襲警的警員,整個下午被林大狀盤問,他為何要不止一次更改口供。警員表示被襲後,連自己求醫的醫院都說錯,他在法庭先說自己是廣華醫院,後又稱忘記了。原來是伊利沙伯醫院。而他第一份口供寫道工程人員用「雙手」拿梯襲擊他,亦漏寫了工程人員第一次對他的襲擊。被問及為何改口供,他表示「太累」、「遺忘了」。

    林大狀不可思義地說:「你被襲擊,你竟然因為太累而遺忘了?作為一個專業的警員你知道落口供要準繩,詳細,精準?」

    其中一個潘警員承認的口供「遺漏」,就是他在第一次口供上寫道自己有向工程人員說「你襲警」之前,沒有記下其實自己也說了一句粗口:「我睇番片段先至道,我講咗這一句(粗口)。」

    該被粗口慰問的NOW工程人員,早前上庭作供表示,當時無端端被罵:「X你老母」,然後被搶梯,更被拖入警員群中被打。當晚他到醫院求診,左眼有明顯傷痕。

    入稟索償的為41歲名為「李小龍」的NOW工程人員。這天來法庭旁聽的除了他、他的一位朋友和一位來替他祈禱的牧師外,旁聽席空無一人。始終太多更大更重要的案件在審訊中,這宗案件原訂審6天,現在已進入第11日。小龍說:「很多年輕人比我更值得關注。」

    然而決心把自己的案件告上法庭,小龍代價不小。這宗為民事索償,一旦敗訴,李小龍本人將會承受巨額律師費,他表示事件在2014年發生時,自己也有掙扎過是否「去馬」,當時對香港司法系統還有信心,沒想過後來發生連串社會事件,但官司已經於2015年啟動了。

    在社會運動之中,不少記者也受過暴力對待,但願意拿上法庭討回公道的人不多。小龍說:「乜嘢令到我肯去馬,都係因為記者行家。我們出來採訪,唔係要畀人打的。」

    「李小龍」是他真名嗎?他尷尬地說是,當年他在廣東省出生,「小」字是跟隨族譜,當年爺爺知道生了個孫,想替他改個「龍」字,以為孫兒在內地生活,和香港明星同名字不怕。怎知童年他就來港生活,於是從小到大都被問及名字由來。他說笑,雖然他有名「李小龍」,除了這一次,從沒發生過和別人肢體衝突。

    喜歡這個名字嗎?「基本上李小龍這位武打明星,不會惹人討厭,而且李小龍咁有正義感,我有時會想,上法庭這件事,我更加不能放棄吧。」

    ***
    2021年6月7日,在審訊了十五日之後, 結案陳詞前,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協議,法官怒斥雙方浪費法庭時間和資源。李官指,律政司應該一早決定是否接受庭外和解。據了解,律政司一方將支付原告的訟費。李小龍向眾新聞表示,「有片有證據,可能係現場解決到的問題,點解要搞七年?」

    (圖為他在庭外留影)

  • 米爺真名 在 林伟贤老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2 11:11:57
    有 0 人按讚

    今天晚上8點整FB《林偉賢創業私塾》生命對話《九死一生》─高銘和(Makalu Gau)!請立即到臉書加入👉《林偉賢創業私塾》,並主動分享給您的FB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willson0421/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台灣登頂聖母峰成功英雄高銘和,於1996年5月10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一眼望不盡,讓人流連忘返,卻在兩位帶路的雪巴人急催下, 不得不趕快下山。衝下山沒多久,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幾乎阻擋了他們下山的路,溫度急降至零下60度,四周為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只剩他孤零零一個 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為讓他自己不要睡著失溫死亡,他使出渾身解數猛叫自己的名字─使腦部清醒,並做深呼吸─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半爬半滾,半滾半 爬,接近死亡邊緣,他轉身過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中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他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他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堅 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

      此時,他已用盡力氣,慢慢昏迷睡去。這場暴風雪,總共奪走登頂成功下山的美國、紐西蘭、日本等登山隊八位英雄生命,高銘和卻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絕處逢 生,動了15次大手術,挖掉整個鼻子、切下10根手指頭、10根腳指頭、2個腳後跟。經過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成為復健病房的輔導長,陪伴許許多多人勇 於復健、重新站起來走出去。

