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塵埃落定,蔡英文由一年前連黨內初選也未知能否通過的弱勢總統,變成台灣歷史上拿最高票數的連任者,由陳同佳案、反送中運動衍生的「香港牌」,催生台灣幾代人唇寒齒亡的危機意識,自然起了關鍵作用。選舉結果還是其次,北京過去二十年的對台統戰工作,設計精密、環環相扣,本來在韓國瑜身上可望大成,卻被林鄭月娥...
台灣大選塵埃落定,蔡英文由一年前連黨內初選也未知能否通過的弱勢總統,變成台灣歷史上拿最高票數的連任者,由陳同佳案、反送中運動衍生的「香港牌」,催生台灣幾代人唇寒齒亡的危機意識,自然起了關鍵作用。選舉結果還是其次,北京過去二十年的對台統戰工作,設計精密、環環相扣,本來在韓國瑜身上可望大成,卻被林鄭月娥製造的大覺醒徹底破壞。通過香港這個反面教材,台灣上下近距離觀察北京對港政策的步步進逼,「一國兩制」真相呼之欲出,採取的反制之道也十分到位,相信在未來四年,破局陸續有來,唯獨當局者迷的林鄭不自知。
北京對台既定政策是拉攏泛藍陣營和台商,結合經濟誘因、民族主義和穩定壓倒一切這三大綱領,成為台灣民主的主導思想。因此韓國瑜的一切機其庸俗的口號,「發大財」、「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和香港藍營幾乎如出一轍。香港的案例,反映藍絲有其世代局限,新一代更崇尚後物質主義和價值觀,國民黨要走這條路,只會越走越窄;但與此同時,台灣經濟比香港差,政府必須找到替代大陸的經濟體,才能長治久安,避免韓流死灰復燃。適逢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就給了香港、台灣無窮機遇。要了解台灣可以從香港學習甚麼,還是先從統戰談起。
警惕柯文哲「湯家驊化」
北京除了扶植國民黨,正如在香港一樣,也希望拉攏所謂中間派,掩護藍營。但林鄭月娥倒行逆施,令香港中間派不再存在,吸納了的中間派如湯家驊瞬間變質,看在台灣眼裏,自然充滿警號。民進黨主流化以後,派系政治嚴重,早已開始老化,並未能完全取信於年輕人,因此才有時代力量、台灣基進、柯文哲和民眾黨先後出現。他們雖然都是由綠色光譜出發,最終路徑卻大不相同,特別是柯文哲起家時,吸收了太陽花學運的政治資本,得到年輕一代支持,但慢慢他的中間派色彩越來越濃,和北京的默契日漸顯現,連對已被全台民意揚棄的「一國兩制」也語焉不詳,只是他的作風裝作非政治化,才不為人警惕。民眾黨成為國會第三大黨,顯現無比潛能,柯文哲也有心問鼎下屆總統,他們的意識形態,就是不要意識形態、政治娛樂化,相信只要柯P能通過社交媒體和人為製造的偽失言,維持高人氣,當群眾厭倦兩極對抗,就會走向他的懷抱——某程度上,韓國瑜的KOL劇本,也是大同小異。這次韓流失利,反映台灣人民對這條路線出現免疫力,只要柯文哲繼續暗中支持北京,就會湯家驊化,民眾黨也會「親民黨化」。畢竟在新冷戰年代,第三路線的空間更有限,聰明如柯P,不應該不知道。
由北京對港「銳實力」到《反滲透法》
北京對台滲透,本來也是按照對港政策一類思路,一方面找一些極端聲音拉闊光譜,另一方面收編媒體、培植網軍、籠絡地下勢力,這就是西方近年深惡痛絕的「銳實力」,簡單來說,就是用經濟實力和維穩機器搞二元對立,要麼收我的錢發大財,要麼對你搞文攻武衛、線上線下的批鬥,早已放棄了講道理、講邏輯、講人話,和發自內心的「人心回歸」。香港的經歷,反映這種手法只會適得其反,因為香港和香港人都是高度國際化的,不賺人民幣的反而在國際開闊天空,反之很難避免成為票房毒藥,牆內牆外早已是兩個世界。在擁有真正民主制度的台灣,被北京拉攏的台商、藝人會進一步被標籤「賣台」,這是北京極左思維必然造成的後果。民進黨在選舉期間通過《反滲透法》,過程、內容都不無爭議,但看見北京在香港的「銳實力」,台灣主流民意終於警惕,這也是拜林鄭所賜。
新南向、印太策略、美台FTA:國際化是香港生機,也是台灣生機
新南向政策可說是蔡英文的「一帶一路」,但過去四年成效有限,對台商的政策優惠也有限,雖然中美貿易戰後,有台商打算從大陸回流,卻未有足夠熱情拓展東南亞板塊。東南亞從來是台灣的腹地,然而台商的基建實力難以和「一帶一路」競爭,也缺乏南韓與東南亞國家的自由貿易框架,加上中國從中阻撓,南向始終雷聲大雨點小。不過一旦美國對華貿易戰全線開打,下一步就是針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違規情況,各方盟友、包括東盟內部的親美國家也早晚跟隨,台商卻可能成為其中一個替代品。前提是台灣需要懂得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東盟各國的對衝外交,換取美國儘快簽訂對台自由貿易協定(FTA),後者其實已是美國國會《台北法案》草擬的內容,然後一切豁然開朗。假如北京再走極端,甚至連美國的一中政策、《台北關係法》,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塊。 「台港共同體」由虛到實:經濟特區、外島賭權,與中美貿易戰
