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米倉影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米倉影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米倉影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米倉影業產品中有6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晚我想來點⋯⋯ 台北・特有種商行 的甜醬油叉燒飯套餐😋♥️ 還有⋯ 很可愛的台灣產啤酒🍻✨ 衷心希望疫情能早日結束, 讓魏導的新作品 《臺灣三部曲》在10月份順利開拍🌈🌈🌈 魏導加油! 餐飲業者的朋友加油!! 我們一起加油💪🏻💪🏻💪🏻 PS: 台南的朋友 可以點臺南・特有種商行的外帶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臺灣三部曲》集資計畫:https://cplink.co/nYJep9Fo 📍 更多精采報導,請見親子天下雜誌114期:https://cplink.co/OxOfylq1 #魏德聖 是敢做大夢的人。別人眼裡的不可能,他想做就絕對堅持到底。 二○○八年,全球發生了金融海嘯,那一年,三十九歲...

  • 米倉影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2 19:07:47
    有 5,435 人按讚

    今晚我想來點⋯⋯

    台北・特有種商行 的甜醬油叉燒飯套餐😋♥️

    還有⋯

    很可愛的台灣產啤酒🍻✨

    衷心希望疫情能早日結束,
    讓魏導的新作品
    《臺灣三部曲》在10月份順利開拍🌈🌈🌈

    魏導加油!
    餐飲業者的朋友加油!!
    我們一起加油💪🏻💪🏻💪🏻

    PS: 台南的朋友
    可以點臺南・特有種商行的外帶便當喔🍱

    果子電影 x 米倉影業
    豐盛之城-臺灣三部曲 Formosa Wonderland - Taiwan Trilogy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開車不喝酒

    #讓我陪你等到疫情
    #甜醬油叉燒飯很好吃
    #防疫套餐
    #希望712後可以微解封

    IG追蹤
    千繪’s 台北與東京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chietanaka817/

  • 米倉影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8 03:42:12
    有 114 人按讚

    小編又失眠了,那就跟還沒睡得朋友分享一些事吧❗
    三級防疫期間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可能很多人也漸漸習慣了現在的生活模式,接下來店家的生存與否也是要靠大家,當然盡可能不要外出,但真的沒辦法自己烹煮的朋友也支持一下在地店家,讓他們可以把美味和堅持繼續延續下去,不會因為疫情而倒閉~🍳🍕🥓
    另外,演藝圈當然也是一樣,小編短暫待過演藝圈的幕後工作,其實不要羨慕藝人賺很多,其實賺很多是他們用時間、精力和經驗換來的,當然演藝圈也是有默默無名的小明星正期待發光發熱,多數藝人也是跟我們一樣沒有工作就沒有經濟來源,所以防疫在家也可以多多支持台灣藝人的節目和作品~🎬📽🎥
    📣假正義魔人退散,照片是疫情之前拍攝的📣
    📣歡迎留言給店家和藝人鼓勵,要留言政治的請去政治版社團📣
    蔡黃汝
    趙駿亞˙駿臨天下粉絲部
    Calvin 辰亦儒
    古娃娃WawaKu
    夢多 mondo 大谷主水
    林莎 SuperLisa
    李相林 Sianglin Lee
    梁赫群
    果子電影 x 米倉影業

  • 米倉影業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1 12:00:54
    有 85 人按讚

    得知近期舉辦的魏德聖「青澀影展」將線上展映魏導早期短片,於是調出去年在桃園光影電影館的映後精華節錄,分享給各位影迷。6月11日(五)晚間九點放映《黎明之前》、6月18日晚間九點放映《七月天》,將在「 @果子電影 x 米倉影業 」YouTube頻道放映,好片不容錯過。


    桃園光影電影館《黎明之前》《七月天》座談節錄─魏德聖 × 翁煌德


    「浮光掠影─短片輯」在 2020 的最後,邀請到開拓台灣電影視野的名導─魏德聖,回顧其兩部修復作品《黎明之前》(1997)與《七月天》(1999),從導演最初的創作了解創作之路開展,並何以成為台灣近期電影之「先行者」?以下節錄之對談紀錄,魏德聖簡稱「魏」,翁煌德簡稱「翁」。


    # 每次創作給自己的課題
    翁:因大四的時候有幸於魏導的公司實習,參加到《KANO》(2014)的專案。今年高雄電影節重映魏導早期作品《黎明之前》的修復版本,所以就趕快連絡魏導的公司,促成了今夜的放映。對導演來說可能時代有點久遠,但我們還是聊聊魏導當初的創作經過。