      他逢人就說:「人的一生只要作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夠了。」他心繫百岳,希望劫後餘生能完成「中國百岳攝影計畫」,把這一百座中國名山的真面目還原、紀 錄,留給後代子孫,好好學習仁者樂山的智慧與德性,迄今他已完成了45%的進度,包括西藏、新疆、四川、雲南等地區的探險、拍攝、田野調查等,預計 2008年完成出版發行分享全球。由是,高銘和勇登高峰,遠征聖母,登頂驚魂,絕處逢生;雖痛不欲生、面目全非,仍珍惜劫後餘生,心繫中國百岳,不愧為 「九死一生」的典範。

      高銘和(Makalu Gau),男,1949年出生於台北縣瑞芳煤礦山,父親是煤礦工人,他從攀爬家門前的煤推開始不凡的大山人生。中原大學土木系畢業後,24歲進入中興工程 顧問公司,隨同事去登台北市郊的七星山後,與山結下生死不渝的情緣,幾乎爬過國內外名山,這樣一個山癡,寧願輸掉了事業,賠上婚姻,只為了親近那一座座沉 默不語的山峰。尤其,1982年他開始遠征海外,愈登愈高,1992年試登聖母峰未果,1996年終於如願以償,站上世界之巔,卻在下山途中困於暴風雪整 夜,雖然獲救,但因嚴重凍傷而致手指、腳趾、足踵和鼻子全遭切除。經過15次大手術與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建後,他又重回群山的懷抱,為的是要完成今生最大的 使命─中國百岳攝影計畫,該計畫已於1991年啟動,預計於2008年完成。

    高銘和精采的大山人生摘要如下:
    1973 開始攀登台灣高山
    1981 攀登玉山東峰北壁,創立攀岩者俱樂部
    1982 赴韓國雪嶽山攀登冰壁,攀登大霸尖山西北壁
    1983 赴日本北阿爾卑雄山接受雪地登山訓練
    1984 赴法國霞夢尼(Chamonix), 在法國國立滑雪登山學校觀摩切蹉並登阿爾卑斯山白朗峰(Mont Blanc 4807m), 1985 赴美國加州優瑟米提國家公園攀岩,再轉往瑞士攀登世紀奇峰馬特洪恩峰(Mt Matterhorn 4470m)
    1988 赴南美阿根廷登安底斯山脈阿空加瓜峰(Mt Aconcagua 6956m)
    1989 赴日本劍岳雪訓,到印度登喜馬拉雅山怒峰(Nun Peak 7135m)
    1990 赴印度登莎瑟峰( Mt Saser Kangri 7672m)
    1991 赴西藏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Cho Oyu 8201m)
    1992 赴北美阿拉斯加登麥肯尼峰(Mt McKinley 6913m),赴西藏登世界最高峰聖母峰(Mt Everest 8848m)
    1993~1994 在西藏高原探索喜瑪拉雅山高峰
    1995 赴北美阿拉斯加再登麥肯尼峰
    1996 赴尼泊爾由南坡登聖母峰
    1999~2000 在西藏繼續探索喜瑪拉雅高峰
    2001 赴喀拉崑崙山探索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 K2, 8611m)
    2002 先赴雲南探索蒼山、玉龍雪山及梅里雪山,再到西藏繞神山岡仁波齊(Kailash 6638m)
    2003 到雲南探索高峰梅里雪山及玉龍雪山,到尼泊爾聖母峰基地營建行
    2004 赴新疆天山博格達峰(Mt Bogda, 5565m) 及托木爾峰( Mt Tomur,7443m)探索
    2005 赴新疆崑崙山瓊木孜塔格峰(Qong Muztag 6920m)探索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由高銘和帶領的「中華民國聖母峰遠征隊」,於1996年4月初,走了七天才走到聖母峰的山腳下設立基地營,他們要從冰河往上爬,爬到最高8848公尺 的聖母峰頂,大概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因為這中間要建4個營地,每個營地距離大概1公里左右,可是因為冰河受到重力擠壓,它會裂開,裂開就很難走,花了一個 禮拜的時間,才在6000公尺架設了攀峰的第一營基地。