不少朋友認為,台灣政壇的「香港牌」、香港人對台灣民主的熱情,都只有剎那光輝,不是永恆。但從反送中運動的持久性可見,香港泛黃陣營對價值觀的追求堅定、而且願意犧牲個人經濟誘因,他們走到台灣創業、移居、升學、退休,都順理成章,這會比從前每一波移民潮更影響深遠,因為這不是單純的移民,而是在建構一個台港共同體。台灣也可以乘此機遇,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例如利用香港的金融專才,建立經濟特區或離岸中心,這足以部份取代香港的「地上金融中心」地位;又或在外島開放賭權,和外資合作,這足以部份取代澳門的「地下金融中心」角色。中美貿易戰只會令香港對中國更不可取代,當下一輪開打,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肯定排隊到港交所上市,換取穩定的美元供應、避開政治風浪,對此本欄上月已經講述。假如台灣能強化國際金融功能,其實也是北京的另一個潛在白手套...... #台灣 #林鄭月娥 #送中 #大選 #香港
籠絡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台美關係,首先要避免將美國看作單一的整體。
美國對台灣的口惠實不至,完全可從國務院與USTR對台灣的兩樣情,得見真相。
在美媒詢問本次台美TIFA是否會以疫苗換晶片時,白宮的回應是「明確否認」,不給台灣有任何「晶片換疫苗」的想像,避免讓USTR陷入尷尬。這是白宮顧及USTR立場的發言,非常實際。
但即便USTR不太情願,還是辦了一場視訊TIFA,白宮也順便帶了一句「台灣取得疫苗途徑遭截斷」,酸了一把慶祝建黨百年的中共,這則是白宮顧及國務院立場的表態。
最後結果就是「閒聊」,讓國務院可搞點大外宣,USTR也未花太多時間在「筆尖」上。
那麼蔡英文夢想的台美BTA呢?終歸是夢,因為USTR現階段毫無興趣開啟新的貿易談判,而是要加強監管舊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這就牽涉到「川規拜隨」。
問台美關係是否有實質性進展,要看USTR動態。國務院的外交官辭令式的口頭惠台措施,往往只有公關宣傳性質,虛妄成分居多。」
主張對台灣實行經濟讓利與籠絡,以噁心中國,墊高兩岸統一成本,這是國務院的主觀願望,但卻非USTR的務實考量。這就是為何從川普時期的USTR,到拜登時期的USTR,前後一貫都堅決不理會國會挺台,並要求與台簽訂貿易協定的呼聲。
因為不划算。USTR的業績不是政治宣傳,而是實質利益。」
籠絡英文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說兩岸 臺軍爲何事故頻發?專家:三個紀律出現嚴重問題!】臺灣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賴岳謙:臺軍中吸毒、猥褻、侵犯女性軍人等事件頻發,蔡英文爲了籠絡軍隊,不敢好好整頓軍隊。#海峽兩岸 #CCTV4
籠絡英文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蔡英文總統在2021年第一天,對於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政策引發社會議論及紛擾「請所有國人同胞體諒」,雖未到下「罪己詔」的程度,但也間接承認,此項決策確有瑕疵,但面對執法公務員被檢舉的威脅,視而不見,還希望大家給予的「體諒」,是籠絡人心的政治秀還是真謙卑?
蔡英文第一任剛執政時,最紅的一句話就是「謙卑、謙卑、再謙卑」,但是最後也成為「笑話」,在上一次九合一大選民進黨被慘「電」,去年連任後,又完全執政,故態復萌,三個謙卑顯然又所剩不多了。
新聞透視》美豬萊了 小英謙卑請國人體諒!當進口成定局 討體諒擺明政治秀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102000286-260118