    魏:每次要回頭看自己二、三十年前的片子,都很不好意思。《黎明之前》是我剛開始練習拍片的第三部劇情片,那時跟幾個同樣是助理出生朋友約好,每個人都要寫一部「鬼故事」的短片劇本,最後只有我寫出來(笑)。但從那時起,每部作品我都很有意識地嘗試自己不足的部分:第一次拍短片時,非常一板一眼的執行,一顆、一顆鏡頭分好執行,更精準來說,是把演員當作道具使用。


    但在《黎明之前》我改變自己的壞習慣,找真的演員來合作,我更是很害怕,不知道怎麼跟演員溝通,但還是要去做。整個拍攝過程練習以整場戲的方式討論,再分鏡頭拍攝。到《七月天》就開始練習場面調度,很多的演員、很大的場景,我要怎麼跟攝影師、燈光師配合,用最精煉的機器運動,完成一部作品。經過這些嘗試才長出膽量覺得可以挑戰市場、拍攝長片。


    翁:導演更之前的作品是 1995 年的《戲言》跟1996 年的《對話三部》,其中《戲言》尤其震驚,是導演在裡面也有擔綱演出。演員的部分,也談談導演第一次和專業演員蔡琴、范瑞君及王柏森合作的經驗。


    魏:寫劇本的當時,我就在楊德昌導演工作室工作,所以就有點冒昧的問蔡琴蔡姊願不願意演出,另外兩位主要演員也都是朋友。但回頭看25年前,短片基本上都是導演們的私下的習作,根本不會有專業演員參與製作,故《黎明之前》也算是不可思議的創舉。


    #《七月天》的編排


    翁:《黎明之前》片中所探討的情節,以為「死」就會得到解脫,沒想到死了之後是繼續受苦與淪難。緊接著又看了《七月天》這部作品,我第一次看完全震懾於「憤怒」的情緒中。若拿掉第一場戲,我們是慢慢跟著角色的怒火,最後看著主角放火燒毀一切。但導演第一幕的安排,好像就預示了後續?


    魏:原本的開場的爆發力不夠,把片尾放到開頭反而如你說有預言式的感覺。《七月天》當年有得到短片的輔導金,那時候提案的片名是《賣冰的兒子》,創作的源頭是因為感知到一種文化─「鋸冰塊」的產業正在消逝,變成工廠化、工業化。以「賣冰的兒子」去「放火」極大的落差去詮釋那樣的憤怒。但創作時才剛入行,所以模仿的痕跡很多:類似侯孝賢電影的氛圍。也不是刻意要這樣,調性或鏡頭語言、敘事的風格就會有那樣的影子。但想既然要做了,就把整個更生猛、粗野,濕濕黏黏的粗魯,想把生命那種黏膩在影像中展現。


    翁:片中也討論到各種層次的暴力,主角在黑社會體系不管是肢體的、言語的,到後續進入警察局,警察也是以殘酷刑求的方式獲得查案需要的資料。黑白兩道好似沒有差別,批判性非常高。


    魏:你想的比我想的還精采(笑)。我當初的安排是想要讓主要角色一直陷入困境。自小我的成績中間偏後,這樣的位置讓我可以跟好學生、壞同學打交道,有機會接近各形各色的人。但我始終沒有見過「講道義的流氓」。黑社會,都是貪生怕死、狐假虎威者居多,因此我不相信「道義」這件事,在片中就特別強調這點─「道義是不存在」。


    翁:演員王恩詠的表現相當亮眼,近期在《最乖巧的殺人犯》也有演出,想請問導演怎麼將少年想要學壞,但又十分青澀的演技雕琢,讓成家這個角色足以立體?


    魏:雖然看起來是素人,但他們絕大都是劇場演員。雕琢不敢說,但一次一次的練習下來對於演員的掌控,還有自己要表達什麼,所以走位與表演、節奏確定後,鏡頭的擺位就比較從容。整場練習演員與機器都走對了之後才開始拍,不再是以往一個一個鏡頭去進行。才知道與演員的溝通其實沒有那麼難,是演要每場戲精準的傳達,整場戲節奏再核對就好。


    # 開拓自己的路─「純十六影展」


    翁:1999 年,導演與鴻鴻、鄭文堂、魏德聖、蕭菊貞等影像創作者為了讓作品有更被看到的機會,創辦了「純十六」影展,放映的作品就包含了《3橘之戀》(1999)、《明信片》(1999)、《紅葉傳奇》(1999)等作品。想請問導演當時獨立創作者的狀態。