      又過了3天,他們往6400公尺的地方前進,這個地方是冰河的源頭,所以地勢比較平坦一點,他們在這裡架設了的第二營基地。接下來他們就要爬冰坡,要 用冰釘打在上面並綁繩子,然後隊員才一個接一個爬,爬了一整天,到達海拔7300公尺的第三營基地。

      第二天天氣很好,大家就一窩蜂往上爬,爬了大概8個鐘頭,來到海拔8000公尺的第四營,也是他們要攻頂聖母峰的最後營地。

      晚上十點多,他跟三個雪巴人開始出發,走了大概幾個鐘頭,太陽出來,又繼續往上面爬,爬到中午12點,來到海拔8500公尺,距離聖母峰只剩下300 多公尺,所以就很努力趕快爬。誰知道海拔愈高,空氣愈稀薄,愈想快就愈快不起來,走到最後剩10幾公尺,他走一步路要休息好幾分鐘,氣喘如牛,感覺怎麼吸 都吸不到氧氣,又不敢將氧氣面罩打開,很努力地拖著沉重的雙腳,終於在一九九六年五月十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

      登上聖母峰,趕快拿相機出來拍照片,並看聖母峰四周的風景,喜馬拉雅山有2400公里那麼長,一眼望不盡,往北邊看是整個青藏高原,可以看到很多的冰河、雪山,他想在上面多待一些時間,多拍一些照片。但是兩位雪巴人一直催他趕快下山。

      衝下山沒多久,風開始愈來愈大,天空開始飄雪,飄下來的雪阻擋他們下山的視線,衝了大概一、兩個鐘頭,太陽下山,四周圍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他就 拼命叫那兩個雪巴人,可是都沒有回應,因為風的聲音很大,他只好自己慢慢往下走,沒多久走不動了,就躺在冰坡上面,可是躺下去沒多久,因為太冷全身開始發 抖,溫度降到零下60度,不到10分鐘,他就想睡覺,一方面太累,一方面沒力氣,正要睡著的時候,一個聲音告訴他自己,在這麼惡劣的情況如果睡著的話,大 概就會失溫,人體一失溫就會死掉,一想到會死掉就不敢睡覺,但是不睡覺又全身發抖,最後想到一個辦法讓自己不會睡著,就是很用力、很大聲的叫自己的名字, 一叫出聲腦部就清醒。

      就這樣慢慢撐,沒多久又想睡覺,又叫自己的名字,叫到最後,都已經沒力氣出聲,連聲音都快睡著了,這時候知道已經撐不下去了,就在這一剎那,突然覺得 好不甘願,因為好不容易登上聖母峰,卻要死在這裡。他很快全身開始動起來,用兩隻手打自己的大腿、身體,讓自己覺得溫暖一點,身體又滾來滾去,接著,他趕 快將鼻孔上的冰雪清除掉,清掉後他就做深呼吸。當時,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就不會窒息、死掉,這些動作做了半個鐘頭,發現心跳不會那麼急促,直覺發現 這個方法有效,就繼續做下去。

      在這接近死亡的邊緣,當他轉過身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 堅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這時候感覺好像躺在家裡的床上一樣那麼溫暖,拼命叫自己不能睡著,可是已經沒有用,又慢慢昏迷睡過去。

      到下午一點鐘左右,他聽到有人在叫他,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就是睜不開眼睛,掙扎了老半天,突然有一個氧氣面罩罩在他的臉部,他順勢一吸腦筋就清醒了, 眼睛就睜開來,發現一個雪巴人已經站在他的身邊,救命恩人就是昨天氧氣面罩壞掉先下山的那位雪巴。

      過了一天,大家輪流送他下山,從8000公尺,到7000公尺,再到6000公尺,最後他已經走不動,他們拿塑膠船將他整個人綁起來,在雪地上像拖屍 體一樣拖著走,直到直昇機來救援,就直接飛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送到醫院做急救,兩天後送回台灣,又兩天後,家人親戚、朋友又安排送他去美國阿拉斯加, 做凍傷的治療。

      10天後,美國醫生確認凍傷的部份必需全部切除,因付不起龐大的手術費,不得不飛回台北長庚醫院治療,連續動了15次大手術,切除10根手指、10根 腳趾、2個腳後跟、1個鼻子,並經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總是非常感恩的認為:老天爺沒有讓他死在聖母峰,讓他活著回台灣,應該有什麼使命要他完成。