    魏:每創作者最大的心願就是觀眾看到他的作品,進而喜歡他的作品,尋找展示作品的管道和平台,就變成最重要的功課。創作者在初期是不會有足夠資金籌拍長片,故都從短片起家。當時也只有金穗獎短片獎,且很封閉,多半也只有在影視科族群間才有討論。我們一群人有幸拿到第一屆輔導金,驚覺在資金充足下,不論作品的品質、敘事結構都會有不同層次的提升,與為了交作業而拍出的影像成熟度完全不同。但即便如此,當時獲獎最高待遇也就是在電影資料館放映兩次,就被冰凍起來,無法重見天日。不甘如此,就跟當時六個導演一起籌畫了「純十六」影展。


    從設計海報到張貼、行銷、談戲院,租一個廳要多少錢這類的細節著手,甚至連十六釐米播放器自己搬動、保管。參展導演除了映後,還要輪班負責驗票、場務、映後遞麥克風和主持都要自己來。因宣傳做得很透,加上不同創作者的人脈都不盡相同,互相吸引各自族群,就如此炒作起來,甚至贏過當時好萊塢商業片。


    # 創作的原點─活在人間


    觀眾:長久以來一直很喜歡導演的作品,想請問導演如何與編劇合作以及主題的發想?會把自己的性格投射在其中?


    魏:因為節省經費常都是自己編導,一直到《KANO》才第一次跟別人合作,我自己的感覺是不管怎麼做,兩個創作者的生活習慣、視野是不一樣的,故就算故事完整了,最後還是必須得轉化成導演可以執行的狀態。但最重要的是要「活在人間」,想要寫劇本或拍片的人,我覺得最好是從「紀錄片」做起。我自小住在台南廟口旁,養成跟各種階級對話的能力。庶民文化才是真正生活的哲學,能跟不同樣的人溝通,語言的內容可以讓你的故事角色更有生命力,而不會變成每個角色都是你自己!


    這些經驗下來,我自己累積了一種創作故事的方式。劇本教學會教你從第一場故事大綱、人物,打下三角形,接著就進入畫面思考,反而一片空白故事無法延展。我後轉以「故事思考」開始創作,一路寫下來三萬、四萬個字都有,整個故事順過、修改成劇本格式,再大的故事都會變得很簡單。此外,不是說把個人的狀態完全投射,我會把「想要的」狀態放在其中,跟自己下棋,把角色放在自己佈的局,並適時給予打擊。我很享受這樣的創作過程!


    # 對現場創作者的鼓勵


    魏:整個電影生存環境不斷改變,平台被網路取代,我們更要去思考如何打破這個框,而不是在那個框裡面認命,更要把夢做大並精準執行,這個框就會被你擠破、並去思考如何贏得你的觀眾,創作回饋就在這邊。不論金融、商業,或是流行它不斷在更迭,唯一不變的就是人文根源,這是台灣最豐富的東西!

  • 米倉影業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31 12:02:22

    📍《臺灣三部曲》集資計畫:https://cplink.co/nYJep9Fo
    📍 更多精采報導,請見親子天下雜誌114期:https://cplink.co/OxOfylq1

    #魏德聖 是敢做大夢的人。別人眼裡的不可能,他想做就絕對堅持到底。

    二○○八年,全球發生了金融海嘯,那一年,三十九歲的魏德聖從一個落魄失意的電影人,拍出了台灣史上最賣座的國片《海角七號》。二○○○年,他完成了以霧社事件為故事主體的《賽德克.巴萊》劇本,接著又寫下了《#台灣三部曲》。

    為什麼非做不可?魏德聖描述二十年前寫完《台灣三部曲》的感受:「哇,我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活在這個世界上了,就是為了要完成這三部電影!」這三部電影將從西拉雅獵人、漢人海盜、荷蘭傳教士,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訴說台灣從一六二四年到一六六二年,與世界文化大交流,站上世界舞台的故事。

    《台灣三部曲》的整體計畫除了三部電影,還包括一部動畫、一部紀錄片,以及以《台灣三部曲》為主題的遊樂園區,所需要的經費光是影片部分就高達四十五億元。魏德聖的夢想之大,讓不少人為他捏一把冷汗,「我現在是又急又弱。」他坦承:「我的夢很大,但我不夠強。現在能夠讓我變強的,就是群眾的力量。」為了追逐夢想總是奮力一搏的魏德聖,面對家人又有什麼樣的矛盾心情。

    【製作人、企劃剪輯:曾千倚|採訪:許芳菊、蘇岱崙、賓靜蓀、林靖軒|攝影:曾千倚、相昀佑|平面攝影:黃建賓|照片及影片提供:米倉影業 |場地提供: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