      於是他想到了從1991年正在進行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當時在1996年已經做了約百分之二十了,他既然還有一條命回來,那就應該繼續去完成它。

      雖然他沒有腳、沒有手,可是這些都可以克服,他要求自己重新站起來,他不希望下半輩子都在輪椅上過。剛開始在家裡用膝蓋練習爬,爬了一段時間,開始練 習站立,練了幾個月,終於可以一步一步慢慢的移動。接著練習自己洗臉、刷牙、吃飯、寫字、打電腦、拿相機拍照,最後練習開車,有了這些技巧以後,他就告訴 自己要重回喜馬拉雅山。

      1998年搭機飛往西藏,測試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可以繼續在高海拔地區從事探險攝影工作;結果一切都沒問題,於是從1999年就繼續去做他還沒完成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

      經過多年的努力,完成西藏大部分區域的探險和拍攝工作,2000年起就到了新疆、四川和雲南等地方;到2005年止,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四十五的進度,整個計畫預計在2008年全部完成。

      檢附高銘和用生命之愛寫真名山的攝影展如次:
    西藏人文自然展國立台中美術館 1998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0
    西藏影像特展 台北誠品敦南店2002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4
    新疆影像展台北紐約紐2004

  • 米爺真名 在 實踐家商學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2 11:11:23
    有 6 人按讚

    今天晚上8點整FB《林偉賢創業私塾》生命對話《九死一生》─高銘和(Makalu Gau)!請立即到臉書加入👉《林偉賢創業私塾》,並主動分享給您的FB好友!
    https://www.facebook.com/willson0421/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台灣登頂聖母峰成功英雄高銘和,於1996年5月10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一眼望不盡,讓人流連忘返,卻在兩位帶路的雪巴人急催下, 不得不趕快下山。衝下山沒多久,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幾乎阻擋了他們下山的路,溫度急降至零下60度,四周為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只剩他孤零零一個 人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為讓他自己不要睡著失溫死亡,他使出渾身解數猛叫自己的名字─使腦部清醒,並做深呼吸─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半爬半滾,半滾半 爬,接近死亡邊緣,他轉身過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中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他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他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堅 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

      此時,他已用盡力氣,慢慢昏迷睡去。這場暴風雪,總共奪走登頂成功下山的美國、紐西蘭、日本等登山隊八位英雄生命,高銘和卻憑著堅強的求生意志,絕處逢 生,動了15次大手術,挖掉整個鼻子、切下10根手指頭、10根腳指頭、2個腳後跟。經過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成為復健病房的輔導長,陪伴許許多多人勇 於復健、重新站起來走出去。

      他逢人就說:「人的一生只要作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夠了。」他心繫百岳,希望劫後餘生能完成「中國百岳攝影計畫」,把這一百座中國名山的真面目還原、紀 錄,留給後代子孫,好好學習仁者樂山的智慧與德性,迄今他已完成了45%的進度,包括西藏、新疆、四川、雲南等地區的探險、拍攝、田野調查等,預計 2008年完成出版發行分享全球。由是,高銘和勇登高峰,遠征聖母,登頂驚魂,絕處逢生;雖痛不欲生、面目全非,仍珍惜劫後餘生,心繫中國百岳,不愧為 「九死一生」的典範。

      高銘和(Makalu Gau),男,1949年出生於台北縣瑞芳煤礦山,父親是煤礦工人,他從攀爬家門前的煤推開始不凡的大山人生。中原大學土木系畢業後,24歲進入中興工程 顧問公司,隨同事去登台北市郊的七星山後,與山結下生死不渝的情緣,幾乎爬過國內外名山,這樣一個山癡,寧願輸掉了事業,賠上婚姻,只為了親近那一座座沉 默不語的山峰。尤其,1982年他開始遠征海外,愈登愈高,1992年試登聖母峰未果,1996年終於如願以償,站上世界之巔,卻在下山途中困於暴風雪整 夜,雖然獲救,但因嚴重凍傷而致手指、腳趾、足踵和鼻子全遭切除。經過15次大手術與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建後,他又重回群山的懷抱,為的是要完成今生最大的 使命─中國百岳攝影計畫,該計畫已於1991年啟動,預計於2008年完成。

    高銘和精采的大山人生摘要如下:
    1973 開始攀登台灣高山
    1981 攀登玉山東峰北壁,創立攀岩者俱樂部
    1982 赴韓國雪嶽山攀登冰壁,攀登大霸尖山西北壁
    1983 赴日本北阿爾卑雄山接受雪地登山訓練
    1984 赴法國霞夢尼(Chamonix), 在法國國立滑雪登山學校觀摩切蹉並登阿爾卑斯山白朗峰(Mont Blanc 4807m), 1985 赴美國加州優瑟米提國家公園攀岩,再轉往瑞士攀登世紀奇峰馬特洪恩峰(Mt Matterhorn 4470m)
    1988 赴南美阿根廷登安底斯山脈阿空加瓜峰(Mt Aconcagua 6956m)
    1989 赴日本劍岳雪訓,到印度登喜馬拉雅山怒峰(Nun Peak 7135m)
    1990 赴印度登莎瑟峰( Mt Saser Kangri 7672m)
    1991 赴西藏登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Cho Oyu 8201m)
    1992 赴北美阿拉斯加登麥肯尼峰(Mt McKinley 6913m),赴西藏登世界最高峰聖母峰(Mt Everest 8848m)
    1993~1994 在西藏高原探索喜瑪拉雅山高峰
    1995 赴北美阿拉斯加再登麥肯尼峰
    1996 赴尼泊爾由南坡登聖母峰
    1999~2000 在西藏繼續探索喜瑪拉雅高峰
    2001 赴喀拉崑崙山探索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 K2, 8611m)
    2002 先赴雲南探索蒼山、玉龍雪山及梅里雪山,再到西藏繞神山岡仁波齊(Kailash 6638m)
    2003 到雲南探索高峰梅里雪山及玉龍雪山,到尼泊爾聖母峰基地營建行
    2004 赴新疆天山博格達峰(Mt Bogda, 5565m) 及托木爾峰( Mt Tomur,7443m)探索
    2005 赴新疆崑崙山瓊木孜塔格峰(Qong Muztag 6920m)探索

    登頂驚魂、心繫百岳
      由高銘和帶領的「中華民國聖母峰遠征隊」,於1996年4月初,走了七天才走到聖母峰的山腳下設立基地營,他們要從冰河往上爬,爬到最高8848公尺 的聖母峰頂,大概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因為這中間要建4個營地,每個營地距離大概1公里左右,可是因為冰河受到重力擠壓,它會裂開,裂開就很難走,花了一個 禮拜的時間,才在6000公尺架設了攀峰的第一營基地。

      又過了3天,他們往6400公尺的地方前進,這個地方是冰河的源頭,所以地勢比較平坦一點,他們在這裡架設了的第二營基地。接下來他們就要爬冰坡,要 用冰釘打在上面並綁繩子,然後隊員才一個接一個爬,爬了一整天,到達海拔7300公尺的第三營基地。

      第二天天氣很好,大家就一窩蜂往上爬,爬了大概8個鐘頭,來到海拔8000公尺的第四營,也是他們要攻頂聖母峰的最後營地。

      晚上十點多,他跟三個雪巴人開始出發,走了大概幾個鐘頭,太陽出來,又繼續往上面爬,爬到中午12點,來到海拔8500公尺,距離聖母峰只剩下300 多公尺,所以就很努力趕快爬。誰知道海拔愈高,空氣愈稀薄,愈想快就愈快不起來,走到最後剩10幾公尺,他走一步路要休息好幾分鐘,氣喘如牛,感覺怎麼吸 都吸不到氧氣,又不敢將氧氣面罩打開,很努力地拖著沉重的雙腳,終於在一九九六年五月十日下午3點多登上了世界最高峰──聖母峰。

      登上聖母峰,趕快拿相機出來拍照片,並看聖母峰四周的風景,喜馬拉雅山有2400公里那麼長,一眼望不盡,往北邊看是整個青藏高原,可以看到很多的冰河、雪山,他想在上面多待一些時間,多拍一些照片。但是兩位雪巴人一直催他趕快下山。

      衝下山沒多久,風開始愈來愈大,天空開始飄雪,飄下來的雪阻擋他們下山的視線,衝了大概一、兩個鐘頭,太陽下山,四周圍烏漆嘛黑,什麼都看不到,他就 拼命叫那兩個雪巴人,可是都沒有回應,因為風的聲音很大,他只好自己慢慢往下走,沒多久走不動了,就躺在冰坡上面,可是躺下去沒多久,因為太冷全身開始發 抖,溫度降到零下60度,不到10分鐘,他就想睡覺,一方面太累,一方面沒力氣,正要睡著的時候,一個聲音告訴他自己,在這麼惡劣的情況如果睡著的話,大 概就會失溫,人體一失溫就會死掉,一想到會死掉就不敢睡覺,但是不睡覺又全身發抖,最後想到一個辦法讓自己不會睡著,就是很用力、很大聲的叫自己的名字, 一叫出聲腦部就清醒。

      就這樣慢慢撐,沒多久又想睡覺,又叫自己的名字,叫到最後,都已經沒力氣出聲,連聲音都快睡著了,這時候知道已經撐不下去了,就在這一剎那,突然覺得 好不甘願,因為好不容易登上聖母峰,卻要死在這裡。他很快全身開始動起來,用兩隻手打自己的大腿、身體,讓自己覺得溫暖一點,身體又滾來滾去,接著,他趕 快將鼻孔上的冰雪清除掉,清掉後他就做深呼吸。當時,一心一意想多吸一些空氣,就不會窒息、死掉,這些動作做了半個鐘頭,發現心跳不會那麼急促,直覺發現 這個方法有效,就繼續做下去。

      在這接近死亡的邊緣,當他轉過身去,發現有一種很奇怪的光線從天空透出來,原來是太陽要出來的晨曦,心裡燃起一股生命的希望,告訴自己要繼續撐下去, 堅持到太陽真的出來,生命就有希望了!這時候感覺好像躺在家裡的床上一樣那麼溫暖,拼命叫自己不能睡著,可是已經沒有用,又慢慢昏迷睡過去。

      到下午一點鐘左右,他聽到有人在叫他,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就是睜不開眼睛,掙扎了老半天,突然有一個氧氣面罩罩在他的臉部,他順勢一吸腦筋就清醒了, 眼睛就睜開來,發現一個雪巴人已經站在他的身邊,救命恩人就是昨天氧氣面罩壞掉先下山的那位雪巴。

      過了一天,大家輪流送他下山,從8000公尺,到7000公尺,再到6000公尺,最後他已經走不動,他們拿塑膠船將他整個人綁起來,在雪地上像拖屍 體一樣拖著走,直到直昇機來救援,就直接飛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送到醫院做急救,兩天後送回台灣,又兩天後,家人親戚、朋友又安排送他去美國阿拉斯加, 做凍傷的治療。

      10天後,美國醫生確認凍傷的部份必需全部切除,因付不起龐大的手術費,不得不飛回台北長庚醫院治療,連續動了15次大手術,切除10根手指、10根 腳趾、2個腳後跟、1個鼻子,並經多年痛不欲生的復健,他總是非常感恩的認為:老天爺沒有讓他死在聖母峰,讓他活著回台灣,應該有什麼使命要他完成。

      於是他想到了從1991年正在進行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當時在1996年已經做了約百分之二十了,他既然還有一條命回來,那就應該繼續去完成它。

      雖然他沒有腳、沒有手,可是這些都可以克服,他要求自己重新站起來,他不希望下半輩子都在輪椅上過。剛開始在家裡用膝蓋練習爬,爬了一段時間,開始練 習站立,練了幾個月,終於可以一步一步慢慢的移動。接著練習自己洗臉、刷牙、吃飯、寫字、打電腦、拿相機拍照,最後練習開車,有了這些技巧以後,他就告訴 自己要重回喜馬拉雅山。

      1998年搭機飛往西藏,測試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可以繼續在高海拔地區從事探險攝影工作;結果一切都沒問題,於是從1999年就繼續去做他還沒完成的《中國百岳攝影計畫》。

      經過多年的努力,完成西藏大部分區域的探險和拍攝工作,2000年起就到了新疆、四川和雲南等地方;到2005年止,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四十五的進度,整個計畫預計在2008年全部完成。

      檢附高銘和用生命之愛寫真名山的攝影展如次:
    西藏人文自然展國立台中美術館 1998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0
    西藏影像特展 台北誠品敦南店2002
    中國百岳成果展台北2004
    新疆影像展台北紐約紐200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